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新闻受众心理概述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一.新闻体裁 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 二.体裁分析 1.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 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深度的报道。(如:临沧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鉴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系列报道) 2. 专题报道: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 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3. 特别报道:是针对特别事件和重大选题,以时序为主线, 运用解释、对比、分析等手法,进行事件性报道,使观众全面了解新

闻事实。(如:2013清明记忆-清明节特别报道) 三.选题分析 1. 题材分析 针对事件、人物、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亮点、寻找特别、确定主题。 2. 角度分析 以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事件、人物为切入口,从不同角度报道篇目的主题。 3. 内容分析 以时间为维度,将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经验、发展特点、发展成果、发展方向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机进行报道。 四.前期准备 1. 搜寻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 2. 采访对象,与事件有关的不同职位、不同年龄的相关人员, 使得采访内容具有深度。 3. 采访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支撑文章的说服力、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五.方案的实施与运作 1. 把采访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2. 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使文章主题突出( 具有深度。 3. 写作时选择切入点要细,注重事情 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受众心理和新闻传播 论文关键词: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逆反心理;传播失效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总结当前的传播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因为受众心理 因素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类型,期望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使传播 者即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调整行为,使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应有 的作用,达到有效传播。 传播失效即信息传播后的客观效果与传播者的主观意图(预期效果)相 违背或不相符,传播活动零效果同属于传播失效。新闻传播失效表现 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传而乱向”,即传播的 实际效果偏离了传播的预期效果,要么产生了干扰信号,要么使受众 困惑或产生歧异理解;二是“传而反向”,即传播的实际效果是与传 播的预期效果完全相悖的反效果。因为受众个体差异性和受众心理的 复杂性,由受众心理而导致的新闻传播失效的类型有很多。从认知心 理的角度,作者将这些类型分别归纳为受众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及逆 反心理三类来实行阐述。 一、受众认知偏差和新闻传播失效 受众的认知偏差是指在受众头脑中不自觉地对传播者或对新闻信息的 误解,从而导致与传播者主观意图或宣传意图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误 解传播者角色、移情、期待等原因来引起的认知偏差。 1、因误解传者角色引起的传播失效 媒体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地有人落水,围观的群众无一人下水救人。看到这样的报道后,有人不禁会问:记者肯定也在现场,记者为 什么不去救人?这就牵涉到这样一个问题:记者首先应表现职业人的角色,还是首先表现社会人的角色。因为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受众 会忘记传播者想要揭示的问题,转而对传播者在现场的行为实行评判,导致新闻传播失效。传播者作为社会个体,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 追求,在处理职业人和社会人角色冲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第一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 分析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18:39 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 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 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任何一种媒介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从受众层面来看,应该说,正是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当今的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多元化的,人们渴望获得周围世界变动的信息以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模板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模板
一、新闻主题(系列报道、专题报道)
1、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 道。不拘泥于事件顺序,但要做到形散神不散,严格围绕新闻主题,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 系统、全面、深度的报道。(针对不同新闻题材、新闻主题寻找不同角度)
2、专题报道: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 象等, 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 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 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针对不同新闻题材、新闻主题,进行调查分析,撰写文稿时 要将主题研读通透,文稿应具有一定的评述能力)
二、新闻题材、主题分析 1、系列报道:针对不同的新闻题材、新闻主题,根据拍摄要求,确定系列报道集数, 选定不同的角度、侧面进行新闻题材、新闻主题分析。 2、专题报道:对典型事件或具有高新闻价值的人物题材等进行深度挖掘,调查分析解 释评述,要有理有据不浮夸,并且要分析的生动不古板。
三、基础内容(实地采访前准备工作) 1、项目名称:确定系类报道项目名称; 2、项目核心:将本次系列报道核心观点明确,围绕核心展开报道; 3、数据支持:资料数据佐证,相关人物数据佐证; 4、记者提问:非出镜形式提问,相关人物发表评论看法; 5、旁白撰写:逻辑思维明确的同时,灵活运用,生动,具有吸引力,并具有一定的评 论能力; 6、现场采访:对相关当事人进行现场采访时,撰写采访提纲,临时采访应做记录,方 便后期资料整理。
觞开思维 精诚制作

