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基本条件

合集下载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步骤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步骤

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和基本步骤一、引言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作业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步骤。

本文将从条件和步骤两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

二、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条件1. 生产过程可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作业作业成本管理要求生产过程能够被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作业,每个作业都有其独立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与其他作业相互区分。

只有这样才能对每个作业进行单独核算,并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2. 有明确的产品或服务作业成本管理需要有明确的产品或服务,即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提供出来的服务必须是可辨认和可计量的。

只有这样才能对每种产品或服务进行单独核算,并确定其生产或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3. 有清晰明确的工艺流程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时需要具备清晰明确的工艺流程,即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必须有明确的流程和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每个作业进行核算,并确定其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4. 有可靠的成本数据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时需要具备可靠的成本数据,即能够准确获取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和成本。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核算,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1. 确定作业首先,企业需要根据生产过程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作业,并针对每个作业进行单独核算。

在确定作业时,需要考虑到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和成本,并为每个作业制定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标准。

2. 确定资源消耗量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时需要准确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消耗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只有准确确定了每种资源消耗量,才能更好地计算出各项成本,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3. 计算作业成本企业需要对每个作业进行单独核算,并计算出其所需的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时,需要将每种资源消耗量乘以相应的单位成本,再将各项成本加总即可得到该作业的总成本。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精选文档】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单位。

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素:1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设备和资金—财和物;2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土地;3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工人和管理者—人;4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服务;5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法人;6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利润。

企业具有以下特征:1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组织--盈利性。

2企业是一个社会性组织.今天世界出现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新概念,即企业已不再被看做只是为拥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

3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从法律的角度说,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

4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系统。

这就要求我们减少对企业的干预,特别是行政干涉.二、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有两个:获利、满足社会需要.五、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方国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在古典企业制度基础上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制度.㈠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公司制度为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企业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要求的企业体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公司制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㈢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现代企业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法人制度主要体现为公司的产权制度,核心是要理顺和完善企业的产权关系。

根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理论,公司企业对企业财产(动产、不动产和流动资金)所享有的权利,应为法人财产权;出资者对企业的权利为股东权.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依法拥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企业对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依法享有所有权的权益,承担有限责任.2现代企业的组织制度①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管理标准

公司管理标准

公司管理标准公司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管理标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管理标准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探讨公司管理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组织架构是公司管理的基础。

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有效地分工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适当的组织架构还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增强团队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管理的关键。

招聘、培训、激励和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招聘能够为企业引进合适的人才,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考核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只有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才能够拥有一支高效的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和合规经营。

同时,财务管理还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为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只有做好财务管理,企业才能够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务支持。

最后,营销管理是公司管理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营销管理能够为企业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理的市场定位、精准的营销策略、优质的客户服务是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

只有做好营销管理,企业才能够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综上所述,公司管理标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合理的组织架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稳健的财务管理、精准的营销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

只有做好公司管理标准,企业才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希望各位管理者能够重视公司管理标准,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管理简答题

企业管理简答题

2生产运作管理: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的过程。(1)产品选择设计(2)地点选择(3)交付系统及工作设计。
3生产过程的基本原则:(1)连续性(2)比例性(3)平行性(4)节奏性(5)经济性。
4生产过程空间组织:(1)工艺专业化(2)对象专业化(3)混合组织形式。
5质量管理特性:性能、可靠性、寿命、经济性。
10领导: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利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11领导职能:(1)引导或指导;(2)激励;(3)沟通。
12控制:管理者在控制标准的基础上,衡量工作绩效,分析偏差并纠错。
13控制职能:(1)根据标准检查各部门工作;(2)根据环境变化,对标准和目标修订。
1生产运作:一个投入——转化——产出的过程。
10物资管理内容:编制物资计划、组织货源、仓库管理、物资消耗定额、库存控制。
11物资消耗定额的定义: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某项生产人物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标准。
12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3决策的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适宜性、目的性。
6计划:就是确定目标,制定政策,确定行动方案和做出日常计划的管理行为。
7管理职能:(1)分析面临的环境和条件;(2)制定决策;(3)制定行动计划。
8组织:根据计划对组织活动各要素和人们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
9组织职能:(1)计划组织、机构(部门化);(2)配备人员;(3)组织、变革与发展。
4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
5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或社会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具有任务性,层次性;(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6)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展开的。

