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功能性油脂及其加工技术

合集下载

油脂加工工艺学

油脂加工工艺学

第一章毛油的组成、性质及预处理毛油是一种以中性油脂为主要成分,且混有非甘油三酸酯组分阶段的混合物。

第二章水化脱胶一、水化脱胶的概念、作用水化脱胶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的热水或稀碱、食盐水溶液、磷酸等电解质水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温度的毛油中,使其中的胶溶性杂质凝聚沉降分离的一种脱胶方式。

在水化脱胶过程中,被分离出不溶的物质以磷脂为主,还有与磷脂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糖基甘油二酯、粘液质和微金属离工空等。

二、水化脱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一)水化脱胶的原理在水化过程中能被凝聚沉降的物质以磷脂为主,磷脂中又以卵磷脂为代表。

这种磷脂属于“双亲媒性分子”,即在其分子结构中,既有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又有亲水的极性基团。

当毛油中含水量很少时,磷脂呈内盐式结构,此时极性很弱,溶于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沉降析出。

水化时,在毛油当中加入热水之后,磷脂的亲水基团则投入水相之中,水分子与成盐的原子团结合,致使分子结构由内盐式转化为水化式。

在水化式结构中,磷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游离态羟基),具有更强的吸水能力,随吸水量的增加,磷脂由最初极性基团倾入水中呈含水胶束,然后转变成有规则的定向排列。

分子中疏水基团在油相尾尾相接,亲水基团伸向水相形成脂质双分子层(又称液晶形式)。

在脂质分子层中,水分子进入磷脂双分子层间,并未破坏磷脂的分子结构,却引起磷脂的体积膨胀,发生水合作用。

有时脂质体双分子层还能自发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型结构 --------- “多层脂质体”。

多层脂质体的每个片层都是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部分充满水相和油相(O/W),若经高频声波处理,可变成磷脂双分子层围成的球状的单层脂质体。

水化后的磷脂和其它胶体物质,极性基团周围吸引了许多水分子之后,在油脂之中的溶液解度减小。

吸水量逐渐增大,膨胀之后,双分子层或多分子层的片状和球状胶体彼此影响,有的甚至开成胶束。

小颗粒的胶体在极性力的作用下,相碰后形成絮凝状胶团。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一、油脂精炼意义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2.改善油脂风味3.改善油脂色泽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二、毛油组成成分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水分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其它杂质:毒素、农药三、脱胶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

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质的过程称为脱胶。

我们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方法是特殊湿法脱胶,是水化脱胶方法的一种。

油脂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将一定量电解质溶液加入油中,使胶体杂质吸水、凝聚后与油脂分离。

其中胶质中以磷脂为主。

在水分很少的情况下,油中的磷脂以内盐结构形式溶解并分散于油中,当水分增多时,它便吸收水分,体积增大,胶体粒子相互吸引,形成较大的胶团,由于比重的差异,从油中可分离出来。

影响水化脱胶的因素水量操作温度混合强度与作用时间电解质电解质在脱胶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中和胶体分散相质点的表面电荷,促使胶体质点凝聚。

