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族企业探究

日本家族企业探究
日本家族企业探究

日本家族企业探究

摘要: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深刻反映了创业容易守业难的现实。家族企业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秀的企业比如松下、索尼、丰田等又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通过对日本成功家族企业的观察,本文总结了长远的眼光、爱员工如子的态度、科学的继承制度,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等四大成功秘诀,寄予中国广大的民营企业共勉。

关键词:日本家族企业员工管理继承企业学习能力

引言

三一重工(6000031)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是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2010年三一重工市值过千亿,2011年跻身世界500强,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民营企业的身份。然而,三一掌门梁稳根宣布要进入政坛的消息一经发布,大家纷纷对这家企业的未来打了一个问号。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深刻反映了创业容易守业难的现实。家族企业的继承问题不仅是三一一家的难题,更是中国广大民营企业的一个通病。在这方面或许日本的家族企业能够带来很多启迪。

家族企业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秀的企业比如松下、索尼、丰田等又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而且从市场数据来看,日本的家族企业的总体表现要优于非家族的企业,这并不是偶然的,杰出家族企业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优秀日本家族企业的观察,本文总结了家族企业的成功秘诀,希望对于中国广大的民营企业有所助益。

日本家族企业的成功秘诀

家族企业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优秀的企业比如松下、索尼、丰田等又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些商业界的超级航母在各行各业都占据着领先的地位,年收入甚至超过了小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他们所处的行业不同,但是却有着以下四个共同特点:

一、为将来发展做打算

如今,非家族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在基金经理们手中。对于这些贪婪而又缺乏耐心的人而言,持有股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赚钱,然后退出。他们对企业没有长久的兴趣。很多公司对管理者的奖惩也是基于短期收益做出的。管理者的薪酬往往和企业规模有关,这使得高官们往往会为了短期收益的最大化而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而在家族企业,企业被视为一个实现家族使命的宝贵工具,用来长久供养家族、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拥有企业是为了培育她,而不是为了快速转手获得资本收益。他们对成功的定义非常宽泛,既可以是技术成就,也可以是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就是对他们来说,利润和收入既不是最终目的,也不是用来抬高股票价格的手段,而是实现其他优先目标的结果。

在许多非家族企业,ceo只关注短期业绩,为实现利润的增长,更多地强调战术而非战略,通过削减成本,流程再造和裁员等手段

快速提高利润,通过兼并快速提高企业收入。在短期内,企业收入也许会得到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裁员会导致人才流失、士气低落,而兼并之后的整合问题也很棘手,因为不同的企业文化和流程不是说整合就整合的。不幸的是,当问题显露出来的时候,参与当时决策的大部分高官不是退休就是去了别的公司。

在家族控制的企业中,领导人往往为企业掌舵几十年,日本著名的丸井百货店总经理青井忠雄掌门33年、丰田章一郎已经80岁高龄仍然可以对公司发展做出最高判断。在此期间,他们既要增强组织的优势,又要提高其声誉。他们通过推进组织使命来努力做到这一点。组织使命是整个企业的灵魂,不管是技术创新、质量还是服务。它是企业的象征,也是公司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比如丰田公司给自己的三大使命是:为了人类,为了社会,为了地球;以人为本;永不停步的改善。即使在石油危机和日本经济最不景气的时候,丰田公司也不忘在研发、流程改造上的投入,这些投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第一种投入量产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创造了为其节约大量成本的jit和精益生产流程。

二、对待员工的态度

受到财务业绩驱动的经理通常并不认为,从公司的长期利益出发员工需要培训和发展;相反,他们把员工看成快速达到目标的工具。因此,许多企业肆意裁员重组,结果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导致优秀员工及他们所携带知识的流失。

而成功的家族企业的眼光则更为长远。企业的领导层意识到,要

实现几代人的使命,就必须拥有稳定、积极、忠诚的员工队伍,日本家族企业很注重展示其强大的价值观,并不断地向其员工进行灌输,在终生雇佣的基础上,为员工构建了良好的福利体系。来自《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2007年日本企业夏季奖金,山内家族的任天堂继续保持第1的宝座,平均每位员工获得 1694060 日元(合人民币10万以上)的夏季奖金,排名第2位的 toyota 高出 1433420 日元。企业在支付丰厚薪酬的同时,还为员工设计有趣的工作,为员工的进步铺平道路。丰田公司长时期以来把“造物”之前先“育人”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不仅出汽车,更出人才。

在经济衰退时,这些日本的家族企业没有选择裁员,而是以牺牲家族财富为代价,继续支付员工工资,等到经济形势一旦好转,这些聪明的员工就会把自己的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企业。事实都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的。

三、继承制度

与中国“诸子均分”的财产继承制度不同,日本实行的是“长子继承制”,家庭的大部分财产都传给长子。尽管长子对弟弟们负有各种责任,比如安排弟弟到企业中工作,但他不能出于血缘关系把财产分给他们一部分,其他孩子也不能留在家里。这种继承制对日本家族企业产生了深刻影响,避免了像华人企业那样在创业人过世之后,就被几个儿子瓜分的命运,企业规模的长期增长得到了保证。由于日本家庭成员的联系比华人家庭脆弱,相互之间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相对微弱。很早就有一些不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交往习

惯,并出现了建立在非血亲关系基础上的社团。作为这样一个组织,家庭内部各个角色并非一定要有血缘关系的人来担当。比如,只要履行了收养程序,长子的位子可以由外人代替,甚至人们并不觉得在亲属圈之外收养儿子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此外,日本人宁愿把继承权传给外人,也不传给能力低下的亲生儿子。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出色的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是有其弊端的,年功序列制造成了论资排辈和高层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助长了职工的依赖心理,导致对创新精神的抑制。但日本的家族企业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通过对西方先进管理制度的学习,基本上做到了对终生雇佣制的扬长避短。

如日本索尼公司变革的重点是3个概念:供应链管理、6个西格玛和eva(经济附加价值)。前两者的参照系分别是美国的戴尔和通用电气,而eva是股东价值创造,也是出自美国企业。

