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7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第07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2014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截冠雄鸡志李翱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饮且啄而又狎乎人。

翱甚乐之,遂掬粟投于地而呼之。

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

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

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

截冠雄鸡是也。

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也。

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是以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

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侣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由是焉。

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秉精气,义而介者焉。

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卷五)【注】①零口:地名。

②营群:寻其群体。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2)又奚为既来而共恶所呼者而迫之耶?(3)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参考答案】(1)(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3)将用(它)来警醒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北京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2017年⾼考语⽂试题(含答案) 书⼭有路勤为径、学海⽆涯苦作⾈;海到⽆边天作岸、⼭登绝顶我为峰。

店铺⾼考频道第⼀时间整理出[北京2017年⾼考语⽂试题(含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京2017年⾼考语⽂试题(含答案)2017年北京⾼考语⽂真题及答案解析(⽂字版) 绝密★本科⺫考试启⽤ 2017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 语⽂(北京卷) 本试卷共10⻚,150分。

考试时⻓150分钟。

考⽣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本⼤题共8个⼩题,共24分。

阅读下⾯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 ⾸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考古成果展,⼀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周年特展。

展览甫⼀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物曾“乏⼈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众⻘睐。

这反映了⼤众对⽂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物,充分发掘其⽂化内涵,让沉睡的古⽼⽂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化养⼼等⽅⾯的作⽤。

⽂物是⼈类触摸历史的“活化⽯”,每⼀件⽂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件件出⼟⽂物,⼀个个考古故事,⾜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论是拿着放⼤镜对着⼀枚⽟器细细观察的⽼⼈,还是那些被罕⻅⾦饼“亮瞎眼”的年轻⼈。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匠,如何将⼀块⽟⽯切割成型,⼜琢磨成⾼8.1厘⽶,厚只有0.3厘⽶、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套套⼤⽓⽽不失华丽的⻄汉编钟,虽静默⽆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的宫商⾓徽⽻……那些⾛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对“精品⽂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对⾃⼰从哪⾥来、到哪⾥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物凝聚着⼯匠们的⼼⾎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超的技艺⽔平,⽽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铜器都是⽤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曾⽤失蜡法铸造⼯业⽤⻮轮;1929年,⼜对失蜡法进⾏改造,以硅酸⼄酯为耐⽕涂料,⽤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制成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06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06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一)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B猛兽般”,把“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把“观念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

B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两者之间本质一样,故不是比喻。

2.【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A项,“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

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名师点睛易混修辞格辨析技巧1.比喻与比拟比喻与比拟,都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但它们却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1)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

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拟为人或物,但无论是拟人,还是拟物,拟体一般都不出现。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三年时光匆匆过,风雨兼程苦苦付,金榜题名辉辉到,辛劳即成空空梦,今日高考大大胜,来年腾飞啸啸龙。

正常心态考场战,求学一定获成功!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目前,备受关注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已开始。

其中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变化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仅供大家参考!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

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

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

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

”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

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

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肆虐凋凌B.集结昼夜兼程C.版图稚嫩D.嫣然抱憾退出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逢草逢花报发生只恨春归我未归B.万柄莲香一枕山只恨春归我未归C.逢草逢花报发生似开未开最有情D.万柄莲香一枕山似开未开最有情【答案】1.A2.A3.C【解析】1.试题分析:A项“凋凌”应为“凋零”,泛指花的凋谢,零落。

后也用来比喻人的死伤离散。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延续了2015和2016年高考题型,让考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字形的辨析。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考语⽂试题(含答案)⼈⽣就是⼀考场,准备充分成绩好。

拼搏努⼒全做到,结果怎样⽆愧⼼。

⼈⽣之路千万条,未必就是读书⾼。

考场之上⼈轻松,超常发挥不慌张。

本⽂《2017年江苏⾼考语⽂试题(含答案)》由⾼考栏⽬提供,店铺愿你⾼考尽全⼒,学业有成⼈欢笑!2017年江苏⾼考语⽂试题(含答案) 附⽂字版 2017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江苏卷) 语⽂ ⼀、语⾔⽂字运⽤(15分) 1.在下⾯⼀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数绣娘以的⼯匠精神,创作出令⼈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体,或姿态婀娜,或设⾊古雅,可谓争奇⽃艳,。

A.精益求精⽿⽬⼀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新数不胜数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喻⼿法的⼀项是(3分) A.“⼀带⼀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提出的⼀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场及时⾬,空⽓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们的舒适度会⼤幅度提升。