磷酸和柠檬酸可促使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

磷酸、柠檬酸螯合、钝化并脱除与胶体分散相结合在一起的微量金属离子,有利于精炼油气、滋味和氧化稳定性的提高。

使胶粒絮凝紧密,降低絮团含油,加速沉降。

四、脱酸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

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

脱酸的主要方法为碱炼和蒸馏法。

精选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

精选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

第二节 功能食品与医药品及
其他食品的区别
2、功能食品与黑色食品的区别黑色食品:一般认为,黑色食品是指自然颜色较深、营养较丰富、结构较合理的具有一定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并经科学加工而成的一类食品黑色食品具有自然性和营养性黑色食品的主要原料:黑米、黑芝麻、海藻等大部分的黑色食品属普通食品,其中也有部分属药食两用品种。利用其开发的黑色食品如果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并经功能学评价确认,则属功能食品
第一节 功能食品与健康
第三阶段功能食品,不仅需要经过人体和动物试验证明它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还需明确具有该项功能的功能因子(有效成分)的结构及其含量,并且要求功能因子在食品中应有的稳定的形态。 目前欧美、日本等国都在大力发展第三代功能食品。我国尚未见到自己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功能食品。
第一节 功能食品与健康
(4) 经口摄取有效;这是由于功能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们具有功能作用,其功能作用不会因摄入而丧失;同时由于它们也是食品,所以必须是经口摄入,而不同于药品; (5) 安全性高,这也是食品的基本要求之一; (6) 作为食品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第一节 功能食品与健康
功能食品的分类: 按保健功能不同分类 1. 增强免疫力 2. 延缓衰老
第一节 功能食品与健康
衡量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体健康的10条标准(教材P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教材P2)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生活规律、心理平衡健康的两个属性:生物属性 社会属性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第一节 功能食品与健康
“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活性成分加工制成的食品”(日本) 或“含有特殊健康用的或生理作用的活性组分加工制成的食品”(欧洲)功能食品的特点: ① 由通常食品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 ② 以通常形态和方法摄取。 ③ 标有生物调整功能的标签。

《功能性油脂》课件

《功能性油脂》课件
特定性质的油脂。
氧化技术
利用氧化剂将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 酸氧化成具有特定性质的产物,如 维生素E等。
氢化技术
通过加氢反应使油脂中的不饱和脂 肪酸转变为饱和脂肪酸,提高油脂 的稳定性。
生物加工技术
微生物发酵技术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具有特定性质的 油脂,如鱼油、植物油等。
酶法合成技术
利用酶作为催化剂,将底物合成具有 特定性质的油脂。
03
功能性油脂市场参与者
功能性油脂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大型油脂企业、专业油脂生产商、健康食
品企业等。这些企业在市场上通过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拓展等方
式竞争。
功能性油脂的发展趋势
功能性油脂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功能性油脂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新型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技术 可以提高功能性油脂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
03 功能性油脂的生理功能
调节血脂
降低胆固醇
功能性油脂中的植物甾醇等成分可以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液 中的胆固醇水平。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功能性油脂有助于调节血脂,进 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抗氧化
延缓氧化反应
功能性油脂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酚类化 合物等,可以延缓油脂的氧化反应,保持食品的品质和营养 价值。
功能性油脂市场需求多样化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功能性油脂市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 势。不同消费群体对功能性油脂的需求和偏好各不相同,这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推出满足 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功能性油脂市场规范化和监管加强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各国政府对功能性油脂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功能性 油脂的生产和销售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规范化和产品质量。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电子教案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电子教案

《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电子教案《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电子教案(一)授课单元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2、掌握功能食品的概念;3、了解高新技术在功能食品生产中的应用;4、了解国内外功能食品发展的前景。

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设计教学(知识、技能)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教师自我介绍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2分钟1、介绍本课程性质、学教师讲解20分钟时、主要内容、任课教师、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2、介绍本课程与职业岗位以及在就业中的重要意义等;3、使学生能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分钟功能食品的概念及要求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部分课程内容。

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以及要求”,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功能食品的认识。

1、在你的生活中,你吃过或者看到/听到别人吃过功能食品吗?是什么功能食品?为什么吃?2、你认为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是一样/不同或者差不多?为什么?3、是不是每个人都吃功能食品,只要你想吃?为什么?4、功能食品能调节生理功能,而且没有副作用,的确可以代替药物了,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5、如果你需要功能食品,一般会在什么地方买?6、在市场上,你如何判断什么是普通食品/功能食品或药品?7、你相不相信功能食品的作用?如果你本人或家人需要进行调理,你会不会选用功能食品?为什么?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概括出功能食品的概念,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

特别强调功能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功能食品的分类(一般了解)简单讲解2分钟功能食品的作用简单提一下/详细内容放在后面的课程内容.3分钟功能食品的生产技术1、功能因子生产技术:发酵工程/分离/纯化/基因工程技术等;2、功能食品生产技术:饮料、焙烤、粉碎、干燥、微胶囊、杀菌、制剂技术等。

