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防爆电器检查细则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细则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细则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细则-----------------------作者:

-----------------------日期: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标准

一、隔爆结合面

1、隔爆结合面(Ⅰ类)的最大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表1 Ⅰ类外壳隔爆结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

1)对于操纵、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2)如果操纵杆或轴的走私超过了表现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25mm;

3)如果转轴的直径大于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则孔与外壳内外侧间的距离最大值1应满足;1)当L<12.5mm时,1≥6mm;2)当12.5mm≤L≤25mm时,1≥8mm;3)当L≥25mm时,1≥9mm。

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少于0.750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轴承盖允许最大

间隙的2/3。

4、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03μm;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3.2μm。

5、隔爆结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6、隔爆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范围内不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檫净后,留有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对无意造成的油漆,其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仍算合格。涂防锈油时,应在隔爆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油不得干硬,油中不得有机械性杂物或其他颗粒状杂物(油脏为不完好)。

凡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者均为失爆。

二、隔爆外壳与隔爆腔

8、防爆外壳变形长度不得超过50mm,凸凹深度不得超过5mm,否则为失爆。整形后低于此规定仍为合格。

9、防爆外壳内外不得有锈皮脱落,否则,为失爆。油漆脱落、锈蚀严重为不完好。

10、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必须保持原设计的防爆性能,否则此设备为失爆。接线柱、接线座有裂纹,接线座晃动,接线柱跟转均属失爆。

11、防爆外壳无开焊,观察窗孔胶封良好,无破损、无裂纹,否则为失爆。透明度差为不完好,观察窗孔玻璃表面不应有伤痕,伤痕深度小于1mm 为不完好,否则为失爆。

12、操作手柄与隔爆外壳盖间的闭锁关系正确可靠,闭锁(包括机械和电器两类)不起作用者为失爆。

13、接线(室)盒内应保持干净,无杂物和水珠;使用铠装电缆的接线室内允许有少量的油,但应定期檫干,否则该设备为不完好。

14、快动式门或盖打不开者为失爆。

三、快出线嘴

15、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轴拉电缆不串动为合格。

16、线嘴压紧后应有余量,余量不小于1mm。

17、线嘴与密封圈之间密封圈与联通节之间只限安装一个金属圈,不得充填其它杂物(包括再加密封圈等)。

18、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后,其压扁量不准超过电缆直径的10%。

19、隔爆腔的空闲接线嘴,应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2mm的钢垫板封堵压紧。

20、进出线嘴的压紧程度:螺旋线嘴一般用单手正向用力拧不动为合格;压叠式线嘴用单手晃动,喇叭嘴无明显晃动为合格。

21、高压隔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用与线嘴法兰厚度、直径相符的钢垫

板封堵压紧,其隔爆结合面的间隙应符合表1的规定。

22、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接合面的最小啮合扣数为5扣,当容积大于100cm3时,最小啮合轴向长度为8mm;当容积不大于100 cm3,最小轴向啮合长度为5mm。对于圆柱形螺纹,螺纹部分至少有8mm长度,并且至少6扣螺纹。

凡不符合上述任一规定者均为失爆。

23、线嘴应平行压紧,两压紧螺栓入扣差大于5mm,喇叭嘴外部缺损但不影响防爆性能者,属不完好设备。

四、密封圈、档板、金属圈

24、密封圈材质须用GB/T6031标准规定的硬度IRHD变化量不超过20%的橡胶制造,否则为失爆。密封圈分层侧应面向接线腔内,否则为不完好。

25、密封圈各部分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凡不符合以下任一规定,均为失爆。

A.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mm,4平方毫米及以下电缆的密封圈内径不得大于电缆外径。

B.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

C.密封圈宽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7倍,电缆直径不大于20mm时密封圈非压缩轴向长度最小为20mm电缆直径大于20mm时密封圈非压缩轴向长度最小为25mm。

D密封圈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且必须大于4mm(70mm电缆除外)。

26、密封圈无破损,刀削后应整齐平滑,不得出现锯齿状,锯齿直径差大于2mm(含2mm)为失爆,小于2mm为不完好。

27、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它物体,否则为失爆。

28、四小线的密封圈因缆线被猛力拖拽致使密封圈分层严重外凸达密封圈宽度的1/3者为失爆。

29、低压隔爆开关引入铠装电缆时,密封圈应全部套在电缆的铅皮上,否则为失爆。

30、挡板厚度应不小于2mm,其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否则为失爆。

31、金属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应符合表2的规定,厚度应不小于公称尺寸1mm,否则为失爆。

32、螺旋式空闲喇叭嘴的密封圈、挡板、金属圈应依次装入,且都只能装一个,否则为失爆。

五、紧固件

33、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34、同一部位的螺栓、螺母规格应一致,平垫、弹簧垫的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合。

35、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36、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37、隔爆结合面紧固螺栓要齐全,螺母、透眼螺孔应拧满扣。

38、用螺栓紧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于2倍防松垫圈厚度的螺纹余量。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得铸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不透孔处距内腔的壁厚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3,且至少不小于3mm。

39、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应加弹簧垫或背帽(用弹簧垫时其规格应与螺栓一致),其拧紧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为合格。螺栓不得松动,不得加原设计结构以外的平垫或其它物品。

40、弹簧垫不得破损,不得推动弹性。

凡不符合33—36条者为不完好,凡不符合37—40条者为失爆。

六、接线工艺

41、接线螺栓和螺母的螺纹无损伤,无放电痕迹,接线零部件齐全,有卡爪、弹簧垫、背帽等,否则为不完好。

42、接线要整齐,无毛刺,卡爪不压胶皮或其它绝缘物,也不得压或接触屏蔽层,芯线裸露距卡爪不大于10mm,否则均为不完好。

43、接线室内地线长度应以松开线嘴卡兰拉动电缆时,相线被拉松或拉脱而地线不掉为宜。接地螺栓、螺母、垫圈不允许涂绝缘物,卡爪(或平垫圈)要镀锌或镀锡,否则为不完好。

