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常识

合集下载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

对联常识补充一、对联知多少二、对联猜一猜(请在空格处填上正确选项)*节令联: (甲)元宵节 (乙)端午节 (丙)中秋节1.( 甲 ) 光天满月,火树银花。

关键词:【火树银花】,形容元宵节灯火通明,灯光灿烂的景象。

2.( 丙 ) 天开清旷域,人在广寒宫。

关键词:【广寒宫】,神话里月亮中的宫殿。

3.( 乙 ) 榴花彩绚朱明节,蒲叶香浮绿螘樽。

关键词:【榴花】,夏季代表植物;【蒲叶】,古时多于端午节将菖蒲浸入酒中,相传喝了可以避邪及免疫。

4.( 乙 ) 保艾思君子,依蒲祝圣人。

关键词:【艾】,即艾草,中国民俗端午节悬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

【圣人】,即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而亡,人们非常敬重屈原爱国的精神,故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去河边纪念他,并用竹筒装米放入江中喂饱鱼虾,这样鱼虾就不会去吃屈原的身体了,此即是粽子的由来。

*庙宇联:(甲)弥勒佛 (乙)月老庙 (丙)财神庙1.( 甲 ) 笑口常开,笑古笑今,万事付诸一笑;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关键词:【笑口常开】、【大腹能容】,描述弥勒佛的外在形象。

2.( 乙 )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关键词:【天下有情人都能成眷属】,相传月下老人是主管男女婚姻的神。

3.( 丙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做半点事,朝也拜,暮也拜,教我为难。

关键词:【几文钱】,相传财神爷是掌管钱财的神。

*行业联:(甲)蛋店 (乙)电信业 (丙)眼镜行 (丁)米店 (戊)花店(己)理发店 (庚)医院 (辛)保险业1.( 甲 ) 蕴白金黄,浑圆一体;扬清激浊,分判两仪。

关键词:【蕴白金黄】,此处的「白」即是蛋白;「黄」即是蛋黄。

2.( 辛 ) 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

关键词:【风云多不测】、【水火太无情】,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意外,故有保险业之兴起。

3.( 丁 ) 无时巧妇难为力,歉岁司农费尽心。

关键词:【巧妇难为力】,谚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联文化常识

对联文化常识

对联文化常识
1、对联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

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

2、对联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对联的贴法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

对联基本常识对联基本常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基本常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联基本常识篇1楔子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

这是因为汉字的独特造型与结构造就了对联:(1)汉字的方正典雅、齐整庄重,上下联语句的工整对仗,赋予了对联结构上的均称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享受。

(2)汉语音韵的抑扬顿挫,上下联语调的和谐应对,使得对联诵读时表现出神妙的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快感。

(3)就其内容而言,有褒扬、有批判;有抒情、有绘景;有对历史的深思、有对现在的剖析……。

可以说:优秀的对联是集思想、书法、音乐、诗歌、造型艺术于一身的完美的艺术珍品。

它能启迪人们的心智、慰藉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演革与渊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这是对联最原始的形式。

在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书籍中,就存在许多含有对偶因素的句子。

例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老子》中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论语》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后来,在汉赋以及魏晋南北朝盛行的骈文里,句子更是“奇偶相配”。

隋唐以后,律诗兴起,其颔联、颈联都是对仗的,把它们单独抽出来,就是一副对联。

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又称对子,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起源于桃符。

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代,也有说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题为“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对联,也是第一幅对联。

也有人说第一副对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对联应具备四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一)平仄相会,音调和谐,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尾字是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

(二)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虚对虚,实对实,名词对名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相对词应相同位置上。

(三)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平仄相谐1、上下联平仄相反,但又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上联仄、下联平)。

2、上下各句内平仄交替(马蹄韵的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上下联之间内容应相关、对联禁忌1、.忌合掌:上下比的词语并义相配,不能意思相同,否则犯了合掌病。