分类 项目名称 项目核心
内容 确定系类报道项目名称; 将本次系列报道核心观点 明确;
备注 明确主题 围绕核心展开报道
数据支持
资料数据佐证, 相关人物数 据佐证;
数据收集应以客观事实为 依据 布局合理,逻辑思维明确
记者提问
非出镜形式提问, 相关人物 发表评论看法;
旁白撰写
逻辑思维明确的同时, 灵活 运用,生动,具有吸引力
具有一定的论述能力
现场采访
对相关当事人进行现场采 访时,撰写采访提纲
临时采访应做记录, 方便后 期资料整理。
四、工作细分(记者、摄像、编导) 1、预期稿件:由编导通过前期资料收集,撰写概念稿件;(大纲即可) 2、被采访人:在与编导提前沟通的前提下,准备受访内容; 3、采访内容:由编导提前列提纲,无法提前预期的,在受访当天现场列提纲; 4、摄像准备: 与编导沟通拍摄大致流程及拍摄意向, 检查设备 (待机情况, 设备状态) 。
五、拍摄流程(根据不同情况撰写)
觞开思维 精诚制作

浅谈受众心理

浅谈受众心理 【摘要】受众,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受众作为社会群体的人,是具有一定的心理和生理机制的,本文将简要的介绍受众心理。 【关键词】受众心理媒介传播 一、何为受众 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有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 二、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 这里指的是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从广义上讲,所有社会成员都是新闻媒介现实或潜在的受众群,无论种族、性别、年龄、职业,这时他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新闻媒介的受众。新闻传播的广泛也使受众超越了地域的间隔,在相同或相近的时间里,聚合而为传媒信息的接受者。 2、混杂性 也正因为新闻媒体受众成员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早就了受众群体成员的混杂性特征。他们在同为传媒受众这一点上是同一的,但他们彼此之间却又同时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个体差异,如身份、地位的悬殊,贫富的差别,文化教育程度、价值观念的不同等,可谓千差万别。 3、隐蔽性 尽管分散的受众成员有时也采用各种形式直接、间接参与新闻媒体工作,如加入受众参与节目,来信、来电反映意见和要求,或参与、接受媒体组织的受众调查等,但在总体上,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来说,是不见面的,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三、受众的类型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四、受众的心理特征 1、新奇心理 所谓好奇,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物或环境事,所产生的朝向探究反射。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日常的或突然发生的、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从而悉心去观察和探究。无论从心理学角度,还是从新闻学角度,第一次传播的新信息,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报道应尽量满足受众的这种好奇心理的需求,争取抢发“独家新闻”。 2、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这便是由受众得益心理所决定的。 3、求知心理 当代的受众,比以往任何时代,对新闻媒体的要求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不但要满足“新闻欲”,还要满足“知识欲”。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知识对一个人的能力与技能的形成与提高,有相当的影响力。因此,新闻报道如能满足受众的求知心理,是符合读者的普遍心理和能引起读者普遍兴趣的。 4、接近心理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并因自身生活的需要,产生亲和动机与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反映在受众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这一接近心理便表现在新闻发生地与受众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新闻事件

