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和习题all

合集下载

2013现代检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2013现代检测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现代检测技术》2013年复习提纲及答案1. 系统误差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叙述如何判别和确定系统误差的方法。

答:系统误差是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产生的误差,包括恒定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恒定系统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变值系统误差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的规律变化。

判别和确定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四种:1) 实验对比法。

该方法通过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测量,以发现系统误差,此法适用于发现固定的系统误差。

2) 剩余误差观察法。

剩余误差为某测量值与测量平均值之差,根据测量数据的各个剩余误差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直接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3) 不同公式计算标准误差比较法。

对等精度测量,可以用不同公式计算标准误差,通过比较可发现系统误差。

4) 计算数据比较法。

对同一量进行测量得到多组数据,通过计算数据比较,判断是否满足随机误差条件,以发现系统误差。

2. 等精度测量某电流10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判断其系统误差。

表 1 测量结果及计算表2. 解:观察残差vi 的符号和数值,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估计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利用马利科夫准则进行判断,因n 为偶数,取k=5,利用公式求:Mi i i i i v v v M >>=--=-=∑∑==3.2)15.1(15.110651测量中存在累进性系统误差。

用阿卑-赫梅特准则判断,得:485.0111==∑-=+n i i i vv A求出均方根误差的平均值:076.0968.01210122≈=-=∑=i i n v σ228.0076.0312=⨯≈-σn显然21σ->n A ,表明测量值中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

3.0.027Fσμ=,在置信概率为0.99时,试说明显著性水平α的物理意义,并使用格罗布斯准则判断有无粗大误差。

临界值见附表1。

答:设对电容量的多次测量是等精度独立测量,为了检验),...,2,1(n i x i =中是否存在粗大误差,将i x 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成顺序统计量)(i x ,即:85624371x x x x x x x x 、、、、、、、 按测量值的大小顺序排列得:8)8(1)1(,x x x x ==由格罗布斯公式导出了()()()()481.1027.004.01188≈=-==-=σσx x g xx g 显著性水平为01.099.011=-=-=p α,22.2)01.0,8(0=g ,显然)01.0,8(48.10)8()1(g g g <==,故测量数据中不存在粗大误差。

现代测试技术复习试题

现代测试技术复习试题

一、选择一、选择1.把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离散化时产生混迭的主要原因是( ))a. a.记录时间太长;记录时间太长;记录时间太长;b. b. b.采样时间间隔太宽;采样时间间隔太宽;采样时间间隔太宽;c. c. c.记录时间太短;记录时间太短;记录时间太短;d. d. d. 采样时间间采样时间间隔太窄隔太窄2.2.下述参量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法的是(下述参量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法的是(下述参量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法的是( ))a.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b. b. b.用弹簧秤称物体重量;用弹簧秤称物体重量;用弹簧秤称物体重量;c. c. c.声级计测声强级;声级计测声强级;声级计测声强级;d.d.线圈靶测速线圈靶测速3.磁感应测速传感器中的速度线圈之所以用两个线圈串联而成,其作用主要为( ))a.a.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线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线性;b. b. 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频响特性;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改善频响特性;c.c.改善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改善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感应电动势的影响;d.d.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及补偿永久磁铁在线圈铁心垂直方向上的微小跳动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应电动势的影响;4.4.表示随机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统计常数是(表示随机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统计常数是(表示随机信号中动态分量的统计常数是( ))a.a.均方值;均方值;均方值;b. b. b.均值;均值;均值;c. c. c.均方差;均方差;均方差;d. d. d.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密度函数概率密度函数5.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半导体应变片是根据( d d d )原理工作的。

