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民谣

合集下载

古罗子国平江传统丧事==礼堂行礼礼生歌章选录

古罗子国平江传统丧事==礼堂行礼礼生歌章选录

古罗子国平江传统丧事== 礼堂行礼礼生歌章选录丧事礼堂行礼礼生歌章蓼莪摘自《诗经》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南陔》之首章循彼南陔,言采其兰。

眷恋庭帏,心不遑安。

彼居之子,回或游盘。

馨尔夕膳,洁而晨餐。

[毕。

乐工退位歌童归班,引礼者引至拜跪位,二拜礼,礼毕。

诣香案位,跪,眠杖,俯伏,司祀者初读文,毕,退位。

初献已毕,亚献当陈。

执事者照常执事,行亚献礼。

《南陔》之次章循彼南陔,厥草油油。

彼居之子,色思其柔。

眷恋庭帏,心不遑留。

馨尔夕膳,洁宜晨羞。

[毕。

乐工归位,歌童散班,引孝子至跪拜位,行二拜礼,诣香案位前,跪,眠杖,俯伏,司祀者亚读文,读毕。

退位,亚献礼毕。

终献当陈,执事照前执事,行终献礼。

]《南陔》之三章有獭有獭,在河之涘。

凌波赴涘,噬鲂捕鲤。

嗷嗷昊鸟,受哺于子。

养降敬荡,惟念之似。

最增尔虔,以介丕祗。

[歌毕乐工退位歌童散班,引礼者引至拜跪位,行再拜礼,毕。

引至香案位,跪,眠杖,俯伏,司祀者,终读祀文。

毕。

引礼者引孝子至中堂献羹汤,司歌者请歌。

+1O采菽采菽采菽,筐之莒之。

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

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鸾声嘒嘒。

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彼交匪纾,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

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

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

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o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予发曲局,薄言归沐。

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湖南长沙民谣集锦

湖南长沙民谣集锦

湖南长沙民谣集锦长沙民谣(一)牵羊买羊,一买买到侯家塘老板唉,买羊啵?一羊没得角(guo)二羊没得脚(jio)^三羊四羊随你捉长沙民谣(二)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绣扎糍粑,糍粑跌得井里,变扎蛤蟆,蛤蟆伸脚,变扎喜鹊,喜鹊上树,变扎斑鸠,斑鸠咕咕咕,和尚呷豆腐,豆腐一匍渣,和尚呷粑粑,粑粑一匍壳,和尚呷菱角,菱角溜溜尖,和尚望哒天,天上四扎字,和尚犯哒事,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剁脑壳。

长沙民谣(三)羞羞羞, 刮猪油熬白菜, 放酱油哭脸巴, 油菜花打烂罐子恶锅巴锅巴冇熟, 哭一上轴锅巴熟哒, 哭得有哒长沙民谣(四)磨子磨割子割铲子铲蚂粒子上树抠手板长沙民谣(五)大脑壳细文身鸡把子脚冒良心长沙民谣(六)董存瑞十八岁,参加革命游击队。

炸雕堡、牺牲了。

革命的任务完成了汽车来了我不怕我和汽车打一架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

《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

一句话简介平江特色

一句话简介平江特色

一句话简介平江特色
平江县特色文化有平江影戏、平江民歌、平江花灯戏、巴陵戏等。

1、平江影戏,皮影戏(平江影戏)影戏自明清,传入平江到现在已有六七百年,平江地域宽广,但影戏演唱大同小异,风格基本统一。

2、平江民歌,平江民歌是产生并流行于湖南平江县域的民间歌曲。

平江特色文化有平江影戏、平江民歌、平江花灯戏、巴陵戏等。

1、平江影戏,皮影戏(平江影戏)影戏自明清传入平江到现在已有六七百年,平江地域宽广,但影戏演唱大同小异,风格基本统一。

2、平江民歌,平江民歌是产生并流行于湖南平江县域的民间歌曲。

平江位于湖南省东北角,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一方古老的沃土,也是全国著名的。

3、平江花灯戏,平江花灯戏在民间被称为灯戏,是流行于湖南平江县境内和浏阳东乡-带的汉族传统戏剧,它以平江方言和长沙官话相结合,提炼为舞台语言。

4、巴陵戏,巴陵戏渊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的昆腔,明末清初弋阳腔流入湖南,对巴陵戏高腔的出现产生了较大影响。

