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城市和乌托邦——乌托邦:没有的好城市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思想发展历程

乌托邦是什么意思乌托邦思想发展历程乌托邦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乌托邦简介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
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
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英国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本义介绍乌托邦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哲学家路易博朗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莫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乌托邦是怎样的一个世界?真的存在乌托邦世界吗

乌托邦是怎样的一个世界?真的存在乌托邦世界吗本文导读:柏拉图认为,乌托邦可以有三个阶层,从上到下分别为护国者(受过严格哲学教育的统治阶层),卫国者(保卫国家的武士阶层),劳动人民(虽然乌托邦内存在奴隶,但是奴隶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
乌托邦的领导为哲学王,属于护国者阶层。
其建立初还存在立法者阶层,专管立法。
阶层是世袭的。
在乌托邦社会里,不存在个人幸福,社会无限地强调城邦整体、强调他一己以为的“正义”。
在柏拉图眼中,第三阶层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骗的。
他赋予了统治者无上的权力,甚至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用撒谎来对付敌人或者公民”。
在乌托邦社会里,没有存在坏人的戏剧,没有不是宣传乌托邦的歌曲。
在乌托邦里,人成为繁殖工具,男女性的孩子将被集中送到学校进行严格的洗脑式教育。
乌托邦内还存在严重的极权主义。
希波达摩斯的乌托邦公元前494年,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军队破坏并摧毁了在哈里卡纳斯和以弗所之间的城市米勒。
因此,以前的居民要求建筑师希波达摩斯(Hippodamus)一次性地把城市重建起来。
在那个年代,这是史无前例的情况。
直到那时候,城市都只不过是小镇在杂乱中慢慢扩大起来。
比如说,阿忒内斯是由混杂的道路组成的,就像谁也没去整体规划过的迷宫一样。
要负责整体建造一个中等城市。
这就像要在空白纸上创造一个理想城市一样。
希波达摩斯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他设计了第一个有严谨构思的城市。
希波达摩斯不想只勾画道路和房屋。
他相信在考虑城市的形状时,同样也可以考虑社会生活。
他设想出一个有1万居民的城市。
这些居民分成三个等级:手工业者、农民、士兵。
希波达摩斯希望建一个人造城市,不要有自然的东西。
城中心是一个卫城,切割成12部分,就像一个分成12部分的城堡一样。
新米勒城的路都是笔直的,广场是圆的,并且所有的房屋都严格地独立了开来,以使邻里之间不会产生什么嫉妒。
另外,所有的居民都一律平等。
那儿没有奴隶。
希波达摩斯也不想要有艺术家。
他认为艺术家部很难琢磨,是产生混乱的种子。
人名

托马斯·莫尔(Sir Thomas More,1478-1535)与“乌托邦城”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中描述的乌托邦国家是这样的:那里的建筑很好,而且整齐划一,街道都是20英尺宽;房屋后面都有花园,每幢房屋都有临街的前门和通花园的后门;居民没有财产,每个人都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幢房屋;他们通过抽签调换房子,但至少要相隔10年。
住宅区的建造都有具体的规格。
每一住户可以任人自由进入,而且住房须每隔10年抽签调换,借以彻底废除私有制。
乌托邦人花很大的气力绿化城市,每家后门对着花园,其中花草杂生,果树繁茂,既可观赏,又提供新鲜的水果。
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埃比尼泽·霍华德后来的花园城市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乌托邦”的传承。
甚至不少现代建筑师也深受“乌托邦城”的影响,比如矶崎新曾做过一个在南海上的一个人工岛规划。
名为“海市”,亦是一个与现行政治、社会工人的各项制度完全隔绝联系的世界。
有趣的是,这个乌托邦城式的小岛居然真的找到了投资商,只是因为珠海市政府持异议才最终作罢。
奥斯曼(Hauussmann,1809-1891)与“巴黎城市美化运动”1852年,奥斯曼受命成为巴黎城市大改造的负责人,一切都以保卫政治安全为最终目标。
他先将旧城区买下来,把贫民窟里的穷人统统赶到郊外;拆掉了巴黎圣母院等老建筑周围成片的旧房子,开辟广场,修建宽阔的林荫道,种了超过10万棵树;他修建1英里长漆黑的地下运河,以保证塞纳河的水流—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他的两伙兵力之间只剩下一条通长的林荫道,而没有其他东西阻挡视线;他建起奥斯曼式的公寓楼,为了监控和管理,还设计了320英里长的精密地下水系统。
后世一般认为奥斯曼领导的“巴黎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规划方式生硬且具有破坏性,但对之后的现代城市规划有着诸多可借鉴的实际意义。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1887-1965)与“光辉城市”、“明日之城”作为现代建筑理论奠基人之一的柯布西耶,在1922年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方案,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由整齐的路网、摩天楼和大片绿地构成的城市。
乌托邦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理想城市