)原理工作的。

)原理工作的。

a.a.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电阻应变效应;b. b. b.压电效应;压电效应;压电效应;c. c. c.热阻效应;热阻效应;热阻效应;d. d. d.压阻效应压阻效应压阻效应6.6.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压电式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工作频率下限取决于( ))a.a.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力学系统的频率特性;b. b. b.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压电晶体的电路特性;c.c.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d. d. d.放大器的时间常数放大器的时间常数τ7.二阶系统中引入合适的阻尼率的目的是(.二阶系统中引入合适的阻尼率的目的是( ))a. a.使得系统输出值稳定;使得系统输出值稳定;使得系统输出值稳定;b. b. b.使系统不共振;使系统不共振;使系统不共振;c.c.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获得较好的幅频、相频特性;d. d. d.获得好的灵敏度获得好的灵敏度获得好的灵敏度8.带通滤波器所起的作用是只允许(.带通滤波器所起的作用是只允许( )通过。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doc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doc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模拟题:现代测试技术试卷(李青)1.为什么要用电测试的手段进行非电量的测试?(1)非电量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千差万别,在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构的传输和保存以及显示非常不方便,因而促使人们研究用电量测试手段来进行非电量的测试。

(2)由于电测技术具有测量精度高,反应速度快,数据传输方便,并且能够连续自动记录等优点。

2.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所经历的步骤?(1)必须要获得被测量的信息(2 )根据被测量信息的物理学特性将其转换成容易处理和传输的电量信号(3)将电量信号所表示的信息进行变换或放大(4)用指示仪或记录仪将信息显示或记录下来。

3.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测试技术除了进一步提高测试的精度和可靠性外,总的发展趋势是测试系统的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以及无接触化。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试仪器应用范围的扩大(2)新型传感器的研究(3)多功能测试仪器的开发(4)测试系统的智能化。

4.信号的概念:为了达到观测事物某一本质问题的目的,人们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以提供人们观测和分析,这种对信息的表达形式称为信号。

5.信号的分类:根据信号的特性,信号可分为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两大类;连续信号又可以分为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两大类;确定性信号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大类;随机信号分为平稳随机信号和非平稳随机信号;平稳随机信号分为各态历经随机信号和非各态历经随机信号;离散信号分为周期离散信号和非周期离散信号。

6.时不变线性系统的主要性质:叠加性;比例特性;微分特性;积分特性;频率保持性;7.根据叠加性质,当一个测试系统有N个激励同时作用时,它的响应等于这N个激励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即各个输入所引起的输出是互不影响的。

根据频率保持特性,若巳知系统都是线性的,其输入信号的频率也已知,那么,在所测得输出信号中,只有与激励频率相同的频率才可能是由该激励所引起的响应。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及部分答案

现代测试技术试卷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 10 分)1.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其中0A 、0t 为常数时,该系统就能实现对信号的( 不失真 )测试。

2. 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函数主要有脉冲响应函数、传递函数和( 频率响应函数 )。

3. 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采用的数学工具是( 傅里叶级数 )。

4. 有源传感器一般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称之为能量( 转换 )型传感器。

5. 压电式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是利用某些材料的( 压电效应 )原理工作的。

6. 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两相对臂阻抗的乘机相等 )。

7. 电容式传感器分为( 极距变化 )型电容传感器、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和介质变化型电容传感器三大类。

8. 振动的激励方式通常有稳态正弦激振、( 随机激振 )和瞬态激振。

9. 随机信号的自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物理含义是( 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1.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系统中的作用是( C )。

(A) 将被测电量转换为电参量(B)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非电参量(C) 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量2. ( C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

(A )回程误差(B )灵敏度(C )阻尼系数3. 频率响应函数H (j ω)是在( A )描述测试系统对正弦信号稳态响应特征的函数。

(A )频率域内(B ) 时间域内(C )幅值域内4. 压电式传感器目前多用于测量( B )。

(A )静态的力(B )物体运动速度(C )瞬态的力5. 振动子FC6-1200的固有频率为1200Hz ,问用该振动子能不失真记录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C )。

(A )0 - 1200 Hz(B )>1200Hz (C )0 - 600 Hz6. 不能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检测的是( A )。