企业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

企业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

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第一部分级别定义管理类任职资格标准—三级第二部分基本条件大专以上学历,五年以上大中型制造类企业管理工作经验或本科以上学历,三年以上大中型制造类企业管理工作经验,一年以上团队管理经验,可申请三级管理资格认证。

第三部分资格标准第一单元:工作任务关键知识:《工作计划》《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时间管理》《目标计划管理》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及工具(PERT,GANTT等)目标优化顺序变更以及未预见情况的处理方法时间管理方法来源:任务分派及记录的方法和格式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及工具(PERT,GANTT等)本岗位工作角色和职责下属的特点及工作角色和职责沟通技巧根据目标,检查、分析和评估工作结果的方法正确指导下属的方法监控目标计划实现情况的方法处理计划目标偏差的方法第二单元:组织建设与同事沟通交往不当的后果沟通方法和技巧处理不同意见和冲突的方法建立团队关系的方法激励的方法鼓励和影响别人的方法公司、部门对沟通的有关规定寻找和交换信息、建议和援助的方法沟通方法和技巧处理信息的方法与他人就问题和建议进行通报和商讨的方法团队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与方法自我处理外部关系的权限围部门工作对相关接口部门的影响公司的汇报程序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确定信息需要的方法沟通方法和技巧信息调研的方法计划和组织调研的方法信息调研的记录方法信息来源公司的原则和方法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汇总和处理信息的方法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的方法上报相关信息的途径、程序和方法第四单元:工作流程ISO9000知识评估流程成本和效益的方法关键控制点设计的方法流程文件的类型和制定规流程文件的审批程序和文件控制规定本岗位在流程开发和制定过程中的权限获取对流程建议的途径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IT、BPI、BPR的有关知识流程KPI与统计方法(流程绩效的测量方法)给流程使用者提供指导和培训的方法监察、评估流程有效性的方法流程文件的修订规定公司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及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流程文件的类型和应用围流程文件的实施办法第五单元:绩效的改进分析自己发展需要的方法确定自我发展目标的方法业绩和改进情况自检的方法协调自身与团队工作的方法知识管理的方法本岗位的工作定位和职责考评下属绩效的方法沟通方法和技巧确定发展需要的方法咨询和辅导方法对绩效改进情况提供反馈信息的技巧设计、评估培训活动的方法。

成本管理的基础条件

成本管理的基础条件

成本管理的基础条件一、概述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管理的基础条件是指支持和保障成本管理顺利进行的各种要素和条件。

只有这些基础条件得到满足,企业才能实现成本管理的目标,有效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二、基础条件1. 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体系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体系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

会计制度应建立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明确规定了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成本核算体系应包括成本分类、成本计算和成本分配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

2. 准确的成本数据准确的成本数据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前提。

企业需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和统计各项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

只有掌握了准确的成本数据,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3. 清晰的成本编制和分析程序清晰的成本编制和分析程序能够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成本编制和分析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成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工具现代化的成本管理工具能够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企业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工作。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成本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漏洞。

三、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如下目标:1. 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以对各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

2. 优化资源配置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成本的精确分析和控制,企业可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创新,这个词最近一两年被炒的很热,国家领导人也曾公开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理念。

的确,企业发展、社会进步、个人的成长、生活的丰富多彩都离不开创新。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希望能帮到你。

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为使管理创新能有效地进行,还必须创造以下的基本条件:1、创新主体(企业家,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应具有良好的心智模式这是实现管理创新的关键。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创新主体具有的心智模式:一是远见卓识;二是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价值观。

2、创新主体应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管理创新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创新,创新管理主体应具有:核心能力,必要能力和增效能力。

核心能力突出地表现为创新能力;必要能力包括将创新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从事日常管理工作的各项能力;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

3、企业应具备较好的基础管理条件现代企业中的基础管理主要指一般的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如基础数据、技术档案、统计记录、信息收集归档、工作规则、岗位职责标准等。

管理创新往往是在基础管理较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因为基础管理好可提供许多必要的准确的信息、资料、规则,这本身有助于管理创新的顺利进行。

4、企业应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创新主体能有创新意识,能有效发挥其创新能力,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有关。

