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补钙指导

骨质疏松症补钙指导
骨质疏松症补钙指导

骨质疏松症补钙指导

发表时间:2013-05-09T14:39:27.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叶进

[导读] 钙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

叶进(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471000)

【中图分类号】R5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016-02

钙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的最基本元素,同时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掌握科学、正确地补钙方法,走出骨质疏松症补钙治疗误区,对于骨质疏松症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钙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在骨组织中,钙和磷构成羟磷灰石结晶沉着于胶原组成的基质上,维持着骨的坚固性。当机体缺钙时,一方面因缺少构成骨的原材料而导致骨代谢骨形成—骨溶解平衡向负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血钙下降到一定程度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亢进,增加整体水平上的骨吸收,使钙从骨组织中游离出来进入血液,两方面均促成单位体积内的骨量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症。体内缺钙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钙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二、骨质疏松症如何正确补钙

人体缺钙及随之产生的钙代谢紊乱是造成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正确、合理、科学的补钙,防止钙丢失,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正确、科学补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一)钙制剂的合理选择

目前,国内市场上钙剂剂型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无机钙、有机钙、天然生物钙和氨基酸螯合钙。品质优良的补钙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既含有高数量,又含有高质量的纯钙即元素钙。2.能充分溶解。3.服用后易被吸收利用。碳酸钙钙含量为40%,吸收率较高为39%。防治骨质疏松应根据自身病情、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的补钙制剂。碳酸钙的溶解需要较低PH值,故不适合胃酸缺乏的患者。但碳酸钙可在肠道中与磷结合为磷酸钙,从而起到清除磷的作用,适合于慢性肾衰所致的低钙高磷血症患者。肾功能不全者,不能选服含有磷、锰、镁等微量元素的钙剂。碳酸钙可中和胃酸,易引起嗳气、便秘等消化道不良反应,老年人则更显著。枸橼酸钙能抑制肾结石的发生,因枸橼酸对钙有较强的络合作用,可置换诸如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形成稳定易溶于水的络合物,从尿中排出,从而抑制钙盐(草酸钙)由于超饱和析出结晶而形成结石的过程[1]。枸橼酸钙易溶解更适合老年人、胃酸缺乏及合并肾结石的患者。逸得乐,不含蔗糖和钠,适用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病人。凯思立,不可用于乳糖酶缺乏症、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合并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病人应避免使用葡萄糖酸钙。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可选用乳酸钙。体质衰弱病人应避免使用乳酸钙,因其代谢为乳酸,容易使机体产生疲劳酸困感。肠功能不好者,可选用氨基酸螯合钙。

(二)确定适当的补钙剂量

正常情况下,钙在体内的吸收会随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阈值后,虽然钙摄入量增加,但钙的吸收并不同步增加。因此钙剂的补充并不是多多宜善。目前国外已提出补钙的最高量(upper intakelevel . UL)是:个体每日能摄入的最高量,该量在大多数人(97%—98%)不会引起不良反应。钙的最大UL是2500mg/d(此量包括食物钙和补充钙)[2]。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钙剂最大补充允许剂量为2000mg/d,2002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我国人均膳食钙摄入量为390.6mg/d[3]。因此防治骨质疏松症每日补充元素钙1000—1500mg是安全的。同时补钙时要掌握三个基本概念1直接应用的钙量。2钙盐中钙的百分含量3钙剂中的钙盐、赋形剂(崩解剂、淀粉、糖份、调味剂)和复合剂等组成和含量,以便知道所使用产品的实际钙含量,准确使用钙剂量。[4]