超级像加大号版的斗拱
师傅登场
丹下健三 东京湾规划 1960年
1960年的东京
• “东京城就是一个巨大的荒野,是由木头和混 凝土体块构成的建筑的大量积聚以及主干道和 狭巷,水道和铁轨组成的混杂体,还有树,电 缆和招牌——就是一个塞满了人且充斥着引擎 轰鸣的丛林··· ··无论你来到东京时,乘坐的是 飞机,轮船还是火车,你不单无法感受到明确 的城市结构,甚至会以为自己深陷漩涡,这里 的场景让你困惑,这里的无处不包让你惊讶, 你就像被一股强大的令人窒息的潮流吞没。” ——摘自Erhard Hursch《东京》
新陈代谢派
(metabolism)
什么是新陈代谢?
从生物学的角度上说, 新陈代谢作为一种生 物体和外部世界物质 和能量交换的有机功 能,Fra bibliotek生命的重要特 征。
• 同时,新陈代谢也有吐故纳新的含义。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
不断在运动的城市
新陈代谢派的主要思想
填海—新的阵地
乌托邦 ——日本新陈代谢派的理想城市
起源——新陈代谢的1960
1960年的世界设计大会在日本东京主持召开
日本建筑师协会(JIA)
日本广告艺术协会(JAAA)(规模较小)
临时退出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JIDA)
浅田孝
川添登 黑川纪章
大高正人 菊竹清训
桢文彦
于1960年加入新陈代谢派
于是,这些人组成了日本探索日本未来城市 应该以怎样一个方式存在的先锋派——
• “对于城市规划来说,所谓的城市总体 规划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除非它被完 成,否则整个规划无法被理解。第二, 它可能或多或少与社会脱节了。我们这 里提出的主体形式的概念是动态的。主 体形式是一个持久性的实体,能经历社 会的任何变化。” ——桢文彦与大高正人
理想城市

理想城市在现代的发展现状浅谈——以巴西利亚城市规划模式为例“理想城市”这一概念在国外常被称为乌托邦或者理想城。
其实宽泛地讲,任何城市在其建造之初都包含了考虑或人或物的理想的因素,每座城市都多少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和期盼,正是出于这种源于人们意愿的期盼才有了理想城市思想的诞生。
其最初是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等人提出的一些城市规划模式以及他们以“理想城市”为题发表的论著。
而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涌现出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斯卡莫齐的帕尔曼诺伐城、乌托邦、太阳城、基督城、空想社会主义、田园城市、工业城、明日都市、广亩城市等一系列理想城市的理论及实践活动。
由此可见,在人类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城市理想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对更好居住环境的追求一直是当今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
这些对理想中城市的探索反过来又可以对各时代城市和社会弊病进行反思,从而对后来城市的发展有启蒙的作用。
近百年来,人们对理想城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尤其是在和平年代,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巴西利亚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下作为“理想城市”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而出现的。
在南美洲的巴西,由于旧都里约热内卢位置过偏,易出现地域发展失衡而带来的种种弊端,故而在中西部选址建立新都,即为巴西利亚。
其主要设计师为L.科斯塔(Lucio Costa)和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城市平面格局极为简化而精美,是理想主义的完美体现。
它宛若一架自西驶向向东巨型飞机,城市布局就按照中轴线向两边展开:“驾驶室”的位置,是总统府、议会大厦和最高法院所构成的三权广场;从“机头”沿“机身”向后,依次是联邦政府办公楼群、大教堂、文化中心、旅馆区、商业区、电视塔、公园;“机尾”有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再向后是小型工厂区;沿两侧“机翼”方向各有一条快速交通干道,两旁是200多个整齐分割成矩形方块并用三位数字编号的住宅小区;外国使馆区和大学区分布在政府办公楼外围,银行区位于文化区的外围。
an ideal city 雅思文章解析

