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合集下载

足月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早期相关血清指标和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价

足月新生儿获得性脑损伤早期相关血清指标和脑电图监测及预后评价
S r m n e e u I d x,Ea l o io i g b c p lg a a d Pr g o ry M n t rn y En e h o r m n o n  ̄ Ev l a i n o o a a q ie r b a a u t f Ne n t l Ac u r d Ce e r l o uy r
随访 ,复查脑电图。结果 病例组 G A 、C F P K—B 、MB B P水平较 对照组均明显升 高,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00 ) .5 。
病例组最长背景抑制时 间较对照组 明显延长 ,差异 有统 计学意 义 ( P<00 ) . 5 。病例 组 中有 2例 呈持续低 电压表 现,2
gso oa l curdcrba i uy( A I nodrof dot sn e o a cnpoie v ec r i aesvry e f ent q i e rln r N C )i re n u a et gm t dt ta r d d ne o s s e t n aa e e j ti t i h h v e i f d e e i adpons . e o s Lvl o F P K一B n Po ae t noa l cu dcr r jr i N C ru n rgoi M t d ee f A .C BadMB 3 css I ent q i e ba i uy n A I o p s h s G f2 l aa r e e ln g
【 bt c】 O jcv T vs a e e loG A , K— BadM P de ldnmc nehl r n A s at r bete onet tt v s f F P C B B r ya iecpa g mc — i i i eh l e g n n a ay oa b a

新生儿窒息血清酶变化与脑损伤相关性及预后评估

新生儿窒息血清酶变化与脑损伤相关性及预后评估

T erlt nb t ente h n e f eu ez me a db ani uy a dp o n s v laini en o ae i h e i e e a gs rm n y s n r i j r ,n rg oi eau t t en t w t ao w h c os n s o nh s h
【 要】 目的 观察血清酶活性在新生儿窒息 的变化 , 摘 探讨其与脑损伤程度 的相关 性及 预后 。方法 1 3 窒息新生儿( 0例 轻度 6 9例 , 重度 3 ) 4 4例 和 O例 正 常新 生 儿 作 对 照 , 在 生 后 2  ̄4 h测 定 磷 酸 肌 酸 激 酶 ( K) 磷 酸 肌 酸 激 酶 同工 酶 ( K— ) 乳 酸 脱 均 4 8 C 、 C MB 、 氢酶( DH) a羟丁酸酶( L 、一 HB H)谷 草转 氨酶( T ; D 、 AS ) 并于生后 第 2 d做神经行 为测定 ( N , 析其 与各个 血清酶之 间的相 NB A)分 关性 ;0 i0例窒息组患儿 ( 3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均于生后 4 d做 头颅 C ~7 T检查 ; 并于生后 第 3个 月及第 6 月随访神 个 经 发 育 情 况 。结 果 轻 度 窒 息 组 及 重 度 窒 息 组 患 儿 血 清 酶 活 性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 < 00 ) 与 临 床 分度 呈 正 相 关 ( 息 程 度 越 重 , P .1 , 窒 血 清 酶 活 性 越 高 , NA 评 分 越 低 ) HB NB ; DH、 D C C MB A T 与 NB L H、 K、 K- 、 S NA 评 分 有 一 定 的 相 关 性 ( 关 系 数 r 别 为 一0 7 7 相 分 .9 、 0 8 3 一 0 8 6 一0 1 、 . 8 ) 临 床 分 度 与 头 颅 C . 5 、 . 2 、 5 1 一0 5 5 ; T密 切 相 关 ; 清 酶 HB H、 D 、 K 对 预 后 判 断 具 有 一 定 的 敏 感 性 和 血 D L H C 特 异 性 。结 论 羟 丁 酸 酶 、 酸 脱 氢 酶 、 酸 肌 酸 激 酶 对 早 期 评 价 脑 损 伤 程 度 及 判 断 预 后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 磷 酸 肌 酸 激 酶 同工 酶 乳 磷 而 ( 肌 型 )谷 草 转 氨酶 活性 升 高 仅 提 示 可 能存 在脑 损 伤 , 能 判 断 其 损 伤 程 度 及 预 后 。 心 、 不 【 键词】 窒息 ; 生儿 ; 生期 ; 清酶 ; 经行为评分 ; 损伤 ; 关 新 围 血 神 脑 预后 【 图分 类 号】 R 2 . 2 中 7 2 1 【 献标 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7 —1 0 20 ) 10 5-3 文 6 35 1 (0 8 1 -0 20

