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颌骨骨折的治疗

合集下载

颌骨骨折诊疗规范

颌骨骨折诊疗规范

颌骨骨折诊疗规范(手术科室)颌骨骨折有一般骨折的共性,例如疼痛、肿胀、出血、移位、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等。

由于颌骨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原因,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有其特殊性。

第一节下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较上颌骨骨折常见,这是由于下颌骨的位置占据面下1/3部分,其面积大、位置突出、所以骨折发生率高。

下颌骨发生骨折的部位常与解剖结构有关,如正中联合部、颁孔区、下颌角区及踝状突颈部等为骨折好发部位。

骨折块受咀嚼肌牵引常发生移位,导致咬合错乱。

下颌骨骨折由于其解剖特点发生骨折的频度为黑状突颈、下颌体、下颌骨颁部、下颌升支和牙槽突。

【诊断标准】详细询问创伤的部位,外力的大小及方向,常见骨折段移位。

下颌骨骨折首先应了解患者受伤的原因、过程及临床表现,同时注意全身情况。

骨折处可见到面部创口、肿胀及皮下淤斑。

下颌骨骨折可出现张口受限和运动异常,检查患者牙列可见牙齿咬合错乱及牙弓形态异常等情况。

摄取下颌骨后前位与侧位片,有条件可摄取下颌曲面断层X线片,必要时行CT摄片。

一般可确诊,并明确骨折部分、类型、骨折段移位情况及牙与骨折线的关系。

(一)颁部骨折单发的正中骨折可无明显移位;双发骨折可由于颈舌肌和须舌骨肌的牵引向后退缩;粉碎性骨折或有骨质缺损,可使牙弓变窄。

后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有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危险。

(二)颁孔区骨折一侧颁孔区骨折时,前骨折段可向下方移位且稍偏向内侧;双侧颁孔区骨折时,两侧后骨折段由于咀嚼牵引而向上前方移位,前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致颁部后缩及舌后坠。

临床上骨折的移位方向有时还要考虑骨折线的方向,也能影响骨段的移位。

(三)下颌角部骨折骨折线如位于下颌角时骨折段移位通常不明显,这是因为下颌角部两侧均有嚼肌和翼内肌附丽,骨折段不易发生移位。

如骨折线在嚼肌和翼内肌附丽位置之前则前骨折段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向上移位。

(四)黑状突骨折单侧黑状突颈部骨折患侧耳前区可有压痛,张口时可加重,检查患侧㈱状突的动度减弱或消失。

颌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有哪些?

颌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有哪些?

颌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有哪些?进行颌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一定要有正常的和固定的骨作为牵引、固定体,如此方可使移动的骨折片向正常位置移位和固定。

一般情况下,下颌骨骨折应利用上颌骨来复位、固定,即颌间(牵引)固定;上颌骨骨折则利用颅面骨来复位、固定,即颅颌(牵引)固定。

颌骨骨折常用的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及手术切开复位三种。

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早期病例,此时骨折处尚未发生纤维性愈合,骨折片比较活动,用手即可将移位的骨折片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牵引复位用于手法复位不满意的多发性骨折或已有纤维性愈合的病例。

分为颌间牵引和口外牵引。

颌间牵引即用细不锈钢丝将有挂钩的牙弓夹板,牢固地搏扎在上、下牙列的各个牙齿上,根据骨折段需要复位的方向,在上、下颌的挂钩上套上小橡皮圈作持续的牵引复位。

下颌骨骨折时多用此法;而上颌横断骨折,必须先作颅颌固定,再加用颌间固定。

颅颌牵引主用于上颌骨骨折。

上颌骨横断骨折后,骨折片向后移位,可在上牙列安置牙弓夹板,并在头部石膏帽前方伸出固定支架,在固定支架与牙弓夹板间做弹性牵引,使骨折块向前复位。

对开放性骨折、不能用手法复位的复杂骨折或错位愈合的骨折可采用手术切开复位。

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单颌固定、颌间固定、颅颌固定三种。

单颌固定仅在发生骨折的颌骨上行固定,不影响伤员张口、进食及语言。

但有些单颌固定的固定力不足,应注意选择适应症。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法较常用,即将一牙弓夹板横越折断部及两侧健牙,用金属结扎丝将夹板与牙逐个牢固结扎,依靠健牙来固定折断的颌骨。

