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马原第二章

马原第二章

(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含义:对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
1.感性认识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含义 :对事物本质和内部联系的 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理性认识 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
(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
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 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客观性 2.价值的特性 主体性
社会历史性 多维性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含义-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 象的认识活动。
2.特点
以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价值评价 结果以主体的情况而变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具体 逻辑与历史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二)从认识到实践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理性认识向实践 实现认识的目的 飞跃的必要性 检验和发展认识 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 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 跃的条件和途径 要为群众所掌握 正确的实践方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二)辩证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科学界定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结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一)从实践到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 用。
实践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

自考本科《马原》第二章第三节知识点精华:真理与价值平静的湖面只有呆板的倒映,奔腾的激流才有美丽的浪花!幸福不是靠别人来布施,而是要自己去赢取!生命的意义在不断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三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及其属性1、真理和谬误要掌握,常以简答题出现。

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主体正确地反映了客体,一种是主体歪曲地反映了客体。

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

真理是指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的相一致、相符合。

谬误是与事物不相一致、不相符合的认识,它不仅与事物的现象和表面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而且也与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不相一致和不相符合。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开展真理对谬误的斗争,以达到人们对真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谬误也可能转化为真理,这是指当人们把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认识进行纠正,使之重新与对象、时间和范围相符合,这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2、真理的属性要掌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关系,常以简答题出现。

作为正确认识的真理具有多种属性,最重要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个含义:其一,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认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实际又符合客观实际。

事物及其规律本身并不就是真理;真理属于认识范围。

其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主观的真理是根本不存在的。

唯物主义承认客观真理。

唯心主义否认客观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原》第二章(2013年版)

《马原》第二章(2013年版)

2. 如何检验? 实践的结果与预期目标是否一致是检 验认识真理性的尺度和标准 3.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逻辑证明是实践 标准的重要补充, 但不能取代实践标准。
(二)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它 的唯一性 。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它 的条件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一)价值及其特性 1. 含义:P80 2. 特性: 第一,客观性 第二,主体性 第三,社会历史性 第四,多维性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抽象性、深 刻性。
理性认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 念


判 断
鱼是用腮呼 吸的水生动物 鸟是长羽毛 的动物
鸟是长羽毛的动物 鸭子长羽毛
推 理
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 鲸用肺进行呼吸
鲸不是鱼类动物
鸭子是鸟类动物
二者的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 包含。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 革命的运动。 ——列宁
二、认识的本质 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观点: 唯心主义先验论: 回忆说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流射说、 影像说、白板说、蜡块说
2.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 动反映。
所有的唯物论者都是反映论者!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 精神和人文精神!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自学)

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谢 谢 大 家 !
约翰·开普勒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马原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是密切相关且相互依存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价值则是主观评价的表达。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存在是客观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

价值则是主体在实践中根据需要和利益的要求对客观现实进行评价和判断的结果。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价值的指导。

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和表达。

而实践的目的和动力又是由人们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

因此,真理的存在离不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

其次,价值的实现需要依赖真理。

人们在实践中追求某种价值目标,需要根据客观实际和规律性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和方式方法。

只有通过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才能实现人们的价值目标。

因此,真理对于实现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必然的需要。

最后,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之中。

真理的价值性指的是真理的认识和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价值的真理性指的是真理的判定和评价要根据客观实际的规律和要求,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只有真理的价值性和价值的真理性相结合,真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人们追求真理、实现社会发展提供
指导。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的核心内容。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马原-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主体是( B )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4.实践的中介是( A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科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C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完整版)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

马原重点(必背)按章节整理绪论1。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基精神实质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在批判继承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因素并对现代科学成果进行科学总结基础上形成的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但为以往的实践检验所证实,且随着未来的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而深化。

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第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它被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所证实和丰富,并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方法。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客观规律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制约作用的关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5.矛盾的普遍与特殊的辩证关系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寓于特殊性之中.第二、认识事物的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三、矛盾有普遍与特殊是辩证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马原简答题

马原简答题

简答题一.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理论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量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简述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同一时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吨中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和非物质的活动。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时代,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大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时间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成了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