心理中心新闻稿书写要求

心理中心新闻稿书写要求 ①题目尽量简单明了,主题突出有文采。例如: 把握时间,诠释人生 ——记四川师范大学第六届5?25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 走向心世界,传递正能量 ——记我校5.25心理健康节开幕式及游园会活动(具体根据新闻内容酌情处理) ②“四川师范大学”一律简称“我校” “心理中心”全称“四川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 ③介绍领导职位全称。例如: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胡尚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四川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专职教师王彬,邹晓丹担任评委老师,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校党委副书记王万民,副校长李树勇,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朱建军、副部长陈波、团委副书记倪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及本部各个学院党委副书记、心理辅导站教师。 本次答辩的评委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学生团队辅导老师许敏、学生团队负责人陈潇、行动组负责人程斌银、策划组负责人贾月皓、反馈组负责人钟雯、学生团队成员何鹏飞。参加本次竞选的共有12个学院,竞选十佳心理委员和优秀心理干部分别为20和17人。 心理中心老师一般排名由杨雪梅老师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任杨雪梅” ④开篇(本报讯,某某某)例如: (本报讯吕红)5月29日下午4点,我校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隆重举行。 ⑤新闻稿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内容 A 地点:生态广场,第x教学楼xxx室,桃李园三楼学生活动中心,第二办公区315心理中心办公室,第二办公区313沙盘室,

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新闻受众的群体心理的案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14871440.html, 新闻受众常见心理浅析 作者:程鹏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4期 【摘要】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关键词】新闻传播;受众心理;传播效果 办报纸、做新闻工作就要研究新闻受众——读者的心理,只有了解读者,把握读者心理规律,并围绕读者搞好新闻策划,我们的报道才能更加贴近读者,为读者所接受,引起读者的共鸣,也才能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著名记者安岗就曾在一篇题为《研究读者是一门学问》的文章中强调:“办好党报必须深知自己的读者,我们的敏感首先就要表现在这方面。人民和党心连心,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生活的现实。我们就是要研究人民的心理,掌握他们的脉搏。”当然,读者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既有共性的、普遍的心理,又有个体的心理,而且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把握读者的以下几种心理: 好奇心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所谓好奇,是指有机体遇到新异刺激或环境时所产生的朝向和探究反射。如听到有人叫就会不自觉地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到有成群的人围在一起就忍不住凑上前看个究竟等等,都属于探究(好奇)心理。凡是第一次出现的、罕见的、反常的或突然发生、强烈变化的事物,人们就容易感兴趣,产生好奇;一好奇,便又引起注意的心理活动,从而悉心去观察与探究这些事物。对新闻的喜新厌旧正是出于这种好奇的心理,凡是内容新、表现手法新的新闻,都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如消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的诡异实验:让死人开口唱歌》(《南方都市报》2002年7月4日),一看标题读者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读完全文:死去的人怎么会唱歌?原来是研究者把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录像制作,将私人的影像依照声音做出口型,这样就可以“唱歌”了。这一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语言训练、帮助聋人学习说话,或者创造更加鲜活的虚拟人物,或者方便未来的配音工作。 当然,读者的好奇心理是与事物的新鲜程度、新事物出现的次数多少密切相连的。当一个事件第一次出现时,它会因为新奇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时间一久,信息变旧,人的感觉迟钝,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不过,一旦有了新的内容,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它依然会重新由旧闻变为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6篇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一):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一)采访意图:解读十七大报告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采访阶段及任务:第一,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采访,了解他们今年的收成、生产中的成就和问题(生产经营模式、西瓜品种介绍等)、来年的计划和打算,对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的看法和理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感受。 第二,采访村委会主要成员,了解他们在瓜农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农资采购、市场信息等组织与指导性服务方面的作用。 第三,采访县、乡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职责制、农业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相关政策在当地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第四,搜集资料:十七大报告材料和有关三农问题的政策材料。 (三)题目:南王庄瓜农对来年增收干劲大、信心足 (四)组织策划:王志民(总策划)、周宁宁、马媛、王志华 (五)栏目设置:消息或分析性报道 (六)初次采访所得关键字: 立冬刚过,华北平原上的麦苗显出一派喜人景象,忙完了秋种的农民陆续离开了家乡到城市打工。而南王庄的村民似乎还没有忙完。他们有的忙着收获地里的麻山药、萝卜、红薯、白菜等农作物:有地头交易的,有装车运往市区的;有的忙着拆大棚、施肥、集粪、松土、挖沟,让辛苦了一年的土地准备休息过冬。进入阳历年以后,瓜农们就会把自家温室里培育的秧苗移入大棚,这也许才是瓜农生产生活的新开始吧。 在村民李某的家里,作者了解到,今年村里的农户收入都不一样程度地增加了,今年李某经营了四个大棚(约四亩),每个大棚净收入大约4000元,比去年净增收2000元左右。在 农资成本增加的状况下,今年他又承包了三个大棚准备来年种西瓜,附近几个村庄的很多村农民也在扩大西瓜种植面积,农民种西瓜的热情高涨。 南王庄大棚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西瓜和其它地区农户种植的小麦一样,是当地农民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几乎庄上的每个农民都有种西瓜的经验,西瓜种植业在当地已经构成了必须的规模。南王庄西瓜远近闻名,有的西瓜远销京津和东北等地区的城市。 对于市场和信息,李某深有体会:卖低不卖高,(销售)信息灵通和关系网(客源)广的农民的西瓜每年能卖个好价钱。 村民反映:种西瓜能够让农民得到稳定的收入,挣多挣少但不会赔钱,今年西瓜的平均市场价在1。5元每千克(供应旺季价格略低),同往年相比瓜农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农民种 白菜既增产又增收,但是种麻山药增产却不增收:今年麻山药的下脚料每市斤五毛钱左右,而

