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阶段测试题库(1)

心理学阶段测试题库(1)
心理学阶段测试题库(1)

心理咨询师二级精讲班第1讲讲义

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

基础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规律。

2、心理学应用分支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是脑的功能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三、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四、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向结合的产物。

心理咨询师二级精讲班第2讲讲义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二、学派的纷争

代表人物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1、人本主义

2、认知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辨证发展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自然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二)调查法

(三)个案法

(四)实验法

心理学阶段测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

1.人的心理包括_____和____两大类。(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

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_和____。(兴奋、抑制)

3.____是思维的工具。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_____。(言语、梦)

4.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包括____和____。(采取决定、执行决定阶段)

5.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可把情绪分为___、___、和___。(心境、应激、激性)

6.个性心理特征中最稳固的成份是____。(性格)

7.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和____。(自我评价、成人感、封闭性心理)

8.动机冲突表现为三类:____、____和____。(双避、双趋、趋避冲突)

9.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学校教育)

10.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于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从此,心理学便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1879、心理学实验室)

11.条件反射学说有俄国的生理学家___提出的____条件反射和美国的心理学家____提出的____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1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_和____。(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13.感觉的基本规律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____。(成反比关系)

14.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有___、___、___。(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15.记忆的良好品质包括___、___、___、___。(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横座标代表___,纵座标代表___。(天数、记忆保持百分数)

17.思维的特征是___和___,____是思维的工具。(间接性、概括性、语言)

1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概念、判断、推理)

19.注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向性、集中性)

20.注意的外部表现有两种特殊情况___和___。(似注意而不注意、似不注意而注意)

21.“一目十行”属于注意的____品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于注意的_____品质。(范围、分配)

22.情感的交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表情实现的,表情有三种形式,即 ______、_______、_______。(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23.意志有三个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_。(明确的目的性、和克服困难的相联系、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需要按其重要的顺存分为五类,即最低层是____,中间层是____,____,____,最高层是_____。(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5.巴甫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特性的研究指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具有三个特性____、____、____,三者的不同结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类型____、__ __、____、____,并且认为,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古希腊人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____、____、___ _、____是相对应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兴奋型、活泼性、安静型、抑制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26.性格是由各种不同的特征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们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结构,即___、___、___、____。(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27.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基本观点是,心理是___和机能,__ __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心脑对______的反映。(人脑,脑,客观现实,主观能动 )

28.感受性是指可机体对___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通过____ 来度量。(刺激,感觉阈限)

32.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输入和编码的不同,储存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三种____、____和____。(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29.情绪通常是指与____相联系的体验,情感是指与____相联系的体验。(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30.智商是____和____正比,智商等于100,表示这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是____。(智力年龄,实际年龄,中常)

31.性格是一个人对___和__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现实稳定的态度,习惯化的行动方式)

3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____,它具有____、____和_ ___三种功能。(心理过程,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34.知觉是人脑对____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反映。(当前直接作用于,整体性)

35.德国心理学家___对遗忘进程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___。(艾宾法斯,先性后慢)

36.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一是____,二是____,三是____。(明确自觉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37.美国心理学家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其中___是最低层次的需要,____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8.能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_____、____、和___三个方面。(能力类型,表现早晚,气质水平)

39.巴甫洛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和___,这两个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即神经过程的___、___、___,这三个基本特性的。特组合就形成____。(兴奋,抑制;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

4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自我评价,成人感,封闭性心理)

42.从心理咨询途径来看,心理咨询有门诊咨询___、___、___、和___四形式。(电话咨询,专栏咨询,书信咨询)

43.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人的心理现象,规律)

4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___和___。(观察法,实验法)

45.人的神经系统分为___和___两大部分。(中枢神经,周围神经)

4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客观事物的___和___。(指向,集中)

47.思维的基本过程和记忆最重要的品质分别是___和____。( 分析与综合,准确性)

48.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___、___和调节功能。(信号功能,感染功能)

49.个性的基本特征是___和___和社会制约性。(独特性,稳定性)

