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M中国戏剧史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关于中国戏剧发展历史的认知性学习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戏剧思潮、戏剧创作状况和主要戏剧作家、作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对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能够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和戏剧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戏剧理论及作品学习和创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戏剧理论研究和创作作必要的准备。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戏剧的始源

1.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戏剧的始源——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

2.教学重点

原始歌舞表演情况及本质

3.教学内容

一.原始时代歌舞

原始歌舞的表演情况及文献记载和考古支持

原始歌舞的本质

原始歌舞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形态

二.上古歌舞的戏剧质素

诗歌舞的综合

混合整一的美学取向

原始歌舞与戏剧的不同

第二章早期戏剧

1.教学要求

了解早期戏剧出现的历史背景,表演情况、类型,掌握流传下来西周最早的戏剧《大武》、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宗教剧《九歌》、了解傩的表演、理解早期戏剧演员巫觋及优,掌握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戏剧发展情况,唐代“传奇”及“转变”的出现,了解西域及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教学重点

《大武》、《九歌》、傩、《东海黄公》、《踏谣娘》、《参军戏》、唐大曲

3.教学内容

一.先秦歌舞和《大武》

《诗经》三百篇

先秦歌舞类型

西周宫廷大戏《大武》:《大武》的内容、英雄主题的出现、演出情形

二.《九歌》及巫与优

巫觋创造出的宗教剧

《九歌》:每场内容、人物形象、表演情况

傩的表演

巫与优的由来、种类

三.秦汉百戏与角抵戏

秦汉戏剧发展的社会环境

百戏表演特点

《西京赋》记载的《总会仙唱》、《东海黄公》

《总会仙唱》表演情况

《东海黄公》表演情况及在戏剧史中的地位

汉“乐府”职能

四.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和优戏

歌舞相兼的小戏与优人之戏——滑稽戏成为魏晋南北朝两大戏剧类型

歌舞小戏:《公莫舞》、《礼毕》、《上云乐》、《大面》、《拨头》、《踏摇娘》

优戏:《辽东妖妇》、《弄周臣》、《许胡克伐》

五.初级戏剧之大盛——隋唐五代的歌舞戏和参军戏

胡汉文化的融合

隋唐歌舞强戏剧弱的原因

唐代《踏摇娘》的变化

《参军戏》的盛行——优戏即滑稽戏的变体,《参军戏》演出形式、主要剧目,女艺人的表演

班社组织的出现

梨园、“梨园弟子”

隋唐歌舞世俗化倾向

唐“大曲”三段式结构、歌词,音乐结构形式——联套

“传奇”、“转变”的出现对以后戏剧的影响

六.西域及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

汉唐文化盛世造就的戏剧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

一.西域乐舞的传入

历史背景

隋文帝时宫廷乐舞“七部伎”

佛曲

唐“合生”

二.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

罗马:魔术、乐舞

印度:“俗讲”、“转变”印度梵剧的传入

第三章宋金戏剧

1.教学要求

了解本时期戏剧发展时代背景,形成原因及演出特点,掌握宋杂剧结构特点,理解金院本及永嘉杂剧形成及特点,掌握永嘉杂剧及其最高成就——《张协状元》。

2.教学重点

宋杂剧、金院本、永嘉杂剧及其最高成就——《张协状元》

3..教学内容

一.宋杂剧及其特点

北宋时杂剧与歌舞百戏的疏离

宋杂剧结构

艳段和散段的内容:滑稽戏、歌舞戏

优秀演员

演出场所:“瓦子”、“勾栏”

二.金院本概况

名称由来

形成原因

考古资料所体现的金院本演出概况,副净色的重要地位

金后期“院本名录”

金院本角色、行当、体制、演出场所

三.南宋永嘉杂剧概况

永嘉杂剧诞生背景

又称“南曲戏文”

《张协状元》

第四章元杂剧

1.教学要求

元代杂剧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了解元杂剧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掌握元杂剧体制特点,了解元杂剧的总体特征,掌握元代元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包括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及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元杂剧舞台艺术特点及衰落原因。

2.教学重点

元杂剧体制特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

3.教学内容

一.元杂剧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三.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元杂剧总体特点、组织结构、音乐形式

关汉卿的《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

四 .元杂剧的舞台艺术

角色行当体制、演出方式、表演基本手段,念白的从属地位,身段动作,舞台美术。五.元杂剧的衰落

第五章南戏的发展和明前期戏文

1.教学要求

了解南戏名称由来及与永嘉杂剧的不同,掌握明改本“四大南戏”及艺术创造的显著特点,掌握元南戏典范《琵琶记》。了解明前期戏文缘起、名称由来及戏文估量。

2.教学重点

“四大南戏”、《琵琶记》、明前期戏文缘起

3.教学内容

一.南戏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