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
2.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3.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

马克思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的
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将其划分为: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个人意识
社会心理
群体意识
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 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 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 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 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 和前提。
自 唯心主义 然 观

唯物主义

社 历史唯心主义 唯心史观



观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 社会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 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 亦称唯物史观。
促进作用阻碍作用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精神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存在具有能动 的反作用
促进作用
❖ 社会意识反作用力的两种表现
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概念1.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交往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观念、认识、信仰等精神内容。

它包括科学知识、哲学思想、艺术审美等各种形式,是人类对社会世界进行反映和认识的产物。

2.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

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1.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观念和认识后,会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来改变社会存在。

例如,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就会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和浪费资源;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加强了,就会推动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例如,在经济基础相对落后、文化传统较为保守的地区,人们对新思想、新观念接受程度较低;在政治制度相对封闭的国家,人们对自由民主等概念认识不足。

三、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的矛盾与统一1. 矛盾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存在着矛盾性。

由于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而社会意识则具有主观性和变动性,因此二者之间容易产生矛盾。

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剥削工人,而工人则追求劳动报酬的公平正义,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2. 统一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之间也存在着统一性。

社会意识是在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反映着社会存在的状况,而且也能够指导和改变社会存在。

例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一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实际存在的客观世界。

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包括观念、意识、价值观念等。

马克思指出:“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的存在,而是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

”这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观念、认识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往往与他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有关。

因此,我们不能抽象地看待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是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不仅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影响,还具有反作用的作用。

人们的社会意识通过思想观念、理论体系、文化传承等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引导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因此,要认识到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不仅要关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影响,更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和改造能力。

总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辩证地看待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深入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我们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启示我们进行社会和建设。

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6.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6.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性质决 定社会意识性质 决 定 社会存在变化决 定社会意识变化 反 作 用 错误的社会意识阻 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 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 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 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既要从社会实际出发,又要社会意识 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观点)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根本观点) 精神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实质)
唯心史观
忆一忆:哲学的基本问题
包含
反 作 用
包含
社会存 在 反 决 作 定 用 社会意识
意识
(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谈到私有 制的起源时这样认为,某人偶生私念, 在私念的驱使下围起一快土地,并当 众宣布“这是我的”。由于人们轻信 了他的鬼话,于是便产生了私有制。 假如当时有聪明人拔掉木桩,填平圩 沟,并向同类疾呼“勿信这个骗子” 则私有制本不会产生。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比一比:物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项目
概念 物质 与 意识 社会 存在 与 社会 意识
研究主 要范围
整个世界
研究的基本问题
研究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形 成世界观。
人类社会 历史
研究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形成社会历史观。
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唯 物 主 义 )
物质 决 定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思辩证关系的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思辩证关系的意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思辩证关系的意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条件、经济基础、制度结构等方面的具体存在形式,而社
会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理解和评价。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意味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

社会意
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和塑造,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发展与变革。

这种辩证关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实践:社会意识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
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理解,社会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指引和目标。

2. 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存在的改变往往源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知与思考。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
观察和思考,社会意识能够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发生。

3. 反映社会矛盾:社会意识可以反映社会存在中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对社会矛盾的分析和理解,社会意识能够揭示社会存在中的不平等、不公正和不合理之处,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启示。

4. 驱动社会转型:社会意识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转型和变革的推动力。

当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
知发生转变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新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推动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变革。

总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思想行为,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以下几点: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比如封建社会具有“三纲五常”的道德,进入现代社会,就有现代社会与之匹配的新兴道德;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个税起征点有所上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等都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

这里要注意区分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如果仅仅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就是错的,必须是“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社会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因为它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之所以要反对网络谣言,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

比如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社会,但他的思想却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畅想,是超前于社会存在的;而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却有一些诸如“男尊女卑”“官僚主义”等封建糟粕思想的存在,这些思想就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意思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社会意识未必是先进的,反之,经济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可以是先进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意思就是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和之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联系,它的产生和发展要以前人所积累的思想材料为前提,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

在社会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对旧的社会意识的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地否定,克服其陈腐落后的东西,保留其合理的因素。

比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对旧唯物主义的辩证否定,继承发展。

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试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处的具体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社会制度、阶级矛盾等。

而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表达和反映,包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文化艺术等。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

不同社会存在条件下的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

例如,在奴隶社会中,被奴役的阶级会产生反抗意识,而奴主阶级则会产生统治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意识的形态和内容。

其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不仅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还能够主动引起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理想追求会引发社会中的改革运动、社会革命,并最终推动了社会存在的转型。

正是由于社会意识的作用,社会存在会朝着更加合理、公正的方向发展。

最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而社会意识则为社会存在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动力。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不存在孤立、独立的存在。

只有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深刻理解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能够明确社会改革的任务和目标,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原理。

这种辩证关系不仅仅是表面的联系,而是彼此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正确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说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起巨大的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
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运用对比法、故事启迪和典型事例相结合
教俱: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总结,导入新课: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种关系反映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并思考问题。

贾府上的焦大为什么不爱林妹妹?
多媒体展示:电影《红楼梦》片段……
林黛玉:才貌双全,姿色出从,才气过人。

王熙凤惊叹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如此美人怎不招人喜爱!
焦大何许人也?他是宁国府的老家人,几次跟随宁国公出征,曾救过主子的命。

凭着这份功劳,宁国府的人对他都另眼看待,谁也不敢难为他。

他依老卖老,一味地喝酒,喝醉了又无人不骂,不顾体面。

鲁迅所根据的一个千金小姐当然不会委身于一个目不识丁,只配牵马听差的仆人。

因为二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犹如天地相隔,其志趣水火不容,根本不会产生任何爱情。

焦大不爱林妹妹一事,说明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之间的情感,人们的审美观念等等,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呢?
多媒体展示:
一、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什么是社会存在
所谓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其中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什么是社会意识
所谓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区别一下意识与社会意识,两者范围不同。

由学生做两道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
第一题: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
活的物质方面。

第二题:社会存在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多媒体展示《郭巨埋儿》的典故并分析之。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往往打上阶级的烙印。

不同阶级的意识,是该阶级对自身所处的特殊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

总结: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以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运动过程为基础源泉,社会存在不同,社会意识也不一样。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带有鲜明的阶级色彩。

(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为什么过去人们“谈商色变”而现在出现了“下海热”、“打工潮”?
分析说明之。

多媒体展示从唐宋以来,女子体态美的演变图。

唐代:崇尚武力健壮丰满审美观:肥为美
宋代:文儒当政审美观:弱不禁风(缚脚等)元、清:北方民族彪悍审美观:高、纤清代已穿高木屐
民国至今:妇女解放审美观:瘦为美、均称美(减肥流行)以上说明了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也发生了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多媒体展示:
社会意识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阻碍作用)
分析促进作用的原因和阻碍作用的原因
促进作用:
由于科学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和预测,使人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

如毛泽东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指导作用,都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等。

“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以它来指导新世纪中国实践必然将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讨论: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阻碍作用:举例说明“以阶级斗争为纲”、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前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总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划分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板书设计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布置作业:
1、放《国歌》录音,问这是一首什么歌曲?有何感想?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