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肠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体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它在保持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首先,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是导致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在感冒、咳嗽等疾病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在人体内的浓度过高,从而对肠道菌群产生严重的选择压力。
大肠杆菌通过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途径,获得了抗生素耐药基因,使其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其次,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也与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剂量有关。
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常用于治疗感染疾病,但肠道大肠杆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已逐渐增加。
此外,对于有些抗生素,肠道大肠杆菌存在特定类型的耐药机制,例如β-内酰胺酶产生菌株能够降解抗生素,从而抵御其杀菌作用。
此外,抗菌药物还可能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一定的交叉耐药效应。
交叉耐药是指细菌通过共享耐药基因使得对其他抗生素的抗性发展得更快。
比如,肠道大肠杆菌中的一些菌株可能通过基因传递和信息素介导交流来获得对多个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使得治疗效果降低,并增加细菌传播的风险。
除此之外,抗菌药物还可能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通过识别和清除肠道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削弱其对肠道大肠杆菌的抵抗能力。
这可能导致肠道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并增加耐药性菌株的风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种类和剂量、交叉耐药和免疫系统抵抗力的减弱都会对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抗生素,并加强对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减少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欢迎阅读本次药学科普,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帮助控制细菌的增殖并缓解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还有一些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或者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从而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临床上,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流感,抗菌药物不起作用。
此外,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抗细菌感染非常重要。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抗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抗菌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细菌感染。
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等。
2. 预防感染。
抗菌药也可以用于预防细菌感染。
例如,在某些外科手术中,抗菌药可以在手术前或术中使用,以预防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某些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肺炎、脑膜炎等。
抗菌药可以被用于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并帮助患者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例如感冒和流感,抗菌药是不起作用的。
此外,抗菌药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应滥用或自行使用。
滥用抗菌药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并给患者和公众健康带来风险。
最后,鉴于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物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总结来说,抗菌药在治疗细菌感染和预防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教郁,高维凡,胡彩光(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00)摘要: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给养鸡业预防和治疗该病带来很大困难。
大肠杆茵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以及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正确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作用机制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Drg-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bstract: E.coli is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ibacillosis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show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resistance spectrum to expand,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The drug resistant gene is complex and diverse. S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br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 spot. The advances on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 coli resistance are summarized.Thus the trend of the drug-resistance on the E coli resistance can be understood better and the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sistant stains and using drugs reasonablely can be furtherly provided.Keywords: Eescherichia coli;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医学和兽医学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
一、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现状导读: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根据该类药物的特点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一)背景情况最近几年上市的新的喹诺酮类或者称之为呼吸喹诺酮类增加了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阳性菌的抗灵活性。
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比如说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抗菌作用有所增强。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在感染部位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浓度,在一般抗菌药物不容易达到有效浓度的上皮细胞间叶里边,前列腺里面,骨头里面,他的浓度可以达到同期1-2倍,比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浓度是高的,另外这一大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先静脉后口服,这样可以做一个适当的疗法,这类药物相对于普通药物的伴衰期长,这样我们可以一天一次的给药,病人非常方便,整类药物总体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这类药在上面这些特点里,发展是比较快的。
该类药物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二)发展历程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典型的代表是环丙沙星,这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是拓宽的,同时对革兰阳性菌中,像葡萄球菌也有抗菌活性; 9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出了第三代的喹诺酮类,典型代表就是左氧氟沙星,这类药物的抗菌进一步拓宽,对化脓性链球菌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像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也可以覆盖。
