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

著名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
著名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

著名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

王冕是元代著名画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让人折服。那你知道王冕是画什么著称的吗?下面是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著名画家王冕以画什么著称元代著名的诗画名家王冕,早年家境清贫,儿时曾靠替人放牛为生,靠着刻苦求学的精神和自学成才的悟性,王冕在诗画方面的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一介寒门学子的身份成为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堪称现代学子之表率。那么王冕以画什么著称呢?

欲知王冕以画什么著称,须从人物传记中寻找答案。

据《儒林外史》记载,王冕平生喜爱梅花之高洁,因而他的画作中,以画梅著称,尤擅墨梅,他笔下的墨梅,时而点缀枝头报春归,时而傲雪凌霜迎寒风,形态优美,栩栩如生,见过之人无不惊叹其画技之高超。

在当世所保存的王冕书画作品中,有一幅墨梅图与一幅白梅图,二者描绘笔法各有千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诗画相映,妙趣横生,皆为王冕之代表作。

那么王冕还以画什么著称呢?其实除了梅花之外,王冕对画荷花也颇有心得。相传他画荷花之时,能将整个身子趴在荷塘边上,一边观察一边下笔,往往一画便是好几个时辰不知疲倦。

若说有谁能将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的亭亭身姿准确地描绘于宣纸之上,则当属王冕无疑。

王冕笔下的荷花,造型端庄优雅,灵动而颇有神韵。据说他还时常钻研各种颜料上色技巧,别出心裁地用红石磨成粉,与草汁调和,做成颜料上色,因而使得他画出的荷花更显柔美逼真,自成一派风格。

著名画家王冕的作品元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王冕,祖籍浙江诸暨,是一位儒雅俊秀的江南才子。王冕早年出身贫寒之家,幼时生活困苦,却生性乐观豁达,酷爱书画创作,他寄居僧寺,草堂灯下刻苦读书的故事曾激励了无数莘莘学子奋发求学,王冕的作品亦受到后人广泛的赞誉。

今人提起王冕的作品,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传世名作,《墨梅》与《白梅》两幅画作。据说王冕素喜梅花高洁,很早就开始研究梅花画法,在他的诸多画作中,也以画梅见长。王冕笔下的梅花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在其成名之后,上门求画者络绎不绝,许多人就是专门为求一幅梅花图而来。

至今依然流传的王冕作品中,以《墨梅》与《白梅》这两幅梅花图造型最为优美,笔法亦十分出众,尤其是画作之上配以咏梅诗句,给人以无限美的遐想,无愧为王冕作品中最为得意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被称为“诗画双绝”的王冕,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心得。相传他所创作的诗,大都收录《竹斋诗集》里,其中,尤以咏景诗的创作功力最为深厚。王冕的诗讲求“借景抒情”,下笔如有神助,其作品往往寓意深刻,意境悠远,字里行间包含对社会底层人民

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淡薄名利、蔑视权贵的傲然心性。王冕的诗作大都内容朴实,通俗易懂,其中《吴姬曲》、《墨梅》、《江南妇》等,皆为脍炙人口的上佳之作。