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4271

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4271

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得到了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手段。

而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在新生儿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新生儿脑损伤影像学诊断进行介绍和探讨。

新生儿脑损伤概述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在围产期或出生后3天内出现异常现象的儿童,其病因可能为脑缺血、缺氧、感染、中毒、代谢紊乱、颅内出血等,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包括胎儿窘迫、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综合征、脑积水等。

新生儿脑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相关,较轻的损伤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后遗症,而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严重后果。

影像学诊断方法影像学诊断是指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而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超声和MRI是最为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超声诊断超声诊断是指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

在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是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不需要孔洞穿过颅骨,具有无创、无辐射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到颅内出血、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脑皮质下弥漫性低回声等异常表现。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童的颅内异常的筛查和动态监测。

MRI诊断MRI是利用强磁场和高频电磁波对人体进行扫描,形成像素非常清晰的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MRI具有精准定位、高分辨率和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等优点,但是MRI需要使用对新生儿较具有挑战性的静态和安静的环境,因此不太适于早产儿等特殊儿童群体的诊断。

MRI可以检测到颅内病灶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能够发现微小异常信号,如脑内出血和微创伤等。

此外,MRI还能够进行序列扫描,比如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多角度成像等,以更好地帮助医生确定出损伤的具体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的意义及局限性在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临床的发展和提高了专业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NSE和 S-100蛋白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

NSE和 S-100蛋白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

NSE和 S-100蛋白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的价值康丽娜;李西绵【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探究在脑损伤的新生儿中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和S-100蛋白检测对患儿损伤程度及其预后情况的研究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脑损伤患者73例为异常组,并选取同期出生的新生儿160例为正常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资料的差异性。

结果异常组中静脉血的S-100蛋白和NSE高于正常组( F值分别为75.152、694.542,均P<0.05);脑脊液中S-100蛋白和NSE也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256.914、93.381、均P<0.05)。

异常组脑脊液中S-100蛋白和NSE数值随预后变差而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89.581、24.262,均P<0.05);静脉血数值变化趋势无意义。

结论脑脊液、血清中NSE及S-100蛋白可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早期判断有较大指导意义,可通过NSE和S-100蛋白水平的变化来推测患儿的远期预后。

【总页数】3页(P775-777)【作者】康丽娜;李西绵【作者单位】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儿科,陕西咸阳 712000;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急诊儿科,陕西咸阳 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相关文献】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的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肖富明2.NSE及S-100蛋白检测在判断新生儿脑损伤预后中的价值 [J], 李俊敏3.心肺复苏后NSE及S-100β蛋白早期变化对患者脑损伤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J], 郑增强4.S-100 b蛋白在小儿病毒性脑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J], 马莲美;王宝宏;吴福玲;傅振荣;胡艳5.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评分联合血清NSE、总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J], 辛甜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是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系由产伤和缺氧引起,也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nal hemorrhage of newborn)部位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最常见,预后较差。

近年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产伤所致的硬膜下出血明显减少,而早产儿缺氧所致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亡率高,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存活的小儿常常有各种神经系统的严重后遗症,如脑积水、脑性瘫痪、癫痫和智力障碍等,应积极防治。

症状体征1.颅内出血共同的临床表现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程度有关。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症状,多在出生后3天内出现。

