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理论知识点
话剧知识点整合

话剧知识点整合1.话剧:以演员的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段的戏剧形式。
欧洲各国通称戏剧(英⽂drama)。
中国早期话剧于1907年在⽇本新派剧的直接影响下产⽣,当时称新居或⽂明戏。
新居于⾟亥⾰命后逐渐衰落。
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新剧或⽩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
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后,⾛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所喜爱的剧种。
它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产⽣了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舞台美术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戏剧教育家。
他们的⾟勤劳动和艺术才华,共同培育了话剧艺术的鲜花,推动了话剧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话剧以特有的光彩独⽴于世界戏剧之林。
2、话剧特点:第⼀,舞台性。
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的是便于演员表演剧情和利于观众从各个⾓度欣赏。
第⼆,直观性。
话剧⾸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等表演,直接作⽤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化妆、服饰等⼿段进⾏⼈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
话剧是⼀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第四,对话性。
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量的舞台对话战线剧情、塑造⼈物和表达主题的。
其中有⼈物独⽩,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3、剧本:⽂学作品中的⼀种体裁。
指戏剧艺术的⽂学部分,亦称戏剧⽂学。
它直接规定了戏剧的题材、主题、⼈物、情节、语⾔和结构,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和依据。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剧中⼈物⾃⼰的语⾔(台词),包括对话、独⽩、旁⽩和唱词;叙述⼈的语⾔(舞台指⽰),包括⼈物形象特征、⼼理活动、情感变化和场景、⽓氛的描写,时间、地点、⼈物上下场和动作的说明,以及对灯光、布景、效果等艺术处理的要求等。
经过导演处理,在排演过程中使⽤的剧本,通称脚本;经过导演处理和演出实践后定下来的剧本,通称演出本。
戏剧微课知识点总结

戏剧微课知识点总结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情节的表演艺术。
这种艺术形式通常在舞台上进行,但也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或广播进行表演。
戏剧通常包括讲述故事的剧本、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
戏剧的要素1. 剧本:剧本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它包括戏剧情节的对话和动作。
剧本可以由剧作家创作,也可以根据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改编而成。
2. 演员:演员是戏剧中扮演角色的表演者。
他们通过表演来呈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行为。
3. 舞台:舞台是演员表演的地方,通常包括舞台布景、道具和灯光。
4. 导演:导演是指导戏剧表演的人,他负责指导演员的表演,设计舞台布景和表演效果。
戏剧的分类1. 根据演出形式分为舞台戏剧和影视剧。
舞台戏剧是在实际舞台上演出,包括话剧、音乐剧和舞台剧。
影视剧则是在电影、电视或互联网平台上播放的戏剧作品。
2. 根据表演内容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和悲喜剧。
喜剧以讽刺、幽默的手法来展现人生百态;悲剧则以人物命运悲惨为主题;历史剧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素材;悲喜剧则将悲剧与喜剧元素相结合。
3. 根据表演形式分为话剧、音乐剧和舞台剧。
话剧以对话和情节为主要表现形式;音乐剧则将歌曲和舞蹈融入剧情中;舞台剧强调舞蹈和动作的表演。
戏剧表演的技巧1. 语言表演技巧:演员需要通过准确的发音和语调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 身体表演技巧:演员的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动作和姿势,这些都是展现角色的重要方式。
3. 肢体表演技巧:这是指演员的肢体动作,包括走路、站立、坐下等动作,通过肢体动作可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4. 声音表演技巧:演员需要用声音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包括音高、音量和语速。
戏剧的价值1. 娱乐价值:戏剧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能够给观众带来娱乐和愉悦。
2. 教育价值:戏剧可以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物和情节,向观众传递道德、文化和历史知识。
3. 情感价值:戏剧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形式,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案大学二年级戏剧理论课教学教案

教案大学二年级戏剧理论课教学教案教案大纲课程名称:戏剧理论课学年:大学二年级课时:2课时(90分钟/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戏剧的元素和构成要素;3. 探究戏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戏剧理论概述1.1 戏剧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戏剧理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1.3 国内外著名戏剧理论家及其代表作介绍2. 戏剧元素和构成要素2.1 角色、情节和冲突2.2 舞台、布景和道具2.3 对白、动作和表演技巧2.4 音效、灯光和服装2.5 观众、情绪和表演效果3. 跨文化戏剧对比研究3.1 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异同3.2 不同地域戏剧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点3.3 不同戏剧文化对观众的影响和接受方式4. 戏剧批判与鉴赏4.1 戏剧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4.2 阅读与分析经典剧本的能力培养4.3 观看和评价舞台演出的技巧和要点4.4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教学策略与方法:1. 悬念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戏剧演出和表演技巧;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案例分析法:选取经典剧本和著名舞台剧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升学生戏剧理解和批判能力;5. 实践演练法:鼓励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和小品创作,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6. 考察评价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和课堂答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
