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doc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授课时间】【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2、补写故事情节;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

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

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

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第一章:记叙文阅读复习概述1.1 记叙文的概念与特点解释记叙文的定义强调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记叙文的特点:真实、生动、有序1.2 记叙文的结构介绍记叙文的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强调开头、结尾的作用第二章:记叙文阅读的要点2.1 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写、侧面烘托强调人物形象的作用:反映主题、推动情节发展2.2 事件的理解与分析事件的分类:主线事件、辅助事件强调事件的作用: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3 环境的描写与作用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强调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关联第三章:记叙文阅读的技巧3.1 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强调快速阅读与细致阅读的结合技巧:抓关键词、句子、段落3.2 理解与主题分析与主题的关系强调通过阅读抓主题、理解文章大意3.3 解答问题的技巧强调审题的重要性技巧:抓住问题的关键词、理解问题的意图第四章:记叙文阅读的练习与提升4.1 练习的方式与方法介绍练习的方式:阅读理解、填空、问答、作文强调练习的重要性4.2 练习的资源与推荐推荐适合的练习材料:教材、练习册、中考真题强调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4.3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方法:多读书、做笔记、讨论与分享强调坚持与毅力的重要性第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型解析5.1 选择题题型解析分析选择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注意选项的细节与陷阱5.2 阅读理解题型解析分析阅读理解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抓住文章主题、理解作者观点5.3 问答题题型解析分析问答题的特点与解题技巧强调审题、组织答案的重要性第六章: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6.1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解释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他人衬托)的概念分析不同描写手法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作用6.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多面性强调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何在记叙文中展现介绍分析人物性格多面性的方法6.3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分析解释什么是典型人物分析典型人物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主题第七章:记叙文中事件的选择与处理7.1 事件的选择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强调事件选择对于表达文章主题的重要性分析如何根据主题选择相关事件7.2 事件的处理手法分析介绍事件的平铺直叙、倒叙、插叙等处理手法分析不同处理手法对于阅读体验和主题表达的影响7.3 事件的高潮设计与转折点运用强调高潮设计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转折点增加故事的张力和戏剧性第八章: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技巧8.1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分与运用解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分析如何有效运用环境描写来增强故事氛围8.2 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联强调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环境变化反映人物内心世界8.3 环境描写的细节处理强调细节描写在环境描写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丰富故事背景第九章:记叙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9.1 情感态度的体现手法介绍如何在记叙文中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情感效果9.2 价值观的传递与反思强调记叙文中价值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传递和反思价值观9.3 读者共鸣的创造解释共鸣的概念分析如何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来创造读者共鸣第十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与策略10.1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类型分析分析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真题类型,如人物描写、事件分析、环境描写等强调真题类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10.2 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解析通过对中考真题的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答题要点强调真题练习对于提高考试能力的重要性10.3 中考记叙文阅读策略与备考建议给出备考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具体策略强调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考试技巧的结合第十一章:记叙文中的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11.1 人物关系的分析强调人物关系对于理解故事情节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人物关系展现主题和情节发展11.2 矛盾冲突的识别与处理介绍矛盾冲突的类型和作用分析如何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和展现人物性格11.3 人物成长与变化的追踪强调人物成长与变化在记叙文中的意义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成长与变化反映主题和深化故事第十二章:记叙文的节奏与氛围营造12.1 节奏的控制与把握解释节奏在记叙文中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语言、情节等手段控制记叙文的节奏12.2 氛围营造的手法与效果强调氛围对于吸引读者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作用介绍如何通过描写、对话等手法营造特定的氛围12.3 氛围与情感态度的关联分析氛围如何与情感态度相互作用强调氛围营造对于表达作者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第十三章:记叙文的创新与独特性分析13.1 创新手法的运用与评价强调记叙文创作中创新手法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评价一篇记叙文的创新程度和效果13.2 独特性在记叙文中的体现解释独特性的概念及其在记叙文中的作用分析如何通过人物、情节、语言等手段展现记叙文的独特性13.3 创新与传统的平衡强调在追求创新的保持传统价值的必要性分析如何平衡创新与传统在记叙文创作中的关系第十四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14.1 写作技巧的探讨与应用强调写作技巧对于提高记叙文质量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记叙文的表达14.2 提升记叙文写作的建议给出具体的写作建议,如多读经典作品、勤加练习等强调持之以恒和不断反思在提升写作能力中的作用14.3 记叙文写作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记叙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情节平淡、语言乏味等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困难第十五章: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15.1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强调综合训练对于提高中考记叙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介绍综合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15.2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解释复习计划对于高效复习的意义分析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确保执行15.3 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备考策略与时间管理强调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在复习中的重要性给出具体的备考策略和时间管理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针对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和指导,涵盖了记叙文的定义、结构、人物形象、事件理解、环境描写、阅读技巧、题型解析、人物描写分析、事件选择与处理、环境描写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真题解析与策略、人物关系与矛盾冲突、节奏与氛围营造、创新与独特性分析、写作技巧与提升建议以及综合训练与复习计划等多个方面。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教师中心稿)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 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信息。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记叙文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的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和精读记叙文,如何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