50.___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其中___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自我实现)

51.知识的掌握分为___、巩固和___三个基本环节。(理解,应用)

52.技能按照性质和特点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动作技能,智力技能 )

53.性格按心理倾向分为____和____。(内倾型,外倾型)

54.品德心理结构包括____、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____四种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行为)

55.儿童心理发展内部动力是儿童在活动中不断出现的____和____之间的矛盾。(新需要,原有心理发展水平)

56.心理学上儿童期的起止年龄是____,少年期的起止年龄是_____。(0-18岁,11.12-14.15)5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___的科学。它是一门___与___交叉的新兴科学。(发生发展规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58.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59.直观教学的形式有____、___和____。(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60.表象的特征是__和__。思维的特征是__和__。(形象性,概括性,间接性,概括性)

61.教师控制学生分心的措施有表扬控制、_、_、__和__。(超前控制,信号控制,提问控制)

6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思维按水平分为___、___、___三类。(分析与综合,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3.想象的功能有___、___、___,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_____。(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梦)

64.意志行动的基本标志是____,其过程包括___和___两个阶段。(与克服困难相联系,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65.情感的功能是___、___和___,其外部表现称____。(感染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表情)

66.掌握知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和___。(理解,巩固,应用)

67.技能按性质分为___和___两类。(动作技能,智力技能)

68.品德心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四种心理成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69.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一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一般的,___和___的特征。(典型的,本质的)

70.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于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1879)

7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很多,最基本、最常用的是___和___。(观察法,实验法)

7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其活动规律是___和_____。(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7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_。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是___。(分析与综合,梦)

74.记忆表象的基本特征是形象和___。注意的基本特征是___和集中性。(概括性,指向性)

75.情感按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___三种;按社会内容分为_____。(应激,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6.意志的三个特征是有明确自觉的目的性、____和____。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以运动为基础)

77.智力的核心与意志行动的核心分别是____、____。(思维能力,执行决定阶段)

78.个性最主要的特征是__。师专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对象的年龄阶段是__。(独持性,11.12岁-14.15岁,少年期)

79.人的心理现象包括___和___两大方面。(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80.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和__;其基本规律表现为__与__。(兴奋,抑制,相互诱导,扩散和集中)

81.衡量感受性的客观标准称_________。(感觉阈限 )

82._________是记忆的开端。(识记)

83.思维的基本特征是__和__性,__和__是其的基本过程。(间接性,概括性,分析,综合)

84.___功能、____功能和____功能是注意的三大功能。(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85.按情感的社会内容,情感可分为___、___、___三种形式。(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86.意志行动可分为___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其中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__环节。(采取决定,关键)

87.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___,它是在__的基础上形成的(内驱力,关键)

88.一般能力就是人们的___能力,又叫智力,其中____是核心部分。(从事各种活动必备的,思维能力)

89.性格是个体现实的____和与之相应的___的行为方式。(稳定的态度,习惯化了)

90.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作___和___两大类。(动作技能,智力技能)

91.巴甫洛夫根据高级N活动过程的特性,提出的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兴奋型,活波型,安静型,抑制型)

92.表情的三种表现形式有___、__和_。(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

93.马斯洛按人类需要重要性的顺序,把需要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94.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是_____。(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95.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人的心理现象,规律)

96.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提出的条件反射理论分别是____和____。(经典型条件反对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

97.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活动规律有___和____。(扩散与集中,相互诱导)

98.常用的直观教学形式有实物直观、__、_三种。(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99.记忆最重要的品质和中心环节分别是____和____。(准确性,保持)

100.情感最重要的品质是__、___效应,很能说明教师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倾向性,罗森塔尔 )

101.需要按对象分为____和_____。(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10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__,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

103.智力的核心是____。人类思维的最高体现是_____。(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104.个性最显著的特征是_。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是_(独特性,能力) 105.性格按心理倾向分为____和____。(内倾性,外倾性)

106.《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水浒传》中的李逵,其气质类型分别是____和____。(抑郁质,胆汁质)

107.性格测量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量表法,投射法)

