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实验报告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和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和危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
2、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3、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4、提出针对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三、调查区域概况本次调查选择了具体区域名称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地理位置,面积约为具体面积。
该区域具有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田、工业用地、居民区和林地等。
区域内的气候条件为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为具体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具体气温。
四、调查方法1、土壤样品采集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采用网格布点法和随机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共采集了具体数量个土壤样品。
每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土壤(0 20 cm),使用不锈钢土钻采集,将多个子样混合为一个样品。
2、样品处理与分析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经过自然风干、去除杂质、研磨过筛等预处理步骤。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等方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如铅、镉、汞、铬、砷等)的含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如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图。
五、调查结果1、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铅、镉、汞、铬、砷等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具体含量。
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相比,部分采样点的镉、汞等重金属含量超过了标准限值。
2、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空间分布上,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性。
土壤重金属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我们参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的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调查方法、样品采集与分析技术,并掌握相关数据处理与解析方法。
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来源及防治措施,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实习培训,学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本知识、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分析仪器操作技巧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实际操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2. 土壤样品采集根据实习方案,我们在某工业区和农田区域进行了土壤样品采集。
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样品采集规范进行操作,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记录采样点的地理位置、环境状况等信息。
为了保证样品的准确性,我们使用了专业工具(如罗盘、土钻等)进行采样,每个样品的重量控制在1-2kg。
3. 土壤样品分析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在实验室里,我们学会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与解析在获得土壤重金属含量数据后,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解析。
通过对比不同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工业区和农田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此外,我们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了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的整个流程。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认识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意识到保护环境、减少重金属污染的紧迫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矿业活动日益增多,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我参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实习,以下是我实习的报告。
二、实习内容1. 实习目的(1)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危害及治理方法;(2)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评估和治理的基本技术;(3)提高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素养。
2. 实习过程(1)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及治理方法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等相关知识。
(2)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土壤样品采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照规范要求,选取了污染较严重的农田、矿区等地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并对样品进行编号、记录相关信息。
2)样品制备: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制备成待测样品。
3)样品分析: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
4)污染评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评估,判断土壤是否污染。
5)治理方法研究:针对污染土壤,我们研究了植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并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3)实习总结通过实习,我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等基本技术,对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实习,我学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及治理方法,掌握了土壤样品采集、制备、分析等基本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技能收获实习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思想收获通过实习,我认识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立志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汞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水质汞的测定方法,了解汞污染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熟悉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汞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本实验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汞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是: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汞蒸气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在硫酸-硝酸介质及加热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将试样消解;或用溴酸钾和溴化钾混合试剂,在20℃以上室温和0.6-2mol/L的酸性介质中产生溴,将试样消解,使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汞。
用硫酸羟胺将过剩的氧化剂还原,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成金属汞。
在室温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金属汞汽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吸收值,可求得试样中汞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样品。
2. 仪器设备:(1)冷原子吸收测汞仪(2)分析天平(3)消解器(4)移液管(5)酸度计(6)紫外分光光度计(7)汞标准溶液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1)取一定量的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值约为2;(2)将酸化后的水样置于消解器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加热消解;(3)消解完毕后,待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至一定体积。
2.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6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汞标准溶液,用硝酸定容至刻度;(2)将标准溶液置于消解器中,按照实验步骤1进行处理;(3)将处理后的标准溶液分别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在253.7nm处的吸光度;(4)以汞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水样测定(1)取一定量的水样,按照实验步骤1进行处理;(2)将处理后的水样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在253.7nm处的吸光度;(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汞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1.0mg/L,相关系数R²=0.9987。
镉吸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镉吸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研究不同吸附剂对镉的吸附效果;3. 分析影响镉吸附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镉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毒性大、难降解等特点。
