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彩 评 课(化学)

精 彩 评 课(化学)
精 彩 评 课(化学)

精彩评课(化学)

王磊教授评“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华北、东北赛区)”专题实录(1)我受大会的委托,受整个评委团的委托,在这里与大家做40分钟的交流。首先,我想先代表我自己,前面将要说的这些话仅代表我个人的感受,两年和四年前我都参加了这样的会议,今年很高兴又有机会参加华北和东北联合举办的会议。个人觉得收获很多很多,因为感觉到非常受鼓舞,我主要的感受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看到了初中化学老师的风采,看到了初中化学课堂面貌的巨大变化,我想每位在座老师都能感受到。这三天无论是从说课还是到现场课我们已经都全方位、多层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我们初中化学老师专业素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能力方面全面的变化;第二个方面是我们从学生的现场表现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们看到以哈尔滨的萧红中学学生为代表的这一批初中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这种自信、大胆、知识面的开阔、勇于提问质疑、善于交流表达的素养,让我们觉得初中化学的教与学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另外,我在下面跟老师交流时感受到华北和东北片区8个省市全面地在进步,省市之间高端的教学设计水平差异日益在缩小。我觉得这些都是今年初中优质课比赛带给我们的鼓舞。

具体来看一天的说课和将近两天的讲课。我们40节的说课,一共是大概15节比较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课,涉及了初中课标中的空气、单质碳、二氧化碳、金属、酸碱盐特别是盐这样一些核心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大概除了氧气外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在说课中都有所展现。有14节比较典型的概念知识课,也包括初中课标中涉及到的微粒、元素、质量守恒定律、溶液、化学用语,这些概念的面也是比较宽的。另外,这次优质课说课评比还有7节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发展类型内容课的探索,比如说像水、能源、燃料这样一些侧重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我们看到一节绪言类的课,一节是实验的专题复习课、还有一节是侧重于生活探究的专题课。应该说40节的说课内容非常丰富,类型多样。40节的说课大体可以分为课前说课类型和课后说课类型两大类,40位老师都体现了他们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我们看到了不管老师们说课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的,他们都包括了一些基本要素: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意图等等,在短短的10分钟内立体地、结构化地向大家展现。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值得向大家交流的是这次说课水平普遍高于往届,体现了老师们说课的意识、特别是说课的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大家都看到他们是多要素融合,多线索融合。从他们ppt的表现形式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结构化的ppt。老师的语言、ppt的文字加上学生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现实图片、场景甚至录像,多手段来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这是需要很高水平的,集合了各地教研员和老师们教学设计的智慧。另外,这些说课丰富多样,生动真实。这是我们听40节说课的感受。

从说课当中还给我个人(未与评委团进行交流)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课有:

最具乡土气息,最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的是大同康亮老师的《化肥》课,这节课确实能够体现当地农村化肥使用的实际情况,康老师结合农村的生活实际,学校的场景实际、学情实际来进行化肥的知识教学我很受启发。

最具理论思考性的应该是吉林市松花江中学的罗新春老师,我个人感觉她这个课提出来的三个阶段层次“授之以鱼”、“授之以渔”以及“悟其渔识”这样一些理性概括,把理论、理念的思考与具有冲击力感染力的教学场景结合起来跟大家来说课,确实是非常精彩。

最具开放性的一节课是北京市35中的佟威老师的课(生活中常见的盐),因为她不仅体现了40分钟课堂内的学习场景,事实上她整个是从家里的场景,拉到课堂上的场景,再延伸到课堂外网页的制作,网络的学习以及课外小组活动的开展,虽然只有10分钟的说课,却给我们展示了非常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我们觉得这是非常努力的一种课程设

