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国画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导语】花鸟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 一 ) 花朵:

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

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

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3-16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对1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工笔画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

工笔画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 1冲染法。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7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三、关于用具 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染色笔方面我一般都是采用大白云,其中填色的大白云要求狼毫成分略少一些(纯羊毫也可),色易填润。染色的大白云则选择稍硬一些的,色易拖开。在勾线笔的选择上,勾勒花头和叶子我一般采用定制的长锋兔尖美工描笔,勾线时既可婉转自如又不失轻盈灵动。勾花用新笔,勾叶可用稍旧一点的笔,因笔中含胶渐多,笔锋较之新笔硬朗不少,很适合表现叶子的质感。绘制牡丹还要准备一根小号的狼毫笔,主要用来勾勒山石、枝干,局部填色之用。一支短锋的狼毫红圭也是不可少的,像花房、花蕊、芽孢这些细微处的设色都需要用小笔绘制才方便。需要注意的是,设色用的大白云要多配几支,白色、冷色、暖色、暗色最好都有相对应的笔。(见附录图1) 2、墨:工笔画的绘制中主要用有光泽的油烟墨。乌黑而无光泽的松烟墨染色易脏,慎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类瓶装书画用墨汁因携带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用来绘制工笔也挺不错。我常用一得阁墨汁,颗粒比较细腻,色彩上也能满足墨分五彩的要求,推荐初学的朋友使用。 3、颜料:工笔画绘制所采用的颜料主要是传统的国画颜色。其中属水色的有藤黄、花青、曙红、胭脂等,属石色的有赭石、朱磦、石青、石绿、朱砂等,还有近年来新开发的化学合成国画颜料酞青蓝、玫瑰红、翡翠绿、桔黄、焦茶也都可和传统国画颜料结合使用。水彩颜料因色泽鲜艳,在国画绘制中也可使用,但是要注

中国水墨花鸟画教学教案

2011年中国水墨花鸟画教学教案 第一课趣味向日葵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简单了解中国画历史,熟悉绘画工具,用笔用墨 技法和构图 2、基本技能: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初步了解传统用笔与用墨 方法,基本构图方式 3、基本情感:培养学生中国画传统笔墨情趣 4、基本方法:欣赏作品、讲解、动手练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绘画工具和基本笔墨知识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传统执笔方法,体会传统用笔用墨及构图方式教具准备:毛笔(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砚台、画毡、墨汁、宣纸、笔洗、笔帘、调色盘、国画颜料、工具课件、范画、 绘画步骤图 授课时间:90分钟(两节) 教学课程:第一节(40分钟) 1、组织教学:时间到,安定学生。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摆放 情况;自我介绍,提出上课要求(安全、安静、整洁、礼貌)。 2、新课导入:师生互问好!教师主动自我介绍,带领学生做简单 介绍。“孩子们,欢迎来到大林美术学校—国画班,我是国画 老师—李老师,今年26岁,从今天起,大家就和我一起学习 中国画了!大家已经认识老师了,那谁先来介绍自己给大家认

识呢?”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轻松有序的进行自我介绍。 老师提出上课要求:安全、整洁、礼貌、秩序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进入学习状态。 3、讲授新课:板书,中国画 保持良好的坐姿,集中学生精神 展示学生国画作品,简单了解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画作品,简单介绍水墨画和工笔画的区别,范图对比讲解。 根据学生面前摆放的画具,简单介绍中国画绘画材料(毛笔(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砚台、画毡、墨汁、宣纸、笔洗、笔帘、调色盘、国画颜料、吸水纸),渗透摆放位置。

重点讲解毛笔构造 游戏活动:展示绘画工具课件,带领学生做“自己来认识下国画小朋友们”的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绘画用具的记忆。 “孩子们,认识了国画绘画用具,想不想拿起毛笔试一试啊? 现在我们就拿起笔来,在纸上画一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毛笔的感觉”用活泼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场演示,坐姿状态下正确的握笔方法。老师巡视,细心指导,使学生体会笔感。 展示用笔课件,现场演示,教会学生打开砚台并放置到正确位置。简单讲解中锋用笔。 学生拿笔在老师的讲解演示下轻轻蘸墨(注意整洁),正确当笔方法(在砚台边缘上顺着笔毛的方向单向刮笔,把多余的墨汁刮到砚台里)。老师巡视,逐一细心指导。

