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及散文阅读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散文类1(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弃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主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5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B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 已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C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惟士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 为能/ 若民/ 则无恒产/ 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 放辟邪侈/ 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5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中心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古称中土、中夏或中华。

高三补充阅读之文言文——唐宋散文选读(1)答案

高三补充阅读之文言文——唐宋散文选读(1)答案

答案1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2、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1文言文阅读__散文类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41文言文阅读__散文类含解析

专题41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

”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

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坼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至。

”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

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

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

”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

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

”宋人②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拜.命之辱。

”君子③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

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

《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注]①楮,一种树。

②宋人,这里指宋君。

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C.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D.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庄”是谥号。

2023届江苏高三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散文类

2023届江苏高三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散文类

文言文阅读:散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二)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

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

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

天下水中之山多矣。

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呔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

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

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

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

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

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

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

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

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1届高三文言文阅读(游记、散文类)专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日“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攢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熏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潥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游盘山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游盘山记

游盘山记袁宏道盘山外骨而中肤。

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罴虎之林。

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每十余丈。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

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而之乱。

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

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

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盘顶如初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

住足不得久,乃下。

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

从髻石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

先与导僧约,遇绝险处,当大笑。

每闻笑声,皆胆落。

扪萝探棘,更.上下仅得度。

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

下得枰石,方广可几筵。

扶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拚命人,恶得有此奇观也。

面有洞嵌绝壁,不甚阔,一衲攀而登,如猕猴。

余不往,谓导僧曰:“上山险在背,肘行可达,下则目不谋足,殆已,将奈何?”僧指其凸曰:“有微径,但一壁峭而油,不受履,过此虽险,可攀至脊。

迂之即山行道也。

”僧乃跣,蛇矫而登。

下布以缒.,健儿以手送余足,腹贴石,石腻且.外欹,至半,体疆,良久足缩,健儿努以手从,遂上。

迨至脊,始咋指相贺,且相戒也。

峰名不甚雅,不尽载。

其洞壑初不名.,而新其目者,曰石雨洞,曰慧石亭。

洞在下盘,道听涧声,觅之可得。

石距上方百步,纤瘦丰妍不一态,生动如欲语。

下临飞涧,松鬣覆之如亭。

寐可凭,坐可茵,闲可侣,故“慧”之也。

其石泉奇僻而蛇足之者,曰红龙池。

其.洞天成可庵者,曰瑞云庵之前洞,次则中盘之后岭也。

其山壁窈窕秀出而寺废者,曰九华顶,不果上。

其刹宇多,不录。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1.桃花源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一、《桃花源记》阅读精练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课标《语文科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其中传记类文言文仍为首选,但山水游记类文言文也渐入人们视野。

对山水游记文言文的考查,和传记类文言文阅读一样,有两个能力层面的要求:理解和分析综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此考点涉及到18个文言虚词。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

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是断句。

(5)筛选文中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版块一、(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

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云耕者入坏冢而得()()答案:说获得,得到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解析】选A。

“故”是故意的意思,“何罪之有”是倒装句,正确语序应为“有何罪”。

3.“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答案:误触台倒,玉盏俱碎4.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品质的概括。

韩魏公非常喜欢的一只玉盏被官吏不小心摔坏了,而韩魏公没有责备他,可见韩魏公的宽容大度。

答案:待下宽厚附【译文】韩魏公做北都的知府,表兄弟中有人献上了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老农进入毁坏的墓穴后得到的,内外没有一点瑕疵,真的算得上是稀世宝物。

韩魏公特地准备了一张桌子,把玉盏放在上面,并且用玉盏盛酒,来劝那些客人。

突然一个官吏不小心把桌子撞倒,玉盏掉在地上摔坏了,在座的都很吃惊害怕,那个官吏跪倒在地上等待降罪。

韩魏公神色没有什么变化,笑着对在座的各位官员说:“物品坏了自有自己的时间(都是会坏的)。

”对那个官吏说:“(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散文版块[阅读点拨]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一、透"形"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文章的要点。