颌间固定是将上、下颌固定在一起,使骨折的颌骨在正常咬合关系的位置上愈合,但伤员不能开口,影响语言及进食。

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较常用。

颅颌固定主要用于双侧上颌骨横断骨折或颅颌分离的骨折,利用骨折段以上的部分来固定复位的上颌骨。

有外固定法和内固定法两种。

外固定法以口外须牙牙弓夹板固定法较为实用简便,即将特制的焊有口外须的牙弓夹板固定在上颌牙列上,用乳胶管(或其他弹性材料)将伸出口外与左右上牙弓平行的口外须悬吊在石膏帽上,行弹性牵引固定。

颌骨骨折复位的金标准

颌骨骨折复位的金标准

颌骨骨折复位的金标准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骨折,复位是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步骤之一。

正确的骨折复位可以帮助恢复面部的外形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颌骨骨折复位的金标准及相关参考内容。

1.整体审查:骨折复位的首要步骤是进行患者整体审查,包括病史采集、身体检查和影像学评估。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行为习惯,可以更好地判断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

身体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查面部的变形、局部肿胀和感觉异常。

而影像学评估通常包括X线片、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信息。

2.正确的骨骼解剖复位:在骨折复位过程中,医生需要将骨折端的骨骼解剖正确地复位。

一般情况下,复位时应使骨折端保持解剖正确的位置和角度,以实现最佳的功能和美观效果。

复位时要注意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并避免对周围组织产生额外的损伤。

3.功能及基本修复:完成骨折复位后,医生还需要进行功能性修复。

这包括通过正畸矫正等措施来修复患者的咬合功能,以恢复正常的进食和说话功能。

此外,对于有牙齿损伤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修复和种植。

4.美学修复:颌骨骨折复位后,患者面部的外形可能会有所改变。

为了达到美学修复的目的,医生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步骤,如重建软组织、调整咬合角度等。

这需要根据患者的面部结构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处理。

参考内容:- P. Athanasiou, J. A. Vasileiadis, M. M. Athanasios, et al. Management of 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s.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2020, 48(4): 373-380.- E. Ellis III. Treatment methods for fractures of the mandibular ang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8, 47(1): 57-61.- C. H. Ribeiro-Junior, P. Otoboni-Filho, L. R. Westphalen, et al. Treatment outcomes following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of mandibular fractures-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9,48(1): 117-126.- H. Sufyan, B. M-K, N. G. Stacey, et al. The role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facial frac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9, 47(5): 766-772.- K. M. Pogrel, Z. Cai, M. J. Scott, et al. The effect of simulation on facial fracture repai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2019,48(2): 201-207.。

儿童骨折处理方法和护理建议

儿童骨折处理方法和护理建议

儿童骨折处理方法和护理建议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外伤之一,处理骨折和骨折后的护理对于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骨折的处理方法和护理建议。

一、骨折处理方法骨折处理的目标是稳定骨折部位,减轻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处理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止血、固定、升高位置、急救措施。

1. 止血:在处理骨折时,如果伴有出血,应该首先进行止血处理。

可以用无菌纱布、纱布等进行包扎,以止住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止血时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2. 固定:稳定骨折部位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夹板、石膏等固定方法。

夹板是一种较为方便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两根硬物(如木板、竹子等)夹紧骨折部位两侧,用绷带固定。

石膏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固定方式,可以依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3. 升高位置:对于四肢骨折,需要尽量保持患肢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可以利用折叠的毛巾或枕头,垫在患肢下方,保持患肢抬高。

4. 急救措施:在处理骨折时,家长或教师应该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移动患儿,以免引起更多伤害。

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患儿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二、骨折后的护理建议骨折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1. 疼痛控制:骨折后的伤口通常会伴随剧烈疼痛,可以给患儿适量的止痛药物,如布洛芬等。

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给予过量。

2. 保持患肢干燥和清洁:在使用石膏固定时,需要避免让石膏湿润。

可以使用塑料袋或防水套护理,防止水分渗入石膏内。

同时,保持患肢清洁,可以用湿纱布擦拭患肢周围的皮肤。

3. 饮食调理:骨折后,患儿的饮食可以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绿叶蔬菜等。

这些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儿童的身体恢复。

4. 康复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进行一些适当的康复锻炼。

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有助于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5. 定期复查:骨折后,患儿需要定期复查,检查骨折的愈合情况。