水墨人物国画的着色方法

水墨人物国画的着色方法 中国画颜料主要是天然颜料,有石色、水色之分。石色,即矿物质粉状颜料,用时需调入胶水。石色稳定性好,覆盖力很强,千年不变色,且沉着厚重,漂亮而不火气,如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等等。初学者可先用铅管装的石色,效果虽差些,但还比较方便。水色,是从植物中提取的颜料,稳定性能较差,但易与水调和,并较易与墨协调,如花青、藤黄、胭脂等等。 人物国画的用色要与水墨配合好。水墨画要以水墨为主,颜色为辅,过分用色反而会失去水墨国画的特色。 在用色方面,前辈有不少能手,如任伯年、黄胄等。任伯年作画用色很多,但与笔配合得很好,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用色不与笔性配合就像水彩画,水彩讲笔触,中国国画讲笔味,即:书法金石味,这一点任伯年可称楷模。黄胄的人物国画用色大胆,泼墨的沉着与色彩的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色衬墨,墨托色,响亮而协调。他不但吸收了西洋油画用色的调子,而且大胆采用了民间色彩的处理办法,仍不失中国水墨画的风韵。上石色时,要用水色打底,没有底色,石色易浮于表面。 花青在水墨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原色之一。铅管装的花青质量不好,颜色不正。,可用盒装的花青膏,随用随泡,不要一下子泡得太多,花青容易腐臭,影响效果。花青与很多颜色都能协调:与赭石可调成茶色,与胭脂可调成紫色,再加进白粉,又可成为藕荷色;花青色与藤黄在—起,又成为绿色。没有花青,几乎很多用色的问题无法解决。 步骤/方法 用石青时,要有花青做底色,这样很沉着又很亮。小面积用时,可与淋漓的水墨形成对比,尤其是在墨渍有些乱时。用石色刻画精致而具体的服饰,会很好看。 用石绿,须用赭石做底,也可把石绿调进赭石,效果非常舒服。在小孩、妇女的脸部经常可以用到,画眼窝、鼻底等凹进去的地方,或在脸的透视状态下转过去的部分,适当调进一些石绿,会增强脸部的冷暖对比。总之,在石绿旁边最好有些赭石做陪衬,才更加漂亮。 上石色时,要等底色八成干时再上。如果太湿,石色易渗到画面背后,干了以后色彩很灰,不精神;如果等底色干透再上石色,则显得枯燥,没有水气,所以,上石色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以底色潮湿状为最好时机。 在用朱砂前,先用胭脂做底子,方显精神。但在朱砂旁边,要有大面积的黑与白的呼应,黑、白、红在一起是最有分量的色彩配置。当红色与淡墨色在—起时,则要很慎重,水要经常换,笔要洗净。

水墨画教案

《水墨画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基本的水墨用笔技法后的创造性的综合。通过欣赏、感受、尝试水墨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触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并在神奇的墨色变化中找寻快乐。对于培养学生笔墨表现能力,激发学生水墨创作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尝试用水墨的国画语言对动物进行造型的练习,让孩子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国画的造型手法,打消陌生感,并用简单、概括、富有变化的笔触传神地表现动物,激发他们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培养孩子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能力目标: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用墨、用笔知识,观察表现喜爱的动物。 教学难点 用水墨画出有一定意境的动物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工具、范作若干,多媒体课件,音乐《春江花月夜》等。 学生准备:宣纸、毛笔、凋色盘、洗笔的工具,毛毡或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我想看一看(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经典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播放视频) 能看出这些动画形象是用什么画法表现的吗?与平时所看的动画片有什么区别?老师简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动物形象,是根据齐白石大师水墨画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创作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体验水墨画动物的独特韵味。 (板书课题:水墨画动物)

水墨画概念: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宋元时期开始盛行。水墨画强调“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以及强调“墨分五色”,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来代替。(课件出示) 二、我想试一试(初步尝试、体验笔墨): 师:水与墨相结合会产生神奇的变化 师分别演示: 不调水的是焦墨,稍加水的是浓墨,再加水就是重墨、淡墨,调水最多是淸墨 这就是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 三、我想学一学(尝试画蟹,体验水墨) 想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吗? 老师讲解螃蟹的构成、绘画步骤、用笔用墨的要点。(出示螃蟹的图片) (师生同体验)师边画边讲解: (1)、先让毛笔喝饱水,用笔尖蘸浓墨,側锋画一笔(墨有变化吗?)、两笔、三笔; (2)、师继续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现在笔画出来的墨变得越来越怎样了?)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