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的电子教案,包括教学内容、重点要点和参考资料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料,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 经典剧本:选取适合学生年级和理解能力的经典剧本,供学生研究和分析;4. 录像资料:收集不同类型的戏剧演出录像,供学生观看和比较分析;5. 舞台布景和道具:用于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舞台呈现和表演。
戏剧体裁知识点总结

戏剧体裁知识点总结戏剧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体裁,它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和情节的艺术形式。
戏剧可以分为古代戏剧、现代戏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就戏剧的体裁、历史、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让读者对戏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戏剧体裁的分类戏剧的体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古代戏剧、现代戏剧、音乐剧、舞台剧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学特点。
1.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指古代文学中的戏剧作品,主要包括希腊悲剧、喜剧和罗马戏剧等。
希腊悲剧以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来反映人类的生存境遇。
喜剧则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性弱点。
罗马戏剧则受希腊戏剧的影响,注重历史和政治题材,以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
2. 现代戏剧现代戏剧是指19世纪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包括现代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自然主义戏剧和表现主义戏剧等。
现代戏剧以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揭示为主题,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境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
3. 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融合音乐、歌唱和舞蹈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以音乐表现剧情和人物情感,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营造氛围和情绪。
音乐剧通常以真实事件或虚构故事为题材,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情节,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4. 舞台剧舞台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来表现故事和情节。
舞台剧包括话剧、喜剧、音乐剧、歌剧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二、戏剧的历史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和艺术形式。
1.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起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明,希腊悲剧和喜剧是古代戏剧的两大类型,分别以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为题材,以人性和命运为中心,通过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来揭示人类的生存境遇。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戏曲知识点总结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剧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社会的宗教祭祀仪式和神话传说。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的戏曲并不是以文字表演的,而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形式。
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歌唱和表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
2. 戏曲的发展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戏曲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剧种。
在宋元时期,蒙元统治下的南宋戏曲逐渐发展成为了元曲,为后来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阶段,京剧、越剧、粤剧等流派相继形成,并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1. 戏曲的基本形式戏曲是以声腔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艺术形式,它包括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
在表演形式上,戏曲分为武戏和文戏两种,武戏注重表现力和技巧,文戏注重情感和表演。
2. 戏曲的特点戏曲有着独特的表演特点,包括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变脸、穿花翎等特殊的表演技巧。
此外,戏曲还有着多种角色类型,包括生、旦、净、末等角色,每种角色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和形式。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作品1.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的经典剧目之一。
它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曹、刘、孙三国之间的纷争和战斗。
在戏曲中,该剧以豫剧、越剧、京剧等不同的表演形式被广泛演出。
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中的著名剧目之一。
该剧以守旧豪门贾府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和爱情故事。
在戏曲演出中,《红楼梦》主要以京剧和越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3. 《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戏剧中的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中国戏曲中的重要剧目之一。
该剧以唐代诗人元稹的《魏晋风度》,表现了杜丽娘与柳永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戏曲表演中,《牡丹亭》主要以越剧、京剧等形式进行演出。