44、高压电缆间的连接一律采用压接技术,接线柱使用压板接线时,压板凹面一律朝下,否则为不完好。

45、固定设备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设备引入(出)线的终端接头应用线鼻子或过渡接头。

B.导线联接牢固可靠,接头温度不得超过导线温度。

46、隔爆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表3和表4要求,否则为失爆。隔爆电动机斜面接线盒盒盖严禁反装,否则为失爆。

表3 隔爆腔内导线的电气间隙(mm)

47、隔爆开关闭锁后,接线板正面的带电螺栓应用绝缘材料封堵隔离带电体,断路器应装设隔离护罩,否则为不完好。

48、隔爆设备和元件应放置平、直、稳。接线后,盖板和转盖一律朝外,便于检修和维护,喇叭嘴严禁朝上,喇叭嘴电缆出口处应平滑,不得出现死弯,否则均为不完好。

49、低压隔爆开关接线室不允许由电源侧进出线至负荷侧接线,或由负荷侧进出线至电源侧接线;磁力启动器的小喇叭嘴严禁引入引出动力线,否则为失爆。

50、煤电钻插销的电源侧应接插座,负荷侧应接插销,如反接为失爆。

51、电缆护套(铅皮)伸入器壁长度要符合5mm~15mm的要求,小于5mm为失爆,大于15mm为不完好。电缆粗穿不进时,可将伸入器壁部分锉细,但护套与密封圈结合部位不得锉细,否则为失爆。

52、接地线使用镀锌钢绞线时,接头应使用专用连接卡板连接(卡板长度不得小于150mm);使用镀锌扁铁时,应用两道镀锌螺栓进行紧固,并加弹簧垫或背帽,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

53、高压隔爆开关接线盒引入铠装电缆后,应用绝缘胶灌至电缆三叉以上,否则为失爆。

七、电缆线路

54、鸡爪子:

(1)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2)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监控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3)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和不灌注绝缘填充物或填充不严密、露出芯线的接头。

55、羊尾巴:

(1)电缆的末端不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

(2)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气元件)2m内的不合格接头。

56、明接头:

电气设备和电缆有裸露导体或明火操作者均属明接头;开关零位带电也属明接头。

57、破口:

(1)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屏蔽层者。

(2)橡套电缆伤痕深度达最薄处1/2以上,长度达20mm以上,或沿电缆围长1/3以上者。

出现54—57条任一情况者,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属于电气安全隐患点,非本质安全型电器为失爆。

58、橡套电缆在喇叭嘴出口处出现死弯,致使橡套电缆(包括四小线)绝缘外护套与相线分相绝缘橡胶分层属于失爆。

八、各种保护装置

59变电峒室、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配电点、采掘工作面分路开关、风电联锁开关、高压接线盒均须装设局部接地极,三台及以上的开关或三台以

上电气设备在一起时(其中两台电气设备的距离不大于5米),也必须装设局部接地极。

60、照明信号、煤电钻综保和检漏继电器要有合格的主、辅接地极(采用附加直流保护原理的检漏继电器必须有辅助接地极),主辅接地极间距不得小于5m。

61、采用串联接地的设备为不完好设备,接地不合格的设备为不完好设备。

62、各种防爆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和附属元件必须齐全、完整、可靠,整定正确。严禁损坏、拆除、短接,严禁短接接触器而使用隔离开关控制电动机,否则为电气安全隐患点,此设备为不完好设备。

63、高压真空开关的绝缘监视保护必须使用,移动变电站高压隔离开关必须实现开盖闭锁和急停。移动变电站的开盖闭锁和高低压联锁不起作用者均为失爆。

64、严禁电气设备“大马拉小车”而使保护装置不起作用,否则该设备为不完好设备,视为电气安全隐患点。

65、干线漏电保护应坚持“日就地试验”、“月远方试验”制度(煤电钻综保应每班就地试验一次),严禁甩掉不用或不起作用。

九、井下电气设备管理

66、井下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应由指定的、经集团公司考试合格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员检查其防爆性能及“两证一标志”,取得防爆合格证后方可入井,严禁电工在井下补贴。无防爆合格证的电气设备(元件)视为不完好。

67、井下电工应配备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必须严格执行测瓦斯、停电、验

电、放电、连地线的安全作业程序。普通型携带式电气测量仪表,只准在瓦斯浓度1%以下的地点使用,并实时监测使用环境的瓦斯浓度。

68、电气设备必须台台上架,并悬挂标志牌,注明设备编号、容量、用途、整定值、整定日期、负荷情况、最远点两相短路电流、包机人等。标志牌应与实际相符,否则该设备为不完好设备。

十、其它

69、井上下设置的瓦斯抽放管路不得同带电物体接触,并有防止砸坏管路的措施。

70、立式旋转电机必须防止垂直落下的异物进入通风孔;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外风扇、风扇罩、通风孔挡板和它们的紧固零件相互间的距离最小为风扇最大直径的1/100,且不小于1mm,不必超过5mm。

71、对只接电源,不扫负荷的电气设备也属检查范围。

72、防爆型电气设备(包括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无论在矿井井下任何地点安装使用,均应按此标准进行检查、维护。地面原煤系统电气设备也应安装防爆型电气设备,并应按防爆设备要求进行检查、保养、维护。

73、对于进口设备,虽不符合我国标准但经上级有关部门特许后,仍能保持其设备原性能者,检查中可不按失爆论处。

74、检查中发现设备有失爆现象应积极处理,处理后本次检查仍按失爆论处。

75、本标准为山西煤集团公司企业标准,集团公司下属各单位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本标准解释权属