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开发出来了第四代的喹诺酮类,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西沙星、吉米沙星(2003年),抗菌谱和三代喹诺酮类一样进一步加强,目前喹诺酮类分为四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差别不是特别大,分类各家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的来说,第三代第四代可统称为呼吸喹诺酮类。
黄连素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 副本

[ % 0 $] * * 文献报道 , 黄连素与甲氧苄氨嘧啶 ( 123 ) 、 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 用于治疗志贺氏菌感染引起 的肠道细菌感染, 疗效明显增强。本试验研究了黄 连素分别与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联合对禽大肠杆菌、 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耐药性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 性, 以便对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 !" 材料与方法 %( %* 培养基、 试药 * 24 肉汤培养基 ( 水解酪蛋白 24 琼脂培养基 ( 水解酪蛋白胨琼 胨肉汤培养基) , 脂培养基) , 均为广州环凯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 批号 6,"%,.,$ ) 来源 产。氨苄西林 ( 含量 #.( !5 , 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盐酸环丙沙星 ( 含量 ’#( 批号 ,",$%!-# ) , 浙江江南制药厂; 硫酸黄连素 !5 , ( 含量 ’#( .5 ) , 珠海海利来企业有限公司提供; 磷 酸二氢钠, 磷酸氢二钠, 均为国产分析纯级, 用于配 制 74 #( , 磷酸盐缓冲液。 %( "* 试验菌株 * 禽大肠杆菌标 8)# , 来源于中国兽
氨苄西林 ( !4 5 67)
表 !" 黄连素、 环丙沙星联合对大肠杆菌 $%& 药敏试验
药物及浓度 ’( ’) ’( ’-) 环丙沙星 ’( ’-) 5 ( !4 5 67) ’( ’-) 5 3 ’( ’-) 5 1 ’( ’-) 5 ,8 黄连素单药对照 黄连素 ( !4 5 67) 081 213 ,=- =8 31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丙沙星 单药对照 > > & & & & 阳性对照 ( &)
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机制。
一、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作为一类被广泛应用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以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消极影响。
1.失调微生物群落平衡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中的某些菌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例如,益生菌和其他有益菌往往受到抗生素的直接损害。
同时,抗生素还可能抑制有益菌的生长,使得病原菌在肠道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
2.增加抗生素耐药性菌株的风险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促使一些菌株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菌株会通过水、食物、空气等途径传播,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疾病。
此外,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可能通过基因传递的方式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菌株,加剧了耐药菌株的传播。
二、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潜在机制研究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涉及多个机制,以下是其中一些潜在的机制:1.直接杀菌作用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核酸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直接杀死或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也会对有益菌产生类似的杀菌作用。
2.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例如降低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这种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肠道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引发相关疾病。
3.免疫系统的调节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对菌群的应答,从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免疫系统的失调可能改变肠道环境,使得病原菌在肠道中获得更多机会生长。
三、预防和应对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了减少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轻微感染,可以尝试非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

- -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多种疾病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并能导致胚胎和幼雏死亡。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给免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药物防治仍是控制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手段。
yz.ag365yz.ag365本文就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作一简述。
- - 考试资料- - . yz.ag365yz.ag365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yz.ag365yz.ag365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病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yz.ag365yz.ag3651、青霉素类。
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 - 考试资料- - . 要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易吸收。
阿莫西林耐酸较氨苄西林强,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阿莫西林的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
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体外抗菌谱等同于氨苄西林,但体内效果则增强2-3倍。
yz.ag365yz.ag365用法与用量: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升,1日2-3次。
- - 考试资料- - .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1日2次。
yz.ag365yz.ag3652、头孢菌素类。
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杀菌力强、抗菌谱广、毒性小、对酸和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定等优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较贵而多用于宠物、种畜禽及贵重动物。
临床上应用的有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yz.ag365yz.ag365- - 考试资料- - .头孢噻呋是美国普强于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兽医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该药1998年在美国首次上市。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孙丽;刘远飞;位朋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8(021)002
【摘要】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质控株和酎药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同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恩诺沙里、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麦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加入CCCP后,大肠杆菌质控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MIC无变化.多数耐药株对四环素MIC交化不大,而CCCP可使耐药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变化较大,其中耐药菌S17对这两种药物的MIC均减小8倍.本研究结果提示,主动外排抑制剂CCCP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
