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5:柱色谱分离实验

合集下载

柱色谱法分离

柱色谱法分离
5g氧化铝,自制乙酰二茂铁(溶于1.5ml正己烷), 4、在整个洗脱过程中,为了保持色谱柱的均一性,应使柱中洗脱剂液面始终保持不低于石英砂面。
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层次,即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
石英砂。洗脱剂:① 正己烷,②1 :1=二氯甲烷:正己 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
氧化铝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
5,碱性PH=10,3种,大多数吸附剂都能强烈吸水,使活性降低,通常用加热方法使吸附剂活化。
吸附剂用量为被分离样品量的30~40倍,需要时可增至100倍。
在分配柱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柱高与直径之比是75:1。 或者将柱吸干,挤出后按色带分割开,在用溶剂将各色带中的溶质萃取出来。 1、色谱柱一定要干燥,若潮湿可用吹风机吹干或用无水有机溶剂(甘油等)清洗。 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自色谱柱中洗脱下来。
2、进一步掌握旋转蒸发仪的使用方法。 收集黄色产物于一已知重量烧瓶中
活性等级可用勃劳克曼标准测定法,分五级。 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氧化镁、碳酸钙和活性炭等,一般要经过纯化和活性处理。 1、了解掌握柱色谱原理和方法
二、试剂 5,碱性PH=10,3种,大多数吸附剂都能强烈吸水,使活性降低,通常用加热方法使吸附剂活化。
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自色谱柱中洗脱下来。 在分配柱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否则柱中溶剂流干时,就会使柱身干裂,影响渗滤和显色的均一性。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柱色谱法分离实验报告一、背景知识吸附柱色谱作舟:分离各种类型的非离子组分・与离子交换色谱法相比,柱色谱分析是住中性条件卜操作.样品不会变到破坏,同时,它能有效分离多种組分.柱色谱分奠乂吸附色谱…以硅胶、氧化铝为吸附剂;分配色谱一以纤维素为载体「吸附剂选用;肘场供应的硅胶、氧化铝粒度为100-200 B,便用前需活化° -般吸附剂用章是被分离试样的30-50 ,实验时棍拥被分离试样中组分分离的难易程度而定.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口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同建相;而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为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骨中填入表而枳很大经过活化的名孔性或粉状同体吸附剂□当持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经吸附柱时,务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遥“当洗脱剂流卜时,由于不同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十即溶质在柱上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F色帯,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收集;或将柱吸十沪挤出后按色帯分割开,再用溶剂将外色站中的溶质萃取出來口3・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通常根据被分离物中冬化合物的圾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来考虑。

先将要分离的样品溶于一世体积的溶剂中,选用的溶剂的极性要低,体枳更小。

如有的样品在极性低的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则可加入少童极性较大的溶剂,便溶液体积不致太大。

色层的展开首先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使最容易脱附的组分分离,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的洗脱剂,将极性较大的化合物自色谱柱洗脱卜•来。

(2) 柱高与直径的比例为10:1〜50:1。

(3) 装柱有湿法和十法装柱,本实验用湿法装柱。

(4) 装柱时,硅胶柱里一定不要有裂缝或气泡;(5) 在加样时,柱子上端溶剂越少越好。

(6) 加洗脱剂洗脱时,流速不能太快,维持2s 3滴的速度,且实验过程中不能让柱子里溶剂流干(即出现短路现象):三、实验仪器和药品氯仿,乙醛,丙咽,甲醇,右油醴,硅胶(100〜200目),100ml 酸式滴定行,小烧杯35个,铁架台,脱脂棉。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引言柱色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分离技术。

通过在柱子中填充或涂覆固定相,利用样品在固定相上的相互作用和分配系数的差异,实现不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本文将介绍柱色谱的分离应用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柱色谱的分离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柱子的填充物选择:柱子中的填充物通常为固定相,它应具有一定的亲水性或亲油性以及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常用的填充物有硅胶、活性炭、聚合物和离子交换树脂等。

填充物的选择应根据待分离的样品性质和分离条件来确定。

2.样品的处理:在进行柱色谱实验前,需要对待分离的样品进行处理。

通常包括溶解、过滤和预处理等步骤。

样品的处理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辨率。

3.色谱柱的装配和操作:将填充物填充或涂覆在柱子中,然后进行柱子的装配,包括柱子的连接和适当的封堵。

在进行柱色谱实验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柱子中,并进行流动相的输送。

4.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是柱色谱中的移动相,它的选择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