如:“五湖传喜讯,四海送佳音”五湖四海同指广阔地域,传和送意思相似,喜讯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对联就不合格,2忌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是巧联,如“百鸟鸣春歌盛世,一龙降世兆丰年两个世字在不的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3.忌失对欠平衡:如:奥运精神传友谊,圣火辉煌映和谐。

“辉煌”对“精神”的词性失对(形容词对名词)(六)失替应留意:失替是语病,平仄应交替,上联2、4、6字应是仄、平、仄,或平、仄、平;下联应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

不管上下联2、4、6字出现连续2 平或2仄为失替。

(七)乱脚:指上联和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即乱脚。

如:九州迎圣火;百载圆一梦。

上下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

(八)忌孤平: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字均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行。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识对联 对对联(语文课件)
名动 名 名 动名 词词 词 词 词词
指出毛病并修改对联
上联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词 性
下联

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来 相


3.结构相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节奏相合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5.平仄相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 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 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
村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 其联顿成: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财主见了又羞又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3.最早的春联
——《声律启蒙》
雨 暴雨 下暴雨 窗外下暴雨 风 狂风 刮狂风 山上刮狂风
窗外下暴雨,烟尘滚滚起。 山上刮狂风,树叶纷纷飞。
水— 山 碧水— 青山 碧水环绕— 青山巍峨 门前碧水环绕— 屋后青山巍峨
草— 花 绿草— 红花 雨润绿草— 风拂红花 静聆雨润绿草— 笑看风拂红花
猜猜看(店名)
1.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2.新事业从头做起; 旧现象一手推平。
理发店
3.但愿世间人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药店
4.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茶店
5.春东夏西秋南冬北四一方岁宾川至流如不归息。。饭店
6.任挑肥拣瘦,
指向哪里,割向哪里;
请依次排队,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对联常识及对联赏析





1.联中隐字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 绕丝,右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上联隐一“攀”字, 利用隐示法,先隐示“木木”,利用象形法,隐示“大”和“爻”,再 加一“手”字,则组成“攀”字;下联用同样的方法,将“幺幺、木、 白”隐示出来,可组合成“樂”字,颇富巧思。 2.联中隐事 雄鸡鲤鱼猪婆肉; 香菇木耳曲子耙。 相传此联出自湖北某 地的一个杂货铺。楹联中所列举的六味食品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 也是一般杂货铺里常有出售的食品。该联所隐示的是“开门大发”之意。 这样的楹联看似粗俗平常,实则匠心独具,耐人寻味。 3.联中隐物 万顷波涛乘骑过; 不胜将军弃甲逃。 该联上联指“海马”, 下联指“(败将)酱”,在谜语联中,这种写意隐物的楹联是很多的。 4.联中隐物指事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 弦琴。 此联为苏州王鳌与松江徐阶的戏谑联,上下联似乎是讲吹笛弹琴 之事,实则上联所要表达的一层意思是指“吹火筒”,下联则隐指“弹 棉花”一事。这样的楹联均能一语二用,语意双关,联意含蓄。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对联常识 及对联欣赏
一.对联的别称 二.对联的起源 三.对联的要求 四.对联的横批 五.对联的分类 六.对联的张贴
一.对联的别称: 门联 楹联 对子 对句 联句 联语
传说春联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 叉枝一直伸向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 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捆住他们丢 去喂老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图 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到了南北朝及唐朝,桃符的内容逐渐被两句对偶的吉祥诗句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对联的新形 式,而后遂演变成春节贴春联的习俗。我国最早的对联,一说在五代时(公元964年),蜀后主 孟昶在桃符板上题写吉祥词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也有人认为早在南朝梁代时 期,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刘令娴也是个文采四溢的 诗人,她题写的门联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 到了宋朝,春联受到了推广应用。北宋王安石《元日》诗中描绘当时百姓张贴春联的情景: 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朝时期,宫庭、 宦门、寺庙等也出现了镌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楹就是柱子)。同时应酬的寿 联、挽联等也开始产生了。 明朝时,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 一幅。这种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大年初一清早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 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 刀斩断是非根。因此对联在明清两代真正达到鼎盛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