“松下公司的管理99%与西方公司都是相同的。松下公司的财务计划管理体系是学习欧洲的飞利浦公司,生产管理是学习美国公司,而这1%的不同来源于日本文化。”

——松下总裁在评价松下公司时说

而丰田汽车公司是最近一个宣布要对传统制度进行开刀的日本

大企业。在去年12月,丰田公司准备将工人工资与年龄脱钩,并向绩效工资制转变,所有员工将(至少是有可能)依据工作业绩而不

是服务年限进行工资评定。此举曾使人怀疑丰田是否在利润率上出了问题。然而在2003年上半年,丰田创纪录的70亿美元的利润收益,使它足以在此项指标上位居世界第一,可见丰田的改革是主动出击。

五、小结

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家族企业都是优秀的,事实上,我所接触的更多的是关于他们的一些负面报道。如所有者与管理者的不和、子女的挥霍无度,以及生活放纵与不幸。家族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他必然会遇到诸如腐败、难以治理、溺爱后代等问题。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许多日本家族企业能够持续兴盛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并战胜他们的竞争对手,这与他们长远的眼光、爱员工如子的态度、科学的继承制度,以及出色的学习能力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经济正值转型期,以往的依赖国有大型企业和政府消费来拉动经济的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着可能来袭的第二波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美国以指责中国货币为借口,欧洲以相互推诿为出路。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数据再次表明,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而这一引擎要发展,就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壮大。衷心希望正处于崛起阶段的中国家族企业能从同处于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家族企业那里汲取经验,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m].中

国社会科学,2000(5)

[2]游丽,邓泽宏.浅议阻碍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外部因素,2007年1月

[3]张家俊.基于全要素创新的丰田管理模式的分析及启示,2010年3月

[4][日]出井伸之.迷失与决断:我执掌索尼的十年[m].中信出版社,2008年6月

[5][日]大野耐一.丰田生产方式[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4月

[6][美]莱克.丰田模式: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

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一)

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一) 摘要:家族企业的继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首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两种理论模型。然后结合众多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对中国家族企业采用“子承父业”这种传承模式的原因及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各自进行了论述。最后,简要介绍了未来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家族企业;接班人;子承父业;传承模式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而以民营经济为载体的家族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小、地位不明确,一直不受重视,使得我国对家族企业及其继任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现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之后,我国第一代企业家已集体临近退出商业舞台,到了薪尽火传的时候,我国家族企业也正面临着权力的交接,理论的落后和实践需求的迫切,这也使得相关研究变得尤为有意义。 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分析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模型主要来自于西方,一方面是因为家族企业在西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家族企业在西方存在历史比较长,西方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着手也比较早(西方对家族企业及其继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其中,主要的理论模型有亨得勒的角色相互调整理论,马修斯、摩尔和菲戈的认知归类模型,丢恩的焦虑分析模型及贝克哈德、戴尔、亨得勒等人

形成的系统理论模型。这其中以认知归类模型较有现实意义,以系统模型较为完善,它们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也最有借鉴意义。 认知归类模型从心理学认知归类的角度阐述了继任过程,既有助于加深对继任过程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父辈和子辈各自不同的心理归类对其行为和继任过程的影响,所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系统模型较好的阐述了家庭和企业两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继任过程的影响,打破了把继任过程研究仅限于父子两人的局面,并提出继任过程是由一个个平衡走向不平衡和不平衡走向平衡的动态过程。因此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 家族企业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企业形态,西方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模型对我国家族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应注意到,我国家族企业无论企业本身还是外部环境都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这些传承理论假设前提的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资本结构、中介结构以及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体系,目前在我国都还有待完善。这就给这些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对现实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之后,如何选择、修正和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模型为我国家族企业服务是我国学术界今后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中国家族企业采用“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原因 1.文化传统方面。美国学者兰斯贝格认为,对父母来说,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永续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们一生所从事和建立的事业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并代代相传,这是人类的天性(Lansberg,1999)。在中

【报告】《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观察报告》隆重发布

【报告】《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观察报告》隆重发布2019年7月26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责任年会上,商道纵横联合南方周末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在广州隆重发布了《中国家族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研究”系列报告之一。未来几个月,商道纵横将围绕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基金会的诸多热点议题,陆续推出该系列其他研究报告。 图1. 商道纵横福建区域合伙人左广青女士发布《报告》 本《报告》聚焦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将(1)由企业家个人或家族成员发起设立,个人或家族成员所控制的家族企业是公益基金会的关联方,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2)由家族企业出资设立,且个人或家族成员在该基金会担任重要职务的公益基金会,这两大类共130个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通过基础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基金会从地域分布、注册时间、注册资金规模、类型等十余个方面进行梳理,对其做了基本“画像”。同时,本次研究还重点关注了基金会当前面临的系列挑战,如家族企业在财务、资金和战略等方面对基金会的影响,以及基金会在项目操作和人员保持方面所遇到的困难。针对上述挑战,《报告》给出了建议,以帮助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寻找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商道纵横长期致力于企业基金会研究,并为企业基金会提供咨询服务。本次《报告》所用数据和信息基于商道纵横的《中国企业公益基金会数据库》,结合了各基金会的年报、官网、政府等监管部门网站、媒体报告和研究文献,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下是报告的部分内容。

首先,报告对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进行了“画像”,以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调研结果对其进行概览式呈现,主要归结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近八成基金会诞生于东部发达地区 在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30家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注册的基金会数量占到样本总量的79%,其中最多的是北京有28家,广东27家。 近八成基金会在最近十年注册成立 图2. 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年注册量与注册总量 2010-2018年是基金会成立的高峰期,共计102家,占到了总数的78.5%。其中年度注册数量最多的是2013年,有16家;其次为2018年,有15家。2016年,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注册总数量突破100家,基金会数量总体呈线性趋势增长。根据样本中各基金会的注册时间计算, 130家基金会的平均存续时间为6.66年。 注册资金规模呈两极分化 从注册资金规模上看,中国家族企业公益基金会多集中在法定的最低注册资金区,即200万元,共有59家占总数的45%。同时,注册资金在1000万-9999万元的基金会有43家,占到了总数的33%,且注册资金在1亿元(包括1亿元)以上的仍有6家。因此,基金会从注册资金规模上,总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