流动相通常是一种液体溶剂,可以通过调整流动相的成分和流速等参数来控制分离效果。

常用的流动相有水、有机溶剂和缓冲液等。

5.色谱条件的优化:柱色谱实验中,需要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

包括柱温、流速、吸附时间等参数的选择和调整。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可以提高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辨率。

实验步骤1.准备柱子:选择合适的柱子和填充物,填充或涂覆固定相,并进行柱子的装配。

2.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溶解并过滤,根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调整pH值、加入离子交换剂等。

3.色谱条件优化:根据样品性质和分离需求,选择适当的流动相和色谱条件。

4.样品注射:使用注射器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柱子中。

5.开始分离:通过控制流动相的输送,开始进行分离。

可以采集出流液以及色谱峰出现的时间和高度。

6.分析结果:根据分离效果和色谱峰的分析,对样品进行分析和定量。

结论柱色谱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大学柱色谱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柱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柱色谱实验的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柱的填充、洗脱剂的选择和样品的收集。

3. 学习如何分析色谱分离的结果,并能够根据分离效果评估实验条件。

二、实验原理柱色谱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实验中,将含有目标组分的混合物通过填充有吸附剂的色谱柱,由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也会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柱色谱柱(玻璃或塑料)- 漏斗- 烧杯- 滴定管- 铁架台- 秒表2. 试剂:- 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等)- 混合样品(含目标组分)- 洗脱剂(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 标准样品(用于对照和定量分析)四、实验步骤1. 准备色谱柱:将吸附剂倒入漏斗中,用滴定管缓慢倒入色谱柱中,使其填充紧密。

2. 样品制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混合样品,用适量的溶剂溶解。

3. 样品上样:将样品溶液缓慢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注意控制流速。

4. 洗脱:将洗脱剂滴加到色谱柱顶部,控制流速,收集流出液。

5. 收集分离组分: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

6. 样品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组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如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效果:观察色谱柱中的分离情况,记录各组分对应的收集时间,分析分离效果。

2. 定量分析:根据收集到的各组分量,计算其含量,并与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3. 优化实验条件:根据分离效果,分析实验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如吸附剂类型、洗脱剂类型、流速等,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

六、问题与讨论1.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色谱柱填充不均匀,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洗脱剂选择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 流速控制不当,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2. 解决方法:- 优化色谱柱填充方法,确保填充均匀。

- 根据目标组分的极性选择合适的洗脱剂。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柱色谱技术来分离混合物中的苯酚和甲苯,并测定两者的含量。

一、实验原理
柱色谱法是对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实验中
使用的是正相柱色谱,即静相和流动相极性相似的柱子进行分离,这种柱色谱技术常用于分离具有不同极性的物质。

流动相越极性,进样物质在静相中沿着柱子下部逐渐吸附,其残留成分则向上移动,沿柱子逐渐分离。

这样,在离子交换、氢键和范德华力等作
用下,不同物质被吸附在流动相和静相界面处,并呈现分离的效果。

二、实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样品
取出1g苯酚甲苯混合物称到50ml瓶中,加入约10ml甲醇溶
解均匀。

第二步:制备流动相
将n-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按2:1的体积比加入到流动相瓶中,并摇匀。

第三步:进样、柱洗和分离
将制备好的样品注入柱子中,花费30分钟进行洗柱,在分离过程中,维持均匀的流速。

第四步:柱洗结束和分析
柱洗结束后,将柱子移动到荧光检测器上,即可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和浓度测定。

三、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样品中苯酚和甲苯其峰值分别为11.23和22.45,而其相对峰度分别为0.353和0.659。

根据这些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样品中苯酚和甲苯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5.3%和65.9%。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柱色谱实验,我们成功地将混合物中的苯酚和甲苯分离,并测定出两者的质量分数。

此次实验使用的是正相柱色谱技术,柱子中的静相和流动相在极性上相似,达到了较为明显的分离效果。

总而言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柱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分析方法的同学来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柱色谱实验

