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影像学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X线摄影X线摄影是口腔颌面部骨折影像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无创性的特点。

常用于初始骨折筛查。

常见的X线摄影技术有常规X线摄影和口腔数字化X线摄影。

1. 常规X线摄影常规X线摄影是最常用的口腔颌面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拍摄多个不同角度的正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全面了解受伤患者的骨折情况。

但是,常规X线摄影只能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大致形态,对于复杂的骨折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2. 口腔数字化X线摄影口腔数字化X线摄影是借助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对口腔颌面部进行X线摄影。

相比于常规X线摄影,口腔数字化X线摄影具有更高的空间解析度和对比度,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和形态。

此外,数字化X线摄影还可以进行三维重建,为手术前的计划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复杂的口腔颌面部骨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CT扫描可以提供骨折位置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医生了解骨折的准确位置、形态和相关组织的受损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评估骨折的稳定性、关节面的完整性以及颌骨移动的幅度等重要信息。

三、MRI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某些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比于X线摄影和CT扫描,MRI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软组织信息,如肌肉、血管和神经等。

在评估骨折的同时,MRI还可以评估颌骨周围组织的受损程度,并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四、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主要用于评估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受损情况。

超声检查可以显示血肿、血管损伤和神经受压等信息,对于一些复杂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结: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诊断是现代口腔医学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骨折入院病历范文
下颌骨主要位于颅面部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系颅骨中唯一能动者,由于面积大,位置突出,骨折发生率在颌骨骨折中最高。

骨折好发部位为髁状突颈、下颌角、下颌体、颏部。

一、诊断要点
1.有外伤史。

2.面部畸形,咬合关系错乱,伴双侧髁状突骨折时前牙呈开。

3.骨折段异常动度。

4.骨折段移位,影响因素包括创伤力大小及方向、骨折的部位、肌肉的牵拉、骨折线的方向、骨折段有无牙齿、骨折线的数量等。

5.髁状突骨折可发生移位或不移位;下颌升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下颌不能前伸;耳前区压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张口受限;可伴发外耳道贯通伤或颅中窝骨折,表现外耳道出血或溢出脑脊液。

6.骨折后疼痛、肿胀,出现张口受限。

7.可伴有牙龈黏膜撕裂,牙齿损伤。

8.颏部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可以造成牙弓变窄,舌后坠而影响呼吸。

9.辅助检查通常采用下颌曲面断层,横断片,下颌开口后前位片等,可见骨折线或可见骨折端移位。

二、治疗原则
1.应在无全身并发症后或全身情况稳定后,及早进行局部处理。

2.治疗应以复位重建骨折前咬合关系,达到骨性愈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期训练恢复功能为总原则。

3.乳牙列及混合牙儿童的骨折,因血供丰富,代谢旺盛愈合快,所以应早期复位,复位要求不严格,固定时间相对较短,应尽量少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老人无牙颌骨折复位要求也不严格,但固定应力求稳定性,同定时间相对较长。

5.骨折线上的牙因固定所必须,一般不应拔除,除可能导致感染及影响骨折愈合者外。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

• 切开复位后不固定,靠颌间固定及弹性牵 引获功能性生理调整。钢性固定不能保证 髁状突在关节窝内准确合适的三维生理位 置,微小的偏差可导致过多的骨改建,造 成同侧和/或对侧关节损伤。但是这种方 法术后往往出现再移位,故己少用。
骨内钢丝栓结固定
• 钢丝结扎固定属非刚性固定,虽可固定骨 段,但因固位力不够而难以复位精确,且 术后需MMF才能保证稳定的牙合关系。所 以现在此法少用。
克氏针固定
• 克氏针固定尤其适用于近中脱位,其优点 有:①视野清晰;②准确、坚固固定;③ 操作简便,不损伤周围组织;④疗效良好。 • 克氏针固定的适应征为:①髁颈骨折;② 髁突高位骨折:②髁突粉碎性骨折;④伴 有升支的骨折。
板钉固定
• 微型接骨板技术用于髁突低位骨折,可减短颌间 固定期,减低骨折块术后再移位率.
螺杆固定
• 髁颈区的斜行骨折是此法禁忌征,因为对 于此型骨折,螺钉拧得太紧会引起骨折片 移位。另一缺点是因断片太小,缺少再钻 螺钉的空间而使再手术受到限制。
讨论
• 1.小儿颏部外伤是否常规行髁状突X线或CT 检查? • 2.我科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方案(与口腔科 联合治疗)。 • 3.我科髁状突骨折治疗方式及颞下颌关节疾 病手术治疗发展是否必要?
谢谢!
骨间复位内固定术
• • • • • 复位后不固定 骨内钢丝栓结固定 克氏针固定 板钉固定 螺杆固定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 髁突改建吸收 不同程度髁突吸收原因在于 复位并坚固固定于髁突非生理位而导致功 能负荷增加 • 固定材料周围骨溶解 复位不满意则不能获 得足够的刚性固位力,导致骨折断片和螺 丝松动,引起骨折线上骨溶解形成假关节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 固定材料松解折断
• 面部瘢痕。虽手术尽量注意切口隐蔽,但 仍不可避免有瘢痕形成。口外入路有耳前、 领下、耳后、颌后、冠状以及面部除皱术 切口等,前二者多用。有学者提出口内入 路,但由于暴露不充分,使精确复位固定 操作困难。

