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矢状骨折
上颌骨矢状骨折(附13例报道)

缘、 腭后 部 及颧颌缝 处钛板 固定 ; 2例有下颌 骨骨 对
折 病 例 先 复 位 固 定 下 颌 骨 , 下 颌 骨 为 标 准 按 上 述 以 方法 复位 固定 ; 后有 9 辅 以颅颌 弹性悬 吊 。 术 例
治疗 结 果 : 例有轻 微 咬台 不齐 , 凋 骀后 患者 1 经 满意 , 余病 例 咬合 关 系恢 复 , 部伤 口愈 台 , 口 其 腭 无
4. 7% 1
矢 状 骨 折 的诊 断 : 断 矢 状 骨 折 并 不 难 , 本 组 诊 但 病 例 即 时 确 诊 率 只 有 7 .2 , 明 临 床 医 师 对 此 69 % 说 类骨 折认识 不足 , 引起 重视 : 应 矢 状 骨 折 的 治疗 :
性 别 及 年 龄 :3例 上 颌 骨 矢 状 骨 折 中 , 1 1 男 1
颅 脑 合 并 伤 . 过 5天 , 手 法 复 位 较 困 难 , 需 颌 超 则 多 间牵 引复位 。 ()治疗 方法 2 矢 状 骨 折 多 并 发 于 严 重 的 上 颌
并下肢骨 折先在骨科 治疗 , 到出现 口鼻 漏才确 诊 , 直 总的误诊 率为 2 .8 3 1 ) 3 O %(/ 3 。
例 , 2例 , 女 年龄 1 ~4 8 6岁 。
致 伤 原 因 : 动 车 事 故 伤 8例 ( 1 5 % ) 打 击 机 6 .4 ,
伤 3例 (3 O %) 高处 坠落跌 伤 2例 ( .8 。 2 .8 , 1 3 %) 5 骨折 睛况 : 纯 上 颁 骨 矢 状 骨 折 4例 , 有 单 伴 L f t 型骨折 3例 , eo xI 骨折 线横 形 进 入眼眶 形成 锥 形 骨 折 4例 , 同时伴有 L fr I e t 型及下 颌骨骨折 2例 。 o 台并 伤 : 3例 台并 颅底 骨 折伴脑 脊 液鼻 漏 , 有 1 例伴 有硬膜 外血肿 , 例 伴下肢 胫腓 骨骨折 1 诊 断 :本 组 病 例 在 第 一 就 诊 时 间 确 诊 1 O例
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脸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它可能会导致面部畸形、功能障碍和精神压力等问题。
对于受伤者来说,鉴定其伤残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赔偿,还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下面是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脸部骨折的分类脸部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颧骨骨折:颧骨是面部的一个重要骨头,如果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打击,就会发生骨折。
颧骨骨折通常会导致面部畸形和视力障碍等问题。
2. 上颌骨骨折:上颌骨是面部的另一个重要骨头,如果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打击,就会发生骨折。
上颌骨骨折通常会导致面部畸形和咀嚼障碍等问题。
3. 下颌骨骨折:下颌骨是面部的一个大骨头,如果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打击,就会发生骨折。
下颌骨骨折通常会导致面部畸形和咀嚼障碍等问题。
二、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受伤者的伤情和影响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脸部骨折的伤残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伤残:受伤者的面部畸形程度较轻,但仍然会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 二级伤残:受伤者的面部畸形程度较重,且会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3. 三级伤残:受伤者的面部畸形程度非常严重,且会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三、脸部骨折伤残鉴定的方法脸部骨折伤残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格检查:通过对受伤者的面部进行体格检查,可以确定其面部畸形的程度和影响程度。
2.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受伤者的骨折情况和畸形程度。
3. 功能评估:通过对受伤者的面部功能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咀嚼、呼吸、视力等方面的影响程度。
四、结论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受伤者提供相应的赔偿和治疗方案。
在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受伤者的伤情和影响程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和检查,以确定其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金额。
同时,受伤者也需要积极配合鉴定工作,提供准确的伤情和治疗记录,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颌骨骨折解剖特点、临床症状与治疗原则

