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一、定义

总是将精力过分集中于自我身上,过分关注自己的问题,很少主动关心别人和社会,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述说,总爱喋喋不休的讲自己的感受,罗嗦,给人很烦的感觉。说话做事从不想别人此时的心情或别人是否需要帮助。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别人不配合就觉得别人不对,自己委屈,发脾气。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二、表现

1. 看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主观,喜欢认为自己是这样别人也会是这样。喜欢的表达方式:我认为,你们应该,你这样做没尊重我。

与他人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替别人考虑,不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很少主动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常常锋芒毕露,爱表现,让别人成为配角,就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比较直接,没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得罪别人。过分自信导致自负,瞧不起别人,别人自然远离他。一旦其有需要,他就觉得别人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人事去帮助他,而不考虑别人也许没空或许关系不够好,或许没能力等别人的苦处,显得很霸道。

2. 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别人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态度,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于人,不然就难受,除非那个人特别强,不然不愿听从别人的。说话像在辩论争吵,咄咄逼人,难以以心平气和的状态交流。觉得别人幼稚,懒散,低俗,看不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是坚持真理却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十分委屈,不会换位思考,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经验看待和解决问题,仅从自己的爱好与需求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 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会抢着回答。在小学里,老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举手,而且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站起来说。但该生的表现经常有违“常规”,他通常把手举得高高的,整个手臂都竖起来,越过自己的位置,有时还急得大声地喊:“老师,让我来;老师,让我来”,“老师,我很想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来说好吗?”情绪极度兴奋,有时不经同意就“倏”地一声站起来说个滔滔不绝,更离谱的是他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像发“连珠炮”一样问问题,那气势正可谓“咄咄逼人”。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是因为他们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想得到人们的表扬与赞赏。在与他的谈话之中,我知道了他不单是在有陌生人的时候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在任何时候,而且都希望是第一个回答。他的回答不单纯是为了得到表扬和赞赏,更是因为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是“知道了就想说”,这说明了他的表达欲非常强。在表达的同时,他感到快乐,而且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个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但由于他周围没有像他一样有着同样丰富知识的同学,甚至是老师,这就促发了他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以为是,

于是演化成自负,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就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即很少为别人考虑,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他在课堂上根本就不管同学们的不满,依然我行我素的行为就是没有考虑到同学的感受,同学没有表现的机会,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课堂变成为他一个人开设的课堂,就是把自己置于同学之上。这种自我中心的表现就是由于自我概念认识偏差而造成的,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这将会对他产生不良的长远影响。

三、成因。

1.观点取替的能力,只达到“知觉”的部分,还未达到“认知”和“情感”的部分;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可以发觉别人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不同,但即便是如此,他们仍然无法推测别人的想法和内心感觉,因此还是会以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觉为重,认为其他人理应也是如此。所谓观点取替能力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别人在想什么?”,3岁时期的孩子似乎在许多方面仍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独生子女,从小处于家庭中心地位,家庭关注过多,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弱,父母付出不求回报,爱是单向的形成众人为中心的定势。长大后仍然按原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把父母老师同学同事朋友当成父母的形象或无意识地依赖他们,只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对其他事漠不关心,只考虑自己的存在,不考虑别人的存在,思维绕着自己转。

2.从小被家庭忽视,父母忙于事业赚钱幼年缺少与父母交流经历,父爱母爱上有缺失,打骂。

3.小时被别人欺负后缺乏安全感拒绝人际交流,生活单调,缺乏人际交往,孤僻,得不到更多的外界信息。缺乏社会能力的锻炼。通过社会交往了解了一些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并在相互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考虑别人的需要、感受,从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平等相处、谦让、合作、互助以及共享等品质。

4.自我调节能力薄弱。自我调节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它包括自制、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中最重要的方面,对自己行为的检点和自制就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该生很清楚地知道同学对他这种在课堂上爱抢答爱表现的行为很不满,父母亦告之不要出现这种行为,老师也曾批评他的这种行为,他也表示接受老师的批评,但为何他依然如故呢?那是因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虽然他明白他这种自我中心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应该改掉的,但由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自我中心的行为非常容易反弹,故而这种自我中心行为日日上演,堂堂可观

四、危害。

1.在人际交往中别人不会一味对他人尊重关注和赞同、帮助这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自尊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无足轻重。而别人很少同情这种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尊重和关心别人,这就会使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感到孤独,难以体会到交往的成功和快乐,变得自卑。交往是个等价交换的过程,交往双方应该互相关心和照顾体谅,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顾自己,使周围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没有人愿意一味付出,只做配角,自然就没人愿意与其交往。