(A)非金属材料(B)金属材质鉴别(C)金属材料无损探伤7.变气隙高度型电感式传感器在实际应用时常采用差动工作方式,这是为了(A )。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期末复习大纲》湖南大学题型: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绪论1、测试的基本概念,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的定义2、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一章信号分析基础1、信息与信号的定义及其彼此之间关系,信号分析的任务(从信号中换取各种有用信息)2、信号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3、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傅里叶级数定理)及强度特征,各傅里叶系数的物理意义,傅里叶级数三种形式(三角函数式、谐波形式、复指数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傅里叶级数展开的物理意义,周期信号频谱的三个特点(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数的,每个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数倍上,谐波幅值随波次数的增高而减小)。

了解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的关系。

4、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特征(傅里叶积分定理),傅里叶变换对,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及其应用。

5、单位脉冲函数定义、性质及其频谱,常用信号的频谱函数。

6、随机信号的分类,描述各态历经随机信号的主要特征参数的定义、彼此之间的关系及简单计算,其中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的幅值分布规律。

7、自相关函数、互相关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用,自功率谱密度函数、互动率谱密度函数的定义及应用。

8、关于傅立叶变换的频率分辨率,采样时间,采样频率关系。

采样频率——fs;采样点数——N,根据这两个参数可以得到频率分辨率:F div=fs/N又因为采样时间TS可以表示为:Ts=N/FS因此有:f div=1/T即频率分辨率只和采样时间长度有关,采样时间越长频率分辨率越高,采样频率的选择是根据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即大于2倍信号频率。

当然为了后边信号处理,采样频率越高越好。

9、当用锤击法对测试对象进行激振时,不同的锤头材料对锤击力会有不同的影响:锤头材料越硬,作用时间越短,根据傅里叶变换的时间尺度改变性质可知,时域压缩,频谱扩展。

因此越加在测试对象上的力信号包含更丰富的频率成分越丰富;反之,锤头材料越软,作用时间越长,时域扩展,频谱压缩,因此频率成分较少。

现代测试技术(复试)考试大纲

现代测试技术(复试)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试卷结构填空题与选择题约30%解答题(包括证明题)约70%一、X射线衍射分析考试内容X射线的物理性质(X射线的产生及β射线的过滤)晶体结构概述(各晶系的对称要素特点)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劳埃方程式、布拉格方程式及两种方程式的统一、布拉格方程式与衍射方向)、衍射强度和衍射方法(结构因子的表达和计算、系统消光、不同晶系的X射线衍射特、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多晶X射线衍射方法)X射线结果分析(图谱处理、图谱检索)、X射线衍射分析应用举例(分析纳米物质粒度、分析层状硅酸盐结构及对层状硅酸盐的有机、无机处理过程的检测)。

考试要求1. 掌握晶体对称的概念,熟悉各晶系晶体结构的基本特点,各晶系单位晶胞的形状特征、理解面网间距的含义、掌握斜方、四方、立方晶系的面网间距计算公式。

2.理解X射线的基本性质、理解X射线产生的原理、理解α射线和β射线的产生机制、理解β射线的过滤。

3.理解布拉格方程式、理解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对应关系、掌握粉末法X射线衍射产生的原理、理解衍射强度的概念及决定强度的因素。

4.理解PDF卡片的含义、理解X射线分析数据检索的含义及用途、理解粉末法X射线衍射的数据处理过程。

二、电子显微分析考试内容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

电子聚焦原理。

电子聚焦缺陷。

电子显微镜成像原理。

电子束与物质之间的作用。

二次电子形貌像。

背散射成分像。

X射线成分像的特点和形成原理。

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图象。

电子显微镜的结构。

X射线谱仪及微区成分分析。

考试要求1. 理解电子束的波动性及电子波的特点、理解电子聚焦原理及聚焦缺陷。

2.理解电子束与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二次电子信号、背散射电子信号及X射线信号,以及各信号的物理意义。

3. 掌握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理解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组成。

4. 理解二次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及X射线成分像的含义。

5. 理解波普仪和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测试结果特点。

现代检测技术考试习题,非常强大

现代检测技术考试习题,非常强大

现代检测技术考试习题,⾮常强⼤第⼀章⼀、选择题1. M层电⼦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B )A.Kα;B. Kβ;C. Kγ;D. Lα。

