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新课程高中历史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新课程高中历史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

新课程高中历史三种教材栏目设置比较作者:赵剑峰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年第09期目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三种,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以下简称人教版)、岳麓书社(2005年7月第2版,以下简称岳麓版)、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以下简称人民版)出版。

由于不同的编者对课程标准理解角度和深度的差异,对知识内容呈现方式选择取向的差异,必然使各个版本历史教材在栏目的设置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本文试对不同版本历史教材栏目的数据统计、栏目设置的特点、对栏目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研究,以促进全面落实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

一、三种版本《历史》(必修)教材栏目设置数据统计二、栏目设置的特点通过以上图表的对比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栏目。

1.导入栏目由于新教材采用专题模式编写,时间、空间跨度大,因此,总括专题的内容、理清专题内各课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在专题导入方面精雕细琢。

人教版、人民版的专题导入借鉴旧教材的模式,较为传统,就事论事,就本专题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用词严谨,逻辑严密。

相比较而言,岳麓版的专题导入较有特色,结构形式活泼而不乏严谨,更多地注意了横向纵向、古今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语言的文学色彩较浓,可读性较强。

例如岳麓版必修3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导语:“在古希腊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产生释迦牟尼的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和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

这些国家之所以被誉为世界文明古国,与这些影响深远的思想巨人密不可分。

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

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作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材的语言缺乏吸引力,过分追求科学性,还充满着说教,导致了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看历史书的尴尬。

人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分析——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的开题报告

人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分析——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的开题报告

人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分析——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既是感性认知也是系统知识。

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教材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理论及教学价值,而不同版本的教材又无疑包含了各自的内容体系、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教材对于促进学生历史观念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人教版与岳麓版两本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分析入手,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为例,探讨两本教材的差异和特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高中历史教材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点的体系安排、教学方法以及对于历史观念建立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从而为历史教育提供更为完整、科学的经验。

三、研究内容(1)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的知识点体系比较;(2)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的教学方法比较;(3)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对于历史观念的影响比较。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教学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开展对比分析。

首先对两本教材在前置课程、知识点体系、核心概念、教材配图、文献与资料等方面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点体系对比。

其次,对两本教材在教学方法、练习习题、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教材的认识、评价以及对历史观念的引导情况,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五、预期成果(1)对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的知识点体系、教材方法、历史观念引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精细化的分析;(2)呈现两本教材的优缺点及特点,提出对于高中历史教材建设和历史教育改革的理性建议。

(3)展现对于历史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证性、案例性、理论性研究成果。

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使用

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使用

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及使用作者:崔丽娟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将对现在正在使用中的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人教版与岳麓版进行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者虽然都是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编写,中外合编,但是各具特点。

人教版的教材使用比较广泛,章节的编排简约明了,这种很强的逻辑性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接收上回更加方便,所以相对来说可能适合更多地区的中学教学。

而岳麓版的特点比较突出,相对人教版来说风格更加轻松活跃,同时采用中外合编的方式纳入了目前史学研究方面的新成果,更容易被现代的中学生接受。

我们对此两版教科书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好地指导高中历史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人教版;岳麓版;特点【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24-01全国新课标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类教材层出不穷。

各种版本的教材给中学教学提供了多种选择。

因此,我们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的内容、风格、特点上的比较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要深入了解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样的优缺点,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教材给学生们带来更好的教育,更能找到学生更喜欢、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本文以人教版和岳麓版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对两者的特点和使用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比较。

一、两版教材各自的特点(一)結构体系方面人教版教材分为前言、目录、正文、附录和后记五部分。

而岳麓版教材则由导读、目录、正文和附录四部分组成。

两版教材的附录中“中外大事年表”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编排的,但岳麓版教材中“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重点内容较为突出,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了一起,齐头并叙,是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化,这种创新且大胆的编排是以往传统教材所没有的特点。

(二)内容方面人教版教材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课程内容的结尾进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完这一部分后有一个相对深刻、完整的印象,并且用自己的理解来是内容接收更加清晰,这是传统教材的特点之一。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的比较研究作者:李德刚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05期摘要:从2004年起,全国高中陆续开始新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改实行一标四本,即一个课程标准和四种版本,四种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

通过简单宏观的比较,四种版本差异很大。

以四种版本的同一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例,从八个方面进行具体比较,通过比较,这一课区别很大。

面对差别,教师应该整合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比较受西方国家先进教育理论的影响,鉴于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二十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即全国第八次课改。