家族企业优缺点的事例

1.对于太子奶难以阻挡的一路下滑趋势,曾经为之奋头三年的陈燕波同样感觉到心焦。2005年太子奶乳品销售收入约18亿元,根据中国乳业年鉴的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其销售收入只有11.757亿元,下降约34%。“以往都是每年20%-100%的增速。今年最好的表现也就能与去年打平”,上文提到的知情人士表示,“其实现在的状况,陈燕波早在两年前就预测到了,那时他说太子奶将在两年后遭遇下滑的拐点。” 2005年初秋,太子奶集团总经理陈燕波决定离开他奋斗了三年的太子奶,其间他创造了年销售额由1亿元上升至16亿元,北方市场销售额由200万元做到5个亿的出色业绩。这个痛苦的抉择深深刺痛了陈燕波和李途纯两个人。李途纯极力挽留这名干将,甚至一度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但陈燕波去意已决。在离开之前,陈燕波与李途纯进行了一次长谈,当陈燕波把所有对太子奶和李途纯本人的看法一吐而尽时,李途纯沉默良久,说了一句:“我真该好好反思一下!”“陈燕波最遗憾的是,一直没能在太子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体系化的经营模式,直到现在,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都很粗糙。这主要因为太子奶是一个非常家族化的企业,任人唯亲的情况很严重。”一位在太子奶就任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向《中国企业家》透露,太子奶的员工大多是湖南人,关系复杂,李途纯的一些亲友分别被安排在会计、出纳、采购等重要环节。“与外来的职业经理人相比,他更愿意相信那些亲友。”一位熟悉李途纯的人士指出。由于过往曾遭

遇诸多伤害,李途纯对外界缺乏信任,性格比较多疑、善变。 随着太子奶的发展,太子奶的企业文化和家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首当其冲的是难以引进优秀的人才。“光给钱没用,关键是制度难留人、文化难留人。”一位内部人士透露,陈燕波最终离开即根源于此,“陈燕波是军人出身,从不给那些李家亲友开绿灯,要求还更严格,得罪了不少人。对于陈燕波,李途纯私下曾评论说,”人品挺好,能力也强,但性子太直,脾气比较火爆。” 2. 辉煌一时的百信鞋业,5年间曾在全国发展了100多家连锁百信鞋城,号称拥有30多亿资产。如今仅存几家门店,也已经卖给了别人,但仍然难抵“巨额债务”。据了解百信内幕的经理人介绍,“严重的家族管理”是导致百信倒闭的重要原因。“创始人李忠文几乎把所有核心和重要部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的亲戚朋友,但相互又无制衡。”例如,百信配货中心由几位“亲戚”负责,有人大吃回扣。李忠文失败了,但他的许多亲戚朋友却成了百万富翁。” 3. 温州家庭企业出于对家族成员的信任,决策非常快,承担风险能力很强。他们做生意完全是有利就做,不看国家计划与规划,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镙丝大王刘大源原先是卖煤油灯的,他从中发现煤油灯当中的铆钉利润更高,就专门做起了铆钉生意。金乡一开始做的是学校饭菜票印刷,后来才发现校徽利润更高,成为“徽章之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1: 案例点评:保时捷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及时看到了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使公司重新焕发活力,很显然,这是第二代传承顶层设计做得好。由此可见,让家族企业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是有可能的,保时捷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据统计,在很多国家,家族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美国专家统计,西方家族企业第一代能传 到第二代的只有30%,到第三代12%,能到第四代的只剩3%。那么,保时捷就属于能成功传承的3%的家族企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为了逃避盟军空袭,费迪南德把自己的保时捷公司迁往奥地利。同时,费迪南德的儿子费利和女儿路易斯?皮 耶希也加入到公司的经营中。当时女儿路易斯已经嫁给皮耶希,因 此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从此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保时捷公司后来 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二战结束后,费利将保时捷总部迁回德国 斯图加特,因此保时捷公司也就拆分成了两个:一个在奥地利,是 贸易公司,由路易斯掌管;另一个就是汽车公司,在德国,由费利掌管。 家族企业成功案例分析2: 进入中国市场20年后,全球连锁快餐业霸主麦当劳终于摆出了 发力快跑的冲刺姿势。 2010年5月,麦当劳中国官方网站上出现了一个特许加盟频道,专门介绍其加盟业务。此举被媒体解读为“重启加盟,在华加快开 放步伐”。

事实上,麦当劳正是以特许加盟起家的。如果不是55年前 雷·克洛克突发的“遍地都是麦当劳”的奇想,今天的麦当劳可能 只是美国加州某个小镇上的一家普通快餐店。 克洛克独特的加盟哲学让麦当劳成为了全球连锁快餐业的佼佼者。在目前其全球的3.2万家餐厅中,有3/4是特许经营的模式。 奇怪的是,这种成就了麦当劳的特许模式此前在中国市场一直被谨慎使用。1990年刚进入中国时,麦当劳甚至全部选择直营模式, 理由是“(中国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尽量不搞特许经营”。 直到2003年,麦当劳终于在中国启动了特许经营,但“600万 元加盟费、10年麦当劳工作经验”等苛刻条件,让它的加盟资质显 得有些高不可攀。7年过去了,麦当劳在中国的1100家餐厅中,仅 有6家为特许经营店。相比之下,此次麦当劳开出的“200万元加 盟费”等加盟条件,门槛大幅降低。 等待30年的一夜成功 有人说克洛克发现了麦当劳,是一夜成功,克洛克如此回应:“我确实是一夜之间成功的,但30年是多么漫长的一夜啊。” 严格说起来,麦当劳餐厅的创始人并不是拥有“麦当劳之父”称誉的雷·克洛克,而是麦克·麦当劳和迪克·麦当劳兄弟俩。 1954年,克洛克52岁了,但他还仍然只是一个推销员。当时, 他推销的是一种多功能奶昔搅拌器。这种机器,他已经推销了17年。 不过,克洛克并没有在这份旷日持久的工作中变得麻木,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他相信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利说 过的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 腐烂。 一次偶然的机会,克洛克发现业务报表上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数字,有一家叫做麦当劳的餐厅一口气订购了8台奶昔搅拌器。克洛克觉 得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难道这家餐厅的生意好到需要8台搅拌器 同时制作几十杯奶昔吗?而且,这家餐厅并非位于繁华闹市,而是地 处一个偏僻的小镇。