2. 当X射线发⽣装置是Cu靶,滤波⽚应选( C )A.Cu;B. Fe;C. Ni;D. Mo。

3. 当电⼦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 A )A.短波限λ0;B. 激发限λk;C. 吸收限;D. 特征X射线4.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的K层电⼦打出去后,L层电⼦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个L层电⼦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 D )A.光电⼦;B. ⼆次荧光;C. 俄歇电⼦;D. (A+C)⼆、正误题1.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回事,只是从不同⾓度看问题。

(√)2.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光。

(√)3. 产⽣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内层电⼦被打出核外,原⼦处于激发状态。

(√)4. 选择滤波⽚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连续 X射线和标识 X射线。

2. 当X射线管电压低于临界电压仅产⽣连续X射线;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连续X射线和特征X射线。

3. 特征X射线的产⽣过程中,若K层产⽣空位,由L层和M层电⼦向K层跃迁产⽣的K系特征辐射按顺序称Kα射线和Kβ射线。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光也是电磁波,具有波粒⼆象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硬X射线,常⽤于⾦属部件的⽆损探伤;长波长的X射线称软X射线,常⽤于医学透视上。

6.连续谱短波限只与管电压有关。

7.特征X射线谱的频率或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能级结构。

四、问答题1.什么叫“相⼲散射”、“短波限”?答:相⼲散射,物质中的电⼦在X射线电场的作⽤下,产⽣强迫振动。

这样每个电⼦在各⽅向产⽣与⼊射X射线同频率的电磁波。

新的散射波之间发⽣的⼲涉现象称为相⼲散射。

短波限,连续X射线谱在短波⽅向有⼀个波长极限,称为短波限λ0.它是由光⼦⼀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的X射线。

现代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现代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

现代检测技术试卷及答案一. 填空(填在试卷上,共25分,每空1分)1.测量系统的静态特性是。

2.电阻应变效应是指金属导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的现象。

3.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误差、误差和误差。

4.在光照作用下,物体内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在回路中形成光电流的现象称为效应;在光照作用下,物体导电性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效应。

5.在图像处理中有两种常见的颜色模型,分别是和。

6.现代测试系统基本型结构包括、、数据采集、及输出显示、打印等环节。

7.常用的位移传感器有和。

8.一阶系统的动态参数是,二阶系统的动态参数是和。

9.光栅的位移放大作用可以用栅距W、主光栅和指示光栅夹角θ以及莫尔条纹间距B表示为。

10.在工程应用中,常用检测淹没在随机噪声中的周期信号,用检测两个信号在时移中的相关性。

11.请列举2个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测量的物理量:。

12.面积变化型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输出与输入成关系,但与极板变化型相比,灵敏度较低,适用于测量。

13.为利用电桥的和差特性,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应使相邻桥臂上电阻应变极性,相对桥臂上电阻应变极性。

二. 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1.准周期信号的频谱是()。

A.离散的B.连续的C.不确定的2.概率密度函数是()域上来描述随机信号的。

A.时间B.空间C.幅值D.频率3.减小随机误差影响的主要办法是()。

A.采取恒温B.改换测量仪器C.增加测量次数4.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材料的电涡流效应工作的。

A.金属导体B.半导体C.非金属材料5.压电材料按一定方向放置在交变电场中,其几何尺寸将随之发生变化,这称之为()效应。

A.压电B.压阻C.压磁D.逆压电6.为消除压电传感器联接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

