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精)

合集下载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作者:佟琳张伟娜葛政邓景鹏李鸿涛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6期摘要:本文對六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古籍,从文献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藏书机构、整理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古医籍保护利用途径与方法。

统计发现,337部中医古籍共收藏于21个省市自治区的76个机构或个人,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9部帛书及320部纸质古籍;纸质古籍版本年代为宋代14部、金代4部、元代52部、明代233部、清代17部;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见少量彩绘本、抄本与稿本;医经、方书、本草等类别古医籍入选部数较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收藏数量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120部)、江苏省(36部)、上海市(28部);112种古籍文献影印出版,104种古籍文献校点出版,分别占全部入选种数的65.50%与60.82%。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多种保护方式并行,但中医古籍仍然存在古籍家底不清、破损严重等问题,亟待建立有效的中医古籍保护利用体系,开展中医古籍资源深度调查,抢救发掘濒危古医籍。

关键词:中医古籍;珍贵古籍;书目计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01-07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ix batches of 337 books, belonging to 171 kinds of TCM ancient books selected in the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 this article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edition age, edi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organization, sorting and publishing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337 TCM ancient books were collected in 76 institutions or individuals of 21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cluding 7 bamboo slips, 1 wooden slip, 9 silk books and 320 paper ancient books. The editions of paper ancient books were 14 in Song Dynasty, 4 in Jin Dynasty, 52 in Yuan Dynasty, 233 in Ming Dynasty and 17 in Qing Dynasty. The edition type is mainly carving copy, but also a small number of painted coloured books and manuscript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including medical classics, prescriptions, and herbal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he top 3 regions by the number of TCM ancient collections are Beijing (120),Jiangsu Province (36), and Shanghai (28); 112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hotocopied and published, and 104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ublished by proofreading, accounting for 65.50% and 60.82% of all selected typ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otect TCM ancient book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CM ancient books, such as unclear family background and serious damag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carry outin-depth investigations of TCM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and rescue and unearth endangered ancient medical books.Key words: TCM ancient books; precious ancient books; bibliometrics;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由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珍贵古籍档案,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目的是实现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2011中医药古籍

2011中医药古籍

中医药古籍名词解释1.中医药古籍:指的是1911年以前,以雕刻印刷为主要记录手段,辅以手写而形成的医学文献。

2.牌记:又称目记,类似于今人图书中的出版说明,它一般出现在靡页背面。

主要记载一部书的刊刻年代与刊刻者,它是后人掌握上述信息的主要依据。

3.同书异名:中医药古籍的说明大多比较固定,但因各种不同原因如早期传本不同,重刊改名等有些同一部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名称。

4.同名异书:由于古代社会的闭塞和信息互通的困难,中医药古籍书中出现书名相同而作者与内容全异,甚则有的同名医书竟多达十余种之多5.序:是书前由作者或者他人对该书进行介绍的文字,有前序,后序,再序,又序之次序之分,又有自序,他序之别。

6.跋:是作者或刊印者撰写的对该书撰写或印刻情况的文字补充,用于补序之未备,故常置于正文之后。

7.凡例:发凡起例之缩语,意在揭示全书的要旨和体例,用于指引阅读是应遵循的规则。

8.目次:又称目录,是书前反映正文的卷,部,篇章,门类名称的文字,是全书的纲要。

9.类书:是采集群书,全面系统地收集某种知识,经过加工整理,以类相从,标明资料出处,汇集成册的书。

10.丛书:或称汇刻书。

把很多种书汇刻在一起,给以一个总的名字。

11.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数据的工具。

12.群书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及其叙录,(也有只有书名没有叙录的),它产生于我国目录学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

13.类序:是古籍书目中介绍某一部类图书的学术流变,特点,得失的说明性文字。

14.版本: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

15.善本:曰“精本”。

在现代古籍中,凡具备历史文物性,学术数据性,艺术代表性,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又流传较少者,均可视为善本。

填空或选择题中医药古籍产生于秦汉之前,形成于隋唐之际,发展与宋元之后,现存13455种。

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特点和作用关键词科研档案中医药特点作用中医药科研档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录。

它汇集了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宝贵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凝集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宝库。

它给中医药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申报成果、确定课题方面的人员提供借鉴,在帮助科研工作早出成果、早出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笔者以为,认识和掌握中医药科技档案的特性是发挥科技档案作用的前提,而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则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利用服务的主要内容。

今简述如下。

1 中医药科技档案具有的特性1.1 涉及面广:除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学、诊断学、临床医学、中药方剂学、医史文献学外,还涉及到现代医理学、药物化学、病理学、毒理学等范畴,延伸到多学科。

其专业面十分广泛。

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复杂性。

1.2 形成周期长:中医药科技档案包括中药新药(包括自产制剂)研发档案、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档案,中医药经典古籍和医生文献研究档案等,一般需要经过选题、组方、临床初步验证、可行性论证、投标、拟定研究方案、一期验证、二期扩大验证、基础医学实验、申请批准、投产上市等阶段,研究同期长达几年到一二十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周密性。

