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砼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合集下载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与调配1使用部位:内溪隧道二衬2、材料:a、重庆九鑫PO42.5水泥b、家锋采石场中砂c、家锋采石场5-31.5mm碎石d、长沙曼特固高效减水剂(掺量1.2%)3、查表取标准差σ=5Mpa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σ=25+1.645×5=33.2Mpa4、计算水灰比。

采用的骨料是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由公式:W/C=αa·f ce÷(f cu·o+αa·αb·f ce)f ce=38.2MpaW/C=0.51 根据施工经验取水灰比0.485、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已知选定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20~180mm及骨科的品种、规格。

直接查表可以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用量:m wo=205kg/m36、按公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掺外加剂砼每立方米的用水量:m wad=205*(1-0.15)=174kg/m3m co=m wo÷C/W=174÷0.48=363kg/m37、选取合理的砂率值。

根据水灰比、骨料品种和最大粒径,取合理砂率βs=42%8、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选用质量计算:m co+m so+m Go+ m wo =m cpm so÷(m so+m Go)×100%=βs已知βs= 40% 取m cp=2400 kg/m3m so+m Go=1863kg/m3m so=783kg/m3m Go=1080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水:外加剂=363kg:783kg:1080kg:174kg:4.4kg=1:2.16:2.98:0.48:0.0129、按初步配合比试拌砼拌合物,进行塌落度试验测得塌落度为135mm。

符合塌落度120-180mm的要求。

基准配合比: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363:783:1080:174:4.4=1:2.16:2.98:0.48:0.0110、混凝土的试配: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保持不变,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满足要求。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混凝土浇筑工艺不断发生着变化,其中泵送商品混凝土以其施工方便、浇筑速度快。

易于振捣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施工中,仍存在诸如对配合此要求更严格,施工中易发生堵管等现象,现就泵送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问题微一简要说明。

普通水泥商品混凝土为悬浮密实结构,其强度形成机理是靠水泥的水化反应产生的凝结力获得的。

商品混凝土强度不仅服从水灰比定则,还要服从密实度定则。

由于普通商品混凝土较易捣实,在某种程度容易造成把密实度看成次要因素,而只注意水灰比与强度的关系。

然而,泵送商品混凝土对其可泵性有特殊的要求,即:要求商品混凝土具有建筑工程所要求的强度需求,同时要满足长距离泵送的需要。

换句话说,就是商品混凝土在达到可泵性要求时应服从于阿布拉姆斯水灰比定则。

1.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的要求(1)要有足够的水泥浆体水泥浆体是混凝上组成的基体,在泵送商品混凝土中,为了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润滑层。

保证商品混凝土泵送能够顺利进行,拌和物须满足以下要求①有足够的含浆量,砂浆除了填充骨料间所有空隙外。

还应有富余量使商品混凝土泵输送管道内壁形成薄浆层;②浆层内含有较多的水,以在输送管内壁处产生一层水膜,泵送时起到润滑作用。

(2)泵送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为了保证泵送顺利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商品混凝土混合料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要求:①商品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小于商品混凝土混合料运输、泵送、直到浇灌完成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问;②商品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好,并且要具有良好的内聚性、不离析、少泌水,以保证商品混凝土的均匀性。

2.泵送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分析由于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性能及施工工艺上的特殊性,因此对其组成材料的质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1水泥品种和用量的选择适宜的水泥用量对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适宜的水泥用量不仅与商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泥标号等因素有关,而且还与管道尺寸、输送距离等有关。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25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与调配1使用部位:桥梁桩基、隧道二衬2、材料:a、腾辉涪陵p.c32.5水泥b、黔江寿昌粗砂c、黔江正阳5-31.5mm碎石d、重庆达华泵送剂(掺量1%)3、查表取标准差σ=5Mpa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σ=25+1.645×5=33.2Mpa4、计算水灰比。

采用的骨料是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由公式:W/C=αa·f ce÷(f cu·o+αa·αb·f ce)f ce=38.2MpaW/C=0.515、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

已知选定的混凝土坍落度为140~180mm及骨科的品种、规格。

直接查表可以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用量:m wo=205kg/m36、按公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掺外加剂砼每立方米的用水量:m wad=205*(1-0.054)=194kg/m3m co=m wo÷C/W=194÷0.51=380 kg/m37、选取合理的砂率值。