五、克服

1. 引导该生拥有正确的自我概念。

如果自负就要多看看缺点,明白自己不是完美的,还有不足,要改进。如博览群书,滔滔不绝,可只是别人的观点,没有消化吸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也没有开拓创新,质疑批判。如果自卑就多看看自己的优点,说明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自己是有价值的。

2.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通过平等的师生交流,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他是班集体的一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但也必须遵守共同的纪律。让他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聆听不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修养。善于聆听的人,能从中听出新的见解,新的思维,课堂上

在表达的同时,要让自己聆听不同的声音,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听完别人的想好再说,学会接受批评,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改变自己的不足。不要锋芒毕露,要给别人以适当的表现机会,要韬光养晦,虚怀若谷。

3. 遇事当别人没尊重你是总想想你自己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尊重他们.别老看别人的不足,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把情绪放在一边,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而不是指责他们.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就必须通过微语言,微反应,微表情,以及服饰衣着,还有对其生活经历和朋友圈子的了解等数据收集,在以同理心,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改进自己。

4.对待别人要宽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想要求别人做到首先得自己做到,别人只要没做的过分就不要斤斤计较,别人的过错要忘记,自己的过错要铭记,别人的优点和对你的好要铭记,你对别人的好要忘记。

5. 帮助该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具有某种自我控制能力。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已经相当高了,如能坚持做作业,坚持认真听课,但这种自我控制主要来自权威人物(如教师)的外在控制力,如告戒和命令,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如该生在老师的严肃甚至愤怒的命令下,他的行为会有短暂的收敛,这就是被动性自我控制。但中国亦有个成语“习以为常”,所以要让该生的被动性自我控制被强化,形成习惯,即演化成自动性自我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该生的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也需要外在的监督与引导。

首先,制定一个自我控制目标。这个目标主要由学生来制定,老师只是给予一些参考意见,引导学生的目标走向合理。因为是他自己制定的,自主意识强,执行的意识亦随之增高,效果会更好一些。这个目标要明确、具体,这样可以让他自己清楚要怎么做,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实现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在一步步的实现过程中也能增强他的信心,从而使整个自我控制过程更完全充分。

其次,帮助他制定一个如果他不能按照目标去做就应受到惩罚的具体条款,这个惩罚条款是由师生共同商定的,条款也要具体明细,要严厉,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他去执行自我控制目标。

再次,师生共督。由于三年级的自我控制性被动性较高,需要源源不断的外在性监督,老师和其他学生就是最及时最好的监督者。

第四,指导该生写“自我控制成长日记”。哈佛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指出:私下的沉思和写日记则会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②所以要指导该生写“自我控制成长日记”。日记的内容可以写“今天我实现了目标的哪一个小点”、“是怎样克服困难的”、“还需要在下一步作出哪些努力”、“今天我应该怎样向目标靠拢”等。在这个写日记的过程中,其实也实现了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

老师要定期检查他的日记,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肯定并提出相应的期望及有待改进的地方。第五,如果该生未能履行目标计划,老师不接受任何借口和开脱,坚决地要求他去执行所制定惩罚条款,这样才能促使他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近。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及其他同学作为一种外在的监督势力而存在。

6.应该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仅仅以自己的需求满足为首要目标。

7.我想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脸面对自己,所有的情绪都流露出来,面对自己的脸要真实;另一张脸面对同伴和他人,这时候的脸是用来交流感情的,要注意情绪调节,讲究人际交往的艺术。跟人交流那张脸要经常放晴,照顾别人的感受,放开朗一点,这样才能为彼此带来欢乐,增进理解。看来成熟就意味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看场合,看对象,看时机,考虑别人感受。

8.别人常常不能理解你的行动和想法,需要你做出解释。

9.学会分享,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理解别人的苦处,主动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10.当有不满时应向朋友或家长或老师述说,而不应该通过破坏行动来表达不满。向榜样学习。开心时与朋友分享你会更开心。

11.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12.只要是在涉及别人的情况下,自己的言行就要第一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和别人的感受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一)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那么,这些人如何才能逐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