井下电气防爆检查标准及规定(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井下电气防爆检查标准及规定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井下电气防爆检查标准及规定(新版) 1.基本概念和通用要求 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监察和管理,,对减少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作在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必须采取一定的防爆安全措施,使其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这种按规定的条件设计制造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通称为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的种类很多,有防爆电机、防爆开关、防爆灯具、防爆仪器仪表、防爆电话等。 1.1基本概念 1.11类别、级别和组别 为了正确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必须了解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别、

级别和组别。防爆电气设备按使用环境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I类:用于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 Ⅱ类:用于工厂的防爆电气设备。 为了保证各种类型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不产生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温度,对电气设备运行时能允许的最高表面温度进行了分组。 1.1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由于煤矿井下空气潮湿、粉尘较多、环境温度较高,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为了避免电气设备由于绝缘强度低而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对电气设备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作出了规定。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电气间隙是指两个裸露的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即电气设备设备中有电位差的金属导体之间通过空气的最短距离。电气间隙通常包括:①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带电零件和接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②带电零件和易碰零件之间的最短空气距离。电气间隙应符合表5-3的规定。

防爆电气检查标准60条

防爆60条 一、矿用电气防爆检查标准总则 1、随着集团公司井下电气设备不断改进更新,为适应井下电气安全发展需要,保障井下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国家防爆电气标准》、原煤炭部山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井下防爆电气(器)设备检查标准的修改补充规定(试行)》特编制本规定。 2、本规定适用于晋煤集团公司管辖(包括各子分公司)矿井井下和地面具有瓦斯、煤尘爆炸环境中使用的防爆电气(器)设备及连线电缆。 3、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必须有永久性的“防爆标志”、“煤安标志(MA)”、产品“铭牌”,无“防爆标志”、“煤安标志”为失爆,“煤安标志牌”丢失为失爆,无“铭牌”为不完好。 4、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包括监测监控设备及本安设施)入井前必须经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粘贴“防爆检查合格证”,并签发“入井许可证”方可下井使用,现场检查无“防爆检查合格证”为失爆。 矿用电气防爆检查标准壳体 1、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的地方应有隔爆轴承盖,轴承完好,轴承盖无破损,否则为失爆。 2、隔爆壳变形长度超过50mm,凹凸深度超过5mm为失爆。 3、隔爆外壳开焊为失爆,锈蚀严重、有锈皮脱落为失爆;油漆皮离层、脱落为不完好。 4、穿越隔爆腔的接线座有裂缝或晃动为失爆,隔爆腔与本安腔直接贯通为失爆。 5、隔爆外壳上的观察窗内密封衬垫必须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或金属包覆的不燃性材料制成,当外壳净容积不大于100cm3时,衬垫宽度不得小于6mm,当外壳净容积大于100 cm3时,衬垫宽度不得小于9.5mm,否则为失爆。观察窗玻璃表面伤痕深度小于1mm为不完好,大于等于1mm为失爆。观察窗玻璃松动为失爆。 矿用电气防爆检查标准电气设备防爆面 一、隔爆结合面间隙和宽度不得小于表1、表2的规定,快开门或盖的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不小于25 mm,否则为失爆。 项大于0.5mm,它的投影长度大于隔爆面宽度的1/2或无伤隔爆面有效宽度小于表1、表2规定值的2/3为失爆。 三、转盖式或插盖式隔爆面宽度不得小于25 mm,间隙不得大于0.5 mm,否则为失爆。快开式门或盖因变形打不开,且隔爆面间隙大于或结合面有效宽度小于表1规定值为失爆,否则为不完好。大型的采煤机、掘进机、连采机等电气控制箱采用快开门方式的现场检查不能正常打开为失爆。 四、隔爆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6.3μm,操纵杆的粗糙度应不大于3.2 μm,否则

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

井下机电设备一般检查内容及标准 一、井下电气设备检查内容及标准(开关、电机、五小电器、电缆) 1.设备外壳是否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 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2.防爆外壳内外是否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 璃的。 4.开关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 5.电气设备接线腔上盖的螺栓、弹簧垫圈必须齐全和紧固(紧固程 度以将垫圈压平为合格)。 6.弹簧垫圈的规格须与螺栓相适应,(偶尔出现个别弹簧垫圈断裂或 失去弹性时,检查该处防爆间隙,若不超限,更换合格弹簧垫圈不为失爆)。 7.螺栓或螺孔不能滑扣(但换同径长螺栓加螺母紧固者除外)。 8.螺栓和不透螺孔的配合,紧固后螺栓和螺孔上剩余螺纹轴向长度 应大于弹簧垫圈厚度的1.5倍;螺孔周围及底部厚度大于3mm。 9.同一部位螺栓螺母规格一致,钢紧固螺栓拧入螺母的深度不能小 于螺栓直径。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1-3个螺距。 10.沉孔钢紧固螺栓伸入螺孔长度应大于该螺栓的直径,铸铁、铜、 铝件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如果螺孔深度不够,则必须上满孔。

11.电动机接线盒盖不得上反。 12.密封圈内径大于电缆外径超过1mm。 13.密封圈的单孔内穿进多根电缆的。 14.密封圈没有完全套在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上的。 15.密封圈与电缆护套(或铠装电缆铅皮)之间有其它包扎物的;密封 圈和进线嘴之间有充填物的。 16.一个进线嘴内用多个密封圈的。 17.带螺纹的电缆引入装置,螺纹啮合小于5扣,螺纹部分少于8mm 的长度且少于6扣螺纹。不用的进线嘴缺密封圈或挡板;或挡板放在密封圈里边的;挡板直径比进线嘴内径小2mm以上的;挡板厚度小于2mm或挡板直径在110mm及以上时厚度小于3mm 的(所有挡板应镀锌)。 18.在用的螺旋式进线嘴缺金属圈;金属圈与进线嘴不匹配的(闲置 的进线嘴可不用金属圈)。 19.进线嘴压紧后,没有余量或进线嘴内缘压不紧密封圈;密封圈端 面与器壁接触不严;或密封圈能活动的。 20.压盘式进线嘴缺压紧螺栓或压紧螺栓未上紧,用一只手能使进线 嘴明显晃动的。 21.螺母式进线嘴因乱扣、锈蚀等原因紧不到位的或用一只手的拇、 食、中指能使压紧螺母向旋进方向前进超过半圈的。 22.电缆在进线嘴处,顺着电缆进线方向用一只手能将电缆推动的。 23.高压铠装电缆接线盒使用绝缘胶时,绝缘胶没有灌到三叉口以上;