众所周知,自古而今,“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 一、“笔墨”的本质 知道了笔墨是中国画的根和本,至于“笔墨”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笔墨”等等一系列可能提出的问题,想来这种概念性的提问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在这里,需要大家真正清楚明了的,即如何去理解“笔墨”的内涵和形式以及技法等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也许更加重要。毕竟,形式、内涵和技法,乃一切艺术之必须。想来在这里先读几段前人关于“笔墨”的论述比较有益: 1、“所谓笔墨者,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得谓画。 故当伸纸洒墨,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物光景,洋洋洒洒,其出也无滞,其成也无心,随手点拂而物态毕呈,满眼机关而取携自便。心手笔墨之间,灵机妙绪凑而发也。文湖州所谓急而取之,少纵即逝者……墨滓笔痕托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势之在是也。

当代著名学者林木在其《笔墨与笔墨精神》一文中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段极富中国传统哲理意味又颇具当代完形心理学性质的笔墨观念,对笔墨的强烈的表现性作了一种深刻的概括。笔墨实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围中,个人的情绪气质与对自然的某种深刻的感悟相融相洽时的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 同样,清人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沈宗骞也说:“笔墨之道本乎性情”,“笔墨本通灵之具”……显然,所有这些话语的脱口,无一不在说明笔墨在运行过程中对画家情绪、修养、气质等等主观精神世界存在表现性。信然,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画笔墨的存在和运用具有表现性的话,那么,笔墨作为中国画之根本,想必它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化的东西,至于它是形式的、内涵的、技巧的,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真正重要的,应是画家在创作挥洒之时千万记住笔墨的“用笔千古不易”和“笔墨当随时代”二者那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 2、笔墨的形式与内涵。 我们知道,形式与内涵二者并不相同,但二者又相互依存。换句话说,即它们当中任何一方脱离了另一方都无法存在。因为,艺术就是运用某种有限的、看得见的形式去传递着那无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内涵,是故,人们才会说“内涵需要形式去传递”。至于画家们要将全

水墨画基础入门:国画的分类

水墨画基础入门:国画的分类 1: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 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 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 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 都有。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 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 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 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即使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花鸟画

(1)花鸟画的介绍: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 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 鱼介等。 (2)花鸟画的画法和表现主题: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 (一)工笔花鸟; (二)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 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 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 蜗牛、蜘蛛等。

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

国画的花鸟画基本画法 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 ( 一 ) 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 ( 复瓣 ) 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分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 二 ) 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的写生 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鸟类的观察 禽鸟在中国画中又称为「翎毛」,可区分为水禽与山禽两大类,依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禽、雉禽等类,各类的特微与习性如下: (一)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它的嘴、颈、脚都很长。例如鹤、鹳、鹭鸶等。 (二)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捕食鱼虾和小虫。例如海鸥、野鸭、

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画欣赏(高清大图)

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画欣赏(高清大图)张大千人物画欣赏高清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以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镜心观音造像立轴设色纸本1946年作 菩萨 立轴设色金笺 观音造像立轴设色纸本 1947年作南无观世音菩萨 立轴1944年作 摹莫高窟观音大士像立轴

观音大士立轴设色纸本 1946年作 观音大士立轴设色纸本 1948年作 观音镜框设色纸本 1951年作 观音 立轴1947年作 璎珞大士 镜心设色纸本 工笔重彩善财大士像立轴纸本1946年作

摩登迦女 立轴设色纸本1951年作 安西榆林窟摩登迦女像 镜心1944年作张大千人物画欣赏高清 观音立轴绢本 1943年作观音立轴绢本观 音镜片绢本1944年作 观音造像镜框 1942年作 菩萨像立轴纸本1942年作 南无观世音菩萨立轴

1936年作 佛像立轴纸本 南无观世音菩萨立轴设色纸本 1943年作 南无观世音菩萨立轴设色纸本1943年作 观音 立轴绢本1946年作 临莫高窟唐人菩萨像 中堂绢本南无观世音菩萨立轴1944年作 观音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

最基本的国画常识(图文解说) 中国画的概念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人物画方面,从晚周至汉、魏、六朝逐渐成熟。山水、花鸟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料。到五代、两宋、流派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化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录袭前规。在各个时期中,都出现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画家。在世界美术领导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