颌骨骨折 ppt课件

颌骨骨折  ppt课件
ppt课件 21
• 手术切开复位进路: • 1、冠状切口入路:用于面中部诸骨骨折的显露。 • 2、睑缘下切口:主要用于眶下缘、眶底、颧骨骨 折的显露。 • 3、耳屏前切口:主要用于颧骨、颧弓、髁突颈部 骨折。 • 4、下颌下切口:用于下颌角、髁突基部、下颌支 骨折的显露。 • 5、口内前庭沟切口:运用最广泛的切口。可以直 视下对骨折复位的优先采用。(减少面部瘢痕)
颌骨骨折
ppt课件 1
下颌骨
解剖特点: 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 2、颏孔区:有颏孔,下颌前磨牙牙槽窝。 3、下颌角:骨质较薄,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 其间 • 4、髁突颈部:比较细小,上下较为粗大。 • • • •
ppt课件
2
ppt课件
3
上颌骨
• 三对支柱:承受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均下起 上颌骨牙槽突,上达颅底。 • 1、尖牙支柱:又称鼻额支柱,承受尖牙区的咀嚼 压力。 • 2、颧突(上颌)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 嚼压力。 • 3、翼突(上颌)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 力。
• 1、治疗时机:颌骨骨折应及早进行治疗,但 合并颅脑、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全身情况 不佳,应首先抢救伤员的生命,待全身情况稳定 或好转后,再行颌骨骨折的处理。()
• 2、骨折复位及固定:颌骨骨折复位的重要标 志是恢复上下颌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即牙齿的 广泛接触关系。否则将影响骨折愈合后咀嚼功能 的恢复。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 2、咬合错乱:颌骨骨折最常见的体征。对颌骨骨折的诊 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3、骨折端异常动度:正常情况下,下颌骨运动时是整体 运动的,在发生骨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异常运动。 • 4、下唇麻木:下颌骨骨折时,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 同侧下唇可出现麻木感。 • 5、张口受限:颌骨骨折后,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 嚼肌运动失调和反射性痉挛、颞下颌关节损伤等原因,使 张口受限。特别是下颌骨骨折,对张口运动影响较大。 • 6、影响呼吸和吞咽:下颌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响 呼吸和吞咽功能。

左侧额骨骨折

左侧额骨骨折

左侧额骨骨折
额骨骨折是指位于头部的额骨部分发生骨折。

额骨位于颅骨的前部,两侧分别与上颌骨相连,形成了额突部分。

额骨骨折可以是由头部遭受外力撞击而导致的,比如事故或运动中的头部碰撞,也可能是由于骨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

额骨骨折的症状取决于骨折的程度和位置,通常包括:
1. 头痛:骨折部位会引起头痛或头部不适感。

2. 脸部肿胀:由于骨折引起的组织损伤,可能会导致脸部肿胀和瘀伤。

3. 破碎声:在骨折发生时,可能会听到破碎声。

4. 出血:严重骨折时可能伴有出血。

5. 眼球突出:部分额骨骨折可能导致眼球突出。

治疗额骨骨折通常需要通过医学影像学进行确诊,如X光、
CT或MRI扫描。

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1. 骨折复位:通过外科手术将骨折的骨片重新放置在正确的位置,然后使用金属板和螺钉固定骨折处。