四.简述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

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1.必然与偶然相互依存,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2.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相对于某一过程来说是必然的东西,对另一过程就可能成为偶然的东西,反之亦然。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引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和价值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而价值则是主观思维和行为的目标与追求。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旨在深入剖析二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和本质的反映,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2.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相对于特定条件下的客观规律。

3.真理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实践不断深化和完善。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真理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的真理是不同的。

2.真理的产生与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社会关系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民群众的价值观1.人民群众是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2.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1.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价值观。

2.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观追求人类共同体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真理与价值的统一1.真理和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真理指导价值实践,价值实践验证真理。

真理对价值的指导作用1.真理为人们认识价值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武器。

2.真理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引导人们追求更高尚的人类价值。

价值对真理的实践验证1.价值实践是对真理的最终验证和肯定。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验证真理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矛盾与统一1.真理和价值之间既存在着统一性,又存在着矛盾性。

2.真理反映了客观规律,而价值是主观行为的目标。

3.通过辩证思维,可以统一马原真理和人民群众的价值观。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之间的辩证关系。

真理是价值实践的指导和基础,价值实践是真理的验证和升华。

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真理和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
事物的表面特征
实践 认识
感性认识
人类
形式 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错误的认识 与事物的本质不相一致
内容
内容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正确的认识理性认识 Nhomakorabea与事物的本质相一致
真理
11/20/2018
谬误
4
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的定义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错误认识。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 在,相斗争而发展,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11/20/2018
“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 识,都是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 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 对的。” ——恩格斯
11/20/2018 13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广度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只是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 一片断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对全部事物的正确反映。
B
a
C
c a
b
A C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之
真理与价值的 辩证统一关系
概述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的检验标准; 4、什么是价值? 5、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1/20/2018
2
一、什么是真理?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 莱辛 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 —— 拉美特利 真理是时间的女儿。 —— 达·芬奇 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 权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11/20/2018 3
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一 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 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 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 ,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11/20/2018 7
“为真理而斗 争是人生最大 的乐趣。”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 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 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 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 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 恒的。在太阳系以后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 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 11/20/2018 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 一粒小小的尘埃。
“日心说”与“地心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天体运
11/20/2018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 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 论》一书。
行论》。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 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 ,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 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 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 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 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 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 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 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 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8 8
从内容和认识 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深 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近似性、 有条件性
反对绝对主义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反对相对主义 相对性
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并不是指两种不同性质的真理,而是指同一真理的 两种属性。任何真理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11/20/2018 16
三、真理的检验标准
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11/20/2018
11
真理的绝对性
从内容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认识,包含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
毕达戈拉斯
a
C
c
b
A
2 2 2 a +b =c
11/20/2018 12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能力上看:就 人类认识的本性来说,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 的物质世界的;就人类的认识能力来说,世界上只 存在尚未被认识之物,而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B
c
b
A
11/20/2018
a2+b2=c2
a2+b2≠c2
14
真理的相对性
从认识的深度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 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 物一定程度、一定层 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如:人们在几何学认识的 深化,从欧几里得的欧式 几何到非欧几何学 ; 右图:经典非欧几何图片
11/20/2018 1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21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是指:实践是 历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观和客 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当时的一切 认识。
11/20/2018
22
逻辑证明可作为实践标准的补充
19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主观 认识
相符
实践
不符
客观 效果
真理
谬误
11/20/2018
20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是指一切认识是 否具有真理性,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只有实践 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
11/20/2018
说是者是,或非者非,即为真; 说是者非,或非者是,即为假。
——亚里士多德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是认识。
真理是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用思想形式组织起来,用语言
表达出来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11/20/2018
6
二、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科学的殉道士--乔尔丹诺· 布鲁诺(公元 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 近的诺拉镇。
9
地心说
日心说
11/20/2018
实践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真理
10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权威标准
11/20/2018
17
实用标准 “真理原来是人造 的,是为了人造的,是 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 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 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 名的。”
胡适
11/20/2018 18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 有客观的真理性,这 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11/20/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