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比关系

如何理解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比关系
如何理解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比关系

如何理解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比关系?

- ——对一道调研考试题的探究

洪波1于正荣2

(1.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1; 2.盐城市伍佑中学,江苏盐城224041)

1 问题的提出

原题一台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是5︰l,原线圈接入电压为220V的正弦交流电,一只理想二极管和一个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副线圈上,如图1所示。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1︰5

B.电压表的读数为44V

C.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 ,则1min内产生的热量为2904J

D.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滑动,两电表读数均减小

这是苏北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四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中的一道单项选择题,原题所给的参考答案是C。最近我校调研测试时选用了该题,其中的选项A引起了不少师生的热烈争论,现将争论的主要观点列举如下。

2 不同观点的争论

观点一认为选项A正确。理由很简单:对于单相理想变压器,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时,教材1明确给出了电流的变比关系。由上式可直接得到,即选项A正确。与常见题型不同的是,本题负载端接入了一个特殊的元件——二极管,但教材并没有说明会受负载的影响而不再成立。

观点二认为选项A可能错误。理由是:教材1所给的电流变比公式,实际上是由电压变比关系及输入、输出功率关系两式推导得到的一个推论,而不是一个基本关系式,比如当理想变压器有两个副线圈时,上式明显错误。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新教材2的“变压器”一节内容中,教材只给出了,而没有再给出,这更说明是有适用条件的。原题由于存在特殊元件——二极管,有可能不再成立。再加上原题参考答案也否定了选项A,该观点似乎与命题专家拟定该选项的初衷一致。

观点三认为选项A肯定错误。由于有可能不再成立,分析时应避开,而直接利用、重新计算与的比值。为方便说明,设图1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20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容易得到变阻器两端电压u R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通过变阻器的电流i R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2(a)、(b)所示。

根据图2并结合有效值的定义,不难计算此时副线圈中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通过变阻器电流的有效值分别为: V、 A,所以变阻器R消耗的电功率 W=48.4W。又因为理想二极管本身并不消耗电能,所以变压器的输出功率 =48.4W。再利用理想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关系,得 =48.4W,因此变压器原线圈中的电流 A=0.22 A。由于变阻器R串联在副线圈所在回路中,所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与通过副线圈中的电流相同,即。这样可得到,所以选项A错误。观点四认为选项A正确无疑。分析思路是采用另一种方法重新推算与的比值。仍设图1中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20 ,由于图2(b)中,在0- 时间内,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负载为纯电阻,显然此时变压器满足,于是可得原线圈中的电流最大值为: A= A;在 - 时间内,二极管反接,副线圈开路,变压器处于空载状态。这时原线圈中的电流≈0。由此不难得到原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应如图3所示。对于图3,结合有效值的定义,不难计算其有效值为 A。正如观点三所述,副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 = A。这样即可得到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之比。所以选项A正确。

3 问题的探究

四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究竟孰是孰非呢?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争论的焦点在于负载接入二极管之后变压器电流变比关系还是否成立?下面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设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加上额定电压,副线圈接负载后通过原线圈的电流为;副线圈两端电压为,通过副线圈的电流为。根据理想变压器主磁通不变3的结论:变压器空载时的主磁通最大值与负载时主磁通最大值几乎相等。又由于磁通是由磁势( = )引起的,所以当主磁通几乎不变时,磁势也应几乎保持不变,由此可得:。上式中、、分别为变压器接负载时原、副线圈上的磁势,以及变压器空载时的磁势。即:

这是变压器在有负载情况下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不论负载如何变动,上式始终成立。由于很小(一般只占的3-6%)可忽略不计,所以上式可变为:

上式中的负号表明、的相位几乎反相。而其数值关正是我们所熟悉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推导过程并没有像教材1那样需要功率关系式。这说明也是一个基本关系式(当然是在一个副线圈的前提下),不论负载如何改变,也不论负载是电阻性的、电容性的、还是电感性的,总是成立。实际上,教材3、4也都是在得出了关系式、之后才得到“ ”的结论。

再分析观点三和观点四。观点四把二极管等效成一个开关,分别研究开关闭合和断开情况下变压器中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将问题变为变压器在空载和纯电阻负载下的计算,巧妙地回避了负载接入二极管之后电流变比关系还是否成立的问题,该分析方法无疑是正确的,也是中学生能够接受的一种分析方法。

最后再分析观点三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观点三得到的电流 = A是正确的,但变

压器输出功率的计算却有错。由于二极管的影响,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并不等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由可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实际上是 =44V,因而输出功率应为 = W=48.4 W。最后再根据计算输入电流就与观点四完全一致了。

这里我们还可发现一个奇怪的结果:尽管理想二极管并不消耗电功率,但变压器的输出功率(48.4 W)并不等于副线圈所接变阻器R所消耗的功率(48.4W)。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严格讲只能称之为视在功率3(表观功率),电工学上用符号S表示,即,其单位为伏安(VA)。副线圈中变阻器消耗的功率,我们称之为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在通常情况下要小于视在功率,只有负载为纯电阻时二者才相等。本题由于二极管的作用,视在功率大于有功功率,由于这种情况中学阶段很少碰到,观点三计算时正是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导致了计算的错误。

综上所述,原题的正确答案应是A、C。通过对本题的探究,我们对理想变压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只有一个副线圈时,电流的变比关系与负载无关,总是成立;中学阶段由于知识的限制,在推导时利用了关系式“ ”,似乎只是一个推论,其实它就是一个基本关系式;当变压器负载情况复杂时(除电阻外还接有电容、电感、二极管等元件),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视在功率)并不等于负载电阻消耗的功率。以上看法是否正确,敬请批评指正。

《电场》复习要点

电场部分的内容本身比较抽象,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学习电场时,很多同学感觉满脑子都是问题: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电势的高低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电荷有正负之分也使问题复杂化。上述问题看似纵横交错,头绪繁多,其实在复习时能把握以下几点,掌握电场的特点和规

律也并不困难。

1. 把握一条线索

电场中有一条线索贯穿整章始终,这就是电场线。电场线是形象、粗略描述电场的一种方式,从它的分布情况可定性地分析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电势的高低等,因此把握电场线及其特点是学好静电场的关键。

电场线是一簇假想曲线,它常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②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强弱;④电场线不相交也不闭合,也不是客观存在于电场中的线。

2. 掌握两个定律

电场中两个基本定律,即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代数和保持不变。库仑定律是指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量成正

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表达式。这两个定律是解决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问题的依据,在应用时要注意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例1. 两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分别放在A、B两处,如图1所示,A处电荷带正电Q1,B

处电荷带负电Q2,且,另取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点电荷Q3,放在AB所在直线上,欲使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