关于加强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的管理规定

中阳荣欣焦化有限公司 高家庄煤矿 关于加强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的管理规定 第1条为了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上级有关标准和规定,加强对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行质量,消灭失爆设备,杜绝因失爆而引起的重大事故,实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机电科成立防爆检查组,配备2—3名专职防爆检查员,专职对井下防爆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各生产工区必须配备1名兼职防爆检查员,对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兼职防爆检查员在业务上属机电科防爆检查组领导。 第3条防爆检查员必须是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的人员。防爆检查员由机电矿长直接领导,对机电矿长负责。 第4条区队兼职防爆检查员对本区队所管辖的设备每天检查一次;机电科专职防爆检查组人员,分区包干,对全矿井的设备每周最少检查二次;矿每周至下而上进行一次检查,由采掘运输区队,包机组等基层单位逐台检查。矿在机电矿长和总工程师等领导下,组织安监人员,防爆检查组,电管组等参加全矿使用设备按《机电设备完好标准》和《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检查,检查的总数量还应不小于电器设备和小型电器数量的60﹪,并统计完好率和失爆率。

第5条对检查出来的失爆设备,除立即停止使用并处理外,对包机人要填表登记,追究责任,并对责任单位实施经济处罚:发现一处失爆,罚包机人500元,罚责任单位5000元。 第6条对防爆检查的罚款设立专用帐户,主要用于对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好的单位和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的奖励。奖励的标准由矿每季进行综合评比获得。 第7条所有井下电器设备(包括小型电器,下同)的选用,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第8条井下防爆电器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由机电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无《入井许可证》不得入井。否则,罚井口把钩工100元/次。 第9条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器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第10条防爆检查按照《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试行)》执行。附:《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试行)》 中阳荣欣焦化有限公司 高家庄煤矿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附件10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1.隔爆接合面 (1)隔爆接合面(Ⅰ类)的最大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表1 Ⅰ类外壳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 接合面宽度L(mm)与外壳容积V(cm3)对应的最大间隙(mm) V≤100V>100 平面接合面和止口接合面 6≤L<12.50.30-12.5≤L<250.400.40 25≤L0.500.50操纵杆和轴 6≤L<12.50.30-12.5≤L<250.400.40 25≤L0.500.50带滑动轴承的转轴 6≤L<12.50.30-12.5≤L<250.400.40 25≤L<400.500.50 40≤L0.600.60带滚动轴承的转轴

6≤L<12.50.450- 12.5≤L<250.600.60 25≤L0.7500.750 ①对于操纵杆、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②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25mm; ③如果转轴的直径大于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则孔与外壳内外侧间的距离最大值I应满足: ①当L<12.5mm时,I≥6mm; ②当12.5mm≤L≤25 mm时,I≥8 mm; ③当L≥25mm时,I≥9 mm (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小于 0.075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轴承盖允许最大间隙的2/3。 (4)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度Ra不大于6.3μm;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3.2μm。 (5)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6)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痕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①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 cm2范围内不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②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对无意造成的油漆,其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仍算合格。涂防锈油时,应在隔爆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油不得干硬,油中不得有机械性杂物或其他颗粒状杂物(油脏为不

电气防爆检查标准

电气防爆检查标准 1.鸡爪子 (1)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2)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3)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和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2.羊尾巴 电缆的末端不接防暴电气设备或防暴元件者为羊尾巴,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气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均属羊尾巴。 3.明接头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者或明火操作者均属明接头。 4.破口 (1)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 (2)橡套电缆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毫米,或者沿围长三分之一以上者。 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者(包括安全火花型电气元件)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均属电气安全隐患点。 5.开关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者为失爆。 6.隔爆面的粗糙度应低于6.3,操纵杆的粗糙度应低于3.2,否则为失爆。 7.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察后,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8.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擦后,只留云影,不算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上修理设备时不允许有云影) 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擦无感者。 9.接合面上的小针孔,在一个平方厘米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毫米,深度不超过一毫米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10.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过0.5毫米,其伤痕的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接合面宽度的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毫米,其伤痕距接合面最短伤距离相加不小于相应容积规定的接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11.隔爆面上不允许涂有油漆和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不在此限。 12.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磷化(磷化后也可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者磷面脱落均属失爆。涂油应在防爆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如磷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的1/5并涂有防锈油不失爆,但为不完

防爆电器检查标准

井下防爆电器检查标准 隔爆结合面 1、隔爆结合面(Ⅰ类)的最大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表1 Ⅰ类外壳隔爆结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 1)对于操纵、轴和转轴,其间隙是指最大的直径差; 2)如果操纵杆或轴的走私超过了表现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25mm;3)如果转轴的直径大于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则孔与外壳内外侧间的距离最大值1应满足;1)当L<12.5mm时,1≥6mm;2)当12.5mm≤L≤25mm时,1≥8mm;3)当L≥25mm时,1≥9mm。 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少于0.750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表1所规定的轴承盖允许最大间隙的2/3。 4、隔爆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6.03μm;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3.2μm。 5、隔爆结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6、隔爆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A.隔爆面上对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范围内不超过5个;10mm 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B.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油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檫净后,留有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对无意造成的油漆,其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仍算合格。涂防锈油时,应在隔爆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为加强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标准。我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必须严格按照本标准规定执行。1、鸡爪子①? 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②? 橡套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③? 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或不灌注绝缘充填物和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2、羊尾巴在供配电电缆的末端不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距离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气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者均属羊尾巴。3、明接头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或明火操作者均为明接头。4、破口①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②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mm,或沿周长三分之一以上者。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者(包括安全火花型电气元件)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均属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点。5、高低压防爆电气设备的机械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者为失爆。6、隔爆外壳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5um,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应不