108.初中生生理发育的最大特点是__。学校教育在其心理发展中起__作用。(性成熟开始,关键性作用)

二、判断(每题1分)

1.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

2.人们从亮外到暗处,开始时看不见,停一会,才看清楚物体这一过程是明适应。(×)

3.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 √)

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理论是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

5.学生上课时,时而看教材,时而看教师,时而看黑板,这是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6.遗传素质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也决定了个性发展的方向。(×)

7.客观事物引人入胜,使人感兴趣,这是间接兴趣。(× )

8.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

9.实足年龄超过智力年龄,表明这样的儿童比较聪明。( × )

10.气质类型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其实也不需要决定。(√ )

11.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 )

12.过度学习是越多越好。( × )

13.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 )

14.幻想常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竭力避免学生产生幻想。( × )

15.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起阻碍作用。( × )

16.感觉的适应都会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 )

17.注意的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 √ )

18.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始终把注意指向同一对象或活动。( × )

19.人的很多心理特性如活泼、热情、沉静等都与完成活动任务有关,因此属于能力范畴。( × )

20.“有志者,事竞成”就是说人只要有了坚强的意志,万事可成。( × )

2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随之越高。( × )

22.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不可超越的。( √ )

23.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

2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25.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

26.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

27.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是感觉数量的总和。(×)

28.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29.记忆中的再认容易,回忆难。对客观事物能再认的并不一定能够回忆,而能够回忆的常常能再认。(√ )

30.爱好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人们凡是爱好的客观事物就一定感兴趣。(√ )

3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最显著的标志是气质。(×)

32.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主要标志是道德认识的提高。(×)

33.只要有了人脑与客观现实,就会自然产生人的心理。(×)

34.人脑反映客观现实与镜子折射客观事物一样。(×)

35.一切条件反射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36.人凡是有目的自觉的行动都是意志行动。(×)

37.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粗心与细心都是能力。(×)

38.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他也对该事物爱好。(×)

39.人对现实的一切态度都表明着一个人的性格。(×)

40.第一信号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全导作用。(×)

41.个性中最难以改变的成份就是人的性格。(×)

42.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根本标志是道德意志的形成。(×)

43.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内容,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心理现象。(×)

44.人心理现象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多层次、多变化,十分复杂又彼此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45.一切唯物主义者对心理现象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46.机械识记是一种靠多次重复进行的识论,也就是人们常讲的死记硬背。(×)

47.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是一切过程的一开端。(√)

48.思维的特征是直观性和概括性。(×)

49.尘埃落在皮肤上感觉不到,是因为刺激物的刺激量没有达到绝对感觉阈限。(√)

50.“目瞪口呆,手足失措”。这是心境的表现。(×)

51.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灵活而有原则性的教育方法。(√)

52.感受器就是感觉器官。(×)

53.前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识记和保持的干扰。(×)

54.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引导学生立足现实,不要幻想。(×)

55.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56.激情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57.“有志者,事竟成”,这说明,只要有志,没有实现不了的目的。(×)

58.定势对解决问题有阻碍作用,也有推动作用。(√)

59.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

60.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叫做心理发展。(×)

61.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只有程度之分,并无严格界限。(√)

62.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性可循。(×)

63.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64.只要有了人脑和客观现实,就会产生人的心理。(×)

6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

66.定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起消极阻碍作用,因此一定要克服。(×)

67.灵感属于无意想象。(×)

68.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69.人的一切态度和行为方式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

70.心理发展就是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所发生的一切心理变化。(×)

三、选择题(每题1分)

1.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心理学实验室的学家是:(B)

A、亚里士多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佛洛伊德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B)关系。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指数

3.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4.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B)编制的。

A、韦克斯勒

B、比纳一西蒙

C、巴珊甫洛夫

D、吉尔福特

5.身体发育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是指(C)。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6.心理咨询应该(A )。

A、为咨询者保密

B、给家长提供有关情况

C、接纳任何有关咨询对象的调查研究

D、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

7.记忆容量在2-7个项目的记忆是(B)。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8.人类思维能力的最高体现是:(C)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创造思维