柱色谱实验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分离混合物 2精致提纯化合物 3利用比移值Rf鉴定化合物
4 跟踪反应进程
实物图
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
类.前者常用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后者以 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 的液体为固定相.当加入的洗脱剂流下时,由 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以不同的 速度沿柱向下流动,继续洗脱时,吸附能力弱 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在连续洗脱过程中, 不同组分或不同色带就能分别收集,从而达 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d. 试样中的非极性组分很少被吸附,首先被洗脱出来,极性 大的组分吸附较强,后被洗脱出来.
注意事项
1. 装柱要紧密,要求无断层、无缝隙,无气泡. 2. 在装柱、洗脱过程中,始终保持有溶剂覆盖
吸附剂.一个色带与另一色带的洗脱液的接 受不要交叉.
七、思考题 1、为什么极性大的组分要用极性较大的溶剂洗脱 答: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组分在极性大的溶剂中溶 解度较大,易于和极性小的组分分离洗脱.
2、柱子中若有气泡或装填不均匀,将给分离造成什么样的 结果 如何避免
答:柱子若装填不均匀或有气泡会造成洗脱剂流动不规则 而形成沟流,引起色谱带变形,影响分离效果.
操作方法:用溶剂和少量吸附剂充填柱子,装填到合适的高 度.在装填之前,应将被玻璃棉和砂子用溶剂润湿,否则柱子 会有空气泡.此外,还可以预先将溶剂和吸附剂调好,倒入柱 子里,使它慢慢沉落,如果柱子底部有旋塞,可以打开旋塞.溶 剂慢慢流过柱子,使吸附剂装填均匀.也可以用铅笔或其他 木捧敲打,使吸附剂沿管壁沉落.
柱色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色谱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2、学习并掌握柱色谱的实验操作技能.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实验报告

柱色谱分离实验报告篇二:色谱实验报告色谱实验报告项目一:气相色谱流出曲线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2、 3、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色谱流出曲线中各参数的表示方法掌握气相色谱中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的固定相是涂布在载体表面的固定液,试样气体由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与固定液接触时,气相中各组分便溶解在固定液中。

随着载气的不断通入,被溶解的组分又从固定液中挥发出来,挥发出的组分随载气向前移动时又再次被固定液溶解。

由于各组分在固定液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随着载气的流动,各组分在两相间经过反复的溶解-挥发过程,经过一段时间,最终实现彼此分离。

色谱图是指被测组分从进样开始,经色谱柱分离到组分全部流过检测器后,所产生的响应信号随时间分布的图像。

色谱图上有一组色谱峰,每每个峰代表试样中的一个组分。

色谱流出曲线是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或载气流出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检测器对各组分的电信号响应值为纵坐标的一条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气相色谱仪 2、试剂乙醇、正丁醇四、实验步骤 1、调试气相色谱仪 2、分别进行进样3、进乙醇和正丁醇的混合物样品,分别记录保留时间五、实验记录1、色谱条件:50m 柱经:320μm 固定液:聚乙二醇载气:氮气检测器类型:fid 检测器温度:150℃柱温:95℃气化室温度:165℃气体流量:载气30ml/min 2、色谱图参数六:实验结果分析从实验结果所占百分比可以看出该实验出峰效果较明显,乙醇先出峰,正丁醇后出峰。

在做实验时我们应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说乙醇和正丁醇要按一定的比例来混合,柱温要设置合理,最低要高于正丁醇的沸点,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组分不易分开;过低封效果会不明显。

另外进样时要快、准、稳,避免出现拖尾现象。

项目二:白酒中甲醇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 2、掌握用外标法进行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

了解氢火焰离子检测器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效果好,分离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的分析方法,它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当气体携带着欲分离的混合物流经色谱柱中的固定相时,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不同,它们与固定相的作用力大小不同,所以组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之后,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不同,与固定相作用力小的先流出色谱柱,与固定相作用力大的后流出色谱柱,从而实现分离。

柱层析色谱实验操作

柱层析色谱实验操作

柱层析色谱实验操作实验材料和仪器:-柱层析管:一般为玻璃柱或塑料柱,柱体高度和直径大小取决于分离样品的性质和分离条件。

- 色谱填料: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填料,如硅胶(Silica Gel)、石英砂等。

-柱层析溶剂: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乙醇/醚混合溶剂、氯仿/甲醇混合溶剂等。

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溶剂。

-样品溶液:待分离的样品需事先溶解在柱层析溶剂中。

-压力缓冲瓶:用于均匀地将柱层析溶剂注入柱中。

-分取装置:用于收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实验步骤:1.准备柱体:将填料均匀填充至柱体内,使用玻璃棒等器具轻轻敲打柱体,以使填料均匀密实。