计。

最具有生活探究性的课或者说是最超越教材的探究性课的设计是内蒙古贺净老师《常见食品干燥剂的探究》,这个课题的选择最超越教材的范畴、最结合生活实际而且可探究性很强。另外北京的裴立英老师和孙震老师在说课当中特别进行了学情调查,这在40节说课当中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学情调查不是像一般老师说说的基础怎样,而是实际开展了学情调查,特别是裴立英老师的学情调查非常具有海淀区学生的特点。他们实际上发现了很有意思的问题:像燃烧、灭火这样的课题学生并不是脑袋里什么都不知道,其实他已经知道燃烧的条件,他已经知道灭火的措施,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到底应该怎样设计课?才能够有纵深的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或者说有张力,才能够在你的课堂上给学生带来新的感受和收获,而不是原地踏步,他已经知道了的知识你还很牵强地像讲新课一样从头灌输。我觉得这样的课题在初中课程标准中有很多,甚至包括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的初中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初中生其实对很多知识内容已经有大量的现有认识,那么我们老师如何基于他们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识?这样的课题摆在我们每一位老师面前,裴老师他们在解决这一类问题上有新的探索。

在40节说课当中我个人受两大方面的冲击最大:一是联系实际的气氛特别浓厚,尽管40节说课没有真正“上”课,但他们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的设置让我感受到真的是源于生活、超越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样一种氛围,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二是我特别关注的是概念原理课到底怎样结合生活实际,怎样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这个问题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次评比40节说课有将近14到15节是概念原理说课,我们的真实课堂、展示教学当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但是大家都感受到概念原理课真正出彩,真正吸引人的毕竟还是少数。就是说大家开始重视探索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是这种课到底怎样才能体现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我觉得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在这个方面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是北京市回民中学的丁芬老师,她讲溶液、质量分数。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她自始至终用生活的场景、生活的问题来去衬托和贯穿。从概念的形成建立到概念的理解到概念的深度发展和应用都是围绕生活问题线索来进行展开的,而且是比较成功的融合的设计。

上面是说课的一下感受,下面跟大家谈谈17节讲课的一些感受,先说一些直观的感受,这些都是我个人一些很个性化的感受,我也罗列一些我心目当中的“最”:

最努力调动学生发言,最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应该是吉林珲春市的李丽辉老师,这个印象非常深刻。只有她最沉得住气,但我想她一定是非常有理念地进行处理,大家都知道她的课堂上同学一次举手她不叫,再让第二拨同学举手还是不叫,一般要让同学三、四次举手的拨次,最后她才让说话最少的同学发言,这一点充分体现李老师高度关注每一位同学在课堂上的参与性的理念,这给大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她还不是一个轮次的发言是这样,几乎这节课都是这样坚持的。她的课堂后来为什么时间不够了?实际上她大量时间是花在这个事情上,这个时间到底花得值不值?我们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想这样的留空确实是非常可贵的。

最有创意的练习设计:这一轮次的优质课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非常全面,其中就是包括练习和作业有创意的设计。我在这里列举,像天津的杨益彬老师,他模仿开心词典、电视大奖赛等形式设计作业。还有齐齐哈尔的杨志鹏老师也是这样,他们都是在课的结尾处最枯燥的练习环节反而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高潮,这体现老师们对学生的练习环节进行了新的探索。最充分体现实验论证的课:为什么这么提呢?同样的实验,被老师用得非常具有教学功能,特别是在概念原理教学中非常具有论证功能。我个人推北京景山学校的吴兰老师和唐山九中的吴颜颖老师。吴颜颖老师是燃烧条件课,她的试管组合(?),这个实验应该说在平常教学中也有老师使用,但是像她今天这样用得这么比较完美的境地,而且能够基于这个实验推

