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护理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护理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护理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归纳出临床护理的措施。

结果:通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和细致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53例患者中有47例痊愈出院,6例得到明显好转出院,患者住院时间在7到21d,平均住院10.5d,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较高。

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护理干预;效果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肾间质炎症和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病症[1]。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包括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感染导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免疫疾病引起的间质性肾炎以及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

本文通过对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53例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正文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以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间的5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年龄在43岁到78岁间,平均年龄为53.2±1.6岁。

临床表现为:21例发热,6例关节痛,11例皮疹,7例少尿或无尿;11例有慢性肾脏病史。

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7例,支气管炎16例,胆囊炎13例,尿路感染6例。

所有患者诊断都符合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护理措施(1)治疗配合与用药护理:①药物过敏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找出致敏药物,并立即停用,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治疗,特殊情况下可透析治疗。

尽量减少肾功能受损,提升肾功能恢复。

停用致敏药物,慎用对肾功能有影响药物,平衡正酸碱和电解质,治疗并发症;②感染引起的急性間质性肾炎:控制感染,预防院内感染,提供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严格遵医嘱用药,可应用敏感性抗生素,强化对症支持治疗;③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稳定患者情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期为1个月。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点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对症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有服药史的6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同时给予18例呼吸道迁延而犯病患者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其治愈率为100%。

结论: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病因急性间质性肾炎属于综合类的临床疾病,它的主要病理为肾小球以及肾间质受到炎症的侵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脏衰竭以及功能改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1]。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适当的探讨并根据其实际病情来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也是对此类疾病进行根治的关键。

本研究将对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1例,男59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3.12)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恶心呕吐、无尿、少尿、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等。

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近期感染的情况,62例患者存在近期服药的情况。

其中有7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先锋霉素,20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庆大霉素,35例患者所服药物为青霉素。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肾衰竭的情况。

1.2 方法1.2.1 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内容如下:利用超声波检查患者的肝脏形状变化、甘油三酯、胆固醇、球蛋白、血浆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尿酸含量、尿素氮含量、血清肌酐范围值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论文

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论文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找出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理化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分析发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的症状,针对病理的特点进行治疗。

结果由药物引起的停用药物,补充免疫抑制剂后患者均恢复了正常;由感染引起的经过抗生素治疗,同时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对症支持治疗后也均恢复了正常,80例患者治疗后经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均恢复至正常。

结论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和有效率。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临床治疗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6-01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类综合性的临床疾病[1]。

它是以肾间质以及肾小管受炎症侵害为病理表现的多原因疾病。

病理切片检查多可见得炎性细胞浸润使肾脏血管以及肾小球受累的轻度病变,临床表现有肾脏功能的改变和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探讨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对因治疗,彻底改变致病因素是有效治疗本病的关键。

本实验研究分析我院的80例患者病因特点及针对病因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已经明确诊断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例80例。

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范围在32-64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51岁,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是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少尿或者是无尿、恶心呕吐、血尿和腰痛。

80例患者62例近期服用过药物;18例有近期感染。

排除尿毒症以及严重肾脏衰竭和恶心肿瘤患者。

1.2 方法1.2.1 实验室检查对80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血清肌酐范围值;尿素氮的含量;血尿酸的含量;尿常规;24h 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超声波检查肾脏形状的变化。