9.“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A)。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10.从不同的角度看钟表,它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圆的,这是形状知觉的(D)。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1.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特性

(1)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仍然认为是直的,这是知觉的( A )。

(2)“窥一斑而知金豹”,这里知觉的(B)。

(3)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以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是知觉的(C )。

(4)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则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D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22.“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感觉的(A )。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联觉

23.记忆容量大约是在7±2个组块的记忆是(B)。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24.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内

B、第二天

C、第三天

D、第二周

25.三岁到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B)。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常规思维

26.在教学中,教师引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或一般原理,用公式来解答习题,这就是(A)的过程。

A、具体化

B、系统化

C、概括

D、综合

27.动机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

B、实践

C、需要

D、教育

28.照顾学生的气质类型特点,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教师应多多的关心

(D),这种类型的学生。

A、胆汁质、多血质

B、粘液质、抑郁质

C、多血质、粘液质

D、胆汁质、抑郁质

29.智商在100儿童,他的智商是(B)。

A、有缺陷

B、正常

C、较优

D、超常

3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了杜甫当时的(B)。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1.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

32.“富贵不有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33.意志力最能体现在( D )中。

A、动机斗争

B、确定目标

C、选择行动方法

D、执行决定

34.身体发育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是指(C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35.心理咨询应该(A)。

A、为患者保密

B、给家长提供有关情况

C、接纳任何有关咨询对象的调查

D、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36.在感知事物时,人叫是热气以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它的含义,称为(C)。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性

37.一般地说,学习程度在(C)时,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25%

C、150%

D、200%

38.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

B、集中性

C、短暂性

D、突发性

39.智力是以(B)为核心。

A、观察力

B、思维力

C、注意力

D、记忆力

40.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D)。

A、幼儿园

B、学校

C、工作单位

D、家庭

41.“梅梅生律”是(C)的表现形式。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非条件反射

42.“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感觉的(A)。

A、对比

B、适应

C、相互作用

D、联觉

43.文章的形状部分容易记牢,这是由于(C)。

A、正迁移的作用

B、摄抑制的影响

C、没有前摄抑制

D、没有贫迁移

44.三岁到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B)。

A、直观动作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通常性思维

45.“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属于(A)。

A、迁移

B、定势

C、想象

D、感染

46.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D)编制的。

A、吉尔福特

B、瑞文

C、韦克斯勒

D、比奈-西蒙

47.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

B、遗传

C、社会

D、实践活动

48.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指(C)。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 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同一年龄或几个年龄组被试的大量数据,比较节省时间和精力,数据比较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但这种方法由于时间较短,难易寻找发展的连续性和转折点,也难以分析出儿童早期经验对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有关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目:下着毛毛细雨的傍晚,你撑着伞回家,在路上你捡到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下列的哪个? A、笑 B、闭上眼睛继续睡觉 C、哭 D、咳嗽 有关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选择A: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比较有自信,因而你们在与人交往时总是很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交际手腕相当了得,但是在这里需要提醒你们的是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那样容易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不可自拔,从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长久下去也很容易让人不喜。 选择B: 选择这个答案的你们性格有些孤僻,不喜和人交际,总是认为和别人在一起还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那样更加自在更加快乐,因而你们根本不愿、也觉得没有必要进入别人的世界。你们的这种想法会在某些时候让你们远离是非中心,但是在工作中还是需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因而还是需要调整自己的这种心态。 选择C: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对自身相当没有自信,你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因而总是缩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敢踏出一步,在与人交往时一遇到挫折就容易缩回自己的壳中。建议你们自信一

