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饲养管理要点(2)

合集下载

怎样养鹌鹑

怎样养鹌鹑

怎样养鹌鹑一、引进优良的鹌鹑品种优良的鹌鹑品种是决定其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饲养的蛋鹌鹑品种主要有朝鲜龙城、隐性白羽和隐性黄羽3个品种,其中朝鲜龙城与隐性白羽的杂交子一代生产性能最高,出壳便可根据羽色鉴别雌雄,育雏期成活率98%以上,雏鹑出壳后35天开始产蛋,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可达98%。

二、抓好育雏管理(一)适时的饮水与开食。

饮水要在进雏后马上进行,水温与室温相同,先饮水后开食,开食要在进雏后10小时进行。

(二)育雏期适宜的温度。

1―3日龄37―38℃,4―5日龄36℃,6―10日龄35℃,11―35日龄30―32℃,在保证育雏温度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育雏期室内的通风状况。

(三)合理的光照。

1―7日龄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以60瓦为宜;8―35日龄20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以40瓦为宜。

(四)采用单层平网育雏笼育雏。

单层平网育雏方式与多层立体育雏笼育雏相比,具有光照充足、温度均匀、卫生条件好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低的优点。

在采取单层平网育雏时,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00只为宜。

(五)适时转群。

雏鹑长至20日龄,便可从育雏笼转入成鹑笼,在转群时要求成鹑室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与育雏室相同,以免雏鹑转群时因环境不适而使其抗病力下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一批雏鹑育雏结束后,育雏室要进行彻底清扫、消毒,为育下一批雏做好准备。

三、为成鹑创造适宜的环境雏鹑长至35日龄,便逐渐开始产蛋,从此便进入成鹑期。

(一)适宜产蛋的温度。

鹌鹑体型虽小,但体表相对散热面积较大,从而御寒能力差,而抗热能力较强,当舍温低于20℃时,产蛋率会明显下降,低于10℃时几乎停产。

舍温达到36℃时对产蛋率影响不大,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夏季舍温达到36℃以上时,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

(二)合理的光照制度。

鹌鹑产蛋期光照时间一般掌握在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光等于16小时、光照强度以40瓦为宜,24小时光照时间虽不会引起鹌鹑脱肛,但对于提高产蛋率没有任何意义,且蛋料比会降低,过强的光照易引起鹌鹑啄癖,突然将光照时间降为每天10小时,大部分鹌鹑会脱毛换羽,产蛋率下降50%以上。

鹌鹑的科学饲养管理

鹌鹑的科学饲养管理
80~100 只,15~30 日龄鹌
鹑每平方米笼舍可饲养 50~
60 只。
(5) 光 照 控 制 1~7
日龄雏鹌鹑应昼夜 21 小时
光照,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
4 瓦左右;7 日龄至产蛋期
鹌鹑每天 16 小时光照,光
照 强 度 为 每 平 方 米 1~2 瓦
为宜,且应保持相对稳定。
(6) 通风换气 饲养鹌
格消毒工作。
素、海南霉素等,所以蛋鸡球虫病重在预防
和加强管理。
肉鸡盲肠球虫病,可用 30%磺胺氯吡嗪
钠可溶性粉,按 1 克∕升计算用量,混饮,连
用 3 天,最多不超过 5 天。如使用磺胺类药
物疗效不佳,应立即更换;肉鸡小肠球虫病
可使用磺胺氯吡嗪钠,也可使用氨丙琳配合
主要做好日常管理和严
磺胺喹恶啉治疗;治疗肉鸡慢性球虫病则以
能降低或丧失。
氨丙琳、尼卡巴嗪以及盐霉素、马杜拉霉
慢性球虫病。1~3 月龄鸡或成年鸡多
发;病鸡间歇性腹泻,消瘦、贫血,粪便呈
水样稀薄,乳白色或砖红色,内部夹杂有未
消化的饲料残渣,西瓜瓤样或胡萝卜丝样;
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但严重影响饲料报
酬和生产性能。剖检可见肠道苍白,肠壁增
厚,无弹性。
(3) 预防措施
壳后 10 小时即可开食,开
食料可采用煮熟捣碎的蛋黄
加玉米粉或混合料撒在塑料
膜上任其自由啄食。每 100
只 雏 鹌 鹑 每 次 可 喂 饲 3~4
个 蛋 黄 。 连 喂 5~7 天 , 以
后可直接用配合饲料饲喂 ,
通常 1 只鹌鹑从开食到产蛋
约需饲料 0.
5 千克。
(4) 饲 养 密 度 1~14
日龄雏鹌鹑每平方米饲养

