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2 (2)
2平均数(二)

第2周平均数〔二〕例1 小明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4分,这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86分。
问这是他第几次测验?分析与解答:100分比86分多14分,这14分必须填补到前几次的平均分84分中去,使其平均分成为86分。
每次填补86-84=2〔分〕,14里面有7个2,所以,前面已经测验了7次,这是第8次测验。
练习一1,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在做花,老师做了21朵,同学平均每人做了5朵。
如果师生合起来算,正好平均每人做了7朵。
求有多少个同学在做花?2,一位同学在期中测验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他数学得了100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3,两组同学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次。
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次,如果乙组平均每人跳160次,那么,乙组有多少人?例2 小亮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自然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政治、数学两科平均91.5分,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英语比语文多10分。
小亮的各科成绩是多少分?分析与解答:因为语文、英语两科平均分84分,即语文+英语=168分,而英语比语文多10分,即英语-语文=10分,所以,语文是〔168-10〕÷2=79分,英语是79+10=89分。
又因为政治、英语两科平均86分,所以政治是86×2-89=83分;而政治、数学两科平均分91.5分,数学是91.5×2-83=100分;最后根据五科的平均成绩是89分可知,自然分是89×5-〔79+89+83+100〕=94分。
练习二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86,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77。
乙数是多少?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2,小华的前几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0分,这一次得了100分,正好把这几次的平均分提高到85分。
这一次是他第几次测验?3,五个数排一排,平均数是9。
平均数的计算(二)

平均数的计算(二)【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第九册平均数的计算 P33 【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要求的平均数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数、个数变化时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根据数据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算法。
【教学难点】总数、个数有变化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算式出示:1、这一周小丁丁平均每天学习多少时间?(45+60+30+45+60+0+70)÷72、从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学习多少时间?(45+60+30+45+60)÷53、解答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注意什么?板书:总数÷个数=平均数。
4、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平均数计算的问题。
板书:平均数的计算(二)二、探究新知:探究一:1、出示题目:师:我们来看一下,四位小朋友制作了很多的动物模型。
(课件演示)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3、学生交流:请学生把不同的答案板演方法一:方法二:(8+7+7+9+6+8)÷6=45÷6=7.5(个)4、比较: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呢?5、小结:求平均数的时候可以根据数字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
6、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算式:A.(32+30+32+31+31+32+34)÷7B.(32×3+31×2+30+34)÷7请学生说说理由探究二:1、出示:国庆节黄金周参观科技馆人数的情况。
3、判断:算式这样列对吗?(46781+83615)÷(4+3)4、学生讨论然后解答( 46781 × 4 + 83615)÷( 4 + 3 )平均数×个数总数总数个数( 46781 × 4 + 83615)÷(4 + 3 )=(187124 + 83615)÷7=270739÷7=38677(人)三、练习练习一:1、请学生单独练习书上的试一试2:2、师:看了表格,你想提醒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要注意什么?3、学生独立解答(45×2+35×2+40+30+60)÷7=290÷7≈41(分钟)答:小丁丁上周平均每天在家学习41分钟。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_《平均数(2)》阳光同学课时优化作业

平均数(2)基础练习1.下面是某水果批发市场部分水果的平均价格统计表。
(单位:元/500克)商品名称平均价格商品名称平均价格桃子 1.25 橘子 3.25苹果 4.25 柠檬12.35妈妈在这里花15元买了500克柠檬,花3元买了500克橘子。
这是怎么回事?2.乐乐的身高是130厘米,他能安全走过河吗?为什么?3.下面是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
学校歌唱比赛决赛成绩表(单位:分)选手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悦心98 98 95 92 95雨馨96 95 95 90 92新宇97 98 90 94 94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他分数的平均数就是最后得分。
先估计他们的最后得分,再算一算,谁是第一名?4.这个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5.阳阳家去年四个季度的部分费用如下表。
(1)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电费多少钱?(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培优训练6.奇奇在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91分,已知他的语文、数学成绩分别是90分、93分,那么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参考答案1.每种水果的单价不同,实际价格可能高于平均价格,也可能低于平均价格2.不能 90厘米只是平均水深,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会高于乐乐的身高3.悦心:(98+95+95)÷3=96(分)雨馨:(95+95+92)÷3=94(分)新宇:(97+94+94)÷3=95(分)96>95>94,悦心第一名4.(960+1040)÷(20+30)=40(千克)5.(1)(240+260+300+280)÷12=90(元)(2)示例:阳阳家去年平均每月交话费多少钱?(180+200+160+120)÷12=55(元)6.91×3-90-93=90(分)。
栾城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平均数(2)5.与师共同总结归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教学例2时,先回顾例1学习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然后借助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
教师点评和总结:7.4 三角形的分类项目内容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2.三角形的分类。
(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完成下图。
3.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三类。
4.连一连。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尺和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知识准备:角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说三角形的高略 32.(1)锐角直角钝角(2)略3.直角锐角钝角4.略5.画线段略高第二单元测评一、填空。
3公顷=( )平方米12平方千米=( )公顷800公顷=( )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 )公顷4000公顷=( )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 )平方米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平均数(2)》教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进一步学习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初步掌握统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构建模型分析数据,解释数据蕴含的结论.2.学习目标(1)1.1.1 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1.1.2经历探索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学会频数分布表中应用加权平均数的方法.(3)1.1.3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能正确有效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计算平均数.4.学习难点理解频数、组中值得概念,根据不同特点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128-P130,思考:平均数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2.预习自测1.数据15,23,17,17,22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___,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公式x=x/+a计算105,103,101,100,114,108,110,106,98,102的平均数,其中a=___,x/=_______,x=_______。
3.一个班级有45名学生,其中14岁的有16人,15岁的有17人,16岁的有8人,17岁的有4人,那么这个班的平均龄是_________岁。
预习自测参考答案1.18.8,62.100,4.7,104.73.15(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1)加权平均数的意义;(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问题1: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个人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表:(1)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2)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解:(1)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2)由题意可得,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问题2:阳泉同学参加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到“富乐花乡”蔬菜大棚中收集到2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的个数:32 39 45 55 60 54 60 28 56 4151 36 44 46 40 53 37 47 45 46(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若对这20个数按组距为8进行分组,请补全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3)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试分析此大棚中西红柿的长势.解:(1)前10株西红柿秧上小西红柿个数的平均数是(32+39+45+55+60+54+60+28+56+41)÷10=47;把这些数据从小到大排列:28、32、39、41、45、54、55、56、60、60,最中间的数是(45+54)÷2=49.5,则中位数是49.5;6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60;故答案为:47,49.5,60;(2)根据题意填表如下:个数分组, 28≤x<36, 36≤x<44, 44≤x<52, 52≤x<60, 60≤x<68频数, 2, 5, 7, 4, 2补图如下:故答案为:5,7,4;(3)此大棚的西红柿长势普遍较好,最少都有28个;西红柿个数最集中的株数在第三组,共7株;西红柿的个数分布合理,中间多,两端少.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问题3: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班学生的体育成绩。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33讲 平均数问题(二)(含答案分析)