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大染缸 墨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学者,他的学说主张兼爱和勤俭,跟儒家不太相同,自成一派,称作“墨家”。 有一天,墨子率领他的学生经过一家染厂,看见主人把一缕一缕洁白的丝丢进染缸里,立即变了颜色。墨子看了,非常感慨地说:“丝本来是多么纯洁呀,可是丢到红色的染缸里,就变成红色;丢到蓝色的染缸里就变成蓝色;我们人在一出生的时候不也是很纯洁吗?可是却因为后天的影响,就变得形形色色,成为各种各样不同的人了。” 启示: 每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都是一缕纯洁的白丝,而环境则是一个大染缸,好的环境就像一个色彩明朗的染缸,染出来的丝明艳耀眼;不好的环境却像一个色彩混浊的染缸,染出来的黯淡无光。丝一经染过,再怎么洗也不能恢复本色了。小朋友们也是一样,一旦在不子的环境里学坏了,想要再改过来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想使自己品行端正,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就要远离那些容易使你变坏的朋友和环境。 陈平过河 汉朝有个谋士叫陈平,有一天,他穿了一套新衣服,腰上佩着一把宝剑,来到渡口,找到一个船夫替他撑船过河。 船夫看他穿着新衣,以为他腰包里装了不少金银财宝,便想等船到河中央时,将他谋财害命。陈平坐在船尾,看船夫不住飘过来不怀好意的眼光,知道他心中有邪念,便故意叫着说:“哎呀!好热哟!要不要我来帮你撑一会儿船?”说着,一面当船夫的面,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放在船板上。船夫看他放下衣服时,并没胝钱币的声音,知道他身上没有财宝,便打消抢劫的坏主意了。 启示: 我们一生,难免会经历许多困难和危险,假如在事前能有周密的顾虑,想出万全的办法来加以防范,就可以化解很多麻烦。 周仓打蚂蚁 三国时代,蜀汉的大将关公,曾经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山贼作他的侍卫。周仓力大无穷,可惜生性粗心大意,不大用头脑。 这一天,关公骑马,周仓步行,两人来到一棵树荫下休息。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关公便对周仓说:“周仓,你打这些蚂蚁看看。” 周仓伸出拳头,用力一 ,地面凹进一块,蚂蚁却没事;再用力一 ,手痛得哇哇大叫,蚂蚁还是若无其事。周仓眼见小小蚂蚁都打不死,急得满面通红。 关公说:“看我的。”只见他伸出食指,轻轻一揉,蚂蚁一下死了好几只。周仓看得目

世界著名画家有哪些

世界著名画家有哪些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巨人到近现代的画家,一般来说按流派区分会比较容易。本来我也确实想慢慢这么一个个罗列出来啦,发现搜一下,居然也有,虽然也只列出了一些重要人物。不过,贴出来给你,应该也是可以的了,真要了解得比较透彻的话,那搜一下外国美术史,再根据流派慢慢搜各个代表人物就可以了,不过那很繁琐就是。至于中国美术史,按朝代区分比较容易,但是比较为人所知的,近现代的一些大家,网上搜搜也就有了,徐悲鸿啊,齐白石啊,张大千等等。。。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凡.高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丁托列托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高更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列宾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卢梭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达利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名家绘画:山水作品欣赏11

名家绘画:山水作品欣赏11 周澄,字莼波,是我国台湾当代著名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诗、书、画、印全能的艺术造诣早已蜚声国际艺坛,其作品曾在国内个展十余次,并在英、美、加、日、韩等地举办个展多次,是第一位在北京故宫举办个展的当代书画家。孙宪,教授,男,1954年生,安徽泾县人,现任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江西民进书画院院长、江西省文史馆特聘书画家、江西画院特聘画家、江西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委。黄东雷,1966年生,号古画王子,中国书画名家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外实力派书画艺术名家,毛体书法家全国三十佳。继承了自五代十国到清 代书画界各大名门名派的精髓,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创意与完善,从而达到了无比高深的艺术境界,作品名扬四海,受到书画界及全社会的普注。黄东雷的行草书法清秀典雅、大气磅礴,既有前无古人之气势,又有龙飞凤舞之美感。书画家黄东雷的书画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他的写意山水、工笔仕女、毛体行草三项主攻被成为书画三绝。张 仁芝,1935年10月7日生,祖籍天津,生于热河兴隆。 擅国画。北京画院。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

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65年在北京中国画院进修班结业。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 吴耀中,又名吴梅,1945年生,福建诏安人,大专文化。中国国画大师王盛烈弟子,现为东方书画函授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菏泽天香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文研中心创作委员,四海诗社基本社友,福建美术家协会会员等。 潘韵(1905—1985)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他的创作以刚毅之笔,溢不阿之情,又于刚直强倔之中蕴藉温婉,韵而不靡,工而不诡,雄秀兼至,格调双谐。他的写生眼力独特、笔法娴熟,画面精审坚实,线条刚健俊逸,不故意矜炫古雅却自有高致;他的山水画无论是起承转合、回抱皴托,皆能舒展自如,浑厚雄健,神舞韵动,过目难忘,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生活气息。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徐全群的水墨江南风景吴悦石,1945年生,北京市人。国家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著名画家的励志故事

