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 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 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文化内涵
过去有些学者﹐把民间文学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没有文化﹑没有教养阶级的产物。其实﹐广大劳动人民自有 他们高尚的教养和珍贵的文化﹐而民间文学正是对他们这种教养和文化尽著庄严职责的教本。
分类
民间文学可以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集体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Fra bibliotek国际交流
民间文学﹐至少它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不仅在同一国境内的不同民族之间互相交流﹑影响﹐在国境以 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较遥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 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传播的结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 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于这一类。
民间文学的内容

民间文学的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民间文学的内容:1. 民间文学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宝库啊!就像咱小时候听的那些故事,什么《牛郎织女》呀,那情节多吸引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难道不让人感动吗?他们隔着银河相望,却始终心怀爱意,这多像现实中那些为了爱情努力坚持的人们啊!民间文学,就是用这样简单却动人的故事,一代代流传下来。
2. 哎呀呀,民间文学里的神话传说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盘古开天地,他用自己的力量开辟出了这个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呀!这就好像一个勇敢的开拓者,不畏艰难,为大家创造出全新的天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崇拜吗?真是让咱越想越觉得神奇呀!3. 民间文学可是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呢!像那些谚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多么形象又实用啊!这就像是一个贴心的生活小助手,随时给我们提醒和指引。
难道你能说它不重要吗?这就是民间文学的魅力所在呀!4. 你想过吗,民间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就拿《梁山伯与祝英台》来说吧,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他们为了爱情不惜一切,这不就像现实中那些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嘛!民间文学就是这样,用一个个故事传递着情感和道理,多有意思呀!5. 民间文学里的儿歌多好听呀!“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简单又欢快,小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这就像是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小精灵,伴随着他们成长。
民间文学的作用可真不小哇,不是吗?6. 民间文学中的那些传说,真的是让人浮想联翩啊!像嫦娥奔月,嫦娥一个人在月宫里,多孤单呀!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也会感到孤单一样。
但是这些传说却能一直流传,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多神奇呀!7. 民间文学的笑话也超有趣的呢!比如说那个“许仙给老婆买帽子”的笑话,能让人笑个不停。
这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给我们带来欢乐和轻松,难道这还不好吗?8. 民间文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呀!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都有它的身影。
就好比《小红帽》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它那紧张刺激的情节,就如同一场冒险,吸引着我们。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导论》课件

Part
02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民间文学的起源
民间文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 、宗教信仰和原始文化,是人们集体 创作、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 、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人们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 想象。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承载 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 记忆,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
民间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民间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
民间文学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丰 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作品可 以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促 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民间文学中的道德观念、价值取 向等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建设 、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 响。
要意义。
现状
当前,民间文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外来文化的侵蚀、传承人的老 龄化和后继乏人等。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濒临失
传。
民间文学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传统方式
口传心授、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等。 这些方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作 用,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效力 。
P 03
总结
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是 构成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因 素,能够深入人心,引起 共鸣。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
传承
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传播
传播方式多样,包括口头传播、 文字传播、媒体传播等
总结
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传播是维系民 族文化的重要纽带,对于弘扬民 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创作与传承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歌曲、民间戏剧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反映着普通人的生活、价值观和情感。
民间文学承载着民族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丰富历史,对于研究社会人文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故事或传说,描绘了人类对于自然界、历史事件、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
民间传说常常是人们对于未知和神秘的探索,它们既包含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宇宙的理解,也反映了人类集体记忆的积淀。
例如,中国的《白蛇传》就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它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通过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善恶对抗和爱情的力量。