1.3 具有储备功能:治疗某一种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

由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偏差,条件和经费上的暂时欠缺,未立项的选题,并不能表明其未来的发展。

课题的储备,即科技档案的储备,是科研单位的实力的表现之一。

一旦条件具备,将会形成产品,形成生产力,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继承性。

1.4 具有协调功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内部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紧密协调,更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之间的协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即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以攻关。

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协作性。

第三周-2 古籍检索

第三周-2 古籍检索

《中华医典》(第4版)
•是对中医古籍经过全面系 统整理、字体简化、文字 标点而制成全文数据库, 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 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部; •至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 中医类电子丛书,故被列 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 版规划项目。
中华医典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
由北京书同文公司制 作,共汇集历朝各代经 典中医中药著作104部, 约2200万字。 古籍全文按原书原版 本格式进行电子编排, 保留原书体例、字体、 竖排形式。 采用互联网技术,用 户无须进行任何软件安 装,可以直接通过IE浏 览器访问其网站登录后 即可进行检索。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 收录了全国113个图书馆收 藏的1949年前出版的中医 药图书12124种; • 各书的著录顺序依次为总
序号、书名成书年代、著
者、版本馆藏代号等。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格式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 收录我国150余家图书馆 收藏的1949年前出版的中 医典籍13486种,是一部
版本
书名
流传
中国医籍大辞典
• 收录从马王堆至1911 年两千多年中医典籍 10061种,其中现存 书7028种,亡佚书 3033种;
• 包括内容提要、著者 事迹、评按等;同时 著录各种古籍的主要 版本及馆藏地。
第一节 中医药古籍检索
(2)古籍内容情况的检索(补充)
古 籍 全 文 数 据 库
《中华医典》 《中医中药古籍大系全》 《中国基本古籍库》导航
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数据库
:8001/
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数据库 著录格式
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 http://202.96.31.45/
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联合导航 著录格式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分享】

关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编纂体例的探讨【分享】【摘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特别是《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但是,《总目》的编纂体例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极少数中医古籍未将卷端书名作为著录的主要依据、书名著录不完整、未严格区分同一书名的丛书的不同子目和卷数、版本著录有误等。

本文通过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仔细核对,举例说明《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古籍保护版本鉴别编纂体例卷端著录2007年12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1](以下简称《总目》)正式出版,不但对中医学、中医文献的研究起到“考竟源流,辨彰学术”的作用,对于古籍保护和古籍版本鉴别也不失为一部重耍的参考工具书。

《总目》收录全国150家图书馆馆藏中医书目13455种,新增品种1334种,新增版本3652个,其中不乏明以前的珍稀善本,全面系统地摸清中国中医文献的“家底”。

为了使我中心中医古籍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有良好的基础和更明确的目标,将本中心馆藏中医古籍目录与《总目》进行仔细核对,鉴别其版本的优劣,从中发现《总目》编纂体例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总目》采用分类编年体例,详细罗列了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以体现中医学术的发展源流和传承轨迹,对于版本的准确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 为版本时代的准确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

如:《救偏琐言十卷》,原书的版心有“惠迪堂”,记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馆藏目录只著录为清刻本;经核对,《总目》收录21种版本,其中惠迪堂刻本的年代为康熙二十七年。

又如:明•王宇泰的《婴童百问》十卷,原书疏记“嘉靖十八年”,书名页记“聚锦堂梓行”;馆藏目录著录为明嘉靖年聚饰堂藏板;经核对,《总目》收录18种版本,其中聚锦堂刻本的时代是明末清初。

略论中医古籍图像的特点与价值

略论中医古籍图像的特点与价值

1 — 0
中医文 献杂 志 图、 女科 古籍 的胎产 图 、 科古 籍 的痘 形 图 、 儿 外科 古 至 中指 尽处 截断 , 以代 量 足之用 ” 。
籍 的器具 图、 伤科古籍 的手法复位图 、 五官科 的五 轮八 廓 图 、 生 古籍 中 的练 功 图 、 础 古 籍 的脏 腑 养 基 图等等 , 具特色 , 彩纷呈 。 各 精
内容 十分 丰 富 。各 学科 均有 特 色 图像 , 如诊 法 古 例 籍 的脉 诊 图 、 草古 籍 的药 物 图 、 灸 古 籍 的经 脉 本 针 穴位 图 、 拿 古籍 的推 拿 手 法 图 、 推 内科 古 籍 的虫 形
以及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 , 中医古籍图像经历 了从 无到有 , 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早期中医古籍图像 数量较少 , 随着中医学术传承 内容不断丰富 , 中医 古 籍 中 的图像 数 量 也 在不 断 增 加 , 1 1 年 以前 , 至 91
中医古籍 图像存量巨大 。 中国中医古籍总 目》 《 记载 的诊 法 、 草 、 灸 、 拿 、 本 针 推 内科 、 女科 、 儿科 、 科 、 外
基金项 目: 中国中医科学 院基本科研 业务费 自主选题项 目“ 中医古籍图像分类整理研究 ” 资助( 编号 :Z37) Z 006
1为通讯作者
伤科 、 官科 、 生 、 础 l 类 古 籍 约 3 0 种 , 五 养 基 2 5 0 本研
究调查了 2 7 种 , 73 调查范 围不包括《 中国中医古籍 总 目》 中的 医经 、 寒金 匮 、 书 、 伤 方 医案 医话 医论 、 医
史 、 书 丛 书 等 古籍 。结 果 表 明 , 收 集 到 的部 分 类 仅 图 像 就 有 2 4 8幅 之 巨 , 调 查 表 登 记 的 图像 92 而 有41 3 幅 , 8 1 中医古籍 图像 实 际数量 远大 于此 。