鹌鹑的养殖方法

鹌鹑的养殖方法

鹌鹑的养殖方法引言鹌鹑是一种常见的家禽,鹌鹑的养殖在很多地区都非常普遍。

鹌鹑肉味道鲜美,且富含营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介绍鹌鹑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环境的选择、饲养管理的要点和常见疾病的防治等内容,以帮助读者正确养殖鹌鹑,提高养殖效益。

一、养殖环境的选择1. 圈舍的建造鹌鹑需要一个舒适、干燥、通风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建造合适的圈舍是非常重要的。

圈舍的规格应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每只鹌鹑需要0.1-0.2平方米的空间。

圈舍内应设有足够的喂食器和饮水器,以满足鹌鹑的日常需求。

2. 温度和湿度控制鹌鹑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在鹌鹑幼雏期,温度应控制在35-37摄氏度,湿度控制在60-70%。

随着鹌鹑的生长,温度和湿度可以逐渐降低,但仍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 光照条件鹌鹑对光照的要求不高,但适当的光照条件有利于鹌鹑的生长和产蛋。

一般情况下,鹌鹑需要每天12-14小时的光照。

二、饲养管理的要点1. 饲料选择鹌鹑的主要饲料包括谷物、豆粕、鱼粉等。

在选择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配比,以满足鹌鹑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注意鹌鹑的饲料消化能力较弱,因此饲料要细碎加工,以提高鹌鹑对饲料的利用率。

2. 饮水管理鹌鹑对饮水的需求量较大,每只鹌鹑每天的饮水量为100-150毫升。

因此,鹌鹑饮水器要保持清洁,随时提供新鲜的饮水,以确保鹌鹑的饮水量和质量。

3. 疫情预防鹌鹑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要加强疫情预防工作。

定期对鹌鹑进行免疫接种,注意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生长监测定期对鹌鹑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包括体重、产蛋率、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量。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饲养管理方法,提高养殖效益。

三、常见疾病的防治1.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鹌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腹泻、食欲不振等。

预防大肠杆菌病的关键是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 眼睛病鹌鹑眼睛病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等症状。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

鹌鹑怎么养殖方法
鹌鹑的养殖主要包括饲养、疾病预防、环境和管理等方面。

1. 饲养:
(1)饲料:鹌鹑的主要饲料是谷类、豆类、油脂、鱼粉、动物蛋白等。

在饲料配方中要注意控制粗蛋白和能量比例,以及适当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

(2)饮水:鹌鹑必须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要给鹌鹑提供凉爽的饮水,并定时更换水源。

(3)定时喂食:要按照鹌鹑需求,加强营养供给,定时喂食,并严格控制饲料消耗量,以避免浪费和过度肥胖。

2. 疾病预防:
要给鹌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控制饲料和水源的卫生,并定期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 环境:
(1)栖息环境:鹌鹑需要安静、干燥、通风、清洁和充足的光照,卫生条件要
保持干净、清爽,并经常更换垫料。

(2)气候环境:鹌鹑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对气温、湿度、氧气等环境条件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4. 管理:
(1)行为管理:要尽量减少鹌鹑的压力、恐惧和异常兴奋的情况,促进其正常行为和生理活动。

(2)疾病管理:对疾病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患病鹌鹑,及时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3)繁殖管理:需要根据鹌鹑的品种特点,合理安排繁殖计划和养殖措施,以提高繁殖成果,保持种质优良。

鹌鹑不同生长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鹌鹑不同生长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鹌鹑不同生长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鹌鹑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鸡形目中最小的一种禽类。

鹌鹑集体虽小,但其肉、蛋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鹌鹑的生长速度、年产蛋量、繁衍才干及顺应性等各项任务都优于其他禽类,还具有易豢养、投资少、周转快和经济效益高的特征,所以,豢养鹌鹑是养殖户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笔者现就鹌鹑豢养管理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引见如下。

