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微生物
微生物致病性总结

肺结核感染
(一)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常见于儿童,也称外源性感染。
沿淋巴管
肺泡渗出性炎症(原发灶)肺门淋巴结(肿大)
扩散(炎症)
原发综合症(哑铃型)
特点:特异免疫没有建立,故局部病变较轻,但易扩散
结局:机体抗击力强:形成结核结节→纤维化→钙化→自愈(但病灶内常有细菌的暗藏)机体抗击力差:活动性肺结核→干酪样坏死
全身播散→粟粒样结核
(2)继发感染——常见成人(原发病灶——内源性感染)
特点:局部病变重,但不易扩散
一样局限于肺部,易发生干酪样坏死,可形成空洞和开放性肺结核
(二)肺外感染
部份肺结核患者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可经血液、淋巴液侵入肺外器官,引发相应的脏器结核,如脑、肾、骨等。
痰菌被消化道咽入,可引发肠结核等。
微生物的致病性

7
微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的条 件下能在特殊的宿主体内引起特定疾病的能力。
在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致病性差异与毒力、数量、和侵入门户有关
8
毒力因子
致 病 性
侵入机体的数量 侵入门户 机体的免疫力等
9
一、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因子
毒力: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1
微生物的致病性
2
病原微生物:能侵入宿主,引起感染甚至传染性疾 病的微生物,又称病原体。 感染:病原微生物体侵入生物
体内,在生物体内进行生长繁 殖和(或)产生代谢产物,破 坏生物体结构、功能,引起病 理改变的过程,又称传染。
3
内源性感染: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
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正常菌群引 起的感染。 外源性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包括自然 环境和带菌(毒)的生物体。 呼吸道感染 消化道感染 空气传播 病从口入
毒性程度
免疫原性
强,往往致死
强,刺激机体产生中 和抗体
弱,很少致死
较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性 不能
能否产生类 能,用甲醛处理 毒素
20
2、真菌毒素
毒性强 污染频率高 肝脏毒、肾脏毒、心 脏毒、造血器官毒等
3、病毒毒素样物质
21
黏附和侵入
侵袭力
繁殖和扩散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毒力因子
毒素
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感染量(ID50) 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途径,使一定体重或 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 病原体数量或毒素量。
10
黏附和侵入
侵袭力
繁殖和扩散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致病菌分类

致病菌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致病菌是一类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人体内繁殖并造成各种不同的健康问题。
致病菌通常根据它们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和引起的感染类型进行分类。
在医学领域,对致病菌的分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种类的致病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传播方式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致病菌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几类。
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几类致病菌的特点和常见分类。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和较小的大小。
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种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高浓度的革兰染色阳性物质,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含有脂多糖等成分。
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如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依靠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复制。
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它们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复制自身来引起疾病。
常见的致病性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它们可以导致呼吸道感染、性传播感染和肝炎等疾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它们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等结构,并且通常以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可以分为真菌和霉菌两类,其中真菌主要以分生子的方式进行繁殖,而霉菌则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繁殖。
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和组织胞浓梗等,它们可以引起真菌感染和皮肤感染等疾病。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它们依靠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来获取养分和生长。
寄生虫可以分为原虫和蠕虫两类,其中原虫为单细胞寄生虫,而蠕虫则为多细胞寄生虫。
常见的致病性寄生虫包括疟原虫、蛔虫和钩虫等,它们可以引起疟疾、肠道寄生虫病和皮肤寄生虫病等疾病。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征来确定致病菌的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病原菌的检测和分离,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传播。
临床常见病原菌微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致病性