A.电压放大器B.电荷放大器C.相敏检波器7.下列传感器中,能量转换型传感器是()和()。

A.光电式B.应变片C.电容式D.压电式8.()材料适合于作霍尔元件。

A.金属B.半导体C.绝缘体9.测量熔化的铁水的温度可以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被测电压实际值为10V左右,现有量程为100V,0.5级;15V,2.5级的电压表各一块,问选哪一块为好?
21.测量某电压,测量数据 属正态分布,抑制其数学期望 =50V,标准偏差 =0.2V,若要求置信概率为90%,求置信区间。
22.用图(a)和(b)所示两种电路测电阻 。若电压表内阻为 ,电流表内阻为 ,求测量值 受电表内阻影响所产生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并对两种测量电路作出评价。
3.电参数传感器的常用调理电路(恒流源法、电桥法、伏安法);
4.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及冷端补偿的概念和方法(自动补偿方法);
5.脉冲分压器的作用和原理;
6.自动定标(三步测量法);
7.测量放大器的结构及特性。
8.A/D与D/A转换器的重要技术指标;
9.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各单元电路的作用;
10.会组建简单的测量系统(包括框图、调理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参数选择、核心器件的选择);
(a)(b)
23.用1.0级,3V量程的直流电流表测得如图所示a点及b点对地电压分别为 =2.54V, =2.38V。如根据对 和 的测量结果来求 上的电压,其误差多大?
24.用一台测量精度为±0.25%的压力变送器与一台模拟显示仪表组成压力测量系统,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1.0%,问应选用哪一精度等级的显示仪表?
4.指针式仪表的准确度等级是根据_______误差划分的,若用0.5级150V电压表测量某电压,读书为120.4V,被测电压的相对误差是_________。
5.对某电阻进行无系差等精度重复测量,所得测量列的平均值为100.2Ω,标准偏差为0.2Ω,测量次数15次,平均值的标准差为_______Ω,当置信因子K=3时,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为_______________。
(1)平均值和标准差;
(2)用拉依达准则判别该测量列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的测量值,若有重新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3)平均值的标准差;
(4)在置信概率为0.99时,写出测量结果的表达式。
4.负载两端的电压,当用内阻为R 1 =50k W的电压表测量,读数为U 1 =100V,当用内阻为R 2 =100k W的电压表测量,读数为U 2 =109V,试求:
3.粗大误差的来源及剔除准则;
4.系统误差的来源及消除;
5.测量误差的估计(直接测量结果和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测量结果的表示);
6.置信度的概念。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1.测量系统静态特性实验标定的概念,特性的基本参数及其获得方法(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2.掌握测量系统的组建原则,会确定传感器灵敏度、放大器放大倍数、A/D转换器的位数;
计算题:
1.已知R 1=150 , R 1= 0.75 ;R 2=100 , R 2= 0.4 ,试求
(1)两电阻串连后的总电阻的绝对误差 1和相对误差 1 ?
(2)两电阻并连后的总电阻的绝对误差 2和相对误差 2 ?
2.已知 求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3.对某电阻进行15次无系差等精度重复测量,测得数据为28.53、28.52、28.50、28.52、28.53、28.53、28.50、28.49、28.49、28.51、28.53、28.52、28.49、28.40、28.50,单位为W,试求:
①.被测电压的开路电压U 0;
②.测量读数U1、U2的方法误差 U1和 U2(相对误差);
③.若电压表量程为150V,等级指数为0.5,U 2的测量误差 2。
5.现校准为量程100mV,表盘刻度为100等份毫伏表,数据如下:
被校表示值
U X(mV)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标准表示值
“现代测试技术”考试大纲
2007年4月修订
.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
定义:测量是将被测量和同类标准量比较的一个实验过程。
测量结果的表示:测量结果应包含数值和单位,必要时应给出误差范围。
测量三要素: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设备;
测量过程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数据处理阶段;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比较法(差值法、零值法、替代法);
18.对三个电容进行无系差、等精度、独立测量。首先,分别测量C1和C2,得C1 = 0.2071μF , C2=0.2056μF;然后测C1和C3的并联值,读数为0.4llμF;最后测C2和C3的并联值,读数为0.4035μF。试求各电容的估计值及其标准差。
19.一块0.1级的电流表,量程为1A,经检定最大绝对误差为0.8mA,问该表准确度是否合格?
3.一阶、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表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频率特性)及基本参数的物