二、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以故事的方式,以幽默、夸张、警示或寓言的形式,讲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冲突和经历。
民间故事承载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塑造各色人物、描绘情节和设置事件,传达了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
比如,中国寓言故事《聪明的一石二鸟》告诉我们不应心存贪婪,而应该懂得知足常乐。
三、民间诗歌和歌曲民间诗歌和歌曲是表达人们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民间诗歌通常是口头传唱的形式,融合了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元素,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色。
它们常常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希冀、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民间歌曲则是以口头传唱的方式传承下来,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歌词,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民间诗歌和歌曲在各地广泛传唱,成为了人们共同的文化符号和认同。
四、民间戏剧民间戏剧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戏剧形式,它常常以口头传说和传统剧目的方式表现,是人们集体参与和分享的文化活动。
民间戏剧常常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词和表演等元素,通过生动的演出方式,讲述了人们的故事和情感。
中国的京剧、豫剧、评剧等就是典型的民间戏剧形式,它们通过剧中人物的表演和台词,塑造了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什么是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各阶层的共同创作,但学界普遍认为其最主要的传播主体还是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群众,它是相对独立于官方文化和作家文学之外的一种民间文化形态。
事实上,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当代社会的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中,社会各阶层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尤其是随着具有匿名性特点的网络技术的进步,任何人都可以脱离实际生活中的社会身份,而参与到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来。
因此,在当代社会,虽然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在短期内仍以中下层民众为主,但随着社会和科技发展,民间文学的创作将不再局限于某一阶层,而逐渐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从创作形式上看,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形式是集体创作。
与作家文学不同,它并非一时一地由个人独立创作,单向传播的,而是在日常生活语境中,由创作者与欣赏者双向互动,共同完成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在其雏形诞生之后就不断地处于一种“欣赏-再创作”的动态过程,随着它在民间的不断传播,所有群众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创作的主体,使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同的语境下不断发生着转化。
在这一过程中,民间文学得以与传播地域的地方文化,传播者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不断融合,从而永远处于鲜活的,变化着的状态。
从民间文学传播的载体来看,其主要载体是通过口头流传,多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其创作和传播主体主要是普通民众,而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绝大多数民众没有足够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来受到系统的文化教育,这使得大部分民众不能使用文字作为载体进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民间文学

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一种由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作品艺术形式,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是民族集体持有可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它是熟语的一种,多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2、快板:指篇幅较短的快板书,不注重故事、人物,而以叙事、抒情或议论见长,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刚健明快,风趣活泼,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以北京数来宝为代表。
4、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包括几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述,即主要指民间文学;社会风俗、礼仪、节庆;表演艺术等)5、相声:是以具有显著谐谑效果的“说学逗唱”等语言技艺来描绘、讽刺社会生活、世俗百态的一种说唱艺术。
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
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
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Smith)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
民间文学

一、名词解释:1.变异性:变异性又称“变易性”。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
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状态。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2.集体性: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3.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表述为,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等)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
4.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
可以表述为,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与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宗、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
5.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整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
6.英雄史诗: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氏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
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
7.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分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8.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是一种简洁凝炼并且定型化的语句;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9.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是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一种口头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
绪论
1.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
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3.民间文学与民俗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各种活动相融合
2)民间文学活动本身形成娱乐民俗
3)民间文学反映了民俗生活
4.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
2)民间文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3)民间文学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