短粗,无芽泡,有周身鞭毛,运动活泼,兼性厌氧
为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标本中检出率最高的是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伤口感染以及败血症
埃希菌属
直短杆状,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有菌毛,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为革兰阴性菌,致病因素包括侵袭力和毒素,可引起人体各部位感染,以尿路感染为主,还可引起菌血症、肺炎、胆道感染、新生儿脑膜炎、手术后腹腔感染及灼伤创面感染等。常与厌氧菌、粪肠球菌混合感染,其脓液常有粪臭味
肠球菌属
无芽弛,无荚膜,个别菌种有稀疏鞭毛,兼性厌氧
为革兰阳性球菌,肠球菌属为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多见于尿路感染,也可见于腹腔和盆腔的创伤感染D肠球菌引起的菌血症常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长期住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免疫功能低下病人
链球菌属
呈球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无芽抱,无鞭毛,培养早期形成透明质酸荚膜
克雷伯菌属
无鞭毛,无芽弛,有较厚的荚膜,多数菌株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为革兰阴性杆菌,多感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较强且较多见。肺炎克雷伯菌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各种肺外感染,包括婴儿的肠炎和脑膜炎、成人医源性泌尿道感染,以及外伤感染和菌血症
假单胞菌属
无芽弛,散在排列,菌体直或微弯,有单鞭毛或丛鞭毛,运动活泼
隐球菌
新生隐球菌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来自,菌体外有宽厚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染色。常见出芽现象,但不生成假菌丝
本菌属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和关节。新生隐球菌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A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丹毒、软组织感染、猩红热等,还可致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变态反应疾病cB群链球菌乂称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菌血症等。草绿色链球菌是人体口腔、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偶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致病性微生物

致病性微生物指的是那些能够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病害且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微生物即是那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人体用肉眼无法看见,必须通过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仪器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一般来说,微生物往往都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微生物的种类十分繁多,粗略估计至少有十万种以上。
因而我们为了便于分析和观察,应当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将微生物分成三大类。
一、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指的是微生物的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细胞内存在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等;而胞质内则含有完整的细胞器,一般来说,真菌往往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二、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而没有核膜与核仁;且细胞的细胞器不是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包含的种类相对来说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等。
三、而那些既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依靠活细胞,进而进行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则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根据微生物是否致病,我们又可将微生物分为非致病微生物和致病性微生物两类。
致病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的某些疾病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占生物种类的很少一部分,比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禽类的流感。
另外有的一部分是条件致病菌。
一般来讲,较大多数微生物是属于非致病性甚至有益性微生物,它们能广泛存在自然界、人体皮肤粘膜表面等。
由于人们进行的食品生产往往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过程。
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许多多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因而我们需要检验出那些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致病微生物

沙门氏菌的致病作用: 沙门氏菌的致病作用
关于沙门氏菌肠毒素, 关于沙门氏菌肠毒素,Koupal与Deibel 与 (1975)首先描述了可使乳鼠肠道发生液体蓄积 ) 的沙门氏菌肠道毒性因子。 的沙门氏菌肠道毒性因子。 Sandfur与Peterson(1976)记述了沙门氏 与 ( ) 菌肠毒素的皮肤通透因子,对热不稳定, 菌肠毒素的皮肤通透因子,对热不稳定,可使家 兔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兔皮肤血管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其作用与霍乱毒 素和大肠埃希氏菌LT无区别 次年( 无区别。 素和大肠埃希氏菌 无区别。次年(1977)又报 ) 道了该毒素与霍乱毒素的中和作用, 道了该毒素与霍乱毒素的中和作用,以及可使 CHO细胞发生延长作用。 细胞发生延长作用。 细胞发生延长作用
沙门氏菌和食物的关系: 沙门氏菌和食物的关系
在沙门氏菌的传播中,病人和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在沙门氏菌的传播中,病人和带菌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是重要的传染源 也是食品污染的另一来源。 也是食品污染的另一来源。 我国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带菌检查的结果看,人的沙门 我国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带菌检查的结果看, 氏菌带菌率在1%上下波动 夏秋季可达2%, 上下波动, 氏菌带菌率在 上下波动,夏秋季可达 ,但冬春季带菌 率很低,呈现季节性消长 季节性消长。 率很低,呈现季节性消长。 从业人员的职业与带菌率有明显的关系,据调查, 从业人员的职业与带菌率有明显的关系,据调查,掌 鼠伤寒、 刀的厨师带菌率可高达40%。自带菌者分离的菌株以鼠伤寒 刀的厨师带菌率可高达40%。自带菌者分离的菌株以鼠伤寒、 德尔卑、 火鸡、纽波特为多见。 德尔卑、鸭、火鸡、纽波特为多见。这与自动物分离的菌株 血清学一致,提示可能是职业性感染。同时, 血清学一致,提示可能是职业性感染。同时,人的带菌又是 造成肉类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 造成肉类食品污染的重要原因,所以带菌者的因素在沙门氏 菌食物中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菌食物中毒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由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不严, 由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不严,常发生误食病畜或带菌动 物的肉而造成的食物中毒暴发。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物的肉而造成的食物中毒暴发。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以肉 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中, 食品为主。据我国调查, 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中 食品为主。据我国调查,128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中, 由肉类引起的有108起,占84.3%。其中主要是牛肉 由肉类引起的有 起 。其中主要是牛肉 ),其次是猪肉 (32%),其次是猪肉(29%)和马肉(15%)。 ),其次是猪肉( )和马肉( )。
微生物的致病性