图1

A. Q3为负电荷,且放在A左方;

B. Q3为负电荷,且放在B右方;

C. Q3为正电荷,且放在AB之间;

D. Q3为正电荷,且放在B右方。

解析:依题意知,Q3所放的位置有可能在AB直线上的三个区域,也就是选项中涉及的“A

左方”或“A、B之间”或“B右方”,因为每个电荷都受到其余两个电荷的库仑力作用,且已知Q1和Q2是异种电荷,对Q3的作用力一个为引力,一个为斥力,所以Q3要平衡就不能放在A、B之间,依照库仑定律知,由于B处的电荷Q2电量较大,Q3应放在离Q2较远而离Q1较近的地方才有可能处于平衡,故应放在Q1的左侧,要使Q1和Q2也处于平衡,Q3必须带负电,故应选A。

这类题目可以用我们前面讲过的口诀“三点共线,两同夹异,两大夹小,近小远大”,快速求得。

3. 理解三个概念

电场中的概念较多,但最基本、最重要应是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电势和电势能,这三个概念必须深刻理解。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

的电场强度,其定义式为(q为试探电荷)。电场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受力方向相同。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和所选零电势点间的电势差,电势是标量,具有相对性,所以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一般取大地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电势能是指电荷在电场中由它和电场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量,电势能是标量,它同样具有相对性,即电势能的大小与电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例2. 某静电场沿x方向的电势分布如图2所示,则:()

图2

A. 在之间不存在x方向的电场;

B. 在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

C. 在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匀强电场;

D. 在之间存在着沿x方向的非匀强电场。

解析:根据电场线垂直于等势线,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为电场强度方向等性质和结论,由图2可看出之间电势没有变化,所以不存在沿x方向的电场,选项A正确,B错误。

由图2看出之间在x方向相等距离的电势降落相等,即该区间为匀强电场,所以选项C正确,D错误。如果从图象上直观分析,要对电场方向进行分解。

4. 明确四对关系

电场中必须明确以下四对重要关系:

(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

点在场强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即U=Ed(其中d是两点沿电场线方向上的距离)。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跟移动电

荷量的比值等于电势差,即U=。

(3)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且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即W。

(4)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间距离和正对面积的关系:。

例3.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两板间距离为d,上板带正电,电量为Q,下板带负电,电量也为Q,它们产生的电场在很远处的电势为零。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用一绝缘杆相连,小球的电量都为q,杆长为l,且。现将它们从很远处移到电容器内两板之间,处于图3所示的静电状态(杆与板面垂直),则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两小球所做的总功大小等于(设两球移动过程中极板上电荷分布情况不变)()

图3

A. B. 0

C. D.

解析:因两电荷带等量异种电荷,所以可把整个过程等效为两个过程,先把两电荷从很远处移到图中-q所在的平行于两板的面上,该过程电场力对两电荷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再把+

q从该处移至图3中所示的位置,电场力做负功,大小为:

故选项为A。

例4. 如图4所示,在重力加速度为g的空间,有一个带电量为+q的场源电荷置于O点,B、C为以O为圆心,半径为R的竖直圆周上的两点,A、B、O在同一竖直线上,AB=R,O、C 在同一水平线上。现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有孔小球,沿光滑绝缘细杆AC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至C点时速度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 从A到C小球做匀加速运动;

B. 从A到C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C. B、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D. 若从A点自由释放,则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解析:本题考查重力功、机械能、电势差、等势面、电场强度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带电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重力是恒力,但电场力是变力,故不可能做匀加速运动,A 错;由于运动过程除重力做功外,电场力也要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B错;由于B和C在同一等势面上,且电场力做功和重力作功与路径无关,故根据题给到达C点时的速度,可算

出CA(也即BA)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C对;有了BA两点的电势差,同样道理,可算出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D对。

正确选项:CD。

5. 会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

如图5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极板的初速度v0射入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间,两板间电压为U,则射出时的侧移y和偏转角θ为:

图5

(1)侧移:。千万不要死记公式,要清楚物理过程。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结论改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已知初速度、初动能、初动量或加速电压等)。

(2)偏角:,注意到,说明穿出时刻的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恰好在水平位移的中点。这一点和平抛运动的结论相同。

例5. 如图6所示,在的空间中,存在沿x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在的空间内,存在沿x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也等于E。一电子(-e,m)在x=d处的P点以沿y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开始运动,不计电子重力。求:

图6

(1)电子在x方向分运动的周期。

(2)电子运动的轨迹与y轴的各个交点中,任意两个相邻交点之间的距离l。

解析:电子射入电场后,y方向的分运动一直为匀速运动;x方向的分运动为先是-x方向的加速运动,接着是-x方向的减速运动,又+x方向的加速运动,再+x方向的减速运动……,如此反复。故电子运动的轨迹如图7所示。

图7

(1)设电子从射入到第一次与y轴相交所用时间为t,则

解得:

所以,电子在x方向分运动的周期为:

(2)在竖直方向上:

电子运动的轨迹与y轴的各个交点中,任意两个相邻交点之间的距离l为:

重点是重点:在物理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初的重点仍然为章节重点,它是章节复习之基石,不把握章节重点的复习只能是纸上谈兵。电场中章节重点我就不在这罗列了。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法等。善于找疑难:在章节的知识点及其应用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到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加深理解,同时对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比如,在电场这章中有“什么样的电荷才是点电荷?”、“两个电荷靠近时作用力是无

限大吗?”、“场强为什么与试探电荷无关?”“电势、电势差及电势能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等。教学时可以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脉络应当先:在模块和章节复习中,我们不妨把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称为脉络,知识点总是按其性质规律层层深入或并行发展的,理清脉络,就是把学生掌握的零散知识联系起来,使它们更加系统,应用起来有规律可循。在电场中的脉络应该是这样的: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电场强度的性质(电场力的性质和电场能的性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

动(电场力和电场能的应用)—电容(电场力和电场能的应用)。这是递进关系,并行关系为电场力的性质和电场能的性质,它们共同反映电场的性质,同时具有横向联系。复习时可用启发,归纳等方法。规律是关键:在物理学习中,能够用一些方法,分门别类找出一些规律,对知识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例如:(1)定律和定理的适用范围,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2)力的特征;(3)运动的特征和规律;(4 )力和运动的关系(这里指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共同决定运动的类型);(5)光、热、电、磁特有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等等。例如,知道能量守恒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定律后,我们在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有关功能关系问题时可以应用。再比如,总结了力和运动关系后,我们很方便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等等

物理口诀

(2012-07-28 11:10:29)转载▼

标签:转

原文地址:物理口诀作者:2335647027

一、理论知识

1、力的图示法

你要表示力,办法很简单。选好比例尺,再画一段线,长短表大小,箭头示方向,注意线尾巴,放在作用点。

2、物体受力分析

施力不画画受力,重力弹力先分析;摩擦力方向要分清,多、漏、错、假须鉴别。

3、牛顿定律的适用步骤

画简图、定对象、明过程、分析力;选坐标、作投影、取分量、列方程;