些,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很多的,因而还是需要积极地与他人接触,那样才更加容易发现世界的美好。 选择D: 选择这个答案的人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有些神经质。你们非常在乎你们的人际关系,但是你们过于敏感,因而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的, 往往将自己弄得身心俱疲,也让别人觉得不对劲。建议你们在与人 交往时放松一些,尽量以平常的心态来与他人进行交往,不要总是 一惊一乍的。(完) 社交中你的交友能力如何?测试开始: (PS:本次为计分题,请把答案后面对应括号里的分数记下来。) 1、清晨睁开眼睛,你的感觉通常是: 充满向往(5分) 挺心满意足的(3分) 想到接下来的一整天就心烦意乱(1分) 2、听说某些人(未必你认识)活得艰难坎坷。你感觉: 值得同情(5分) 这人没好运(3分) 活该(1分) 3、有人讲“完美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你意下如何? 完全赞成(5分) 部分同意(3分) 不同意(1分) 4、你对自己的未来是何态度? 十分憧憬(5分)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心理学》作业考核试题5

《心理学》期末试卷A 皮亚杰在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所有儿童对世界的了解都遵从同一个发展顺序,在认知过程中犯同类的错误,得出同样的结论。年幼儿童不仅比年长儿童或成人“笨”,而且他们是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思维,他放弃了标准化测验的研究方法,开用临床法研究儿童智力的先河。通过细致的观察、严密的研究,皮亚杰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几个重要结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环境塑造了儿童,而是儿童主动寻求了解环境,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认知逐渐成熟起来。 皮亚杰认为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它是指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是用来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结构。同化是指个体将外界信息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但是有些信息与现存的认知结构不十分吻合,这时个体就要改变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即是顺应。平衡是-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能够轻松地同化环境中的新经验时,就会感到平衡,否则就会感到失衡。心理状态的失衡驱使个体采取行动调整或改变现有的认知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是- .个动态的过程,个体在平衡一失衡一新的平衡中,实现了认知的发展。 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育意义 皮亚杰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儿童主动探索和操纵环境的结果,学习是儿童进行发明与发现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并非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允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在教育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要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相反,要设法向儿童呈现-些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并允许儿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态,: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们感到学习是- -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望与好奇心。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准的,个体认知发展

电大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1.睡眠可分为(C)个阶段 A.六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人耳能感受到的纯音的频率范围是(A)赫兹 A.20—20000 B.2—2000 C.2—20000 D.200—20000 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D)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4.下列不属于无意识现象的是(C) A.无意识行为 B.对刺激的无意识 C.幻视 D.盲视 5.在心理学研究中主张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知觉和思维的组织结构,考察知觉意识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分解知觉和思维的学派是(C)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D)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配 7.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心理学是一门(D) A.社会科学 B.人文科学 C.自然科学 D.中间科学 8.梦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一种现象,绝大多数的梦发生在(C) A.轻度睡眠阶段 B.睡眠锭阶段 C.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D.深度睡眠阶段 9.上课时,学生被窗外的声音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C)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0.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反映的知觉是(C) A.错觉 B.空间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A.认知 B.情绪和动机 C.心理现象 D.能力和人格 12.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最好的感觉通道是(D) A.视觉 B.触觉 C.嗅觉 D.听觉 13.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A.冯特 B.巴甫洛夫 C.华生 D.詹姆士 14.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材料上,这种注意是(D)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前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随意注意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D)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选择性 16.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是(C) A.记忆 B.思维 C.感觉 D.知觉 1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学派是(S) A.精神分析 B.机能主义

精选大学《心理学》期末测试题库35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35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短时记忆 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标准答案: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短暂、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类型,在不复述的情况下保持时间在20毫秒至1分钟之间,容量为7+ 2个组块。 2.试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 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标准答案: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乐于交往,善于人处 3、情绪积极,意志健全 4、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5、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6、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社会角色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标准答案:A

4.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A.以教师讲授为主 B.以学生活动和体验为主 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 D.以补救性教育为主 标准答案:B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标准答案: 一、专门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团体心理辅导 3.个体心理咨询 二、非专门途径 1、班主任工作渗透 2、学科渗透 3、学校环境渗透 4、各种团队活动和课外活动 6.青少年的记忆特点有哪些? 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 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 5、记忆广度增大。 标准答案: 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 (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 C哈撒韦 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 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 是(C) 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 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 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1个月 。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E) A需要 B气质 C动机 !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 是(BCD) 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 3、信念是 A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由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 @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 D抑郁质 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 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 人物有(BCD)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E埃理克森 8、以下可以称为特质的是 (ABCDE) A个人的外部行为特征 】 B内在的人格倾向 C身体和生理特征 D人格结构的单位 E个体持久的特征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 A爱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 D16人格因素问卷 E儿童统觉测验 10、信度包括(ABC) A再测信度