吸附法是处理镉污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镉的吸附作用,将镉从溶液中去除。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沸石和改性活性炭三种吸附剂对镉进行吸附实验,比较不同吸附剂对镉的吸附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镉标准溶液(100mg/L)、活性炭、沸石、改性活性炭、NaOH、HCl、去离子水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酸度计、恒温水浴锅、振荡器、比色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配制溶液:准确移取一定量的镉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的镉溶液;2. 吸附实验:分别取一定量的活性炭、沸石和改性活性炭,加入上述配制的镉溶液中,在恒温振荡器中振荡一定时间,使吸附剂与镉充分接触;3. 测定吸附效果:取一定量的吸附后的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吸附前后镉的浓度,计算吸附率;4. 分析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通过改变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等条件,研究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1. 吸附剂对镉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活性炭、沸石和改性活性炭对镉的吸附率分别为75.2%、62.1%和82.5%。
由此可见,改性活性炭对镉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次是活性炭,沸石吸附效果最差。
表1 吸附剂对镉的吸附效果吸附剂吸附率(%)活性炭 75.2沸石 62.1改性活性炭 82.52.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1)吸附剂用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镉的吸附率逐渐升高,但达到一定量后,吸附率基本不变。
因此,在实验中应选择合适的吸附剂用量,以降低成本。
(2)吸附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时间对镉的吸附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镉的吸附率逐渐升高,但超过一定时间后,吸附率基本不变。
重金属污染检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重金属污染检测实训,使学员了解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及检测方法,掌握重金属污染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实践能力。
二、实训内容1. 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概念及危害重金属污染是指金属或其化合物在环境中过量积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体生长受阻、人类健康受损的现象。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施肥、城市生活垃圾等。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毒性:重金属具有生物累积性,长期摄入低浓度重金属会导致慢性中毒,甚至癌症。
(2)环境毒性: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介质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系统平衡。
(3)经济损失: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动物死亡、水质恶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损失。
2. 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本次实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重金属污染检测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特定金属元素的光吸收强度,实现对重金属的定量分析。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利用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元素,通过测量产生的离子质谱,实现对多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
(3)X射线荧光光谱法:利用X射线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元素,测量产生的荧光强度,实现对重金属的定量分析。
3. 实训过程(1)样品采集:在实训现场,按照实训指导书要求,采集土壤、水体等样品。
(2)样品预处理:根据检测方法要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如研磨、消解等。
(3)检测:将预处理后的样品送入仪器,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4)数据分析: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对,分析样品中重金属含量。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土壤样品检测本次实训采集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样品编号 | Cu含量(mg/kg) | Pb含量(mg/kg) | Cd含量(mg/kg) | Hg含量(mg/kg)-------- | -------------- | -------------- | -------------- | --------------1 | 0.15 | 0.08 | 0.05 | 0.012 | 0.20 | 0.10 | 0.06 | 0.023 | 0.12 | 0.07 | 0.04 | 0.005分析:样品1、2、3中Cu、Pb、Cd、Hg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未超标。
土壤重金属污染报告

土壤重金属污染报告1. 引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代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扩大,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排放到土壤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调查方法2.1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某市的5个不同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地区代表了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污染源。
2.2 采样和分析我们在每个地区随机选择了10个采样点,对每个采样点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采集和分析。
采样时,我们使用无污染的塑料袋将土壤样本收集起来,并尽量避免污染。
采样完成后,我们将土壤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2.3 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室分析,我们得到了每个采样点的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数据。
我们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了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分布规律。
3. 结果分析3.1 重金属含量分布通过对采样点的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土壤中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物。
其中,铅、镉和汞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其含量普遍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允许范围。
3.2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根据我国环境质量标准,我们将土壤污染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经过计算和评估,我们发现所调查地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普遍为中度污染,其中某些区域甚至达到了重度污染水平。
3.3 污染源分析为了深入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我们对样本采集地区的污染源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这些地区附近常见的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这些活动都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
4. 解决方案4.1 修复受污染土壤土壤修复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建议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如土壤剥离、化学固化和植物修复等,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4.2 控制污染源为了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扩散,我们建议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控制。
重金属污染源调查报告

重金属污染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重金属污染是其中一项严重的环境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重金属污染源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环境质量。
二、调查方法1. 调查区域选择:根据当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报告,我们选择了某地区进行调查。
2. 调查对象确定:我们选择了该地区的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
3. 采样取证:采用标准采样方法,收集了多个地点的土壤、水源和大气样本,并进行编号、记录和保存。
4. 实验分析: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采集的样本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和检测。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土壤污染:经实验室分析,发现调查区域的土壤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的污染。
其中,某地块土壤中镉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达到了200mg/kg。
2. 水源污染:调查发现,该地区水源中存在铜、汞等重金属的含量超出了安全标准。
其中,井水中铜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达到了1.5mg/L。
3. 大气污染:监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大气中存在铬、锌等重金属污染物。
其中,某企业排放的废气中锌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为5mg/m³。
四、污染源分析1. 工业废水:某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存在问题,导致铅、镉等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源。
2. 农业活动:过度使用含重金属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3. 工业废气:某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铬、锌等重金属。
五、解决方案1. 加强监测:建立长期的重金属污染源监测机制,定期对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强化管理:加强对工业废水、农药和肥料的管理,严禁违规排放和使用;加强对企业废气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气达标。
3. 治理措施:对发现的重金属污染源进行治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降低重金属排放量,减少环境污染程度。
4. 公众教育: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重金属污染的认识,推动环境保护的积极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重金属的介绍
• 什么是重金属?