2021年心理健康活动新闻稿

关爱心灵共筑和谐校园 欧阳光明(2021.03.07) —明德学校525心理健康周活动之“心影随动” 随着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然而如何将心理健康常识普及到每一位同学心中仍是一道难题。为了使“整体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缤纷五月,明德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了“525心理健康活动周”系列教育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普及基本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知识,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同学们造就健全的人格,陶冶情操,建立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适应现代学习和和生活的心理素质。 一、走进孩子的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明德学校开展了《我的学习和成长进行时》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反馈情况,老师们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给予了心理疏导。 二、正面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班级板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板报《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伴我成长》等,讲述了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板报制作精致,引人入胜,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为进一步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增添了色彩。 三、励志讲座引起共鸣。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励志视频《让生

命充满爱》,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激扬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人生之路。很多同学在观看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感受到了其中的正能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成功之路。会后,每个学生写下了对自己、老师、父母等有关责任的真心话。 四、开展中考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为使初四学生轻松迎接中考,学校开展了《从容面对六月天》中考前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过教师的辅导,缓解学生考前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同时提供应对策略和考试技巧,保障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应考心态参加考试。 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有助于帮助同学们走出心理误区,减少内心的矛盾,学会处理、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学习节奏,进一步的融入我们的校园,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处心灵栖息的天地。通过开展心理周活动,全校教师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大大增强,大家深刻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使人幸福的教育,即“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要使教师快乐生活”。 问卷调查与心理疏导 心理健康板报展示 认真观看励志讲座 师生同场情感共鸣 用心辅导专心倾听 现场互动熏陶感染 师生同场情感共鸣