【总页数】4页(P487-490)
【作者】孙丽;刘远飞;位朋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
【相关文献】
1.大肠杆菌主动外排泵与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J], 周黎明;王正荣;王浴生
2.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株的主动外排系统 [J], 张小林;汪复;朱德
妹
3.大肠杆菌耐药过程中的主动外排机制 [J], 张小林
4.大肠杆菌耐药菌的体外诱导及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 [J], 付赛赛;秦广利;夏威风;刘培培
5.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J], 张海旺;邓旭明;任晓慧;唐峰;褚秀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2009-10-17 张小林汪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
研究表明[1,2],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关。
我们检测了4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和最近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肠道大肠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了解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四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健康成人51例,年龄26~70岁,平均52.8岁;两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6.3岁,两组均为男性,来自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
在使用抗菌药物组中,2例服用诺氟沙星,8例头孢氨苄,4例复方新诺明,2例头孢拉定,均为口服常规剂量,疗程1~4天,使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腹泻,4例无明显病症,检测时所有病例症状均已消失。
二、标本采集
用消毒棉签采集受试者肛拭标本,置于卡里-布莱尔(Cary-Blair)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管保存。
标本采集时间为1995年11月。
三、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法,结果按NCCLS1993年版标准判定。
药敏试验用两种方法:1. 将肛拭标本直接涂布于麦康凯琼脂(Mac Conkty Agar)平板,作纸片药敏试验,在耐药范围内有5个以上的菌落生长即判定为携带有对该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2. 将肛拭标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作细菌分离,随机选择出10株乳糖发酵菌落,进一步纯化,用MH琼脂平板作药敏试验,药敏质控菌为ATCC25922。
12种药敏纸片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卫生部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磺胺甲基异 FDA3 唑(上海第十五制药厂)。
结果
一、耐药菌株携带率
见表1。
未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使用抗菌药物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株携带率在使用抗菌药物组均高于未使用组,其中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表1 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携带率(%)
抗菌药物未使用抗菌药物(51)使用抗菌药物(16)
氨苄西林98(50)100(16)
哌拉西林64.3(33)75(12)
庆大霉素62(2)87.5(14)*
阿米卡星4(37)0(0)
链霉素72.6(37)75(12)
氯霉素72.6(51)75(12)
四环素100(51)100(16)
磺胺甲基异(哑/心)唑100(51)100(16)
甲氧苄氨嘧啶100(51)100(16)
诺氟沙星37.2(19)62.5(10)
氧氟沙星33.3(17)62
.5(10)*
环丙沙星53(27)62.5(10)
*P<0.005;()内为株数
二、随机选择菌株的耐药状况
见表2。
使用抗菌药物组分离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 FDA3 唑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未使用组(均P<0.005),阿米卡星、氯霉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三、多重耐药率和敏感率
使用抗菌药物组随机分离大肠杆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61.3%(98/160),显著高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组26.4%(127/481,P<0.005)。
使用抗菌药物组对12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的菌株占3.1%(5/160),显著低于未使用组21.2%(102/481,P<0.005)。
表2 随机选择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未使用抗菌药物(481)使用抗菌药物(160)
氨苄西林47(226)70(112)
哌拉西林6.7(32)21.3(34)
庆大霉素7.9(38)25(40)
阿米卡星0.2(1)0(0)
链霉素17.5(84)36.3(58)
氯霉素7.1(34)7.5(12)
四环素47.6(227)89.4(143)
磺胺甲基异(哑/心)唑29.3(141)46.3(74)
甲氧苄氨嘧啶22.2(107)50.6(81)
诺氟沙星2.5(12)25(40)
氧氟沙星2.5(12)25.6(41)
环丙沙星2.3(11)25.6(41)
*P<0.005;()内为株数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1~3]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耐药菌株的选择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组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未使用组,这个结果支持上述观点,表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是细菌耐药性上升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在未使用抗菌药物的人肠道中,多重耐药株比率也相当高,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不但可选择出对本身或结构相似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而且也可选择出对结构完全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
有报道表明[1,4]使用抗菌药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影响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态,甚至使用常规剂量的环丙沙星2天,携带耐药株的比例就会升高。
我们检测的受试者,抗菌药物的疗程仅为1~4天,表明抗菌药物对耐药株的选择过程很快。
由于阿米卡星对绝大多数氨基糖甙钝化酶稳定,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肠道大肠杆菌对其耐药程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氯霉素的耐药性也没有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氯霉素耐药发展缓慢,也有可能氯霉素的耐药基因不和其它耐药基因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研究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方面并不很一致,但是,研究结果仍强烈表明抗菌药物的
使用和耐药性增加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恰恰证明了抗菌药物选择压力选择耐药株的非特异性。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
参考文献
1Dupeyron C, Mangeney N, Sedrati L, et al. Rapid emergence of quinolone resistance in cirrho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rfloxacin to prevent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 38:340-344.
2Pena C, Albareda JM, Pallares R,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quinolone use and emergence of ciprofloxacin-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
er, 1995, 39:520-524.
3Vollaard EJ,Clasener H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 38:4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