根据水灰比、骨料品种和最大粒径,取合理砂率βs=45%8、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

选用质量计算:m co+m so+m Go+ m wo =m cpm so÷(m so+m Go)×100%=βs已知βs= 45% 取m cp=2400 kg/m3m so+m Go=1826kg/m3m so=822kg/m3m Go=1004 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水:外加剂=380kg:822kg:1004kg:194kg:3.8kg=1:2.16:2.64:0.51:0.019、按初步配合比试拌砼拌合物,进行塌落度试验测得塌落度为100mm。

低于塌落度140-180mm的要求,增加水泥浆用量8%,则m co=380*1.08= kg/m3m wo=193*1.08=209 kg/m3基准配合比:m co:m so:m Go:m wo:外加剂=410:801:980:209:4.1=1:1.95:2.39:0.51:0.0110、混凝土的试配: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在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上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直至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满足要求。

泵送C30F200W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

泵送C30F200W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

泵送C30F200W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河曲县文笔电灌站提黄灌溉工程,分一、二级泵站、出水池。

该工程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因处于水位变化范围,设计要求混凝土采用一级配,抗冻等级为F200,抗渗等级为W4,骨料最大粒径为钢筋最小间距2/3不大于25mm。

本次采用10~20mm粒级人工碎石。

1原材料检测由委托方提供给本次试验用的各种原材料,经试验优选最终确定原材料检验结果分述如下:1)水泥采用河曲县中天隆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SP4894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我公司取样检测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结果均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标准要求,其检验结果见表1。

2)粗骨料为河曲县准旗龙口石料厂生产的10~20mm粒级人工碎石,含泥量少,成份以石英石为主。

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的规定。

其检验结果见表2。

3)细骨料选用河曲县五花城砂料场,砂粒磨圆度好,颗粒级配为Ⅱ区,细度模数2.6,在2.2~3.0内,表面含水率小于6%,粗细程度为中砂,符合要求。

结果见表3。

4)粉煤灰为太钢优质粉煤灰,经检验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等均符合《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规定Ⅱ级粉煤灰要求。

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检验结果见表4,满足设计要求。

5)混凝土外加剂选用山西山大合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标准型AEWR引气减水剂,减水率、含气量、泌水率等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检验为普通标准型减水剂,具体检测指标见表5。

2混凝土配合比2.1试配强度的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设计指标、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规定,强度保证率采用95%时,保证率系数t为1.645;设计抗压强度为C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为4.5MPa,则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为37.4MPa。

2.2粉煤灰掺量的确定掺用粉煤灰依据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2017)和《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DL/T5055-2007)中相关规定,本次试配确定粉煤灰掺量20%。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案

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一节编制依据1.1 四川西南标办建造设计院设计的“天空城 2#搂”施工图纸;1.2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以及有关工程施工管理的规定:1.3 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的规定:1.4 预拌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的规定:1.5 混凝土泵的安全使用及操作规范《建造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86)和机具使用说明书:第二节编制原则2.1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落实各级质量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重点制定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有针对性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以抓工序质量为重点,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设计的要求。

2.2 根据施工环境、设备装备能力,类似混凝土浇注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编制符合本泵送混凝土工程实际的施工方案,制定为本工程提供服务的保证措施,以确保混凝土浇注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优质按期完工。

2.3 方案以其效率高、费用低,节省劳力、水平和垂直运输一次连续完成浇注、施工现场狭窄等为考虑点:2.4 混凝土的匀质性、工程质量的提高和现场文明施工的需要。

第三节工程概况3.1 “天空城 2#楼”工程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崔家店路 87#。

施工现场地平整,交通方便,有利于工程施工。

3.2.工程总建造面积: 31509 M2。

其中,地下室建造面积 1042 m2。

3.3. 建造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使用年限为 50 年,耐火等级地下室为一级,±0.000 以上为二级。