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

第十八讲国内家族企业传承案例(上) 李氏家族 鲁氏家族 茅氏家族 荣氏家族 其他家族 来自军队的启迪 前边讨论了历朝历代帝王的传承,只是以史为鉴;还介绍很多国外的案例,也可作为借鉴,未必是标准。那么我们国内是否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家族式企业的传承案例呢?是否有一些企业在这方面披荆斩棘在走自己的路呢?当然也有不少这样的企业,我们把这些传承了若干代的家族式企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一下总结。 李氏家族 1.李嘉诚 李嘉诚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香港首富。1928年,他出生于广东潮州,因父亲去世非常早,李嘉诚14岁就辍学当学徒;1950年他筹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开始投资房地产,然后逐步涉及到金融、酒店、石油、电力等行业。现在,他的产业遍及全世界。李嘉诚及其家族身价约有110亿美元,在亚洲十大富豪中位列第4。 2.李氏家族的第二代 李嘉诚现在年近80岁,已经处于半退休的状态,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泽钜,另一个叫李泽楷,李嘉诚对两个孩子的培养教育相当严格。他要求儿子在生活上必须克勤克俭,绝对不能因为家里有钱,而变得非常奢侈;在事业上,要注重名誉,一定要信守承诺;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李嘉诚召开董事会就让儿子列席会议听取父亲和各位董事讨论工作。 李泽钜和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想到公司施展才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兄弟俩当时非常震惊,于是他们到了加拿大,李泽钜开设了地产公司,李泽楷成为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两年后,两兄弟积累了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以后,李嘉诚才把兄弟俩召回香港公司,但要求他们:“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会有助于你们的事业。” 从李嘉诚对孩子的这种态度上,中国家族式企业的家长应该认识到娇惯和纵容会毁掉整个企业。 鲁氏家族 1.鲁冠球 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是铁匠出身,现在60岁左右。1969年鲁冠球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厂长,靠作坊式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石蜡铸钢等产品。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放弃次要产品,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到2002年,鲁冠球资产超过百亿元,营业收入118亿元,利税10.47亿元。 2.鲁氏家族的第二代 1971年出生的鲁伟鼎是鲁冠球的独子,很早就在集团的各种岗位轮岗,1992年底任集团副总裁,1994年出任集团总裁,5年后赴美读书,现任集团CEO。鲁伟鼎说:“父辈们创造了过去,经历着现在,还将继续走下去;而我们这一代踩着他们打下的基础,沿着他们开辟的大道前进,理应走得更好、更远。” 所以好的传承,会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好。美国的企业是这样,日本的企业是这样,中国有一些企业也是这样。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问题研究――――以XX区家族企业为例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人学术准备情况) 家族企业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至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家族企业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种落后的企业制度,家族式管理也被看成是一种落伍的管理方式。事实上,家族不仅是稳定人心力量的源头,也是人类拓展事业及经营财务的基本单位。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并且在各国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我国而言,深入研究家族企业发展问题特别是代际传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为中国是一个“家文化”传统最为悠久和深厚的国度。中国家文化积累之深厚,及其对人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之大是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家文化所难以比拟的,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未来。 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数众多的家族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家族企业在代际传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却成了这些企业的一个隐痛。据统计,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许多家族企业往往在创业者去世或不再管理公司之后结束,大约

只有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二代,只有1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进入第三代,仅3%能进入第四代,这些数据都显示出继任对于家族企业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也到了由第一代换班到第二代的时期,家族企业继任问题显得比任何时期都重要。 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学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比较重视,并且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我国,由于家族企业的实践起步较晚,中国学者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表现出对家族企业研究的关注,但是理论界对此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理论,更多的研究是借用西方的理论进行诠释,缺少指导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本文作者所在的XX市,位于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是我国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拥有省一级管理权限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而作者工作地XX区,位于XX西北角,是XX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XX市和XX区的经济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优越的区位优势更得益于改革创新的先发优势,即民营经济的兴起、迅速发展及其体制机制的领先。然而XX 民营企业大都以家族企业的模式存在,并且大部分家族企业目前仍由第一代家族企业家所经营,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家族企业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特别是在当前XX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之际,家族企业如何成功进行代际传承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界甚至是理论

日语热词解读--在日本人口兴旺的”X二病家族”

[热词解读]在日本人口兴旺的”X二病家族” 日文 ※中二病 ★症例: 1.発言 「サラリーマンにだけはなりたくねーよなぁ」 「因数分解が何の役に立つんだよ」 「大人は汚い」 母親に「どこ行くの?」と聞かれて、「外」 2.行動 売れたバンドを「売れる前から知っている」とムキになる。 本当の親友探しを始めたりする。 お母さんに対して激昂して「プライバシーを尊重してくれ」と。 自転車の乗り方に無駄なアクションが入る。 自分の家族を友達に見られたくない。 彼女との年齢差は何歳までか熱論になる。 自分は周りに対して特別な存在であると根拠もなく思い込む。 3.持ち物 タバコも吸わないのにジッポライターを持つ。 エロビデオを持っていることに対するすごい自慢。 バドワイザーの空き缶(二口飲んで、飲みきれず後は捨てた)を本棚の上に飾る。サングラスを買う。 4.思想 法律の意味もよくわからないけどとりあえずJASRACを批判しておく。 環境問題に積極的になり、即絶望。 血液型占い、星座占いを本気で非難する。 プロに対して評価が辛い。