宗教画: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院体画

院体画: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没色,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民间画

民间画:在中国画中指除专业画家、文人画家等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所作的种种画作。其作品倾向艳丽甜俗细腻,不同于专业画家、文人画家,所作的画作较为讲究诗意,画境等文化内涵。而为一般文化层次的平民喜爱。民间画又称匠人画,比起院体画缺乏严格的技巧训练;比起文人画,缺乏文学和理论修养。但是,它有些又趋于朴实、热烈某些优点也是文人画与院体画所不及的,也有时为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 动物画 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以表达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动物画不要求维妙维肖,允许夸张与变形,但要有个性,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 扇面画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 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 赏 ... [当代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范曾先生写意人物画作品欣赏】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当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开人物画一代风气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鸟人物于一炉,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在绘画语言上有创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画,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彩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范曾六渡扶桑、远游欧美,是拥有世界上最多读者的中国画家。范曾先生擅作写意人物泼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诸人,笔墨浑厚,造型生动。他继承了南宋梁楷以来简笔泼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人物作品之传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博学好思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范曾对中国悠久文化艺术一往情深。他有24字的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中国画家,必然对中国的哲学、历史、古典诗词、书画皆有深入了解,否则,不可能登堂入室,只能临摹古人,描摹大自然。戊子年范曾先生将于2008年2月2日上午10时在荣宝斋北京琉璃厂总店举办《回归自然回归古典以诗为魂 以书为骨——范曾先生迎春画展》,此次展览隆重推出范曾

先生书法绘画新作80余件。这是范曾先生在荣宝斋连续5年举办的新春画展,旨在向广大的国画爱好者和收藏界展示自己的最新创作成就。包括众多影视明星在内的数百人参加了开幕式。范曾先生亲临现场为持有本次画展精美画册的100位读者签名。范曾先生近年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艺术道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身体力行,做了大量有影响的工作,在艺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同时,他还一如既往以积极的态度履行纳税义务,以此来表达其作为一名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据荣宝斋统计,仅仅三年时间,范曾先生在荣宝斋举办新春画展所纳税款已经超过千万,是名副其实的纳税模范。