大于Ra2.5um,否则为失爆。隔爆外壳结合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7、隔爆外壳结合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只留云影不留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上修理防爆电气设备时不允许有云影)。8、云影:经擦掉锈迹后,留下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者。 9、隔爆外壳结合面上的小针孔,在1cm2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其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mm的结合面不为失爆。10、隔爆外壳结合面,对于机械伤痕的深度、宽度均不超过0.5mm,其伤痕的投影长不超过对应容积结合面宽度的50%,个别伤痕深度不超过1mm,其伤痕距结合面最短无伤痕距离相加不小于对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11、隔爆外壳结合面上不允许涂有油漆和存在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属于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12、隔爆外壳结合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油)或进行磷化处理(磷化后也可涂凡士林油),如无防锈油或磷化面脱落均属失爆。涂油应在结合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如磷面脱落小于隔爆外壳结合面宽度的1/5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13、隔爆外壳结合面宽度减去超限间隙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所规定的结合面宽度,否则为失爆。①转盖式或插盖式的隔爆外壳结合面宽度不小于

防爆检查标准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214 防爆检查标准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防爆检查标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防爆检查总则: 1.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阳煤集团机电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切实提高井下机电从业者对防爆电气性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掌握运用标准,从而加强对煤矿井下防爆电气的科学管理,提高维修质量,消灭电气失爆,实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特制订本《细则》。 2.所有井下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气设备)的选用,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和第7条的要求。 3.专职防爆检查员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并取得合格证。 4.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下井防爆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国家授权的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 检查标准 为加强我公司井下段队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修改和补充意见,对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相关规定进行整理,各矿项目部机电负责人严格贯彻,电工、维修工必须熟知。有关内容取自《煤矿安全规程》、《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机电质量检修标准》及有关规定和要求。 1、鸡爪子 ①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②橡套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③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或不灌注绝缘充填物和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 2、羊尾巴 在供配电电缆的末端不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距离电气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气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线破口者均属羊尾巴。 3、明接头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或明火操作者均为明接头。 4、破口 ①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 ②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二分之一以上,长度达20mm,或沿周长三分之一以上者。 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者(包括安全火花型电气元件)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均属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隐患点。 5、高低压防爆电气设备的机械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者为失爆。 6、隔爆外壳结合面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5um,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Ra2.5um,否则为失爆。隔爆外壳结合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仍留有锈蚀斑痕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7、隔爆外壳结合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只留云影不留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上修理防爆电气设备时不允许有云影)。

煤矿电气防爆检查细则

煤矿电气设备防爆检查细则 2009-05-09 14:29 第一章总则 1. 为了进一步落实《煤矿安全规程》以及上级有关标准和规定, 提高煤矿机电职工对 电器设备防爆炸性能的认识,便于掌握,使之学有章程,干有标准,查有依据,从而加强对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科学管理, 提高维修质量,消灭失爆设备, 杜绝因失爆而引起的重大事故实现电器设备安全运行, 特制定本《细则》. 2. 所有井下电器设备(包括小型电器,下同)的选用,都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3. 井下防爆电器设备, 在入井前必须由指定的,经过考核合格的防爆电器设备检查员检查其安全性能, 取得合格证后方可入井. 4. 井下防爆电器设备的运行, 维护和修理工作, 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器设备, 应立即处理或更换, 不得继续使用. 5. 防爆外壳的大修, 必须由集团公司机修厂, 省属机修厂或具有维修资质的单位进行修理. 6. 凡防爆电器设备, 不论使用在井下任何地方, 都应按防爆要求进行检查. 7. 加强对井下使用中的防爆电器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 ⑴ 设备的负责人和电器维修工,对自己所管辖的设备每班检查一次。 ⑵ 区队防爆检查员(或防爆电工),对本区队所管辖的设备每天检查一次, ⑶ 矿防爆检查组人员,分工包干,对全矿井高沼气地区或煤与沼气突出矿井所管辖的设备每周 检查二次,对低沼气地区所管辖的设备每周检查一次。 ⑷ 矿每周至下而上进行一次检查,由采掘运输区队,包机组等基层单位按细则逐台检查。矿在机电矿长和总工程师等领导下,由机电部组织安监人员,防爆检查组,电管组等 参加全矿使用设备按细则仔细检查,检查的总数量还应少于电器设备和少型电器数量的10 %,并统计完好率和失爆率。 8 对检查出来的失爆设备,除立即停止使用并处理外,对责任者要填表登记,追 究责任,进行安全教育补课,并酌情给予必要的经济制裁。 9 失爆; 凡已装接使用的电器防爆设备(包括小型防爆电器,五小件设备),其防爆性能受到破坏,失去防爆性能的统称为失爆。 第二章防爆细则 一隔爆外壳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防爆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 1 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为失瀑。(注)严重变形指变形长度 超过50伽,同时深度凸凹深度超过5伽者。 2 使用未经国家指定的防爆检验单位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小件为失爆。 3 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 mm)为失爆。 4 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闭锁作用的为失爆。 5 隔爆室的观察窗口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为失 爆。 6 隔爆设备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 座为失爆。 7 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形状,造成电器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五十条)

