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国共的十年对峙优质教案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推进新课】

【板书】一、南昌起义: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内容,看一下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学生回答):……

1、背景: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

(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8月1,南昌,周恩来、贺龙

(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学生阅读后教师归纳)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板书】2、“工农武装割据”

(1)内涵: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2)活动

①武装斗争——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1927年秋,毛泽东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老师总结补充):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

秋收起义:找到正确路

②土地革命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意义: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老师引导)除此之外,毛泽东还在革命根据地领导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经济。

③根据地建设

(教师引导)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敌人大为震惊。蒋介石调转兵力,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毛泽东领

导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红色政权建立。

【板书】3、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宪法大纲、主席)

(教师引导)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了五次围剿根据地的战争,前四次都被中共攻破,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危急之时中共开始了长征。

【板书】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老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教材内容,看一下红军长征的背景。(学生回答):……

【板书】1、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错误)

(老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2、经过

【板书】(1)开始:1934 10

(老师引导):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共开了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大家看一下是什么会议?

(学生回答):遵义会议

(老师引导):这次会议有何规定?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

束……,确立……,是……转折点。

【板书】(2)转折——遵义会议 1935 1(内容、意义)

(老师讲解):经过艰难险阻,红军胜利会师。

【板书】(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

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

【板书】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本课小结】(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本课内容)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 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巩固练习】

1、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的纪念日。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遵义会议

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机会主义

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地推向全国

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

D、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4、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5、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纠正“左”倾错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第五次反“围剿”

D、长征

7、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答:(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红色政权。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课后研讨】

1、长征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思路】(1)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发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2)红军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步调一致,一切行动听指挥,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也是一种长征精神。

(3)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党我军制胜的法宝。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优良传统。(4)敢闯敢拼,勇于实践,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工农红军披荆斩棘,走前人所没有走过的路,这种敢于创新精神的精神也是长征精神。新时期,这种精神尤其重要。

江泽民: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

罗青长: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就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是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井冈山精神也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与发扬的。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才能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思路】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

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