1雏鹑的豢养管理1.1育雏室的准备目标养殖户在接雏前3天,一是应对室内的空中停止一次惯例消毒,同时对笼具停止彻底清洗、消毒。

二是要及早准备好料槽及饮水器,备好饲料和常用药品。

三是在接雏前要反省各种育雏设备及电器能否正常。

四是备好育雏有关的器具、保温物品。

五是选好固定的豢养管理人员。

1.2做好保温目标舍内的温度该当坚持在22~24℃左右。

育雏温度1~3日龄为33℃,10~20日龄为28℃,当前可与室温临近。

同时要留意舍内的通风换气,并做好停电时的应急准备目标。

1.3适时饮水、开食鹌鹑经从孵化厂家运进舍内进入育雏笼后,该当先饮用5%的葡萄糖温水溶液,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的耗费。

从其次天起饮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

开食料可饲喂正常的鸡花料(但必须粉碎至粉状),食槽上加盖金属网,以防雏鹑扒料。

雏鹑一般实行拘束采食,但要坚持不时水、料,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地位和食位。

1.4留意平时管理这是一件非常细致而重要的目标,在育雏前该当事前订出育雏计划与有关豢养管理的操作规程。

在管理上要留意:(1)0~4日龄常表现为易骚动担心和逃跑行为的野性,在加料换水时要特殊当心;(2)为避开雏鹑扒溅饲料,该当在料槽上加盖金属网;饮水器要契合规格,避开沾湿绒毛或淹死雏鹑;(3)经常反省温,度能否颠簸,应依据雏鹑静态、粪便情况酌情停止调节;(4)适期调节豢养密度;(5)活期抽样称其体重,并依据体重情况准时调节饲粮营养程度;(6)乐观做好雏鹑的免疫目标和清洁卫生目标;(7)做好防鼠和防火灾目标;(8)随时留意天气变化及死、淘雏鹑的处置目标。

鹌鹑夏季养殖管理制度

鹌鹑夏季养殖管理制度

鹌鹑夏季养殖管理制度一、选址1、夏季养殖鹌鹑的场地选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水源充足,环境清洁卫生的地方。

场地距离工厂或市场适中,方便管理和运输。

2、场地可选在平整,无积水的地方,避免因雨水积水导致鹌鹑生病。

3、鹌鹑舍的选址要远离主干道和人口密集的地方,以免噪音影响鹌鹑的正常生长。

二、饲料管理1、夏季鹌鹑的饲料需适度,饮水需保持清洁。

鹌鹑的饲料应搭配均衡,不宜过于油腻,以免影响消化吸收。

2、饲料容器要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卫生。

3、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提高鹌鹑的免疫力,减少患病。

4、定时定量喂养,避免浪费饲料。

5、夏季饮水要注意水质卫生,定期更换饮水。

6、避免饲料发霉,影响鹌鹑的食欲。

三、环境管理1、夏季鹌鹑需要保持室温适宜,呼吸道畅通,避免高温和潮湿的环境。

2、鹌鹑舍需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积水和粪便堆积。

3、鹌鹑舍的卫生要做好,定期清洁消毒,防止细菌滋生。

4、排泄物要及时清理,避免氨气过高,影响鹌鹑的呼吸。

5、鹌鹑运输要注意通风,避免过度拥挤,导致鹌鹑憋气。

四、疾病防控1、夏季鹌鹑易患口腔炎、传染性疾病等疾病,定期做好预防注射。

2、发现鹌鹑生病要及时隔离,保证其他鹌鹑的健康。

3、饲水要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4、定期检查鹌鹑的体温、体重等指标,保证鹌鹑的健康。

五、生长管理1、夏季鹌鹑的生长速度快,需及时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肥胖。

2、定期给鹌鹑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证鹌鹑的生长健康。

3、夏季鹌鹑的生长速度快,需定期更改笼舍,避免过度拥挤。

4、适时剪羽,保持卫生,避免寄生虫的滋生。

六、销售与营销1、夏季鹌鹑的销售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销售时间。

2、选择有口碑好的销售渠道,保证鹌鹑的销售价格。

3、夏季鹌鹑销售前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吸引消费者。

4、合理安排销售周期,避免因存货过多而导致损失。

以上是关于夏季养殖鹌鹑的管理制度,希望能对养殖者们有所帮助。

只有做好养殖管理,才能保障鹌鹑的健康和快速生长,为养殖者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鹌鹑饲养的环境条件和管理要点