新闻写作教案

新闻写作教案 在正式讲解新闻的写作之前,我想先向大家明确一下新闻的作用,新闻:传播信息—使大家信息共享,彼此了解;沟通理解—及时沟通,信息透明,部门和谐,校内和谐;树立形象—在校内有效传递城市学院的声音,进行系统内的交流。 定义 那什么是新闻呢,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或即将发生事实的报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抓住定义的关键字:新、事实。 例如:以下两条都满足新闻的定义,哪条是真正的新闻? 某同学今天中午将去三餐厅吃饭 教工餐厅今起装修一个月师生将集中在三餐厅用餐 从这个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不是所有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都是新闻,这里就简单讲一下新闻和新闻的价值。 新闻价值:客观事实中所存在的、能够满足社会主体需要的新闻属性。 这种新闻属性,越能够强烈、普遍地满足社会主体的需要,它的新闻价值就越大。西方新闻界有这么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在上面的例子中,某同学去哪儿吃饭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他不能普遍瞒住社会主体的需要,所以,不算是新闻。 怎样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1、时效性,要求新闻要“快”和“新”。新闻是对最新发生的事实、最新出 现的信息的报道,应选择最迅速、最及时、最新鲜的信息。新闻信息量要大。 例如:唐茜教授赴湖北、广东两省考察茶树资源圃并引进茶树新品种 汪志辉副教授一行参加阿坝州藏区(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市场建设会议 2、接近性。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接近性。具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 闻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在地理上与受众靠近;二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受众心理贴近,能唤起读者的关注、同情和共鸣。 例如,我们在院网上挂一篇某外省发生的换届选举之类的事情,就不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我们挂出的我们第四届学生会的换届选举、举行的一些专业方面的讲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些事情会直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汇总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新闻受众的心理特点 News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系(院)名称: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2008级广播电视编导 学生姓名:胡妮妮 学生学号:200808020043 指导教师姓名:刘凌云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2 年 5 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关键词 (2) 引言 (3) 一、研究新闻受众心理特点的现实意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3) (一)新闻受众的定义 (3) (二)新闻受众心理的一般概念 (4) (三)新闻受众心理产生的原因 (4) 三、新闻受众原有基础的心理 (5) (一)受众的动机 (5) (二)受众的需要 (5) (三)受众的兴趣 (6) (四)新闻受众原有的心理特点 (6) 四、新闻媒介传播信息的刺激 (8) (一)媒介刺激作用下的新闻受众心理特点 (8) 1、随意性 (9) 2、交融性 (9) 3、互动性 (9) 4、差异性 (10) (二)媒介作用刺激下新闻受众群体特点 (10) 1、接受暗示 (11) 2、从众 (11) 3、逆反 (11) (三)受众需要对新闻信息的影响 (12) 1、求真心理 (12) 2、求快心理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最新推荐】心理剧新闻稿-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心理剧新闻稿 篇一:心理情景剧决赛新闻稿 我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圆满落幕 本网讯5月23日晚,我校第七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朱灿平、党委组织部部长徐祖民、宣传部部长胡雯、学工 部部长徐庚阳,工会副主席申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谢建出席了本次大赛 并担任评委。 比赛时,演员们精彩用心的表演、绚丽的灯光和音效以及每个剧所要传达的深 刻涵义,都给观众与评委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公正的评判, 环能学院的《我相信》凭借出色的演出、精彩的剧情以及积极健康向上的主题 摘得本次大赛的桂冠。机电学院的《苹果手机》、《没那么简单》和外语系的《寻找生命的灯塔》夺得二等奖,管理学院的《再见春天》、《校园碟中谍》,法政学院的《夏天的阳光》和《守望花开》以及南区心理协会献上的《平凡与 新颖》分获三等奖。机电学院的杨帆凯浩和法政学院的徐小容分获大赛的最佳男、女演员奖。 最后,领导与所有演职人员上台合影留念,“放飞心灵幸福起航”校园心理情景剧汇报演出暨颁奖大会圆满结束。 本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各参赛队伍的剧本都十分贴近大学校园生活,并从亲情、友情及爱情等方面引导剧情的发展,精彩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 上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及感悟。大赛的主办,活跃了校园文化, 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构建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我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的举办始于201X年,剧本内容取自学生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同学们对身边生活的体验,从而对 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更深刻地认识自我,领悟并找到解决困惑的方向。心理 情景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它以类似话剧的形式向学生 介绍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已成为我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的优良载体。 篇二:心理剧“汇”新闻稿 湖南商学院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在我院举行