引导同学复习食品工艺,食品生物技术等前导课程的内容。

1、你认为功能食品和普通食品在加工技术上有何区别?关键点是什么?2、用什么方法能生产制备出功能性因子?3、常用产生和提高功能因子的技术方法有什么?4、常用分离纯化得技术方法有什么?各自的原理、适用条件、对象是什么?5、粉碎技术、杀菌技术、微胶囊技术等的原理、适用条件、对象是什么?15分钟功能食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15分钟1、介绍功能食品发展的三个阶段2、重点介绍德国、美国、日本的功能食品3、介绍我国的功能食品发展管理现状学生提问、小结由学生提问、学生自我概括、教师总结5分钟难点功能食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重点功能食品的概念和要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课后要求请每位同学收集至少1种功能食品资料,包括功能食品名称,功能作用、加工方法、标识、市场情况课后记《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电子教案(二)授课单元功能食品及其生理功能(调节血糖、改善骨质疏松作用)目的5、理解血糖,糖尿病、骨质疏松骨密度等基本概念;6、了解糖尿病、骨质疏松对人体的危害;7、了解血糖的代谢过程、骨的形成过程;8、能说出至少10种常见具有降血糖,改善骨质疏松作用功能食品、各10种具有降血糖,改善骨质疏松作用的功能因子;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设计教学(知识、技能)点教学方法时间安排调节血糖作用由一“公司”主讲15分钟调节血糖作用讨论●什么是血糖?●人的正常血糖范围是多少?●正常人血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血糖有哪些生理作用?对人体有什么影响?●正常人是怎样调节血糖正常范围?●血糖病是什么病?为什么回患这种病?●糖尿病有哪些表现,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保健食品降血糖的原理是怎样的?●常见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功能食品有哪些?●常见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功能因子有哪些?●对学生主讲中没有讲到的知识点或讲得不对的地方进行提问,加以引导。

食品化学(谢明勇)4-第4章 脂质

食品化学(谢明勇)4-第4章 脂质

第4章脂质知识点✓了解食品中脂质的分类和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种类及命名✓掌握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固体脂肪指数✓掌握油脂中常见乳化剂的乳化原理✓掌握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掌握油脂加工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了解油脂的特征值及其测定重点✓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油脂中常见乳化剂的乳化原理✓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油脂加工的化学原理和方法✓脂肪过氧化值、酸价等的测定难点✓油脂自动氧化的自由基反应历程主要内容✓4.1 概述✓4.2 食用油脂的物理性质✓4.3 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化学变化✓4.4 油脂的特征值及质量评价✓4.5 油脂加工及产品✓4.6 脂肪代用品✓4.7 本章小结与思考题4.1 概述✓4.1.1 食品中脂质的分类✓4.1.2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种类✓4.1.3 脂肪酸的命名✓4.1.4 食用油脂的组成回目录脂质(lipids)是生物体内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的物质。