2.预洗填料:使用柱层析溶剂预洗填料,以去除填料表面的杂质并平衡填料吸附性能。

洗涤过程中,需控制流速,避免填料结块或溢出。

3.载样:将待层析的样品溶液以毛细管滴入柱体顶部,可根据柱径大小和样品含量调整滴液量。

尽量将样品滴在填料的中央位置,避免样品直接接触柱壁。

4.层析:在样品上滴加柱层析溶剂,待样品被吸附后,逐渐加入柱层析溶剂使其通过填料床层。

控制流速,避免填料床层干燥。

5.分馏:根据样品在填料上的亲疏性质,样品分离成不同化合物带。

将收集瓶放在柱底并逐滴收集分离出的化合物带,每滴收集数毫升。

6. 监测:使用紫外-visible(UV-Vis)光谱仪或薄层色谱法检测一些化合物的洗脱位置,以确定分离出的化合物。

7.调整分离条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柱层析溶剂的成分、流速等条件以提高分离效果。

8.收集化合物:通过调整收集瓶位置和滴液速度,收集不同化合物带。

根据需要可收集多个分馏液。

注意事项:-柱层析操作应与急剧温变区分开,避免温度的突变导致柱体炸裂。

-柱层析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特性、填料亲疏特性和期望的分离效果进行合理选择。

-控制柱层析流速,避免填料床层干燥或过湿。

-在收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时,注意收集次序,避免污染或错过目标化合物。

-柱层析过程中要保持柱体稳定,避免碰撞或倾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 验 目 的
了 解:
1. 柱色谱法分离有机物的原理。 2.固定相和流动相的选择原则。
掌 握:
1. 色谱柱的填充方法。 2.柱色谱分离的基本操作。
柱色谱分离示意图
洗脱剂(流动相) 混合物
二、实 验 原 理
吸附剂(固定相)
二、实 验 原 理 影响分离效果主要因素
洗脱剂的极性:溶解 度适中、不反应、易 获取回收 吸附剂的性质:均匀、 表面积大、不反应、 吸附能力不同
三、实 验 内 容 收 集 试样有色,在层析柱上可直接观察。洗脱后
分别收集各个组分。
试样无色,收集洗脱液时,多采用等份收 集,每份洗脱剂的体积随所用吸附剂的量及试样 的分离情况而定。收集的每份洗脱剂的体积越小, 分离效果越好。
三、实 验 内 容 鉴 定
试样有色
依据颜色直接鉴定 试样无色 可结合薄层色谱结果
• H2O∶ 95 %乙醇 = 1∶ 1 (A 液) • 0. 2mol·L -1HCl∶ 95 %乙醇 = 1∶ 1 (B 液)
实验步骤
• 装柱:

1、装色谱柱:

• •
(1)取一支色谱柱,在柱子的收缩部塞一小团脱脂棉花将色谱柱垂
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关闭活塞,向柱中倒入蒸馏水(也是洗脱剂,至柱体积的 1/2) (3)填吸附剂:称取10g 硅胶于小烧杯中 ,加入 15mL 蒸馏水 ,用玻 璃棒调好通过漏斗慢慢装入玻璃柱, 使其逐渐沉入底 部。用洗耳球敲打柱身使硅胶装填紧密,打开活塞,用小锥型
再向烧杯中加入约35mL的石油醚,用玻璃棒搅拌是混合均匀。
2、混合液的加入:将色谱柱固定好,色谱柱下放置一锥形瓶。 将石油醚硅胶混合液摇匀,趁硅胶未沉淀,通过漏斗迅速将混
合液倒入色谱柱中,注意混合液不要倒满溢出。装住过程中要
不断的敲打柱子,使硅胶沉淀均匀、密实。
五、实验操作步骤
3、加样:待溶剂石油醚至硅胶层相平时,用滴管吸取分离混
级的物质量。
分析速度快 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
样分析。
柱色谱法分离甲基橙均为指示剂,它们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甲基橙
亚甲基蓝
由于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结构不同,极性不同,吸附剂对它们 的吸附能力不同,洗脱剂对它们的解析速度也不同,极性小、吸附能 力弱、解析速度快的亚甲基蓝先被洗脱下来,而极性大、吸附能力强、 解析速度慢的甲基橙后被洗脱下来,从而使两种物质得以分离。本实 验以硅胶为吸附剂,95%乙醇作为洗脱剂,先洗出亚甲基蓝,再用蒸 馏水作洗脱剂把甲基橙洗脱下来。
瓶承接, 控制滴速为1 滴/秒,装完后在上面加一层脱脂棉(
,操作时要注意吸附剂始终不能露出液面)。
实验步骤(续)
• 加样:当液面刚好流至脱脂棉平面相切时,立刻关闭活塞, 加入 5mL左右的A 液 ,当
硅胶面又将要露出时 ,关紧活塞 ,用量筒准确加入 0. 50mL 以 A 液做溶剂的混合液(含甲
基橙和亚甲基蓝各为 0. 400 g·L -1) 。
三、实 实 验验 步内 骤: 容 柱色谱操作:
•干法:10g 硅胶 +乙醇 •先用乙醇 后用水 •操作 •组分颜色
装柱
加样
洗脱
收集
鉴定
•1mL样品 •加样操作 •0.5mL×2乙醇洗涤
•组分颜色
仪器和试剂
• 1.仪器 • 锥形瓶、玻璃漏斗、色谱柱 • 2.试剂 • 柱层析硅胶、脱脂棉、乙醇(95%)甲 基橙、亚甲基蓝。
化合物的结构:化合 物的吸附性和它们的 极性成正比
3. 试样成分的性质 在给定的条件下,各个成分的分离情况,与被分离物 质的结构和性质有关,对极性吸附剂而言,被分离物质的
极性越大,两者吸附作用也越强。具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
其吸附能力按下列顺序增加: Cl-,Br,I < C=C < -OCH3 < -CO2R < C=O ,- CHO < -SH- < -NH2 < -OH < -CO2H 溶解试样用的溶剂,极性应与流动相接近
需增加至100倍
5、柱高:柱子太高洗脱慢
三、实 验 内 容