戏剧方面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剧方面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戏剧的起源与发展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表演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戏剧逐渐演变出希腊悲剧和喜剧、中国的昆剧、京剧等各种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和地域条件下,戏剧逐渐形成了西方戏剧和东方戏剧的两大体系,各具特色。
1. 希腊悲剧和喜剧:希腊是戏剧的发源地之一,其悲剧和喜剧是古希腊戏剧艺术的典范,它们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台词的对白,展示了古希腊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对后世的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昆剧和京剧: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戏剧传统的国家之一,昆剧和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它们通过脸谱、唱腔、动作等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西方现代戏剧: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西方戏剧走向现代化,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戏剧作品和戏剧理论,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布莱希特的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艺术等,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戏剧类型根据戏剧结构、表现方式和风格的不同,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古典戏剧、现代戏剧、实验戏剧等。
1. 古典戏剧:古典戏剧是指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戏剧形式,如希腊悲剧和喜剧、中国传统戏曲等。
这些戏剧类型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上有着一定的规范和传统,具有较为明确的风格特征。
2. 现代戏剧:现代戏剧是指19世纪以后产生的戏剧类型,它们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个体情感,如尼采的超人论、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欧尼尔的现代悲剧等,这些戏剧作品在结构和表现方式上具有更为多样和灵活的特点。
3. 实验戏剧:实验戏剧是指对传统戏剧形式和表现方式进行创新和试验的戏剧类型,它们追求表现手法的新颖和艺术效果的突破,如戈尔德斯的剧场实验、贝克特的戏剧创作等。
三、戏剧表演艺术戏剧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核心内容,它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的布景、灯光等手段向观众传达戏剧故事和情感体验,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戏曲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剧的重要形式之一。
戏曲考研是研究戏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涉及戏曲的历史、剧种、剧目、表演、理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戏曲考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戏曲的起源和发展1. 戏曲的起源戏曲是中国独有的戏剧形式,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表演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戏剧形式。
2. 戏曲的发展历程戏曲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包括古代的祭祀戏、宗教戏、宫廷戏,以及近现代的地方戏、豫剧、京剧等阶段。
3. 戏曲的传统价值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戏曲剧种1. 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一,它以在清朝北京的戏曲艺人为主要表演对象,以其生动、激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2.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唱腔、艺术表现和剧情表演而闻名。
3. 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表演风格而著称。
4. 梅花山戏梅花山戏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曲艺表演和剧情发展而著名。
5. 其他剧种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戏曲剧种外,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戏曲剧种,如越剧、豫剧、粤剧等。
三、戏曲剧目1. 经典剧目经典剧目是指在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著名的剧目,以其经典的剧情、美妙的唱腔、优美的音乐和深刻的艺术内涵而著称。
2. 现代剧目现代剧目是指在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新近创作的剧目,它们的题材、表现形式和表演方式相对较新,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元素。
3. 本地剧目本地剧目是指在一些地方戏曲表演中广泛传承的一些本地特色的剧目,代表了当地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戏曲表演1. 唱腔唱腔是戏曲表演中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不同的剧种有不同的唱腔表演风格,如高腔、穿堂腔、徽戏腔等。
2. 表演技巧戏曲表演中有许多独特的表演技巧,如身段、眼神、手势、舞蹈等,这些表演技巧对于展现角色形象和传达情感非常重要。
戏剧基本知识教案

戏剧基本知识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戏剧的概念及种类;
- 掌握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
- 能够分析戏剧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教学内容
1. 戏剧的概念及种类
- 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 常见的戏剧种类(话剧、歌剧、舞剧等)2. 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
- 剧本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 角色塑造的技巧和方法
- 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的运用
3. 戏剧作品的分析
- 主题和意义的解读
- 故事情节的展开和结构的分析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戏剧的概念和种类,介绍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分析戏剧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2. 互动法:邀请学生分组合作,练剧本创作,进行角色表演,
共同分析戏剧作品。
3. 实践法:带领学生参观戏剧演出,体验舞台表演和戏剧创作