回本节脂质的共同特征✓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

✓大多具有酯的结构,并以脂肪酸形成的酯最多。

✓都是由生物体产生,并能由生物体所利用(与矿物油不同)。

✓例外:卵磷脂、鞘磷脂和脑苷脂类。

卵磷脂微溶于水而不溶于丙酮,鞘磷脂和脑苷脂类的复合物不溶于乙醚。

回本节✓按物理状态:脂肪(常温下为固态)和油(常温下为液态)✓按来源:乳脂类、植物脂、动物脂、海产品动物油、微生物油脂✓按不饱和程度:干性油:碘值大于130,如桐油、亚麻籽油、红花油半干性油:碘值介于100-130,如棉籽油、大豆油不干性油:碘值小于100,如花生油、菜籽油、蓖麻油✓按构成的脂肪酸:单纯酰基油、混合酰基油回本节按化学结构表4-1 脂质的分类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酰基甘油蜡甘油+脂肪酸长链脂肪醇+长链脂肪酸复合脂质磷酸酰基甘油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甘油+脂肪酸+磷酸盐+含氮基团鞘氨醇+脂肪酸+磷酸盐+胆碱鞘氨醇+脂肪酸+糖鞘氨醇+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衍生脂质类胡萝卜素、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回本节4.1.2 食用油脂中的脂肪酸种类✓食用油脂中脂肪酸结构的共同特点是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碳链绝大多数为偶数碳原子的直链。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食品; (2)、以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特点来分类 (3)、以产品的形式来分类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功能性因子的分类
1、活性多糖类 2、活性多肽和活性蛋白质类 3、功能性脂类 4、功能性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类 5、功能性维生素类 6、自由基清除剂类 7、功能性甜味料类 8、活性菌类 9、其他活性物质类
一、酪蛋白磷酸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结构:磷酸丝氨酸(Ser-P) 2、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 (2)、促进骨骼对钙的利用 (3)、抗龋齿作用 (4)、提高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率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酪蛋白的磷酸肽的制备工艺
1、酶解—沉淀法 2、酶解—离子交换法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二节 磷脂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一、磷脂的生理功能
1、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2、促进神经传导,提高大脑活力 3、促进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 4、促进体内转甲基代谢的顺利进行 5、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液循环、预防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二、影响活性多糖功能的因素
1、活性多糖的结构 (构象) 2、活性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 3、活性多糖的分支度 4、活性多糖的溶解度 5、提取方法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三章 活性多肽及其加 工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第一节 酪蛋白磷酸肽 (CPP)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五、我国功能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许多产品是在低水 平上重复
2、获得批准的功能食品多,投入市场的产 品少
3、对功能食品的管理和监督不严 4、国民对功能食品的认识尚存在偏差
功能性食品加工常用技术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中职教育-烹饪化学(第三版劳动版)课件:第四章  脂类.ppt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1. 高温氧化反应 ➢ 烹饪过程中,高温使用油脂时常与空气直接接触,发
生的氧化作用与低温下发生的自动氧化作用在主要反 应途径上是相同的 ➢ 烹饪中常用的油脂种类不同,在高温条件下发生氧化 的难易也不同 ➢ 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后可以较有效地延缓油脂的高 温氧化作用
28
第四节 油脂的理化变化
2. 胆固醇 胆固醇属于固醇类,主要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在
脑及神经组织中含量较高,其次是家禽和蛋类中。
13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二、类脂
3. 蜡
动物蜡
植物蜡
14
矿物蜡
第二节 油脂主要理化性质
一、油脂的物理性质
1. 油脂的色泽和气味 ➢在正常情况下,单纯的脂肪及脂肪酸是无色的 ➢油脂带有颜色,往往与脂肪中溶有的色素物质有关 ,如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 ➢油脂中杂质对颜色也有一定的影响,杂质越多,其 颜色也深,品质越差
5
天然油脂中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
名称 豆蔻油酸 花生油酸
油酸 棕榈油酸
主要存在于 动植物油 花生、玉米油 所有动植物油 多数动植物油
芥酸
芥子、菜籽、鳕鱼肝油
亚油酸
各种油脂
亚麻酸
亚麻、苏子大麻籽油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6
第一节 脂类基础知识
一、油脂
1. 油脂的概念 (2)不饱和脂肪酸
二、加热油脂的化学变化
3. 聚合反应 ➢ 油脂经过加热使用后,特别是在加热到300℃以上或长
时间反复加热后,油脂不仅会发生热分解反应,还会发 生热聚合反应 ➢ 油脂的热氧化聚合过程,随油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油脂 的不饱和度越高,越易发生聚合作用 ➢ 油脂热氧化聚合的程度与温度、氧的接触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是浸出与压榨两种制 油工艺。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料 中榨油的方法,目前基本用于花生油、橄榄 油、坚果油、芝麻油等高档油品。而浸出法 是用化工原理,用化学溶剂从油料中抽提出 油脂的一种方法,其生产成本较压榨油的低。 无论是浸出油还是压榨油,只要符合我国食 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都是安全的, 可以放心食用。
功能性食品
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
第四章 功能性油脂及其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 •了解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功能性 油脂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掌握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EPA提取 与纯化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点 •掌握大豆浓缩磷脂的基本制备方法, 了解大豆磷脂纯化及改性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一、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及主要来源 (一)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双键且碳原子数为 16~22的直链脂肪酸,分为ω–3和ω–6两个 系列。
玉米胚芽油

