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2592220.html,

水土保持区划及功能定位问题分析

作者:季书杰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伴随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越来越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成为我国可持

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基本国策,并在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土保持区划与功能定位是水土保持规划工作中的关键与前提。因此,本文在简单分析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区划方法,以及水土保持功能定位的评价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水土保持区划现状功能定位方法

众所周知,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如果生态环境继续遭受人类破坏,现有水源依旧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会给当代及未来全球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甚至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毁灭性灾难。所以,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区划与功能定位,无疑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水土保持区划存在问题

1.1现有区划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需求

目前,我国对全球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与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已进行了相关区划。其中,土壤侵蚀类型区划隶属于自然区划的范畴,在区划过程中通常多考虑自然因素而很少考虑社会及经济因素,使得其难以对生产活动及以人为本对水土保持影响的特点进行很好反映,因而在实际水土保持区划中存在较大局限性[1]。而且,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体系目前尚不够完善,缺乏

连续性和边界明确性,缺乏对行政边界完整性的考虑,从而给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了一定难度。全国水土流失区域同样缺乏区域的完整性,无法从全国范围去对水土保持区划进行指导。因此,现有水土保持区划难以满足新时期水土保持需求。

1.2区划研究深度不够

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区划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水平与国际区划研究水平依旧存在较大差距,且区划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缺乏足够的研究深度与力度。这主要表现在现有水土保持区划研究中基础性问题存在较多,如许多研究者们对区划的概念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导致水土保持区划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达成共识;研究大多侧重于自然区划,而对社会经济兼顾程度不足;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范围狭窄,研究层次较浅,部分命名规则不够规范,一些边界内容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且较为模糊;水土保持区划多集中于中小尺度研究而对于大尺度水土保持区划研究涉及较少;由于区域特征不同、区划手段不同,使得区划标准尚不统一。总体而言,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仍带有一定滞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