C.⼀种突如其来的⽹络病毒洪⽔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组是(3分)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间 ②⼗年幕府悲秦⽉⼀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皆欲杀醉来天⼦不能呼 ④秋天⼀鹄先⽣⾻春⽔群鸥野⽼⼼A.①③B.①④C. ②③D.②④ 4.在下⾯⼀段⽂字横线处填⼊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3分) ⼀个⼈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半由资禀性情、⾝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含解析)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

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

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

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

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

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

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

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

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

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

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

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

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

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

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

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

高考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

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

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

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

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

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

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

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

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

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再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A解析【解析】A.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B.亦庄亦谐:形容既严肃又风趣。

C.言之凿凿:凿凿:确实。

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D.竹筒倒豆子:喻坦诚,无保留。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搭配恰当,此题中A项甘之如饴,用于修饰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适用对象不当。

不同风格的音乐,不属于艰难、苦难。

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划8处)予客寄成都之碧鸡坊妙胜院与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予亦往来两家不厌也予每饮归不敢径卧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

答案【答案】予客寄成都之碧鸡坊妙胜院/与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予亦往来两家不厌也/予每饮归/不敢径卧/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

(每对2处1分,超出8处,每2处扣1分)解析【解析】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本选段选自宋王灼的《碧鸡漫志序》,正确语序是:予客寄成都之碧鸡坊妙胜院,自夏涉秋,与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皆有声妓,日置酒相乐,予亦往来两家不厌也。

予每饮归,不敢径卧。

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党员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尽职守,,勤勉工作,当好履职尽责的表率,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②为了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小李一个月来,争分夺秒,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终.他的答辩赢得了教授们的一致好评。

③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

A.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夙夜在公B.夙夜在公夙兴夜寐宵衣旰食C.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夙兴夜寐D.夙夜在公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答案B解析【解析】该题考核常用成语。

(1)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寐:睡。

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2)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侧重于政务;(3)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侧重于公务。

【考点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本题中,“宵衣旰食” 侧重于政务。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②世界杯期间,大量外国游客涌入巴西,各色人等,导致当地犯罪率急剧提高。

③对于风生水起的互联网金融,刘明康表示,不是每一家都是赢家,目前这个领域,谁走得更好,还需拭目以持。

A.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B.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C.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D.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答案D解析【解析】(1)鱼目混珠,用鱼眼睛假冒珍珠,比喻以假乱真。

(2)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同随水冲了下来。

比喻人或事物好坏混杂在一起。

第一句中,是说“饮水机市场”中的情况,指的是物,使用“鱼目混珠”。

第二句中,对象是“人”,应使用“鱼龙混杂”。

第三句中,是说“互联网金融领域”,应使用“泥沙俱下”。

【考点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第二,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鱼目混珠”多指物;“鱼龙混杂”多指人;“泥沙俱下”既指物又指人。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每日一题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6分)[双调] 殿前欢•客中[元] 张可久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选自《元曲三百首》)[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

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

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19.“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20.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

(4分)答案19.对比。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将功名之渺小和仕途奔波之艰难进行对比,突出了追求功名的沧桑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0.“望”长安,可见作者对功业之渴望,但“可望而不可及”,前程渺茫,鬓发已斑。

(1分)“随”征雁,言极被动,明知功名虚幻,却还要四处奔波。

(1分)作者内心无法挣脱的矛盾,以及无法把握的人生无奈和悲哀从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2分)解析19.【解析】首先脑海中要有这个知识,即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对比衬托等;此题要结合诗句和题目逐一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结合诗句阐释1分,产生的艺术效果1分。

20.【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反映离乱的痛苦;③同情人民的疾苦;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胜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5、饯行惜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本题中,分析“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1、【答案】C2、【答案】D 3、【答案】A解析1、【解析】“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2、【解析】“移疾”指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要求隐退的委婉语。

3、【解析】“土地、户籍”事物应为户部掌管,不归礼部掌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

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答案B解析【解析】A中的“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是句式杂糅,可以改为“我们斟酌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是“我们斟酌后拟以大师的儿子的说法为标准。

”C中的“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效教育资源”并列的两部分无法并列,建议改成“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 “基地”与“机构”搭配不当。

D中的错误比较隐蔽,它在“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中的“采取”没有宾语,属于成分残缺。

所以选B。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周星驰的作品一贯保持“猜不透”的风格,在发布会上,他对最新影片《美人鱼》的具体故事。

②杭州彩民刘先生8元中体彩“超级大乐透”2040万,面对记者提问,刘先生怕泄露身份会惹来麻烦而。

③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

A.守口如瓶三缄其口讳莫如深B.讳莫如深三缄其口守口如瓶C.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三缄其口D.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讳莫如深答案A解析【解析】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考点点拨】这是一道考查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此题注意第①句中的“最新影片”,第②句中的“怕泄露身份”,第③句中的“走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