论和探究一系列后面的问题,对整个课的驱动性和整个燃烧条件建立的论证性发挥了比较到位的作用。景山学校吴兰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大家都会做,但是怎么做确实有非常不一样的教学设计。我们看到都堆在一块儿做是一种做法,分成两拨(即形成概念、形成规律的时候做一拨,最后联系和理解概念的时候做一拨)是一种做法。这些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做是一种做法,老师设计好让学生操作又是一种。但是能够把这些实验真正同学生认识发展的逻辑,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关键性的认识发展链条能够充分结合起来,用实验制造冲突、用实验解决冲突,然后再让学生论证实验,逐渐地把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从感性带到理性,从表面到本质。我觉得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师生交流最生动融洽:我个人觉得是北京怀柔五中的莫慰老师《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她当时跟学生交流时的语言片断:她在分组实验时会跟学生非常自然地说“噢,你这瓶二氧化碳是不是没用好,这瓶浪费了,我再奖你一瓶二氧化碳”,她就马上到讲台上拿了一瓶二氧化碳给了这组学生,让他们补做;比如说“呦,你这个可乐瓶没扣好(?)”就是产生气体后,气体放出以后瓶子瘪了,小孩子看不出现象变化的明显,老师又到台前拿了一个对比用的瓶子;比如老师说“别着急,我帮你摇”,就是说小孩子在摇瓶子时力量不够,现象不明显,“我帮你摇”在最关键性的时候给学生针对性的帮助,立刻让学生看到可能本来看不清楚和看不到的现象,这个确实非常重要;还有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别着急,你再做一次,还来得及”、“别害怕”。这些确实体现了新课程课堂上师生应该怎么想处,老师应该怎么发挥对学生具体的指导帮助作用,再加上莫老师非常亲切的个人素质,这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用心创设学习情景:我个人首推唐山九中和石家庄二中的老师,我相信这两节课学习情景的创设给每一位在座的老师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石家庄二中做溶液的情景确实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从头到尾、坚定不移、必须贯彻到底地使用生活场景,这是很不容易的。你让他蜻蜓点水地用生活场景引入一下还是很容易的,到让他自始至终地从课堂引入、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扩展到概念的应用一直坚定不移地在用学习情景,那绝对是叫教学设计。唐山九中的老师讲燃烧和灭火,她使用的学习情景素材我认为是最多元的,手段最多样,情景素材最多样,她有影片片断、各种各样真实生活中燃烧优与劣的图片、还有各种各样的小活动,这样我觉得一个简单、好似没有太多内容可讲的燃烧和灭火的课题在她的课上非常有层次、非常丰满,这也是很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构建有意义的学习情景的理念。

最关注学生认识脉络的概念教学:我觉得是北京吴兰老师的质量守恒定律,他这节课其实没有什么花活,也没有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的场景,但是她这节课把重心全用在分析学生质量守恒定律关键的认识脉络,核心的认识脉络是怎么走下来的,认识脉络的几个关键点在什么地方,这种处理我们认为是概念教学特别提倡的。

最关注化学用语三重表征相结合:应该是山西太原三十九中的白伟老师。化学用语的课这次也不少,但是我觉得最体现化学用语教学三重表征相结合的理论思想应该还是白老师的课。把化学式跟宏观物质、微观的结构组成和符号三者用很多的办法建构起三重表征的关系,这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用语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最神奇结尾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沈阳一二六中学冯老师的可乐喷泉,他在课的最后意犹未尽。抛一个非常神奇的问题情景,留给学生回去想。

最具有实验发散思维过程的课:吉林珲春的李丽辉老师《非凡的试管》和天津耀华中学张宝旺老师的《二氧化碳的制取》都体现了实验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现代教学手段的创意性使用:我们都会用现代教学手段,但是比较有创意的,出乎人意料的使用一个是北京景山学校吴兰老师,她是这两天评比中首次使用数码相机来展示学生实验的图片,确实非常起作用,因为学生实验过去就过去了,比让学生上台来汇报实验的效果要明

显得多,而且现在老师一般还是有数码相机的。另外,哈尔滨文府中学的杨秀娟老师也使用了这种手段,我觉得这种手段对我们是很有新意的。

另外想推荐出我心目中的三位老师:我认为最令人钦佩的是哈尔滨萧红中学的徐敏老师,她已经身怀六甲依然战斗在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线,依然这么真诚、全身心地向同学来奉献,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表扬和钦佩的。最有耐心的老师是我觉得是吉林的李丽辉老师,她的耐心、执著,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耐心和执著确实是很令人钦佩的。最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我认为还是北京怀柔五中的莫慰老师,她其实一句煽动性的语言也没有说,她的嗓门也一点都不高,总结起来她在课堂上说的话可能也不是很多,但是她的课堂上学生活动的那种快乐感、那种融洽感确实非常感人。

我跟大家谈这种非常个性化、非常具体的感受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老师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多的发展,我想这是我们认为新课程确实有成效的多方面的共识。