2. 保守治疗:对于较轻的骨折或未出现严重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局部湿冷敷、疼痛管理和头部固定。

额骨骨折并不常见,但如果怀疑患有额骨骨折,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上颌骨骨折护理PPT课件

上颌骨骨折护理PPT课件

04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 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05
佩戴头盔等防护设备, 降低头部受伤的风险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参与高风险 活动,如极限运 动、高空作业等
加强运动防护, 如佩戴头盔、护
具等
了解上颌骨骨折 的常见原因和症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
提高安全意识, 避免意外伤害
定期口腔检查
1.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 腔疾病
按骨折形态分类:横 行骨折、斜行骨折、
螺旋形骨折等
按骨折稳定性分类: 稳定性骨折、不稳定
性骨折
按骨折愈合方式分类: 内固定、外固定、保 守治疗等
骨折症状
肿胀:骨折部位 肿胀,可伴有皮
下瘀血
畸形:骨折部位 出现凹陷、突出
等畸形
疼痛:骨折部位疼 痛,可放射至头部、
颈部、耳部等
功能障碍:张口受 限,咀嚼困难,语
2. 保持口腔卫生,预防口腔疾病 3. 避免外伤,防止上颌骨骨折 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
抗病能力
5.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 生活习惯导致上颌骨骨折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上颌骨骨折概述 02. 上颌骨骨折护理要点 03. 上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04. 上颌骨骨折预防措施
1
上颌骨骨折概述
骨折原因
交通事故 跌倒 疾病导致骨骼脆弱
运动损伤 暴力袭击 发育异常
骨折分类
按骨折部位分类:上 颌骨骨折、下颌骨骨
折、颧骨骨折等
按骨折程度分类:完 全骨折、不完全骨折
术后护理
保持口腔清 洁,预防感 染
01
饮食指导, 避免过硬食 物
03
指导患者进 行功能锻炼, 促进恢复

上颌骨骨折分类

上颌骨骨折分类

上颌骨骨折分类上颌骨是人类头颅中最大的骨头之一,它位于面部的中央位置,由许多骨头组成。

上颌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眼睛、牙齿和其他面部器官。

上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创伤,通常由意外事故引起,如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或跌倒等。

上颌骨骨折分类上颌骨骨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1.按照位置分为三类根据上颌骨受损部位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 中央型:受损部位在上颌突附近。

(2) 前外型:受损部位在眶前壁和额突之间。

(3) 后外型:受损部位在眶后壁和翼突之间。

2.按照形态分为五类根据上颌骨断裂线形态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五类:(1) 纵向型:沿垂直于牙槽嵴方向断裂。

(2) 横向型:沿水平方向断裂。

(3) 斜行型:呈斜线状断裂。

(4) 交叉型:呈十字形断裂。

(5) 骨粉型:骨折处碎成小块,无明显的骨折线。

3.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三类根据上颌骨骨折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1) 简单性骨折:只有一处骨折,没有移位或错位。

(2) 复杂性骨折:有多处骨折或伴有移位或错位。

(3) 开放性骨折:伴有皮肤和黏膜的破裂,易感染。

4.按照牙槽突受损情况分为两类根据牙槽突受损情况的不同,可以将上颌骨骨折分为两类:(1) 牙槽突未受损型:牙槽突未受到影响。

(2) 牙槽突受损型:牙槽突也遭到了损伤。

这种情况下,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问题,并及时进行治疗。

5.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类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上颌骨骨折分为两类:(1) 保守治疗:适用于简单性骨折或伴有轻微移位的复杂性骨折。

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口腔卫生、冰敷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复杂性骨折或伴有严重移位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器械或外固定器械进行,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总结上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面部创伤,分类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受损部位、断裂线形态、严重程度、牙槽突受损情况和治疗方式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折

口腔颌面外科-颌骨骨折

饱满OR塌陷骨折的感受是啥?是疼,是骨折部位或突出或塌陷,尤其是面部的骨折,更是关系到个人的颜面,研究表明颌骨骨折的病因主要为交通事故,所以提醒小伙伴们“交规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今天就到各位小伙伴来了解下颌骨骨折的表现和带来的影响。