论浅论中国画之墨色美

论浅论中国画之墨色美 中国画是一门融汇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注重精神的注入,着意抒情写意的艺术。中国画的形式美凸显了中国画的艺术精华。广义地来看,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狭义来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均衡、反复、节奏、多样性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通常我们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后者,即相对抽象的形式美。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本文而言是指中国画运用特有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宣纸等,运用表现技法形成了一整套的用笔用墨规律,通过对形象的概括,笔墨的描绘,意境的渲染,创造出独具特色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艺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从形式美的角度对中国画进行审美具有现实的意义。 从深层次的看,构成画面形式的基本因素是点、线、面和色的黑、白、灰因处理手段不同所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性味。而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和表现手段。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勾勒、皴擦、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关于中国画的笔墨理念的发展。从古代文人画到现代出现的商品画,都在讨论笔墨的问题。第一感觉冲击力给观众以最直接的审美感受,中国画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它的核心原则归结为天人合一的特点。中国传统画中笔墨,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形式美的规律,他指导着中国画的创作和发展,成为民族绘画的精粹。创新艺术才能保持其本质的精魂,故艺术创作不能墨守成规,那么如何看待我们中国传统绘画在笔墨上的遗产,如何正确吸收现代在与中西文化碰撞之下的有益成分和发展中国的笔墨形式之美,这就值得去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就笔墨这方面来进行论证。 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对自然美的表现力。正因如此,中国写意画作品创作命题是永远的形式美。 人们生活在形式美的的汪洋大海中,从日常生活用品及装饰品,其选择角度主要是形式和形式美。小是不起眼睛的东西,大到衣、食、住、行,人们都有这种选择的经历。在艺术欣赏方面,园林建筑、音乐、书法等门类的形式美欣赏,已经近乎必然。惟独对绘画这个最具有强的形式美的艺术门类,却往往站在具象的角度进行挑剔和品评。栩栩如生很像已成为庸俗评论的习惯。这和绘画的原始功能物状写实的影响分不开的,但不管怎么样,撇开形式美来论中国绘画,很不妥当。构成画面的形式美的基本因素是作为形的点、线、面和作为色的黑白灰。而中国画偏偏具备这些特点,具备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也叫水墨画。画中国画要用笔墨,鉴赏中国画要论笔墨的形式美展开来论的。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段和表现手段。国画大师石涛认为,笔墨的功能:一是行天地万物;二是从于心。即主张再现与表现统一。石涛的笔墨论,除了讲究以上功能之外,在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方面,主张笔墨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和谐统一。形式主义,自然主义与他的相对论是相对立的。 一、笔墨的概念及关系 笔墨是构成绘画色彩形象的技法手段的总称。通常把产生线条的方式及其结构如皴,擦、勾、染、点,叫做用笔,把墨色的色相如焦、浓、淡、重、清或含水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枯湿效果叫用墨。 笔墨是构成中国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绘画的意境,构图都最终靠笔墨来完成,笔墨具有材料学和色彩学形象的双重内涵,因此,对笔墨的研究必然成为探讨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笔法和墨法在理论上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墨随笔出,笔法必兼用墨法,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所以二者关系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开的。李可染说实际说来,笔和墨是难以分开的,用墨好多由于用笔好,不善于用笔而善用墨的很少见。笔墨中国画充分运用毛笔的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1.执笔方法 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外砥住笔杆,总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运笔方法 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3.用笔技法 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慢等。 用锋的主要方法: (1)中锋: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2)侧锋: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等。 (3)逆锋: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4)顺锋: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等。 (5)散锋: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 (2)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 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高光。 4.用墨技法 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用墨技法主要有渗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渗的效果。 (3)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画已简洁概括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代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之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以意为之”配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了一代新风,今天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骨写意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工(一)兼工带写:是指工笔与写意之间相互和谐的作画方法,画面工整、或粗或细、或勾勒与泼墨结合,严谨中见洒脱、沉着而明快,现 代画家齐白石常用此方法。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一 1.教学课题:理解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理论,掌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 质量要求:方法正确,真切体现原作的笔墨造型精神。 数量要求:2幅作业,四尺三开以上。 评分标准:能正确地把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比较准确地体现范作的笔墨造型艺术精神。 2.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正确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方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具有一定的笔墨表现力。 数量要求:2幅作业,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发挥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性,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课题:较好把握写意人物画语言的艺术精神,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 技法。 质量要求:笔墨表现较为生动、整体效果好。 数量要求:2幅,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笔墨表现效果较好,体现出对传统理论和技法的正确认识。 4.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画面完整,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作性。 数量要求:写生1幅/4学时,创作1幅/12学时,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完整,笔墨具有表现性和一定的创作性,能体现对课程要求的深入认识和切实把握。 二、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的基本方法、临摹传统经典作品 质量要求:充分体现原画的特征风貌 数量要求:四尺对开或全张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对传统方法内涵的理解,临摹制作完整程度和对技法的把握综合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全身像写生 质量要求:线条随意而到位,笔墨处理恰当。 数量要求:四尺整一幅 评分标准:按照写生作业的整体效果,包括造型的准确到位、笔墨处理的熟练程度,及学习态度综合评分。 3. 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四尺×2或四尺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创作的画面效果综合评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笔墨协调。 数量要求:四尺两幅或六尺一幅。 评分标准:根据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的构思、构图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同时参照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进展快慢综合评分。 三、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三

23浅谈国画中笔墨的起源与演化

浅谈国画中笔墨的起源与演化 薛美玲王伟 【摘要】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尽管用笔墨作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前,但把这种作画的技法升华到得较为独立的精神表现方式,却经历了几千年几乎整个古代史。笔墨作为中华传统绘画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同时,随着历史的演进,笔墨的精神表现越发增强。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是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 【关键词】笔墨传统文化精神笔墨当随现代 黄宾虹曾说:“画中有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没有笔墨,就无由谈论中国画。笔墨的运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重要问题之一,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墨并不同于西方的黑色,古人说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其实,就是因为水的成分不同而可以辨别枯湿浓淡,这样看,墨其实就是一个变数;另外一个变数是毛笔;有了墨、毛笔这两个变数,又有了宣纸这样一个定数,就有了笔与笔、墨与墨、纸与纸之间的多重关系,这些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表现自然,体察万物的宏大天地。有了这样一个基点,笔墨的表现力就可以推向极致。 一.历史演进中的笔墨 任何一种民族的绘画,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一种非常明显,让人一望而知的区别存在。但其中的内涵却很难让人明确。 在新时器彩陶文化的大量陶器中,已经可以看到用笔墨绘制的彩陶纹饰了。据考在半坡文化就发现了用捆绑在木棍上的兽皮做成的原始的毛笔,而彩陶纹饰的毛笔的笔路,即粗旷的线条则是十分明显的。青铜时代据文献考证有壁画,想必是用笔画的开始,战国时期有帛画。帛画的用线也开始讲究,但是他们更注重的是复原死者生活原状,其注意的也决不是在线条上。至于“墨”,汉代以前大多用矿物颜色。如黛、石墨也有用墨漆者。但到汉代,已开始用松烟墨,尽管墨已经在用了,但肯定是当黑色勾线用,没有后世墨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义,至少在文献上没有记载,而在绘画中的作用也难以发现。笔墨真正提升到自觉和精炼的程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从这个时期一些画家涉及用墨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重视的程度和成就也是处于初级阶段,线描程式出创,皴法没有,墨法也没出现,尚处于实线状态,而笔墨理论是难以置信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花鸟画(一)》说课稿