an ideal city 雅思文章解析【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雅思文章《理想城市》的背景和主题2.文章结构:概述文章的各个部分3.内容解析:详细解析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4.结论: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启示正文【引言】《理想城市》是一篇探讨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雅思文章。
文章以城市发展为背景,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具备的特征和条件。
作者通过详细的论述和实例,描绘了一个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蓝图。
本文将从文章结构、内容解析和结论三个方面,详细解析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文章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城市的人口和规模、城市的布局和设计、城市的未来发展。
在引言部分,作者提出了本文的主题——理想城市,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论述方向。
在城市的人口和规模部分,作者分析了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影响。
在城市的布局和设计部分,作者详细论述了理想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各项设施的设计。
在城市的未来发展部分,作者展望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内容解析】在城市的人口和规模部分,作者指出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如住房、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同时还应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丰富的文化生活。
在城市的布局和设计部分,作者详细论述了理想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各项设施的设计。
作者认为,理想城市的布局应该以人为本,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城市应该有充足的绿地和开放空间,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城市的交通系统应该以公共交通为主,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城市的住宅区应该靠近工作区和商业区,以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
在城市的未来发展部分,作者展望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作者认为,未来城市应该更加注重智能化和数字化,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对理想城市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新视角。
《基督城》[德]约翰凡安德里亚著读后感
![《基督城》[德]约翰凡安德里亚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3533b5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b.png)
乌托邦文学的意义在于,它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思考和探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乌托邦文学也揭示了现实社会的不足和问题,为人们提供了批判和反思的视角。
```
```markdown
第三篇范文
《基督城》约翰凡安德里亚著读后感——主题、情节、角色与个人感受
在阅读《基督城》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约翰凡安德里亚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洞察。本书通过丰富的人物塑造、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深入人心的主题,让我对乌托邦理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价值观。
其次,书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克里斯多这个角色勇敢、智慧、坚定,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追求理想城市的过程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不断寻求真理。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使我为之动容。此外,其他角色如克里斯多的朋友、家人和敌人等,也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我对乌托邦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首先,从结构上看,《基督城》具有严谨的布局。全书围绕克里斯多的冒险经历展开,通过一系列事件的描述,展现了理想城市的构建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将人物、情节、主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使得作品内容丰富、层次清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
其次,从语言上看,《基督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使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书中对景物和人物的描绘细腻入微,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寓言和象征的手法,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优美的语言风格让我沉浸其中,对乌托邦理念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外国城市建设史-1

古埃及地图
古埃及相形文字---城市
古埃及的城市
城市概况 ★ 古王朝——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 ★ 中王朝——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癿小城、长斱形、砖 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 ★ 中王朝——底比斯城——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 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 ★ 新王朝——阿玛纳城——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癿带形 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癿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 (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
4、建筑群落不景观设计
2、古埃及的城市
★ 简单回顾
古埃及城市布局不兵宗教信仰癿兲系 卡洪城癿主要特点
古埃及城市建设癿主要成就和影响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古西亚文明
历叱沿革
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 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兵顿帝 国(公元前4世纪) 信仰宗教 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不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不 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丌设庙宇 成就 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
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城市概况 乌尔城 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癿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 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癿公共中心(税收、署衙、 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巴比伦城不新巴比伦城 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 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癿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癿小巷、 新巴比伦癿空中花园——东斱贸易中心
5、古希腊的城市
★ 简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