制定钙剂治疗剂量时,还应综合考虑合并疾病和同时使用药物对钙剂吸收的影响。骨质疏松症者合并糖尿病,大量尿钙丢失,导致骨量减少、骨营养不良;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机体代谢率高、骨质脱钙;神经损伤、瘫痪和长期卧床病人,因长期制动或活动明显减少,骨丢失增加;因风湿、类风湿及慢性肾病而长期服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骨质疏松症,补钙量应适当增加。钙制剂可增加洋地黄类药物毒性,易导致心脏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心室颤动、心搏骤停,正在服用强心甙的骨质疏松患者禁止补钙或小剂量慎重补钙;钙与糖皮质激素、异烟肼、四环素或含铝的抗酸剂合用,会减少钙的吸收;与铁剂合用时影响铁剂吸收;钙与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时,影响钙排泄,易造成高钙血症,这些骨质疏松症患者补钙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

(三)关于补钙时间

为保证钙剂被更好地吸收,每日口服补钙以清晨和每晚临睡前各服用一次为佳,因人的血钙在后半夜、清晨最低,这时补钙可以弥补该时间段体内血钙的低水平状态,使血钙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浓度。若采用一日3—4次补钙法,最好在饭后1—1.5h服用钙剂,这是因为植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的植酸和草酸,它们与钙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盐,不能被人体利用而排除体外。动物性食物中大量的脂肪酸与钙离子结合成“皂钙”而不被人体利用。防治骨质疏松症钙剂治疗须长期进行,在周期较长的治疗过程中,间断补钙更为合理。理由一是有实验表明钙剂增加铝的肠静脉吸收率和铝正平衡(储存)使铝的平衡值由0.20增至0.25—0.26,即每日的积累增加25%—30%。老年人肾脏功能欠佳,排出铝减少,更易发生铝的积累,铝是发生脑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的不利因素。二是补充钙剂造成相对高钙摄入量,时间持续较久会发生代偿性的肠钙净吸收率减低,在减少钙量摄入之后肠钙净吸收率又可提高,故建议服钙剂60d,间歇30d,再重复用钙[5]。

三、注意避免陷入补钙治疗误区

(一)补钙时盲目追求进口、高科技钙制剂产品

不要盲目听信一些钙产品沉积好、吸收快、细小颗粒甚至纳米技术制造、吸收率高等夸大宣传,颗粒大小只是物理形状变化,并不能够改变人体对钙剂的吸收率,实际上人体对钙剂的吸收率在39﹪左右。有学者对国产和进口的3种钙制剂对健康自愿者的生物等效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的几种钙剂的生物利用度无差异[6]。补钙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科学的。

(二)补充钙剂会增加发生肾结石的风险

补钙是否会增加发生肾结石的风险,这是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肾结石的病因很复杂,涉及遗传、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阐明补充钙剂与肾结石的关系。研究表明补钙会降低肾结石风险[7]。适量的钙摄入是安全的。一般人均能长期服

201X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 B.骨微结构破坏 ? C.骨脆性增加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 A.骨折 ? B.骨痛 ? C.骨骼畸形 ? D.便秘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 A.脊柱 ? B.髋部 ? C.桡骨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 A.高钠饮食 ? B.体力活动缺乏 ? C.老龄化 ? D.低体重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B.老年人 ?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 A.矿物盐含量 ?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 A.1 ? B.0 ? C.-1 ? D.-2.5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C.骨脆性增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A.骨折 B.骨痛 C.骨骼畸形 D.便秘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脊柱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饮食 B.体力活动缺乏 C.老龄化 D.低体重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老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A.矿物盐含量 B.性激素水平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A.1 B.0 C.-1 D.-2.5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基础保健 B.药物干预 C.康复治疗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当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时,轻微外力即可发生的骨折,该骨折累计脊柱时,称为骨折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F),脊柱是骨质疏松症骨折的常发部位。(附:诊疗流程与诊疗指南、PVP技术规范) 一、OVF诊疗流程

二.OVF诊治指南 (一)临床特点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根据鉴别诊断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 根据病情、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的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这类指标有助于骨转换的分型、骨丢失速率及老年妇女骨折的风险性评估、病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选择和评估。临床常用检测指标:血清钙、磷、25-羟维生素D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形成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l 型前胶原C端肽(PICP)、N端肽(PINP);骨吸收指标:空腹2小时的尿钙/肌酐比值,