刚才跟大家谈的都是比较值得肯定、令人鼓舞的方面,下面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值得讨论的问题。首先是一些直观的讨论,比如说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在这里列举几个:一、知识内容,我们知道化学课永远要讲化学知识的,否则就不是化学课了,初中化学课标颁布以后,无论是内容的选择面还是内容的深广度都有一些变化,我们的新教材在知识的处理和组织编排上也有很多的变化,那么应该说大部分的老师教学处理上都高度关注了这种变化,但是还是有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跟大家讨论。1、跟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酸碱盐的变化最大,我个人感觉从这次评比来看,大家都选择生活中的盐、生活中的碱,首先定位是符合课标要求的,其次在酸碱盐的教学中大家还是讲了酸碱盐的代表物,但是酸碱盐的代表物基本都是通过生活问题提出来的。这里首先要注意酸碱盐不是说它的化学性质就不要求了,重要的反应、重要的反应通性实际上还是要求的,这是知识实际上还是高中化学学习重要的基础。注意教学中要有一定共性的概括,但是不要把共性的东西推演到太复杂的广泛程度,比如说盐的认识,你就以这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为代表同样可以概括出来盐最一般的通性,但是不要用学生见也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过的大量盐的化学式做过多的要求,我觉得这应该有一个度。

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氧化还原的问题,初中课标中严格来说没有出现氧化还原,所以碳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大精力去标我觉得可以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当然如果你的学时数够、学生也可以接受、你自己又认为这个东西不错,讲一讲也是可以的。但是考试的时候、练习的时候要注意碳还原氧化铜的那些实验装置的考点不要出现,不能要求学生去记,更不要求学生去分析里面的氧化剂还原剂,我个人认为在初中还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来做比较好,你简单的介绍是可以的,但考练还是要严格按照课标来把握。

还有比如说像电离、离子检验的问题,到底在初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今年修订课标的时候我们还会拿出来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电离概念在初中肯定是不要求的,所以一切基于电离概念作为基础之上的有关离子检验问题的讨论不要在初中作过多要求,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训练要分出层次来,应该更侧重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和区分而不是离子的检验和区分,因为高中必修专门对常见离子检验有一个要求,所以我在这里想提出来,初中老师应该买一本高中的课程标准看一看,就像我们要求高中老师买一本初中课标来看一看是一样的。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评课稿今天我观摩了王老师《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的一节示范课。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今后学习化学计算的基础,学好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以后的化学计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观摩本节课的几点看法: 一、学习目标的续写简单、易懂、可操作、易测评,体现了学生的学情。 二、自学指导的编写让学生容易达成学习目标,教师点评恰到好处,教学流程流畅,各流程之间的衔接比较紧密,过渡自然。整节课围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开展教学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芮然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但一点都不显得零乱,整个课堂教学有序有线、丰富多彩,使学生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兴奋度,学习效果好。 三、本课堂通过留人合作小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注重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同时,又兼顾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互帮互学等有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的疑问,此时作为老师不用马上给予回答,而是请小组其他的同学通过交流、寻找课本素材共同完成需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都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其他组的同学积极要求进行解答,而且回答得比较圆满。反思在课堂中发生的新情况,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利用学生表现出的特殊情况发动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取新知,同时应对与学生的细心观察与及时肯定,及时给予评价。 四、本课堂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

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地课改意识。 五、本课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化学学科“小步走、快节奏、多重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知识点回顾、自学指导又到标杆知识点的呈现、课堂小结的回顾,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了重复。达到巩固深化的最佳效果。 六、本课的几点不足之处: 1、对学生暴露的问题没有进行分析其原因。 2、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相关量的理解不透彻。 3、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信息反馈时没有让学生把话说完。

评课稿,高中化学

篇一:化学万能评课稿 化学评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生自学完溶液ph的测定方法后,由学生测定了十几种溶液ph.以及,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本节课在开始时,实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跟酸的反应,有点不妥。因为学生对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两种碱不是很熟悉。若将该实验在探究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后完成,用它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就更加完美了。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2018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2.00分)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A.B.C.D. 2.(2.00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增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2.00分)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A. 菠萝pH=4.1 B. 木瓜pH=5.5 C. 草莓pH=3.2 D.