[详解]彭德怀元帅写过《故乡行》一诗

[详解]彭德怀元帅写过《故乡行》一诗

彭德怀元帅写过《故乡行》一诗王树人众所周知,彭德怀元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代伟人。

人民之所以尊敬他、怀念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统帅千军万马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运筹帷幄夺取了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致力于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事业中做出了卓越贡献;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敢说真话,敢当老百姓的“代言人”,那就是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为了改变老百姓的困苦生活而“冒死进谏”,结果被“罢官为民”。

正因为这样,当1978年12月彭德怀元帅被平反昭雪后,怀念他老人家“刚正清廉”的文章,颂扬他老人家“嫉恶如仇”的文章在各种报刊上到处可见,就是到了今天仍然“有增无减”,而差不多每篇文章都要述说彭德怀元帅在庐山会议前后的经历,这是因为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是彭德怀元帅一生中最为悲壮辉煌的岁月,也是他老人家作为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完美的体现。

而凡谈及他老人家在庐山会议前后经历的文章,还都要提到一首诗(也被称为“民谣”),但却出现了如下的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即有的文章称这首诗是“彭德怀元帅写的《故乡行》一诗”,诗曰:“谷撒地,薯叶枯。

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另一个“版本”即有的文章则说这首诗是别人(一位老红军)送给彭德怀元帅的,诗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两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最后一句是“我为人民鼓与呼”,而后者的最后一句是“请为人民鼓咙胡”。

因此,为了还这首诗的“本来面目”,也是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彭德怀元帅负责,特写此文辨之。

认为这首诗是彭德怀元帅写的文章,最早的见于1979年第3期《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翟禹钟、何立庠、罗海鸥和江立仁等四人撰写的报告文学《彭大将军回故乡》。

该文写道:“1958年12月,四处奔波在抓国防建设的彭德怀大将军,在各地辗转听到了老百姓的呼声,看到了老百姓的窘境,决心回到故乡湖南湘潭乌石寨,亲眼看一看乡亲们的生存状况。

平江话全集

平江话全集

平江话全集夹五夹六——多管闲事屎马臭场——乱七八糟平往三四——往常东箍儡圆——完完整整不钟不罄——不伦不类莲花活现——说得很象打狗散斋——形容事已结束(含贬意)蔟红溜白——白里透红红的——冯咯五——嗯我——也是“哦”吃——恰副词、介词哈——都正——刚才:他~来;十分:~好玩横顺——反正;无论如何路来——向来、从来一事——一起、一共左以——索性、干脆现今——本来、已经作兴——也许、可能特寺——有意、特地岔——与、同、跟、替照——沿着、按照落——被;在代词我哩——我们(不包括受话人)我伙——我们(包括受话人)么里——什么年呐——哪里别个——人家形容词撇脱——干脆撩净——简单、随便急刮——迅速、麻利哽结——不顺清理差乎——坏咯个人~歪糟——脏静慢——清静溜尖——很尖泡松——很轻松捞轻——很轻钉重——很重、沉重碧淡——下盐很少的食物清甜——很甜吝啧——很少、极少鼻屎啧——很少、极少眼屎啧——很少、极少栗苦——很苦渍湿——很湿、湿透揪酸——很酸寡青——很青(植物颜色)沁凉——很凉焦干——很干侗高——很高腥白——很白儡圆——很圆蜡软——很软酷黄——很黄捞空——透空挤密——密密麻麻软浅——柔软送惦——出丑无化非天——无法无天结屎绊筋——纠缠不清武风暴烈——凶恶、粗暴拿把作势——装腔作势撩脚捏手——动手动脚大皮朽佬——目中无人屁挂流星——贫穷撩倒夹五夹六——多管闲事平江话有7个调,所以难懂,比如:吃,大平江语系声母平江方言有声母22个,包括零声母。