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在社会上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常常表现为: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强人所难,却置别人的需求于不顾,不愿为别 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需要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显然,这种人的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是个人主义思 想严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因而也不可能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合作共 事或终身为伴呢? 在所有词汇中,“我”字大概是被人们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习惯于以“我”字开头,但几乎所有人都对别人说的“我”字不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话常以“我”字开头的人,是自我意识太强的人,而这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性太强,因此 也不是很受人们欢迎。 一位教心理学的教授在给学生上课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同一个学生分别扮演某企业里一位民主型管理者和另一个企业的专制型管理者,然后调查学生们对这两种管理 者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采用民主型方式的管理者,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有非常强的团队意识;而 专制型方式的管理者则不受欢迎。究其原因,是民主型管理者开口说话时常用“我们”,而专制型管理者则开口闭口是“我的……” 很显然,只有说话时用“我们”的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而说话时常用“我”的人则会受到排斥,这就是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他们会居高临下,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 某公司董事长因年老体衰,决定把董事长的位置传给儿子,并要求儿子在上任的第一天,要 在全体员工面前做一次演讲,以树立自己的威信。 在上任前一天,儿子把自己写好的演讲稿交给了父亲,并有几分得意地说:“我的演讲稿几乎与美国历届总统竞选的演讲稿媲美!” 老董事长看完演讲稿后,说:“的确,儿子,你的演讲稿很精彩,但其前提要在里面的’我’ 字后面加一个’们’字,否则,你会失去公司所有的员工。” “为什么?”儿子不解地问。 “你的演讲稿里只有’我的公司’、’我的股票’、’你们的工作’等词语,根本没有’我们’,所以公司的员工不会跟着你踏实地做下去的。” “可是,他们现在不都是在公司上班吗?说法又有什么重要呢?” “是啊,既然如此,为什么你的演讲稿里没有’我们’呢?你不是已经把他们全部’排除’ 了吗?”老董事长说。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后,若有所悟。 第二天,他在全体员工参加的大会上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是全体同仁努力的结果……”后来,这位新任董事长和他父亲一样,受到了员工们的爱戴和 尊重,而公司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看,这就是运用“我们”的力量!人们的心理是很复杂的,即使是像“我”和“我们”这样细小的差别,也会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说话时用“我”,意味着你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划 分一条界线,你和他人不是“同路人”;而用“我们”,则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圈内人”。 “我”字说得太多,只会给人一种标榜自我或自私自利的印象,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永远得不到他人的信任,极不受他人欢迎。

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

案例一: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 [活动意图] 自我中心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独生子女的越来越普遍,自我中心也成了现在中学生的一个通病。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作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协作能力较差,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 [活动目的] 1.针对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现象进行教育。 2.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克服自私自利的消极心理,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 [活动过程] 1.生活聚焦 事例一:3岁的田田乖巧伶俐,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一天,田田的爸爸下班回家,带回了她最喜欢吃的巧克力,让她拿出几块分给爷爷奶奶,可田田就是不肯。爸爸批评她,她干脆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说:“是我吃的,你们不能吃!”爷爷奶奶赶忙过来哄:“爸爸逗你玩的, 我们不吃……”田田拿着巧克力笑了。 事例二:刚上高中的小郭住学校集体宿舍,可是他总是不能和同宿舍的同学和睦相处。他认为别人的生活习惯总与他不一致,吵得他总是失眠;别人总不尊重他的“隐私”,比如连自己洗不洗澡都要干涉;他和别人说话的时候,别人总是不把他的话当回事;别人总是在他 心情好的时候故意激惹他;自己和朋友在寝室里聊天却横遭白眼…… 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田田和小郭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点? (2)小郭和室友不能搞好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3)你是否自我中心倾向严重?你认为应如何克服自我中心? 教师小结:田田和小郭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自我中心。他们只关注自我,而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自我意识的误区。人的自我意识从3岁开始发展,它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突出的表现就是凡事从“我”出发,对他人的感受、建议不屑一顾,当愿望不能满足时就会发脾气。从上述两个事例可以看出,3岁的田田正处于自我中心化时期,而高中生小郭早已过了这个时期,但可以看出小郭的自我意识仍然停留在3岁,其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不符合。 这一板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什么是自我中心,认识到自我中心的危害。 2.自我判断 你是否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做教材第110页的小测试。 这一板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是否有自我中心倾向,为以下的教育活动做好铺垫,提高针对性。 3.活动体验 (1)将事例二小郭的故事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小郭的室友受到了小郭的种种“折磨”,请小郭的室友谈心理感受。 (2)角色互换,小郭扮演室友的角色,请小郭谈谈心理感受。 比较两个小品,让小郭谈谈自己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是社会的人,他总是要与其他的人接触和交往,当每个人都不顾别人的感