《花鸟画(一)》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13课《花鸟画(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的教学内容,本课的突出特点是由过去体验笔墨乐趣,过渡到正式的中国画学习,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并进行中国画小品的创作,体验笔墨之美,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花鸟画的独特内涵,从而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二、学生情况 五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学习了接触了中国画的画法,在以彩墨形式进行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用的用墨,用色技巧,为正式学习中国画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正式的中国画创作,如观物取象,用笔用墨,落款等方面的综合性创作与表达还不够成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及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学习菊花梅花画法运用中锋侧锋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简单的花鸟画作品。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悟绘画与自然之美

3、教学重点:了解中国花鸟画基本知识,学习中国画的中锋和侧锋用笔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运用笔墨的技巧,处理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 四、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讲解等学法:观察分析、讨论、操作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诗配画,激发学生对菊花和梅花情感。毛泽东《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陈毅的《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二)、探究花的结构 1、为什么自古以来很多中国人喜欢梅花,菊花呢?这两种花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梅、菊、竹、兰) 2、观察梅花与菊花的花头有什么不同? 梅花的花瓣为圆形,菊花的花瓣为丝状。研究花的结构,探究与之适用的笔墨技法。 (三)探究中国画作品中的梅花。 中国画作品中梅花的枝干,花朵与生活中的梅花有什么不同?这样画的梅花美在哪儿?这样表现的梅枝干?(似与不似之间,艺术精髓。) (四)探究中国画技法 1、欣赏《春风第一枝》探究技法。讲解中国画的技法,边讲边演示。 2、指导学生尝试使用中国画工具表现点、线、面元素。(不同的用笔方法可以表现出绘画中的各种元素。)体会笔墨探讨笔墨技法的使用方法,学会创作。

儿童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兒童水墨畫的基本技法: 一、執筆法: 以大拇指、食指、中指緊握筆桿,無名指在下,掌心空虛是給筆留出足夠的活動空間,而能靈活運筆。 二、運筆法:運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中鋒、側鋒、逆鋒、順鋒等。 中鋒:毛筆直立與畫面垂直。其線條渾圓濕潤,適於鉤畫輪廓線,表現樹枝、樹幹及房子。 側鋒:筆尖側向一邊,斜度更大為偏鋒,筆觸常給人銳利、薄弱的感覺。 逆鋒:逆推著筆,由右而作、下而上推進,阻力常產生蒼勁、險峻,別有風味的效果。 順鋒:由左而右,由上而下,行筆有如流水般順暢,適合初學者學習,揮灑自由是最為自由 而踏實的筆法。 擦鋒:將筆毛打散開來,易產生飛白的效果。可表達石頭,樹皮等各種物體,粗糙的質感, 表現出筆的力量。 點筆:依對象形狀而有大小方圓等不同之造型。用點時需注意其聚散、疏密與輕重之表現, 以產生生動活潑的效果。 三、用墨:用墨可分為墨色及用墨的方式。 墨色:可分為乾、濕、濃、淡、焦五種墨色。依筆之含水及含墨量之多寡而呈現不同的方式。 1.乾墨:運筆時筆中含水較少,幾近枯筆,用以表現蒼茫、厚重的感覺。 2.濕墨:含水量較多,行筆時胸有成竹,一氣呵成,避免墨色呆滯混濁。 3.濃墨:黑的強度僅次於焦墨,主要用在畫面的陰暗處或強調主題。 4.淡墨:由中灰至淺灰色,富於墨韻之變化,可層層堆疊渲染,可表現立體層次感及氣 氛情感。 5.焦墨:是最黑最有光澤的墨色。可用來畫最突出最高的部份,能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 用墨的方式:常見的用墨方式有潑墨、破墨、積墨、拓墨及渲染等。 1.潑墨法:用此法應事先佈局好,把濃淡乾濕的筆墨潑灑下去,一氣呵成讓墨色自然滲 合,等乾後再加以染或補景。