高中历史学科也同步进行了新课改。

高中历史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教材大变“脸”,由原来全国的“一纲一本”变为现在全国的“一标四本”。

原来的“一纲一本”是指全国有一个教学大纲,只有一套配套的人教版教材,人教版一统天下。

现在的“一标四本”是指全国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有四种版本的配套教材,四种版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全国各省根据各省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版本。

由于四种版本的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所以每种版本存在差异在所难免,并且都存在“超标”和“欠标”现象。

这就说明四种版本教材与课程标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吻合。

在此状况下比较四种版本教材和比较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就显得非常必要,因为吃透教材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看四种版本教材结构的比较,这是同一课内容比较的基础。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种版本同一课内容在形式上区别还是很大,相同的是四种版本都采用了课文引导、子目标题、正文、图、知识链接(历史纵横、链接阅读)五种形式。

不同的是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采用了表,而大象版没有;人教版和大象版有本课要旨(要点回顾),人民版和岳麓版没有;大象版有书眉图,这是一个创新,其它三个版本没有;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有课后测评,而大象版没有;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有解析与探究,而人教版没有;人教版和岳麓版有学习延伸(活动建议),人民版和大象版没有;人教版、人民版和岳麓版有文中思考,大象版没有;最不会引起人注意的是人教版在课后探究学习总结栏目上附有小图标“蓝鹰标志图”,以示要重视本专题的罗福新政版,这是人教版的一个创举,其它三个版本没有。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以人教版和岳麓版《太平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以人教版和岳麓版《太平

第11卷第1期Vol. ll,No. 12020年1月Jan. ,2020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 新课程改革下咼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初探——以人教版和岳麓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比较为例张琴诗(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100)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科'(现出了“一标多本”的局面。

在众多的版本中,相比较而言,人教版和岳麓版的特点最为鲜明。

因此,本文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两个版本的同一课《太平天国运动》的课文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希冀以此梳理出两个版本的异同之处,同时为以后教师的 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人教版;岳麓版;太平天国运动文章编号:978 - 7 -80736 -771 - 0(2020)01 -087 -04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中学历史的课程改革不断进行拓展和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学 历史教科书,是作为承载新课程改革理念最直接的载体,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新 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对于更好的推动历史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文拟对岳麓书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太平天国运动”一课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探讨两个 版本教材课文内容和结构的差异性,并结合本人的教学 实践,对教师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希望对今后这一部分内容的科学和教研工作提供参考。

此外,“课文系统分为基本课文、补充性课文、绪论 性课文、史料性课文四类,它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学习的基本内容”J 〕" °所以本文会按照以上提到的内容来详加的进行分析。

一、导入语比较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导入语比较,可以看出,岳麓版的课前提示语简洁,明了,基本上概括了本课主线。

用设问的方式来提示主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的兴趣。

浅谈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

浅谈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

浅谈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国普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编写教材。

目前为止,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四种。

针对现行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我们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教师如何在领会课标要求下,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课改中的历史教学。

1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特点1.1 “整体史观”岳麓版教材以“整体史观”为指导。

“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

在全球史观中,世界的历史本是纵横联系而不是分裂开来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理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很自觉的形成全球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球意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写到:“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这说明,全球史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史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当前高中生适应史学研究,更好的把握历史纵横,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

1.2 “五彩缤纷”,便于进入情景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岳麓版教材一改以前通史文字叙述历史的形式,将历史图片和史料载入教材,图文并茂,使教材在外观上有了醒目的变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

课改以前,历史知识都是通过抽象的文字去阐释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对“千篇一律”的文字没有什么兴趣,在枯燥和繁琐中对历史课程产生了厌恶心理,历史课堂就没有太多的活力。

因此,将大量的图片、史料、地图、文献引文、启发性设问等引入课本可以减少学生的厌恶心理,能够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死寂的历史鲜活起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岳麓版实验教科书比较研究——以“近代中国的民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岳麓版实验教科书比较研究——以“近代中国的民

文_社科研究196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教师拿着一本教科书就可以走天下的局面,有利于各个地区历史教学的多元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教版、岳麓版教科书必修一课程标准对应“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进而提出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更好地使用手中的历史教科书为教学服务,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

一、两个版本教科书的特色本文仅对人教版、岳麓版教科书在写作思路、教科书选材、课后设计的比较发现两者的特色说说我自己一些小看法。

1、人教版教科书的特色在写作思路方面,人教版教科书的写作基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专题史的方式来书写,但仍旧不能完全脱离旧人教版通史的写作方式,人教版在写作的时候依据旧人教版通史编写模式的影子重了一些,人教版似乎还在按照旧人教版通史的方式来阐述这段历史。