鹌鹑饲养的环境条件和管理要点

鹌鹑饲养的环境条件和管理要点鹌鹑,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因其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和生长快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要保证鹌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条件和合理的管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鹌鹑饲养的环境条件和管理要点,帮助鹌鹑养殖者实现更好的养殖效益。

一、鹌鹑饲养的环境条件1. 温度:鹌鹑的温度适宜范围是18-22摄氏度。

在幼鹌鹑和生长期,温度过低容易引起鹌鹑生长慢,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并且易患疾病;温度过高则会造成鹌鹑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因此,在鹌鹑的居住环境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2. 通风:鹌鹑需要新鲜空气,良好的通风是确保鹌鹑健康生长的关键。

适度的通风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浊和湿度,降低饲养环境中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但通风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鸟石肺等疾病。

鹌鹑的饲养舍应具备通风良好的设计和设施。

3. 光照: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鹌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饲养环境中,应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

一般来说,每天照明时间应为14-16小时,光照强度要适中。

光照可以通过天然阳光和人工照明来实现,光照的稳定性和光质的合理调节对鹌鹑的生长性能和产蛋率都有一定影响。

4. 湿度:鹌鹑的生长环境湿度适宜范围为40%-60%。

湿度过高易导致饲养环境中霉菌和细菌滋生,增加传染病的风险;湿度过低则会引起鹌鹑的脱水和呼吸道感染。

因此,保持适宜的湿度对鹌鹑的健康饲养至关重要。

5. 噪音:鹌鹑对噪音比较敏感,过大的噪音会引起鹌鹑的惊恐和紧张,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和产蛋。

因此,应尽量减少养殖场周围的噪音干扰,保持安静的饲养环境。

二、鹌鹑饲养的管理要点1. 饲料管理:鹌鹑的饲料营养均衡是保障其生长和产蛋的重要条件。

鹌鹑的饲料应按照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需要,提供适宜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能量。

同时,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也要保证。

定期检测饲料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鹌鹑获得优质的饲料。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

鹌鹑的饲养管理方法1、饲养管理育雏期鹌鹑1)开水与开食:出壳雏鹑应在24小时内吃到温水,补充体内所耗水分。

远距离引种是,应在饮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

饮水后即可开食,在粉料中添加0.1%土霉素粉,以防白痢发生。

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采食,不得无故断水与断料。

每日每只平均采食量:3日龄3~4克,5日龄5~7克,7日龄9~11克,11日龄13~15克,15日龄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龄常表现出逃窜的野性,加料、喂水要当心。

②饲料与饮水保证供应。

防止饲料被扒食溅失,防止饮水沾湿绒毛。

③勤于检查与调整室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④勤于观察雏鹑的动态和排粪情况,检查并调整好密度,防止啄癖发生。

⑤做好防鼠害、兽害和防煤气中毒工作。

⑥定期称测体重与检查羽毛生长情况。

⑦做好各项记录和统计报2、饲养管理育成期鹌鹑指15~35日龄(蛋用鹑)或40日龄(肉用鹑)仔鹑的饲养管理。

种用仔鹑均实行限制饲喂。

肉用仔鹑(含淘汰的种用仔鹑)至育成期结果(有时经育肥)时上市。

公鹑性成熟早于母鹑10~14天,但体重低于母鹑,至40日龄左右便有求偶与交配行为,其标志还表现在泄殖腔腺已发达并分泌泡沫状物。

种用仔鹑多在5~6周龄进行选种,编号登记后转入种鹑舍。

肉用鹑基本上采用蛋用鹑的管理原则,只是其饲养标准较高,有些单位采用雏火鸡的饲粮,效果尚可。

欧美国家采用“平-笼”结合方法,即前期平养,20日龄后笼育,也有的于25日龄后再转入育肥笼育肥。

其笼高12厘米,80只/米2,暗光照,笼顶采用纱布或塑料网。

饲粮中可适当掺加能量与油脂饲料。

在管理上应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静,严防各种应激而致惊群,公母鹑应分笼饲养。

定期饲喂,喂后遮暗,为此可采用间歇光照制,即1小时照明、3小时黑暗,可获得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适时上市可获较低的料肉比。

