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解析)

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解析)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我们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

例题分析

例1、如下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ABG、△BDE、△EFG)的面积之和。

例2、如下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ABE、△ADF与四边形AECF 的面积彼此相等,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一句话:因为△ABE、△ADF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2平方厘米。

解:S△ABE=S△ADF=S四边形AECF=12(平方厘米)

在△ABE中,因为AB=6厘米,所以BE=4厘米,同理DF=4厘米,因此

CE=CF=2厘米,

∴△ECF的面积为2×2÷2=2(平方厘米)。

所以S△AEF=S四边形AECF-S△ECF=12-2=10(平方厘米)。

例3、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如右图那样重合.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面积=S△ABG-S△BEF,S△ABG和S△BEF都是等腰三角形总结: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一般将它转化为若干基本规则图形的组合,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和、差关系,问题便得到解决

求面积十大方法

1.相加法

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分解转化成几个基本规则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例如:求下图整个图形的面积

一句话:半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总面积

2.相减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看成是若干个基本规则图形的面积之差。

例如:下图,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总复习试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平面图形 一、线和角 1、线 ?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 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 s=ab 2、正方形 (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 s=a2 3、三角形 (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2)计算公式:s=ah/2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例1 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 分析如:我们的门窗一般是长方形;学校的黑板一般是长方形;教学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民用的梯子约为梯形;各种管道的口约为圆形等. 解略. 例2 想一想,两个大小一样的正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四、五个能拼成什么图形? 分析如图 解略. 想一想五个正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 例3 请计算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如图,按虚线画的部分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恰好是以a为底,以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说明:当一个图形比较复杂时,我们应注意观察,找出好的解决办法.另外该题的解法不惟一,请读者自行探索. 例4 请你分别举出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类似于下面几何图形的两个实例. 三角形:四边形: 六边形:扇形: 分析根据多边形的概念,可以知道我们用的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书桌的面是四边形,六角螺母的面是六边形.根据扇形的概念我们用的量角器的面是扇形. 解三角形:三角板、瓦房的人字架. 四边形:教室中的黑板面、学生用的书桌面. 六边形:六角螺母的两个底面,人行路上六边形地砖的面. 扇形:学生用的量角器,展开的扇子面. 说明我们在说三角板是三角形,人字架是三角形,量角器是扇形时,是把它们都看成了面,没有考虑其厚度. 例5 如图,某山区有一块比较平整的土地,形状很不规则,试分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分析我们学过的面积公式都是计算规则图形面积的,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图形不规则,因此,可以把所给图形近似地看做是一个多边形,然后再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等我们能计算面积的图形.由于分割方法不同,解答过程会有所不同. 解把所给图形近似地看做是如图所示的多边形,并按图中虚线将其分为五部分,然后测量有关线段的长(未在图中—一画出)利用面积公式分别计算每一部分的面积,最后求各部分面积的和.

小学数学解题11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其实,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学习过程就变得通透了。 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孩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59×(37+12+1)……运用乘法分配律 =59×50……运用加法计算法则 =(60-1)×50……运用数的组成规则 =60×50-1×50……运用乘法分配律 =3000-50……运用乘法计算法则 =2950……运用减法计算法则