而在写作时,人教版对历史事件阐述的把握,有些地方似乎仍旧按照旧的人教版的解释,并没有非常大的突破,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显得四平八稳。

在教科书的选材方面,人教版教材显得简单明了,给师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便利;但对有些历史事件的阐述显得过于简单,也容易造成历史逻辑 上的欠缺。

比如岳麓版讲到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以正文、阅读文和配图的形式详细说明了来自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的威胁,而人教版只讲到曾国藩的湘军。

在课后设计方面,人教版的设计人教版教科书的相对统一规整、全面。

人教版每一课的课后设计都有“本课要旨”和“探究学习总结”,结构规范,且选取的内容相对全面、深刻。

人教版的“本课要旨”主要是以简明的几句话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探究学习总结”则相当于是课后的习题,固定地在每一课课后被设计为“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两个部分。

2、岳麓版教科书的特色在写作思路方面,岳麓版教科书相对人教版似乎还在按照旧人教版通史的方式来阐述历史来说,岳麓版更像专题史一些。

相比人教版,可以发现岳麓版并不严谨按照课标的对教科书进行编排,和人教版教科书一样的是,岳麓版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通史的时间顺序来编排教科书,可与人教版教科书不同的是,岳麓版把课程标准3、4的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拆分到两个单元去了,甚至在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以前还插入了第19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两课,注意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内在联系,引导教师与学生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结合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

最新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高中历史新旧版教材的区别在新课程改革大气候下,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的编写已经走出了一大步,那就是一“标”多“本”。

“标”就是课程标准,“本”就是有多种版本的教材,有岳麓书社、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等4家出版单位出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

在一种版本下,既有必修3个模块,也有选修6个模块。

下面以岳麓书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为例,说一说目前教材与旧版人教社教材的区别。

一、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6个选修模块。

必修(I)中的9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岳麓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作者:杜雪莲韩建斌陈雪敏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0期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材出现了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和大象版等多种版本。

其中人教版和岳麓版是使用范围较广。

就教材本身而言,两种教材风格不同,各有所长。

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是选取其中一种,难以同时吸收二者的精华。

本文把人教版和岳麓版两种教材作对比,分析它们的长处和不足,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岳麓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对比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001-0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国普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各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积极编写教材。

目前为止,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有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大象版四种。

针对现行历史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我们选取使用最为广泛的岳麓版和人教版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特点、优势以及不足进行探讨,分析在“一标多本”环境下,教师如何在领会课标要求下,对两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比较,并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进而更加有效的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以促进课改中的历史教学。

1 岳麓版教材的编写特点1.1 “整体史观”岳麓版教材以“整体史观”为指导。

“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它“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

在全球史观中,世界的历史本是纵横联系而不是分裂开来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体现了“全球史观”理念,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很自觉的形成全球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全球意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写到:“本书是一部世界史,其主要的特点就在于: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这说明,全球史观的培养不仅仅是史学研究者的要求,也是对当前高中生适应史学研究,更好的把握历史纵横,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要求。

1.2 “五彩缤纷”,便于进入情景教学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岳麓版教材一改以前通史文字叙述历史的形式,将历史图片和史料载入教材,图文并茂,使教材在外观上有了醒目的变化,形成了“五彩缤纷”的画面。

课改以前,历史知识都是通过抽象的文字去阐释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对“千篇一律”的文字没有什么兴趣,在枯燥和繁琐中对历史课程产生了厌恶心理,历史课堂就没有太多的活力。

因此,将大量的图片、史料、地图、文献引文、启发性设问等引入课本可以减少学生的厌恶心理,能够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拉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死寂的历史鲜活起来。

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智慧的思考。

图片和史料的运用使得历史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趣味性,这也为课改中的情景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素材。

1.3 “特色栏目”设置岳麓版教材相对于其他版本教材来说,其课后对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栏目设置别具特色。

“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等栏目的设置都是根据学生在对本课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层层升华。

“知识链接”栏目一般是对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某个问题进行阐释。

例如,岳麓版必修一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中,知识链接为《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但是教材正文中只有百余字介绍古希腊“多山多港便于航海”的特点,笼统而抽象,不易理解。

知识链接中不仅引用了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希腊地理环境以及对早期社会影响的论述,并与中华文化作对比,阐释了中华文化渊源中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这对于落实课标要求,加深对希腊文化特点的理解,客观的分析中西方的历史,避免“地理决定论”极有益处。