家长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及时带孩子复诊。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领域外伤,其发生率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颌骨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口腔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因此,对颌骨骨折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急救、治疗、康复和日常护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颌骨骨折的相关知识。

一、预防颌骨骨折的方法:1.1 佩戴口腔保护器: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运动员、搏击运动爱好者等,佩戴口腔保护器可以有效减少颌骨骨折的发生率。

1.2 避免摔跤和碰撞: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要注意避免发生摔跤和碰撞,以减少颌骨骨折的风险。

1.3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增加颌骨的抵抗力,减少骨折的概率。

建议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物质。

二、颌骨骨折的急救措施:2.1 立即就医:一旦发生颌骨骨折,应立即就医,尽快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在就医前,可以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将骨折处固定,以减轻疼痛和防止进一步损伤。

2.2 控制出血:如果出血严重,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轻轻压迫伤口,尽量控制出血。

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加重伤口的损伤。

2.3 冷敷局部:用冷水或冰块敷在骨折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但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应用毛巾等物品进行包裹。

三、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3.1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颌骨骨折,外科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正中切口或内口腔切口进行,将骨折部位复位并固定。

3.2 保守治疗:对于较轻微的颌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选择。

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和过度咀嚼,同时定期复查确保骨折部位的愈合。

3.3 应用牵引装置: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牵引装置来帮助骨折部位的愈合。

牵引装置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将骨折部位拉直,促进愈合。

四、颌骨骨折的康复注意事项:4.1 饮食调整:在康复期间,应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骨折部位。

建议选择易嚼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软糊状食物、流质食物等。

4.2 应用热敷: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应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骨折部位的康复。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下颌骨呈马蹄形,由弯曲的下颌体和双侧的下颌升支构成,在升支内外侧有强有力的咀嚼肌附着,但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和髁颈部是其结构薄弱区,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在咀嚼肌的牵拉下发生移位,从而出现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1]。

1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1.1按骨折性质分类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与骨折部位相通;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复杂骨折:骨折多发,有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移位;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1.2按骨折部位分类分为髁突骨折、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下颌体骨折、颏/颏旁骨折、牙槽突骨折。

1.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

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2]。

2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2.1病史采集首先要准确采集病史,如果患者不能配合,询问其家属。

要明确致伤原因、打击物体的尺寸、数量以及打击力的大小等[3]。

2.2临床表现急性症状和体征:下颌骨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牙龈撕裂和牙齿损伤:口内骨折线周围的牙龈撕裂和出血,还可伴有牙齿松动、折断、移位等;骨折段移位以及异常动度:下颌骨骨折后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骨折段发生移位,骨折部位两端的骨折段异常动度,检查时,骨折部位可出现骨擦音;咬合紊乱:下颌骨骨折后,牙齿随着骨折段的移位而移位,出现咬合紊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语言功能,张口受限程度取决于骨折部位及损伤严重度;面部畸形:骨折发生移位后,可造成面部畸形,其中以下颌偏斜畸形较为常见;感觉异常:骨折损伤下牙槽神经时,可引起下唇和颏部麻木。

2.3影像学检查平片:一般选择下颌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正位片,怀疑有髁突骨折时,选择下颌开口后前位片。

幼儿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幼儿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幼儿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
1、尽快送往医院:发现儿童骨折时,要尽快把他送到医院,及时得到救治。

常见的
儿童外伤,特别是骨折病例,应及早诊断并尽早得到治疗。

2、分类诊治:视骨折的位置和程度,分类诊治。

一般来说,可以大体为三种:放射
性检查、手术治疗和外支撑治疗。

3、放射性检查:若骨折位置浅显可见,或表现出疼痛不明显,或情况不复杂,可使
用放射性检查技术来进行检查诊断并拟定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案。

4、外支撑:如果骨折没有复杂的变形,可考虑外支撑治疗。

一般情况下,可以对骨
节缝进行固定。

节缝外层的组织可以放置外支撑物,如绷带等,使其固定在位置上,保持
有效的拉伸支撑。

5、手术治疗:当发现骨折有变形或者护有碎片时,或者是骨折位置处于重要位置或
关键区域,通常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一般是固定、固定和骨融合。

6、康复治疗:对于骨折康复治疗最重要的时期,一般是腔内位置,并使用康复措施,如矫正带、胎兔房和行走器等康复训练来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将损伤的肌肉锻炼起来,提
高肌力,以防残废。