自我为中心 心理疾病

“自我为中心”也是心理病吗? 作者: 来源: 日期: 2011-1-2 点击数: 70 自我中心是心理疾病么?自我中心是怎么形成的?怎样克服自我中心的心理?本文将做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自我中心及其表现 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本我”的私心,只不过有些人只有“本我”,没有“他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在交往中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自我中心者为人处世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别人的兴趣或利益,完全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 2)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别人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态度,因而难以从态度、价值观的层次上与别人进行交往,整个交往的水平很低。 3)自尊心过强、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这种人有很强的自尊心、事无巨细、不愿损伤自己的自尊、强烈地维护着自己,因此他们不希望或不愿意别人在自己之上,对别人的成绩、成功非常地妒忌,对别人的失败幸灾乐祸,不向别人提供任何有益的信息。 二、自我中心的成因 作为一个人个性特征的自我中心,显然它的产生是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随着个性的发展而形成的,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畸形产物。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其前提的,从知道我与外界的区别,到自我评价,再到自我理想。这其中,个体进入青春期而引起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是自我意识发展突变的里程碑。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死守自己的一切自尊,将自己困在狭窄的自我圈子里,竭力为自己建立一个完美的形象却又无力“独立作战”,而强烈的自尊使得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援助之手,自以为是,将自己当作成熟的大人,由此而在人际交往中处处表现为自我中心。 三、自我中心该如何克服 人际交往都讲求互惠的原则,希望别人对自己好,那么自己也应该有相应的付出。如果在交往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处处维护自己的自尊,与其他人造成对立,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来,处于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的状态。对有自我中心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的人来说,应该正视社会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

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重怎么办 (一) “我家那孩子在家很任性,全家什么事都要顺着他,家人的教育都不听。如果有什么事不合他意,就闹个没完。在学校和同学相处也不好,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互不谦让,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好呢?” ●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家长多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指出这些不好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使孩子端正对事对物时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当然,这需要一个逐步改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孩子少溺爱、多严格要求 家庭过份的娇惯、溺爱,是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膨胀的发源地。家长应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做事应替他人着想,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让孩子在空余时间适当的做一些家务和力所能及的事,鼓励他们帮同学、邻居做好事,使孩子在别人的赞许声中体验为他人服务所获得的喜悦。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常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友好相处,使孩子在与同学相处的活动中,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集体主义精神,淡化自我中心意识。 ●及时鼓励、表扬 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且孩子的意志力相对较薄弱,耐心不够。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不良的习惯时,应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的话语,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的进步,使他们一直有信心去改正错缺之处。 (二) “我的孩子做事特别霸道,无论什么人跟他在一起都要顺着他。比如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大家正看得高兴,他突然间想看动画片,那就会非要转台或开VCD,其他人就别想看了;有时候带他去朋友家玩,经常是玩得正高兴时他就大喊大叫要回家,闹得大家都扫兴;他的房间别人不许进去,他的东西别人不许动;他高兴做什么就要做什么,从来不考虑别人,做什么事都要以他为中心,任性而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教育好他呢?”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从小受到父母和长辈的过分溺爱,骄惯放纵。现代的家庭,父母以及长辈容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处迁就孩子,容易使孩子从小就意识到“我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得不到只要一哭一闹也能得到。”于是就容易产生过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独尊的心态,时时处处要别人迁就,常常提出无理要求。

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2.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活动主题:我是集体一份子。 适合高一入学新生刚步入高一的新生,还没有建立集体的概念,彼此之间不熟悉,需要快速 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感。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集体力量的强大,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做个对集体有 责任感的人。 3、行为目标:让学生主动承担对集体应尽的义务,认真负责地做好集体交给的任务。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搬玉米》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3、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4、道具:常青树 活动过程:一、导入:有一只小蚂蚁,它在路上走啊走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掉在地上了,心里可高兴啦,它使出全身的力气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就是搬不动,这可怎么呢?说 说你如果是它会怎么做? 1、观看多媒体:小蚂蚁搬玉米。(小蚂蚁最后找来了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终于把这顿美 餐给搬回家去了。) 2、小蚂蚁把玉米搬回家后心情怎样?它会怎么想? (启发:这是一顿美餐,小蚂蚁现在终于将它搬回家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靠它一个 人的力量行吗?) 小结: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 3、小蚂蚁这个集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一只一只,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如果小蚂蚁在 劳动时,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不齐心协力,这样把事情办成功吗? 小结: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 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 4、导出题目:我是集体一份子。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 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 3、进行活动。 4、评比。 5、各小组商量讨论,总结刚才的行动得失: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每个人又该怎么做?怎样保持集体的凝聚力? 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6、再做一次。 7、评说小结:只有调动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统一大家的行动,向着一个方向 努力,学会合作和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三、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评一评,说一说: 1、观看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学校绿色劳动实践基地里有两块 特别有区别的责任园地:一块是"星星"小队的,另一块是"绿色小苗"小队的。"星星"小队的 队员很勤劳,每天都有同学专门去负责检查,一齐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有了问题集体商