著名画家的励志故事 一说到画家,想必很多人都会感兴趣,那么关于著名画家的励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著名画家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杜菲1877年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清寒的大家庭里,父亲替别人经营一家金属商店,靠菲薄的收入养活八个孩子。母亲没有工作,艰难地担负起全家的家务活。杜菲的父亲酷爱音乐,经常弹奏风琴,一家来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音乐。自然,音乐成了杜菲的终生至爱和重要创作题材,从音乐中得到了无限的灵感和自由的想象。为了养家糊口,杜菲十四岁时便被迫到一家咖啡店里去当一名低级雇员,经常被派遣去码头、港口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繁重的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乐观的天性,后来他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闻到那种气味,就说得出这船是从德克萨斯、印度还是亚速群岛来的,而且这一点还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在桥上或甲板曾为那射向河口湾的独特灯光而欣喜若狂……。” 年轻的杜菲为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印象所驱使,按捺不住要描绘它们的激情,1892年,十五岁的他走进了故乡的一所艺术学校,为了凑足学费,他不得不白天打工赚钱谋生,晚上加入夜班研习绘画。传统的训练方法和教师的严格要求使杜菲在艺术学校中打下了坚实的学院派功底,很快,他就能用寥寥几笔线条,娴熟地勾画出对象的

特征。付不起房租和模特费,他就与码头工人挤在地下室,以父母、亲朋为描绘对象。天气晴好的日子,就在甲板上、海滩边、乡间小道、农舍庭院竖起画架,描绘故乡那令人欢愉的景色。这时,他那自由的想象力以及捕捉自然生动变幻的才能便显露了出来。 1900年,绚丽多姿的巴黎画坛迎来了杜菲。此时的杜菲,学院派绘画技巧已掌握得炉火纯青,但他那种不囿于成法的创造精神,却与学院派的教学准则格格不入。在此后的许多年里,杜菲经常对学院的教学持怀疑和保留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在官方组织的范围之外工作,学院这种完善体系的教学与造就艺术家及鼓励艺术家的独创精神往往是不相关的”。1900;1904年间,受印象主义思潮影响,杜菲热衷于露天的绘画和对光与色的研究,描绘巴黎市街和诺曼底海滨等热闹场所,手法明显带有印象派痕迹。但他逐渐认识到,以这种印象派的手法来做画,却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他问自己:仅以现在我所有的,我如何能表现出对象是什么,而不是我所看的外表?在我之前存在的是什么,是我的实在吗?1905年的独立沙龙展上,马蒂斯的新作《奢华、宁静与喜悦》带给杜菲思想很大震动,这幅画向他展示了“坚持绘画与色彩绝对想象的奇迹”。这样,杜菲走到了自己的野兽派时期。 跃升为野兽派代表画家并没能阻挡住杜菲探索的脚步,他悉心观察研究树木、物体、人像的几何结构,着力表现它们外观和体积的多样性,开始在立体主义的道路上探索。1908年,杜菲与布拉克在塞尚曾工作过的伊斯台克并肩作画,创作了《绿树》、《拿波里坦的渔夫》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外国著名画家100位 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 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 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 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凡.高凡高是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的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 丁托列托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 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 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 毕加索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 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 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 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 高更高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 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 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列宾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卢梭由素人画家跃居为近代朴素绘画大师的卢梭,是一位自学成功的典型画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现实与梦想,充满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达利达利是盘踞在超现实主义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杰,与毕加索、米罗三人都启蒙于西班牙加泰隆尼亚这块地灵人杰的土地上。其特异独行的艺术,为本世纪的画坛增添了许多灿烂光辉。 米勒米勒是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了欢乐与痛苦,也分尝着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使得米勒成为伟大的田园画家。 怀斯安德柳·怀斯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描绘美国乡间自然风土人物的画作,以精致逼真的写实风格,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与调和,朴实的题材,引发人们怀念乡土与自然的情思。