7、饮食护理:骨折治疗期间,儿童要良好的进行饮食护理,提供充足的优质营养。

饮食均衡,多摄取一些增长和发育的营养,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确保儿童有足够的营养以便抗击疾病,促进骨折恢复痊愈。

总而言之,发生儿童骨折事故时,要及早送医,按照骨折的位置、部位和严重程度进
行分类诊治,採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并坚持良好的饮食护理,以
有效预防及促进儿童骨折的恢复痊愈。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

颌骨骨折的健康教育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创伤,通常由于交通事故、运动伤害、摔倒或暴力冲击等原因引起。

颌骨骨折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貌和咀嚼功能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口腔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因此,对于颌骨骨折的患者,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 颌骨骨折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颌骨骨折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肿胀、出血、牙齿不正常对齐、咬合困难等症状。

- 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检查、X射线、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诊颌骨骨折。

2. 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较轻微的颌骨骨折,可以通过固定患者的颌骨来促进愈合。

这通常需要佩戴特制的颌骨固定器,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口腔卫生和饮食调整。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颌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重新定位和固定骨折部位。

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3. 颌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饮食调整: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避免咀嚼固体食物,选择软食或液体食物,以免对颌骨施加过大的压力。

-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对于预防感染和促进愈合非常重要。

患者应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口腔护理。

-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颌骨的功能和咀嚼能力。

患者可以进行口腔肌肉锻炼、颌骨运动和咀嚼练习等。

4. 颌骨骨折的预防措施-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头盔,减少车祸引起的颌骨骨折风险。

- 运动安全:参与运动时,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避免暴力冲击和运动伤害。

- 家庭安全:保持家居环境整洁,避免摔倒和跌倒事故。

5. 颌骨骨折的心理支持- 颌骨骨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 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参加康复小组等形式的支持活动,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

总结: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创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帮助患者了解颌骨骨折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颌骨骨折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4-07-08T15:22:41.5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顾明东
[导读] 非手术治疗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牙列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多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颌间结扎或颅颌绷带等外固定方法。

顾明东(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心卫生院 223300)
【摘要】目的:通过对187例小学生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学生颌骨骨折的特点。

方法:我院颌骨骨折病例中小学生颌骨骨折病例,进行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结果:男122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88∶1;意外跌伤125例、交通事故伤53例、其他原因9例,下颌骨骨折最常见,骨折治疗以保守方式为主。

结论:男学生比女学生更易遭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最常见,骨折治疗以保守方式为主。

【关键词】颌骨骨折小学生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81-02
由于小学生颌骨内有牙胚的存在或只有部分恒牙萌出,颏部、下颌角、髁状突等发育中心正处于快速发育状态,以及牙冠和牙根形态及比例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临床上对于小学生颌骨骨折的治疗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使得小学生颌骨骨折的治疗不能简单沿用成人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本文通过对187例小学生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对小学生颌骨骨折的伤因、伤情及治疗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共收治小学生颌骨骨折病例187例,男122例,女65例,男女之比为1.88∶1。

1.2 方法非手术治疗骨折患者,根据患者牙列状况和骨折的具体情况,多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采用颌间结扎或颅颌绷带等外固定方法。

当牙列不稳定、牙冠长度不足或间隙较大者,采用树脂牙托、塑料夹板、金属托槽等进行固定。

单纯髁状突骨折可根据骨折程度和口内牙齿情况采用颅颌弹性绷带固定法、颌间结扎+磨牙区加垫法、牙弓夹板固定+颅颏弹性绷带固定法、合垫+颌间弹性牵引(或颅颌弹性绷带)。

部分由于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缺损患者非手术方法难以治疗时,采用手术开放复位固定。

应用坚固内固定或单纯钢丝骨间栓结。

术后辅以颌间牵引或颅颌绷带固定。

髁状突骨折病例,根据咬合情况及骨折的部位、性质采用坚强内固定、髁状突成形术或手术摘除粉碎的髁状突,术后常规颌间牵引和开口训练。

2 结果
2.1 小学生颌骨骨折病因分析在187例患者的发病原因中,意外跌伤125例、交通事故伤53例、其他原因9例。

单骨骨折患者151例,多骨骨折患者36例。

2.2 小学生颌骨骨折部位分析骨折分为下颌骨骨折、上颌骨骨折、颧骨颧弓骨折、颧 上颌骨骨折、颧下颌骨骨折、下颌上颌骨骨折和颧上颌下颌骨骨折七大类。

单纯鼻骨骨折及鼻骨筛骨骨折未列入选择范围。

下颌骨骨折按 Killey分类法分为颏部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骨折和髁状突骨折。