3.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提供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任务驱动法: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践所学的阅读技巧。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1. 第1周: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素。

2. 第2周:教授记叙文的阅读技巧,如何提取和理解记叙文中的关键信息。

3. 第3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 第4周:提供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5. 第5周: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线索的作用教案设计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线索的作用教案设计

记叙文的线索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线索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在把握记叙文的线索及作用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如:2016河南中考《母亲养蜗牛》第8小题,分值4分,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第7小题,分值4分。

本节主要讲记叙文的线索。

3、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线索已有所了解,能根据具体文章找出线索并能够说出其作用,但是记叙文的考察中没有出现单纯考线索及作用的试题,而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总体把握,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补填情节、概括事件和说出题目的作用,从而达到考察线索的目的。

学生对此类题题型把握不准,答题思路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的线索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下面横线处。

(4分)(1)①,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

波澜再起。

(3)②,波澜又起答案:8.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意思对即可。

一处2分,共4分)要点归纳1.理清写作思路及行文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2.依据例句格式3.抓住关键事件(二)、2014河南中考《看自行车的女人》(河南中考试题精编第3页)7.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答案: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

(意思对即可。

一点1分,共4分)要点归纳1.理清写作思路及行文线索(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概括内容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概括内容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概括内容专题复习+导学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考复习专题——概括内容》导学案学习目标:复习记叙文内容概括的答题方法,准确严谨回答问题。

一、回顾教材,寻找源点册数篇目考点探源七上《皇帝的新装》七下《老山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八上《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九下《变色龙》二、以文析法,归纳策略(一)阅读七上课本《散步》,完成题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解题思路:(二)阅读八上课本《藤野先生》,完成题目:概括“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哪几件事?总结解题思路:(三)阅读八下《社戏》,完成题目: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平桥概况___ ______月夜行船赵庄看戏总结解题思路:三、以法析文,巩固策略(一)《走一步,再走一步》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一颗小桃树》问题: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三)《孤独之旅》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时段情节杜小康心理行程最初辍学随父亲前往芦苇荡放鸭②到达放鸭地点①恐惧、孤独放鸭中期③从容、坚强八月的一天清晨④惊喜四、以文测法,内化能力1.阅读文章《往事温柔》,回答问题。

(2021年福州质检题)往事温柔管朝涛清晨,天空还没亮,恍惚中被大雨惊醒,我起身坐了一会。

窗外的雨水在腾起的雾气中渐渐小了,转而淅淅沥沥的。

初夏的雨总是这样没完没了,时而冷雨,时而闷雾。

我困意未消,闭上眼睛,半梦半醒的,似乎回到家乡。

记得九岁多的时候,也是这个季,凌晨五点左右,总是在睡梦中被叫醒,因为水稻秧苗在地里疯长,我们全家必须在五到六天里完成所有插种。

乡间的清晨一般是大雨滂沱,我总希望着它一直别停,这样可以拖到八九点出门。

因为那时候蚊子就不会再光顾我们柴火棒一般的腿上了。

乡间不知名的小黑蚊,在这个季节对你的裸露的部分总是毫不留情的,每次从地里回来,腿上被蚊子叮咬后,如黑芝麻撒在一只长条黄面包上一样,密密麻麻的小血包令你奇痒无比。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概括文章内容教案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复习目标: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讲解内容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什么?知识归纳叙事为主的文章:叙述事情的经过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做了什么写景状物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人公或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

几种方法一、题目扩展法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一顿午餐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你的婶婶:诺拉。

”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

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

”我说。

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

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

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

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

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

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

“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2)运用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 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4.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分析5. 记叙文中的情节安排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记叙文的结构分析;(3)记叙文阅读方法与技巧。