牙槽突骨折特点:外力所致,好发上颌前部危害:唇、牙龈撕裂、肿胀、牙松动、牙折或脱落、骨折片移位、咬合错乱。

正中联合部骨折特点:单侧:骨折线常无明显移位。

有时可见骨折线两侧的牙高低不一。

两侧:骨折段向下后方退缩。

粉碎性骨折(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下颌牙弓变窄。

危害:舌后坠,呼吸困难,窒息。

颏孔区骨折特点:一侧骨折:前骨折段向下方移位,稍偏向外侧;后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稍偏向内侧。

双侧颏骨折:两侧骨折段向上前方移位。

危害:颏部后缩及舌后坠,引起窒息。

下颌角部骨折特点:骨折线位于下颌角,骨折段可不发生移位;骨折线位于肌附着前,前部骨折段向下内移位,后部骨折段向上前移位。

危害:损伤神经,口唇麻木。

髁突骨折特点:多发髁突颈部。

位于关节窝内:折断向前、内移位。

位于关节窝外:向内、向前、向后或向外移位。

危害:关节囊撕裂,髁突进入颅中窝。

单侧髁突颈部骨折特点:患侧下颌向外后方移位,不能作对侧向运动。

危害: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

双侧髁颈部骨折者特点:下颌不能前伸;下颌支向后上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侧向运动受限。

危害:单侧受损严重可引起脑震荡。

Le Fort Ⅰ型骨折特点:骨折线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至上颌翼突缝。

危害:咬合错乱。

Le Fort Ⅱ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额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危害:脑脊液鼻漏,复视。

Le Fort Ⅲ型骨折特点:骨折线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额缝向后达翼突,形成颅面分离。