样品为液体,可直接加样;样品为固体,可选
择合适溶剂溶解为液体再加样。加样时,要沿管
壁慢慢加入至柱顶部,勿使样品搅动吸附剂表面。
三、实 验 内 容 洗 脱
在柱顶不断加入洗脱剂,使
洗脱剂永远保持有适当的量,不 要让洗脱剂表面流干,使流动相 流速适当。

装置图
洗脱
装柱
主要试剂及其物理常数
偶氮苯
-N=NHO
苏丹Ⅲ
-N=N-
-N=N-
300目 硅胶 石油醚、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
三、实 验 内 容 装 柱
干法装柱 湿法装柱 吸附剂装填紧密,排除 气泡。最终应使吸附剂的上 端平整,无凹凸面,无断层。
装柱
五、实验操作步骤
1、装柱:湿法装柱,在烧杯中,称取6g 300目的硅胶粉末,
合物,向色谱柱中滴加5-8滴,至混合物完全渗入到硅胶中。
(混合物为:苏丹三、偶氮苯的苯溶液,注:不能用极性大的 溶剂溶解混合物,否则柱色谱不能分离。
4. 洗脱:用滴管吸取纯的石油醚沿管壁加入到色谱柱中,注
意滴加过程沿色谱柱壁加入,防止硅胶层溅起。继续加入 石油醚,当黄色组分被洗脱至与红色组分完全分离后可用洗脱

洗脱:待此混合液将要渗入柱内时 ,立即用 A 液洗脱 ,此时可以观察到有鲜明的黄、蓝 两条色带形成。黄色的甲基橙色带随洗脱剂的加入不断下移 ,而其顶部蓝色带不移动 , 当黄色带到达柱底部时 ,更换接受器 ,全部收集此黄色带 ,洗脱时间约 10 min。此后改 用B 液做洗脱剂 ,这时可看到蓝色带开始下移 ,当亚甲基蓝色带到达底部时 ,更换接受 器 ,全部收集此蓝色带 ,洗脱时间约 30 min。
液(石油醚:乙酸乙酯=9:1)洗脱,直至所有物质都被洗脱完全。
4、产品收集:分别收集不同颜色的产物及洗脱剂,并量取 和记录各自的体积。
六、注意
1、吸附剂的选择和活化 2、洗脱剂的选择:对未知样品先用极性小的溶剂洗
脱,再用极性大的溶剂洗脱
3、装柱的技术:松紧度 4、吸附剂的用量:是被分离样品量的30-40倍,有时
四、注 意 事 项

玻砂防堵塞

• •
装柱需紧密
加压不可大 溶剂勿流干


色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分离混合物
精制提纯化合物
利用比移值(Rf)鉴定化合物
跟踪反应进程


色谱法的特点:
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同系物,异构体等。
灵敏度高
g-1(10-9)
可以检测出μg• g-1(10-6)级甚至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