•菌体表面结构
荚膜:细菌的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溶菌酶及补 体等杀菌物质的作用,因而有助于在体内迅速繁殖和扩散。
菌毛等粘附因子:细菌首先通过粘附因子宿主呼吸道、消 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皮细胞上,才能在局部定居、繁殖 并引起疾病。 其它表面物质:其它表面物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蛋白、 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都具有抗吞噬和正常体液 中杀菌物质的作用。
无临床症状,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对 机体有保护作用。 显性感染: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致使细胞 被破坏、死亡,组织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症状。
二、病毒感染的类型
2.先天感染与后天感染
先天感染:病毒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 分娩
过程中经产道感染胎儿的方式,又称垂直感染。如 孕妇于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 儿而致胎儿先天畸形。 后天感染:出生后,病毒在不同个体之间传播所导
致的感染,又称水平感染。
三、病毒的致病机理
1.病毒对细胞的直接致病作用 病毒对细胞的直接致
病作用主要是指由于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干扰和破
坏了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造成细胞死亡即所谓杀 细胞效应。
2.机体的免疫应答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 病毒感染细
胞后,细胞表面可产生新的病毒抗原,可诱发宿主 产生免疫应答,也能造成病理损伤。 3.病毒感染与肿瘤
斥、干扰后进入的病毒,数量多的、增殖快的病毒干扰数量
少的、增殖慢的病毒,这多见于异种病毒之间。
四、病毒的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二)干扰素:
A.干扰素是由大多数脊椎动物细胞受病毒或其他因子 诱导产生的低分子蛋白质。 B.干扰素的种类:根据干扰素的来源,人细胞诱生的干 扰素有α 、β 和γ 三种类型。
C.干扰素的性质:干扰素性质比较见表。
微生物致病性

微生物致病性
微生物致病性是指微生物引起感染的能力。
一种病原体的致病性有赖于它的侵袭宿主并在体内繁殖和抵御宿主抵抗力而不被其消灭的能力。
微生物致病性有种属特性,致病能力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
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
疾病感染由微生物毒力和宿主的健康状况与免疫功能状态两方面决定。
所以,病原体的毒力与宿主抵抗力两者之间的较量,引起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由于病原体和宿主之间适应程度不同,双方抗衡的结局各异,产生各种不同的感染谱,即感染过程的不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检验意义的是能引起人类疾病和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常见的有:
1.沙门氏菌
2.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4.副溶血性弧菌
5.变形杆菌
6.志贺氏菌
7.禽流感病毒 8.黄曲霉菌及病毒
9.口蹄疫病毒等。
二、致病菌即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
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感染致病菌的种类是不一样的,检测时的参考菌群也不尽相同。
例如:
海产品以副溶血性弧菌作为参考菌群;
蛋及蛋制品以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作为参考菌群;
米、面类食品以蜡样芽孢杆菌、变形杆菌、霉菌等作为参考菌群;
罐头食品以耐热性芽孢菌作为参考菌群等等。
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