地下室、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

3.4.工程设计为地上二十八层、地下一层。

地下室底板埋深-6.55m,负一层层高 5.1m;±0.00 以上层高均为 3.0m。

3.6 设计±0.00 标高相当于国家高程值 502.6M,室内外高差 0.3M。

3.7 混凝土的浇筑应预先根据本工程结构特点、平面形状和几何尺寸、混凝土配制设备和运输设备的供应能力、泵送设备的泵送能力、劳动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施工现场场地大小、运输道路情况等条件,划分混凝土浇筑区域:我工程混凝土浇注分区主体施工阶段,根据设计变形缝位置,考虑设置二段施工流水段,具体划分如下:第四节机械设备的选择4.1 泵送混凝土,是利用混凝土泵的压力将混凝土拌合物通过管道输送到浇筑施工点,同时一次性完成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和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和配合比设计

泵送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和配合比设计我国20世纪50年代引进泵送混凝土技术,但一直发展缓慢。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大力推广应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特别是进入21世纪10年来,泵送混凝土技术在国内各大、中城市混凝土工程施工生中得以迅速发展。

泵送混凝土具有效率高、浇筑快、质量好、费用低等优点,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1 泵送混凝土主要组成材料特点分析与传统混凝土不同,泵送混凝土不但要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要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

所谓可泵性,即混凝土拌合物具有顺利通过管道、摩擦阻力小、不离析、不堵塞和黏结性良好的性能。

满足以上技术性能的关键在于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计。

1.1泵送混凝土粗骨料的特点粗骨料的级配、粒径和形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泵性影响很大。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对节约砂浆和增加混凝土密实度起很大作用。

我国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95中推荐了5~20mm、5~25mm、5~31.5mm、5~40mm粗骨料级配,供施工中选用。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混凝土输送管径之比,是保证可泵性的关键参数。

许多国家的施工经验证明,限制石子的最大粒径为40mm。

根据我国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为: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宜为1:2.5~1:3;泵送高度在50~100m时,宜为1:3~1:4;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宜为1:4~1:5。

表面光滑的圆形或近似圆形且最大粒径为40mm的粗骨料其可泵性较好,针片状颗粒易造成输送管封塞。

因此,我国《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规定,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1.2泵送混凝土细骨料的特点细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可泵性的影响比粗骨料大的多。

混凝土拌合物之所以能在输送管中顺利流动,是由于砂浆具有润滑管壁和使用粗骨料悬浮在砂浆中的缘故。

根据我国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的规定,采用JGJ-79标准规定的二区级配泵。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一、引言泵送混凝土是一种将混凝土通过泵送设备输送到施工现场的施工方法,它具有高效、快速、节省人力和材料的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进行探讨。

二、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目标:1. 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泵送混凝土需要具备一定的流动性,以便在输送过程中能够顺畅地通过泵送管道,并且在施工现场能够顺利地进行浇筑和振捣。

2. 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合理控制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和施工质量可控。

4. 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坍落度:泵送混凝土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坍落度,以便在泵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分层、堵塞等问题,并且在施工现场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5. 经济合理: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原材料成本、工程要求、施工性能等因素,以确保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

三、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的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泵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便进行后续的配合比设计。

2. 确定混凝土的材料性能: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性能和供应情况,确定混凝土的材料参数,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3. 控制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水灰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和施工质量可控。

4. 确定骨料配合方案: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骨料配合方案,包括骨料种类、粒径分布等。

5. 考虑施工性能:根据泵送混凝土的特点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黏度调节剂和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C2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改建工程设计文件》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桥涵、防护工程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20;②施工坍落度:120-160mm。

三、原材料说明:1、水泥:全椒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0 42.5级“海螺”水泥。