上颌骨骨折按 Le Fort法分类。

颧骨、颧弓骨折按Killey分类法。

2.3 随访随访时间1年至6年,行X线片和临床检查作为疗效评价。

X线检查骨折复位的准确性和固定的稳定性,以及面部外形和咬合功能。

所有随访病例面形绝大多数正常。

张口度检查除髁状突成形术和双髁状突摘除术后患者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外,其余受检者皆达到正常范围(与相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小学生相比较)。

检查中共发现7例患者出现咬合关系不良。

2例前牙开合,5例偏侧咬合,均为髁状突成形或髁状突摘除患者。

X线检查髁状突解剖复位9例,2例髁状突部分吸收,但不影响功能。

3 讨论
小学生发生颌骨骨折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发育、心理及行为能力、家庭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并与意外伤害的类型、发生率及致伤致残程度有一定关系。

意外跌伤、交通事故是导致颌骨骨折的主要病因。

在我们的研究中,在7年内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学生中有80%为意外跌伤致病,且男孩发病近乎女孩的2倍。

根据这一结果,提醒家长更加注意对儿童 (尤其是男孩)活动的监护,并在儿童运动中适当采用防护装置是值得推荐的措施。

小学生受伤场所以学校运动场所或交通路上为主,但由于缺少保护及防范认识,骨折发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小学生颌骨骨折的治疗明显趋向于保守治疗,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有的研究报告甚至显示保守治疗比例达到91.8%[1]。

治疗原则也不断更新,部分学者更是提出了个性化治疗的理念,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更专业化的治疗,在治愈骨折的同时把损伤对儿童发育和功能的影响减到最小。

因为儿童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颌骨的继续生长和发育可以补偿损伤造成的颌面部的某些缺陷[2],故在处于发育中的儿童,对轻度咬合不良及颌骨畸形一般不需纠正。

但对于移位较明显或复杂的粉碎性骨折,如预计采用保守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固定效果时,则应尽早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坚固内固定是否会限制所固定骨骼的生长发育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些研究提示坚固内固定在小学生颌骨骨折治疗中可能引起颌面部生长发育障碍。

我们认为小型接骨板固定对颌面部发育无明显影响,且该方法有便于复位、可提供坚固的三维方向稳定性、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优点,当用于固定小的骨折片时优势更强。

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坚固内固定的患儿并未出现明显面部畸形表现。

但由于追踪时间短,测量手段简单,这一结果并不能说明坚固内固定未对儿童面部发育造成影响,长期的随访调查还很必要。

本研究的所有进行内固定的病例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夹板均以去除。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小于12岁的髁状突骨患者,髁状突的再生能力很强,且处于髁状突的主要生长期,不应进行手术干预,而更重要的是颞下颌关节区的手术操作比较困难,并发症较多,并且可能因破坏血供而影响下颌升支的发育。

有学者发现髁状突的愈后效果与骨折的部位有较大的关系,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或髁颈下骨折,其髁突再生和改建能力较差,如未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容易造成关节强直,患侧升支高度不足,造成面部不对称畸形。

而采用坚固内固定方法,对下颌骨发育影响很小,而且术后髁状突灵活性更大。

同时儿童早期进行功能训练,防止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出现,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髁状突摘除术为不得已的选择,手术破坏了关节的结构,并发症较多。

对于小学生下颌骨骨折,过度热心的手术治疗可能比保守治疗带来更多的并发症。

颌周夹板可以提供骨段间三维方向的稳定作用,有利于早期张口训练和营养摄取。

但是对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或严重错合,有碎骨片特别是踝状突骨折,要作切开内固定手术。

切开内固定时
应注意发育中的牙胚,如果骨折线累及这种牙的隐窝,一旦发生感染,可使骨折处较难愈合。

因此牙胚已暴露并有感染可能时应予拔除,在术中慎重处理恒牙胚,尽可能避开恒牙胚,以防损伤。

而对碎骨片则应尽量保留,以使组织减少缺损。

参考文献
[1]刘家武,闫征斌,刘磊.儿童颌骨骨折对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 32(1): 74-75.
[2]汪芳,赵晋龙,李建虎.86例儿童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2):267-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