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能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那么,这些人如何才能逐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意识呢?其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认识。首先,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其次,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小学聂光琼(指导教师:詹卫玲) 【设计理念】 这是一堂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矛盾问题的心理辅导课,教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为的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敞开心扉,愿意表达,乐于参与,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解决自己或身边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绝大多数存在着过于“自我”的特点,有的甚至比较白私,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但同时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喜欢交友,但往往又因不会与人沟通而和他人发生冲突,他们不懂得和不习惯如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矛盾引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解决矛盾、避免冲突,激励学生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宽容、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他人,从内心乐意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2、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学会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3、过程与方法:学习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难点: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尊重、体谅和欣赏他人,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需要换位思考和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剪成的心形卡片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引出“智慧树”节目。

活动一:智慧快车 1、(出示卡通造型数字“6”)说说你们看到什么了?(转换卡通造型数字方向变成“9”)说说又看到什么了? 追问:拿在我手中的是同一个物品,怎么一会儿是“6”,一会儿是“9”? 小结: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结果就会不同。 2、(课件出示图片:一个圆形)说说看到它,你想到什么了? 小结过渡: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和做法,这人与人之间就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采取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分层设计了2个体验活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 想法也就不同,应该学会宽容的做人品质,唤起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二:银河剧场 1、播放电视剧《巴拉拉小魔仙》美琪和美雪姐妹俩吵架的视频。说说他们为什么闹矛盾了? 2、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和谁有过类似的矛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矛盾?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过渡:这些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可至今一回想起来,你们还是那么的生气,那么的难过,那么的愤怒,那么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矛盾,让自己和让人都快乐起来? 3、那怎样去化解这些矛盾呢?银河剧场带我们继续走进美琪和美雪的故事。 4、看了美琪和美雪的故事,说说你的感受和认识。 引导认识:走进故事中看一看,打翻盘子弄脏美琪的漫画书是美雪有意的吗?漫画书已经被弄脏的事实还能改变吗?既然这样的事实已经无法改变,像姐妹俩之

心理健康c证自我中心意识

主题: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任性 对象:五年级学生,亲子关系问题,家庭原因导致独生子女往往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也就是任性,这对他们的人际交往以及学习都有所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清任性的坏处。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改掉任性的坏毛病。 课前准备小品——任性的“小皇帝” 教师要事先挑选好六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强调台词的语调和神态,注意形体动作以及道具的设计)。 活动过程: 1、教师课堂点题:同学们,任性是我们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的,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任性的问题,先请大家观看一个小品。 2、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1)谁是任性的“小皇帝”。 (2)“小皇帝”有那些坏毛病。 (3)任性又有那些坏处。 3、提出观看要求: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告诉学生这就是对同学的尊重。 二、讨论 1、讨论方法指导:讨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要心平气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仔细地听取别人的见解。 2、就以上问题分四人一组相互讨论。 3、根据小品内容,结合自身情况,讨论任性有那些坏毛病和坏处。 理念:小品表演给学生带去了欢乐,也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辨别是非,认清了任性的坏处。 三、展开 1、自我测试,完成调查卷(要求认真、如实的填写,告诉学生诚实是一个人的美德) 2、针对调查卷所出现的任性问题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3、讨论找出克服任性的方法 理念: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任性有所意识,讨论时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述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调节心态,完善人格。 四、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自我评价:这堂课我们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认清了任性的坏处了吗?在你身上是否存在任性的问题,找到改正的办法了吗?你学会讨论的方法了吗?你有收获吗?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讨论了“任性”,大家都很认真,也在克服任性方面动了不少脑筋,相信同学们一定不愿做任性的孩子,对吗? 五、摘抄:任性是一个大坏蛋,千万别和它做朋友。 注意问题:小品表演时要提出观看要求,讨论前进行讨论方法的指导,同桌自我评价时巡视倾听。