(1)兴奋症状:早期常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意识形态改变,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眼症状如凝视、斜视、眼球上转困难、眼球震颤;肌张力早期增高等。

(2)抑制状态:随着病情发展,意识障碍则出现抑制状态,如淡漠、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有面色苍白、青紫,前囟饱满或隆起,双瞳孔大小不等或对光反射消失和散大;呼吸障碍改变,呼吸节律由增快到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3)其他:如贫血和无原因可解释的黄疸等等。

2.各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各类型颅内出血的不同临床特点如下。

(1)硬膜下出血:特点为多数系产伤,出血量大。

产伤致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数分钟或几小时内神经系统症状恶化、呼吸停止死亡;亚急性者,在出生24h后出现症状,以惊厥为主,有局灶性脑征,如偏瘫、眼斜向瘫痪侧等;亦有症状在新生儿期不明显,而在出生数月后产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惊厥发作、发育迟缓和贫血等。

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及早期评估

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及早期评估

近2 0年来 早 产 儿 的 出生 率 明 显增 加 , 早产 相 与 关 的疾病成 为 重要社 会 问题 。早产儿 脑发 育极 度不成 熟, 容易发 生损 伤 , 留神 经 、 动 后 遗症 的概 率 明显 遗 运 高 于正常 足月 儿 , 8 ~1 % 存活 的极低 出生 体重 儿 约 % 0 发 生脑瘫 … ,5 存 活 的极 早 早 产 儿 发 生 脑 瘫 , 被 1% 曾
认 为发生 不 良预后 风 险相对低 的晚期早 产儿 即胎龄 在
2岁 时 不 良 预 后 预 测 的 敏 感 性 为 9 % , 异 性 为 5 特
9 % J 6 。特 异 的全 身 运 动 异 常 如 持 续 的痉 挛 同 步 性
全身 运动 对脑瘫 有很 好 的预测性 , 异常 出现 的越早 , 且 脑瘫 程度 越重 , 度 G 重 Ms异 常对 2~3岁 时 不 良预 后 预测 的敏 感性 达 10 , 0 % 特异 性为 9 % ~ 0 % 。但 2 10
对 早产 儿预 后特别 是 脑瘫 有很 好 的预测 能 力 。对 10 3 名 早产 儿连 续 的全身 运 动 评估 发 现 , 常 全 身 运 动对 异
评估标 准 时 , 良评 分预测 1 不 2月时 不 良预后 的敏感 性 提高 至 5 % 0 …。神 经 系 统 评 估 可 因 为 机 械 通 气 镇 静 、 癫痫 药物应 用 而受 到局 限 , 别是 在早 期病 情不 抗 特
另一种 被广 泛应 用 的是 D b wt 估 , 低 风 uoi z评 对 险早产 儿研 究表 明 , 如果 按 照 对 足 月 的评 定 标 准 评 定 低风 险早 产儿在 足月 时 的表 现 , 仅有 1 % 的 早 产儿 表 7
症 的患 儿进 行早期 的干 预 , 以促进 受 损 神 经 功 能 的康 复, 常用 的评 估方 法有 神经 系统评 估 、 电生 理学及 神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多器官损伤及与预后的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多器官损伤及与预后的关系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多器官损伤及与预后的关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多器官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入住的符合条件的11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存活情况及12个月时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将患儿分为预后好及预后差两组,观察两组间单个器官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器官损伤数目。

结果共有89例患儿纳入研究范围,所有患儿都存在脑损伤外的至少一种器官的损伤,肺、心血管、肾、肝、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在预后好的组分别为57%、65%、40%、50%、80%,在预后差的组分别为71%、78%、55%、69%、92%。