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五十条) 1、鸡爪子: (1)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的冷补者; (2)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低压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的接头; (3)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接线盒和不灌注绝缘充填物或充填不严密(漏出芯线)的接头。 2、羊尾巴: 电缆的末端不接防爆电器设备或防爆元件者为羊尾巴。电器设备接线嘴(包括五小电器元件)2米内的不合格接头或明破口者均属于羊尾巴。 3、明接头: 电器设备与电缆有裸露的导体者或明火操作者均属于明接头。 4、破口: (1)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露出芯线或露出屏蔽层者。 (2)橡套电缆的护套损坏伤痕深度达最薄处1/2以上,长度达20毫米或沿围长1/3以上者。 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者(包括安全火花型电气元件)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均属电气安全隐患点。 5、开关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者为失爆。 6、隔爆面的光洁度应不低于△ 5,操作杆的光洁度应不低于△ 6 ,否则为失爆。 7、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擦后,仍有锈蚀斑迹者为锈蚀,属于失爆。 8、隔爆面有锈迹,用棉丝擦后,只留云影,不算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上修理设备时不允许有云影)。 云影——擦掉锈迹后,留下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 9、结合面上的小针孔,在1cm2的范围内不超过5个,且直径不超过0.5mm,深度不超过1mm的隔爆面不为失爆。 10、对于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过0.5mm,其伤痕的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结合面宽度的50%,个别伤痕深度不 超过1mm,其伤痕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小于相应容积规定的结合面宽度不算失爆。但其中有一项超过均为失爆。 11、隔爆面上不允许涂有油漆或机械性杂物,否则为失爆(如无意造成的油漆痕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不在此限)。 12、隔爆面应涂以适量的中性凡士林等合格的防锈油(如医用凡士林)或磷化(磷化后也可涂凡士林),如无防锈油或 磷面脱落均属失爆。涂油应在隔爆面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也不完好,(如磷面脱落小于隔爆面径向长度的1/5并涂有防锈油可不算失爆,但为不完好)。 13、防爆面宽度减去超限间隙部分不得小于所规定的结合面宽度,否则为失爆。 (1)转盖式或插盖式隔爆面的宽度不小于25毫米,间隙不大于0.5毫米; (2)静止隔爆面的间隙与接合面宽度如下表; (3)活动部分(操作杆及电机轴)隔爆接合面间隙与接合面宽度如下表: 14、防爆壳变形长度超过50毫米,凹凸深度超过5毫米为失爆,整形后低于此规定仍为合格。 15、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为失爆。油漆脱落,锈蚀严重为不完好。 16、密封圈须采用邵尔氏硬度45~50度的橡胶制造,否则为失爆, 密封圈的分层侧在接线时,应向里,否者为不完好(煤 电钻除外)。 17、密封圈尺寸须符合以下规定,如有一项达不到均属失爆。 (1)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之差应符合下表: (3)密封圈的宽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毫米。 (4)密封圈的厚度不小于电缆外径的0.3倍(70mm2的电缆除外),且不小于4毫米。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细则

Xx煤矿井下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细则煤矿井下防爆电器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严格执行。 一、鸡爪子 1、橡套电缆的连接不采用硫化热补或同等效能冷补者。 2、电缆(包括通讯、照明、信号、控制以及高压,低压橡套电 缆)的连接,不采用防爆接线盒的接头。 3、铠装电缆的连接不采用防爆接线盒或不灌注绝缘填充物或充 填不严密露出芯线的接头。 二、羊尾巴 电缆的末端不接装防爆电气设备或防爆装置者为羊尾巴。 电器设备接线嘴(包括小型电器原件)2米以内不合格接头或者明线破口者均属羊尾巴。 三、明接头 电气设备与电缆有裸露导体或明火操作者均属明接头 四、橡套电缆的保护损坏,露出芯线绝缘层或者露出分相屏蔽层 者。 出现以上四种情况之一者(不包括本质安全性电路)均为电缆不合格接头。

五、隔爆开关闭锁装置起不到闭锁作用者为失爆。 六、隔爆面有锈迹,用面纱擦后仍有锈蚀斑痕,为失爆。 七、隔爆面有锈迹,用棉纱擦后,只留又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不算锈蚀也不为失爆。但在井下检修后不允许有云影,否则为失爆。 八、隔爆接合面上出现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 mm 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1平方厘米范围内不得超过5个,在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超过2个,否则为失爆。 九、对于隔爆面上的机械伤痕深度,宽度均不超过0.5mm,其伤痕的投影长度不超过相对容积接合面的2/3,个别较大伤痕深度不超过1 mm,其结合面最短无伤距离相加不小于相对容积的结合面宽度不为失爆,其中有一项超过者均为失爆。 十、隔爆面禁止有油漆和杂物,否则为失爆。 十一、隔爆面必须有防锈措施,如电镀,磷化、涂204—1防锈油等,不准涂油漆,黄干油等。 十二、隔爆结合面(工类)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中、L-静止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 L1-螺栓通过孔边缘至隔爆结合面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检查标准

煤矿井下防爆电气检查标准 一、隔爆外壳 隔爆外壳应清洁、完整无损,并有清晰的防爆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失爆。 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为失爆; 注:严重变形指变形长度超过50mm,同时凸凹深度超过5 mm。 2、使用为经部指定的检验单发证的工厂所生产的防爆部件(指受压传爆关键件)为失爆; 3、防爆壳内外有锈皮脱落为失爆; 4、闭锁装置不全、变形损坏起不到机械闭锁作用为失爆; 5、防爆室(腔)的观察窗(孔)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为失爆; 6、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贯通的为失爆; 7、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安装形状,造成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的为失爆。 二、隔爆结合面 隔爆结合面应保持光洁、完整,须有防爆措施,如电镀、磷化、涂防锈油等。 1、隔爆结合面结构参数要符合下述规定,否则为失爆。 (1)平面、圆筒隔爆结构 A电气设备 静止部分隔爆结合面、操纵杆与杆孔隔爆结合面以及隔爆绝缘套管隔爆结合面的最大间隙或直径差W和隔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螺栓通孔边缘的最小有效长度L:轴与轴孔隔爆结合面最大直径差W和最小有效长度L须分别符合表一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防爆结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L须不小于25.0 mm。 表一