新闻写作素质浅谈

新闻写作主体素质浅论 发表于《驿钊传媒学习小组》 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记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对新闻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是否恰当以及对信息的传达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主体自身的素质。 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心理、思维活动都是记者发出的。换言之新闻写作从采集信息到构思酝酿再到写成作品等各个阶段记者都处于主导地位。 采集信息阶段。新闻写作所需素材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大量信息仅为写作主体提供了采访、感受、认识和研究的对象仅为进入新闻写作流程提供了一种可能。能否采集到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占有真实可信、典型生动的事实完全取决于记者的素质。 构思酝酿阶段。确定了写作对象后从那个角度切入如何立意采用什么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主体常常因为素养和能力的不同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尤其在同一题材的报道上表现更为明显。 传达再现阶段。这是将构思时形成的主题借助语言媒介把它定型化、物质化的阶段写作主体的素质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否认记者的主导作用就不能使新闻写作多样化就可能扼杀写作主体和新闻作品的个性结果只能是惹人生厌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从事这种精神劳动需要记者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这种良好素质以优秀的品质素养为基础由与众不同的思维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达能力综合而成。它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 主体的品质素养品质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性。对于记者而言写作技巧是重要的而品质更为重要。品质是后天的因素。为什么同时踏上新闻工作岗位有的记者在新闻写作上突飞猛进佳作频频而有的在原地踏步甚至一事无成呢原因当然有多方面但后天的努力是重要因素。凡在新闻写作上有成就的记者大多具备以下几种优秀的品质 1、强烈的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事业心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原动力。当写作成为主体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时记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也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 应该承认新闻写作素材来自社会生活写作灵感来自外界信息的刺激但素材不会自动跑到记者的头脑里来灵感也是个不喜欢懒汉的客人。只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记者主动地深入生活捕捉写作素材。同时事业心对正在进行的写作活动还具有持续推动作用。新闻写作是一项极为艰苦的劳动缺乏事业心很可能会随时中断写作过程。 2、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外部和内部的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素质。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使写作主体经常陷于外部困难之中。如时间紧迫记者为赶截稿时间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写作环境恶劣记者往地上一蹲将稿子垫在膝盖上就开始写作等等。记者不能以此为由而放弃写作。写作过程的各种内部困难更是常见。面对新闻事实的各个方面如何下笔大到情节结构小到选择细节遣词造句都要费尽心机精心设计。即使是一些很有才华的记者也会有文思阻塞的时候。这种来自主体自身内部的困难其阻力往往比外部困难更大。此时坚韧不拔的意志显得尤为重要。 3、真诚坦荡的胸怀为人要真诚坦荡新闻写作也需要真诚坦荡。这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可贵的写作品质。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邵飘萍也说愿有志于新闻事业者振起其责任心办事必力求实际真相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记者因为真诚坦荡才能正视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写成的新闻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4、超乎寻常的胆略新闻写作需要才能同时还得有胆略。古人云昔贤有言成事在胆。文章千古事苟无胆何以能千古乎吾故曰无胆则笔墨畏缩胆既诎矣才何由而得伸乎惟胆能生

谈谈新闻传播受众心理

从我国传统新闻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新闻是一种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它除了要遵循真实、客观、公正、全面、迅速的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客观的特殊新闻传播心理规律。 首先,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先要受众对新闻的需要,才有了新闻的传播活动。新闻传播行为是人们出于某种需求而传播或接受新闻的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其次,受众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地,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以受众对新闻的接受为终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的目的、新闻信息的自身价值、传播过程的保真度,最终都要通过受传者的接受和理解来实现。 第三,受众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活跃的社会群体,在他们的内部不停地进行着信息的传递、讨论和劝说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媒介所传达的信息得到扩散、分析、解释、理解和反应。据研究表明,受众除了有选择地对新闻信息加以注意、理解和记忆外,还积极地寻找自己需要而传播者没有发出的新闻信息。受众对新闻、新闻传播活动具有检验作用。只有那些符合受众需要、符合受众心理活动规律的新闻传播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 现在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同一个信息有多种传播方式,受众选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那磨同一条信息不同的受众有选择性的接收。如成都一年轻人刘志新高考落榜,待业在家,他对家里订的《文化报》不感兴趣,另订了一份《四川科技报》。而且他只看该报上面的“致富金桥”栏目,对其他栏目不感兴趣。但在“致富金桥”的众多报道中,只有《神针救人也救己》这篇报道与他的兴趣和自我条件的评估契合。他读后,心情激动,决心以针灸为业,并找来许多有关针灸的图书,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了远近闻名的“神针手”。 在这里就就会说到传播的两级效果论,传播的信息必须而且只有把传输的信息送进受传者的心理系统,使信息转化为心理能,这种心理能外化(或释放)为受传者的行为,行为做功才能达到传播的最终目的——产生传播的社会效果。 所以作为传者,就应该提高自己的受众意识,也即是由传者身份转变为受者身份。 受众地位的提升是受众主体意识在我国新闻传播中得到张扬的一种反映,符合现代社会传播思想意识。从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来看,“传者”向“受者”的转变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新闻事业的发展及个人意识的强化息息相关,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剖析: 1、由新闻传播的构成要素决定。按照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他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所提出的“五个W模式”,可以认为,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传播者、受传者、