第十二讲 求图形面积的几种常用方法

a b 第十二讲 求图形面积的几种常用方法 在组合图形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常用方法是:割补法、加减法、旋转法、构造法、等积的变换,抓不变量、等分、一半的应用、代换、比例等。 A 、割补法:对于一些求不在一起的几块阴影面积的和,往往需要把它们通过剪割、拼补在一起,才便于计算,在剪割、拼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割下来的图形和补上去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必须完全一样。 【例1】如图,每个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如图,通过剪割、拼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变成了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则阴影部分面积为:S 阴影 =S 圆-S 正方形 =π×42-4×4÷2×4=50.24-32=18.24(平方 厘米) 【例2】右图中三个圆的半径都是4厘米,三个圆两两交于圆心。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如图,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只需要求出其中一个面积即可,但非常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割补的方法,同时利用对称性,将其个半圆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3。14×4×4÷2=25。12(平方厘米) B 、加减法:注意观察,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看是由哪几个图形相加,再减去哪个图形变可以得到。我们把这种通过加、减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的方法,我们的把它称为“加减法”。 【例3】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图,显然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 -空白c 的面积,而空白c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即 S 阴影=S 扇-(S 正-S 扇)= S 扇-S 正+S 扇= S 扇+S 扇-S 正即S 扇+S 扇比S 正的面积多了b 那部分的面积,即b= [(b +c)+(b +a)]-(a +b +c)阴影部分的面积,S 阴=π×42÷4×2-4×4=25.12-16=9.12(平方厘米)。 【例4】如图,长方形的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图,S 阴影= S 大扇-S a = S 大扇-(S 长-S 小扇) = S 大扇+S 小扇 -S 长=π×122÷4+π×82 ÷4-12×8=163.28-96=67.28(平方厘米) C 、旋转法:在求一些面积时,有时需要把某个图形进行一定方向的旋转,使之拼在一起,变成另一个比较方便求的图形。 【例5】如图,梯形ABC D 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 E 是梯形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图,由于E 是梯形的中点,若以E 为圆心,将三角形BEC 绕反时针方向放置,使C 点与D 点重合,显然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 与三角形ABE 的面积相等,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 梯形 A D E B C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精选十道,道道经典。

专题训练: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1) 求AC 的解析式; (2) 在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 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MQ+AC)/PM 的值不 变;②(MQ-AC)/PM 的值不变,期中只有一个正确结论,请选择并加以证明。 2.(本题满分12分)如图①所示,直线L :5y mx m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 (1)当OA=OB 时,试确定直线L 的解析式; x y o B A C P Q x y o B A C P Q M 第2题图①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4,BN=3,求MN 的长。 (3)当m 取不同的值时,点B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 、AB 为边,点B 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 和等腰直角△ABE ,连EF 交y 轴于P 点,如图③。 问:当点B 在 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 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3分) 第2题图② 第2题图③ C B A l 2 l 1 x y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结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结 一、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二、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

小学数学图形求阴影部分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

小学数学图形求阴影部分面积十大方法总结(附例题)_ 2023.9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在学习上存在着总结归纳能力欠缺等问题,为了很好地帮助孩子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老师把小学求图形面积的十大方法给大家做了总结,各位家长,快给孩子收藏起来吧! 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我们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 例题分析 例1、如下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ABG、△BDE、△EFG)的面积之和。 例2、如下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ABE、△ADF与四边形AECF 的面积彼此相等,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一句话:因为△ABE、△ADF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2厘米。 解:S△ABE=S△ADF=S四边形AECF=12

在△ABE中,因为AB=6.所以BE=4,同理DF=4,因此CE=CF=2, ∴△ECF的面积为2×2÷2=2。 所以S△AEF=S四边形AECF-S△ECF=12-2=10(平方厘米)。 例3、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如右图那样重合.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面积=S△ABG-S△BEF,S△ABG和S△BEF都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一般将它转化为若干基本规则图形的组合,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和、差关系,问题便得到解决 求面积十大方法 01 相加法 这种方法是将不规则图形分解转化成几个基本规则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相加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例如:求下图整个图形的面积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知识点 一、寻找规律: (1) 2 n n - ◆ 数线段条数:线段上有n 个点(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时,共有(1) 2 n n -条线段 ◆ 数角的个数:以0为端点引n 条射线,当∠AOD<180°时, 则(如图)?小于平角的角个数为(1) 2 n n -. ◆ 数直线条数:过任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 点一共可画(1) 2 n n -条直线. ◆ 数交点个数:n 条直线最多有(1) 2 n n -个交点. ◆ 握手问题:数n 个人两两握手能握(1) 2 n n -次. 二、基本概念 1.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绷紧的琴弦、人行道横线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 线段的特点: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的特点:是直的,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3)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的特点:是直的,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 2.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1)因为AM=BM=12 AB ,所以M 是线段AB 的中点. (2)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M=BM=12 AB 或AB=2AM=2BM . 3.角 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角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5.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6.直线的性质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其中“有”表示“存在性”,“只有”表示“惟一性”. 7.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三、线段、角的表示方法 线段的记法: 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角的表示:①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AOB ; ②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O ; ③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a; ④用一个阿拉伯数学表示:∠1。 四、线段、角的比较 度量法 叠合法 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法: O A 顶点 边 边 B a 1 O A 射线OA A B a 直线AB 直线a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全归纳(附解题思路)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全归纳(附解题思路) 一、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二、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小学数学——简单几何图形