求结果、验单位、代数据、作答案。

4、不等臂天平称量法

天平两臂不相等,待测物体左右称;物体质量是多少?两数积的算术根。

5、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并不匀,速度方向变不停,加速度,向圆心,速度平方比半径。

功和能的区别和联系状态定,能量定,状态能量两对应,状态变化能量变,做功传热是过程。

6、关于密度的计算

密度单位要注明,气体、溶液必须清,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说明:气体密度单位常用“克/升”,液体密度单位常用“克/(厘米)”,体积换算时,1(厘米)≈1毫升。

7、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

不管容器粗和细,哪怕管子斜又曲,液体压强真稀奇,只看ρ、g和h。

注: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

8、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像倒,虚像正,焦距内外分虚实,二倍焦距物像等,放大缩小要分清。

9、氢原子光谱规律

一二三四五,赖巴帕布普;二三四五六,依次记光谱。

10、电动势?电压?电流

电源有个电源力,推动电荷到正极,正负极间有电压,电路接通电荷移。

11、直流电路等效图

无阻导线缩一点,等势点间连成线;断路无用线撤去,节点之间依次连;整理图形标准化,最后还要看一遍。

12、安培定则歌

导线周围的磁力线,用安培定则来判断。判断直线用定则一,让右手直握直导线。

13、电流的方向拇指指,四指指的是磁力线。判断螺线用定则二,让右手紧握螺线管。电流的方向四指指,N极在拇指指那端。

14、安装电灯要点

火地并排走,地线进灯头,火线进开关,开关接灯头。

15、安全用电顺口溜

电灯离地六尺高,固定安装最重要。广播碰到电力线,喇叭怪叫要冒烟。如果有人触了电,切断电源莫迟延。电线要是着了火,不能带电用水泼。

二、初中物理实验口诀(四则)

(一)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

左偏左调,或者左—左,右偏右调。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连接电路的入门方法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伏特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伏特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先串后并。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0.6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0.02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匀中助读。意思是说,可以先把指针相邻的两个标度值中点的值读出来,再读指针处的数据。

小窍门,省时省力,老师精讲的概括。孩子领悟后,考试进步快。

一、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三部分,准确、估计和单位。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要放平,游码复位再调衡。左盘放物左砝码,砝码要用镊子夹。

三、重力:地球吸物生重力。g与m成正比。作用点在重心,竖直向下莫忘记。

四、力的图示:分析物体受几力,按力大小成比例。图中标明“三要素”,点向信箭要标齐。

五、二力平衡:二力作用同一物,等值反向一直线。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六、摩擦力:物沿表面滚或滑,表面不平生摩擦。加大压力面粗糙,能够增大益摩擦。有害摩擦要减小,润滑减压滚代滑。

七、密度:密度表示物特性,物变大小才变动。密度定义要记熟,质量体积来相除。算出密度辨物质,选用材料不糊涂。要求体积公式变,m比p很方便。欲求质量再变形,p,v相乘结果出。

八、压强:压力除以受力面,压强增大效果显。要想压强来增大,增大压强缩小面。力小面大压强小,能够保护受力面。

九、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流体中,压力之差产浮力。方向竖直往上指,值等排开流体重。

十、车力臂方法:一定点,二画线,点向线,引垂线。

十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定律内容多,只记三线和两角。人射反射和法线,还有入射反射角。三线共面法居中,入反两线在两侧。两角相等有顺序,不能随意颠倒说。

十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十三、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水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

十四、左右手定则应用:电生磁,磁生电,要用右手来判断。磁对电流有作用,须用左手来确定。

【2019-2020】高考物理理想变压器模型试题(含解析)

【2019-2020】高考物理理想变压器模型试题(含解析) 李仕才 一、理想变压器的几个基本问题 (1)理想变压器的构造、作用、原理及特征。 构造:两组线圈(原、副线圈)绕在同一个闭合铁心上构成所谓的变压器。 作用:在办理送电能的过程中改变电压。 原理: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特征:正因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来工作的,所以变压器只能在输送交变电流的电能过程中改变交流电压。 (2)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及规律 如图所示,在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加交流电压U 1后,由于电磁感应的原因,原、副线圈中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 ?=??= 222111,φ εφεn t n 忽略原、副线圈内阻,有 2211,εε==U U 。 另外,考虑到铁心的导磁作用而且忽略漏磁,即认为任意时刻穿过原、副线圈的磁感线条数都相同,于是又有 21φφ?=?。 由此便可得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变化规律为

2 1 21n n U U =。 在此基础上再忽略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失(一般包括了线圈内能量损失和铁心内能量损失这两部分,分别俗称为“铜损”和“铁损”),有21P P =,而 111U I P =,222U I P =。 于是又得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变化规律为 1 2 21n n I I =。 由此可见: ①理想变压器的理想化条件一般指的是:忽略原、副线圈内阻上的分压,忽略原、副线圈磁通量的差别,忽略变压器自身的能量损耗(实际上还忽略了变压器原、副线圈电路的功率因素的差别)。 ②理想变压器的规律实质上就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上述理想化条件下的新的表现形式。 (3)多组副线圈理想变压器的规律。 如图所示,原线圈匝数为1n ,两个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n 、2n 相应的电压分别为1U 、2U 和3U ,相应的电流分别为1I 、2I 和3I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得 2 1 21n n U U =① 3 1 31n n U U =②可得

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高考要求

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高考要求 摘要:学习变压器首先要掌握交流电知识,对交流电的“四值”:最大值、有效值、瞬时值和平均值,瞬时值随时间变化表达式的书写以及由表达式读出周期和频率,理想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和电流关系,理想变压器的动态问题中个物理量的相互制约关系,远距离输电的过程和降低输电能耗的途径等问题的考查几乎年年出现在高 考试题当中。 关键词:变化器;工作管理;高考要求 1.理想变压器的几点假设: (1)没有漏磁,即通过两绕组每匝的磁通量φ都一样; (2)两绕组中没有电阻:从而没有铜损(即忽略绕组导线中的焦耳损耗); (3)铁芯中没有铁损(即忽略铁芯中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4)原、副线圈的感抗趋于∞(无穷大),从而空载电流趋于0。满足这些条件的变压器叫做理想变压器。它是实际变压器的抽象,它把实际变压器中的次要因素忽略掉,而紧紧抓住其主要。 理想变压器中:u1=e1=n * δφ/δt u1 为加在线圈两端的电压,e1为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n为线圈匝数。 2.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1结构。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