韵母平江方言韵母62个。

单字调平江话有单字调7个,平江话入声字正处于由喉塞音韵尾过渡到促音韵尾阶段,慢读,一般呈促音状况,快读,一般呈喉塞音。

文白异读平江方言基本上没有边疆变调和儿化现象。

轻声也不明显,多读本调。

但文白异读却十分明显、普遍。

所谓文白异读,是指同一字既有读书音,又有说话音。

这两种音不能互换也不能混读。

也谈平江民间夜歌习俗

也谈平江民间夜歌习俗

也谈平江民间夜歌习俗作者:徐炳南平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城,古老的汨罗江,既是楚国伟大诗人屈原愤而怀沙沉江的地方,又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魂依回岳涕泪托孤的地方。

两位诗人给这个地方留下难忘的史迹和文化遗风。

除能登大雅之堂的诗、词、联、赋以外,也存在着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诗歌。

它包括民间的山歌、船歌、情歌,还有农民喜闻乐见的“吊亡守灵”夜歌。

东乡的习俗,凡是地方“老了人”,停柩在堂办丧事,在未请和尚或道士开“道场”之前,后人都为亡者守灵,为闹奉亡者,便请来地方会唱夜歌的歌师。

这便引来了许多地方听众,孝堂不但不寂寞,而且歌声四溢,既歌颂亡者生前功德,也劝导教育后人。

我们乡村唱夜歌比较规矩,当然对唱时也有幽默讽刺,歌中有对好人好事的赞扬,也有对不良恶习的鞭鞑。

这种民众诗歌表达形式,可能也是我们平江的“特产”吧!请看我们家乡歌师唱歌的程序。

为主的歌师,手提铜锣,开锣起歌道白:伏以天地开张,日吉时良。

打起堂前锣鼓,满装炉里宝香。

孝男孝女哀哭一场,奉劝孝家不必哀哭。

若是少年去世,丢下红花妻子。

若是中年去世,丢下堂上爷娘。

若是老者登仙去,亡者早赴仙乡。

发起明灯闪耀,照开地府天堂。

老者先坐,少者两旁。

若是书生识礼,就此出文章。

若有后生英畏,不可吵闹歌场。

伏以天地并乾坤,先制山河后制人。

一制山河并社庙,二制五谷定乾坤。

三制世间人受用,四制管仲管庶民。

五制五谷人度命,六制男人并女人。

男人制定江湖走,女人制定度子孙。

度了子孙多伶俐,有了男人和女人。

歌郎,歌郎,请进孝堂。

先食茶汤,后饮酒浆。

歌师吃了茶和酒,听我纷纷开言。

上开三十三天朝金忏,下开一十八重鬼地狱。

东边开的高,好挂紫龙袍。

西边开的低,好挂紫罗衣。

前面开起贵人来饮酒,后面开起孝家好纲常。

东边开起孝男白如雪,西边开起孝女白如霜。

开起孝男孝女哭汪汪。

东边开起摇钱树,西边开起聚宝盆。

摇钱树,聚宝盆,朝落黄金夜落银。

一日不扫三寸厚,三日不扫九寸深。

秤称银子斗量金,发富孝家万年春。

平江民歌之十二月长工歌

平江民歌之十二月长工歌

平江民歌之十二月长工歌■ 苏关辑录正月长工去拜年,手拿白纸定工钱。

东家还我三两半,我要四吊二百钱。

打转脔心做一年。

二月长工去上工,肩挑罗担到田中。

去时一担牛屎粪,回来一担草皮筋。

还哇长工不忠心。

三月长工去犁田,右手拿起打牛鞭,左手牵起花黄牯,同牛起呀傍牛眠。

只有长工真可怜。

四月长工去扯秧,傍着田墈等天光。

等得天光扯两担,等得饭熟扯齐秧。

还哇长工睏晏床。

五月长工去耘禾,耘禾棍上撬笼鹅。

去要撬起鹅仔去,回要撬起鹅仔回,失了鹅仔要我赔。

六月长工正吃新,杀只猪仔百来斤。

东家碗里冬冬满,长工碗里血加葱。

还哇真心实意候长工。

七月长工去办米,老板娘子侧上企。

又怕撒米又怕偷,惹起长工火翻兜。