策划书之新闻报道策划格式

新闻报道策划格式 【篇一:新闻报道策划书】 洛阳市地铁修建新闻报道策划书 2020年前将建设4 4条线路,全长102.7公里。 二、报道主题:洛阳市修建地铁调查 三、报道目的及意义:全面了解洛阳修建地铁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各界人士对地铁修建的看法和认识,分析地铁修建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问题,并展望洛阳市的发展前景。 四、报道的主要内容 1、报道洛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地铁修建的背景 2、一些市民对修建地铁的看法和意见 3、取镜采访相关政府部门 4、从文物保护层面采访些文物保护工作者 5、展望下地铁修建的前景 五、需要采访的单位及人物 1、市民 2、洛阳市发改委地铁修建主要负责人 3、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 六、对人物的访问(一)市民: 1.你认为洛阳是否适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2.就洛阳当前的出行状况来看,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进行轨道建设? 3.你认为轨道建设和文物保护哪个更重要? (二)洛阳市发改委地铁修建主要负责人: 1.洛阳地铁列车将采用哪一种型号的,最高运营时速多少公里? 2.洛阳轨道建设是否会对洛阳的财政状况带来巨大压力? 3.如何进行轨道的商业性开发? 4.地铁工程的建设是否会对地下文物产生不良影响? (三)、对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的提问 1、很多人质疑洛阳修建地铁会影响到地下的文物,对此你的看法呢? 2、若是在地铁修建的过程中挖掘出了墓葬,将会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3、在地铁路线规划时有没有提前对这些路线进行过勘测? 七、前期筹备

1、提前联系发改委负责人与文物管理局局长协调安排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 2、提前去地铁修建沿线踩点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确立主题,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回避采访的,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诱导其配合采访。 记者采访时一般都是边听、边问、边记、边看、边想。为了避免报道失实,对于需要核实的细节,如人名、地名、时间、术语、人物对话等,要一边采访,一边核实清楚。采用微型录音机、数字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等采访工具时,也要做相应的记录,以防一旦录音不清或录音损坏,无从核对。 【篇二:新闻报道策划书格式】 新闻报道策划方案 财政支农新亮点: 财政支持下的深度合作化的“企业+农户”产业模式,在高档肉牛培育中显神效。 1、帮助农民增收; 2、财政支农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3、免费全方位技术服务; 4、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5、完善的产业链和追溯体系; 6、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区、市、县畜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7、品牌带动,哈丁纳; 二、活动背景: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闻稿