2、碎石:文庄石料厂生产的16-31.5mm:10-16mm:5-10mm=30:50:20掺配成的5-31.5mm连续级配碎石3、砂:南京六合中砂4、水:地下水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u,0≥ fcu,k+1.645σ=20+1.645×4=26.6 MPa其中: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ce)/(fcu,0+αa·αb ·fce)=(0.53×1.15×42.5)/(26.6+0.53×0.20×1.15×42.5)=0.82(根据经验取0.64)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γc ·fce,g: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取1.15;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3、确定用水量mw0=210 kg(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表4.0.1-1塌落度在75-90 mm时用水量为205 kg,据此每增加20mm塌落度增加5 kg水推算在塌落度120-160mm时应加水210kg);4、确定水泥用量:C=210/0.64=328 kg5、砂率:βs =44%6、粗细骨料用量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mc0+mg0+ms0+mw0=mcpβs =ms0/(ms0+mg0)×100%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用量(kg)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假定重量(kg),这里取2400 kg/m3计算后的结果为:ms0=819 kg /m3,mg0=1043 kg /m37、确定基准配合比,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用量:mc0=328kg /m3;ms0=819kg /m3;mg0=1043kg /m3;mw0=210 kg /m3;质量比为:mc0 :ms0:mg0:mw0 =1:2.50:3.18:0.648、拌和物和易性调整按初步配合比试拌40L砼拌和料,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13.120 kg砂:32.760 kg碎石:41.720 kg水:8.400 kg经实测坍落度155mm,符合设计值120-160mm,和易性良好,无离析现象,实测容重为Ph=2400(Kg/m3),不需要调整.五、试验室配合比确定1、按基准配合比水灰比W/C=0.64,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砂率各上下浮动1%,计算出另外两组配合比,即W/C=0.59、W/C=0.69,具体如下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泵送砼配合比设计及施工
彭群玉
中隧集团一处建筑公司
摘要:泵送混凝土在当前施工中使用相当广泛。

泵送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中与普通混凝土区别很大,砂率较大,碎石料径相对较小,坍落度较大等。

在施工中密切注意泵送情况,防止堵管。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武九线扩能提速工程二标段,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石山镇,设计时速为200公里,起止里程为DK79+600~DK80+600,其中鄂州隧道起止里程为DK79+815~DK80+120,全长305米。

明洞总长43.6米,暗洞长261.4米,仰拱、仰拱填充、二衬、水沟及电缆槽混凝土共计8229.8m3,均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

泵送混凝土是一种运输方便、快捷的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混凝土用量较大时通常使用此施工方法。

但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故水泥用量比同标号的混凝土用量大。

由于采用管道运输,泵送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和砂率都受到较大的限制。

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泵送混凝土及相关定义
泵送混凝土指用混凝土输送泵施工的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一般是指在基准混凝土中加入泵送剂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或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基准混凝土指按普通配合比设计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泵送剂指能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的外加剂,按形态分为液体泵送剂和固体泵送剂,按成份分为引气型泵送剂和普通泵送剂。

这里只讲述加入泵送配制而成的混凝土。

2.2、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1、原材选定
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水泥,不宜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细骨料选用Ⅱ区中砂,细度模数应在2.4~2.8之间,并且通过0.31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应少于15%。

粗骨料宜选用连续级配骨料,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其粒径根据粗骨料品种和所泵送的高度不同而不同,详见《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

本工程混凝土输送管管径为115mm,粗骨料为碎石,输送距离最远处为350m,故采用的5~20mm连续配的碎石。

坍落度根据混凝土所处部位钢筋的密集程度和混凝土运送方式有关,详见《坍落度选定表》。

本工程虽是泵送混凝土,由于是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加入泵送剂,泵送剂一般能使混凝土坍落度增加100mm左右,故坍落度的范围应为70mm~90mm。

2.2.
3.1、计算配制强度f cu,O 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 cu,O ≥f cu,k +1.645σ
σ为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单位为MPa ,σ与生产质量水平和混凝土强度有关,详见《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选定表》
混凝土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类型、粗骨料最大粒径和坍落度选定,用m w 表示,详见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W/C=A ·f ce /(f cu,o +A ·B ·f ce )
A 、
B —回归系数,详见《A 、B 回归系数》;
f ce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m c0=m w0/(w/c)
m c0—水泥用量;
m w0—水用量;
计算出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必须满足《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2.2.
3.3、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根据水灰比、粗骨料类型、粗骨料最大粒径选定砂率。

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此处的砂率选择砂率范围内的大值,砂率该控制在42%左右,最小值不小于35%。

砂率选择详见《混凝土砂率选用表》。

m c0+m g0+m s0+m w0=m cp
m 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
m 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
m c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 ),其值可取2350~2450 kg ,一般取大值。