下颌骨骨折移位的影响因素
骨折线的方向 骨折线的数量 骨折段的牙齿
正中联合部骨折
fractures of the symphysis
颏旁区骨折(fractures of mental foramen)
双侧颏旁区骨折
两侧后骨折 端向上前方移位, 前骨折端向下后 方移位,致使颏 部后缩舌后坠。
下颌角部骨折
3.骨折段活动异常 正常情况下下颌骨为整体活动,只有在骨
折时才会出现分段活动。
4.下唇麻木 因骨折损伤下牙槽神经所致。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5.其他 骨折时可出现口内
出血,牙龈撕裂现象, 骨折处肿胀疼痛,骨断 端摩擦音,张闭口受限, 口齿不清等症状。
麻木
张口受限
骨块移位
畸形
咬合错乱
颌骨骨折的诊断
3.咬合关系错乱 上颌骨块的移位必然引起咬合错乱,若一侧
上颌骨下移较多,该侧就出现咬合早接触。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4.眶及眶周变化 上颌骨骨折常伴有眶及眶周组织出血,形成 眼镜状眶周瘀斑,睑、球结膜下出血,眼球移 位而出现复视症状。
上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5.颅脑损伤 因其和颅脑比邻,故常伴有颅底骨折和脑组 织挫伤以及脑脊液漏等。
Le FortⅠ型骨折(低位骨折)
由梨状孔下方,牙槽突上方(基部)向两侧水 平后延之上颌翼突缝。
Le FortⅡ型骨折(中位骨折、锥 形骨折)
由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 颧上颌缝,再由上颌骨侧壁至翼突。
可合并颅脑损伤、脑脊液漏。
Le FortⅢ型骨折(高位骨折、颅 面分离骨折)
骨折段的正确复位与固定
以咬合关系的恢复为治愈标准 采用可靠的固定方法 上颌骨固定4周左右,下颌骨固定6~8周左右
上颌骨骨折查房

保持口腔湿润:使用口腔湿润剂保 持口腔湿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 酸性等刺激性食物
定期检查口腔:定期到医院或诊所 检查口腔卫生情况
心理护理和支持
心理疏导: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情感支持:关心患者,给予情 感支持,增强患者信心
骨折、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等
病因:常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 运动损伤、暴力袭击等
症状:上颌骨骨折患者可能出 现面部畸形、疼痛、张口受限、
鼻出血等症状
上颌骨骨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外力损伤:交通事故、 运动损伤、暴力袭击 等
2
病理性骨折:肿瘤、 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3
发育异常:先天性畸 形、发育不良等
4
衰老:骨质疏松、脆 性增加等
初步诊断为上 颌骨骨折,需 要进行手术治 疗
患者需要进行 详细的检查和 评估,以确定 手术方案和预 后情况
治疗方案和治疗过程
治疗方案:根据骨折类型和程度,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等。
术后康复: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 复功能和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能恢复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_
Simple &Creative
上颌骨骨折查房
汇报人:_
上颌骨骨折相关知识 病例汇报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健康宣教
Contents
01
目录
02
03
04
05
01
上颌骨骨折相关知 识
上颌骨骨折的定义和分类
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交通事故、工地事故等各种意外事件依然层出不穷,导致了许多人的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其中,脸部骨折伤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伤害类型,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一、脸部骨折的分类脸部骨折是指面部骨骼的断裂或破碎,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颧骨骨折:指颧骨的断裂或破碎,主要表现为面部肿胀、疼痛、眼球下垂等症状。
2、上颌骨骨折:指上颌骨的断裂或破碎,主要表现为口腔出血、牙齿松动、咬合不齐等症状。
3、下颌骨骨折:指下颌骨的断裂或破碎,主要表现为下巴麻木、咬合不齐、口腔开合受限等症状。
4、眶骨骨折:指眶骨的断裂或破碎,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眼睑下垂等症状。
5、鼻骨骨折:指鼻骨的断裂或破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血、鼻部肿胀等症状。