还怕我大路不走入壕沟。

八月长工去车塘,车只鲤鱼扁担长。

你一鲜来他一鲜,长工吃个尾巴巅。

长工肚里起青烟。

九月长工正晒茴,脚上起泡手脱皮。

夜工做到三更后,早起只等公鸡啼。

长工有苦向谁提。

十月长工去砍柴,扯烂裤脚两边开。

要向老板娘子讨根线,臭不嫌啦烂不嫌。

后背园里有葛藤。

十一月长工大雪天,东家坐在火炉边。

长工坐在冷房里,脚上没鞋身没衣。

长工苦处有谁知。

腊月长工去辞工,一碗腊肉满冬冬。

东家喊我多吃块,娘子喊我多喝盅。

明年还是现长工。

长工复你一句言,今年难满讲明年。

你也不是糠拌饭,我也不是苦瓜藤。

明年回去作命田。

《平江风情》创刊十周年征稿启事。

平江民谣——精选推荐

平江民谣——精选推荐

平江民谣1、不靠亲崽靠外甥,茶子不摘搞深耕。

2、对门岭上么力叫?玄吊责叫,玄吊冒嘴年的叫?肚皮脚力个掩叫。

螃古有掩又不叫?水浸得咯卡冒(青蛙)水浸得咯又叫?嘴大皮箩嘴大又不叫?竹做咯箫是竹做咯又叫?眼多米筛眼多又不叫?巻得弦咯铜锣巻弦又叫?桑铜烟胆桑铜又不叫?桨(颈)长鹅咯桨长又叫?瘪嘴犁头瘪嘴又不叫?踩住得咯揪猪踩住得咯又叫?妄起且个眼咯鲫鱼妄起且个眼又不叫?懒也滴恩咯妄牛\平江民歌三首一、织绫罗郎在外面打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我姐听得魂颠懵懂,坐哒发愕,两脚踩不的踩板,两手打不的纱坨,两眼看不清牛角尖嘴梭,她溜出房门来听歌。

叫声女呀莫听歌,他是想你做老婆,你听唱的是藤缠嫩丫,嫩丫上缠藤,藤上的果子个挨个,丫上的鸟仔同宿窝,你就莫听鬼喊伴,缠哒就不的脱,还是进来织绫罗。

叫声娘啊莫哇我,你二十年前一样咯,藤也晓得缠嫩丫,鸟也晓得同宿窝,蝴蝶也晓得双双飞,泥鳅也晓得拱草窝,你不听山歌哪有我,我不听山歌哪有外孙喊外婆,山歌就是好媒婆。

二、相思债男:昨晚上,约你来,约你来,你没来,扫帚撑门风吹开,风吹开,贼进来,床上失了胡丝袄,榻凳上失了狗毛鞋。

你欠我的相思债要你赔,罚你夜夜把我陪。

女:剁脑鬼,猪八戒,烂你的嘴巴烂舌苔,你要结亲请媒婆,你要送礼打金钗,头年先来看父母,二年再来谈情爱,冷水泡茶慢慢浓,热豆腐烫嘴图不得快。

男:嫩姣莲,我的妹,要想过河就撑排,红毛公鸡好做种,谢园之花蜂不采,牛公思想河边草,牛崽思想吃娘奶,我急病碰哒慢郎中,栾心怦怦眼翻白。

女:郎呀郎,快转来,我三柱清香拜神台,老姜参汤救口气,红枣煨蛋补身胚,你若有情我有意,麻绳捆绑不分开,生同铺盖死同埋,边红边绿写灵牌。

合:千里龙脉撑一墓,来世又和你结双对!三、一条金丝鲤送娇莲新打木船两头翘,娇莲坐头郎坐艄,有风就把风蓬扯,无风就把桨来摇,风是风蓬扯,桨是桨来摇,一朵荷花水上漂。

郎是鹭鸶好吃腥,鱼就是命,命就是草,一网打只金丝鲤,丢命也要送娇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江民谣
1、不靠亲崽靠外甥,
茶子不摘搞深耕。

2、对门岭上么力叫?
玄吊责叫,
玄吊冒嘴年的叫?
肚皮脚力个掩叫。

螃古有掩又不叫?
水浸得咯
卡冒(青蛙)水浸得咯又叫?
嘴大
皮箩嘴大又不叫?
竹做咯
箫是竹做咯又叫?
眼多
米筛眼多又不叫?
巻得弦咯
铜锣巻弦又叫?
桑铜
烟胆桑铜又不叫?
桨(颈)长
鹅咯桨长又叫?
瘪嘴
犁头瘪嘴又不叫?
踩住得咯
揪猪踩住得咯又叫?
妄起且个眼咯
鲫鱼妄起且个眼又不叫?
懒也滴恩咯妄牛\
平江民歌三首
一、织绫罗
郎在外面打山歌,
姐在房中织绫罗,
我姐听得魂颠懵懂,
坐哒发愕,
两脚踩不的踩板,
两手打不的纱坨,
两眼看不清牛角尖嘴梭,
她溜出房门来听歌。