方增先艺术简历

方增先艺术简历 1931年 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 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38年 去父亲教书的横溪中心小学就学。 1942年 浦江地区沦陷,学校关闭。 1943年 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6年 就学于浦江中学,后转入金华中学。 1949年 5月,金华地区解放。6月,初中毕业。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9月,学校开学,入绘画系。冬,参加杭州土改两个月,画了少量速写。 1950年 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 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 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1955年 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同年,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 《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簃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 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 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 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5年 《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 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 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后又出版16开本。 1978年 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被推选为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1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2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 被选为全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 《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中国美术史画论专题

中国画论专题 一、魏晋时期: 1、背景缘起:艺术史论的发展是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的。两汉以来文艺创作的长足进步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既需要理论的总结和指导,也需要提出文艺评论(批评)的标准,这更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同时,魏晋以来玄学的兴盛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为社会生活带来新的风气。玄学清议和人物品藻直接影响到文学艺术,首先是在文学中出现了第一批理论文章和专著。理论探讨的氛围和文学作品的风气引起了人们对于绘画理论的关注。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2、顾恺之的画论: 顾恺之的画论著述流传下来的有《画云台山记》和《论画》两篇。 《画云台山记》是篇绘画创作构思性笔记,《历代名画记》征引《论画》和《魏晋胜流画赞》两篇文字,实际上均是顾恺之《论画》中的不同段落,前面是画评,后面是摹写要法。顾恺之明确地提出了绘画表现对象的要求,“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尔,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里他继承了战国时期朴素的唯物主义而有了进一步的发挥。 顾注重人物画的“传神”,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在阐明传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其认为临摹时要对原作进行深刻理解,才能自然而准确地再现,提出“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顾恺之论画的功绩在于把对绘画的一般性论述提高到独立的理论认识高度,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研究的领域,是继卫协之后极重神韵的画家,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绘画“六法”的产生,古代绘画千余年来对气韵、神采的追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他的理论相关。 3、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479-502)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方面。 《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分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为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提出绘画的功能:“明劝诫,著深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承继了曹植“存乎借鉴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

中国美术史模拟试卷(答案)

中国美术史 姓名 一填空题 1. 艺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 2.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工具的制作方法主要为打制法。 3.陶器依其用途可分为饮食器器、炊煮器以及储藏器。 4. 陶器据其陶色的不同,主要分为红陶、灰陶、白陶以及黑陶四种类型。 5. 从彩陶的装饰工艺来看,主要分为素陶、彩陶以及印纹陶。 6. 新石器时代在工艺装饰与艺术审美方面的杰出代表是彩陶和黑陶。 7.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代表了彩 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8. 青铜艺术是夏商周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代表。 9. 依据青铜器使用的性质,可把其分为礼器和非礼器。 10.先秦时期最具独立意义和代表性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人 物御龙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它们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杰出水平。 11.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 12.汉代墓葬石雕中最为优秀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群。 13.在汉画像石研究中,一般认为厚葬和孝悌是汉画像石产生、发展 以及广泛盛行的历史原因。 14.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唐宋摹本有《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列女 传·仁智图卷》。 15.中国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王羲之与王献之。 16.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兰亭序》。 17.南齐谢赫在其《画品》一书中提出了六法论。 18.六法论是指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19.顾恺之的画论著作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以及《画云台山记》。 20.东晋南朝时期,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是最具代表性 的山水画论著。 21.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 22.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 23.昙曜曾在云冈石窟主持营建了5个大型的洞窟,史称昙曜五窟。 24.游春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山水卷轴画。 25.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的第一部断代画史。

艺术家的故事20则完美版

《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的故事(一): 达.芬奇的故事 达.芬奇十四岁那年,到佛罗伦斯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但是以后第二课,第三课,......老师还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甚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甚么老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没有绝对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圆熟地听从大脑的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一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最后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艺术家的故事(二): 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每一天都要作画。 有一次,他过生日。由于齐老是一代宗师,学生朋友来了很多。从早到晚,客人络绎不绝,老人笑吟吟地迎来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后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老人一早就起床了,他顾不上吃饭,先到画室去做画,家里人都劝他吃饭,他却不肯歇一歇。总算五张画画完了,家人都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等着他吃饭。谁知他摊纸挥毫又继续作起画来。家里人怕他累坏了,都说:您不是已画够五张了吗?怎样还画呀? 老人轻轻抬起头说道:昨日生日,客人多,没作画,这天追画几张,以补昨日的闲过。说完,他低下头继续作起画来。 正是凭着这种勤奋精神,齐白石老人的画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 艺术家的故事(三): 莫扎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方增先人物画经典欣赏

