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

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与报道的学科,其中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是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独特的写作风格,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新闻学中的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并分析它们对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语言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使用的特定语言形式。
相比于日常用语,新闻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递事实,因此新闻语言必须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
同时,考虑到读者时间的限制,新闻报道通常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用简短精练的语句来表达观点和情节。
其次,新闻语言注重客观中立。
新闻报道应当做到客观公正,不带个人立场或评价。
新闻语言应避免使用主观性强的词汇和情感色彩过重的修辞手法,以确保读者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清晰的认知。
最后,新闻语言追求权威性和规范性。
新闻报道往往需要依赖专业知识和权威来源,因此新闻语言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性。
同时,新闻语言也需要符合规范性,遵循语法、词义和用词搭配等规范。
二、新闻写作风格的特点除了新闻语言,新闻写作风格也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写作风格要求简练、直接。
新闻报道通常遵循“倒金字塔”式写作结构,即先阐述最重要的信息,后面逐渐展开。
这种写作风格在第一段重点突出,信息直接,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读完第一段后即可了解到新闻的要点。
同时,新闻写作风格要求通俗易懂。
新闻报道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要能够被广大读者所理解。
因此,新闻写作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大量的行业背景知识,以确保报道在面向普通读者时也能表达得通畅。
另外,新闻写作风格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图像性。
为了增加报道的生动感和视觉效果,新闻报道中常使用具体的描写、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
这种写作风格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得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新闻语言与写作风格的影响新闻语言和写作风格对于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闻语言如何表达描写 叙述和评论的度

新闻语言如何表达描写叙述和评论的度一、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1.电视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
由于它具有新闻性、政策性、现实性3个方面的特性,所以在报道新闻时呈现出具有反应快、政策性强、直面社会现实等特点。
而且新闻评论还需要弘扬正气、针砭时弊,在严肃之中融入幽默,在说理、分析之间穿插情感,在教化、训导的同时体现出一种宽容的气度。
语言特点有:(1)精准确切。
要对事实进行准确评论,做到正确引导,新闻才具有可信度及说服力,从而可以提高媒体的权威性。
(2)大众化。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恰当运用大众化的语言,会使整个评论显得明亮活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幽默诙谐。
新闻评论的幽默含义绝不是庸俗戏谑,当然也不是低级趣味或是哗众取宠,而是高雅地体现人的高尚情操和智慧。
用委婉含蓄的幽默语言,给人以意味深长的韵味。
2.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广播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是:精炼、准确、客观、通俗易懂的;要具有人情味和责任感,对社会存在的丑恶现象要有正义感,对弱者要使用温性词汇。
广播新闻的语言没有画面的对照,全靠听觉来接受和获取信息。
广播的语言总有温暖人心的效果,并能给人以情感关怀。
广播新闻评论着重强调反映“事实发生、发展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评论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声音、音响的表现功能,让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特点有:(1)短小精悍。
简短有力地点评出事件的内容事实,具体精悍。
(2)简明扼要。
关键点突出,评论语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3)形象具体。
从多方面讲述事件背景及内容表现新闻事实。
3.报纸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1)多样性。
随着社会关注点的增多,报纸评论专栏的议题涉及经济、文化、政治、体育、生活各个方面,显得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2)多元化。
由于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多元化的社会评论可供读者探讨和选择。
因此,对于同一事件的评论,各家媒体都各有千秋地发表或深或浅、或褒或贬的看法,从而使得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认可进行判断和选择。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或话题的评述和讨论,它具有一定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准确新闻评论在表达观点和评价时,更加注重客观准确。
评论者通常会通过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以保持评论的客观性。
例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传达评论者的观点。
二、逻辑严谨新闻评论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严密的逻辑。
评论者会通过列举事实、分析原因、进行对比等方式,展开自己的观点,并且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严密性。
例如,“从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来看,该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的论述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言简意赅新闻评论通常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观点,因此要求评论的语言简练明了。
评论者会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
例如,“该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简短的语句能够清晰地表达评论者的意思。
四、抑扬顿挫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会运用抑扬顿挫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评论的感染力。
评论者会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夸张等,使评论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这一政策,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良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选择。
”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评论更具有感染力。
五、多样化表达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评论者会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增加评论的变化和吸引力。
例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该政策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加丰富多样。
六、引用权威观点新闻评论在论述时,常常会引用权威人士或专家的观点,以增加评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评论者会在评论中引用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或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根据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该政策对环境保护的效果并不明显。
”这样的引用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与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与语言表达技巧新闻报道是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载体,它不仅需要准确传达事实,还需要运用一定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提升阅读体验。
本文将以新闻报道为主题,探讨其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