5.趣味 曲も作れねーくせに作詞。 赤川次郎あたりを読んで自分は読者家だと思い込む。 歌詞も分からん洋楽聞き出す。 それをMDに入れて大音量漏れで周囲にアピールする。 ※高二病 高二病とは、中二病を過剰に意識し、ひたすら嫌悪することを揶揄した呼称。 ★症例 人気のある有名な物、人を流行っているという理由でとにかく否定する。 中二病患者が聞いてる洋楽を蔑みさらにマイナー洋楽を聴きだす。 善行をするのは偽善と嫌う。 ※大二病 大二病とは、中二病のような他人とは違う趣味というキャラ作り、高二病のような他人への皮肉によるキャラ作りを否定することでキャラ作りすること。 ★症例 趣味が人間観察だと自慢。 下北沢を聖地だと思い込みそのまま永住する。 格好がだんだん昔のヒッピーっぽくなり髪型が三浦じゅんみたいになる。 ※院二病 院二病とは、大学院前期課程2年生が罹患しやすい疾病である。そもそも大学院生は入院生活を送っているはずであるが、院内でも重篤な精神疾患を患ってしまう患者の免疫力のなさは、中二病、高二病、大二病よりも深刻である。 ★症例 働いたら負けだと感じて大学院で療養生活を送る道を選んだが、2年間の療養生活後は周囲から働くことを強く要求される。そこで初志を貫徹するために、無意味な療養生活の引き伸ばし、自宅整備員への就職活動、放浪の旅などを始める。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问题研究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问题研究 摘要:从中国允许私营经济发展至今,已有30年的时间,家族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也就是家族企业“接班问题”,于是就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状况,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现状,做出对比分析,给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一些建议。 关键词:家族企业传承模式职业经理人 1背景介绍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都大量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根据美国学者克林·盖尔西克的研究,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由家族所有或经营。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95)也指出:大部分企业,包括美国和所有其他发达国家都是由家族控制和管理的。据统计,在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约有30%是家族企业,法国最大的200家公司中,有50%是家族企业,在欧洲43%的企业是家族企业(王彬,2001),日本的中小企业95%以上是家族企业,在拉美,由家族建立和控制的大型企业在绝大多数产业中主导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2000年我国私营企业户数达到了243.53万,其中大约90%以家族形式经营。除此之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等也大量存在着家族式、泛家族式管理。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还是在中国大陆方兴未艾的民营企业,家族企业都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产权问题、治理结构问题、权力传承问题等。其中权力传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被认为是企业最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家族企业陆续进入换代高峰,第一代成功的企业掌门人正面临着权力传承的严重挑战,能否顺利进行代际传承,是关系家族企业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

经典案例 股权传承规划

经典案例股权传承规划 案例:高先生拼博半生,拥有了一家大型企业。 高先生与妻子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儿,三名子女目前都在家族企业担任核心管理层,其中大儿子已婚,有两个小孩,但与老婆感情不甚和谐。由于年事渐高,体力状况大不如 以前,高先生开始认真思考家族企业的接班与传承。由于两个儿子能力相当,加上他担心股权要是分得不公平,兄弟俩恐会心生嫌隙,所以,高先生决定分给两个儿子的股权要平衡。至于女儿,终究是要嫁人的。高先生对集团未来的股 权结构规划是:直接转移全部的股权平均给到两个儿子,大儿子50%,小儿子50%。并决定由大儿子担任公司的法定 代表和执行董事,小儿子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以上为编纂案例,系根据实务经验撰写,不涉及当事人隐私)股权平衡分配的惨痛案例著名的香港镛记酒家曾获美国《财富杂志》选为世界15大食府之一,后也连续获得米其林一 星评级。香港特首曾荫权、华人首富李嘉诚、影帝周润发等都是镛记酒家的座上宾。 创办人甘穗辉去世后,以相对公平的原则将镛记控股各35%股份分给了长子甘健成和次子甘琨礼。第三子甘琨岐、小女甘美玲和甘老太各持10%股份,但不参与经营而坐享分红。没想到就此种下了日后家人争产、反目成仇的祸因!

长子和次子主管公司业务,其他亲人享受股权收益,不参与运营,这种股权分配方法看似合情合理,但却制造了潜在的“关键少数”的危机。后,也是由于另外三人持有的百分之三十股份的权益发生变动,直接导致了镛记酒家的两位掌门兄弟爆发争产纠纷。三子甘琨岐去世后,其持有镛记控股百分之十的股份转移至次子甘琨礼名下,而小妹甘美玲也将其持有的镛记控股百分之十的股份转让于甘琨礼。但甘老太太则将剩余的百分之十股份转让于长子甘健成。就此,两兄弟的股份比例变更为45%:55%。之后,二子甘琨礼意在掌控镛记,眼看逐渐丧失控制权的长子甘健成只能一纸诉状将其兄弟甘琨礼告上法庭。2010年3月,甘健成要求甘琨礼收购其持有的镛记控股45%的股份,否则将申请把镛记酒家的母公司镛记控股清盘。甘建成持有的45%股份,市值估计达到10亿港元。然而,原告长子甘健成在初审尚未结束时就已撒手人寰。而后,甘健成之妻不服初审判决,继续提出上诉。又经过香港高等法院的败诉,最终,香港终审法院(Court of Final Appeal)于2015年11月11日作出终审判决,推翻了初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判决,判定应当对镛记控股进行清盘。 “磐基永固﹒期臻万年”,镛记大厦奠基石上的八个大字写的是镛记创始人、烧鹅大王甘穗辉的毕生心愿。他和他的儿子们苦心经营多年的镛记酒家,称得上香港饮食业的传奇。可他