理意义;
4.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转折频率的测量和计算;
5.理解广义动态频率幅值误差的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计算动态误差或确定系统的工作频带;
.信号的检测与调理
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在测量系统中的作用;
2.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6.某4位半数字电压表的允许误差为+(0.025% U x +3个字),用该表测量某电压读数为1.9867V,被测电压的绝对误差为______V,相对误差为_________%;
7.在等精度重复测量中,测量列的最佳可信赖值是_________。
8.替代法的特点是_________。
9.对某电压做无系统误差等精度独立测量,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已知被测电压的真值U 0=79.83,标准差σ(U)=0.02V,按99%(置信因子k= 2.58)可能性估计测量值出现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固有角频率为 rad/s,阻尼系数为0.75,直流增益为1,则系统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_________.
25.电阻的发热量Q,关系式为 ,若已知 求Q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
26.电阻的测量值中仅有随机误差,且属于正态分布,电阻的真值 ,测量值的标准差 ,试求出现在 之间的置信概率。
27.均匀分布的测量数据,置信区间表达式为 ;试求:
(1)当置信概率为100%时, 为何值?
(2)若 ,置信概率是多少?
28.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一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压进行等精密度测量,所得三组数据为:第一组测量为5次,平均值为1.90V;第二组测量4次,平均值为1.95V;第三组测量6次,平均值为1.86V。求测量结果的最可信赖值。
U 0(mV)
9.9
20.0
30.4
39.8
50.2
60.4
70.3
79.9
89.7
99.9
绝对误差
D U(mV)
修正值
c(mV)
试求:
①.计算各校准点的绝对误差和修正值,并填入表中;
②.确定被校表的准确度等级;
③.若用该表测量某电压,读数为75.4 mV,测量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④.③中的误差属于什么误差?可以消除吗?如何消除?(引用误差,选用准确程度更高的仪表测量)
五、六.虚拟仪器系统及信号分析与处理
1.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
2.采样定理的物理意义及正确应用;
3.频谱混迭、“泄漏”、“栅拦效应”的物理概念及如何预防;
4.DFT的相关参数选择方法;
七、八.电气、电路参数的测量
1.频率、周期、相位的测量方法;
2.中介频率的物理概念;
3.电阻的测量电路(比例运算器法、积分运算器法、四端法);
4.同步分离法测量电感、电容;
5.电参数(u、i、p,L,R,C)的采样测量法的软件基础(傅立叶级数法——以实验指导书为准)。
6.频率、相位采样测量法的软件基础(过零法、相关分析、傅立叶级数法——以实验指导书为准)。
九。磁场量
1.基本磁学量及其单位;
2.物质的磁性及分类;
3.磁场的基本测量方法:感应法、霍尔效应法;
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其基本量及其单位是什么?
第二章习题
1.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_____误差、_____误差和_____误差、其中_____误差是可预知可修正的。
2.随即误差的统计特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置信度是表征测量数据或结果可信赖程度的一个参数,可用_________和_________来表示。
4.磁性材料的静态和动态磁特性(基本磁化曲线、磁滞回线)的测量方法;
5.磁锻、退磁的概念和方法;
十.干扰
1.干扰的来源、分类;抗干扰能力的测量与表示;
2.抑制干扰的主要措施:接地、屏蔽和隔离;
3.单点接地原则的内涵及实现;
评分:
笔试:80%,实验:20%;
第一章习题
量具的作用是:____,根据准确度的高低,又可分为____、____和____。
二测量单位
1.国际单位制的构成: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SI的倍数和分数单位;
2.量具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电学量具:标准电阻、标准电池、标准电感、标准电容;
3.掌握单位的书写规则。
三测量误差及其分析
1.测量误差的定义、表示和分类;误差公理;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测量结果有效位数的确定;
2.随机误差的统计特征及等精度重复测量的数据处理(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计算);
29.对某电感进行12次等精密度测量,所得数据(单位为mH)为2.56,2.52,2.59,2.53,2.57,2.55,2.56,2.58,2.60,2.54,2.68,2.55。试判断其中有无粗大误差。
第三章习题
一:填空:
1.测量系统的分辨力指的是________。
2.测量系统的特性在时域内用_______描述,在频域内用________描述,测量系统的动态特性是反映系统________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