的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度: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引导学生积极表达,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2. 效果评价:通过学生作品、角色表演和分析报告的形式,综
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戏剧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资源
1. 课本:《戏剧基础知识》
3. 学习网站:70年戏剧史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台的戏剧性:公开性,突显性;适当的夸张性;合乎情理的变形性。(变形是生活化的变形以及模式化的变形)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上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魂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美的可以感知的外形。
11、观与演的距离,是戏剧艺术成熟与定型的标志。
23、体验派:反对过分理智化和技术化的表演,主张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角色
24、表现派:第一个自我是扮演者,理性,第二个自我是工具,是肉体负责表现人物。排斥主体情感的介入。
25、导演解释及任务:导演一指戏剧电影的排演动作的指导者,名词。二指戏剧电影排演过程中的指挥调度工作,动词。导演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导演的任务就是吧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在演出里显示的更鲜明,更生动,更富典型性。
1按舞台的呈现分:话剧、歌剧、舞剧、木偶剧、哑剧等
2按情节的内容分:悲剧、喜剧、正剧、闹剧
3按生活的题材分:历史剧、现实剧、梦幻剧等
9、戏剧性是指戏剧艺术的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这些要素共同追求的东西,就是戏剧性。戏剧性具有双重个性:文学中以及舞台上。
10、戏剧性:动作性以及冲突性,没有冲突就没有戏。
问题剧、政治局、理念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理念剧:《等待戈多》
性格剧与心理剧,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买》性格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
历史剧《查理三世》《蔡文姬》《武则天》《屈原》《关汉卿》
纪实剧,《刘胡兰》《董存瑞》《雷锋》
3、戏剧的发生和起源:首先人有模仿的欲望,其次人有以模仿为基点的表演的本能和欲望。再次人有观看他人表演的本能和欲望。有了表演者,有了观看者,为了娱乐,有所寄托,这就是戏剧发生的源头。
表演者和观看者之间存在着一中观演契约。
4、戏剧艺术的本质是这样观与演的交流关系。
5、戏剧的特征:
1、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
6、戏剧的文化意义
1娱乐与审美
2等级与平等,冲突与和谐
3现实和理想
4群体与个性
7、对戏剧进行分类的意义
1具体的掌握每一种戏剧的根本特征
2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戏剧这一社会化现象及其演变的历史
8、戏剧的分类举例
传奇剧、通俗剧、佳构剧《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燕子笺》《纽约的贫民》《伦敦的夜晚》《煤气灯下》;《杯水》《锁链》《祖国》《怨恨》
综上所诉,情节和人物在戏剧的创作中,同等重要。
16、戏剧语言的意义作用
如果说戏剧是一座大厦,那么语言就是建筑材料,戏剧语言有三个部分组成:①剧作家的提示语言;②由演员讲出、付诸表演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③潜台词。这三个部分在戏剧中都有它的存在的意义,剧作家的提示语言给导演、演员对人物和情节的把握给了他们重要的提示,观众们要和演员交流,不光要看,还要听,以及从语言中得到的提示予以思考。潜台词可以让戏剧的戏剧性更强,往往无声胜有声。这三个部分共同的特征是性格化强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能提高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而且能锻炼和加强人的自我表达的能力、艺术思维的能力、宣讲动员的能力、社会协调与人际交往的能力。
戏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电影、电视属于戏剧在科学技术时代的一中变形和延伸。
2、戏剧产生于人对客观现实动作的模仿。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祭典仪式。
19、话剧演员的要求:①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②具备情绪记忆和动作想象力
20、演员动作想象力的作用:近代话剧的表演是因为文学剧本为基础的二度创作,而剧本给演员提供的主要是台词,语调和形体动作则需要演员根据情境和人物性格通过想像创造出来。没有动作想象力演员就无法进入角色,从而把文学形象转化为舞台形象,人物的性格与情绪也就无从体现。
21、京剧演员模仿程式。京剧是先走形后走心,而话剧是先走心后走形。
22、“第四堵墙”戏剧术语。在镜框舞台上,一般写实的室内景只有三面墙,沿台口的一面不存在的墙,被视为“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墙”。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箱式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隔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而只在想象中承认“第四堵墙”的存在。
17、演员的作用:演员以自己的形体、语言、情感等为工具,通过各种舞台动作,扮演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创造出另外一个人物来。演员既是创造者,又是创造对象,又是创造的载体(工具),戏剧表演的基本目的只有一个:即演员根据角色的性格在舞台上创造出来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求真,求美。
18、话剧动作:①语言动作②形体动作③心理动作。
2、戏剧是一种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戏剧又被称之为第七种艺术。
3、戏剧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剧场、观众在内的多方面艺术人才的集体性创造
剧本、演员、观众被称之为“戏剧三要素”再加上剧场“戏剧四要素”
,加上导演“戏剧的五要素”。
4、,戏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12、悲剧的特征: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英雄的气概。(喜剧高于悲剧,理性的幽默高于理性的激情,未来是喜剧的时代)
13、喜剧的特征:轻松活泼的情调;豁达乐观的胸怀;自由的精神
14、正剧的特征:更加生活化的戏剧;来源更广阔的戏剧;是更加个性化的戏剧,更加人化的戏剧。
15、情节和人物哪个更重要,辨析题
情节是由人和事构成的。在剧中,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儿,这就是一段情节,所以人和情节是分不开的。亚里士多德的时代中,他认为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在他的那个历史和神决定一切的时代,人是不可能被摆在第一位的。亚里士多德把情节看做是戏剧中最重要的要素。但是到了文艺复兴之后,人的价值和尊严被发现和肯定,这个时候情节就不是第一位的了。人是戏剧的主人,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人物的性格体现也得到了重视。但是反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人物的性格在为剧情服务的同时,人物本身的性格又得以通过情节来体现的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