解析:
例题4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三、课后作业
1、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2、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5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5: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例3: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先;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分别求出来和回需要的时间,再根据速度=总路程÷时间即可解答.
第4讲 平均数2

第四讲平均数2(部分平均与全体平均)导航名师名师导航常用的方法是“移多补少”,常用的技巧有:(1)等差数列中所有数的平均数,就是头尾两数的平均数;(2)当等差数列有奇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恰好是中间的这个数;(3)当等差数列有偶数个数时,它的平均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4)各个数的总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等于这些数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一、“直接求”法和“取中数”法【例1】求11,7,19,23,15,27,31的平均数。
举一反三练习1求1976,1986,1996,2006,2016的平均数。
典例精讲二、运用“包含与排除”法【例2】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0。
如果把这五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
第三个数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2有六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4。
求第四个数。
三、“设数法”巧解题【例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2倍,女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男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4厘米。
求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举一反三练习3某班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一半。
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1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
求全体同学的平均体重。
【典例精讲四、“移多补少”巧解题【例4】五年级甲班有52人,乙班有48人。
在某次考试中,两班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为78分,乙班的平均分比甲班的平均分高5分。
两个班的平均分各是多少?举一反三练习4甲组有8个工人,乙组有12个工人。
统计产量时,如果两组一起统计,则平均每人生产12个零件;如果分开统计,则甲组每人的平均产量比乙组每人的平均产量多5个。
求甲、乙两组平均每人各生产多少个零件?五、找“最小公倍数”法【例5】某班买来单价为0.5元的练习本若干本。
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女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5本;如果将这些练习本分给男生,则平均每人可得10本。
若将这些练习本平均分给全班同学,则每人应付多少钱?举一反三练习5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 平均数(二)课件

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查了100 只灯泡,它们的使用 x<1000 1000≤ x<1400 1400≤ x<1800 1800≤ x<2200 2200≤ x<2600
灯泡数(单位:个)
10
19
25
34
12
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20.1.1平均数(2)
知识回顾
概念-:
一般地,对于n 个数 x1, x2 ,, x,n 我们把
x x1 x2 ...... xn n
n 叫做这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x x 记为 ,读作 拔.
概念二: 一般地,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 是w1,w2,…,wn ,则这n个数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 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 x2,…,xk的权。
解: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
x 11 3 31 5 51 20 71 22 9118 11115 3 5 20 22 18 15
7(3 人) 接下来,同学们请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从上表中,你能知道这…天5路公共汽车大约有多少 班次的载客量在平均载客量以上吗?占全天总班次的 百分比是多少?
由表格可知, 81≤x<101的18个班次 和
101≤x<121的15个班次共有33个班次超过平均载 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百分比为33/83约等于40%。
3、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做课
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下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
做数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所用时间t(分钟) 0<t≤10 10<t≤20 20<t≤30 30<t≤40 40<t≤50 50<t≤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寿命 灯泡支数
600≤x<1000 5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
10
12
17
6
三、巩固练习
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 况,对学生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 下表是该校八年级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数 学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二、例题精讲
【例2】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 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 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 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
【例3】某灯泡厂为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 命,从中随机抽查了50只灯泡.它们的使用 寿命如下表所示,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是多少?
所 用 时 间 t( 0<t≤10
分钟)
人数
4
10<t≤20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t≤30 14
30<t≤4 13
40<t≤50 9
50<t≤60 4
求:(1)第二组数据的组中值是多少? (2)该班学生平均每天做数学作业所用的时 间.
四、课堂小结
1.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2.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3.学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的值.
第1课时 平均数(2)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探究问题,依据 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 每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1)主要是想引出根据频数分布表 求加权平均数近似值的计算方法; (2)加深了对“权”的意义的理解:当利用 组中值近似取代一组数据中的平均值时,频 数恰好反映这组数据的轻重程度,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