结论多器官损伤是所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必然发生的病理过程,其发生存在不一致性,但没有发现多器官损伤与神经系统后遗症之间的必然联系。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多器官功能损伤预后Multiorgan dysfunction in infa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TIAN Yu-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City Hospital ofHeze,Heze 274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atterns of involvement of major organs in infants with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and to describe this in relation to long term outcome.Methods 113 infants with HIE were selected and assessed for kidney,cardiovascular system,lung,liver and gastroenteric function.According to adverse outcome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n we observed each organ/system and combinations of involvement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89 of 114 eligible infants with outcome,49 had severe adverse outcome and 40 had good outcome.All infants had at least one organ dysfunction in addition to HIE.Renal,cardiovascular,pulmonary,hepatic and gastroenteric was present in 40%~80% of infants with good outcome and 55%~92% of infants with adverse outcome.Conclusion Multiorgan dysfunction is present in all the infants with severe post-asphyxial HIE.However,no relation between organs involvements and long term outcomes is observed.[Key words]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multiorgan dysfunction;long term outcome窒息缺氧时为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供,非重要生命器官血管收缩,即潜水反射,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机体各脏器缺氧缺血,导致脏器功能的损伤,即多器官功能障碍。

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的症状,治疗方法

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的症状,治疗方法

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的症状,治疗方法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是指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由于胎盘功能障碍、胎儿疾病、分娩过程异常、呼吸道、循环系统等原因造成脑部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引起的损伤。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智力发育迟缓、运动障碍甚至死亡。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的症状、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症状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常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呼吸不畅: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缺氧导致肺部功能受损,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过高或过低。

2.皮肤变色:由于血氧含量下降,新生儿皮肤可能会变得紫色或灰色。

3.肌张力异常:新生儿出生后,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僵硬、瘫痪或抽搐等。

4.意识状态异常:新生儿可能出现无意识、失去意识、意识混沌等异常症状。

5.发育异常:新生儿出生后,发育异常表现为身体比例失衡、头部异常、行动不协调等现象。

6.生命体征异常:新生儿出生时缺氧引起的生命体征异常包括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和血压不稳定等。

二、治疗方法1.高浓度氧疗:出生时缺氧脑损伤患者需要及时将氧气输送到Brain Cells,以改善脑部缺氧状态。

高浓度氧疗是缺氧性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早期干预能够避免细胞因缺氧而损坏,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脑功能监测、低体温治疗、保温等一系列措施。

3.药物治疗:对于新生儿出生时缺氧脑损伤,常常会使用肌松剂、抗惊厥药物、氨基酸等药物的组合治疗。

4.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不仅是减轻缺氧造成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帮助恢复脑部功能,使孩子活动更加自如。

三、注意事项1.新生儿的检查:早期发现缺氧性脑损伤的症状至关重要,因此应定期地做新生儿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

2.预防措施:出生时缺氧脑损伤是可预防的,有些措施包括预防糖尿病孕妇、保持孕妇健康、避免孕期酒精、药物和毒品等。

3.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减轻缺氧造成的损伤的有效措施,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配合早期干预。