方增先人物画经典欣赏 方增先,男,汉族,1931年生,浙江兰溪人,现代画家,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出版画集《方增先人物画》《方增先水墨画诗意画》《方增先古装人物画集》《方 增先人物画四十年》等,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 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张立辰教授谈方增先方先生的探索 过程始终没有离开中国画的核心问题:笔墨结构。其实到了中国画非常简练、非常概括的这种表现手段的高度上,无论是以线为主、[2]还是团块为主,方先生已经取得的成就代表了中国画现时代的一种理想。方先生上课时这样讲过,中国画以线为主,当然这个线是通用的,西方或者其他画种,包括工艺设计,都是把长线条用线来代替,中国画后来也借用了线的意思,实际上是借用人家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把笔画简化,简化是中国画对于线的理解和概括。简化的意义是强调简化过程中的内涵量和质量。讲究用笔、讲究象征意义、讲究笔法笔意。同时强调作者的感情和创作状态。那么线更

带有图式性,但是中国画借用这个线以后,对于线,更强调线的质量跟内涵量。这是中国画说线跟其他的区别,但是这时候我们近代都沿用线来说明,因为其他的人听了以后,你要说笔墨听不懂,说线就马上知道是线条了。但是这个线方先生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说明了,长线条固然是线,短线条是点,宽线就是面。田黎明谈方增先方先生解决了人物画的用笔问题[3]、造型问题。他吸收了西方严谨的素描造型方法,又跟中国文人画强调骨法用笔和中国画山水的关照方式结 合起来,使人物画的造型既达到了写实的高度,同时又发挥了中国画的特色。艺术成就概论方增先,二十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作为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个案,方增先身上集中体现了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传统中国画的革新成为当时美术界的迫切任务。如何突破传统国画的规范与束缚,创造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国画”,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革新、发展的主题,“新国画”要求新的内容、新的形式。顺应时势的变化与发展,1955 年,方增先所在的浙江美术学院重新恢复了中国画系,原本学习油画的方增先也因此被转入国画系。在此背景下,天资聪颖、勤奋钻研的方增先充分利用学院当时的教学资源,博采中外各家之所长,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 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4、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