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变压器由铁芯(或磁芯)和线圈组成,线圈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绕组,其中接电源的绕组叫初级线圈,其余的绕组叫次级线圈。 2.2工作原理。在发电机中,不管是线圈运动通过磁场或磁场运动通过固定线圈,均能在线圈中感应电势,此两种情况,磁通的值均不变,但与线圈相交链的磁通数量却有变动,这是互感应的原理。变压器就是一种利用电磁互感应,变换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变压器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变压器是变换交流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变的磁场,铁芯中就有变化的磁通量。由于副线圈也绕在同一铁芯上,这个变化的磁通量同样穿过副线圈,并在副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副线圈构成闭合回路就会产生交变感应电流。对负载而言,副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如果副线圈的电阻很小,可以近似的认为这个电动势就等于副线圈中两端的电压。 3.高考要求 3.1热点分析。纵观各地高考物理试卷发现,高考对理想变压器这部分知识的考察内容很全面,基本上覆盖了《考试大纲》所列的全部知识点,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从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变压器的变压比和变流比的运用及定性分析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两端的电压、电流、功率的相互制约变化关系这几方面出题考查,其

2021届高考备考物理二轮专题特训:理想变压器模型与远距离输电 (解析版)

理想变压器模型与远距离输电【原卷】 1.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上的理想降压变压器给小灯泡L供电,如果将原、副线圈减少相同匝数,其他条件不变,则( ) A.小灯泡变亮 B.小灯泡变暗 C.原、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变 D.通过原、副线圈电流的比值不变 2.(2020·湖北黄冈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2202sin 100πt V的交流电,电阻R1=R2= 25 Ω,D1、D2为两只理想二极管,假设两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则副线圈电路中理想交流电流表的读数为( ) A.1 A B.2 A C. 2 A D.2 2 A 3.图乙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5∶1.原线圈接入如图甲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定值电阻R1=R2=4 Ω,D为理想二极管(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则( )

A.电阻R2两端的电压频率为50 Hz B.电流表的示数为5 A C.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150 W D.将R1摘掉,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4.(多选)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原线圈通过一理想电流表A接正弦交流电源,一个二极管和阻值为R的负载电阻串联后接到副线圈的两端.假设该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用交流电压表测得a、b端和c、d端的电压分别为U 和U cd,则( ) ab A.U ab∶U cd=n1∶n2 B.增大负载电阻的阻值R,电流表的读数变小 C.负载电阻的阻值越小,c、d间的电压U cd越大 D.将二极管短路,电流表的读数加倍 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图乙所示正弦交变电流,闭合S后,额定电压为20 V的用电器正常工作,理想交流电流表A的示数为0.1 A.已知图中元件D具有正向电流导通、反向电流截止的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B.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2∶1 C.用电器额定功率为22 W

3短路电流和计算课后习题解析

习题和思考题 3-1.什么叫短路?短路的类型有哪些?造成短路故障的原因有哪些?短路有哪些危害?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答:所谓短路,就是指供电系统中不等电位的导体在电气上被短接,如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的短接等。其特征就是短接前后两点的电位差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主要短路类型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及单相接地短路。三相短路称为对称短路,其余均称为不对称短路。在供电系统实际运行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的几率最大,发生三相对称短路的几率最小,但通常三相短路的短路电流最大,危害也最严重,所以短路电流计算的重点是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供电系统发生短路的原因有: (1)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载流导体的绝缘损坏。造成绝缘损坏的原因主要有设备长期运行绝缘自然老化、设备缺陷、设计安装有误、操作过电压以及绝缘受到机械损伤等。 (2)运行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发生的误操作。如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部仅有简单的灭弧装置或不含灭弧装置),检修后忘拆除地线合闸等; (3)自然灾害。如雷电过电压击穿设备绝缘,大风、冰雪、地震造成线路倒杆以及鸟兽跨越在裸导体上引起短路等。 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短路回路中的阻抗大大减小,短路电流与正常工作电流相比增加很大(通常是正常工作电流的十几倍到几十倍)。同时,系统电压降低,离短路点越近电压降低越大,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的电压可能降低到零。因此,短路将会造成严重危害。 (1)短路产生很大的热量,造成导体温度升高,将绝缘损坏; (2)短路产生巨大的电动力,使电气设备受到变形或机械损坏; (3)短路使系统电压严重降低,电器设备正常工作受到破坏,例如,异步电动机的转矩与外施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当电压降低时,其转矩降低使转速减慢,造成电动机过热而烧坏; (4)短路造成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5)严重的短路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使并列的同步发电机失步,造成系统解列,甚至崩溃; (6)单相对地短路时,电流产生较强的不平衡磁场,对附近通信线路和弱电设备产生严重电磁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 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是: (1)选择电气设备和载流导体,必须用短路电流校验其热稳定性和动稳定性。

理想变压器

理想变压器 理想变压器是实际变压器的理想化模型,是对互感元件的理想科学抽象,是极限情况下的耦合电感。 1.理想变压器的三个理想化条件条件 1 :无损耗,认为绕线圈的导线无电阻,做芯子的铁磁材料的磁导率无限大。 条件 2 :全耦合,即耦合系数 条件 3 :参数无限大,即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但满足: 上式中 N 1 和 N 2 分别为变压器原、副边线圈匝数, n 为匝数比。以上三个条件在工程实际中不可能满足,但在一些实际工程概算中,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把实际变压器当理想变压器对待,可使计算过程简化。 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 满足上述三个理想条件的理想变压器与有互感的线圈有着质的区别。具有以下特殊性能。 (1)变压关系 图 4.15 为满足三个理想条件的耦合线圈。由于,所以 因此 图4.15 耦合线圈图 4.16理想变压器模型1 根据上式得理想变压器模型如图4.16所示。 注意:理想变压器的变压关系与两线圈中电流参考方向的假设无关,但与电压极性的

设置有关,若 u1、u2 的参考方向的“+”极性端一个设在同名端,一个设在异名端,如图4.17 所示,此时 u1 与 u2 之比为: (2)变流关系 根据互感线圈的电压、电流关系(电流参考方向设为从同名端同时流入或同时流出): 则 图 4.17理想变压器模型2 图 4.18理想变压器的变流关系 代入理想化条件:, 得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关系为: 注意:理想变压器的变流关系与两线圈上电压参考方向的假设无关,但与电流参考方向的设置有关,若i1、i2的参考方向一个是从同名端流入,一个是从同名端流出,如图4.18所示,此时i1与i2之比为:

(完整word版)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_含答案

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 重点突破 知识点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理及基本关系式 由于理想变压器没有漏磁和能量损失,所以穿过原、副线圈的磁通量ф相等,磁通量的变化率 △ф/△t 也总是相等,这种使原、副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原、副线圈的匝数成正比.故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互感现象). 变压器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三变三不变”,即:可改变交流 的电压、电流、等效电阻;不能改变功率、频率和直流的电压。 变压器的变压比: U 1/n 1 = U 2/n 2= U 3/n 3 =… = ΔU /Δn = k 变压器的变流比: n 1I 1=n 2I 2+n 3I 3+……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 22 11222 2 22111/R n U n R U U I U I P ??? ? ??==== 【应用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 1:n 2=4:1,原线圈回路中的电 阻A 与副线圈回路中的负载电阻B 的阻值相等。a 、b 端加一定交变电流电压后,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 A :P B = 和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 A :U B = 。 知识点二远距离输电 1、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2、几个常用关系式: 若发电站输出电功率为P ,输出电压为U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用户得到的电压为U ’,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 。(如图) ①导线损失的电压△U=U-U ’=IR 。 ②输电电流I=P/U=(U-U ’)/R 。 ③输电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P 损= P-P ’=I 2R=P 2R/U 2 。 由以上公式可知,当输送的电功率一定时,输电电压增大到原来的n 倍,输电导线上损 耗的功率就减少到原来的1/n 2 。 【应用2】 学校有一台应急备用发电机,内阻为r =1Ω,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1∶4,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为4∶1,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4Ω,全校22个教室,每个教室用“220V ,40W ”的灯6盏,要求所有灯都正常发光,则: (1)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多大? (2)发电机的电动势多大? (3)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多大? B n 1 n 2 A a b U ~

理想变压器特性及与等效电路的分析

理想变压器特性及与等效电路的分 析 理想变压器特性及与等效电路的分析 谭阳红1,汪沨1,陈五立2 (1.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2.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作为电路理论的重要内容,理想变压器的教学重点通常在于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及其运用,不涉及磁路分析,这导致学生在分析多绕组变压器时错误运用特性方程。本文以双绕组和三绕组变压器为例,就磁路形式对理想变压器方程的影响进行分析,导出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在此基础上,得到其阻

抗变换的统一表达式,并得到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变压器等效电路,对理想变压器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等效电路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基金及5110703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金和湖南省教改课题的资助 器是电路理论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往往变压器理想化的条件、掌握特性方程及其运用。但是,很多学生在分析多绕组变压器时觉得无所适从,甚至错误运用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要理解磁路对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的影响,必须明确理想化的条件和特性方程的获得方法。 二、双绕组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 利用磁路定理来理解理想变压器的特性,只需用以下定律: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即磁通连续性原理和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即安培环路定律。

1.双绕组理想变压器电压方程。考虑如下的变压器(图1(a)所示),设变压器初次级的原边和副边匝数分别为Np和Ns,电流为ip 蓸t 蔀、is 蓸t 蔀,铁芯磁导率μ趋近于无穷大,即没有漏磁,磁感应强度全部集中于铁芯。 变压器的初、次级磁链相等,设为ψm。很明显: 四、结语 本文的分析表明,变压器的特性方程与磁路形式密切相关。在理想变压器的教学中,采用磁路的分析方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牢固掌握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的本质。 参考文献:

(优选)2019年高中物理暑假作业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问题新人教版选修3-2

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问题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回路中有一定值电阻R 和两个小灯泡L 1、L 2,最初电键S 是断开的,现闭合电键S,则( ) A.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大 B.灯泡L 1变亮 C.电流表A 1示数变大 D.电阻R 中的电流变小 2.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 1=600匝,装有0.5A 的保险丝,副线圈的匝数n 2=120匝.要使整个电路正常工作,当原线圈接在180V 的交流电源上,则副线圈( ) A.可接耐压值为36V 的电容器 B.可接“36V 40W”的安全灯两盏 C.可接电阻为14Ω的电烙铁 D.可串联量程为3A 的交流电流表测量副线圈电路的总电流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压器也可能改变恒定电压 B.变压器的原理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副线圈输出的电流是原线圈电流的感应电流 C.变压器由绕在同一闭合铁芯上的若干线圈构成 D.变压器原线圈相对电源而言起负载作用,而副线圈相对负载而言起电源作用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sin m u U t ω=,副线圈电路中0R 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1V 和2V 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1U 和2U 表示;1A 和2A 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1I 和2I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I 和2I 表示电流的瞬时值 B.1U 和2U 表示电压的最大值 C.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 不变,1I 变大 D.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2U 变小,1I 变小 5.远距离输电,原来用电压0U 输电,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P ?,现在要使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减少到原来的1/10,则输电电压应为( ) A.1000U 0 C.0/10U D.0/100U 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12:4:1n n =,原线圈两端连有光滑导轨,副线圈与电阻R 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当导体AB 在匀强磁场中沿导轨匀速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1A 的示数是12mA ,则副线圈中电流表2A 的示数是( ) A.0 B.3mA C.48mA D.与R 值大小有关 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电阻0R 串联,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0:1,b 是原线圈的中心抽头,副线圈连接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已知交流电源电压瞬时 值表达式为()u t V π=,将单刀双掷开关K 扳向a 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为11 V B.通过滑动变阻器R 的交流电的频率为100 Hz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原、副线圈之间的几个关系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原、副线圈之间的几个关系 王其学 一、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当原线圈中加交变电压时,原线圈就有交变电流,它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都要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副线圈电路是闭合的,在副线圈中就产生交变电流,它也在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量,这个交变磁通量既穿过原线圈,也穿过副线圈,在原、副线圈中同样要引起感应电动势.其能量转化的过程为: 例1.一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为200匝,输出电压为10V ,则铁芯内的磁通量变化率的最大值为( ) A. 0.07Wb/s B. 5 Wb/s C. 7.05 Wb/s D.14.1 Wb/s 解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n 圈线圈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线圈匝数n 与磁通量的变化率 t ?Φ?的乘积,即 E =n t ?Φ ?,因为 原、副线圈的内阻不计,则有U =E ,200匝线圈输出电压为10V ,每匝为 120V ,此电压为有效值,最大值为20 V =0.07V ,则t ?Φ?=0.07 Wb/s 正确选项为A 评注: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值及电流值均指有效值. 例 2.在绕制变压器时,某人误将两个线圈绕在图示变压器铁芯的左右两个臂上,当通以交流电时,每个线圈产生的磁通量都只有一半通过另一个线圈,另一半通过中间的臂,如图1所示,已知线圈1、2的匝数比为n 1:n 2=2:1,在不接负载的情况下( ) A.当线圈1输入电压220V 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110V B.当线圈1输入电压220V 时,线圈2输出电压为55V C.当线圈2输入电压110V 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220V D.当线圈2输入电压110V 时,线圈1输出电压为110V 解析:设线圈1两端输入电压为U 1时,线圈2输出 压为 U 2.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 U 1=n 1 11t ?Φ?,U 2= n 22 t ?Φ? 根据题意,当线圈1输入电压220V 时,Φ1=2Φ2 ,即 12 2t t ?Φ?Φ=??,得:1 1 112222 U 24U 1n n t n n t ?Φ??= ==?Φ? 解得U 2=55V , 图1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专题45 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测) 【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是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进行高压输电,接近用户端时再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设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两条输电线总电阻用/表示,变阻器R相当于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当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变小,则当用电进入高峰时:() A.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不变,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 B.电压表V3、V4的读数均减小,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3的读数减小 C.电压表V2、V3的读数之差与电流表A2的读数的比值不变 D.线路损耗功率不变 【答案】C 【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即先部分后整体再部分的方法。注意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电压由发电机决定,次级电压由初级电压和匝数比决定. 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 5 B π =。单匝矩形线圈面积S=1m2。电阻不计,绕垂直 于磁场的轴OO'匀速转动。线圈通过电刷与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接,○A为交流电流表。调整副线圈的滑动触头P,当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2时,副线圈电路中标有“36V 36W”的灯泡正常发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为1A B .矩形线圈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为18V C .从矩形线圈转到中性面开始计时,矩形线圈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182sin 90e t π=(V ) D .若矩形线圈转速增大,为使灯泡仍能正常发光,应将P 适当下移 【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交流发电机的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的区别和求解方法,同时要结合变压器的变压比和变流比公式列式求解。 3.如图所示a 、b 间接入正弦交流电,理想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灾报警系统原理图,R 2为热敏电阻,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小,所有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 2为值班室的显示器,显示通过R 1的电流,电压表V 2显示加在报警器上的电压(报警器未画出),R 3为一定值电阻。当R 2所在处出现火情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三极管特性曲线分析