学前心理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 《学前心理学》绪论—第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幼儿中期已经()。 A、有初步的时间概念 B、可以辨别昨天、今天、明天 C、没有时间概念 D、可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 2、注意属于()。 A、认识过程 B、心理现象 C、个性特征 D、心理过程 3、()也称作轻微脑功能失调。 A、好动症 B、多动症 C、书写障碍 D、行为障碍 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无一定关系 D、完全无关 5、“一心两用”,这是注意的()。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6、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A、知觉 B、感觉 C、色觉 D、视觉 7、马斯洛创立了()。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机能主义 8、狼孩之所以心理上与正常儿童有本质区别,主要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受狼的影响 D、脱离社会环境 9、()被称为“生命中枢”。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间脑 10、有预定目的而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之为()。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1、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 A、反应 B、反映 C、反射 D、应答 12、()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13、“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

精编新版2020医学心理学考试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医学心理学考试158题[含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根据求医行为的决定权是谁,可把求医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___、___、___。 2.三 3.癔症常见的类型有:和两大类型。 4.病人的意态行为特征是什么? 5.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6.经典条件反肘、操作条件反肘、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7.现实原财 8.一级皮层区 9.临床心理评估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0.医患交往的形式有___、___。 11.整个求医行为份三个阶段:自助行为阶段_、_、_。 12.社会认知的特征是什么? 13.察觉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 14.语言形式的交住口非语言形式的交住 15.医患交往水平主要包括___、___、___。 16.认知疗法治疗的关键是通过______把认知全过程挖掘出来,即把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体验,思维过程回复出来,并认识到那些适应布莱那个概念的形成方式。 二、解答题

17.影晌应教反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I)认知评价:同一类应教源,可因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评价、体验和观念 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并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v极的认 知评价能够适度提高皮层的唤醒水平,调动狈极的情绪反应,使个体注意力 集中,即将思维,调整需要和动机。面消极的认知评价,财可使个体过度唤 起而焦虑、教动或抑郁,妨碍个体进行正确的利断和对即将应对的迭择。 (2)人格因素:人格特征影晌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决定个体对应教 源的反应方式和强度。内向型性格的人在应教状态下多表现为冷静、沉默或 压抑;而外向型性格的人财多表现为愤怒、病苦或高兴。 (3)社会支持:来自于家庭、亲友、同事及社会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可以 有效地降低或缓解应教的强度,使个体能够平稳度过应教,摆胶困境。 (4)应对能力:恰当评估应教事件和自己的应对能力,并能合理运用心理 防御机制,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应爹源.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 都可以使应滋的强度增加。 18.①应教源,它们有着破坏有机体平衡的倾向性,可以是生物的、心理的、社 会的和文化的;②中介因素,起调节应教源影晌的作用,认知评价在其中起 着关健作用;③应教的体验本身,是应教源同中介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④ 有机体9力应对应激源;⑤个体对应教源作出的反应,表现为生理的、心理 的和行为的适应和不适应。 三、单选题 19.下列说法是对露阴癖的解释的是() A.高度性兴奋时偶然联想与异性某种物品想结合而强化; B.社会学习的结果; C.少年一次窥视女人裸浴时引起性冲动,经过一次强化便形成了不良行为条件发射 D.后天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性不良行为; E.与童年错误学习有关 I多选题 20.获取信息 21.科研工具 22.洛夏测验由10张墨迹图构成,无主题,又称“墨迹测验”。此测验曾是西方临床心理学家最常用的测验,现在仍然是临床心理学家训练程序中的首选测验。 23.医学模式是(A) A.某一时代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 B.某一时代各种医学学派的集中反映