方增先美术作品赏析

方增先美术作品赏析 摘要:1955年,方增先先生创作的《粒粒皆辛苦》一举成为了新人物画的开山之作。作为新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增先一直在创新。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方增先是一位勇于改革、独 辟蹊径的艺术家,求新求变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艺术目标。上世纪50年代,方增先 在黄宾虹、潘天寿等先生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新人物画的探索,尝试着墨块之间的干湿、燥润、浓淡的变化对比。他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理解与阐释有其独到的一面。他的作品,既精于写实又兼容写意,造型精到,富于笔 墨情趣。 关键字:水墨人物画,中国画,方增先,绘画艺术 正文: 说到美术作品赏析就避不开“美术是什么”这一基础问题,那么我就从这一问题开始我 的阐述。“美术”是艺术中的一个主要的门类。从艺术的角度看,美术也就是“造型艺术”;因为它是有形的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也被称作“空间艺术”;还有“视觉艺术”的名称,是因为美术诉诸于视觉,是用眼睛看的。同时,美术也是一种文化,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美术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是艺术家精心创造的,有很大的特殊性,比之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往往有更强的感染力。譬如看一幅写实的人物画,画面中的人物和动作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人,在做什么,甚至从面部的表情和具体的细节里了解所表达的内容。有些优秀的作品具有很大的震撼力,能够触动观者的心灵,久久不能平静。例如,人们看了描绘圆明园残迹的优秀美术作品,激起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加强爱国主义信念。在抗日战争中,人们看了《流民图》等优秀作品,激起救亡的热情,奔赴抗日前线。当然,也有些使人愉悦心情的作品,看了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例如,一些抒情的风景画、花鸟画和静物画。 方增先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田黎明曾评价方增先,“方先生解决了人物画的用笔问题、造型问题。他吸收了西方严谨的素描造型方法,又跟中国文人画强调骨法用笔和中国画山水的关照方式结合起来,使人物画的造型既达到了写诗的高度,同时又发挥了中国画的特色。” 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方增先是一位勇于改革、独辟蹊径的艺术家,求新求变是他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艺术目标。中国水墨人物画发展到清代,由于市场的要求,出现了过于追求欣赏效果,而使得人物画趋于空泛浮夸及刻意而为等弊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徐悲鸿正是因为把西方的素描观点引入中国水墨人物画而引起了一场变革。这样一来,使得水墨人物画在造型方面的重要性得以强化;同时,又将笔墨与造型有机结合这样一个课题留与后人。作为新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增先一直在创新。方增先很早就意识到,不能抱着原有的绘画风格一成不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还要有所创新。上世纪50年代,方增先在黄宾虹、潘天寿等先生的影响下,开始进行新人物画的探索,尝试着墨块之间的干湿、燥润、浓淡的变化对比。准确扎实的写实功底、传神抒情的笔墨效果在他的画中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1955年,他创作的《粒粒皆辛苦》一举成为了新人物画的开山之作。这幅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且透视准确,笔墨精到,线条遒劲。画中近景为一老农形象,头带白色包头,身着青白色棉布袄。右手伸向斜前方,正欲捡起一棵麦穗;左手拿着一支旱烟袋和几棵刚捡起的麦穗。一张黑红的脸庞,低垂的目光凝视着地上的麦穗。下身着黑色布裤。褶皱用焦墨写成,略加淡墨晕染,不仅使笔墨效果上虚实相生,而且也恰倒好处地彰显了骨骼结构。布裤下面的赤脚被一条白色长汗巾遮

浅析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浅析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摘要文章从唐代美术的陶瓷、绘画、雕塑三个方面阐述了唐朝美术的总体风格,这对于了解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唐代美术;中国美术;绘画;雕塑 1唐代的陶瓷 唐代手工业发达,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的特点。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瓷窑分布范围广,规模大。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白瓷以北方河北“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瓷器形趋于圆浑饱满,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并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瓷器纹饰以花卉为主,装饰方法繁多,有印花、洒花、堆贴、釉下彩和绞釉绞胎等。装饰纹样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大胆吸收融合外来精华,花鸟瑞兽题材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一步,在陶瓷装饰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特别是“唐三彩”塑像,驰誉世界。从已经见到的“唐三彩”作品来看,体态健美,造型逼真,色彩辉煌艳丽,确实是工艺品的佳作。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做胎料,经过挑选、舂料、淘洗、沉淀、侵润、揉捏等工序后,清除杂质,塑造出形象。器型施釉后入窑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彩釉和各种着色剂因高温熔化并向四周扩散流动,形成斑驳灿烂而富有变化的彩色釉。 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代以后的各类低温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如宋三彩,辽三彩等。 2唐代绘画 绘画在美术中,占主导地位。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出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这也是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益成熟和完备。这是一个集前代之大成,开未来之风貌的时代。唐代绘画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它是古代绘画发展中的又一高峰,不仅为中国艺术增添了光辉,而且对世界美术也发生着重要影响。 ⑴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在各种绘画门类中仍占首位,人物画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

书法家小故事

柳公权: 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世界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世界着名画家及其作品 达芬奇(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 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着名画家。出生在威尼斯,是一个染坊主的儿子.他长期生活在故乡,用画笔装饰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师提香,追求提香般绚烂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般结实的形体是他的目标.代表作品:《基督之翟足》;《最后审判》 毕加索? 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 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 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 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习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英国名作家毛姆,曾以高更传记为题,写了一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以艺术的创造(月亮)与世俗的物质文明(六便士=金钱)为对比,象征书中主角的境遇。代表作品:《塔希提少女》等 列宾?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44—1930),俄罗斯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与法国绘画巨匠莫奈,同为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级人物。他们的艺术在欧洲的东西部,各领一方风骚,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代表作品:《伏尔加河纤夫》、《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