简单几何图形 本专题共设计了七个课时(变动范围为两个课时),内容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和垂线、平行线;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圆。主要针对三年级级以上学生开设,也可适当选择一二课时的内容向一二年级的学生解说,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因对一二课时的内容了解较多,可视情况适当删减其中的内容,而对于简单几何图形,这几个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探索能力及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希望大家可以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另外,中间贯穿了“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希望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第一课时 一、直线、射线和线段和角: 1、直线、射线和线段概念及异同点(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射线:直线上的一点,可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 三线表示: A a B 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线段:(1)用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线段Array AB或线段BA;(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线段a; 注:线段AB 和线段BA表示同一条线段。 射线:一条射线可用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射线OP 注:(1)表示端点的字母必须写在另一个字母的前面; (2)同一条射线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射线OP或射线OC 直线:直线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直线MN或直线NM;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b; 注:直线MN或直线NM表示同一条直线。 初显身手: 2、找出图中的线段,射线和直线,并用所标的字母表示。 A B C

。。。 解: 线段:线段AB,线段AC,线段BC 射线:射线AB(或射线AC),射线CB(射线CA),射线BA,射线BC 直线:直线AB(或直线AC,或直线BC) 小试牛刀: B 1.如图,从A地到B地有3条路,走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3 答:走第3条路相对近些。 2、从A地到B地能否修一条最短的路?如果能,你认为 2 应该怎么修,说说你的理由。 A 1 答:连接图中A,B两地的线段为最短的路。 3、由上述两小题的思考,你认为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什么样是最短的? 答: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2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认识角 (1)引:游戏:十秒钟内过一点可以画几条射线?试画,讨论 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这一点称为公共端点。 观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比一比 (2)概念: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3)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找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学生用准备的两个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按住一个纸条不动,转动另一个纸条,可以出现各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角 问题: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跟长度无关) (4)比较角的大小(三角板演示):先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合,再看另一边,哪个角的边在外面,哪个角就大,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 (5)角的分类及基本含义:直角、钝角、锐角、平角、周角 2、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画法

9.4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方法技巧总结

小学数学图形求面积方法技巧总结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如下表: 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它们的面积及周长无法应用公式直接计算.一般我们称这样的图形为不规则图形。

那么,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周长怎样去计算呢?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图形通过实施割补、剪拼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和、差关系,问题就能解决了。 先看三道例题感受一下 例1:如右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10厘米和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甲、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减去三个“空白”三角形(△ABG、△BDE、△EFG)的面积之和。 例2:如右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厘米,△ABE、△ADF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求三角形AEF的面积。

一句话:因为△ABE、△ADF与四边形AECF的面积彼此相等,都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12厘米. 解: S△ABE=S△ADF=S四边形AECF=12 在△ABE中,因为AB=6.所以BE=4,同理DF=4,因此CE=CF=2, ∴△ECF的面积为2×2÷2=2。 所以S△AEF=S四边形AECF-S△ECF=12-2=10(平方厘米)。 例3:两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板,直角边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如右图那样重合.求重合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一句话:阴影部分面积=S△ABG-S△BEF,S△ABG 和S△BEF都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 A .45? B .60? C .70? D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 【详解】 ∵∠DOB 与∠DOA 的比是2:11 ∴设∠DOB=2x ,则∠DOA=11x ∴∠AOB=9x ∵∠AOB=90° ∴x=10° ∴∠BOD=20° ∴∠COB=70°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 2.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射线OM 平分∠AOC ,若∠AOC =76°,则∠BOM 等于( ) A .38° B .104° C .142° D .144° 【答案】C 【解析】 ∵∠AOC =76°,射线OM 平分∠AOC ,

∴∠AOM=12∠AOC=1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 ) A .35° B .45° C .55° D .6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 4.下面四个图形中,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棱柱的展开图的特点作答. 【详解】 A 、是三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B 、两底在同一侧,也不符合题意; C 、是三棱柱的平面展开图; D 、是四棱锥的展开图,故不是.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的特征. 5.在等腰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当PCE ?的周长最小时,P 点的位置在ABC ?的( )