做这类题目,可抓住文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概括。

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考题常以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文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散文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生来体会其作用,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方式各自的前提条件下,联系文章的具体进行分析。

二、抓"神"品味语言。

这是散文的一大考点,可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用等角度来分析。

散文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言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文语言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心词分析其比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

在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及中心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子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所持的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手法。

感情、人生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这是写抒情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目都看不懂。

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

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处精妙之笔,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这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答题的关键是,一要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从描写对象上;从对人物的情感上;从阅读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等等。

二无论从哪方面,都必须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例1:2006年中考题阿来的《词典的故事》第5题: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本文中获得的启示。

(3分)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1)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

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愚顽不化。

(2)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3)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

因为全班30个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4)“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家长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5)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6)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

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你最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7)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回到家里,她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

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8)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舒展开来。

她甚至还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

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9)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

她有些不习惯。

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10)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口,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11)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

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12)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

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13)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本文以为线索,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

2、“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悲喜交加”在句中的含义。

3,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

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欣赏。

4,续写“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5,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赞成请简述理由。

不赞成,请向老师提出建议。

6、通读全文,比较几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孩子评价和家长会后妈妈对孩子的话。

老师对孩子是的态度,而妈妈对孩子是的态度。

(4分)。

7、每次家长会后,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逐渐变得。

由此看来,本文反映了的问题。

(4分)8、文中多处写到妈妈的流泪,其中第(7)段妈妈流下的是的泪,第(13)妈妈流下的是的泪。

(2分)9、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或老师是怎样教育你的?你认为他们那样做好吗?为什么?(4分)10、一位哲人说过:“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生。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附答案:1,中小学家长会慈祥、伟大2,悲的是,孩子知道了妈妈在欺骗他以及自己十多年的良苦用心;喜的是,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之下相当成功。

3、“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

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这个表扬对大人来讲几乎不算表扬,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任何一次表扬,都是一次很好的激励、鼓舞和振奋,很可能会影响一生。

老师和家长也不要吝啬那一两句表扬的话语。

4,续写“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是您一直在欺骗着我,是您一直在鼓励着我,是你一直在支持着我,是你一直跟我在一起。

5,不赞成,请向老是提出建议。

从本文出发,是相当不赞成的。

只有差劲的老师,没有差劲的学生。

因为学生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知识的,很多东西本来就不知道,老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建议老师们不要因为学生调皮、成绩不好就歧视他们。

所有的孩子其实都是喜欢、也愿意相信老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只是大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孩子们身上,让孩子们有了叛逆的思想,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更加注意教导方式。

6、批评、否定、放弃鼓励、肯定、赞扬(每空2分,计4分。

意符即可)7、自信、自立、自强如何教育孩子(每空2分,计4分。

意符即可) 8、悲愤伤心悲喜交加(每空1分,计2分。

意符即可)9、(4分。

答案为开放性,酌情给分)10、两方面分析:一、一句不恰当的批评指责或是一句含有鄙夷的嘲讽,有可能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和向上的心愿;二、一句满含热情的鼓励可能会激励一个人奋发向上直到取得伟大成就。

本文中的母亲正是用一句句满含爱的鼓励,为儿子鼓起了前进的风帆。

40.(2011·陕西省)(18分)紫阳腰方英文周末无事,车游紫阳。

小时候就喝紫阳茶,年至半百竟未去过紫阳,不够意思啊。

紫阳在汉江边上,猜想是很通达很便捷的。

没想到实在难走!坡陡弯急,一山爬过又一山,好在翠色染目白云亲颊,别有一番俗外之雅呢。

翻过三座山,眼底终于浮出一个城,火车的闹,船笛的叫,顿时没了清净。

细看紫阳县城......,果.然是重庆的浓缩.........。

怎么办?山腰上凿一个凹,凹处凸起一.......,看不见碟子大的平地栋楼。

就这么锛石凿凹,就这么起房凸楼,硬是在夹江的山腰上,锛凿叠垒了一个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