一、写作风格1.客观中立新闻报道应当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不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或立场。
通过客观中立的报道,读者可以得到最真实和全面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2.简明扼要新闻报道应当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做无用的修饰和赘述。
在有限的篇幅内,要准确传达事件的经过、原因、结果和影响,避免冗长的叙述和繁琐的措辞。
3.公正客观新闻报道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捏造事实和信息。
只有以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二、语言表达技巧1.标题醒目新闻报道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概括文章的主题和亮点。
通过准确的标题,读者可以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决定是否继续往下阅读。
2.句式多样新闻报道中的语句应当多样化,不要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汇。
通过多样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具丰富性和吸引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3.活用引用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引用相关人士的观点和评论,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引用他人的观点,可以突出报道的主题和亮点,也可以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4.事实为主新闻报道应该以事实为主,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评论。
通过引用数据、调查结果等可信的来源,可以更好地支持报道的观点,提高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5.文笔优美新闻报道的语言应当流畅优美,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词语和长句子。
通俗易懂的文笔可以使文章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提升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新闻报道的写作风格应当客观中立、简明扼要和公正客观;语言表达技巧上要注意标题醒目、句式多样、活用引用、事实为主和文笔优美。
通过运用这些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技巧,新闻报道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升阅读体验,满足读者的需求。
新闻评论语言与文风

㈣、多用有体现力旳群众语言
•
丰富多彩旳群众口语是语言旳海洋,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旳主要源泉
之一。许多精彩旳群众口语,略加整顿,就是有用旳评论语言。
• “秤陀虽小压千斤”论述“人微未必言轻”旳道理 •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 “不要官官相护” • “护短护短,越护越短” •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 “横挑鼻子竖挑眼” • “打铁先要本身硬” • “害怕得要死” • “忙得不可开交” • “不识抬举” • “开小差逃跑” • “挟起皮包走路”
旳一条,就是从“情”入“理”,自“理”感“情”,
也就是融情于理,将感情融化在说理旳过程中。
案例分析
• 《河北日报》 评论《迎着老 百姓旳方向走》 (刊于1998年 11月1日), 更是一篇笔端 饱蘸激情、情 理相互交融旳 一篇佳作,全 文:
结论:
• 看完这篇评论,不能不被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 旳一片“情”所打动:不论是彭市长、刘县长在 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面前所体现旳“情”,还是上 访群众和截车村民在彭市长、刘县长面前所体现 旳“情”,都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完全发自内心, 完全出于真情。这是党群鱼水情旳体现,这是党旳 好作风旳传承。
1、把抽象旳概括同形象化旳详细描述结合起来,把 所要议论旳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 案例分析:
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旳短评《“吃富”者,止 步!》,就有这么旳特色。
点评
• 这篇短评一开始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打油诗,并以 简洁旳笔墨论述了三县三个专业户旳遭遇,抽象概括 旳“吃富风”就有了详细形象旳内容,这就不难引起 读者旳联想与深思。
须在语言上注意群众化,使深刻旳思想在通俗化旳
口语中体现出来,这就能进一步浅出,亦庄亦谐,为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地获利,而官员得政绩。
二、轻松幽默型
适用对象:非重大的新闻事件,以非时政新闻
居多
表现手法:调侃语气、双关语
时评:“砍菜”比“偷菜”更应慎重 (节选)新京报10.13
近来有几位网民玩“偷菜”游戏上瘾,然后弄假成真,或者干 脆真假不分,跑到现实中的菜地里一试身手,被捉个正着。媒体报 道后,有关官员站出来表示,“偷菜”游戏“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 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功能逐步取消。 文化部门这是要“砍菜”了。趁着该部门还在研究中,咱们磨刀 不误砍“菜”功,先对欲动刀之人说一句:“砍菜”比之“偷菜”, 更要慎重。 “偷菜”偷到现实里,当然是荒唐事,可气可恨可笑。干到一 定程度,就是违法事,自然有法律在菜地边上候着。但对一个网络 游戏动辄给予“砍菜”待遇,似乎也失之于严刑重律了。这一刀真 若砍下去,不仅会让大家失去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难得的游戏,更可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
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 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 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 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 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 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 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 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 不无道理。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要求 新闻评论也要“内外兼修” 内容实:充实的内容
形式美:考究的语言
作品赏析: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作者:孙秀岭
来源:大众日报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
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
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
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
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
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
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
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
”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
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总之,大手大脚,把关不严的情况必须改变。
不少同志以为我们国家大,多花一点钱,好比在大公鸡身上拔一毛,算不得什么。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文风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
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 来的作风,事实上文风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 风气、时代风尚密切相关的。正是那个“世 积乱离、风衰俗怨”的东汉末年建安时代, 才造成了被世人称道的“慷慨而多气”的 “建安风骨”。人们记忆犹新的十年“文革” 时期文章界流行的以“假大空”为主要特征 的文风,也正是那个时代悲剧所造成的。
《走好全国一盘棋》
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张研农同志阅读初稿,
手写的书面意见共有五页,给出详尽、具体的修改 方案。此后他和副总编辑米博华带领评论部主任、 副主任一行10人,对这篇评论打磨了整整两天,以 至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如数家珍。 临近发表,当时担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王晨同志再次审阅把关,并专 门征求国务院研究室的意见。 《走好全国一盘棋》写作、刊发的经过,并不是一 个特例。尽管选题不同、写作时间长短不一,但人 民日报对"任仲平"评论的处理过程,篇篇都是这样, 开题、学习、调研、起草、修改、发表、总结,七 个环节,一个不少。