(完整版)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解题的19种方法总结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1、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2、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例1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需要24分钟,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图略) 思维方法是:图示法。 思维方向是:锯几次,每次用几分钟。 思路是:锯3段锯了几次,每次用几分钟,锯6段锯了几次,需要多少分钟。 例2判断等腰三角形中,点D是底边BC的中点,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图略) 思维方法:图示法。 思维方向:先比较面积,再比较周长。 思路:作条辅助线。图甲占的面积大,图乙所占面积小,所以“图甲的面积比图乙的面积大”是正确的。线段AD比曲线AD短,所以“图甲的周长比图乙的周长长”是错误的。 3、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

求图形面积的几种常用方法

第十二讲求图形面积的几种常用方法 在组合图形中,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的常用方法是:割补法、加减法、旋转法、构造法、等积的变换,抓不变量、等分、一半的应用、代换、比例等。 A、割补法:对于一些求不在一起的几块阴影面积的和,往往需要把它们通过剪割、拼补在一起,才便于计算,在剪割、拼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割下来的图形和补上去的图形的形状、大小必须完全一样。 【例1】如图,每个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如图,通过剪割、拼补,阴影部分的面积 就变成了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则阴影部分面积为:S =S圆-S正方形=π×42-4×4÷2×4=50.24-32=18.24(平方 阴影 厘米) 【例2】右图中三个圆的半径都是4厘米,三个圆两 两交于圆心。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如图,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相等,只 需要求出其中一个面积即可,但非常困难。这时我们可以 考虑采用割补的方法,同时利用对称性,将其个半圆形,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3。14×4×4÷2=25。12(平方厘米) B、加减法:注意观察,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看是由哪几个图形相加,再减去哪个图形变可以得到。我们把这种通过加、减就能求出它的面积的方法,我们的把它称为“加减法”。 【例3】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如图,显然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的面积- 空白c的面积,而空白c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扇形的面积, 即 S阴影=S扇-(S正-S扇)= S扇-S正+S扇= S扇+S扇-S正即S扇+S扇比S正的面积多了b那部分的面积,即b= [(b+c)+(b+a)]-(a +b+c)阴影部分的面积,S阴=π×42÷4×2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典型例题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练习题 典型考题一: 线段的中点问题 1.已知线段AB=10cm,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16cm,则线段AB的中点与AC的中点的距离为 2.如果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4cm, BC=2cm,则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3.已知线段AB=20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10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4.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cm,M、N分别为AC、BC 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4)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吗? 典型考题二: 角的平分线问题 1.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若∠AOB=58°,则∠AOC= 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平分∠AOC,若∠COD=25°,则∠AOB的度数为 3.如图,∠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 (1)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你能看出什么规律? 4.已知∠AOB=120°,∠AOC=30°,OM平分∠AOC,ON平分∠AOB, (1)求∠MON的度数; (2)通过(1)题的解法,你可得出什么规律? 5.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①,当∠BOC =70°时,求∠DOE的度数;

部编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

小学数学1-6年级易错题解题思路汇总(附答案) 一年级 【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 (2)小明最多拍了()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小明最多拍了()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 【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最大是()最小是()

【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最大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最大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重点5】学校有55个篮球,五年级借走16个,六年级借走25个。一共借走多少个? 【分析】对于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有的小朋友就会手足无措了。其实可从问题出发,问题要求“一共借走多少个”,那只要把五年级借走的和六年级借走的合起来就是一共借走的。而题中的“学校有55个篮球”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不起任何作用,是一个多余条件。因此,要善于根据问题,理清数量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重点6】小林和小军看同一本故事书。几天后,小林还剩15页没看,小军还剩23页没看。谁看的页数多? 【分析】因为小林和小军看的是同一本故事书,所以所看故事书的总页数是相等的。问题是“谁看的页数多”,我们知道看的页数多,剩下的页数就要少,相比而言小林还剩的页数少,所以小林看的页数就多。