叫声女呀莫听歌,
他是想你做老婆,
你听唱的是藤缠嫩丫,
嫩丫上缠藤,
藤上的果子个挨个,
丫上的鸟仔同宿窝,
你就莫听鬼喊伴,
缠哒就不的脱,
还是进来织绫罗。

叫声娘啊莫哇我,
你二十年前一样咯,
藤也晓得缠嫩丫,
鸟也晓得同宿窝,
蝴蝶也晓得双双飞,
泥鳅也晓得拱草窝,
你不听山歌哪有我,
我不听山歌哪有外孙喊外婆,山歌就是好媒婆。

二、相思债
男:昨晚上,约你来,
约你来,你没来,
扫帚撑门风吹开,
风吹开,贼进来,
床上失了胡丝袄,
榻凳上失了狗毛鞋。

你欠我的相思债要你赔,
罚你夜夜把我陪。

女:剁脑鬼,猪八戒,
烂你的嘴巴烂舌苔,
你要结亲请媒婆,
你要送礼打金钗,
头年先来看父母,
二年再来谈情爱,
冷水泡茶慢慢浓,
热豆腐烫嘴图不得快。

男:嫩姣莲,我的妹,
要想过河就撑排,
红毛公鸡好做种,
谢园之花蜂不采,
牛公思想河边草,
牛崽思想吃娘奶,
我急病碰哒慢郎中,
栾心怦怦眼翻白。

女:郎呀郎,快转来,
我三柱清香拜神台,
老姜参汤救口气,
红枣煨蛋补身胚,
你若有情我有意,
麻绳捆绑不分开,
生同铺盖死同埋,
边红边绿写灵牌。

合:千里龙脉撑一墓,
来世又和你结双对!
三、一条金丝鲤送娇莲
新打木船两头翘,
娇莲坐头郎坐艄,
有风就把风蓬扯,
无风就把桨来摇,
风是风蓬扯,
桨是桨来摇,
一朵荷花水上漂。

郎是鹭鸶好吃腥,
鱼就是命,
命就是草,
一网打只金丝鲤,
丢命也要送娇娇。

呵喂!
童谣
1、“虫啧虫啧飞,飞到菜园哩,捡个波波蛋,把细伢啧配朝饭”。

2、“扇子扇清风,时时在手中,有人来借扇,要问我老公公。


“牵羊买羊,买个荷包糖,你吃包子我吃糖。


“棘麻茬,开白花,勤姐爱我我爱她,勤姐爱我年纪小,我爱勤姐一枝花。


“斑猪咕呀咕,油煎豆腐,爷吃三块,崽打饿肚。

崽嗯崽嗯莫哭,楼上还有两块炕肉……”“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下坎,下坎脚里一口塘,捡只鲤鱼扁担长,爷吃脑,崽吃腰,留下尾巴做三朝……”
“推米际,堆糯栗,细伢啧明年又长一岁”。

“妹妹啧妹,撬粗菜,粗菜开了花,妹妹啧要嫁人家。


“毛命香,真漂亮,辫子拖到肩巴上……”
“一声不响,两眼无光,三餐不食......”……
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平江话的文章,我油然地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听过的童谣...
当然,由于方言的原因,非平江人可能有很多看不懂或听不懂,但对于童年生活在平江的人来说,儿时的那些童谣绝对能让我们回味童年的感觉...
所有的童谣是从这一首开始的:
“虫啧虫啧飞,飞到菜园哩,捡个波波蛋,把细伢啧配朝饭”。