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人们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而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们思想僵化,思路堵塞,头脑空白。

5、管理创新应结合本企业的特点现代企业之所以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本企业的资源以完成本企业的目标和任务。

因此,这样的创新就不可能脱离本企业和本国的特点。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中,短期内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实力比西方企业弱,如果以刚对刚则会失败,若以太极拳的方式以柔克刚,则可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最佳方略。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

《企业信息管理》形成性考核一学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A.企业信息B.信息技术C.信息系统D.信息活动2.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任务是()A.提高生产力B.提高决策质量C.加强团队D.推动组织改革3.()是能够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高度灵活的、人机交互式计算机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提高决策的效果。

A.专家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电子商务D.管理信息系统4.()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其目的是支持管理人员业务分析与决策的制定。

A.数据库B.数据挖掘C.数据提取D.数据仓库5.()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的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活动A.商务智能B.决策支持系统C.电子商务D.管理信息系统二、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般来说,信息的价值属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通常是()A.内容B.时间C.空间D.形式E.类型2.信息内容方面的价值属性包括()A.独立性B.完整性C.相关性D.正确性E.及时性3.信息时间方面的价值属性包括()独立性B.完整性C.相关性D.及时性E.现时性4.按决策层次分类,管理信息可以分为()A.战略信息B.外源信息C.战术信息D.内源信息E.业务信息5.信息技术的主要任务有()A.提高生产力B.提高决策力量C.加强团队合作D.建立企业间伙伴与企业联盟E.实现全球化,推动组织改革6.信息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可用于提高决策质量的信息工具有()A.OLAP B.ES C.BI D.DW E.DM7.信息技术最基本的任务是提高生产力,可用于提高生力的信息工具有()A.OLTP B.TPS C.OLAP D.CIS E.MIS8.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被用来获取竞争优势。