心理健康c证考试: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主题:我是集体一份子。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感,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懂得相互间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多为集体做实事。促进集体的凝聚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能办成许多依靠个人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情。 2、集体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同心协力,集体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教育学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合作,使集体更有凝聚力。 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的强大,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发挥每个个体的力量,集体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育学生应为集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克服自私自利,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个对集体有责任感的人。 活动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主动承担对集体应尽的义务,认真负责地做好集体交给的任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搬玉米》 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 3、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 4、道具:常青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有一只小蚂蚁,它在路上走啊走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掉在地上了,心里可高兴啦,它使出全身的力气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就是搬不动,这可怎么呢?说说你如果是它会怎么做? 1、观看多媒体:小蚂蚁搬玉米。(小蚂蚁最后找来了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终于把这顿美餐给搬回家去了。) 2、小蚂蚁把玉米搬回家后心情怎样?它会怎么想?(启发:这是一顿美餐,小蚂蚁现在终于将它搬回家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靠它一个人的力量行吗?)小结: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 3、小蚂蚁这个集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一只一只,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如果小蚂蚁在劳动时,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不齐心协力,这样把事情办成功吗?小结: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 4、导出题目:我是集体一份子。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 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 3、进行活动。 4、评比。 5、各小组商量讨论,总结刚才的行动得失: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体的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 一、定义 总是将精力过分集中于自我身上,过分关注自己的问题,很少主动关心别人和社会,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述说,总爱喋喋不休的讲自己的感受,罗嗦,给人很烦的感觉。说话做事从不想别人此时的心情或别人是否需要帮助。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别人不配合就觉得别人不对,自己委屈,发脾气。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二、表现 1. 看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主观,喜欢认为自己是这样别人也会是这样。喜欢的表达方式:我认为,你们应该,你这样做没尊重我。 与他人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替别人考虑,不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理解别人。很少主动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由于这种人时时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别人,有事则登三宝殿,而不求于人时,则对人没有丝毫热情,似乎人人都是为他服务。实际上,人类的交往是互惠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于这种自我中心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以大的代价去获得小的收益。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有一定的能力,常常锋芒毕露,爱表现,让别人成为配角,就会打击别人的自尊心。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比较直接,没考虑别人的感受,容易得罪别人。过分自信导致自负,瞧不起别人,别人自然远离他。一旦其有需要,他就觉得别人就应该放下手中的人事去帮助他,而不考虑别人也许没空或许关系不够好,或许没能力等别人的苦处,显得很霸道。 2. 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这种人在人群中总是以自己的态度作为别人态度的“向导”,别人都应该与自己一样的态度,而且这种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态度,总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要听自己的,把自己的意志观点强加于人,不然就难受,除非那个人特别强,不然不愿听从别人的。说话像在辩论争吵,咄咄逼人,难以以心平气和的状态交流。觉得别人幼稚,懒散,低俗,看不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是坚持真理却得不到理解与支持,十分委屈,不会换位思考,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经验看待和解决问题,仅从自己的爱好与需求出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 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他都会抢着回答。在小学里,老师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举手,而且经过老师同意后才能站起来说。但该生的表现经常有违“常规”,他通常把手举得高高的,整个手臂都竖起来,越过自己的位置,有时还急得大声地喊:“老师,让我来;老师,让我来”,“老师,我很想很想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来说好吗?”情绪极度兴奋,有时不经同意就“倏”地一声站起来说个滔滔不绝,更离谱的是他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像发“连珠炮”一样问问题,那气势正可谓“咄咄逼人”。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这是因为他们想引起人们的注意,想得到人们的表扬与赞赏。在与他的谈话之中,我知道了他不单是在有陌生人的时候喜欢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在任何时候,而且都希望是第一个回答。他的回答不单纯是为了得到表扬和赞赏,更是因为忍不住想和别人“分享”,是“知道了就想说”,这说明了他的表达欲非常强。在表达的同时,他感到快乐,而且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这个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但由于他周围没有像他一样有着同样丰富知识的同学,甚至是老师,这就促发了他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以为是,