二、脸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1、颧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颧骨骨折的伤残等级分为五级,具体标准如下:一级:颧骨骨折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疤痕、畸形、色素沉着等,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级:颧骨骨折后留下少量疤痕或色素沉着,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级:颧骨骨折后留下较明显的疤痕、色素沉着或轻度畸形,影响外貌美观,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四级:颧骨骨折后留下明显的畸形或疤痕,影响外貌美观,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五级:颧骨骨折后留下严重的畸形或疤痕,影响外貌美观,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2、上颌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上颌骨骨折的伤残等级分为五级,具体标准如下:一级:上颌骨骨折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疤痕、畸形、口腔功能障碍等,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级:上颌骨骨折后留下少量疤痕或口腔功能障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级:上颌骨骨折后留下较明显的疤痕、口腔功能障碍或轻度畸形,影响口腔功能,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四级:上颌骨骨折后留下明显的畸形或口腔功能障碍,影响口腔功能,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颌骨骨折

颌骨骨折科室:骨科口腔科外科部位:口颌骨骨折包括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根据致伤原因,又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颌骨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Top]本病多为外伤所致,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火器性损伤和非火器性损伤两大类。
颌骨骨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Top]一、临床表现:颌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临床症状,如局部疼痛、肿胀、骨断端异常动度或移位、功能障碍等,还具有其临床特点,这是由颌骨的解剖生理结构所决定的。
1、骨折段移位:颌骨骨折后发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决于有骨折类型、撞击方向、肌肉牵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颌骨如发生横断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发生下垂移位。
如撞击方向是由前向后,骨折段可向后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击,常造成嵌顿骨折。
下颌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牵拉所致。
颏孔部骨折时,前骨折段常因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移位,后骨折段常因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图10)。
颏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于颏舌肌、颏舌骨肌牵拉而向后移位。
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牵拉向中线移位,使下颌骨前部弓形变窄。
这种骨折可引起舌后坠而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应特别注意。
髁状突骨折,多因间接受力所致,可与颏部骨折同时发生,应注意检查以免漏诊。
髁状突骨折后,常因翼外肌的牵拉,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因升颌肌群牵拉而向上移位,出现前牙不能闭合的状态。
如双侧髁状突骨折,则前牙开牙合更明显(图11)。
图10 颏孔部骨折后骨折段移位情况图11 髁状突骨折后骨折段的移位2、牙齿咬合错乱: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常因颌骨骨折段移位而发生错乱,这是颌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对诊断颌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上颌骨横断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颌后牙与下颌后牙发生早接触,使前牙呈开牙合状态。
下颌骨骨折后,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现牙齿的咬合关系错乱。