柠檬pH=2.3 4.(2.0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性质相同 C.排放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D.空气中O2的体积约占21% 5.(2.00分)下列物质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塑料B.玻璃钢C.碳素陶瓷D.钢筋混凝土6.(2.00分)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7.(2.00分)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H2O2H2↑+O2↑B.CO2+2NaOH=Na2CO3+H2O C.C+H2O (蒸汽)CO+H2D.NH3+CO2+H2O=NH4HCO3 8.(2.00分)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2、CO、CO2B.N2、O2、CO2C.H2、CH4、CO D.H2、CH4、CO2 9.(2.00分)下表中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XX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索并归纳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

2018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有答案

广东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0-16 P-31 S-32 C1-35.5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下列水果中酸度最强的是 A.菠萝pH=4.1 B.木瓜pH-5.5 C.草莓pH=3.2 D.柠檬pH=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B.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性质相同 C.排放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原因 D.空气中O2的体积约占21% 5.下列物质不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塑料 B.玻璃钢 C.碳素陶瓷 D.钢筋混凝土 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7.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H 2 02H 2↑+O 2↑ B.CO 2+2NaOH=Na 2CO 3+H 2O C.C+H 2O CO+H 2 D.NH 3+CO 2+H 2O=NH 4HCO 3 8.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H 2、CO 、CO 2 B.N 2、02、CO 2 C.H 2、CH 4、CO D.H 2、CH 4、CO 2 9.下表中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用语 2O 表示两个氧元素 2O 2表示两个氧分子 B 安全 有机物都易燃,都要远离火源 安全封闭房间烧含 碳燃料要防CO 中毒 C 环保 生活垃圾集中焚烧用于发电 新制木家具通风放置让甲醛挥发 D 生活 儿童需补钙是因为缺乏微量元素钙 糖类、 脂肪、蛋白质和水都是营养素 10.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羊绒与棉花(灼烧) B.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B.石油是有机物,也是纯净物 C.铁器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 D.节约用水对沿海城市意义不大 12.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 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化学评课稿

化学评课稿:《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邵逸夫中学张秀清 (2011年12月)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基本定律之一,是初中学生在化学科学习中第一次接触严密规范的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教材编写内容也是学生在化学科首次学习定量实验方法,本课的学习对后续化学原理和定量研究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示范指导意义。下面谈谈本人对张老师执教本课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理念 从本节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经历探究活动,真正的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具有良好的课改意识。 二、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较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它的学习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它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既是推出化学方程式的前提,反过来又有助于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但有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表面上似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在具体情景中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微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认真挖掘、组织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包括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推导出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体现出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接着又通过蜡烛燃烧、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的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这 2 个反应似乎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学生通过猜想、思考、讨论、表达与交流,认识到它们与质量守恒定律没有矛盾,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认识;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主动建构质量守恒定律的较完整意义,这些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较好体现三维目标 本节课教师通过演示、分组实验,以及讨论、归纳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目标—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探究实验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托盘天平通过多次实际操作也能比较熟练使用。本节课在推导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从始至终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特别注重在定量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放心放手,学生自主合作,在民主的氛围中与同伴合作,认真研究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认真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进行记录与分析、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较完整地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定量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做科学中学科学,提高科学素养。另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及相关科学家努力探索的经历,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比较自然地达成教学的情感目标。总之,本节很好地体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得益非

2016学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含答案)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Ca-40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 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不属于 ...化学变化的是() A. 酿制甜酒 B. 煤炭燃烧 C. 瓷器破碎 D. 钢铁生锈 2.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显碱性的是() A. 鸡蛋清7.6~8.0 B. 牛奶6.3~6.6 C. 葡萄汁3.5~4.5 D. 苹果汁2.9~3.3 3. 在化学实验室内外一般不会 ..张贴的标志是() A. 禁止烟火 B. 当心爆炸 C. 剧毒 D. 禁止拍照 4. A. 化学与能源 B. 环保与安全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更环保 霉变的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 C. 化学与健康 D. 化学与材料 油脂、糖类是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人体适当补充碘元素可防骨质疏松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5. “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出行多乘交通工具 B. 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C. 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 D. 农业和园林改浸灌为喷灌和滴灌 6. 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 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 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 B. 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 C. 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 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7.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 B. 塑料、羊毛属于合成材料 C. 淀粉、蛋白质属于有机物 D. 生石灰、熟石灰属于氧化物 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待测溶液pH B. 蒸发 C. 过滤 D. 氧气验满