2013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

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走向前台接班的二代人数出现明显飞跃,交接班进入高发期。多数中国家族企业正同时面临交接班与产业转型两大挑战。由于经济低迷等原因,由二代接管的企业经营业绩普遍不如由一代掌控的企业。新希望蝉联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榜首。国美电器蝉联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榜首。尽管仍然以一代为主的大陆家族企业的业绩优于台湾家族企业,但台湾家族企业的传承优于大陆家族企业。 2013年9月,上海《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现代家族企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地上市的民营家族企业、港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家族企业,以及由台湾董事学会提供的台湾地区上市柜家族企业。这也是福布斯中文版连续第四年对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进行调查。 中国越来越多家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交接班、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三重挑战,如何在顺利交接班的同时,应对危机与波动的风险,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时代课题”。 我们所认定的家族企业是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归家族所有,以及至少有两名或以上的家族成员在实际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所有权”强调,企业实际控制权属于某个以血缘、姻亲关系为联结的家族所有;“家族”则强调,对于仅一人控股或无亲属关系的几人(无论是否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控股的、且无控股股东的亲属持股或任职的情况,也不将该企业视为属某个家族所有。 福布斯中文版还同时发布了A股最大的100家上市家族企业及在香港上市的50家最大的中国内地家族企业两份榜单。 截至2013年7月31日,共有2,47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1,039家为国有公司,1,431家为民营公司,后者占比超过一半达到57.94%。通过统计,我们又将民营企业划分为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在统计中共有711家民营上市的家族企业,占比为49.7%。 由于区域发展及开放政策的不同,两岸三地的中国家族企业在行业发展、经营业绩及代际传承方面均有所差异;但其在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及思维价值观方面又存在极为相似的特性。随着近年来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代际交接班也正式进入热潮期。 尽管自去年年末开始A股IPO遭遇暂停,但从当年下半年的上市企业数量来看,家族企业在其中所占比例仍呈上升趋势,家族企业的整体数量和实力无疑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柱,但在经济疲软的环境下,已交由二代掌管的企业业绩普遍不如一代亲自掌舵的企业,对于目前交接班步入高峰期的企业而言,交班人和继任者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比之下,占台湾民营经济总市值70%的台湾地区家族企业已走过更久的发展历程,普遍已进入二至三代传承经营。在抵御危机与波动方面,家族企业的净利润率表现也较非家

欧美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的差别

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中国的家族企业差在哪? ★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丁海森 丁海森,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和麻省理工学院(MIT)Sloan 管理学院,获得经济学和管理学硕士学位,参与创办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并当选为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2003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现任世界经理人集团首席执行官。 未来5-10年是中国家族企业交接班的关键时期,一批50—60岁的富豪经过20年的拼搏,要逐步将公司移交给自己的儿女,然而,目前还看不出第二代的家族接班人中有光彩夺目的新人出现。 从世界范围来看,华尔街电讯(https://www.360docs.net/doc/628122481.html,)研究表明,全球67%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可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 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福特、宝洁、摩托罗拉等,家族企业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非常普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 上述数据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欧美家族企业表现优秀?为何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不起来呢? 我认为,首先,家族企业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属于贬义词,感觉是和“小型企业”、“倒闭企业”、“侏儒企业”等不阳光的词语挂钩的;其次,许多中国人骨子里还是认为“官为上、商为下、学居中”;第三,引进外资在各地都有奖励,官员因此还可以被提拔,可是,谁听说过引进本土家族企业有奖励? 因此,无论是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其它混合型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没有任何社会和舆论环境优势。 但家族企业在中国为何能取得短暂的成功? 首先是血浓于水的凝聚力、向心力。一个家族的人由于亲情血缘关系,比家族以外的人更容易相融;其次是高效的工作效率。在家族企业里,总有一个在家族中比较权威的人居于企业的最高位,对企业经营管理亲自掌握,所以,当企业决策时,家族成员会和企业最高管理者迅速形成统一的观点,决策过程比较简单,工作效率较高;第三,易于控制管理,保密程度高。由于家族成员居于重要的管理地位,家族利益和企业利益相一致,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家族企业里各部门的关系容易协调,上令下达,易于控制管理。 我认为家族企业的生长要有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从法制环境来说,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有较为稳定的商业环境和保护私有财产的政策。尽管这些国家都有过很多战争或动乱,但这些家族企业还是在历史的剧变中幸存了下来。 此外,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有一批世界级的公司,这些公司除了有驰名世界的品牌外,还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比如,宝马公司的文化理念是:“只有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才能目标一致”。奥迪公司是“竞争是从来不睡觉的。”西门子公司是“过去总是开头,挑战在后头”。德国强调依法治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德国企业建立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德国文化传统主张的博爱、平等、勤俭、节制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德

传承 家族信托经典案例分析汇总

传承家族信托经典案例及分析汇总 财富灵活传承家族信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约 定各项条款,包括信托期限、收益分配条件和财产处置方式等,如可约定受益人获取收益的条件如“学业规划”、“结婚”“年龄阶段规定”等等,以此来保障继承人的理性选择,避免继承人好逸恶劳。 案例1:戴安娜王妃的遗嘱信托 在1993年,戴安娜王妃立下遗嘱,自己一旦去世,要求将她1/4的动产平分给自己的17名教子,而另外3/4财产则留给威廉和哈里王子,但必须要等到他们25周岁时才能予以继承。1997年12月,戴安娜遗嘱执行人向高等法院申请了遗嘱修改令,为了保护两位王子,修改了部分条款的细节,将他们支取各自650万英镑信托基金的年龄提高到30岁,到年满25岁时能支配全部投资收益,而在25岁之前只能支取一小部分,并且要获得遗产受托人的许可。戴妃1997年猝然离世后,留下了2100多万英镑的巨额遗产,在扣除掉850万英镑的遗产税后,还有1296.6万英镑的净额。经过遗产受托人多年的成功运作,信托基金收益估计已达1000 万英镑。 评价:戴妃香消玉殒后,交付信托机构的遗产经过专业的运作,实现了资产的大幅增值,并保证受益人每年都有丰