若无骨折段移位,则牙齿咬合无明显错乱。
马兴仓1.下颌骨颏部骨折、2.上颌骨矢状骨折、3.颧弓骨折、4.双侧上颌窦后壁骨折、5.颏部软组织挫伤

首次病程记录2013-04-20,22:07入院日期:2013-04-20患者马兴仓,男,42岁,已婚,因“外伤致咬合错乱1天余”入院。
患者1天前因摔伤致颌面部外伤,当时昏迷约5分钟、少量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血液),伤后出现咬合错乱、下颌疼痛伴活动受限及面部肿胀,出血量不详,就诊于当地医院,具体治疗不详,行头颅CT检查结果提示:“1.颅脑未见明显异常,2.左眼睑皮下血肿”,行颌面部CT检查示“1.下颌骨颏部及右侧上颌骨正中骨折骨折,2.双侧上颌窦、筛窦炎、3.鼻中隔偏曲”,胸片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我科遂以“上、下颌骨骨折”收治入院。
患者近期无发热、盗汗及腹泻等不适症状。
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应答切题。
体温36.7℃,呼吸20次/分,心率78次/分,血压130/78mmHg。
患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眶周软组织淤青肿胀,无复视,结膜充血;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右鼻腔有红色血性液体,无脑脊液鼻漏及耳漏;右侧胸壁轻压痛,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呼吸音正常;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性神经反射存在,病理性神经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患者颌面部丰满不对称,双侧面部较肿胀,下唇软组织擦伤伤口长约4.0cm,轻度肿胀,无活动性出血。
患者开闭口疼痛,下颌活动受限,双侧颞下颌关节动度弱,开口无弹响及杂音,开口型无明显偏斜。
下颌颏部及左侧眶下压痛明显,下颌颏部异常活动度。
口内检查:患者恒牙列,D2脱位。
口内卫生较差,咬合关系紊乱,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口内D2处牙龈粘膜撕裂,无活动性出血,伤口边缘不齐,断端两侧有明显骨摩擦感,呈台阶状。
上腭可见一约0.5cm 宽裂隙,裂隙两侧粘膜撕裂,表面血痂,A1B1呈台阶状,明显骨擦感,其余口内粘膜无明显异常。
舌体活动自如,伸舌居中,舌尖无麻木;各涎腺导管口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由于张口受限咽部及扁桃体无法查及;颏下、双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上颌骨骨折注意事项

上颌骨骨折注意事项上颌骨骨折是指上颌骨部分或全部断裂或断裂的一种创伤性骨折。
下面是关于上颌骨骨折的注意事项:1. 需要及时就医:一旦怀疑上颌骨骨折,应立即就医。
通过X射线等检查,医生可以确定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遵循医生建议的饮食: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一般来说,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采用液体或软食,以减少对上颌骨的压力。
3. 定期清洁口腔:因为上颌骨骨折可能伴随牙齿移位或断裂,所以口腔的清洁非常重要。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和漱口水进行进一步清洁。
4. 避免触碰或咬合坚硬食物:在康复期间,应避免触碰或咬合坚硬食物,避免再次对上颌骨造成压力或损伤。
可以选择软食,如米饭、软糖等。
5. 注意口腔卫生:除了每天刷牙外,还应定期使用含氟漱口水来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
避免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些习惯可能会延缓伤口的愈合。
6.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治疗:在接受治疗后,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疗法、功能性训练等。
这些治疗可以帮助恢复上颌骨的正常功能和咬合能力。
7. 避免剧烈运动:为避免对上颌骨的进一步损伤,应避免剧烈运动或接触高风险运动,如激烈的球类运动、摔跤等。
8.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伤口的康复非常重要。
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伤口的愈合。
9. 定期复查: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医生以评估康复进展。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X射线等检查,以确保骨折愈合正常。
10.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上颌骨骨折可能伴随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