同时应选择高产良种,完善饲粮配方与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鹌鹑的饲养管理要点(2)
鹌鹑各阶段的划分,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根据其生理特性,大至可分为:1-15日龄为雏鹑,15-40日龄仔鹑,40日龄以后为成鹑。

(一)雏鹌鹑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

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
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

1、保温。

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
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

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温度头2天应保持35-38℃,在而后降至34-35℃,保持
一星期,以后逐步降低到正常水平。

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
即可脱温。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

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
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

同时,还应注意天
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
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5、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降低,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

因此,应合理
安排饲养密度。

每平方米面积第一周龄250-30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第三周龄75-100只(蛋鹑100只,肉鹑75只),冬季
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

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
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6、光照。

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
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

一般第一周采用24小时光照,8-9天后白
天不开灯,利用自然光,晚上开灯。

7、辅料。

育雏器内的辅料最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采用粗布片。

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在光滑的辅料上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

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

8、日常管理。

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

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

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
保持清洁。

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要有专人24小时值班,每天早晚,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
并立即采取措施。

(2)承粪盘3日清扫1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次。

(3)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

(4)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

临睡前,
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

(5)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

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

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
均属正常。

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

(6)及时淘汰生长育不良的弱雏。

(7)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

(8)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

(二)仔鹌鹑的饲养管理(种用和蛋用仔鹌鹑)
1、光照:仔鹑的饲养期间需适当"减光",不需育雏期那长的光
照时间,只须保持10-12小时的自然光照即可。

在自然光照时间较