浅谈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2312622.html, 浅谈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 作者:徐芳艳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6期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国画中的水墨语言与素描有一定联第的,因为绘画部分中西都基于对形体的描绘,但在最初的绘画中都是用线对轮廓的刻画,以后才由于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产生了不同的风貌,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也出现了注意透视、解剖的立体造型方法,当时被视为异类。 关键词:素描教学;中国画;艺术性;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17-01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也是中国画学习的基础。但是在现在的国画教学过程中,以及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发觉很难从现在的素描教学的影响中走出来。这也许是由于我们对于素描的局限认识。从字面上理解素描就是对对象的一种朴素的描绘,换句话说就是一种单色画。 那么从这层意义上讲我们见过的很多中国画特别是水墨画作品都属于此种范畴。但是在实际的分类中却大相径庭。 一、素描教学的误区 (一)我国的素描教学引进了俄罗斯19世纪以后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但这个教学体系绝对不等于传统。打开文艺复兴前后期的欧洲素描来看德国素描结构严谨、笔法细致、线条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人物刻画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要求结构准确,整体感强,有体积感、色彩感、厚重感、虚实 空间感强,讲究透视,解剖关系的准确。但是绘画是一种精神产物,不是简单的准确和深刻。它的艺术性要远远高于科学性。 (三) 素描概念的不合理理化。在高校素描课程设置中有石膏(几何形、挂面像、圆雕)、人物(头像、半身、全身)、风景、静物等都称为素描。 二、素描与国画之间的关系 素描是从绘画技法上区分的绘画科目,中国画是从绘画与语言及文化差异上区分的画种,是针对于西方绘画而言的。中西绘画都有素描,只不过中国画中称为“白描”。原本是绘画的一种粉本。宋代画家李公麟把白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扫去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

中国画技法

课程名称:中国画技法:白描、工笔淡彩 课型:理论、技能 周次:3周 授课时间: 课时:6课时 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工笔画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通过白描花卉练习,熟悉中国工笔画线条的魅力,掌握勾线的运笔特点。并通过讲授工笔花卉的着染技法,演 示工笔花卉的作画步骤,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分染、罩染、勾填、反衬 等传统技法并学习一些特殊技法,能独立完成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传统工笔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特性;运用线条表现出力感和快感,运用笔墨变化表现花卉的质感;掌握分染、罩染、统染等技法的表现。 教学难点: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不强调光影,用线表现结构,用色丰富画面,“以形写神”、“以线造型”。表现白描用线的形式美感;线条与花卉形象、质感、 空间感的结合处理。 教学过程: 一、中国画概述: 1、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画的知识?说说看 2、概述: 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被一起称为东方瑰宝,它不同于西方的水彩画和油画,它是 使用中国传统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根据画法把它 分为工笔和写意二类,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山水、人物、花鸟。 工笔画:工笔画是使用中国特制的绢或熟宣,这二种材质不太吸水,再加上使用 中国特制的矿物质原料,就可以画出工笔画。(具体技法见后 面的教学内容) 写意画:写意画是用毛笔画在生宣纸上,它和书法所使用的工具和纸张 是相同的。 (通过一个小实验:不吸水的纸是熟宣,吸水的纸是生宣。绢是由丝制成,宣纸 是用一种特殊的树皮制成,所以它们具有我们普通的纸所不具有的性能。)

二、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 1、版面材料 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 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 布等。 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 熟绢。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 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 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 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 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 的效果。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 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 母笺、蝉翼宣等。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 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云母宣 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 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 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泥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 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麻纸类: 皮纸、高丽纸、各类民间手工制纸都属此类。 ①特点:纸稍厚,纤维长,略渗水。 ②高丽纸有条纹,便于做肌理,加之稍渗水,效果较丰富,故现代工笔画家 常用。高丽纸还能吸附厚重颜料,可画重彩法的工笔画,临摹壁画也很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