主要体现在速度优势方面的信息类型包括()A.电子商务B.Email C.EC D.视频会议E.无线通信9.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被用来获取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勞力、資本 (生產要素)
(有效率之生產)
外在限制條件: 法令、規範、模式…
企業
內在限制條件: 使命、價值觀、準則…
•工業革命前時期 •工業革命 •生產技術革命 •資訊革命─知識經濟時代
4
早期英國工業革命引發的經濟變化
工業革命
公地圈作私有
經濟活動發展
農業機械化
勞工需求增加
規模經濟出現
釋出人力
加速經濟與工業發展
4. 彼得杜拉克觀點
32
管理者定義之轉變
• 二次大戰期間,一般人對管理者的定義是 「負責部屬工作的人」
• 1950年代初期,管理者的定義已經改變成 「負責員工績效的人」
組織內所有資源
15
管理的定義
16
科學管理的先行條件
• 「到達一個程度之後,薪資對工作態度的影響 幾乎是零」
• 過去貢獻技術就有權獲得相對的報酬;而技術 是寶貴的,必須多年的養成
• 僱主可以剝奪工作,但不能夠奪走技術 • 雇主卻想如何找到某種方法取代技術? • ─也許欠缺的只是科學的應用
17
泰勒的科學管理
• 1829年法國的杜賓首創兩個新觀念:視工人為人力機器,將科 學研究運用於工作1903年泰勒在「工廠管理」首度介紹他的研 究方法
• 泰勒認為管理工人之道就是比工人更瞭解製造流程 • 他研究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並利用簡單的測量方法更能夠
讓沒有技術的工人輕易上手 • 可以將個細部的時間加總起來,以制定論件的酬勞 • 將工作簡化後重新組合的活動生產線上造就出製造業的革命 • 科學管理徹底改變職場的風貌,身懷技術的工程師被標準化的
•這個領域的所有人通常在下意識裏將這些基本 假設奉為圭臬
•社會的宇宙裏沒有「自然律」,它不斷變化 •「一個正確組織形態」的假設站不住腳
10
工藝與技術之分野
• 1700年以前英國擁有手藝者必須發誓保密;一般人 認定除非親自拜師學藝,無法接觸到任何一門手藝
• 法國的狄德羅(Denis Diderot)和達蘭貝爾(Jean d’Alembert)在1751年到1772年間編纂的「百科全書」 ─基本理論是,物質世界的工具、流程和產品的有效 成果,都是透過系統化分析以及有系統、有目的應 用知識而得到的
• 1914年以活動裝配線製造二十三萬多部T款車;1916 年產量增加到五十八萬多部,每輛價格僅剩360美元
• 福特在1914年承諾將日薪提高到5美元,以三班制運 轉取代原來的9小時兩班制;接受條件的工人犧牲個 人以喚起家庭的物質條件
19
福特T款車帶動的生產與消費革命(2/2)
• 對工人而言,從此他在工作時必須固定一處,工作之 餘他和家人卻可以駕著新的T款車四處遨遊
• 聖西門從賽伊先前提倡的實業家觀念得到靈感, 以資本可能扮演的創造性角色為基礎,開始發 展出一套哲學系統
• 今天未開發國家所設立的每一家以「開發銀行」 為名的銀行,仍然是100年前動產銀行的翻版
12
百貨業的創立
• 17世紀中葉,三井家族在東京創辦全世界第一家 百貨公司;所依據的創業構想是:批發商應該在 經濟領域中扮演委託人,而非中間人的角色─公 司應該維持商品的固定價格,因此它不再是工匠、 製造商的經紀人,而是根據自己要求的規格向工 匠、製造商的訂作標準化商品的委託人
應」:只要給他們尊重和愛,淡淡的燈光下女工也能夠發揮高 效率 • 霍桑實驗長期來被譽為動機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對於生產 線上的管理者幾乎沒有說服力
26
人性化色彩的觀點
•從霍桑研究的時代到今天,工業界一直努力克服的最 大的挑戰,就是提升人力資源的素質,並且最終達到 提升生產力的目的
•由於每天面對的都是單調的工作,工人很容易陷入懷 有敵意的幻想中,累積成對社會的怨恨,可以透過工 業研究找出並解決影響生產力的不理性因素,讓工人 在耽於幻想和專心工作之間找到平衡
• 1750年到1900年之150年間,資本主義和科技征服了 全球
6
文明社會的發展
民眾可以各盡所能,並且享有奮鬥的果實
組成社會的基本元素
制 度
•正式規則─政府司法、法令規章
環 境
•非正式規則─發展出各種風俗習慣