长的季节,甚至需要把窗户遮上,继续使光线保持在规定时间内。

2、湿度和通风:室内应注意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穿堂风,
地面要保持干燥。

冬季要注意保温,可在中午气温稍高时换气。


宜的湿度为55%-60%。

3、温度:育成期初期温度保持在23-27℃,中期和后期温度可
保持在20-22℃。

4、控料:对种用仔鹌鹑和蛋用仔鹌鹑,为确保仔鹌鹑日后的种用价值和产蛋性能,雌、雄鹌鹑最好分开饲养,同时还要对雌仔鹌
鹑限制饲喂,一般从28日龄开始控料。

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防止性成熟过早,又可提高产蛋数量、质量及种蛋合格率。

限制饲喂方法:
(1)控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为20%。

(2)控制喂料量,仅喂标准料量的80%。

一般种用仔鹌鹑与蛋用仔鹌鹑在40日龄时,大约已有2%的鹌鹑开产,但大多数均需在45-55日龄开产。

因此在之前,必须做好各
种预防、驱虫等工作。

并应及时转群。

转群前应准备好成鹑舍、成
鹑饲料等各种准备工作。

转群时动作需轻,环境需保持安静。

一般1月龄左右的鹌鹑从外貌上可判别雌雄,可采用公母分开饲养,除种用公鹑外,其余公鹑与质量差的母鹑均可转入育肥笼,进
行育肥上市。

(三)成鹑的饲养管理
成鹑一般指40日龄以后的鹌鹑,其饲养目的是获得优质高产的种蛋、种雏及食用蛋。

成鹑因生产目的不同可区分为种用鹑和蛋用鹑,二者除配种技术、笼具规格、饲养密度、饲养标准等有所不同外,其它日常管理基本相似。

1、种鹑的选择
种鹑选择时,要求种鹑目光有神,姿容优美,羽毛光泽,肌肉丰满,皮薄腹软,头小而圆,嘴短颈细而长。

同时,对母鹑内及公鹑
各有要求:
(1)母鹑。

B产蛋力强,年产蛋率蛋用鹑应达80%以上,肉用型的也应在75%以上。

月产蛋量24-27枚以上者。

C体格大。

成熟雌鹑体重140-160克为宜,肉种鹑则体重越大越好。

腹部容积大,耻骨间有两指宽,耻滑顶端与胸骨顶端有三指宽,产蛋力则高。

这种检查方法仅对母鹑第一产蛋年可行,母鹑年龄越大,腹冲容积越大,但其产蛋量却越小。

(2)公鹑。

公鹑品质的好坏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要求公鹑叫声宏亮,稍长而连续。

体壮胸宽,体重在115-130克之间。

选择时主要
观察肛门,应呈深红色,隆起,手按则出现白色泡沫,此是已发情,一般公鹑到50日龄会出现这种现象。

公鹑爪应能完全伸开,以免交
配时滑下,影响交配,降低受精率。

2、公母配比及利用年限
根据育种或生产的需要,鹌鹑的公母配比有所差异。

常用的为1公:4母或1公:4.5母,雄、雌配比是保证种卵受精率的关键措施
之一。

雄性的数量不足,受精率下降;雄鹑数量过多,会增加不必要
的开支,甚至公鹑之间会相互争配而干扰鹑群。

鹌鹑的利用年限,公鹑仅为一年,种母鹑则以0.5-2年不等,主要取决于产蛋量、蛋重、受精率以及经济效益、育种价值等而定。

在生产实践中对蛋用型种鹑仅用8个月的采种时间;对肉型母鹑的采
种时间则更短些,仅为6个月。

3、母鹑的产蛋规律。

母鹑群一般40日龄左右就开始产蛋,一般一个月以后即可达到
产蛋高峰,且产蛋高峰期长。

其当天产蛋时间的分布规律,产蛋时
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晚上8时前,而以午后3.5-6.5时为产蛋数量
最多。

4、成鹑的饲料与饲喂
产蛋鹑每只每天采料20-24克左右,饮水45毫升左右,但随产
蛋量、季节等因素而改变。

增加饲喂次数对产蛋率也有较大影响,即便是槽内有水,有料,也应经常匀料或添加一些新料,每天4-5次。

5、成鹑的管理
(2)光照。

光照有两个作用,一是为鹌鹑采食照明,二是通过眼
睛刺激鹌鹑脑垂体,增加激素分泌,从而促进性的成熟和产蛋。


鹑初期和产蛋高峰期光照应达14-16小时,后期可延长至17小时。

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2.5-3W以宜。

灯泡位置放置时,应注意重叠式
笼子的底层笼的光照。

(4)保持环境安静。

鹌鹑胆小怕惊,很容易出现惊群现象,表现
为笼内奔跑、跳跃和起飞。

如饲养员工作时动作过于粗暴,过往车
辆及陌生人的接近等都会引起惊群、产蛋率下降及畸形蛋增加。

(5)日常管理。

饲养产蛋鹑日常工作应包括清洁卫生和日常记录。

食槽、水槽每天清洗一次,每天清粪1-2次。

门口设消毒池,舍内
应有消毒盆。

防止鼠、鸟等的侵扰,日常记录应包括舍鹑数、产蛋数、采食量、死亡数、淘汰数、天气情况、值班人员等
防治:搞好舍内卫生,保持舍内通风干燥。

大群治疗常用青霉素饮水投服,每只按8000-10000单位给药,连用5-7天;采用投喂加
有0.003%氯苯胍的饲料对控制此病效果较好。

2、白痢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病鹑虚弱,怕冷冷聚堆,
闭目垂头,两腿叉开,双翅下垂,食欲大减,拉白色稀粪,常粘附
肛门周围。

剖检见十二指肠出血严重,小肠、盲肠有灰白色坏死灶,泄殖腔内有白色恶臭稀粪。

重者卵巢变绿色,输卵管被白色坚硬物
充满,粘膜肿胀充血。

防治:病鹑应全部捕杀。

链霉素按0.05%饮水投服,连用25天;
青霉素每只每次1万单位肌注,早晚各1次,金霉素按每只每天6
毫克混料喂饲。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舍内卫生,引种时从无马立克氏病群中引进。

1日龄时接种马立氏病疫苗0.2毫升/只。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群体抵抗力。

大群治疗时常用盐酸恩诺沙星,每升水加入0.1克,连用5-7天。

看了“鹌鹑的饲养管理要点”的人还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