4.医学监护:对于出生时缺氧脑损伤的患者,需要持续医学监护,定期检查,确保治疗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囊状PVL的MRI表现
生发层基质脑室内出血
Germinal Matrix-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GM-IVH
7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IVH发生率
• VLBW中为20-25%, • BW1500克重度IVH发生率为10-15%,
其中3/4的患儿发生CP或/和MR • 每年美国新增IVH引起MR病例3600例 • 经大量临床诊疗措施改进(复苏措施及
定义
• 围产期缺氧、缺血、窒息 • 脑病:临床定义,指意识状态改变,非病
因诊断 •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缺氧缺血的病史、生
化、脑电生理(EEG)、影像学(CT, MRI)、或病理(尸解)表现的脑损伤
• HIE: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 害,有客观证据表明缺氧缺血而且临床上 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 少突胶质细胞损伤 • 脑质周围白质弥漫损伤 • 表现为脑室扩大,不伴脑积水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早产儿
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常见于侧脑室三角区的后部脑白质、室间孔周围的前 部脑白质、侧脑室前角周围白质 早产儿分化中的少突胶质细胞易受损伤,引起弥漫性脑 白质损伤
临床表现:新生儿期仅有轻微的肌张力异常,但难以发 现。后遗症:痉挛性双瘫、严重者四肢瘫(下肢较明 显)、视觉损害、智力低下、行为障碍
温、高钠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病理特点
•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 但PVL和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非早产儿HIE
所特有
窒息缺氧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血压升高
出血
血压降低
缺血
大脑白质血供与PVL
早 产 儿 PVL
6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早产儿系统损伤导致神经后遗 症的窒息往往同时有多脏器损伤
2、在完全性窒息时脑损伤可不伴明 显的多脏器损伤
诊断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2004 • 中华儿科杂志 2005
诊断
• 围产期缺氧缺血病史 •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 脑电图 • 头颅CT • 头颅B超 • MRI
诊断
是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四条可确诊,第四 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产科病史,以 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分, 持续5分钟以上;和或羊水III度污染)或分娩 中有明确窒息史
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分钟3分, 并延续到5分钟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 血气pH7.0
• 我国诊断标准:1989、1996、 2005
不完全窒息
• 常见 • 长时间、间隙性不完全窒息(如胎盘早
剥)可引起弥漫性脑(尤其是皮层及皮 层下白质)坏死,脑干和深部灰质损伤 较少 • 常见惊厥,可引起轻瘫
1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完全窒息
• 少见,短时间发生的HI急性损伤 • 如脐带脱垂、子宫破例、大面积胎盘早剥 • 主要影响脑干、丘脑和基底节 • 可见意识障碍、呼吸、心率、血压、体温
4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辅助检查
1EEG:生后一周内检查,表现电活动变慢,异 常放电,缺乏变异,背景活动异常(以低电压 和爆发抑制为主)
2B超:HIE早期检查(72小时内),有助于了 解脑水肿,脑室内出血、基底节、丘脑损伤和 脑动脉梗塞等病变类型
3CT:生命体征稳定后检查,生后4-7天为宜, 有病变者3-4周复查,要排除新生儿脑发育过 程中正常的低密度现象
等生命体征异常,肌张力、反射异常,颅 神经麻痹
新生儿窒息病因
• 宫内因素 母亲因素 胎儿因素 胎盘和脐带因素
• 产时因素 • 出生后因素
HIE 发 生 时 间
损伤发生时间 出生前 出生时 出生前+出生时 出生后
百分比 20 35 35 10
Volpe JJ Neurology of the Newborn 2001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新生儿脑损伤及预后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曹云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新生儿颅内出血 • 新生儿脑梗塞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代谢性脑病(低血糖脑损伤、胆红素 脑病、遗传代谢病等)
• 早产儿脑损伤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足月儿
2、中央部损伤(丘脑、基底节、脑干) • 发生在短时间内的近完全的HI损伤 • 因新生儿脑部中央灰质结构代谢活跃,为锥基
底动脉供血分水岭区,可损伤海马、小脑 • 临床表现:脑干受损表现,如呼吸衰竭、面瘫、
吸吮吞咽功能障碍。后遗症:瘫痪、喂养困难、 惊厥
3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重度HIE
基底节、丘脑呈“反转征”
丘脑、基底节损伤
CT
MIR
HIE主要诊断技术
神经病理
诊断技术
MRI
CT
超声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
++
+
-
矢状旁区损伤
++
PVL
++
局灶、多灶损伤
++
+
-
+
++
++
+
5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国外诊断标准
• 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和美国儿科学会 (AAP)(1996年)
控制惊厥
• HIE是新生儿早期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 • 惊厥可加重脑损伤 • 治疗临床惊厥,尤其是伴脑电惊厥时 • 预防性使用高剂量的苯巴比妥(40mg/kg)具
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HIE处理
• 脑水肿:可通过限制液体好转,液体过多的原 因(1)SIADH:发生于损伤后3-4天,表现低钠, 低血浆渗透压,尿钠升高,尿比重升高; (2) 急 性肾小管坏死(ATN):持续少尿(1ml/kg /h)。应限制液体60ml/kg/d。少尿时应除 外肾前性因素,可给液体10-20ml/kg,利尿剂 脑水肿被认为是损伤的结果,而非引起损伤的 原因
HIE临床表现
• 意识状态 • 肌张力 • 惊厥 • 原始反射 • 腱反射 • 颅神经
HIE患儿其它系统表现
• 心脏损害 • 肝功能损害 • 肾功能损害 • 肾上腺功能不全
• NEC • 胎粪吸入综合症
• PPHN
• 血小板减少 • 低血糖 • 低血钙 • 高血氨
•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 综合症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 同时具备以下四项 1 出生时脐动脉血pH<7 2 Apgar评分0-3分持续5分钟以上 3 意识、肌张力、反射改变和惊厥等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体征 4 生后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心血管、胃肠、肺、
血液或肾脏)功能障碍
HIE鉴别诊断
• 发育异常 • 药物或毒物作用 • 感染 • 遗传代谢病 • 损伤 • 颅内出血 • 暂时性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低镁、低体
早产儿
足月儿
损伤部位
早产儿
足月儿
足月儿矢状旁区损伤
2
复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
2010-8-5
足月儿
中重度脑损伤病理
• 局部或多灶性皮层坏死,囊性脑软化 • 分水岭梗塞:早产儿PVL,足月儿双侧矢状
旁区皮层或皮层下白质损伤,顶枕部皮层损伤 • 选择性神经元坏死:最常见(海马CA1区,
足月儿小脑Prukinje细胞,早产儿小脑颗粒细 胞,脑干神经核) • 丘脑和基底节损伤:为选择性神经元坏死的一 种类型 • 损伤类型与脑成熟度及某些神经细胞的易损伤 性有关
损伤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
早产儿
2、脑室周围出血性梗塞 位于侧脑室前角后外侧脑白质单侧的出血性坏 死,为静脉梗塞引起,与大量的生发层基质脑 室内出血有关,可与PVL同时发生,可发生出 血后闹积水。多见于超低出生体重儿
临床表现:新生儿期无特异性,后遗症:偏瘫 (下肢明显,中脑动脉梗塞则为上肢明显)、 认知障碍、EP
• III-IV级IVH的早产儿有1/2-3/4发生CP, 45-86%的患儿发生明显的认知障碍,约 75%需要特殊教育