1.2.2 病理学检查采用肾脏活检技术。

将取到的病例切片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在光镜、电镜下检查。

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

诊断:
• 急性肾衰竭?(肾前性、肾后性、肾性) • 急性间质性肾炎(肾性)? • 慢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
• 急性肾衰竭?(肾前性、肾后性、肾性) • 肾前性:血容量减少(如各种原因的液体 丢失和出血)、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低 心排血量、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肾 脏血管收缩、扩张失衡)和肾动脉机械性 阻塞等。 • 肾后性:急性尿路梗阻。 • 肾性:肾实质损伤,常见的是肾缺血或肾 毒性物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如急性肾 小管坏死,ATN),也包括肾小球疾病、肾 血管病和间质病变所伴有的肾功能急剧下 降。
出院1月后复查
• • • • 血常规:WBC5.86*109/l,N64.5%,L27.6%,HB 113g/L。 肾功能:BUN 8.4mmol/L,Cr139.2umol/L,UA535umol/L。 电解质:正常。 尿常规:BLD+-,PRO-,PH5.0,尿比重1.015,尿沉渣定量:红细 胞12/ul,管型计数0。
• 病因:药物因素是最重要因素,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更为多见。
• 病机:毒热伤肾,气阴虚弱。 •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补益气阴。
• 方药:急间解毒益肾汤
板蓝根30g 金银花15g 怀山药20g 生地黄10g 黄柏10g 连翘15g 鱼腥草30g 生晒参10g
焦栀子10g 炒大黄10g 甘草6g
李培旭主任医师治疗间质性肾炎经验
AIN的临床诊断
• 在用药或全身性感染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的尿 检异常伴肾功能减退,伴有/不伴有全身过 敏表现,均应考虑AIN的可能性 血、尿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增高、 肾小管功能障碍等有助于临床诊断 确诊有赖于肾活检 确诊后应尽量作出病因诊断
• • •
治疗
一、去除诱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WBC9.2×109/L,N68%,E12.2%,Hb126g/L,PLT154×109/L。 尿常规:尿比重1.010,尿蛋白±,镜检RBC++/HP,WBC+/HP,细胞 管型0-3/HP,尿渗透压206mOsm/L 肝功能:白蛋白39g/L,球蛋白16gL,AST12U/L,ALT10IU/L
❖ 病因治疗: (1)去除病因:立即停止引起本病可能相关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1mg/(kg:d) ❖ 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观察每日尿量、体重、血压变化, 保持容量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素乱,维持酸碱平衡 ;加强营养支持;避免感染。 (2)血液净化治疗
病例—住院治疗情况
❖ 血液透析滤过3次,患者尿量逐渐增加,达 3500ml/d,皮疹逐渐消退,腰痛、水肿缓解;
【问题1】门诊见一位发热、皮疹、关节痛、 血尿、尿量减少患者,问诊要点包括哪些
❖ 起病特点、诱因,有无感染或应用某些药物、接触 毒物等病史。
❖ 皮疹的特点,关节痛的部位,有无红肿热痛、功能 障碍,血尿有无伴随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 、腰痛等症状。
❖ 临床常见尿量减少的原因:如腹泻、呕吐、感染、 大量出汗、剧烈运动、创伤、饮食异常、药物等, 特别要询问是否有血压下降的情况。
血糖4.9mmo/L
肾功能:BUN20.6mmol/L,Scr962µmo/L
双肾B超:左肾114mmx52mm,右肾108mm×50mm,皮质回声正常
【问题5】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是否需要 入院诊断和治疗
❖ 该患者符合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损伤诊断; ❖ 病因可能与药物有关; ❖ 需要住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
【问题8】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如何
思路:多数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预后良好,在 去除诱因后肾损伤能逐渐恢复至痊愈。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肾病内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 AIN)是一种以肾间质发炎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

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药物过敏反应、感染、自身免疫病变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尿量减少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改变,如蛋白尿、镜下血尿或管型形成。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通常升高,尿液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和管型有时可见。

血液和尿液检查对排除其他肾脏疾病也很有帮助。

3. 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金 standard。

活检样本通常显示肾小管间质间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基质的水肿。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肾小球通常不受累。

二、治疗1. 原因治疗:如果可疑药物或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应立即停用或治疗该药物,或针对感染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

2. 对症治疗:治疗症状和并发症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水肿和高血压,可以限制钠摄入、提高利尿和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3. 免疫抑制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间质性肾炎,如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

4. 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患者,营养支持非常重要。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和其他必需营养素的供应有助于提高肾脏修复和恢复功能。

总之,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时,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结果。

及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害,提高预后。

此外,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肾炎,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停用药物或控制感染。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急性间质性肾炎61例临床分析