青少年自我中心注意的主要表现

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的主要表现 在对课程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谈谈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并谈下自己对青少年期青少年表现的自我中心主义如何克服。 自我中心注意的体现: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例如,当一个女青少年走进教室的时候,她会想所有的人都在注意她的表情和打扮。又如一个男孩在卧室里像摇滚歌星那样跳舞,想象周围坐满了崇拜他的歌迷,等等。这种过分夸大自己感受和体验的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根据艾尔金德的观点,独特的自我是青少年关于个人独特性的认识。青少年专注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关注假象观众的重要性,这使得青少年形成了个体的独特感和个体永久性。个体独特感使得青少年感到没有人了解他们的真正感受。同时,青少年的个体独特感使他们觉得自己远离世界上的许多世俗需要,他们会说,“我与众不同”,“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种个人神话常常表现在青少年的日记里。 克服自我中心注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旭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第二、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第三、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修订版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 中心意识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逸夫小学聂光琼(指导教师:詹卫玲) 【设计理念】 这是一堂针对学生生活中产生矛盾问题的心理辅导课,教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组织学生参与活动,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育者。为的就是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以便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大胆地敞开心扉,愿意表达,乐于参与,能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动脑筋,解决自己或身边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绝大多数存在着过于“自我”的特点,有的甚至比较白私,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但同时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喜欢交友,但往往又因不会与人沟通而和他人发生冲突,他们不懂得和不习惯如何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矛盾引发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解决矛盾、避免冲突,激励学生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宽容、尊重他人。【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他人的选择,理解他人,从内心乐意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2、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学会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3、过程与方法:学习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通过角色互换等方式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 难点: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尊重、体谅和欣赏他人,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需要换位思考和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色卡纸剪成的心形卡片每生一张。 【教学过程】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换言之,除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外,当今的人才还要具备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素质心理健康。也有人称之为“情商”。在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已较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诸多心理问题中,“自我中心意识”是存在于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在群体中,如果这种不健康的意识任其发展、膨胀、蔓延,势必会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根据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自我中心意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形象地说,就如同一个人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球体的球心部位,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围绕“我”来进行,“我”是中心,“我”就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勿庸置疑,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必不可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但很显然,“自我中心意识”与这两者间是有着性质上的差异的。一般说来,“自我中心意识”带有自私、自利、狭隘、偏激、本位主义等极端个人化的色彩。由于凡事都要从“我”出发,认识事物只局限于“我”的视角,因而,“自我中心意识”是“盲目自尊”、“自负”的代名词,是主观意识畸型发展的一种病态心理。 “自我中心意识”强的中小学生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①习惯性地漠视他人(甚至包括父母)的存在,不善于理解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 我们常会看到有些孩子缺乏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意识。比如,父母和师长带着病痛为其操劳,而他们却视而不见(因其他情况有逆反心理者不在此之列);也有的孩子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伸手向父母讨吃讲穿,令人遗憾的是因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也舍得尽量满足孩子,哪怕是力所不能及。久而久之,孩子便有了养尊处优的心理,无法理解别人,更不懂自己对别人应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②自我表现意识极强,对自己的荣誉表现出异常的关心。 有的孩子天资较好,课上表现极为活跃,口里喊着“我、我、我!”甚至站起来跑到老师面前争夺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本来爱动脑善思考是件大好事,可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我”。往往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才是最优秀的,也必须是最优秀的,别人不会也不应该超过自己。 ③有些学生还会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大为光火,整日郁郁寡欢,一厥不振,甚至还会产生敌视或过分自责的心理。 比如有这样两名女同学,参加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文艺汇演,因素质不全面而落选,她们竟然痛哭不止,随即以拒绝参加演出对老师进行要胁。笔者立即针对其思想根源,讲清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机会难得,来日方长”、“不以成败论英雄”等道理,两名女生才似懂非懂地改变了想法。这件事反映出许多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浓厚,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自尊变成了虚荣心。还有一名二年级的男同学,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无奈家境贫寒,无法满足其买高档山地车的要求。他竟用刀割破了同学的山地车胎。理由是“他们有的,我没有,我心里不平衡。”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大。如果不注意对他们进行敏锐的观察、及时的正确引导,就会致使他们套上沉重的思想枷锁,难以健康成长,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自我中心意识”形成的土壤与要源何在? 首先,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里,父辈、祖