03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之03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31-3 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 单选题(共10题,每题10分) 1.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 A.以骨量低下 ? B.骨微结构破坏 ? C.骨脆性增加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2.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 A.骨折 ? B.骨痛 ? C.骨骼畸形 ? D.便秘A 3.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 A.脊柱 ? B.髋部 ? C.桡骨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4.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 A.高钠饮食 ? B.体力活动缺乏 ? C.老龄化 ? D.低体重参考答案:C 5.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老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6.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 A.矿物盐含量 ?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 7.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B 8.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C 9.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 A.1 ? B.0 ? C.-1 ? D.-2.5 参考答案:D 10.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 A.基础保健 ? B.药物干预 ? C.康复治疗 ?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 , ,导致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 ? ? ?
A.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C.骨脆性增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 ? ? ?
A.骨折 B.骨痛 C.骨骼畸形 D.便秘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 等部位。
? ? ? ?
A.脊柱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 ? ? ?
A.高钠饮食 B.体力活动缺乏 C.老龄化 D.低体重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 ? ? ?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老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 6 . 双能 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 ? ? ?
A.矿物盐含量 B.性激素水平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 7 . T 值是与 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 ? ?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 8 . Z 值是与 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 ? ? ?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 T 值低于 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 ? ?
A.1 B.0 C.-1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答案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令狐采学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选择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 .以骨量低下 B .骨微结构破坏 C .骨脆性增加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A .骨折 B .骨痛

C .骨骼畸形 D .便秘 3 . (单选题)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 .脊柱 B .髋部 C .桡骨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 .高钠饮食 B .体力活动缺乏 C .老龄化 D .低体重 5 . (单选题)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A .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 .老年人 C .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A .矿物盐含量 B .性激素水平 C .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C .同龄组骨密度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C .同龄组骨密度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A .1 B .0 C .-1 D .-2.5 10 . (单选题)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 .基础保健 B .药物干预 C .康复治疗 D .以上都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0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一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二、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一 ) 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二 ) 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人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三、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一 ) 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2019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C.骨脆性增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A.骨折 B.骨痛 C.骨骼畸形 D.便秘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脊柱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饮食 B.体力活动缺乏 C.老龄化 D.低体重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老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A.矿物盐含量 B.性激素水平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A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A.1 B.0 C.-1 D.-2.5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基础保健 B.药物干预 C.康复治疗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020《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答案.docx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易发生骨 ,导致,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U A .以骨量低下 M B .骨微结构破坏 W C .骨脆性增加 D .以上都是 2 .(单选题)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U A .骨折 B .骨痛 U C .骨骼畸形 D .便秘

3 .(单选题)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 .脊柱 M B .髋部 D C .桡骨 D .以上都是 4 .(单选题)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ICl A .高钠饮食 —B .体力活动缺乏 W C .老龄化 D .低体重 5 .(单选题)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D A .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C?? 亠B .老年人 U C .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 .以上都是

6 .(单选题)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D A .矿物盐含量 砌B .性激素水平 D C .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I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W C .同龄组骨密度 D .以上都是 8 .(单选题)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M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C .同龄组骨密度

D .以上都是 9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 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W A .1 B .0 Q C .-1 D .-2.5 10 .(单选题)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 .基础保健 B .药物干预 D C .康复治疗 D .以上都是

骨质疏松防治指南DOC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2021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骨质疏松症规范诊治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性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 B.骨微构造破坏 ? C.骨脆性增长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D 参照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危害是: ? A.骨折 ? B.骨痛 ? C.骨骼畸形 ? D.便秘 我答案: A 参照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普通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 A.脊柱 ? B.髋部 ? C.桡骨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D