玉米胚芽油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有特殊疗效。
菜籽油

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5%,常食用菜籽 油可防止人体发胖以及由于发胖引起的多种 疾病,且对大脑有益。菜籽油的缺点是含有 芥酸,虽对人体无害,但不易被人体消化吸 收。
大豆油

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85%左右,易于消 化吸收,食用后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还含有维 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二)DHA、EPA纯化 一般鱼油中DHA、EP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不一定很高,大量的还是饱和及低不 饱和脂肪酸。所以,有必要进行纯化。
豆油
棉籽油 大麻油
16
24 15
22
25 39
52
44 45
7
0.4 0.5
3
3 1
芝麻油
15
38
46
0.3
1
表2 几种高亚油酸油脂资源
油 脂
亚油酸含量(%)
油 脂
亚油酸含量(%)
红花籽油
葵花子油
56~81
51.5~73.5
五味子籽油
青嵩籽油
75.2
84.5
沙嵩籽油
水冬瓜油 烟草籽油
68.5
66~80 75
表1 常见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
油脂 名称 饱和脂肪 酸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2 9 0.4 1 5 42 1 1 其他 脂肪酸
可可油
椰子油 橄榄油 菜籽油 花生油 茶油 葵花籽油
93
92 10 13 19 10 14
6
0 83 20 41 79 19
1
6 7 16 38 10 63
去除 何物?
2 工艺流程 海产鱼→切碎→萃取→油层分离→脱胶→
去除 何物?
减压脱色 的优势何 在?
臭味 物质?
脱酸 →
脱色 → 脱臭 → 鱼油
油脂制取过程中分解 的如醛、酮、游离脂 肪酸等,加工中产生 的异味如溶剂味、肥 皂味、焦糊味等,天 然存在的气味如菜籽 油的辛辣味。
毛油中的蛋白、糖类、磷脂等胶性物质。 脱酸是油脂精炼重要工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 除去,毛油中游离脂肪酸,并同时除去部分色 素、磷脂、烃类和粘液质等杂质及如生育酚、 甾醇、甾醇酯等有益成分。 改善了油品的氧化稳定性,消费者喜欢色泽浅 的油脂产品。

含量较高的γ-亚麻酸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食物 中不太常见,而且因其含量比例低很难成为有经济价值 的可利用资源,如燕麦和大麦中的脂质含有0.25%-1.0% 的γ-亚麻酸,乳脂中含0.1%-0.35%。
表4 几种富含γ-亚麻酸的植物油脂资源
资源油脂 月见草油 玻璃苣油 黑加仑油 黑穗醋栗油 种子含油率(%) 15~30 30 13~30 30 γ-亚麻酸含量(%) 7~15 19~25 15~20 17
精炼米糠油

米糠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谷 维素和磷脂,其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 长期食用米糠油可降低胆固醇18%以 上,谷维素能调节和改善大脑功能。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其中亚 油酸占66%,居植物油之首。它含有维生素E、 胡萝卜素、磷脂,对延缓人体细胞衰老,防 止夜盲症及皮肤干燥有良好作用。
1.亚油酸(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为全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油酸是分布最广的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日常食用的绝大 部分油脂中的含量都在9%以上,而且在主要食用植物油脂如 大豆油、棉籽油、菜子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米糠油、芝 麻油等食用油脂中的含量都较高,见表1。还有一些含亚油 酸特别高的油脂资源,见表2 .
35.2
6.4 14.6
8.7
0.5 11.2
5、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微生物资源




1962年Eywin用人工方法培养某些纤毛纲原生动物测定其 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发现5个种中有4个种γ-亚麻酸含量 达到30%以上。 由于动物、植物资源的种类限制,人们将寻求PUFA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的目光转向微生物资源。 而微生物本身具有低成本,培养迅速,生产周期短,可以 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因而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PUFA广泛存在于微藻类、细菌真菌的细胞中,但不同种类 以及不同菌株含量及组成不同。 表6列出了一些γ-亚麻酸含量较高的微生物。