初三化学元素评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刚才我们观慕了XXX学校薛老师执教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现我对这节课进行点评。 首先我觉得今天薛老师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节课内容充实、主线明了。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中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难点、疑点,分析深刻,拓展得当,表现了薛老师较强的课堂领悟能力和严谨求实的教风。薛老师激情饱满、充满自信、挥洒自如,语言生动,构思新颖,诱导着学生逐步地探究事物的真相。XXX学校的生源是四流的,现生源的分配,一流民办、二流名校、三流重点城镇的学校,四流是偏远地区学校。但XXX学校的这样的四流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已初步养成了化学学科素养,求知欲强烈,善于动脑、动手、动口,基本掌握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在这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师生间构建了学习共同体,相互协作,共同收获,完成了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这也为我们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课,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值得模仿借鉴。 本节课我认为主要展示出了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注重情境的创设,点燃学生思维引擎 精彩有效的课堂引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上课开始,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这时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期待着老师的教学。薛老师从地球上大气中氧气来源视频,为学生科普的同时,开始引入话题然后全面展开。这种真实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震憾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原

动力和内在需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都有这种体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制取和用途,好学,因为学生有一些的生活积累,同时可经过实验去探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难学,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一片空白。薛老师能利用学生前几单元已初步接触到的元素、微粒,以元素周期表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生进一步了解元素之义、之型、之律、之用。华东师范大学郅庭瑾教授著的《为思维而教》中就提出:教学要以适当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思维而教”,教给学生思维,应当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实践者的重要理念。当教师的“心智模式”变了,当教师的思维模式变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心智模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更好发展,教育一定会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活动! 第二个亮点:抓住两条主线,体现了化学课程教学理念 新时代的化学课程有两条主线:一是核心知识线。薛老师以课本为根本,重新整合,适当改变。课本是经典,经典是精华,必须充分利用经典,并针对学情改当改进。薛老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元素时,按基本规程顺序逐一研究。同时把这些知识很好地串联,它遵循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薛老师还特别提醒学生关注细节,例:宏观、微观,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培养学生细致、精准的观察能力,多元的思维品质,从而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认同内化的进程。二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及应用。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主张教育应充满生活与活力,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书中强调

2020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8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在答卷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同时将准考证 号对应信息点涂黑,并填写答卷右上角的座位号。 3.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第一大题中对应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 若要修改,必须用橡皮擦先擦去要修改的选项,再把重选的选项涂黑。 4.答非选择题时,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写在答卷上,不能用铅笔和红色字迹的笔;若要修改,把要修改的答案划上横线,在旁边有 空位的地方写上修改后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5.考试结束时,将试卷、答题卡、答卷一并交回。 6.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O—16 Na一23 S一32 K一39 Ca一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l至8题每小题2分,9至14题每小题3分,共3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能调节新陈代谢,但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可从水果、蔬菜中摄取的营养素是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是 A.研发氢能源B.合成新材料 C.编写电脑程序D.用石油生产化工原料 3.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B.元素种类C.原子数目D.分子数目 4.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A.+1 B.+3 C.+5 D.无法确定 5.下列物质的酸性最强的是 选项A B C D 物质牙膏洁厕灵油污净橙汁 pH8212 3.5 6.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 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 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 7.生产生活中的以下想法或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循环用水以节约水资源B.CO2会污染环境,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C.锈蚀的钢铁不值得回收利用D.生活废水不会造成污染,可直接排放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x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化学课评课稿