参照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固有危险因素涉及:? A.高钠饮食 ? B.体力活动缺少 ? C.老龄化 ? D.低体重 我答案:C 参照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情形涉及:? A.脆性骨折史成年人 ? B.老年人 ? C.性激素水平低下成年人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D 参照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取法骨密度测定反映是骨? A.矿物盐含量 ?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 A 参照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重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B 参照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排队,重要用于判断与否有异常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答案:C 参照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鉴定为骨质疏松症 ? A.1 ? B.0 ? C.-1 ? D.-2.5 我答案:D 参照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 转自日照仁爱风湿病医院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髂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 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 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这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一、骨质疏松的危害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骨质疏松的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上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通用指标是: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目前尚缺乏直接测定骨强度的临床手段。

骨质疏松诊疗规范

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 1.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2.病因病理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3.康复住院标准 因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疼痛、运动功能下降,乃至发生骨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4.临床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4.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4.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4.3骨折: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5.专科体征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体征是脊柱弯曲变形,这些患者由于经常腰背疼痛,负重能力降低,双下肢乏力,因此身体多处于前倾状态,以减轻脊柱的负重。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常常有椎体的压痛,多见于胸段、腰段椎体、钥关节外侧及胸廓,压痛部位常伴有叩击痛。如果骨质疏松症性骨折愈合欠佳,骨折两端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有可能发生肢体弯曲畸形。骨痛、骨骼畸形、体位异常及肢体乏力还可以导致思者体态及步态异常,活动协调性差等。 6.影像学 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 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 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易在老年人中发生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绝经后妇女发病率高达30%~50%。其显著特点是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尤以髋部病理性骨折及其并发症对老年人的威胁最严重,其死亡率达20%、致残率达50%。如果能及时对骨质疏松做出论断并加以防治,骨折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并能防止进一步骨折。 二、定义 无论男女,一般从35岁开始,骨组织中的骨量退逐渐减少。这种非病理性的骨量减少称为骨贫或骨质缺乏。如果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骨量迅速丢失,导致全身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小梁骨减少、变形、变细、排列紊乱,骨骼缺钙,质地疏松脆弱,出现骨痛等症状,且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即称骨质疏松症。

三、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其中成人型骨质疏松症又分为Ⅰ型(高转换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绝经~70岁);Ⅱ型(低转换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胃肠道疾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也可继发于某些药物和长期不活动(废用性)。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女性多在绝经后20年以上,男性大多在60岁以上发生,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女:男约为2∶1。骨丢失类型为小梁骨和皮质骨,骨折多在脊椎(多发楔型)和髋骨(股骨颈、大粗隆)等部位发生。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内分泌紊乱、钙摄入及吸收不足和运动负荷减少有关。

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中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危害巨大。从2006年到2011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历经两版面世,为指导、规范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诊疗理念、药物不断发展,指南的更新呼之欲出。 睽违6年,201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终于问世。与旧版指南相比,新指南在理论内容上更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实用,如一座崭新的灯塔,照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之路。 纵观新指南,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更新—— 1流行病学: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骨质疏松性骨折为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新指南引用的最新流调数据令人忧心: 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目前估测我国患者人数已远超过以上数字。 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约达599万例次,其医疗费用将分别高达720 亿元、1320亿元和 1630亿元。另一方面,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 1/4。笔者深有体会的是,在基层医院,受检测设备、药品等因素影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率极低,防治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2发病机制: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 新指南首次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阐明,弥补了旧版指南的不足。简单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骨转换失衡,即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失衡是其的主要发生机制。新指南使用了下面这张图(图1),对发病机制作出高度概括,便于理解记忆: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 A.以骨量低下 ? B.骨微结构破坏 ? C.骨脆性增加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 A.骨折 ? B.骨痛 ? C.骨骼畸形 ? D.便秘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 A.脊柱 ? B.髋部 ? C.桡骨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 A.高钠饮食 ? B.体力活动缺乏 ? C.老龄化 ? D.低体重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 B.老年人 ?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 A.矿物盐含量

?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 C.同龄组骨密度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 A.1 ? B.0 ? C.-1 ? D.-2.5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 A.基础保健 ? B.药物干预 ? C.康复治疗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020《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答案