大人念这首童谣时,往往还辅之动作,那亲妮、那温馨、那柔和,现在想起来,那种幸福感仍令人酥软。

特别是刚孩出生不久时父母亲人都会用这个来逗小孩...
接着的有:
“扇子扇清风,时时在手中,有人来借扇,要问我老公公。


“牵羊买羊,买个荷包糖,你吃包子我吃糖。


“棘麻茬,开白花,勤姐爱我我爱她,勤姐爱我年纪小,我爱勤姐一枝花。


“斑猪咕呀咕,油煎豆腐,爷吃三块,崽打饿肚。

崽嗯崽嗯莫哭,楼上还有两块炕肉……”“月光光,照四方,四方暗,照下坎,下坎脚里一口塘,捡只鲤鱼扁担长,爷吃脑,崽吃腰,留下尾巴做三朝……”
“推米际,堆糯栗,细伢啧明年又长一岁”。

“妹妹啧妹,撬粗菜,粗菜开了花,妹妹啧要嫁人家。


“毛命香,真漂亮,辫子拖到肩巴上……”
“一声不响,两眼无光,三餐不食......”……
不要以为那时的童谣就是一种口喙,有些童谣,即使是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有一首童谣,我理解,是站在国策高度,宣传计划生育的:
“斑猪啧(一种鸟)啊你哭啊,哥哥嫌我姊妹多,一姐嫁,有金箱,二姐嫁,有银箱,三姐嫁,冒的箱。

一姐回,坐轿回,二姐回,骑马回,三姐回,走路回。

走一里,哭一里,走到家里冒眼泪……”
多么凄凉多么忧伤。

为什么一姐不如一姐?就是因为多生了孩子啊!这首童谣劝人计划生育,委婉含蓄,没有后来的“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那样野蛮粗俗。

有一首是宣传戒烟的:
“莫吃烟,莫吃烟,吃烟不值钱,在家妻子怨,出门主家嫌,好人吃成病,人病谁相怜?身瘦几匹骨,颈缩三个肩……”当然,这首戒烟民谣戒的可能的鸦片烟,不是现代的香烟,因为香烟的后果不至如此严重。

还有益智的谜语类童谣:
“一估(猜的意思)尖尖,二估团圆,三估打伞,四估捏拳,五估红艳艳,六估艳艳红,七估双对双,八估调叮咚,九估一身毛,十估一身疮。


这“十估”是猜植物类(蔬菜)的,好形象,好逼真,不知现在你还猜得出它们是什么吗?有一首童谣,是玩语言接龙的:
“眯猪啧(一种小动物)眯,眯过江,阿婆留我吃豆汤,么哩豆,鸡汤豆,么哩鸡,线鸡,么哩线,丝线,么哩丝,罗卜丝,么哩罗,皮罗,么哩皮,水牛皮,么哩水,井水……”一路接下去,可无穷无尽。

还有一首,带有狡辨性质,律师和辨手不妨读一读:
“对门岭上么哩叫?蝉叮叫;蝉叮嗯里叫?肚皮脚力厣叫;螺丝有厣又不叫?水浸咯;蛤蟆水浸咯又叫?口大;皮箩口大又不叫?竹做咯;笛子竹做咯又叫?眼多;米筛眼多又不叫?转了旋;铜锣转旋又叫?铜铸咯……”一样的无穷无尽。

还有讽刺好吃懒做、不作为的:
“懒婆娘,困懒床,朝朝困到日头黄,门前喊买糖,双脚跳过墙。


当然,用现代的眼光看,民谣中也有槽泊。

比喻有一首童谣,就曾经很伤我的“自尊”。

我小时候,可能是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我长着一个与身材极不相称的大脑壳,那时也没有“大头儿”这个名词,更不知这是一种病态,所以,最怕别人念这首:
“大脑壳,吃米汤,打烂了碗,怪夫娘。

”因为那时整个国家是“清心寡欲”,凡涉及两性之间的词都视为贬义,“大脑壳”跟“夫娘”联在一起,所以我就充满了自卑,听到这首童谣时,恨不能往地缝里钻。

也有宣传迷信和“天生论”的:
“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那时,整个地缺医少药,小孩子有个不舒服,势必会哭闹,大人请不起医生诊治,只好用小红纸写上这一首,竖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路口,聊以自慰。

其实,这也不是纯碎的迷信,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也是一种精神疗法。

有一首童谣,是看“手相”的:
“一罗(缧)穷,二罗富,三罗四罗开当铺,五罗六罗捡柴买,七罗八罗背长袋,九罗十罗有官当;一手烧(或捎\骚),捏金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