厚回报。国际经济形势的诡谲多变没有给她的遗产造成多少负面影响,这首当其冲归功于她的远见卓识和家族信托的魅力,才能使母爱不仅荫蔽两个儿子,还惠及儿媳和后人。家族信托的安排可以避免财富缔造者们去世后,家庭悲剧、亲情离散、企业分崩离析等不幸的频繁上演,保障子女的生活和教育等,避免子女败家。 财产安全隔离家族信托还可以充当财产的“防火墙”,即是通过信托框架将传承资产从个人资产剥离,以避免未来在个人或企业遇到风险或倒闭时,个人资产被无限卷入,同时避免离婚等家族事件对企业经营和资产造成影响。 案例2:默多克的家族信托 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通过GCM信托公司设立并运作家族信托,默多克家族持有新闻集团近40%的拥有投票权的股票,其中超过38.4%的股票由默多克家族信托基金持有,受益权人是默多克的六个子女。默多克与前两任妻子的四个子女是这个信托的监管人,拥有对新闻集团的投票权;而默多克与第三任妻子邓文迪的两个女儿仅享有受益权而无投票权。这样新闻集团的控制权,就牢牢掌握在默多克家族的手中。在默多克与邓文迪离婚案中,邓文迪只分得2000万美元资产,与默多克134亿美元总资产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离婚之事丝毫未影响新闻集团的资产和运营。 评价:现实中我们的许多高净值客户都是多家企业的实

私の家族

私の家族 私の家族は11人で、両親、父の両親、母の両親と私たち兄弟五人です。父は私たちに厳しいです、母は優しくて、私たちの世話をしていて、毎日仕事と家事で忙しいです。兄は今会社員です、残業が多くて、いつも夜遅く帰ります。姉は勉強が得意で、今アメリカで留学してます。私は今大学生で、日本語を専門として勉強してます。卒業してから、日本に留学に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弟は妹2歳年上で、二人は今高校生です。弟は勉強が嫌いで、いつも学校をサボって、父に叱られます。妹は歌を歌うことが好きで、将来は歌手になり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おばあさんとおじいさんたちはとても元気で、毎日公園で散歩してます。 翻译:我的家庭 我的家有11人,爸妈,爸爸的父母,妈妈的父母,还有我们兄弟5人。爸爸对我们很严厉,妈妈很温柔,每天照顾我们,工作和家务都很忙。哥哥是公司职员,加班很多,经常很晚回来。姐姐学习很好,现在在美国留学。我是个大学生,日语是我的专业。我想毕业以后去日本留学。弟弟比妹妹大两岁,两人都是高中生。弟弟不爱学习,经常逃学,惹爸爸训斥。妹妹喜欢唱歌,她说将来要当歌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都很健康,每天在公园散步。 私の家族は11人で、両親、父の両親、母の両親と私たち兄弟五人です。父は45歳で、運転手です。父の会社は家の隣にあります、通勤は便利です。母は44歳で、医者さんです。母は毎日家から病院まで自転車で行きます。兄は23歳で、会社員です。出張が多くて、来月日本へ行きます。姉は21歳で、勉強が得意で、英語通訳です。仕事が忙しくて、毎日6時に起きます。私は19歳の大学生で、日本語を専門として勉強してます。卒業してから、日本に留学に行きたいと思います。弟は16歳で、妹14歳です。将来、弟は警察官になりたい、妹は歌手になりたいと言っています。母方のおばあさんとおじいさん、二人は75歳で、大学の教授です、私の誕生日に母方のおばあさんからプレゼントをもらいました。父方のおばあさんとおじいさん、二人は72歳で、作家です、毎日家で小説を書きます。 翻译: 我的家庭 我的家有11个人,爸妈,爸爸的父母,妈妈的父母,还有我们兄弟5人。爸爸45岁,是个司机。他的公司就在我家的隔壁,上班很方便。妈妈44岁,是个医生。她每天从家骑自行车去医院。哥哥23岁,是公司职员。加班很多,下个月要去日本。姐姐21岁,学习好,是个英文翻译。工作很忙,每天6点钟起床。我是19岁的大学生,专业是日语,想毕业以后去日本留学。弟弟16岁,妹妹14岁,将来弟弟想当警察,妹妹想当歌手。姥姥和姥爷二人75岁,是大学教授,我生日那天收到了姥姥给的礼物。爷爷奶奶二人72岁,是作家,每天在家写小说。

企业战略中国家族企业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

★★★文档资源★★★ 摘要:家族企业的继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首先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其中的两种理论模型。然后结合众多家族企业传承的案例,对中国家族企业采用“子承父业”这种传承模式的原因及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各自进行了论述。最后,简要介绍了未来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子承父业;传承模式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而以民营经济为载体的家族企业由于经济规模小、地位不明确,一直不受重视,使得我国对家族企业及其继任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现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之后,我国第一代企业家已集体临近退出商业舞台,到了薪尽火传的时候,我国家族企业也正面临着权力的交接,理论的落后和实践需求的迫切,这也使得相关研究变得尤为有意义。 一、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理论分析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模型主要来自于西方,一方面是因为家族企业在西方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家族企业在西方存在历史比较长,西方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着手也比较早(西方对家族企业及其继任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其中,主要的理论模型有亨得勒的角色相互调整理论,马修斯、摩尔和菲戈的认知归类模型,丢恩的焦虑分析模型及贝克哈德、戴尔、亨得勒等人形成的系统理论模型。这其中以认知归类模型较有现实意义,以系统模型较为完善,它们对我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也最有借鉴意义。 认知归类模型从心理学认知归类的角度阐述了继任过程,既有助于加深对继任过程的理解,同时有助于理解父辈和子辈各自不同的心理归类对其行为和继任过程的影响,所以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系统模型较好的阐述了家庭和企业两系统间和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继任过程的影响,打破了把继任过程研究仅限于父子两人的局面,并提出继任过程是由一个个平衡走向不平衡和不平衡走向平衡的动态过程。因此是比较全面和完善的。 家族企业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企业形态,西方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模型对我国家族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应注意到,我国家族企业无论企业本身还是外部环境都具有一系列的特殊性。这些传承理论假设前提的完善的经理人市场、资本结构、中介结构以及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法律体系,目前在我国都还有待完善。这就给这些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对现实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之后,如何选择、修正和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模型为我国家族企业服务是我国学术界今后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中国家族企业采用“子承父业”传承模式的原因 1.文化传统方面。美国学者兰斯贝格认为,对父母来说,将他们的希望和梦想永续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他们一生所从事和建立的事业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并代代相传,这是人类的天性(Lansberg,1999)。在中国,由于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方式更是深入人心。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注重家庭,一直有“血浓于水”,“肥水不流外人田”等说法,“子承父