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十九、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主题:我是集体一份子。适合七年级学生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没融入到刚组建的班级,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缺乏对集体的责任感,不懂得相互间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多为集体做实事。要建立一个具有集体的凝聚力的班级,首先要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活动目标:1、让学生感悟到集体的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能办成许多依靠个人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情。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集体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同心协力,集体才能发挥它的力量3. 激发学生团结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建立有凝聚力的集体的意愿。4.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做让集体之树长青 活动准备:1、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和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 2.素材收集: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搬玉米》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 3、制作道具:常青树,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有一只小蚂蚁,它在路上走啊走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掉在地上了,心里可高兴啦,它使出全身的力气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就是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说说你如果是它会怎么做? 1、观看多媒体:小蚂蚁搬玉米。(小蚂蚁最后找来了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终于把这顿美餐给搬回家去了。)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初步感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2、小蚂蚁把玉米搬回家后心情怎样?你举得它会感悟到什么? (启发:这是一顿美餐,小蚂蚁现在终于将它搬回家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靠它一个人的力量行吗?) 小结: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 3、小蚂蚁这个集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一只一只,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 如果小蚂蚁在劳动时,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不齐心协力,这样把事情办成功吗? 小结: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 4、导出题目:我是集体一份子。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领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离不开集体。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 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 3、进行活动。 4、评比。 5、各小组商量讨论,总结刚才的行动得失: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每个人又该怎么做?怎样保持集体的凝聚力?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 6、再做一次。 学生通过游戏亲身体验到:只有调动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统一大家的行动,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学会合作和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三、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评一评,说一说:

心理健康c证考试: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说课讲解

心理健康c证考试: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精品资料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主题:我是集体一份子。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感,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懂得相互间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多为集体做实事。促进集体的凝聚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能办成许多依靠个人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情。 2、集体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同心协力,集体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教育学生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合作,使集体更有凝聚力。 活动重点:让学生了解集体的力量的强大,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发挥每个个体的力量,集体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教育学生应为集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克服自私自利,对集体漠不关心,做个对集体有责任感的人。 活动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主动承担对集体应尽的义务,认真负责地做好集体交给的任务,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搬玉米》 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 3、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 4、道具:常青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有一只小蚂蚁,它在路上走啊走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掉在地上了,心里可高兴啦,它使出全身的力气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就是搬不动,这可怎么呢?说说你如果是它会怎么做? 1、观看多媒体:小蚂蚁搬玉米。(小蚂蚁最后找来了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终于把这顿美餐给搬回家去了。) 2、小蚂蚁把玉米搬回家后心情怎样?它会怎么想?(启发:这是一顿美餐,小蚂蚁现在终于将它搬回家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靠它一个人的力量行吗?)小结: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 3、小蚂蚁这个集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一只一只,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如果小蚂蚁在劳动时,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不齐心协力,这样把事情办成功吗?小结: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 4、导出题目:我是集体一份子。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 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冲破狭隘的“自我”牢笼——浅谈如何克服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

冲破狭隘的“自我”牢笼——浅谈如何克服学生的自 我中心意识 作者:刘世斌 来源:《师资建设》 2014年第9期 文/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刘世斌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与 和谐社会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不合拍。 一、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 所谓自我中心意识,就是想问题、办事情等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很少考虑别人的一种极端自私 自利的思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人冷淡自私,缺乏同情心。 有些同学个人主义严重,认为“地球都得围绕我转”,他们时时、事事、处处都为自己打算,从不管他人的想法和 利益。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组织纪律,毫不利人、专门利己,对他人疾苦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2.固执己见,自高自大。 自我中心意识强的同学,往往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唯我独尊、盲目自大。有时为了维护自己可怜的虚荣心, 明知有错仍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正确的意见。 3.自尊心过强,有明显的嫉妒心。 伴随自我中心意识的恶性膨胀,必然产生强烈的嫉妒之心。这样的同学看不得别人的成功,当别人取得成绩时, 他们便会心生妒忌。而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他们不但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反而会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 二、自我中心意识的成因 1.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 ⑴自我中心意识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当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像 疯长的野草,又恰似扩散的毒瘤,难以抑制。有的同学自以为是,陷入狭隘的“自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沦为可怜的自 我中心主义者。 ⑵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诸如盲目自信、爱慕虚荣、过分依赖、精神空虚等,也极易成为自我中心意识滋生蔓延 的温床。 2.受不良的教育环境的影响 ⑴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首先,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很多学生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很容易使他 们形成骄横跋扈、自私自利、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的自我中心意识。 其次,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被忽视,得不到亲情的慰藉,因而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只相信, 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