骨质疏松症得规范诊治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骨质疏松症得规范诊治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就是一种 , ,导致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得全身性骨病。 A 、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C 、骨脆性增加 D 、以上都就是 2 、(单选题)骨质疏松最大得危害就是: A 、骨折 B 、骨痛 C 、骨骼畸形 D 、便秘

3 、 (单选题)通常得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 、脊柱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就是 4 、(单选题)发生骨质疏松症得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 、高钠饮食 B 、体力活动缺乏 C 、老龄化 D 、低体重 5 、(单选题)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得情形包括: A、脆性骨折史得成年人 B 、老年人 C 、性激素水平低下得成年人 D 、以上都就是

6 、(单选题)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得就是骨得 A 、矿物盐含量 B 、性激素水平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 、以上都就是 7 、 (单选题)T值就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C 、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就是 8 、(单选题)Z值就是与比较,就是在人群中得排队,主要用于判断就是否有异常得骨丢失。 A 、实测骨密度 B 、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 、以上都就是 9 、(单选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A 、1 B 、0 C、—1 D 、—2、5 10 、(单选题)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 、基础保健 B、药物干预 C 、康复治疗 D 、以上都就是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答案

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考试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 C.骨脆性增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A.骨折 B.骨痛 C.骨骼畸形 D.便秘 (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脊柱 $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 答案解析:暂无 4 .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饮食 B.体力活动缺乏 C.老龄化 … D.低体重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A.矿物盐含量 B.性激素水平 .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 7 . T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 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实测骨密度 |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

1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A.以骨量低下 B.骨微结构破坏 C.骨脆性增加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 . 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是: A.骨折 B.骨痛 C.骨骼畸形 D.便秘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 通常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在等部位。 A.脊柱 B.髋部 C.桡骨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固有危险因素包括: A. 高钠饮食 B.体力活动缺乏 C.老龄化 D.低体重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建议进行骨密度测定的情形包括: A.脆性骨折史的成年人 B.老年人 C.性激素水平低下的成年人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 双能 X 线吸收法骨密度测定反映的是骨的 A.矿物盐含量

B.性激素水平 C.影响骨代谢药物含量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 T 值是与比较,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A.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8 . Z 值是与比较,是在人群中的排队,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异常的骨丢失。 A. 实测骨密度 B.峰值骨密度 C.同龄组骨密度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9 .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临床上T 值低于可以判定为骨质疏松症 A.1 B.0 C.-1 D.-2.5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0 . 骨质疏松症防治措施包括: A. 基础保健 B.药物干预 C.康复治疗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1年3月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年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 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 7%,男性为14.4%。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 估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昂贵,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取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疼痛

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及存在问题

骨质疏松症诊疗规范及存在问题 一: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终结局。 二: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60-70岁老年人中约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有半数患有骨质疏松,,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危害很大,10%-20%的患者于骨折后1年内死亡,大约一半的患者骨折愈合后生活不能自理,美国每年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花费为100-150亿美元,每列髋部骨折的花费为2.6-3.7万美元,我国髋部骨折的直接花费为每年3万多人民币,目前1/3的髋部骨折发生在亚洲,预计到2050年,亚洲的髋部骨折将占全世界50%以上,我国人口已达13亿,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0%,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因此,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骨质疏松问题不容忽视。 三:分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是指由疾病和/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 四: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和碳酸饮料、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人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3,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 1)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症、性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 进、垂体泌乳素瘤、糖尿病(主要是1型糖尿病)、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皮肌炎、混合性结缔 组织病等。 3)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吸收不良综合症、胃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 肝脏疾病、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骨髓异常增殖综合症。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多种原因所致偏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症、 肌强直综合症。 7)长期制动和太空旅行。 8)器官移植术后。 9)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抗癌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 GnRH-a或透析液等。 五:临床表现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患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锥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 3,骨折:患者易发生脆性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