目录 一、三极管特性曲线分析 (1) 1.1三极管结构 (1) 1.2 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 (2) 1.3 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 (2) 二、三极管应用举例 (3) 2.1 三极管在放大状态下的应用 (3) 2.2 三极管在开关状态下的应用 (3) 三、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 (4) 3.1线性电路理论 (4) 3.2 非线性电路理论 (5) 3.3 线性电路的分析应用举例 (6) 3.4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应用举例 (7) 四、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8) 4.1 数字电路 (8) 4.2 模拟电路 (8) 4.3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区别与联系 (9) 五、总结与体会 (9) 六、参考文献 (10)

三极管输入输出曲线分析 ——谈线性电路与非线性电路 摘要:三极管是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器件。本文主要分析了三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介绍了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的理论在分析工具的不同之处。同时,线性电路和非线性电路在分析电路时各有着不同的用处。最后,介绍了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三极管;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一、三极管特性曲线分析 1.1三极管结构 双极结型三极管是由两个PN结背靠背构成。三极管按结构不同一般可分为PNP和NPN 两种。 图1-1 三极管示意图及符号 PNP型三极管和NPN型三极管具有几乎等同的电流放大特性,以下讨论主要介绍NPN 型三极管工作原理。NPN型三极管其两边各位一块N型半导体,中间为一块很薄的P型半导体。这三个区域分别为发射区、集电区和基区,从三极管的三个区各引出一个电极,相应的称为发射极(E)、集电极(C)和基极(B)。虽然发射区和集电区都是N型半导体,但是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比集电区的掺杂浓度要高得多。另外在几何尺寸上,集电区的面积比发射区的面积要大。由此可见,发射区和集电区是不对称的。 双极型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发射极(E)、集电极(C)、基极(B),其中两个可以作为输入,两个可以作为输出,这样就有一个电极是公共电极。三种接法就有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接法(CE)、共基极接法(CC)、共集电极接法(CB)。这里只以共射接法为例分析其输入

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专题复习

第2讲 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1.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有两个副线圈,L 1、L 2是两盏规格为“8 V ,10 W”的灯泡,L 3、L 4是两盏规格为“6 V ,12 W”的灯泡,当变压器的输入电压为U 1=220 V 时,四盏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如果原线圈的匝数n 1=1100匝,求: (1)副线圈的匝数n 2、n 3? (2)电流表的读数? 2. (多选)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在电动势随时间变化、内阻为r 的交流电源上,输出端接理想电流表及阻值为R 的负载,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的比值为 r ∶R 。如果要求负载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 .交流电源的效率为50% B .电流表的读数为 E m 22Rr C .负载上消耗的热功率为E 2m 4r D .该交流电源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 = E m sin100πt V 考点2 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常见的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一般有两种: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和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1.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1)U 1不变,根据 U 1U 2=n 1 n 2 ,输入电压U 1决定输出电压U 2,可以得出不论负载电阻R 如何变化,U 2不变。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 2变化,根据输出电流I 2 决定输入电流I 1,可以判断I 1的变化。 (3)I 2变化引起P 2变化,根据P 1=P 2,可以判断P 1的变化。 2.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1)U 1不变,n 1 n 2发生变化,U 2变化。 (2)R 不变,U 2变化,I 2发生变化。 (3)根据P 2=U 22 R 和P 1=P 2,可以判断P 2变化时,P 1发生变化,U 1不变时,I 1发生变化。 3.分析动态问题的步骤 3.有一种调压变压器的构造如图所示。线圈AB 绕在一个圆环形的铁芯上,C 、D 之间加上输入电压,转动滑动触头P 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图中为交流电流表, 为交流电压表, 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滑动变阻器,C 、D 两端接正弦交流电源,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 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当R 3不变,滑动触头P 顺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B .当R 3不变,滑动触头P 逆时针转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C .当P 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 D .当P 不动,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下滑动时,电流 表的读数变大,电压表的读数变大 4.[2017·湖南长沙模拟](多选)如图,一理想变 压器

电流互感器误差曲线及伏安特性曲线说明

电流互感器误差曲线及伏安特性曲线说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电流互感器10%的误差曲线 实际电流互感器存在励磁电流,所以二次电流I2和一次侧实际电流I1电流存在数值大小和相位角度差,且误差大小和二次侧的负载阻抗有关。在互感器准确度一定即允许的二次负荷S2一定时,其二次侧的负载阻抗是与其一次电流或一次电流的平方称反比的,一次电流越大,允许的二次阻抗应越小,否则就影响精度。电流误差是指测得的电流对实际电流I1的相对误差百分值。 规程规定:用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范围为±10%,相位差角不得大于7°。 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是指互感器生产厂家给出电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最大不超过10%时,一次电流对其额定电流的倍数k=与二次侧负荷阻抗Z2的关系曲线。实际查用步骤通常是按电流互感器所处位置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来确定其值,从厂家给出的相应型号电流互感器的10%曲线中找出横坐标上允许的阻抗欧姆数,使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仪表总阻抗不超过此Z2值,可保证互感器的电流误差在10%以内。当然实际Z2与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有关,各种形式下的电流互感器的Z2可按电路原理方法计算。 在实际的电网线路中,如规定整个电网线路能在短路电流达到20倍的时候,整个电路能正常工作(即这个时候的复合误差小于10%),这个时候就要求二次回路的阻抗小于一定值(在本仪器中倍数对应M10 阻抗