中国家族企业介绍范文.doc

中国家族企业介绍 荣毅仁 中国家族企业 创业父子兵。在中国,随着国退民进、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我们也仿佛又一次进入到“家天下”的时代。 1、中信荣氏 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百年来,荣氏家族从来都不缺乏这样的王牌称号,他们在商场上的纵横驰骋,独领风骚,也逐步为他们在政治上赢得了较高的话语权。这一点尤其在第二代掌门人荣毅仁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荣智健 华人首富李嘉诚2、和记黄埔华人首富李嘉诚

在华人中,数潮汕人最重视族群观念,身为潮汕人,同时也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港元,是家族企业的典范。 虎父无犬子:小超人李泽楷 美国《财富》杂志将在最新一期发表全球四十岁以下富豪排名榜(不包括美国),香港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以一百廿四亿三千三百万港元财富名列第十位。小超人的表现让人们对李家的未来充满信心。

3.黄光裕 白手起家的黄光裕经过18年的浴血打拼,数次蝉联首富,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财富帝国。 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2009年4月有消息称,因经济问题接受调查的国美电器前主席、中国前首富黄光裕因不堪压力,在北京的看守所内自杀,幸被警员及时发现,后康复。2009胡润慈善榜(第60名)。2010年5月18日,黄光裕案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 个人财富: 2004年财富:105亿元居2004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5年财富:140亿元居2005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2006年财富:200亿元居2006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二位; 2007年财富:450亿元居2007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四位; 2008年财富:430亿元居2008年胡润“中国大陆富豪榜”第一位; 所在公司:国美集团 主要行业:家电零售、房地产、资本运营黄光裕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销售商

国外家族企业概况

第十六讲国外家族企业概况(上) 美国部分家族式企业概况 日本发展情况概述 这一讲将对国外家族式企业和中国的家族式企业作一个对比,看看国外的家族式企业目 前是什么状况,他们是依靠什么样的方法、关系和纽带进行家族传承的。 中外家族式企业的对比 美国家族式企业业绩表现 据美国《商业周刊》调查,在1993年到2003年之间,美国企业的500强里有177家是家族式企业,大概占三分之一。由表10-1可以明显得出在美国家族式企业优于非家族式企 业的结论。 中美家族式企业对比 再来看一下2001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0-2。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家族式企业和中国家族式企业雇工的平均人数相差不大,但是在销售收入上美国却是中国的67倍。 中外家族式企业差距的根源 在六七年前,深圳市政府有一项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均产值的最低标准是70万元人民币,而中国的跨国公司人均产值可以达到几百万元人民币。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差距却如此悬殊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中国家族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而国外则是两权分离 根据2001年的统计,在中国家族式企业里,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例是96%。但是在世 界500强中,家族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全部是分离的。这给了中国家族式企业很好的借 鉴,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企业才能发展。 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企业经营的两个层面,董事长代表的是投资方以及利益相关者,而总经理代表的是经营方及其利益相关者。董事长兼总经理,就混淆了这两个不同的层面,当公司小的时候这样做没有问题,但当公司规模大了的时候,就一定会出问题。 2. 中国家族式企业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而国外的这一体系则比较健全 国外家族式企业几乎都设有董事会,而且普遍在董事会下设有审计、薪酬、行政、人力 资源、财务、战略规划等专门的机构。董事会负责批准审核公司重大的决策、制定公司的战略、决定家族式企业的接班人选和企业高管层的人选及报酬。 相比之下,根据2002的统计,中国的家族式企业有董事会的占47.5 %,设监事会的有 26.6%,有股东大会的是33.9%,但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决定的比例只有30%。换句话讲,美 国的家族式企业整个的决策、经营是法治的,具有一套体系,而中国的家族式企业绝大部分

日本古代家族家纹(下)彩图版_值得收藏

90*88 2K 太田(非历史).JPG 88*84 2K 一条兼定.JPG 101*100 1K 武田4.GIF 101*100 1K 北条3.GIF 139*137 7K 丹波赤井氏家纹:丸に结び雁金.GIF 146*142 10K 风间氏.JPG 128*128 2K131*133 5K

蜂须贺2.JPG 太田氏.JPG 150*152 8K 六角家·鹤.gif 130*130 33K 三条家(唐菱花)..jpg 130*130 32K 四辻家(唐花菱)..JPG 130*130 40K 一条家(一条藤)..jpg 130*130 37K 二条家(二条藤).JPG 130*130 47K 滋野井家(唐花菱).JPG

130*130 48K 锅岛直茂.JPG 130*127 58K 130*130 64K 醍醐家(下垂藤)..JPG 199*62 45K 能岛·因岛“丸之上文字”·来岛 130*130 54K 织田1.JPG 130*130 49K 织田2.JPG

150*150 8K 织田3.JPG 199*199 14K 德川家.JPG 150*158 3K 毛利家.JPG 130*130 14K 広橋家(対い鶴の丸).jpg 130*130 15K 勧修寺家(竹の丸に三羽雀).jpg 130*130 14K 日野家(鶴の丸).jpg

130*130 14K 烏丸家(鶴の丸).jpg 130*130 5K 葉室家(割菱).jpg 130*130 14K 竹屋家(対い鶴の丸).jpg 日本家族族徽(家纹)[上] 07-12-25 为逝去的07年而留(07-12-29) 日本家族族徽(家纹)[下] 07-12-25 2010-07-22 22:52:06| 分类:分享与转摘|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A 家徽,日语称“家紋”,日本辞书《広辞苑》的解释如下:“家々によって一定した紋所。徳川氏の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