B、操纵杆 操纵杆直径d与隔爆结合面长度L之间要符合表二的规定。 表二 C、隔爆结合面的粗糙度 隔爆结合面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操纵杆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 (2)防爆电动机 A、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结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磨擦。采用圆筒隔爆结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K须不小于 0.075mm. B、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须不大于表一规定的W值的三分之二。

煤矿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75条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 一、隔爆接合面 1、隔爆接合面(Ⅰ类)的最大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宽度)必须符合附表1的规定,但快动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长度须不小于25mm。 ②如果操纵杆或轴的直径超过了附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其接合面宽度应不小于操纵杆或轴的直径,但不必大于25mm。 ③如果转轴的直径大于附表1所规定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带有滑动轴承的隔爆轴承盖的火焰通路长度,当转轴直径不大于25mm时,应不小于转轴直径;当转轴直径大于25 mm 时,应不小于25mm。 2、如果接合面被紧固螺栓孔或类似物的孔分隔,则孔与外壳内外侧的间距最大值满足: ①L<12.5 mm时,应不小于6mm(L为接合面宽度); ②当12.5mm≤L≤25 mm时,应不小于8 mm; ③当L>25mm时,应不小于9mm。 3、隔爆电动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不少于0.075mm;用滚动轴承结构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附表1所规定的轴承盖允许最大间隙的2/3。 4、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6.3;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3.2。 5、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薄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6、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痕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①隔爆面上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L≥15 mm的隔爆面上,每1cm2范围内不超 过5个;在L<15mm的隔爆面上,每1 cm2范围内不得超过2 个。 ②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其长度应 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7、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中性防锈油、凡士 林或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青褐色氧化亚铁 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仍算合格。对无意造成的油漆,其痕 迹不超过隔爆面宽度的1/8仍算合格。涂防锈油时,应在隔爆 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为宜,涂油过多为不完好;油不得干硬,油中 不得有机械性杂物或其他颗粒状杂物。油脏为不完好。 凡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者均为失爆。 二、隔爆外壳与隔爆腔 8、防爆外壳变形长度不得超过50 mm,凸凹深度不得超 过5mm,否则为失爆。整形后低于规定仍为合格。 9、防爆外壳有锈皮脱落为失爆。油漆脱落、锈蚀为不完好。 10、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必须保持原设 计的防爆性能,否则此设备为失爆。接线柱、接线座有裂纹,接 线座晃动,接线柱跟转均属失爆。 11、防爆外壳无开焊、无裂纹,观察窗孔胶封良好,无破 损、无裂纹,否则为失爆。 透明度差为不完好,观察窗孔玻璃表 面不应有伤痕,伤痕深度小于1 mm为不完好,否则为失爆。 12、操作手柄与隔爆外壳间的闭锁关系正确可靠。闭锁不 起作用者为失爆。 13、快动式门或盖打不开者为失爆。 三、进出线嘴 14、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以抽拉电缆不窜动为合格。 15、线嘴压紧后应有余量,余量不小于1mm。 16、螺旋式和压接式线嘴的接线引入引出装置,只允许安 装一个金属圈,不得充填其他杂物(包括密封圈等)。 17、压叠式线嘴压紧电缆后,其压扁量不准超过电缆直径 的10%,且压线板与线嘴之间间隙不小于1mm。 18、隔爆接线腔的空闲接线嘴,应用密封圈及厚度不小于 2mm的钢垫板封堵压紧。 19、进出线嘴的压紧程度:螺旋线嘴一般用单手正向用力 拧不动为合格;压叠式线嘴用单手晃动,喇叭嘴无明显晃动为合 格。 20高压隔爆开关空闲的接线嘴,应用与线嘴法兰厚度、直 径相符的钢垫板封堵压紧,其隔爆接合面的间隙应符合附录表1 的规定。 21、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 0.7mm,螺纹接合面的最小啮合扣数为5扣。当容积大于 100cm2时,最小啮合轴向长度为8mm;当容积不大于100cm2 时,最小轴向啮合长度为5mm。对于圆柱形螺纹,螺纹部分至 少有8mm长度,并且至少有6扣螺纹。 凡不符合上述任一规定者均为失爆。 22、线嘴应平行压紧,两压紧螺栓入扣差大于5mm、喇叭 嘴外部缺损但不影响防爆性能者,属不完好设备。 四、密封圈、挡板、金属圈 23、密封圈材质须用GB/T6031标准规定的硬度IRHD变 化量不超过20%的橡胶制造,否则失爆。密封圈分层侧应面向 接线腔内,否则为不完好。 24、密封圈各部分尺寸应符合以下规定,凡不符合以下任 一规定,均为失爆。 ①密封圈内径与电缆外径差应小于1 mm,4mm2及以下 电缆的密封圈内径不得大于电缆外径。 ②密封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应符合附表2的规定。 20mm时,密封圈非压缩轴向长度最小为20mm;电缆直径大 于20mm时,密封圈非压缩轴向长度最小为25mm。 ④密封圈厚度应大于电缆外径的0.3倍,且必须大于4 mm (70mm2电缆除外)。 25、密封圈无破损,刀削后应整齐平滑,不得出现锯齿状, 锯齿直径差大于等于2mm为失爆、小于2mm为不完好。 26、电缆与密封圈之间不得包扎其它物体,否则为失爆。 27、四小线的密封圈因外力致使密封圈分层严重凸出达密 封圈宽度的1/3者为失爆。 28、挡板厚度应不小于2mm,其直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 应符合附表2的规定,否则为失爆。 29、金属圈外径与进线装置内径间隙应符合附表2的规定, 厚度应不小于公称尺寸1mm,否则为失爆。 30、螺旋式空闲喇叭嘴的密封圈、挡板、金属圈应依次装 入,且各只能装一个,否则为失爆。 五、紧固件 31、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32、同一部位的螺栓、螺母规格应一致,平垫、弹簧垫的 规格应与螺栓直径相符。凡用螺栓紧固密封圈或橡套电缆等弹性 物部位的,以不再加弹簧垫圈为合格。 33、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 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34、紧固在护圈内的螺栓,其上端平面不得超过护圈高度, 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35、隔爆接合面紧固螺栓要齐全,螺母、透眼螺孔应拧满 扣。 36、用螺栓紧固不透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 于2倍防松垫圈厚度的螺纹余量。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 螺栓直径,但铸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1.5倍。不透 孔处距内腔的壁厚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1/3且至少不小于 3mm。 1