2)历史追溯法
3)共时比较法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2.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1)民间文学的群体性体现在它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表现在其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
等。
3)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群体性的表现:
1)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合作式、综合式)
2)在流传过程中
3)在民间艺术创作、表演方式上
4)在思想内容上
5)在艺术形式上
4.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
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5.变异的原因:
1)口耳相传,难保原样
2)讲究著作权,传播者可以改动
3)作品异地流传,因环境不同而变异
4)因时代变化而变异
6.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1)创作主体不同
2)创作流传的形成不同
3)思想、情趣有所不同
4)功能作用有所不同
7.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影响。
比如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的创
作在题材和内容等方面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很大影响。
《离骚》有些文字涉及神话
内容、《九歌》差不多就是对楚地民歌的整理和再创造。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
等中的不少人物都直接脱胎与民间版本。
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
在中国古典诗歌方
面,诗歌的主要形式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都源于民间。
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民间口头语汇是一个蕴藏丰富的宝库。
民众口语不仅浅显易懂,而且在长期的语言表述活动中,提炼、积累了很多包含
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或高超的艺术性的词语、说法。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1. 1.1990年10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2.民间文学搜集、记录和整理的原则:“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
第三章神话
1.神话: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2.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
的徽号或标志。
3.神话的本质:(笔记)
1)是原始初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
2)通过人格化的幻想同化自然
3)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4.神话的本质:(课本)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其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
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
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3)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
术方式”。
5.神话: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万物神话
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8.神话的艺术特征:
1)庄严虔诚的虚构
2)奇丽荒诞的幻想
9.如何理解神话中幻想:
3)神话中的幻想是在社会生产力低下,未能客观认识自然和社会时的人类童年的思
维活动。
4)原始先民通过神话的幻想解释自然和社会表达思想感情
5)神话中的幻想是一种由己及物的人格化的幻想
6)神话中的幻想是一种不自觉的幻想。
第四章传说
1.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
习俗的传奇故事。
2.传说产生的途径:
1)神话的传说化
2)史实的传奇化
3)与实有人物、事物相联系的虚构
3.传说的艺术特征:(笔记)
1)煞有介事的叙述方式
2)富于人文情趣的解释
3)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
4)引人入胜的传奇性
4.传说的艺术特征:(课本)
1)表述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想
4)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5)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
第五章民间故事
1.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述作品,
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2.民间故事:神奇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3.民间故事的特点: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4.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天鹅处女型、田螺姑娘型、灰姑娘型、狗耕田型、蛇郎型、狼外婆型、怪孩子型、神奇宝物型、画中人型、问活佛型
第六章民间歌谣
1.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
2.从民歌形式:山歌和小调
山歌:花儿(甘肃、青海、宁夏)、爬山歌(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信天游(陕北)
第七章史诗
1.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罗摩衍那》、《摩柯婆罗多》
2.中国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3.史诗的特点:(笔记)
1)史诗一般产生在各民族形成的初期
2)史诗与神话、传说有密切联系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4)史诗是一种庄严的叙述
5)史诗在口头流传
4.史诗的特点:(课本)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
3)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
4)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5.中国的史诗可以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长诗
1.民间叙事长诗:第一类是爱情婚姻叙事诗(汉族《孔雀东南飞》傣族《娥并与桑洛》、
彝族《阿诗玛》);第二类是社会斗争叙事诗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1.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
2.歇后语: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它轻松活泼,幽默俏皮,在民族间的社
交场合广泛使用,表达着民众旷达乐观的胸怀,有着强烈的戏剧性交际效果。
第十章民间说唱
1.民间说唱的特点:(笔记)
1)评说是非
2)多角色转化
3)艺人表演
2.民间说唱的特点:(课本)
1)叙述为主,表演为辅
2)说唱艺术是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才成熟起来的,其内容和情趣受
市民文化影响较大,其受众也以市民为主体。
3)说唱在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样式之后,由于它的演出需要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
性,同时也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其演唱者虽然也有出于自娱目的的各阶层民众,
但以靠此谋生的艺人为主,故比其他民间文学样式更为商业化和职业化。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
1.民间戏剧形成的民俗途径:
1)在生产劳动习俗中形成的戏剧:白族“吹吹腔”
2)在宗教信仰习俗中形成的时期:道情戏、壮族“师公戏”
3)在民间娱乐习俗中形成的时期:壮剧、侗戏、采茶戏
2.民间戏剧的艺术风格:
1)载歌载舞,以虚拟实
2)诙谐风趣,以小见大
3)乡音土语,民族格调
3.民间曲艺的特点:
1)表演者大多以“读书人”的身份说唱故事,评说是非
2)叙述与代言相结合,表演者常一个模拟多个人的角色,在叙述与代言或多个角色
间进行评话
3)多由专业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表演
4.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郁的戏剧色彩
2)情节集中,结构单纯
3)人物形象简约而鲜明
4)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乡音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