评课稿 英语组 本周听取了张老师的示范课,经过本组成员讨论,由本人执笔代表本组来点评一下张老师的课。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可能说一漏万,有欠缺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同仁补充、指正。 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张老师巧妙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特别是爱说的欲望体现的最强烈,每当张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都勇跃的举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致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很活跃。学生只有自己参与课堂的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张老师的这节课充分运用了三主三导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整节课系列问号设计的有梯度,本节课以以化学式为链条,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并以分析讨论为主线,体现了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特色。“石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引出了课题。从一开始就给学生部下了“层层陷阱”然后又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化学元素在某种条件下会产生什么问题,学生步步为营。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边学习边解决问题。 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张老师的课堂中,质疑是充满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质疑的质量很高,比如,学生问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顺序和数量是固定的吗?每进行一个知识点张老师都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质疑,,都问一问有什么疑问吗?而且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质疑水平都很高,如一个学生问:“化学式都是固定不变的吗”由此显示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去质疑。可见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很到位。 四、积分卡、赏识语融入到课堂之中 积分卡的运用自如,发放有质量,起到了鼓励作用。赏识用语运用自然、如:你的问题回答的很深奥、说明你的化学课外知识很丰富、问题回答得简单明了等。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语言幽默简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 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死灰复燃 B .杯弓蛇影 C .冰消雪融 D .铁柞磨针 2.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A. 塑料水杯 B .单车轮胎 C .羊毛衣服 D. 青铜雕像 3.下列试剂瓶应有 标志的是 A .氯化钠 B .蒸馏水 C .浓硫酸 D .葡萄糖 4.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性质与用途 B .化肥与施用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甲醛溶液用于浸泡食品,使其保鲜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的草木灰混合施用 如果庄稼的茎长得不好,可施用钾肥 C.环保与能源 D .健康与安全 为治理雾霆,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为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可降解塑料 若出现贫血,可适当补充铁元素 霉变的大米清洗煮熟后,可继续食用 5.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A .食盐水(pH ≈7 ) B .牙膏 (pH ≈9) C .肥皂(pH ≈10 ) D .米醋(pH ≈3)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 3 B. 两个氧分子:2O C. Co 元素的化合价: D. 一个铝离子: 7. “题7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O 2含量 B .检验H 2的纯度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证明密度CO 2>空气

8. 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题8 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 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人体中锗是常量元素 D.锗原子的中子数为41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 CO(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洗气 B. CO2(HCl): 通过饱和NaHCO3 溶液洗气 C. 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 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0. “题10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l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评课稿

评课稿: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这节课在语言知识上从词汇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词汇;从话题上讨论了......的背景及基础知识;从功能句上练习了一些发表个人观点的句型;从语法上渗透了.........的结构和用法。在语言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信息和教师给的对话范文,进行分组对话练习,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和讨论.......,鼓励学生不断的努力,以使..............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本单元以........为话题,本节课是“……”(Warming Up)部分,用图片呈现了.......,让学生通过看图讨论的方式了解........。同时通过对.........了解补充了大量……词汇。通过对.......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及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学会表达和支持个人观点,能用所学的......知识及相关词语来描述........,激发学生对.....的兴趣。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设计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教学思路设计清晰,通过不同活动达到对词汇、背景知识的认知以及个人观点的表达;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课堂结构安排合理,从……的方法由浅入深,符合任职规律。

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讲与练时间搭配合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学生的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教师在课堂上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如果在……中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就更好了。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多样化且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特点且很扎实。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的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英语学科中去,解决相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上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从教学策略上看体现了资源和交际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相关的语言信息,从而扩大语言输入量,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虽然课程思路和重点在课件中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必要的板书还是必要的。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

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及解析

2017年广东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 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B.杯弓蛇影C.冰消雪融D.铁杵磨针 2.(2分)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 A.塑料水杯B.单车轮胎C.羊毛衣服D.青铜塑像 3.(2分)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 A.氯化钠B.蒸馏水C.浓硫酸D.葡萄糖 4.(2分)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A、 B.B、C .C、D.D、 5.(2分)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A.食盐水(pH≈7)B.牙膏(pH≈9)C.肥皂(pH≈10)D.米醋(pH≈3) 6.(2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3B.两个氧分子:2O C.Co元素的化合价:Na O2D.一个铝离子:Al+3 7.(2分)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是()