“阅读与思考”多是以史料的形式呈现,一般情况下选取一段与本课相关的史料,从史料中有效设问,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是对学生的一大挑战,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解读史料,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岳麓版必修二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阅读与思考”中用图片、打油诗和数据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流水线的使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普通人生活的角度表现了“技术改变世界”的主题。

“解析与探究”栏目主要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材料解析题,解析题中的材料多为原始史料,这也有助于提升分析史料的能力。

岳麓版必修三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解析与探究”设置了两段材料,一段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关于焚书的言论,另一段为《汉书董仲舒传》中董仲舒关于独尊儒术的言论。

材料本身不难,但二者一为尊法;一为倡儒,相互对比,补充了教材的不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儒法两派对社会的影响。

这几个栏目的设置更加符合课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采纳了目前学术界已产生共识的成果”,做到了“论从史出”,学生在分析真实史料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兴趣,还有便于学生与真实的历史亲近,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现出来。

2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特点2.1 遵循“通史结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也进行了大的改动。

但教材仍以“通史”为主线,纵向上,注意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横向上,每个单元加入同一时期中外之间的互动关系,打破了以往局限的中国通史局面,在“通史”主线下,将世界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单元结构上,也以“通史”为主线,单元的排列是以时间顺序编排,而每个单元的内部,也是存在一定的逻辑性。

2.2 “形式多样”唤起注意每个单元前设有“单元导语”,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并提出有效的设问,而“学习建议”则有利于学生在方法的指导下,自主的学习,体现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每节新课前都有引文,多以历史故事和历史情境出现,这也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课文正文中穿插“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模块连接”等栏目,它们是对正文的解释或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加正文以外的知识补偿。

而课后“本课要旨”则是对本课知识的小结,对本课内容理解的加深,便于巩固知识。

2.3 “重基础、重实践、重个体差异”课后练习设置了“探究学习总结”,包括“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本课测评”是对每课识记知识进行检测,考查学生学生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学习延伸”则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推进情感教育。

课后“学习延伸”多为对本课相关知识感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体现了新课程中,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在尊重个体差异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

3 两种版本教材长短互补3.1 两种版本优点分析(1)岳麓版教材优点。

首先,岳麓版教材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能力方面都显现出独有的特点,是最能体现教育新理念的教材。

岳麓版教材中外历史合编,形成“纵横相联”结构,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培养全球概念。

其次,史学观点具有时代性。

随着科学社会的不断发展,史学界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接近历史真相,作为历史教科书,要与时俱进的反应真实的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新的正确的史学观点下促进有效的历史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2)人教版教材优点。

首先,人教版的历史教材以“通史”为主线,基础知识详细,历史观点清晰,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史”作为人教版教材一大优点,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目了然的时间顺序,在大的时间轴下,寻找历史事件的内部逻辑关系,有助于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和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次,重视合作、探究、自主。

人教版历史教材中,许多设问都需要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获得有效的答案,这就体现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新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2 两种版本存在不足分析(1)岳麓版教材存在不足。

岳麓版教材的课程结构时间跨度大,每节课的知识量大,课程的子目录联系不是特别紧密,割裂了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科知识不系统,增加了学生课后探究的难度。

而子目录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常常因为不能够很好的衔接而对历史知识产生疑问从而不能够全面、客观的把握历史。

虽然岳麓版的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其设置的“特色栏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涵盖的内容广博,有的内容交代不完整,缺少与其他内容的联系,使得历史基础本就薄弱的高中生难以很好的理解和解决课后的“特色栏目”的问题,增加了其学习的难度。

(2)人教版教材存在不足。

人教版的教材缺少与时俱进的史学观点。

这不利于对历史的客观了解和把握,也不利于学生解决历史问题。

在新的史学观点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在最大限度接近历史真相的情况下学习历史,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历史的能力,在兴趣中积极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培养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课后的问题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是多以基础性的问题为主,学生思维的散发能力和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

4 取长补短,科学整合,有效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岳麓版和人教版的历史教材有效的结合起来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岳麓版和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特点及优缺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做努力。

4.1 “学生第一,教材第二”无论是岳麓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

我们判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得到发挥不能仅仅依据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不同学生对同一教材的评价,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整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所以,在使用教材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学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合理有序的整合,删减。

这样,不但一改以前教师把自己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把教材和自己联系起来而忽略学生的领悟程度的教学问题,还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了教材,也接受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使自己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4.2 “取长补短,科学整合”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使用哪个版本的教材,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