2. 教学难点:(1)记叙文中人物描写与分析;(2)记叙文中情节安排与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记叙文的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讲解:讲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4.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记叙文,讲解人物描写与情节安排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记叙文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记叙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篇记叙文阅读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等。

4.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记叙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doc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教案.doc

记叙文一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 记叙文一一记叙的顺序及作用(复习课)四.教学过程复习目标教学活动两类结构目标1: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1、顺叙及其作用顺叙一一叙事最基本的方式。

按照事情发生一一发展一一结局的顺序来叙写。

分为按时间顺序叙事,按地点转换叙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按故事事情内在逻辑联系叙事三种。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來脉络清楚,印彖深刻。

例如:2015年河南《滴水之恩》第一题,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属于间接考查顺序这一知识点的试题。

答这类试题必须对文章的脉络、情节理清楚。

倒叙及其作用运用顺序,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彖。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运用插叙使用插叙一定 要服从表达屮心思想的需 要,做到不节过来叙述,而 是除了把某个 部分提前外, 其他仍是顺序 的方法。

①从家返冋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儿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白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第二题:请说明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答:倒叙的顺序。

先把故事的结局(坐火车返回工作单位)提到开头来写;然后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来写,即回忆了自己从小学四年级到参加工作后,一路伴随着母亲的书签留言温暖成长的经历。

作用:运用倒叙,避免了事情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吸引读者2、【2016洛阳一模】《枣香醉人》摘自《五年中考》P121,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禿禿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

这七棵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复习目标: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讲解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
知识归纳
叙事为主的文章:叙述事情的经过
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做了什么
写景状物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特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原则
1、内容完整。

2、语言简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

3、在概括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弄清“主人公
或主要人物是谁”十分必要。

几种方法
一、题目扩展法
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只要把题目加以扩展就可以了。

一顿午餐
我收到了婶婶的信:“亲爱的孩子,我将于下周四抵达你那里,如果到时你能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将不胜感激。

你的婶婶:诺拉。

”自从我母亲得病以来,婶婶诺拉一直照料我的生活。

当时我在大学里每月只靠父亲给的5英镑维持生活,接到婶婶的来信时,我只剩下20先令了。

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拒绝她的要求!
我知道一个比较好的餐馆,那里一顿午餐每位只需3个先令,那样的话,我还可以有14先令维持到月末。

当我带她到那家小餐馆门前时,她指着街对面的“亲属大厦”说:“我们为什么不去那儿?那儿也许更好一些。


“噢,的确挺好如果你喜欢的话。

”我说。

我不能说:“亲爱的婶婶,我实在没足够的钱请你去‘亲属大厦’用餐,那儿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我没出声,所以她要了一大碟鱼子酱外加一杯葡萄酒。

现在我只剩下5先令了。

4先令可以买足够的的面包和干酪,熬过这个礼拜。

但是她吃完了鸡块,又看见侍者手里拿着几块奶油蛋糕。

“噢!”她说,“这些蛋糕看上去可爱极了,我只要一小块。


于是,我仅剩下3个先令了,然而侍者又报上了一些水果她肯定还会要一些。

最后,经过如此丰盛的午餐,我们是一定得要两杯咖啡的,那么我将一无所有,甚至连付给侍者的小费也没有了!
侍者递上清单:20先令。

我把仅有的20先令放在盘子里,没有小费付给侍者。

诺拉婶婶看看盘子里的钱,又看看我。

“这是你所有的钱了吧?”她问。

“是的,婶婶。


“你将你所有的生活费都花在这顿午餐上是吗?你太善良了但这实在很愚蠢。


“不,婶婶。


“那么,这么多的语言中哪个单词最难讲?”
“我不知道,婶婶。


“‘不’。

当你长成了一个大人,有时候你不得不对别人说‘不’,甚至对一个女士。

我早看出来你没有足够的钱来应付这顿午餐,但是我还是想给你上这生动的一课……所以我点了最贵的一道菜,并且偷偷地看了你的眼色可怜的孩子!”她付了账,并且将5英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噢,上帝!”,她说,“这顿午餐几乎饱煞了你可怜的婶婶!我平时的午餐仅仅是一小杯牛奶而已。

"
主要内容:
我和婶婶共进一顿午餐,婶婶教会了我说“不”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羊。

山坡下有一块瓜地。

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

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

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

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

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

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

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

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我害怕起来
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

我不得不放弃。

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

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

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的内容
一个炎热的夏日我因饥渴难耐偷拿人家西瓜,而被一个看瓜老人追赶,终被追上的故事
三、抓重点词句
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