二、对联常识(一)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孕育于先唐,产生于唐至五代,然后受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与促进,发展于宋元,到明清达于鼎盛。

1.孕育对联的修辞手法(1)对偶对联在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偶。

对偶,指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是一种反映汉语特点的修辞方式。

(2)对偶的发展·对偶这种修辞方式很早就存在于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中。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等:·西汉时期的赋体作品中,对偶手法得到了广泛、自觉的运用;·魏晋南北朝时期,赋体作品趋向骈体化,追求形式的齐整,通篇由对偶句组成,并开始讲究平仄。

例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宋元思书》)·赋和骈体文对后世文体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骈体讲宄平仄和对偶的艺术手法,孕育了唐代的律诗和以后的对联这两种艺术形式。

2.产生对联的载体条件古人认为桃木和桃木制品可以驱邪辟鬼,在大门上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称为“桃符”。

后来就在上面写一些吉利词句,再后来又发展为书写联语。

这就是春联乃至所有对联的起源。

传统的说法认为,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五代时的蜀主孟昶(chäng)写在桃符上的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3.促进完善对联的姊妹艺术(1)对联与赋和骈体文从对联艺术本身的特点看,它句式灵活,长短自如,注重文采和用典等,与赋和骈体文都有相似之处;它的讲究平仄,不讲押韵,则更像骈体文。

(2)对联与律诗律诗的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将对联与它相比,除了在字数的要求上不同(对联不像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以外,其余在平仄、对仗方面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3)对联与词对联的对偶要求虽大体与律诗相同,但又不像律诗那么严格。

律诗对仗不允许同字相对,对联则可以这样。

这些特点,与词相似。

(4)对联与曲元曲的体式与词接近,但比词更为通俗和口语化:也比诗词有更多的复字、叠字等。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

人教版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对联及对联常识与要求对联常识:1.字数相等;2.词性相对;3.结构相应;4.节奏相和;5.平仄相协;6.意义相关.(八下语文)一下对对子、合体字韵文:云对雾,雪对霜。

和风对细语,朝霞对夕阳。

是对非,长对短。

花对草,蝶对蜂。

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桃对李,柳对杨,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

千口舌,舌甘甜。

土里埋,木帛棉。

人门闪,马门闯。

心入门,闷得慌。

合手拿,分手掰。

人失足,跌下台。

二上对对子:美对丑,爱对恨。

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贫对富,冷对暖。

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三上古诗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王安石)三下对对子、古诗名句:清对浊廉对贪功对罪正对偏奖对罚优对劣善对恶勤对懒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漠漠水田白鹭飞,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王建)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元杂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杜甫)四上:趣味对联(回文、双关、叠字、异音、讥讽)6副,景点对联4副:雾锁山头山锁雾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天连水尾水连天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一位父亲请先生给后来想读书的儿子赠对联:苏东坡给莫干山寺庙势利眼住持题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坐请坐请上坐好读书不好读书茶敬茶敬香茶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山东济南大明湖:江苏苏州沧浪亭:一径竹阴云满地树红树碧高低影四面荷花三面柳清风明月本无价半帘花影月笼沙烟淡烟浓远近秋一城山色半城湖近水遥山皆有情四下古诗名句,唐伯虎与祝枝山、乾隆皇帝与纪晓岚趣巧对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常识对联由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

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及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两个人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

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句脚”,最后一个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

上下联各有一句的对联,尾字一般称为联脚。

对联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加标点符号时,如上下联各有一句,则上联通常标逗号,下联是感叹号、问号、句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的类别(一)就对联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而言大至可以分为三类:1.正对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

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比如:“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这种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2.反对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比如:“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3.串对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