– 重金属有着广泛的定义。根据一种定义,重金属是在 元素周期表上,铜元素与铅元素之间的一组元素。他 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63.546和200.590之间,比重 大于4.0
8
重金属的介绍
• 重金属有什么影响?
• 配制含有Cd(NO3)2,Pb(NO3)2,Cu(NO3)2的溶液,分别使 其含有Cd2+,Pb2+,Cu2+离子的浓度为5mg/L、25mg/L、 50mg/L、100mg/L
配置的图片
28
第七届世界中学生科学大会
第四部分:实验过程
演讲人:
演讲概览
在稍后,我将会介绍为大家介绍:
• 对照组的设定 • 实验组的处理 • 实验现象的观察 • 实验数据的记录 • 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
– 什么是拟南芥 – 我们为什么选择拟南芥 – 什么是基因模式植物
• 拟南芥的种植 • 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的配制、处理
21
实验器材与试剂
图为拟南芥种子
硝酸铅试剂
硝酸镉试剂
• 拟南芥种子,花盆,营养土,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 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烧杯、丙酮、石英砂 、Cd(NO3)2、Pb(NO3)2、Cu(NO3)2、蒸馏水
• 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我 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展示,呼吁人们为改善重金 属污染而作出努力。
3
项目概览
• 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展示镉,铅,铜单一污染 对拟南芥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镉,铅,铜的 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高叶绿素含量
低叶绿素含量
图示 A
} Cd2+
演讲概览
在稍后,我将会介绍为大家介绍:
• 数据分析 • 重金属对植物影响的解释 • 课题的意义
39
数据分析
• 本试验中拟南芥叶绿素含量在Cd、Pb、Cu单一 污染条件下减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浓 度镉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这是因为 重金属离子的毒害作用随时间延长而不断累积显 现出来。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 反而降低,且都低于对照值。
0.0001 mg/L(地下水)
31
实验现象的观察
受到Cu2+污染的拟南芥与正常生长的拟南芥在6周时的对比
34
实验数据的记录
Cd2+ /(mg/L)
α
Pb2+ /(mg/L)
α
Cu2+ /(mg/L)
α
5
54%
5
51%
5
90%
25
32%
25
23%
25
77%
50
14%
50
10%
50
57%
100
0%
• 已知叶绿素a、b的80%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最 大吸收峰分别为663nm和645nm,又知在波长 663nm下,叶绿素a、b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 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下分别为 16.75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 式:
– I663 = 82.04Ca+9.27Cb (1) – I645 = 16.75Ca+45.60Cb (2)
原叶绿素酸酯还原酶 叶绿素
吸收营养 生病或死亡
41
课题的意义
• 本项课题直观的反应了绿色植物在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下 ,叶绿素含量减少的情况。而通过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 ,我们整个生物圈的动植物都会受到重金属的影响。
•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警示着我们不合理利用、处 理重金属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国际原子 能机构预测,全球大约有1.2 亿人暴露于潜在含铅量过高 的空气、土壤和水中。80 个国家的儿童有血铅浓度偏高 的问题。这些铅大多与非法或监管不利的铅酸电池冶炼 厂有关
• 将Ca与C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T):
– CT = Ca + Cb =20.29I645 + 8.05I663 (5)
18
叶绿素测定原理
• 另外,由于叶绿素a、b在652nm的吸收峰相交, 两者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也可以在 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光密度(I652)而求出叶绿素a、 b总量:CT =(I652 × 1000)/ 34.5 (6)
第七届世界中学生科学大会
Cd、Pb、Cu单一污染 对拟南芥叶绿素含量影响
项目团队: 天津南开中学 项目指导:王浩安
我们的城市——天津
• 天津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华北平原东 部,濒临渤海湾,海岸线长153公里。有超过 1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这一地区,是中国的工 业基地和著名的港口城市。