急性间质性肾炎61例临床分析
林、 利福平 、 磺胺 类 、 喹诺 酮 类等 )所致 3 1例 , 阿昔 洛 韦 1 0例 , 甾体 类 消 炎 药 、 热 镇 痛药 6例 , 药 6 非 解 中
例 , 嘌 醇 2例 。 别 2 临 床 表 现 发 热 3 5例 、 疹 1 皮 0例 、 节 痛 7 关
急性 问质性 肾炎 ( N) AI 是一 种 以肾小管 间质损 伤 为 主 的肾脏疾 患 , 其病 因主要 为药 物 、 重金 属 、 射线 放 等 理化 因素 。根据 病 因可 分 为药 物过 敏性 、 感染 相关 性 、 因不 明特 发性 。 原 药物可 作为半抗 原与机体 蛋 白结 合诱 发免 疫 反应 , 包括 细胞 介 导免疫 反 应及 体液 介导
感 染 治 疗 。 临 床 症 状 严 重 且 肾 间 质 重 度 炎 细 胞 浸 润 者
确诊 的 急性 间质 性 。 ( ueitrt i e h is 肾炎 Ac t nesia n p r i, tl t AI 6 N) 1例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 发病 原 因构成 、 就 主要 临
5 结 果 4 7例 1 月完 全恢 复正常 , ~3 肾功能
正 常 , 、 常 规 正 常 。 6 3 6月 完 全 恢 复 正 常 , 血 尿 例 ~ 肾
功 能正 常 , 、 常规正 常 。8例未完 全恢复正 常 。 血 尿
讨 论
至发病 时 间 2 6 , 中, 生素 ( 头孢 他定 、 莫西 ld 其 抗 如 阿
1 例 , 下血 尿 3 例 。 肾小 管 功 能 检 查 : 8例 。超声 检查 : 肾体积增 血 双‘
大 9 , 径 大 于 1 . m , 质 回 声 增 强 1 例 , 余 例 长 2 0c 皮 l 其 4 例 双 肾大 小 及 皮 质 回声 无 明显 异 常 。 1 4 治 疗 明确 诊 断 后 ① 立 即停 用 致 敏 药 物 , 去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问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问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免疫抑制剂治疗急性问质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讨论和分析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9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9例患者按治疗方式区分成两组,分别为45例治疗组和44例对比组,对比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免疫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的高于对比组治疗有效率79.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相关指标(血肌酐、血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定量和B2微球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相关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采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肾功能和相关指标值也明显的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标签:免疫抑制剂;急性间质性肾炎;血肌酐;血尿素氮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以急性的肾小管间质炎症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组肾脏疾病,AIN由多种病因引起,如药物过敏、感染因素或者因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系统性疾病等。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衰竭,而由药物过敏因素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会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出现皮疹、发热和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而特发性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存在特异性的表现,如出现反复发作的红眼病,患者会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和皮疹、发热以及消瘦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骨髓和淋巴结的肉芽肿病变。

AIN的治疗要以消除病因为目标,帮助患者肾功能恢复,对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治疗。

临床常用免疫制剂尼泼松治疗AIN,它具有抗炎及抗过敏和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能有效抑制患者结缔组织的增生,明显的降低患者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炎性渗出减少,并抑制组胺和其他毒性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特点,提高对ai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对急性间质性肾炎16例患者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

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尿蛋白阳性,并伴有贫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球蛋白升高;肾活检均有典型的ain改变;经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结果:经治疗全部病例均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尿检转阴,尿蛋白消失,肾功能正常。

【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肾活检;糖皮质激素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临床病理综合征,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20%~50%的患者伴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病变为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伴肾功能不全[1],起病急骤。

本文针对肾活检确诊的ain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转归进行分析,以提高对ain的诊治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收集的16例急性闻质性肾炎:(ain)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66岁。

诊断标准:①近期有用药史或感染史;②有药物过敏表现(典型病例);③实验室检查发现尿检验异常;④肾小管及肾功能损害;⑤肾活检病理检查证实;⑥既往均无明确肾脏病病史。

16例发病原因中药物相关性11例,药物相关
性病例用药后至发病时间199d。

感染、免疫性疾病及不明原因5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肾损伤。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13例,贫血2例,发热,15例,皮疹6例,关节痛4例,夜尿增多5例,少尿或无尿9例,全部病例尿渗透压降低。

双肾彩超检查:双肾体积增大3例,其他均正常。

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肌酐(scr)水平为(636士392)txmol/l,血尿素氮(bun其他还表现为腰痛、恶心呕吐、肉眼血尿等。