油要换着吃?
长期、大量地食用单一油种的习惯,并非健 康之道。从营养价值上看,各种植物油含有 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组成不同。 植物油是人们理想的食用油,但也不宜食用 过多。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长期偏食植物油, 还需要摄入一定量的动物油脂,每天摄入的 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比例最好为 2:1。

芝麻油
31.1
14.4 16.5 22.5 16.3 13.4 13.0
草鱼
鲤鱼 鲫鱼 鲫鱼卵 褐指藻 盐藻 螺旋藻
2.1
1.8 3.9 3.9 14.8 — 32.8
10.4
4.7 7.1 12.2 2.2 4.2 5.4
鳙鱼
鱿 乌贼
10.8
11.7 14.0
19.5
33.7 32.7
小球藻
角毛藻 对虾(养殖)

芝麻油享有”植物油之王”的盛誉,也有 “抗衰老良药”的美称。芝麻油营养丰富, 特别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常食此油,可消 除使细胞衰老的物质“自由基”,提高人体 免疫功能,不但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而且 可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冻伤、 便秘等病症。芝麻中富含卵磷脂,能润肤美 容,防止头发过早变白和脱落。


花生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并含有 多种维生素、卵磷脂、蛋白质。

芝麻 芝麻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 卵磷脂、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
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一)增进神经系统功能、益智健脑 DHA(脑黄金)在大脑的脂肪酸组成中占30%, 视网膜磷脂中占40%;具有促进胎儿脑部发 育完善,提高脑神经机能,增强记忆、思考 和学习能力,增强视网膜反射能力,预防视 力退化。

鳕鱼 鳕鱼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β-3多不饱和 脂肪酸,对于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极为有利。 鳕鱼的口感较好,是宝宝日常补充不饱和脂 肪酸的良好选择。

三文鱼属于深海鱼类的一种,同样含有较多 的β-3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和钙,有利于宝宝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核桃 核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并含有多 种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锌、锰、铬等 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六)其他功能 γ -亚麻酸具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抗脂质过氧 化、减肥、 保护视力、抗过敏等。 EPA具有保护视力、抗过敏等作用。
科学摄取多不饱和脂肪酸
由于生产和加工技术原因,使人对一些食品 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率很低, 导致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严重缺乏,而饱和 脂肪酸却大量积累。
如何挑选食用油
表6 富含γ-亚麻酸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 γ-亚麻酸的含量(总脂肪酸,%) 15~18 3~11 11~14 26 18 20 31
爪哇毛霉 深黄被孢霉 不明毛霉 拉曼被毛霉 雅致小克银汉霉 枝霉 拉草式毛霉
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品

金枪鱼 金枪鱼属于深海鱼类的一种,含有大量的β-3 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 另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硒,对所含 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二)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中风和老 年性痴呆症 EPA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降低低密度脂 蛋白的作用。 DHA可使心肌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稳定心肌 细胞的膜电位,降低心肌兴奋性,同时还能 影响Ca2+通道,使Ca2+降低,心肌收缩力降 低,具有明显的抗心率失常的作用。
(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GLA (γ-亚麻酸)、DHA、EPA均具有明显的 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降血脂效应表现在降低血清甘油三酯、低密 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血清高密 度脂蛋白的作用。
表5 水产动、植物油中的EPA 和DHA 含量(%)
来 源 沙丁鱼 鲐鱼 EPA 8.5 7.4 DHA 16.03 22.8 来 源 EPA 11.8 15.6 DHA 15.6 12.2
海条虾 梭子蟹
马鲛
带鱼 海鳗 鲨 小黄鱼 白姑鱼 银鱼
8.4
5.8 4.1 5.1 5.3 4.6 11.3
橄榄油

橄榄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维 生素K、E等。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 达83%。单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总胆固 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 度脂蛋白,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