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精)

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精)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书名
(2)卷次 (3)著者
(4)刊刻者
(5)序跋 (6)凡例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凡例 (7)目次 (8)正文 (9)附录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文献载体多样,历史悠久
中医药古代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和纸质等。
•中医药文献检索有籍文献特点
制 作 人:孙玲
制作时间:2016-04
• 熟悉中医药古典文献检索的特点; • 了解古典文献的不同分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数量庞大,文献收录分散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我国现存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药古
籍图书有13455种,分别保存在150个图书馆(博物馆)中。 除中医药学专著外,还分布于综合性类书、综合性丛书、非医药学类典
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较为粗糙,主要侧重于收藏之用,而利于流通的检 索功能则很弱。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4、讹误散存,版本众多
如《本草纲目》在日本有20多个版本,在国内再版30多次。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5、书体结构复杂,编例与今有
区别
中医古籍的编例主要包括书名、 卷次、著者、刊刻者、序跋、凡例、 目次、正文、附录等项,各项编排与 今有较大区别。
籍、小说笔记、文史工具书及出土文物等多种类别的载体中。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2、字词术语,含义与今有别
古代中医药文献时间跨度2000余年,医籍在概念的表达和术语的使用
上差别很大。 如古代医籍的著作方式可分撰、注、辑、校4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3、分类特殊,检索途径单一
“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

中医药古籍文献常见类型(精)

中医药古籍文献常见类型(精)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一)按照写刻情况不同分类
(二)按照流传范围与珍贵程度分类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分为抄刻文献与刻印文献两大类。
抄刻文献主要指甲骨、金石、简牍、缣帛、卷轴、抄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刻印文献主要指唐以后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是中医
珍本,写刻年代较早,流传很少,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籍。 善本,指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3、按照刊刻的时代分类
有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
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
4、按照刊刻地域分类
有浙本、建本、蜀本、平阳本,外国本等。
5、根据刻书机构的性质分类
原样影摹下来,称为影写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由手工抄写的图书,非抄写者亲撰。其中抄写精美,字体工整的称为精
抄本。 已经写定尚未刊印的书稿,称为稿本。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据原刻本重印的图书,称原刻本。
校勘严审、字体工整、纸墨优良 的刻本称精刻本。
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中国古代中医药文献按照写刻情况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中国古代中医药文献按照流传情况和珍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哪 几类?
药文献的主体。可以具体区分类型: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按照写刻不同情形分类
可分为写本、影写本、抄本、精抄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修补
本、配本、活体字等。 写本、抄本,又称抄写本即人工抄写的图书。
一、中医药古籍文献常用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信息检索》
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制 作 人:孙玲
制作时间:2016-04
• 熟悉中医药古典文献检索的特点; • 了解古典文献的不同分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数量庞大,文献收录分散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我国现存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药古
籍图书有13455种,分别保存在150个图书馆(博物馆)中。 除中医药学专著外,还分布于综合性类书、综合性丛书、非医药学类典
这种传统的分类方法较为粗糙,主要侧重于收藏之用,而利于流通的检 索功能则很弱。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4、讹误散存,版本众多
如《本草纲目》在日本有20多个版本,在国内再版30多次。
二、பைடு நூலகம்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5、书体结构复杂,编例与今有
区别
中医古籍的编例主要包括书名、 卷次、著者、刊刻者、序跋、凡例、 目次、正文、附录等项,各项编排与 今有较大区别。
籍、小说笔记、文史工具书及出土文物等多种类别的载体中。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2、字词术语,含义与今有别
古代中医药文献时间跨度2000余年,医籍在概念的表达和术语的使用
上差别很大。 如古代医籍的著作方式可分撰、注、辑、校4类。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3、分类特殊,检索途径单一
“四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1)书名
(2)卷次 (3)著者
(4)刊刻者
(5)序跋 (6)凡例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凡例 (7)目次 (8)正文 (9)附录
二、中医药古籍文献特点
6、文献载体多样,历史悠久
中医药古代文献载体主要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和纸质等。
•中医药文献检索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