对应Z 例如M10为 Z为这个数值表示短路电流为一次侧额定电压的倍时为保复合误差小于10%二次回路复阻抗必须小于)。这个实验对应的是保护用电流互感器。 二伏安特性曲线 测试拐点电压拐点电流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拐点电压一般比较大,一般在20V以上,厂家出产的电流互感器有规定的饱和电压,实际测得的拐点电压要大于厂家所给的值(或对应所给的曲线不发生明显变化),拐点电压过小一般是铁芯质量不合格或发生扎间短路。

2020高考物理复习 专题10交变电流和变压器(解析版)

专题10 交变电流和变压器 1.(2020届河南省焦作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 :n 2=1 :2,原线圈接电压恒定的正弦交流电,R 1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已知滑动变阻器R 2的最大阻值为定值电阻R 1的5倍。在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中点缓慢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始终为2 :1 B .定值电阻R 1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C .滑动变阻器R 2消耗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 .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 【答案】ACD 【解析】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之和匝数比有关,匝数不变,电流之比不变,A 正确;设输 入的交流电有效值为U,原线圈中的电流为I ,根据1221I n I n =可知,副线圈中的电流为12 I ,副线圈两端 的电压为212IR ,原线圈两端电压为214IR ,则121 4 U IR IR =+,当滑动变阻器向上移动时,2R 增大,根据 121 4 U IR IR =+,可知当原线圈中的电流变小,因此电阻1R 消耗的功率变小,B 错误;滑动变阻器2 R 消耗的功率为2 222111124U U P UI I R R I R R ??=-=--+ ?? ?,因此当12U I R =,即214R R =时,2R 消耗功率最大,所以当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中点缓慢向上滑动时,2R 消耗的功率先变大后变小,C 正确;滑动变阻器滑片从中点缓慢向上滑动时,电阻逐渐变大,所以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逐渐增大,D 正确。故选ACD 。 2.(2020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试)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定值电阻

YD变压器电流谐波分析

Y/Δ接线变压器一次电流波形分析 Y/Δ接线的变压器有Y/Δ1和Y/Δ11两种接法,接线图如图6-2所示。工程应用中一般采用Y/Δ11接法。 (a )Y/Δ1接线 (b )Y/Δ11接线 图6-2 Y/Δ1和Y/Δ11的换流变压器接线图(描图注意:图中的空心小圆点不画出来) Y/Δ变压器的接线特点: Y/Δ1:a 尾接b 头(绕组a 的尾与绕组b 的头相接), b 尾接c 头,c 尾接a 头; Y/Δ11:a 尾接c 头, c 尾接b 头,b 尾接a 头; 由图6-2可以写出Y/Δ1接线和Y/Δ11接线变压器二次侧线电流与三角形绕组电流之间的关系式。 设绕组电流为:a b c i i i ???,,,参考方向流向同名端;变压器引出端的线电流为 a b c i i i ,,,参考方向为流出,Y/Δ1接线变压器的电流关系如图6-3所示。 图6-3 Y/Δ1接线变压器的电流关系(描图注意:图中的空心小圆点不画出来) 由图6-3可见,Y/Δ1接线变压器的电流有如下关系: Y/Δ1: a a c b b a c c b a a a i =i -i a i =i -i b i =i -i c i i i =0 d ?????????++ () () ()() (6-12)

(a )-(b ):a b a c b a a a a i-i=i -i -i i i -i =3i ?? ????? ++ (b )-(c ):b c b a c b b b b i-i=i -i -i i i -i =3i ????? ?? ++ (c )-(a ):c a c b a c c c c i-i=i -i -i i i -i =3i ??????? ++ 因此得:a a b b b c c c a 1 i =i -i e 31 i =i -i f 31 i =i -i g 3 ???() () () ()() () (6-13) Y/Δ11接线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关系如图6-4所示。 图6-4 Y/Δ11接线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关系(描图注意:图中的空心小圆点不画出来) 由图6-4可见,Y/Δ11接线变压器的二次电流有如下关系: Y/Δ11: a a b b b c c c a a a a i =i -i a i =i -i b i =i -i c i i i =0 d ?????????++ () () () () (6-14) (a )-(c ):a c a b c a a a a i-i=i -i -i i i -i =3i ??????? ++ (b )-(a ):b a b c a b b b b i-i=i -i -i i i -i =3i ??????? ++ (c )-(b ):c b c a b c c c c i-i=i -i -i i i -i =3i ?? ????? ++

(完整版)变压器的动态分析(有答案)

o r s o 对变压器动态分析的考查 1、 如图所示,某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一交流电,副线圈接如图所示电路,开关S 原来闭合,且R 1=R 2.现将S 断开,那么交流电压表的示数U 、交流电流表的示数I 、电阻 R 1上的功率P 1及该变压器原线圈的输入功率P 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 A .U 增大 B .I 增大 C .P 1减小 D .P 减小 答案 AD 解析 开关S 由闭合到断开时,负载的总电阻变大,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 2不变,则输出电流I 2变小,R 上的电压变小,R 1上的电压U 变大,电阻R 1上的功率 P 1==,R 1不变,U 变大,则P 1增大,故A 正确,C 错误.由电流与匝数的关U 2R 1 R 1U 2 R 1系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 减小,B 错误.输出功率P 出=I 2U 2,U 2不变,I 2减小,则P 出减小,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所以D 正确.2、(2012·福建理综·1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 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I 1和I 2表示电流的瞬时值 B .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 C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 D .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1变小 解析 电路中交流电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A 、B 项均错误;P 向下滑动过程中,R 变小,由于交流电源和原、副线圈匝数不变,U 1、U 2均不变,所以I 2=变大,由 U 2 R 0+R =,得I 1=I 2变大,故C 项正确,D 项错误.I 1 I 2n 2 n 1n 2n 1答案 C 3、 如图甲所示,T 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0∶1,副线圈所接电路中,电压 表V 1、V 2和电流表A 1、A 2都为理想电表,电阻R 1=4 Ω,R 2=6 Ω,R 3的最大阻值为