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几何与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之图形与几何 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直线、射线与线段: 例1:如图共有( )-条 直线,( )条射线,( ) 条线段。 2、垂直与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的长度,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例2:过直线外一点能做( )条垂线。 3、角: (1)角的意义:( )。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 )有关。 (2)角的分类: (3)在钟表上,时针一小时走( )度,时针一分钟走( )度,分针一分钟走( )度。 例3:(1)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角C 为90度,AD=BD,角ADB=110度, 求其余各角的度数。 (2)3点时时针分针的夹角是( )度,12点30分时时针分针 的夹角是( )度。 4、三角形: (1) 意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分类: 由角来分: 由边来分: A B C D E A B C D

(3) 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 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例4:(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5度,则顶角是( )度。 (2)如图:有( 5、四边形: (1)意义: (2)分类: (3)在四边形中( 例5( ),面积( )。 5、圆: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1)在同圆或等圆中( )都相等,( )是( )的2倍。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 例6:(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3㎝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 (2)把一根长1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 )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周长与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图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例1:李大伯家用55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公式变形:在上述的公式中,经常已知其中的几个量,求另外的一个量。 如:在三角形中:底边a=2 s ÷h;在梯形中:高h=2s ÷(a+b)等等。 20米

小学数学几何易错知识点汇总+图形求面积十大方法总结

01 易错知识点 1线、角 1 .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可以无限延伸。 2.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射线可以无限延伸,并且射线有方向。 3. 在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可以引出两条射线。 4.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圆的半径、直径都是线段。 5 .角的两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射线的长度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叉开的 大小有关,叉得越大角就越大。 6 .几个易错的角边关系: (1)平角的两边是射线,平角不是直线。 (2)三角形、四边形中的角的两边是线段。 (3)圆心角的两边是线段。 7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 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8.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9. 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三角形 1. 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2 .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4.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5. 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它们面积相等。 6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3正方形面积 1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 .正方形面积:两条对角线长度的积÷2 4三角形、四边形的关系 1.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长方形。 3. 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能组成一个正方形。 4.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 圆 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增加r×2。 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pd?2+d或C=pr+2r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6圆柱、圆锥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 把一个圆柱沿着半径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增加了两个面,增加的面积是r×h×2。 把一个圆柱沿着底面直径劈开,得到两个半圆柱体,表面积和比原来增加了两个长方形的面,增加的面积和是d×h×2。 把一个圆柱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么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削去的圆柱的体积占圆柱体积的,削去的圆柱的体积占圆锥体积的2倍。 把一个圆柱截成几段,增加的表面积是底面圆,增加的面的个数是:截的次数×2。 我们曾经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圆和扇形等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我们的面积及周长都有相应的公式直接计算。如下表:

小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小学数学常用的11种解题思路+详细分析+例子说明 一、直接思路 “直接思路”是解题中的常规思路。它一般是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直接找到解题的途径。 【顺向综合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例1 兄弟俩骑车出外郊游,弟弟先出发,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弟弟出发5分钟后,哥哥带一条狗出发,以每分钟250米的速度追赶弟弟,而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向弟弟追去,追上弟弟后,立即返回,见到哥哥后又立即向弟弟追去,直到哥哥追上弟弟,这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分析(按顺向综合思路探索): (1)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出发5分钟的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弟弟走了多少米,也就是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 (2)根据弟弟速度为每分钟200米,哥哥速度为每分钟250米,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每分钟能追上弟弟多少米。 (3)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哥哥追赶弟弟的距离为1000米,每分钟可追上的距离为50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哥哥赶上弟弟所需的时间。 (4)狗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不断奔跑,看起来很复杂,仔细想一想,狗跑的时间与谁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狗跑的时间与哥哥追上弟弟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 (5)已知狗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在哥哥与弟弟之间来回奔跑,直到哥哥追上弟弟为止,和哥哥追上弟弟所需的时间,可以求什么?

可以求出这时狗总共跑了多少距离? 这个分析思路可以用下图(图2.1)表示。 例2 下面图形(图2.2)中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仍可用综合思路考虑): 我们知道,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段,如果我们把上面任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那么就可以这样来计数。 (1)左端点是A的线段有哪些? 有AB AC AD AE AF AG共6条。 (2)左端点是B的线段有哪些? 有BC、BD、BE、BF、BG共5条。 (3)左端点是C的线段有哪些? 有CD、CE、CF、CG共4条。 (4)左端点是D的线段有哪些? 有DE、DF、DG共3条。 (5)左端点是E的线段有哪些? 有EF、EG共2条。 (6)左端点是F的线段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