大学心理学试题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4 0 分) 1、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3、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 ?斯金纳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8、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 ?具有境遇性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 ?投射作用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青少年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分。) 1. ( B)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 B. 身体迅速长高 C. 出现第二性征 D. 长出胡须 满分:分 2. 在青少年的注意成分中,( B)占优势。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无意后注意 D. 随意注意 满分:分 3. 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的时期是(C )。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少年期 D. 青年初期 满分:分 4. 男女生殖器官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这种与生俱有的两性生殖器官的特征,称为(B )。 A. 第一体征 B. 第一性征 C. 个体特征 D. 第二性征 满分:分 5. ( A)提出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6. 班杜拉观察学习的种类有直接的观察学习、(B )、创造性观察学习 A. 联想性观察学习 B. 抽象性观察学习 C. 想象性观察学习 D. 记忆性观察学习 满分:分 7. ( B)认为,青少年期的主要心理危机是基本的同一性感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 A. 班杜拉 B. 埃里克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满分:分 8. ( B)认为青春期的困难和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A. 瓦龙 B. 米德 C. 皮亚杰 D. 华生 满分:分 9. 着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是由心理学家(B )做的。 A. 霍尔 B. 格塞尔 C. 达尔文 D. 班杜拉 满分:分 10. 英国心理学家( C)的行为个别差异研究开创了科学智力测验的先河。 A. 比纳 B. 西蒙 C. 高尔顿 D. 韦克斯勒 满分:分 11. 青少年保留儿童的某些心理特点,又具有成人的一些心理品质表现为(A )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矛盾动荡性 满分:分 12.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 D)的方法。 A. 横向研究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纵向研究 满分:分 13. 直到(C )岁,人的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后,脑电波才主要表现为α波。 A. 12 B. 13 C. 14 D. 15 满分:分 14. (D )提出了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论. A. 斯腾伯格 B. 塞斯顿 C. 吉尔福特 D. 卡特尔 满分:分 15. 英国的心理学家(B )在1904年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大学心理学试题7

大学心理学试题7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

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7、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8、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10、“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完整版)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本心理测试是由中国现代心理研究所以著名的美国公司(战略研究所)拟制的一套经典心理测试题为蓝本,根据中国人心理特点加以适当改造后形成的心理测试题,目前已被一些著名大公司,如联想、长虹、海尔等公司作为对员工心理测试的重要辅助试卷,据说效果很好。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将来作为对公务员的必选辅助心理测试推广使用。 注意: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应为你第一印象的答案,把相应答案的分值加在一起即为你的得分。 1、你更喜欢吃那种水果? a、草莓2分b、苹果3分c、西瓜5分d、菠萝10分 e、橘子15分 2、你平时休闲经常去的地方 a、郊外2分b、电影院3分c、公园5分d、商场10分e、酒吧15分f、练歌房20分 3、你认为容易吸引你的人是? a、有才气的人2分b、依赖你的人3分c、优雅的人5分d、善良的人10分e、性情豪放的人15分 4、如果你可以成为一种动物,你希望自己是哪种? a、猫2分b、马3分c、大象5分d、猴子10分e、狗15分f、狮子20分 5、天气很热,你更愿意选择什么方式解暑? a、游泳5分b、喝冷饮10分c、开空调15分 6、如果必须与一个你讨厌的动物或昆虫在一起生活,你能容忍哪一个? a、蛇2分 b、猪5分 c、老鼠10分 d、苍蝇15分 7、你喜欢看哪类电影、电视剧? a、悬疑推理类2分b、童话神话类3分c、自然科学类5分d、伦理道德类10分e、战争枪战类15分 8、以下哪个是你身边必带的物品?a、打火机2分b、口红2分c、记事本3分d、纸巾5分e、手机10分 9、你出行时喜欢坐什么交通工具? a、火车2分b、自行车3分c、汽车5分d、飞机10分e、步行15分 10、以下颜色你更喜欢哪种? a、紫2分b、黑3分c、蓝5分d、白8分e、黄12分f、红15分 11、下列运动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不一定擅长)? a、瑜珈2分b、自行车3分 c、乒乓球5分 d、拳击8分 e、足球10 f、蹦极15分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完整版