如《危险的"黑心肉"》(2007.1.15) 河北省新乐市一
形象化的语言(二)
关注百姓人生大事。
如《揭密“住房公积金”的黑洞》
(2006.02.17)揭露住房公积金被套取现象的原 因。 《当孩子落水的时候》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 民忠:“没有直接责任” 。 如2006年4月2日,《焦点访谈》以《美容中心 的玄机》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南阳市在光子嫩 肤领域存在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有感而发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
发。 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 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 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或爱 或憎,或褒或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
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 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 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 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 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 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比 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最 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 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 路抛锚甚至翻车”。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
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 更易磨损发 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 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 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 “ 透支”。不过,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毕竟不 是短暂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 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 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 大成本、更多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 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 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作品赏析: 2010年中国新闻奖 二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 《青年中国说》 作者:牟丰京 来源:重庆日报
2009年10月3日
在举国同庆60华诞的日子里,想起了一个人———梁启超。 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眼看清王朝如腐朽之鲁缟,破败之断 垣,27岁的梁启超却写出了《少年中国说》,贬斥封建统治下的 “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中国”!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风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要求
新闻评论也要“内外兼修” 内容实:充实的内容 形式美:考究的语言
作品赏析:2010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 新闻评论:《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作者:孙秀岭 来源:大众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课堂讨论
这篇评论在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
1.朴实的语言
新闻评论要做到“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首要的是要使用朴实的语言。
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语言
尤其是“群众语言”
2.精炼的语言
语言简练
不拖泥带水,不舞文弄墨,不故作斯文。
3.生动的语言
巧喻善比:通过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使用形象化的语言直接描绘事物 巧妙而适当地运用成语典故、古诗名句,以增强文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 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 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 经济弯道” , 有机 遇也有险情, 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 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 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 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 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节选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 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 死,奈何以死惧之。” 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 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 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 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 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 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 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 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 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
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 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 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 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 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 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 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 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 不无道理。
这个青年成长之健朗举世无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弱冠少年,勤俭持家,巧谋生计,从一贫如洗到举世第三, 是过去1000年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其出生前100年财富 总和的100倍;他的大家庭人才辈出,科技人员的数量居世 界第二,各项发明排世界第三,大学生数量居世界第一,还 制造出“两弹一星”保平安,到“太空漫步”、学“嫦娥绕 月”,更是让世人称羡;他的大家庭人口最多,穷人也多, 现在绝大多数已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的日子;他的先人曾被 人轻慢为“东亚病夫”,去年在全世界的竞技大擂台上,他 却一举拿到了51块金牌,高居榜首;他的先人曾饱受外人欺 辱,现在他却成为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5个人之一,受到世 人的普遍尊重!
109年过去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少年主人翁的锐气和精神, 不惜牺牲,不怕艰难,终于在60前缔造了一个新鲜活泼的少年中 国,终于在今天建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中国!
这个青年成长之艰难举世罕见!尚在母腹中,便历经磨难, 家庭四分五裂,连年纷争不断,甚至流离失所,期间更有恶邻肆 虐,强人虎视,几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还在襁褓中,便被蓄意 扼杀,与世隔绝,断其粮和奶,剥夺其成长的空间;到了少年, 活泼泼生长时,又难免躁动和成长期的烦恼,甚至一度迷失;直 至要行成年礼,竟又遇上天崩地裂的大灾难,全球萧条的大磨难! 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这些风吹雨打,竟使他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