在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时,还可以用体积法计算,但当前体积法用的不多,这里就不对体积法进行阐述了。

2.2.4、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2.2.4.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2.2.4.1.1、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

当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不满足要求、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水泥浆用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对于普通混凝土每增减10mm坍落度,约需增加或减少2%~5%的水泥浆。

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2.2.4.1.2、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为上面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或减少1%。

2.2.4.1.3、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养到28d试压。

2.2.4.2、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关系,用作图法求出混凝土配制强度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
2.2.4.2.1、用水量(m
w
测得的坍落度进行调整确定;
)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2.2.4.2.2、水泥用量(m
c
2.2.4.2.3、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基础上,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2.3、泵送混凝土加处入泵送剂试配
2.3.1、泵送剂取样
每50t泵送剂为一批,不足50t也作为一批。

每批从至少10个不同容器中抽取等量试样,混合均匀,质量不少于0.5t水泥所需用的泵送剂量。

每一批取得的试样分为两等份,一份按标准进行试验;另外一份封存半年,以备有疑问时交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复验或仲裁检验。

2.3.2、泵送剂试验
泵送剂应做含固量或含水量、密度、氯离子含量、细度、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试验方法见GB8077规定进行试验。

检测标准见《泵送剂性能表》。

泵送剂掺量按泵送剂生产单位推荐掺量的下限值。

混凝土搅拌采用60L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全部材料及外加剂一次投入,拌合量应不少于15L,不大于45L,搅拌3min,出料后在铁板上用人工翻拌2~3次再行试验。

2.3.4、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测
坍落度按普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结果以三次试验平均值表示,精确到0.1cm。

坍落度增加值以水灰比相同时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坍落度之差表示,精确至0.1cm。

2.3.4.2、坍落度保留值
出盘的混凝土拌合物按普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得到的坍落度值为H0;立即将全部物料装入铁桶密封。

存放30min后测坍落度值为H30;存放60min测坍落度值为H60,H30和H60即为坍落度保留值。

2.3.4.3、凝结时间差
凝结时间差按一般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2.3.4.4、抗压强度试验
抗压强度按《试样取样数量表》规定的进行取样,然后进行标养28d,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3、泵送混凝土施工
3.1、泵送混凝土的管道布置
混凝土输送管有钢管、橡胶管和塑料软管。

常用的直径为100~150mm,每段长度约3m,配有45度和90度的弯管、锥形管。

输送管宜直线布置,转弯宜缓,接头严密。

垂直泵送混凝土时,在立管底部要增设逆流阀,阻止混凝土倒流。

在出料口至少需安装一节软管,以方便出料口移动。

泵送混凝土的管道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3.1.1、地面平面布置的位置要求泵车进出方便,有一定的场地供混凝土运输车的停车、调头。

3.1.2、地面泵管的水平距离需满足设备的技术要求,不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

3.1.3、混凝土泵要布置在靠近水源和排水系统附近。

3.1.4、不准将输送管放在钢筋上,必须搭设临时排架或马凳,防止钢筋的变形。

3.1.5、尽可能设置在设计的预留洞内,且不影响设备安装。

3.1.6、竖向泵管必须牢固设置于竖向结构上。

3.1.6、采用接泵时必须上下或前后泵输出能力大致相等;当采用上下接泵时需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要有相应的起重设备。

3.2、泵送混凝土施工
3.2.1、泵送前用水、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润滑泵和输送管内壁。

3.2.2、混凝土搅拌车卸出的混凝土粗骨料过于集中,应重新搅拌后再卸料。

3.2.3、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受料斗内必须一直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空气进入输送管造成阻塞。

3.2.4、混凝土泵停车时,应每隔3分钟开泵一次。

3.2.5、如果预计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道内残留的混凝土。

3.2.6、混凝土泵堵塞,使泵反转2~3冲程,再使泵正转2~3个冲程,反复几次,一般能将堵塞排除。

在此方法无效的情况,应拆除堵塞部位除掉堵塞混凝土。

3.2.7、混凝土泵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清洗干净。

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材料试验方法标准汇编》 2000年北京
2、《建筑施工技术》 1995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 2000年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4、《土木工程材料》 2002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工程材料》 1995年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