合并症
• 出血后脑积水(PPH) • IVH尚可引起脑白质异常,包括PVL
PVL结局
• 由于PVL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患儿临 床表现可从痉挛性双瘫到视野减小和认知 损害
• 因此目前认为IVH伴发的脑白质损伤,是 这些患儿发生神经发育损害的主要原因
2010-8-5
中重度HIE临床表现
• 最初表现:损伤后12小时,大脑功能受损表 现,反应迟钝或昏迷,周期性呼吸或呼吸不规 则,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
• 50%中重度HIE患儿损伤后6-24小时出现惊厥 • 12-24小时内可出现呼吸暂停需机械通气 • 严重病例24-72小时进展到极期,出现昏迷、
呼吸暂停、脑干损伤表现 • 脑死亡:24-72小时后 • 其它器官损伤:如肾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
3 需除外脑发育畸形、宫内感染、CNS感染 4 现尚无早产儿HIE分度标准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4影像诊断:B超、CT、MRI 无特异性,只作为诊断HIE的辅助手段, 因此未列入诊断标准
注意正常脑发育变化
HIE 防 治
HIE防治目标
• 早期识别有发生损伤进展高危因素的患儿 • 支持治疗:保证脑的灌注及能量供给 • 使用减缓进行性脑损伤的干预方法
对症支持治疗
• 维持氧合与通气:使氧分压和二氧化碳 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