互動(1+1>2)

•基本特質是「自利」
•資料來源:諾斯(Duglass C. North)的「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 •為什麼有些社會邁向繁榮之路,有些社會卻停滯不前、甚至步向衰退?
• 他們把經驗轉變為知識,把師徒相承轉變成教科書, 把祕訣轉變為方法論,把實作轉變為應用知識,這 些就是啟動「工業革命」的重要特性
• 現代史中,像英國、美國和德國等早期的經濟強國, 都是透過性技術的領導地位脫穎而出
11
銀行理論的創立
• 創業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創新,是100年前把法 國社會哲學家聖西門所提倡的設立銀行理論, 轉變為實際行動的構想
7
新教發展與資本主義
【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認為資本主義是建立在新教的基礎】
傳播的革命
1450年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 →聖經得以印刷形式大量散播 →看懂聖經的渴望使識字率大幅提昇
宗教與倫理的革命
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95條改革 →結合宗教信仰與倫理規範 →融合大眾信仰與實用主義的宗教 →信徒必須尊行行為準則 →對日常生活的要求甚於精神層面
公地無法私人放牧
5
西方社會的重大變革
• 十三世紀時,歐洲社會出現了轉型,中產階級與實用 主義興起
• 1455年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到1517年馬丁路德宗教 改革,正是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
•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瓦特發明蒸汽機,亞當史 密斯出版「國富論」;現代大學1809年出現於伯林、 而猶太人開始得到解放、王族開始式微;1776到1815 年這四十年之間,塑造出歐洲新文明。
25
霍桑實驗
• 霍桑工廠占地兩百英畝員工約三萬人,為西方電氣的母公司美 國電報電話公司製造電話設備
• 實驗從1924年到1927年,哈佛商學院教授梅由(Elton Mayo)參 與實驗
• 梅由認為當一個人被當作人看待時,什麼潛能都能夠發揮出來; 需要的是被重視、被需要、團結一體的感覺
• 霍桑實驗是對泰勒主義的反撲,提醒大眾:人不是機器 • 經過八年與一百五十萬美元的經費,總結一句名詞「霍桑效
•梅育最早的實驗,讓工人每隔幾小時休息一下,証明 了這種短暫的休息將某些部門的生產力提升了30%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不斷適應的社會,但是儘管在科技 和商業上進步神速,卻忽略了社會技能,尤其是合作 的技巧
27
麥納瑪拉的數字管理理念
•二次大戰和戰後的十年間,麥納瑪拉大力推動複雜的計 量技巧和財務控制
•亨利福特二世在1945年引進麥納瑪拉率領的「聰明小 子」,進行福特公司數十年來第一次的稽核作業,首度 了解公司花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還能預估未來的成 本和盈收
• 反科技創新的財務管理態度成為致命的弱點─全錄扼 殺阿爾圖電腦的決策反映出當時由財務考量主導的企 業文化
• 79年末期,全錄發現日本的影印機的售價竟然比全錄 影印機的造價還要低,而且的品質也比較好
• 起初美國製造商把一切歸咎於國外低廉的工資、強勢 的美元和不平等的貿易待遇;後來才逐漸醒悟由於沈 迷在數字的迷陣中,逐漸看不清管理的核心價值
•管理者的挑戰是如何在個別員工的需求與組織的目標 之間取得平衡
•組織的創造潛能其實藏身於非正式的網路之中,而不 是正式的階級裡
•企業管理最核心的挑戰在於,如何平衡組織的技術面 和人性面
•在組織中,人是個複雜的要素,因此應著重於「人類 行為的心理因素」,並且從行為的角度來管理複雜的 人類行為以及因應人的種種限制
30
麥格瑞格的X與Y理論
• 麥格瑞格研究工作的控制與組織 • 1960年的「企業的人性面」提出「X理論」假
設一般人天生不喜歡工作,必須加以勸誘才會 工作 • 之後又提出「Y理論」假定人們對工作沒有天 生的惡感,工作與遊戲休息一樣自然,而且當 人們用心投入一件事時,絕對有自我控制與自 我導引的能力
31
• 1920年代初期皮爾杜邦率先重組其家族企業,隨後幾 年史隆重新設計通用汽車公司逐漸形成,建立指揮控 制型組織─其特色為一方面強調實施地方分權,另一 方面成立總公司服務幕僚群、集中人事管理、統籌編 列預算及控制財務,並嚴格劃分政策責任與作業責任
• 現在觀念的第三個時期,從指揮控制型組織或部門及 事業單位組織結構,逐漸轉變為由知識專業人員組成 的資訊導向組織
•麥納瑪拉重新定位審計人員的工作,他們變成為企業作 量化分析的人員,包括預測未來並預先規劃
•1960年麥納瑪擔任國防部長,把系統分析方法帶進五角 大廈
•麥納瑪拉將同一套財務分析方法引進其他企業,將所有 活動轉換為一致的成本與利潤考量,忽略了企業文化
28
財務數字管理的盲點─全錄的故事
• 60年代末期全錄公司出現了從影印機發明以來最偉大 的科技創新-早在蘋果電腦和IBM還未能生產出個人 電腦之前,就已經開發出名叫阿爾圖(Alto)的個人電 腦
• 這個自由是虛幻的,他們必須在固定時間到達工廠, 用固定的速度裝配
• 福特的高薪水政策使得勞工階級擁有了消費主義的最 大要素:經濟學家所謂的「可支配收入」,消費社會 於是誕生
• 福特是解放者,是個有遠見的人。他預見的汽車可以 成為大眾商来自,而不止是富人的專利20
現代企業組織的觀念與結構
• 1895至1905年之間德意志銀行的創辦人西門子,將管 理階層首次與所有權分離,管理遂成為一項專門的職 業與工作
21
杜蘭開創通用汽車
• 1910年杜蘭預見汽車工業會成為主要的工業 • 經由併購小型、成功的汽車製造商開創了大
型的通用汽車公司 • 幾年後開始逐一併購零配件廠商─為了確保
零組件廠商的競爭力,各廠須把50%的產品 賣給其他汽車製造商,以保持成本和品質的 競爭力。 • 杜蘭的觀念根植於:管理就是命令和控制 (當時的成功,後來的失敗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