大学心理学科目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发展:(广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狭义)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期间所发生的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伴随状态。它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4.感知:感觉和知觉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合称“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外部整体的反映。 5.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也叫“思维知觉”。 6.记忆: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 7.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8.遗忘:识记过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9.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0.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两种成分。 12.情绪|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3.意志:是指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意志行动:由意志支配和调节的行动 15.个性: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整合 16.需要:需要是指一个人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17.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推动力。动机即行为原因。 18.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爱好比兴趣程度深一些。 1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20.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动力特点的综合。俗称“脾气”、“秉性”、“性情” 21.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 二.简答题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师范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很熟悉、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一种现象。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三个侧面。 意义: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有助于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助于按照心理学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基础心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和两大部分。 2、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__和___。 3、有意后注意是在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的注意。 4、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和。 5、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和验证期。 6、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主要有、和言语表情。 7、马斯洛认为,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和。 8、气质的4种基本类型是多血质、胆汁质、和。 9、从到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 10、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因素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2.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4.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A.动机性抑制干扰 B.前摄抑制干扰 C.倒摄抑制干扰 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

5.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6.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马斯洛 B.勒温 C.默里 D.罗杰斯 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8.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9.能力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10. "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描述了社会认知信息整合过程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情景记忆 3、创造性思维 4、性格的理智特征 5、注意的范围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 1、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 2、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医学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情绪由哪三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E】 A、环境、心境、生理变化 B、情景、心境、条件反射 C、情景、刺激、生理过程 D、认知、反应、结果评价 E、情景、认知、生理变化 2、从心理或行为角度研究躯体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该项工作属于以下哪个范畴【B】 A、临床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行为医学 D、心身医学 E、神经心理学 3、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B】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 E、心理适应

4、人类能创造出“猪八戒”这一并不客观存在的文学形象,这恰好说明了【D】 A、心理是脑的功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极其复杂的 D、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E、动物进化中产生了神经结构这一物质基础之后才有了心理机能 5、H.Selye认为对机体有害的各种应激源,可引起以什么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B】 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B、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C、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D、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E、下丘脑-垂体后叶轴 6、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叫做【E】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治疗 D、心理支持 E、心理咨询 7、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已的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是【E】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被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8、医学心理学是哪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C】 A、医学 B、社会学 C、心理学 D、生理学 E、生理心理学 9、儿童病人的求医行为属【B】 A、主动型 B、被动型 C、强制型 D、参与型 E、合作型 10、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属于【A】 A、人格测验问卷 B、智力测验 C、人格投射测验 D、评定量表 E、神经心理学测验 11、一男性,某省厅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认真,争强好胜,雄心勃勃。一年前单位减员时调入某厂工作,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三日前因心绞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病前病人的人格类型是【A】

普通心理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至第十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优柔寡断、草率决定,这是()品质不好。 A、意志的自觉性 B、意志的果断性 C、意志的坚持性 D、意志的自制性 2、看照片时认出了某个熟人,这种现象叫()。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再现 3、一个人在解决问题之后所产生的喜悦、快慰之感叫()。 A、道德感 B、幸福感 C、理智感 D、成就感 4、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叫()。 A、表象 B、想象 C、知觉 D、幻想 5、“一题多解”属于()。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集中思维 D、发散思维 6、听了一首乐曲,头脑里浮现出乐曲表现的现实世界,这种想象称之为()。 A、幻想 B、理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从不同角度组织感性材料,使其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本质特征的方法叫()。 A、下定义 B、变式 C、类化 D、辨别 8、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叫做()。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9、()是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 A、独白言语 B、外部言语 C、语言 D、内部言语 10、最佳的学习程度是()。 A、50% B、100% C、150% D、200%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工作记忆的容量是()。 A、有限的 B、无限的 C、7个组块 D、7士2个组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