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

比如:“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

”“一失足成千古笑;再回头是百年身。

”(二)从用途上来分,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谐趣联等。

1.春联。

春联,顾名思义是春节时人们用来表示喜庆的一种良好祝语,或表示合家团聚生活幸福,或祝愿来年五谷丰登事事如意……。

例: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2.喜联。

喜联又叫婚联。

是人们对结婚者的一种良好祝愿。

它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这种对联有一个特点,就是上下联语中一般都或明或暗的含有一个能表示夫妻意义的名词。

例:万里长征欣比翼/ 百年好合喜同心一世良缘同地久 / 百年佳偶共天长3.寿联。

寿联现在一般很少有人再写了。

在清朝时极为盛行,是老人过寿时,晚辈或亲朋好友赠送的表示赞美、祝愿长命百岁的吉祥话。

这种联语分男寿联与女寿联两种。

例:五岳同尊唯嵩峻极,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五十整寿)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

(六十整寿)从古称稀尊上寿,自今以始乐余年。

(七十整寿)日岁能预期廿载后如今日健,群芳齐上寿十年前已古来稀。

(八十整寿)瑶池果熟三千岁,海屋筹添九十春。

(九十整寿)人生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正逢。

(百岁整寿)以上所举之例皆为男寿联,在祝寿时,送给寿星的联语因性别的不同,联语是有区别的。

女寿联举例:恭俭温良宜家受福,仁爱笃厚获寿保年。

(通用联)庭帏长驻三春景,海屋平分百岁筹。

(五十)玉树阶前莱衣兑舞,金萱堂上花甲初周。

(六十)金桂生辉老益健,萱草长春庆古稀。

(七十)逾古稀又十年可喜慈颜久驻,去期颐尚廿载预征后福无疆。

(八十)设帨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称觞逢此日祝萱颜百岁有奇。

(九十)桃熟三千瑶池启宴,筹添一百海屋称觞。

(百岁)4.谐趣联。

就用途上而言,相对于其他联语,谐趣的用途最广,给人的印像也最深。

它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现撷取一二,共大家玩味。

(1)清末政治腐败,卖官鬻爵成风,某城中一中药商人花巨款买了个四品官,穿上天青褂,时人不齿,做无情对讽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2)苏东坡自幼在父亲苏洵的指引下,博览群书,知识越来越丰富。

为了成为有用之才,他写了一副自勉联。

这副对联是:“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近人何颜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八除。

”(4)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

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

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

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用于张贴的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通常加一个4个字的横批(从右自左书写)。

其他种类的对联一般不加横批。

第二节对联四要素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平仄相谐。

四要素所规定的内容统称为对联格律,有时也称对联规则。

其中,“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基本要素,“词性相当”是语法要素,“平仄相谐”是声律要素。

一、“字数相等”要素的主要含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通常还指“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

例:上联:春来眼际下联:喜上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有一种所谓的“绝情对”是字数相等要素的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意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二、内容相关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

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

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不能算对联。

)三、“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词性分类参考《汉语词类语法表》。

例:春来眼际喜上眉梢名词动词名词病例:春来眼际名词动词名词风光无限名词形容词四、平仄相谐“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

除了上下联单边的和谐,还包括上下联的相互协调。

对联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

“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

例:春来眼际平平仄仄喜上眉梢仄仄平平。

平仄基本规则:句中偶数位的字平仄应交替,上下联偶数位的字平仄应相反,奇数位的字可平可仄(联脚除外)。

这个规则总结为一句话就是“135不论,246分明”。

对联练习: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下联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下联:上联:。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联:。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

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下联:。

下联:。

下联:。

下联:。

对联练习: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下联:舟随浪潮浪随舟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吾联:黛玉宝玉红玉金玉香玉玉玉非石。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上联:看山,山已峻。

下联:望水,水乃清。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原对: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

下联:山东飞机场机飞东山。

下联: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下联: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下联:香山碧云寺云碧山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