1.3实验室检查:
1.4病理检查:16例患者均行肾活检,通过光镜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间质水肿,伴灶性或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

免疫荧光检查结果多呈阴性,1例示lgg沿系膜区及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线样沉积。

本疾病尚需与其它情况相鉴别:(1)其它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疾病,尤其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2)其它引起白细胞尿的疾病。

(3)与其它可形成肾脏肉芽肿的疾病。

1.5治疗:明确诊断后立即停用导致敏的药物,以去除病因;主要应用甲强龙片口服(30mg/d)及对症支持治疗,对有透析指征的患者行血透治疗。

甲强龙片应用1个月后,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共2—3个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由感染引起者要针对病原菌进行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严重且肾间质重度炎细胞浸润者用甲泼尼龙冲击(160~280mg/d,3~
5d),再口服泼尼松(0.8~1.0mg/kg),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

本组13例患者行血透治疗,排除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联合口服环磷酰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阻止进一步的免疫损伤。

2结果
72小时内全部出现利尿和血肌酐下降。

经治疗肾功能改善,3个月后全部患者的尿蛋白均阴性,尿检转阴,肾功能正常。

血清肌酐、尿素氮恢复至基线水平,13例(81.25%)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75%,2例(12.5%)患者的尿nag下降幅度超过50%.但不到75%,余1例(6.25%)患者的尿nag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小于50%。

3讨论
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是一种以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肾脏疾患,其病因主要为药物、重金属、放射线等理化因素。

根据病因可分为药物过敏性、感染相关性、原因不明特发性。

药物可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诱发免疫反应,包括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及体液介导免疫反应,进而激活炎症介质,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

药物和感染是引起急性间质肾炎最常见的病因。

引起急性间质肾炎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其中由抗生素引起的占2/3,以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最为常见。

近年来,国内外还有报道中草药过敏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者,应引起注意[2]。

另外,肾脏本身的生理特点也导致药物性肾损害的易发。

如:肾脏血流丰富,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此通过肾脏滤过的药物量大,药物与肾脏的接触面积也大;逆流倍增机制使肾髓质和乳头部的药
物浓度增高;尿液ph的改变导致易在肾小管腔中析出结晶或沉淀药物;肾脏含有的各种酶可被药物结合而灭活;尿液浓缩时药物会在肾脏浓度增高等。

ain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全身表现、肾脏损伤表现等。

全身表现常与过敏有关,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药物性皮疹和外周血嗜酸性白细胞增高,少数病例可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多种尿检异常,突发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血清尿素氮、肌酐进行性升高。

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呈正常大小或体积增大,皮质回声增强,同于或高于肝脏回声,但这些b超表现对急性间质肾炎的诊断为非特异性。

尿检查异常包括血尿、蛋白尿、白细胞尿肾性糖尿、尿b微球蛋白升高。

无菌性白细胞尿,尤其是嗜酸细胞尿对药物性急性间质肾炎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但确证依然需要病理检查。

大多数急性间质肾炎患者经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仅少数患者因病理损害较重或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法不当者,遗留肾功能不全,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3]。

急性间质肾炎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治疗应首先积极去除病因、控制感染,首先停用相关药物,避免使用同类药物,对感染性ain,治疗原发感染。

要在对症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及肾活检结果给予不同治疗。

有透析指征的患者应尽早透析,排除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强的松或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目前对于ain是否需要积极的激素治疗尚存争议。

本组病例均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用激素治疗本病效果良好,scr、bu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本组患者中肾功能1个月完全恢复正常9例,2—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5例,2例未完全恢复正常。

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全身过敏症状,并加快肾功能的恢复。

若有明显的肾功能减退,或肾活检病理显示间质浸润较严重、有肉芽肿形成等,应尽早给予激素治疗[4],激素治疗必须早期、足量,否则会影响疗效。

但因为本研究为非随机对照研究,且观察时间短,所以对激素的作用及长期疗效判定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苹急性间质性肾炎33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4.
[2]刘红,丁小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4):248—249.
[3]余学清.药物性。

肾损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j].新医学,1996,27(3):110.
[4]cocasg,perazellama.eadysleroidtreatmentfordurg—induceda-cuteinterstitialnephritis[j].natclinpractnephml,2008,4(6):298-2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