如果出现发热、剧痛、明显肿胀、伤口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上颌骨骨折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饮食和治疗建议。
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避免压力和再次损伤,定期复查以及注意并发症的预防都是康复的重要步骤。
同时,良好的作息和避免剧烈运动也有助于伤口康复。
如果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骨矢状骨折
【关键词】骨折
上颌骨外伤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蒙受暴力的部位、暴力的质量及方向等的变异,使上颌骨骨折及骨折后骨折片的移位情形十分复杂,关于上颌骨水平位骨折已有很多系统性研究[1],而上颌骨矢状骨折垂直骨折,在文献中少见系统报导。
笔者试结合我科1981~2006年收治的68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病例,对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分类、诊断、医治作一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式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8例,其中男55例,女13例。
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51岁,以中老年多见。
要紧受伤缘故为交通、工伤事故、殴击伤、坠跌伤、钝器伤、炸伤等。
具体情形见表1。
表1 本组病例一样情形
分类上颌骨矢状骨折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熟悉,Le-Fort 1901年分类并非适用于上颌骨矢状骨折[2],Dingmtm[3]1964年将上颌骨矢状骨折列入上颌骨其它骨折一类,蔡庆华[4]1980年曾提出腭板矢状骨折(腭中缝骨折)。
宋全衡等[5]1985年提出将腭中缝骨折列入面中1/3骨折式作为上颌骨另一骨折类型,但均未详细表达,为了
便于临床上系统诊断与医治,咱们试将上颌骨矢状骨折按骨折部位及损伤程度作出如下分类。
依照矢状骨折部位分类(1)正中骨折:骨折于腭中缝处裂开;(2)单侧骨折:骨折于腭中缝一侧裂开;(3)双侧骨折:骨折于腭中缝双侧裂开。
依照损伤程度分类Ⅰ类:上颌骨单纯矢状骨折,无骨折片移位情形;Ⅱ类:上颌骨单纯矢状骨折,有骨折片移位情形;Ⅲ类:上颌骨矢状骨折并上颌骨水平Le-FortⅠ型、Ⅱ型或Ⅲ型骨折,可与之对应为Ⅲ类Ⅰ型、Ⅲ类Ⅱ型,Ⅲ类Ⅲ型等;Ⅳ类:非典型性上颌骨矢状骨折;Ⅴ类:开放性上颌骨矢状骨折。
对每一上颌骨矢状骨折均应同时作出以上两种分类。
依照以上分类,本组病例分类如表2。
表2 本组病例分类
诊断依照临床病症[5]及力线检查,对上颌骨矢状骨折不难作出诊断,但对上颌骨矢状骨折诊断时,要同时进行分类诊断(如单侧Ⅱ类,正中Ⅲ类Ⅰ型等)详细了解骨折片的移位情形。
医治方式依照分类及骨折片移位情形进行对应的牵引固位医治。
2 结果与讨论
(1)上颌骨矢状骨折是上颌骨较为严峻的一类骨折,常伴有颅底骨折的可能,应第一处置颅脑损伤,脑积液漏、出血、休克等,并警戒脑血管意外的可能,待全身病情稳固后,再对上颌骨矢状骨折进行处置。
(2)Ⅰ类矢状骨折:因无骨折移位情形,用一塑料腭托爱惜性固定两周即可。
(3)Ⅱ类矢状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片受到翼外肌,及翼内肌的牵拉,使牙弓向双侧分离。
形成“扇形移位”,可于间横行时穿栓结钢丝,拉紧复位,恢复牙合关系后固定1个月。
骨折线较长,移位较明显者,可加,间横向牵引复位固定。
(4)Ⅲ类矢状骨折:于Ⅱ类骨折基础上尚有水平位骨折,其骨折片移位在“扇形移位”基础上还一样向后,内、下方移位[1],故复位后在Ⅱ类矢状骨折基础上可酌情加上颅颌固定或颌间固定加颅颌固定,如本组案例1:患者,女,17岁,因交通事故造成上颌骨双侧Ⅲ类Ⅰ型矢状骨折,其骨折片向后,内、下移位,上牙弓呈“扇形扩张”,经行间横向牵引,颅颌外弹性牵引复位固定45天,拆除后随诊愈合良好,牙合关系正常。
(5)关于上颌骨矢状骨折归并其他一些复杂情形,应针对具体病情,损伤严峻情形,骨折移位方向及距离等作出对应医治,如本组病例2,患者,男,15岁,患者为左侧先本性腭裂,未经医治,因摔伤致上颌骨于腭裂骨质薄弱处断裂,造成上颌骨左侧Ⅲ类Ⅰ类矢状骨折,骨折片移位距离较大,伴脑积液漏,处置颅脑损伤,病情稳固后,骨折片手法复位,以塑料腭托支撑腭弓并封锁腭裂裂口,上颌横向牵引固定,颌间固定加颅颌固定(弹性牵引固定),并辅以颏兜弹性固定,45天
后拆除,随访两年,愈合成效良好,牙合关系恢复正常。
(6)关于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及有些严峻的开放性骨折,在无法进行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时,可行开放性复位,但对开放性复位手术必然要严格操纵其适应证。
【参考文献】
1 张锡泽,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
2 宋全衡.脸部骨折124例初及分析报告.江西医药,1981,4:17.
3 Drng mah R O sungehg affalial fractred London Pheladelphill, 1964,250.
4 蔡庆华.颌骨骨折归并颅脑损伤的医治.中华口腔科杂志,1980, 15(3):182.
5 宋全衡.上颌骨骨折归并腭中缝骨折.中华口腔科杂志,1985,2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