防爆检查标准.doc

防爆检查标准 一、防爆检查总则: 1.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阳煤集团机电设备防爆检查标准》,切实提高井下机电从业者对防爆电气性能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便于掌握运用标准,从而加强对煤矿井下防爆电气的科学管理,提高维修质量,消灭电气失爆,实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特制订本《细则》。 2.所有井下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气设备)的选用,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和第7条的要求。 3.专职防爆检查员必须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考试,并取得合格证。 4.防爆电气设备,在入井前必须经专职防爆检查员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下井防爆电气设备变更额定值使用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必须经国家授权的矿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检验。 6.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都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7.防爆外壳的维修,应执行《煤矿防爆型电气设备外壳修理规程》,而且必须由取得防爆检验资质的单位或厂家进行修理。 8.加强对井下使用中的防爆电气性能检查:

1)防爆电气的维修工,对自己所管辖的防爆电气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2)专职防爆检查员对高瓦斯区域的防爆电气每周至少检查两次。对低瓦斯矿井的防爆电气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二、一般规定: 1.防爆电气设备(包括小型电器)、电缆的使用电压等级不得高于其标称电压等级,否则视为失爆。 2.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使用的防爆磁力开关9#接线端接地或某种原因使防爆外壳带电的,视为失爆。 3.利用开关控制进线装置出入动力线的视为失爆(但出入检漏继电器,控制回路电源的除外)。 4.凡是防爆电气设备不论在井下任何地点使用,都应按防爆要求进行管理。 三、隔爆外壳必须有清晰的防爆标志,煤安标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失爆: 1.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的(变形长度超过50mm,且凸凹深度超过5mm者)。 2.防爆外壳内外有锈皮脱落(锈皮厚度达0.2mm及以上)的。 3.隔爆室(腔)的观察孔(窗)的透明板松动、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的。 4.隔爆设备隔爆腔直接贯通,去掉防爆设备接线盒内隔爆绝缘座的。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通用版)

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通用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任务来源 煤矿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领域,检测检验工作是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多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工作严重滞后,已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为此,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安全生产关键技术标准研制》课题从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化工作角度设立研究方向,其中《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体系研究》专题要求建立适合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检测检验标准体系,同时制定该体系内的关键技术标准。 安标国家矿用产品安全标志中心(以下简称安标国家中心),作为专题研究承担单位,从2006年开始,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体系表》,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需要编制的70项煤矿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标准,其中包括亟待制定的四项通用基础技术标准,分别为《煤矿井下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煤矿井下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要求》、《煤矿

防爆电气设备检查标准(试行)

蒲县宏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防爆电气设备管理标准(2017.11) 一、总则 第一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矿井井下和地面具有瓦斯、煤尘爆炸环境中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及连线电缆。 第二条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必须有永久性的防爆标志(Exdi)、煤安标志(MA)、产品“铭牌”,无“防爆标志”、“煤安标志”为失爆,无“铭牌”为不完好。 第三条防爆电气设备、小型电器下井前必须经专职防爆检查员,粘贴“防爆检查合格证”,并签发“入井许可证”才能下井,现场检查无“防爆合格证”为失爆。 二、壳体 第四条凡是转轴穿过隔爆外壳壁的地方应有隔爆轴承盖,否则为失爆。 第五条隔爆外壳有裂纹、开焊、严重变形、变形长度超过50mm,同时凸凹深度超过5mm为失爆。 第六条隔爆外壳有锈皮脱落、联锁装置不全、变形、起不到联锁作用的,防爆面锈蚀严重、有锈皮脱落为失爆;隔爆外壳油漆皮脱落较多、锈蚀严重为不完好。 第七条设备的隔爆腔之间的隔爆结构被破坏,穿越隔爆腔的接线座有裂缝或晃动为失爆,隔爆设备的隔爆腔之间严禁直接贯通,必须保持原设计的防爆性能,否则此设备为失爆。接线柱、接线座有裂纹,接线座晃动,接线柱跟转均属失爆第八条操作手柄与隔爆外壳盖间的闭锁关系正确可靠,闭锁(包括机械和电器两类)不起作用者为失爆。 第九条接线(室)盒内应保持干净,无杂物和水珠;使用铠装电缆的接线室内允许有少量的油,但应定期檫干,否则该设备为不完好。 第十条快动式门或盖打不开者为失爆。

第十一条隔爆外壳上的观察窗内密封衬垫必须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金属或金属包覆的不燃性材料制成,衬垫的厚度不能小于2mm。当外壳净容积不大于100cm3时,衬垫宽度不得小于9.5mm。否则为失爆。若观察窗的透明件松动、透明度不佳、破裂或机械强度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则为失爆。观察窗玻璃表面伤痕深度小于1mm为不完好,否则为失爆。透明度差,为不完好。 第十二条改变隔爆外壳原设计尺寸,导致电气间隙或爬电距离不符合规定者,为失爆。 第十三条变电所、低压配电点、3台(含3台)以上的电气设备以及单独敷设的高压接线盒(连接器)必须有合格的接地装置,否则为失爆。 第十四条开关接线腔电源侧无危险指示牌者,为失爆。 第十五条开关接线腔内,接线工艺符合要求,无散发和撒落的铜丝等其他杂物,否则为失爆。 三、隔爆面 第十五条隔爆接合面间隙和宽度不得小于表1、表2的规定,快开式门或盖的隔爆接合面的最小有效宽度不小于25mm,否则为失爆。 1、静止隔爆面的间隙与接合宽度: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