危害:面中部凹陷、变长,颅底骨折,颅脑损伤,耳、鼻出血或脑脊液漏,复视。

最后很重要的是当颌面部发生损伤时,应紧急就医,尤其是发生骨折,不可自行处置,及时的就医会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Champy数学模型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下颌角骨折 接骨板应置于外斜嵴 需6孔钢板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正中联合骨折
固定需两块小型板固定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颏旁骨折
固定需两块小型板固定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髁突骨折
固定需张力螺钉或小型板固定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下颌骨双发骨折
l
临床应用
l
l
只要能重新建立颧牙槽嵴、梨状孔侧缘、眶下缘等 垂直和水平立柱结构的连续性,便可满足功能、外 形和骨折愈合的需要。 待力柱回复后将上颌窦窦腔四周骨壁恢复原位。
l
固定技术要点
l
l
重建接骨板适合于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和骨缺损 支柱固定。 稳定固定是预防骨折感染的有效措施,已发生 感染的骨折在彻底清创后可以用重建板做支柱 固定。
l
原理
l
张力带原理用于下颌骨骨折固定,是借助张力带平 衡张应力,通过加压复位钳或肌肉运动将张力转化 为压应力,以此达到动力加压效果。
a.固定牙槽嵴端的接骨板;b.先固定相对稳定侧骨折块上的螺钉; c.后固定不稳定侧的螺钉;d.固定下颌下缘的接骨板;e.完成固定
l
临床应用
优点 l 手术创伤小,无需大范围剥离骨膜。 l 手术从口内入路,避免了皮肤瘢痕和面神经损伤。 l 接骨板体积小,不会形成局部隆突机型,放置接骨 板的灵活性大,下牙槽 神经和牙根。
l l
l
颌骨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颌面损伤的35%。 损伤原因:交通事故、跌打损伤、运动损伤、 医源性损伤、弹片破片损伤等等。 平时伤多为线性骨折,战时多为粉碎性骨折。
l l l l
上颌窦 支柱及支架结构 上颌骨主要以表情肌附着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
•牙弓 •眶下缘 •眶上缘 •颧骨颧弓
垂直部(下颌支)
l
优点是随着骨折愈合,植入体可以自动吸收, 以便骨折即使承载发生功能性改建,而不会产 生应力遮挡,接骨板和螺钉也无需二次手术取 出。
l
可吸收材料强度不足主要体现在接骨板抗弯曲 性能和抗剪切性能方面,螺钉抗扭曲性能弱, 因此只能用于下颌骨简单骨折和颅、眶、颧等 低应力骨骨折的固定。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拉力螺钉固定 面中部小型和微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下颌骨小型接骨板坚强固定 张力带固定 通用板和重建板支柱固定 可吸收接骨板固定
l
临床应用
l l l l l
下颌骨层片状骨折或斜面状骨折和小骨折块固定 髁颈骨折固定 下颌角骨折固定 颏部骨折固定 植骨固定
皮质骨螺钉固定法
加压接骨板固定原理
感染 下牙槽神经损伤 骨不愈合、延迟愈合和错位愈合 影响颌骨发育 牙根损伤 错合及合干扰
l
术后取板适应证
l l l l l l
螺钉松动、钛板断裂; 钛板外露或骨折感染持续不愈; 儿童患者; 牙种植患者; 钛板植入区再次手术时; 患者要求取板。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l 下颌骨
张力区及压力区是下颌骨骨折固定的理想线
水平部(下颌体)
l l
下颌管内有下牙槽神经血管束。 骨皮质较厚
正中联合(颏正中) 颏旁区 下颌角 髁突颈部
主要来自下牙槽动脉,同时还接受周围软组织 的血液供应。
外伤病史 l 局部肿胀 l 局部疼痛 l 局部出血
l
骨块移位 l 咬合错乱 l 功能障碍 l 异常动度
l
上颌骨骨折(fractures of the maxilla)
固定需小型板或重建板固定
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克氏针骨内固定
简单的颌间接扎
小环颌间接扎
牙弓夹板颌间固定
粘片颌间固定
外固定
内固定
1. 2. 3.
常见的颌骨骨折临床症状有哪些? 试描述上颌骨骨折的分类及下颌骨骨折的好 发部位。 简述颌骨骨折的固定方法及其适应证。
l
临床应用
缺点 l 稳定性不足,特别是抗扭力强度差,用于一些多发 性、粉碎性骨折,容易导致骨不连接或骨感染,术 后常常需要辅助颌间固定。
l
解剖和固定原理
l
面中部除颧骨外,其他骨骼很少有强大的肌肉附着, 骨折后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动力性移位,无需强力 固定。
颌骨骨折内固定位置 上颌骨 纵形支柱、水平支柱、上颌骨与其他骨连接处 最少需达三点固定
由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基部)向两侧水 平后延之上颌翼突缝。
l
l
由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 颧上颌缝,再由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可合并颅脑损伤、脑脊液漏。
l
l
由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后 至翼突。 表现为颅面分离、可合并颅脑损伤、耳鼻出血 或脑脊液漏。
上颌骨矢状骨折
目前使用的首选方法
开放坚强内固定适应证
l l l
全面部骨折 有骨缺损的骨折 大的开放性骨折
开放坚强内固定适应证
l l l
明显移位的上、下颌骨骨折 无牙颌及萎缩的下颌骨骨折 感染的下颌骨骨折 多发性或粉碎性上、下颌骨骨折
接骨板材料
纯钛 钛合金 高分子材料
l l l
非加压接骨板内固定 加压坚强内固定 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
上颌骨牙槽突骨折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眼眶
颅内
张口受限
颜面畸形
咬合错乱
下颌骨骨折(factures of the mandible)
骨折线的方向 骨折线的数量 骨折段的牙齿
正中联合部骨折
fractures of the symphysis
钛及钛合金内固定植入体缺点
l
l
存留于体内的钛植入体被结缔组织包绕,不会产生 任何不良反应。 但是一旦植入体发生松动或污染,将变为异物,很 容易导致感染,必须取出。
钛及钛合金内固定植入体缺点
l
l
固位螺钉随着时间迁延,发生松动的几率会逐渐增 高,有些可能产生摩擦腐蚀,造成局部疼痛和炎性 反应。 应力遮挡效应,常常导致骨质疏松,并影响骨折愈 合和重建。
l
双侧颏旁区骨折
两侧后骨折 端向上前方移位, 前骨折端向下后 方移位,致使颏 部后缩舌后坠。
l
骨折段发生移位的情况
骨折段不发生移位的情况
麻木
张口受限
畸形
咬合错乱
l l l
外伤史 全身、局部检查 X线片、CT
颌间牵引法
颅颌牵引法
颅颌牵引法
颌间牵引法
坚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