• 天津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值为 18.1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60立方米 ,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是全国人 均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市之一。
• 拟南芥对低浓度重金属离子污染有一定的耐性,但 随着时间增加,毒害作用逐渐增强,叶绿素含量下 降,生长受到抑制。
36
Figure C: 生长在被镉、 铅、锌污染的水中的植物
引用:Dreamcatcher UNEP 2010 YEAR BOOK
37
第七届世界中学生科学大会
第五部分:实验总结
演讲人:
• 选择吸水性好,土质松软的营养土作为拟南芥种 植土壤。
• 在直径9cm的花盆中,每盆播种20-30颗。 • 播种以后在花盆上罩上薄膜,给植株的生长提供
一个湿润的环境。 • 在第五天的时候出芽,约在第四个星期后长出第
三片子叶,开始试验。
26
拟南芥的种植
(图为小组同学在种植拟南芥)
27
含有重金属离子污水的配制
• 式中:k为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 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k为该物质的比吸收 系数。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比吸收 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 的光密度而求得。
15
叶绿素测定原理
•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 波长下的总光密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光密 度的总和,这就是光密度的加和性。
+ Pb2+
Cu2+
图示 B
图示A和B均出自Tracey Saxby, IAN Image Library (/imagelibrary/)
4
演讲概览
•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 重金属的介绍
• 第二部分:实验理论 – 叶绿素含量与植物生 长的关系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三部分:实验准备 – 实验器材与试剂 – 实验素材的选择 – 拟南芥的种植 – 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 水的配制、处理
• 据此即可得到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的浓度Ca、Cb (mg/L) ,二者之和为叶绿素总浓度,再根据下 式可进一步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绿 素的含量 (mg/g) = [叶绿素的浓度×提取液体 积×稀释倍数] /样品鲜重。
19
第七届世界中学生科学大会
第三部分:实验准备
演讲人:
演讲概览
在稍后,我将会介绍为大家介绍: • 实验器材与试剂 • 实验素材的选择
30
对照组的设定
• 设定对照组
– 植物是可以在一定浓度重金属离子下正常生长的,我 们将在这个浓度下生长的拟南芥设为对照组。而实验 组则为在远高于这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污水中生长的 拟南芥
•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金属离子Cd,Pb 和Cu 在水中的允许含量:
– Cd:0.005 mg/L(地表水) – Pb:0.005 mg/L – Cu:0.01 mg/L
100
0%
100
30%
• α表示处理后拟南芥叶绿素的测量值与未被处理的测量 值的比例
35
实验现象与数据的分析
• 在不同浓度重金属处理下,实验组拟南芥叶片叶绿 素含量在第1天均没有变化,其后3天叶绿素含量的 变化(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尤其是 第4天,叶绿素含量随着镉处理浓度增大而显著下降 。
第四部分:实验过程
– 对照组的设定
– 实验组的处理
– 实验现象的观察
– 实验数据的记录
– 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来自• 第五部分:实验总结
– 数据分析
– 对重金属如何影响植 物生长的解释
– 课题的意义
5
第七届世界中学生科学大会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演讲人:
演讲概览
在稍后,我将会介绍为大家介绍: • 重金属的介绍
• 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加重了天津市水环境 恶化的程度,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
2
问题阐述
• 管理有害废物是许多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国家面临 的挑战。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 面临着工业化带来的许多健康和环境风险。
• 风险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它已经成为今日
主要的环境问题。
• 而天津作为中国高速发展的工业城市和水资源最 为稀缺的城市也正面临重金属污染的挑战。
22
实验素材的选择
来自/wpcontent/uploads/2011/01/a_thaliana.jpg
我们种植的拟南芥
• 什么是拟南芥?
– 拟南芥是一种生长在欧洲、亚洲和非洲西北部的植物。它是一 年生植物,通常高度为20-25cm。
23
实验素材的选择
• 式(1)、(2)中的I663和I645为叶绿素溶液在波长 6素6a3和nmb和的6浓45度nm,时以的m光g/L密为度单,位C。a、Cb分别为叶绿
17
叶绿素测定原理
• 解方程组(1)、(2),得:
– Ca = 12.72I663 – 2.59I645 (3) – Cb = 22.88I645 – 4.67I66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