A. 测定空气中O2含量B. 检验氢气的纯度 C. 探究燃烧的条件D. 证明密度:CO2>空气 8.(2分)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人体中锗是常量元素D.锗原子的中子数为41 9.(2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 A.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0.(2分)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 11.(2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C.C、D.D、 12.(2分)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 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H3D.N2O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2017年广东省初中化学试卷及答案(电子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A.死灰复燃 B.杯弓蛇影 C.冰雪消融 D.铁杵磨针 2、下列物品主要由合金制成的是(D ) A.塑料水杯 B.单车轮胎 C.羊毛衣服 D.青铜雕像 3、下列试剂瓶应有标志的是(C ) A.氯化钠 B.蒸馏水 C.浓硫酸 D.葡萄糖 4、下表是部分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一组是(B ) 5、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蛰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D ) A.食盐水(PH≈7) B.牙膏(PH≈9) C.肥皂(PH≈10) D.米醋(PH≈3) 6、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C ) A.三个二氧化硫分子:2SO 3 B.两个氧分子:2O C.Co 元素的化合价:23 a O Co N D.一个铝离子:Al +3

7、“题7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检验H2的纯度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证明密度:CO2>空气 8、有机锗具有抗肿瘤活性,锗元素的部分信息见“题8图”。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x=2 B.锗原子的电子数为32 C.人体中锗是常量元素 D.锗原子的中字数为41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与方法正确的是(A) A.CO(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 B.CO2(HCl):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C.NaCl固体(沙子):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 D.铁粉(锌粉):加入稀H2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10、“题10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 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 再降温结晶 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 析出的是Ce2(SO4)3 D.22℃时(NH4)2H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越为70%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化学万能评课稿

化学评课稿:《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这节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主要特点我认为是: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老师没有泛泛地讲,而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别具一格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喜欢逐条讲深讲透,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给学生,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当前所进行的化学课改必须摒弃的。***老师的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实验,出现的现象由学生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都大胆放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做完化学实验后形成的酸性或碱性的废液,是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怎样处理?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生自学完溶液PH的测定方法后,由学生测定了十几种溶液PH.以及,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本节课在开始时,实验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跟酸的反应,有点不妥。因为学生对氢氧化铜、氢氧化铁这两种碱不是很熟悉。若将该实验在探究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后完成,用它明显的实验现象,来巩固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得出盐和中和反应的定义,就更加完美了。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初中化学评课稿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着手来创设学习情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活动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分析现象后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其真切地体验到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科学发展的现实向学生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

高一化学课《物质的量》评课稿

高一化学课《物质的量》评课稿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评稿 今天有幸听取了高一化学《物质的量》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下面是我对潘老师的进行的点评: 潘老师这节为物质的量第二时,即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在本节中,将计算题很好地进行分类,将计算分为过量计算和混合物计算,习题过程中由易到难,将难度进行分割,使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反映良好。 在潘老师板书上,将例题过程完整地呈现出,让学生在练习和思考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学习体会。学生紧能够紧跟跟老师的步伐,较好地完成了这堂对高一新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化学习题,一堂下,学生反应热烈,堂练习完成良好。 首先,而李老师利用“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哪段又是具体描写他的发现的?”这两个问题,不仅将串了起,还让学生懂得在中找到答案,另外李老师口头解释补充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再次在堂上,李老师抓住几个关键的问题组织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找画、批注,随着问题的解决,不光理解了内容,

也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并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李老师上一开始,就让学生对题发出质疑,然后又让他们在中自己找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也学生要懂得发现问题,然后再努力解决问题。总之,李老师的堂过渡语真是非常精彩。我们知道,适合的堂过渡语不仅能理清学生的思路,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顺理成地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当然,这么精彩的过渡语离不开老师前的辛苦准备,真努力。 1、整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堂中,堂效果较好。 2、精心设计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 3、老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毫不费力,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4、整节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 、充分体出了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老师这节上得很成功,学生们上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极高,特别是老师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 7、老师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升。 8、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玩活动过程中探究新知识、理解新知,人整体上看,效果确实不错,值得学习。 9、有“创新”和“创意”。能活用教材,爱想点子。新改的理念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