我院扎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院结合学院特点,突出专业优势,在积极承担和参与学校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的有关活动的同时,学院在5月份集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月22日晚,我院举办了首届心理剧大赛,将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舞台剧的形式有机结合,将贫困生心理、大学生恋爱心理、自卑心理、青春期心理等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用舞台演出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进行了展示,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5月8日,为了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用微笑净化心灵,用微笑鼓舞成长,我院以“世界微笑日”为契机,开展了“最美的微笑”评选活动。同学们用相机记录下周围微笑的美丽瞬间,最终经过投票评选出了“最纯真的微笑”、“最个性的微笑"、“最幸福的微笑”等奖项。 5月22日,承办了XX大学第二届“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心理运动会西校区的比赛。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设计了“齐头并进"、“拥抱大自然"、“背靠背心连心”、“天女散花”、“搭桥过河"、“信任之旅”六个比赛项目,使同学们收获了内心的充实与愉悦,同时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最终,经过激烈的比赛,我院代表队获得了冠军。

5月份,学院编辑部举办了心理手抄报大赛。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心理手抄报,普及心理学知识,宣传心理健康的理念,突出心理学的特色,每一份手抄报中都凝结着同学们的心血。目前,正在组织评委对手抄报进行紧张的评选。 5月份,我院依托心理学专业社团心理协会,深入XX一中、XX二中、XX四十中学、XX交通职业学院等学校进行考前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同其他高校的心理社团进行交流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院依托专业优势,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学生的专业学习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写作素质

新闻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记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新闻写作过程中一切与写作有关的心理、思维活动都是记者发出的。换言之新闻写作从采集信息到构思酝酿再到写成作品传达再现等各个阶段记者都处于主导地位。对新闻价值判断是否准确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是否恰当以及对信息的传达优劣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写作主体自身的素质。 新闻写作没有捷径可走。从事这种精神劳动需要记者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质。这种良好素质以优秀的品质素养为基础由与众不同的思维素质、独特的构思能力以及熟练的传达能力综合而成。它是从事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新闻写作质量的保障。 品质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品性。对于记者而言写作技巧是重要的而品质更为重要。品质是后天的因素。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强烈的事业心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事业心是记者搞好新闻写作的原动力。当写作成为主体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时记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去也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来。只有强烈的事业心才能使记者主动地深入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2、坚韧不拔的意志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使写作主体经常陷于外部困难之中。如时间紧迫,记者为赶截稿时间心理压力很大。写作过程的各种内部困难更是常见。面对新闻事实的各个方面,如何下笔大到情节结构小到选择细节遣词造句都要费尽心机精心设计。此时坚韧不拔的意志显得尤为重要。 3、真诚坦荡的胸怀为人要真诚坦荡,新闻写作也需要真诚坦荡。这是一种最基本而又最可贵的写作品质。邵飘萍记者因为真诚坦荡才能正视现实生活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现实,不至于为了某种目的而歪曲事实,写成的新闻作品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4、超乎寻常的胆略新闻写作需要才能,同时还得有胆略。记者要敢于面对事实敢于说真话。要有忠于事实、坚持真理的勇气和气节,决不能看风使舵,曲意逢迎,主观片面,弄虚作假。 新闻是客观事实信息经过记者的头脑加工制作而后传达给读者的。它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记者思维的产物。作为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新闻写作要求其主体不仅具有一般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素质。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深刻性、敏捷性等创造性思维素质。 但是记者要把无声的思维外化为规范的、明朗的、能为广大受众接受的语言把流动的构思凝固成稳定状态的文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新闻写作主体必备的另一项素质就是熟练、高超的传达能力。新闻文体的特殊性要求记者的传达行为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可接受性新闻是写给人看的、听的。在新闻写作流程中反馈期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则新闻没有被受众所接受,没有被社会所理解,这则新闻的写作就不能算已最后完成。记者的传达决不能无视受众之存在,这就要求主体不仅对难以传达的东西要准确地传达出来,而且对可以传达的内容要采用最优化的方式传达出来。 2、逻辑性新闻写作的传达要符合逻辑。新闻事实本身存在着复杂的内在逻辑新闻写作也有其特殊的规律。记者通过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挖掘出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内涵并合乎写作规律地表达出去这正是新闻写作传达的难点所在。记者不具备这种传达能力就无法从事新闻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