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培养和提高学生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位列其中。
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到极盛。
本课集中讲述盛唐的政治。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会了解到唐太宗怎样治理国家,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怎样的局面。
一、“贞观之治”教师:1、写写唐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学生:618年;长安教师:2、记一记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
学生:626年,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成为唐朝的第二个皇帝。
他以贞观为年号。
教师:3、议一议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学生:(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3)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教师:4、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学生:认识到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
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
“载舟”:隋文帝、唐太宗;“覆舟”:秦二世、隋炀帝教师:5、议一议以实物替代劳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学生:农民可以自己安排生产和生活,客观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唯物史观: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中的相似之处。
时空观念:掌握唐太宗即位及其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时空观念:学习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状况,通过史料解释唐朝兴盛的原因。
家国情怀: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那么唐朝时期,到底出现了怎样的繁盛局面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
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贞观之治:相关史实:玄武门之变是由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在长安城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政变。
该事件的结果是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
唐朝历史离学生比较遥远,故选取的史料尽量贴近学生,先感性认识唐朝,再对史料进行深入分析,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把握唐朝历史,并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理解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唐装、唐三彩、唐人街)这些图片都与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有关?(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由于它在海外的巨大影响,外国就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事物称之为“唐”。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繁荣与开放的大唐,去感受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辉煌。
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2、知道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3、列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4、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
指导先学:1、本课一共学习了几位皇帝?他们分别是?2、唐朝的建立者是,建立的时间,都城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0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朝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唐朝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案例分析等。
强调唐朝在历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唐朝的历史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唐朝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让学生访问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唐朝的历史和文化。
-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作业,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 组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 鼓励学生参加历史学习小组或俱乐部,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资治通鉴》:阅读《资治通鉴》中关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的记载,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和历史。
- 《唐史》:阅读有关唐朝的历史书籍,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 《唐诗三百首》:阅读唐诗,感受唐朝文化的魅力,了解唐朝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 《长安旧事》:阅读有关长安城的史料,了解唐朝都城的生活风貌和历史文化。
本节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唐朝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兴衰与政治治理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诗词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等诗集,感受唐朝诗歌的魅力,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
-文物展览: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观赏唐代文物,感受唐朝的艺术成就。
-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历史专家的讲座,如“唐朝的治国方略”、“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拓宽知识视野。
(2)视频: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场景。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历史地图、在线文献等,辅助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和自主学习。
(4)实物教学:展示与唐朝相关的文物、图片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上传关于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相关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唐太宗的一个治理故事,引起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结合实例分析。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异同”,进行角色扮演“武则天的政治决策”,通过实验“唐代科举考试体验”等活动,加深学生理解。
- ②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贡献: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武则天如何成为一代女皇?”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考“唐玄宗如何开创开元盛世?”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贞观政要》、《武则天传》、《唐代诗歌选读》等,这些书籍详细介绍了唐朝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唐朝历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教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 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及其含义。
2. 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和影响。
3. 能够区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差异。
教学重点:1. 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
2.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2. 能够准确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组合作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随堂练习题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指导书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图片,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唐朝的强盛和它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Step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特点和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Step 3:讲解(20分钟)1. 分别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涵和特点。
2.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创造者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贡献与不足。
3. 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唐朝的影响。
Step 4: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完后进行小组展示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Step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中的意义是什么?并给予学生启发,让学生展开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Step 6:小结(5分钟)总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和特点,并强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题,并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概念和特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两个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并与同伴互相交流,提高了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拓展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白唐朝成立的史实;2.列举“贞观之治”的要紧内容,评判唐太宗;3.明白武那么天的治国方法及其阻碍;4.明白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熟悉唐朝兴盛的缘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那么天、开元盛世。
“那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讨唐朝的成立时刻:618年成立者:李渊(唐高祖),传位李世民(唐太宗,号贞观)都城:长安贞观之治学习与探讨什么缘故唐太宗统治时期显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材料一:“舟因此比人君,水因此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结合以下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二)唐太宗的治国方法:材料三: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衰亡……公等每看事有无益于人,必需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材料四:太宗谓公卿曰:“…卿等假设能警惕奉法,……假设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沉思此言。
”1.结合以下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有哪些开明的治国思想?2.结合课文,说一说唐太宗在位时实行了哪些方法?(三)唐太宗的治国成效:材料:(通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只是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结合以下材料与课文,说一说唐太宗时的治国成效?女皇武那么天学习与探讨武那么天唐高宗的皇后,把握大权,前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690年自立为帝,称圣神皇帝,国号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分析方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2.唐太宗治国策略
(1)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2)革新措施
3.“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1.建周称帝
2.治国举措与功绩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登基
2.改革措施
3.“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