互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八章 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分析 本章学习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元件,它们属于多端元件。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电视机中使用的中周、振荡线圈,整流电路中使用的变压器等都是耦合电感元件与变压器元件。 §8-1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一、磁链和电感量 当L 通过i 产生磁通?,对N 匝线圈产生的磁链为:?ψN =,定义自电感:i N i L ? ψ == 。 关联条件下,电感两端的电压:dt di L dt d dt d N u ===ψ? 二、互感:见P.195图8-1 1.若线圈1中通以变化电流i 1: 11?:自感磁通;21?:互感磁通(耦合磁通) 一般地,2111??≥。当2111??=,全耦合。 自感磁链:11111?ψN = 1 11 1i L ψ= ?~自感量 互感磁链:21221?ψN = 1 21 21i M ψ= ?~互感量 2.若圈2中通以变化的电流i 2: 22?:自感磁通;12?:互感磁通(耦合磁通) 一般地,1222??≥。当1222??=,全耦合。 自感磁链:22222?ψN = 2 22 2i L ψ= ?~自感量 互感磁链:12112?ψN = 2 12 12i M ψ= ?~互感量 通过电磁场理论可以证明: 02112≥==M M M 3.互感电压的产生 当线圈1通变化的电流1i ,在线圈2产生互感磁链21ψ,从而产生感应电压,称为互感电压,记作:u 21。 dt di M dt d u 1212121== ψ u 21与21ψ之间符合右手螺旋法则。 同理,当线圈2通电流,在线圈1产生互感磁链12ψ,从而产生感

应电压,称为互感电压,记作:u 12。 dt di M dt d u 2121212== ψ u 12与12ψ之间符合右手螺旋法则。 注意:1) u 12、u 21的实际方向与两线圈的绕向有关; 2) 若感应线圈两端接上负载,将有电流流过。 三、耦合系数 由于互感磁通只是总磁通的一部分,互感磁通与自感磁通的比值<1。两线圈靠得越近,k 就越接近于1。一般用1121??和22 12?? 的几何平均值表征这一耦合程度,称为耦合系数k 。 2 122121121L L M k = ?= ???? (推导见P.196) 1111i L =ψ ,121Mi =ψ;2222i L =ψ ,212Mi =ψ ∴ 12 1≤=L L M k 当1=k 时,称为全耦合;当0=k 时,称为无耦合。 一般地:传输功率或信号(或变压器),K 值越大越好;仪表间的磁场干扰,K 值越小越好,必要时要加以屏蔽。 四、互感电压 对于两个相耦合的线圈,一个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将在另一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互感电压的大小为: u M di dt 211= ,dt di M u 212= 由于互感磁通与自感磁通有彼此加强或削弱两种情况,因此在同 一线圈上的互感电压与自感电压可能彼此相加,也可能彼此相减。这与两个线圈的相对绕向、位置和电流参考方向有关。 当两个施感电流同时作用: ???±=±=21222 12 111u u u u u u 1.u 21与?21“关联方向”时:P.196 图8-2A 有: u L di dt M di dt 11 12=+ u L di dt M di dt 2221=+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教案

45讲 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 【教学目标】 1.理解变压器的原理,会用功率关系、电压比、电流比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够对变压器进行动态分析. 3.会分析计算远距离输电问题. 【教学过程】 ★重难点一、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1.理想变压器基本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1)电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2U1=n2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n1U1=n2U2=n3 U3=…。 (2)功率: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P 入=P 出,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P 1=P 2+P 3+…。 (3)电流:由I =U P 知,对只有一个副线圈的变压器有I2I1=n1n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线圈时有n 1I 1 =n 2I 2+n 3I 3+…。 3.关于理想变压器的四点注意 (1)变压器不能改变恒定电流。 (2)变压器只能改变交变电流的电压和电流,不能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3)理想变压器本身不消耗能量,所以没有能量损失。 (4)理想变压器没有磁通量损失,磁通量全部集中在铁芯中。

【典型例题】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原、副线圈的回路中分别接有阻值相同的电阻,原线圈一侧接在电压为22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如图1021所示。设副线圈回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 ,原、副线圈回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的比值为k ,则 ( ) A .U =66 V ,k =91 B .U =22 V ,k =91 C .U =66 V ,k =31 D .U =22 V ,k =31 【答案】 A 【解析】 设原、副线圈中的电流分别为I 1、I 2,则I2I1=n1n2=31,故k =I22R I12R =91。设原线圈两 端的电压为U 1,则U U1=n2n1=13,故U 1=3U ,而原线圈上电阻分担的电压为31U ,故3U +3U = 220 V ,解得U =66 V 。选项A 正确。 ★重难点二、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常见的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问题一般有两种: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和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 1.匝数比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1)U 1不变,根据U2U1=n2n1,输入电压U 1决定输出电压U 2,可以得出不论负载电阻R 如何变 化,U 2不变。 (2)当负载电阻发生变化时,I 2变化,根据输出电流I 2决定输入电流I 1,可以判断I 1的变化。 (3)I 2变化引起P 2变化,根据P 1=P 2,可以判断P 1的变化。 2.负载电阻不变的情况(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变压器电流电功率与匝数的关系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变压器电流电功率与匝数的关 系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物理变压器电流电功率与匝数的关系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四节变压器中,给我们介绍了变压器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物理变压器电流电功率与匝数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第四节变压器中,给我们介绍了变压器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变压器电流电功率与匝数的关系 1、理想变压器中的几个关系 ①电压关系 在同一铁芯上只有一组副线圈时: ;有几组副线圈时: ②功率关系 对于理想变压器不考虑能量损失,总有P入=P出 ③电流关系 由功率关系,当只有一组副线圈时,I1U1=I2U2,得 ;当有多组副线圈时:I1U1=I2U2+I3U3+......,得 I1n1=I2n2+I3n3+......

2、变压器的题型分析 ①在同一铁芯上磁通量的变化率处处相同; ②电阻和原线圈串联时,电阻与原线圈上的电压分配遵循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 ③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 3、解决变压器问题的常用方法 ①思路1:电压思路。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电压之比为U1/U2=n1/n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U1/n1=U2/n2=U3/n3=...... ②思路2:功率思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功率为P入=P出,即P1=P2;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P1=P2+P3+...... ③思路3:电流思路。由I=P/U知,对只有一个副绕组的变压器有 I1/I2=n2/n1;当变压器有多个副绕组时n1I1=n2I2+n3I3+...... ④思路4:(变压器动态问题)制约思路。 Ⅰ、电压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时,输出电压U2由输入电压决定,即U2=n2U1/n1,可简述为"原制约副"; Ⅱ、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一定,且输入电压U1确定时,原线圈中的电流I1由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I2决定,即 I1=n2I2/n1,可简述为"副制约原"; Ⅲ、负载制约:⑴变压器副线圈中的功率P2由用户负载决定,P2=P负1+P负2+...;⑵变压器副线圈中的电流I2由用户负载及电压U2确定,I2=P2/U2;⑶总功率P总=P线+P2; 动态分析问题的思路程序可表示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