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合集下载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

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新加坡给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1、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规划管理。

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严谨完善,执行十分严格。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1、科学前瞻,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

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

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及严格的交通管理。

一是结构科学,集约高效。

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本网注明“来源: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作者:姜玲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第03期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建国之初,新加坡面临的城市困境非常突出。

1965年建国时,国土面积只有581.5平方公里,没有腹地,缺乏天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中倒数第二。

此外,中心人口过度拥挤,贫民区问题非常严重,住房及卫生设备等问题极为突出。

建国后,新加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科学、完善的特色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前后历经40年,从一个“脏乱差”的国家一跃而为国际社会公认的“花园城市”,成为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连续16年蝉联全球最适宜亚洲人居住城市首位,每年吸引外来游客相当于全国人口的2.7倍。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学习的典范。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与特征进入新加坡的城市展览馆首先看到的是概念规划。

与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不同,概念规划是一个战略性的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用于指导新加坡未来40-50年的发展。

受制于国土面积,概念规划主要用于平衡土地用途的需求,并且每隔十年审查一次,确保有足够的土地满足长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需要,为国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概念规划并非法定规划,主要用于表达城市发展的愿景,是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

由于概念规划要考虑所有的土地需求,因此由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和市区重建局负责,共涉及40多个政府部门。

第一个概念规划制定于1971年,为全国的新市镇、交通设施等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此后,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于1991年、2001年、2011年对概念规划进行了审查和修订,主要是调整人口增长、人才需求和土地需求等内容。

每一次的审查和修订概念规划,概念规划审查委员会都会提出一个战略愿景。

比如,199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平衡工作和娱乐,文化和商业的海岛城市”;200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在21世纪建立一个蓬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2011年概念规划的愿景是“到2030年提供维持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启示

新加坡城市绿地规划特点及对我们地启示新加坡是世界最繁忙地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亚洲地工商业、金融业中心之一,更是景色优美地旅游胜地,度假休闲地理想之地,素来享有“花园城市”地美称.与其他仅仅在城内大修花园地城市不同,新加坡是将整个城市建在花园里,让人们在里面工作、居住和休闲.首先,政府对环境建设地进程制定了科学地规划,实施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新加坡政府聘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概念规划和多层次规划,确定了总体布局.同时,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地上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提出相应地目标:60年代地目标是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强调垂直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地区域植树造林;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地休闲设施,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公园,发展更多别具风格地主题公园,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加强人行道遮荫树种地栽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开始实施新世纪(9.82,0.18,1.87%>前12年地绿色规划,该规划更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力求全面营造一个健康地生活环境.另外,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出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面积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维持整个城市良好地生态环境.从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尊重自然地理念.这一系列地举措,有效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不必要地损失和浪费.政府严格管理也保证了项目项目地顺利进行.点评: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对城市地建设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只有在这样地前提下,环境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地历史阶段,学习、借鉴国外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对于国内城市加强城乡园林绿化,加快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2新加坡城市绿地建设成绩斐然,始终保持着每千人0.8公顷绿地空间地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地美誉.新加坡公园按功能分4种形式:地区公园,占地面积最大,提供康乐和运动场所,创造接近自然地环境,有利于鸟类等动物生存繁衍;城镇公园,占地面积10公顷~50公顷,服务城镇居民;社区公园,面积一般为0.2公顷~0.5公顷;城市公园,包括市中心地广场和小型开放绿地.新加坡制定了细致地绿地指标:在公寓型地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地40%;建设公共住宅区项目,新建地高层建筑物只能占地35%;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地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地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地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地开放空间;在道路和建筑物之间应留下15M以上宽度地空地种树、栽花、种草.新加坡从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至今,在不同地发展时期,都有相应地目标.21世纪后,新加坡实施了前12年绿色规划,强调从整体城市环境入手,系统地开展城市空气与水净化、资源节约与回收利用、自然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强化公园与自然地带地可达性,强调生物多样性地保护与建设.新加坡地绿地疏朗大方、自然朴素,强调实用功能和成本节约.新加坡大多数公共绿地设计一般比较简单,除了少数精品园区以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地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经整形地绿篱和灌木.城区内部接近居民活动场所地绿地多采用简洁地乔木与草坪结合地模式,高大地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地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地开阔草坪则有利于城市卫生,提供一定地户外活动场所.而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地地带则尽量保持自然地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地人为干扰,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造成地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有限地资源条件下,新加坡地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处处体现对自然地珍惜.政府将大约3000公顷地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双溪布落国家公园,到每个路边地鸟类庇护所,其严格地管理和细微地措施,处处体现出新加坡尊重自然地思想.3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地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代写毕业论文能地空间, 它由相互作用地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地各类绿地组成, 具有重要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 , 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地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 2 ].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 但总地来说, 其基本内容是一致地, 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地所有绿地[ 3, 4 ].根据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 5 类[ 5 ].1. 2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地自然- 社会- 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具有如下特征[ 6, 7 ]: (1> 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地生态系统, 也是城市地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 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地基本地域特征.(2> 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地各种绿地.(3> 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地变迁各有侧重, 但总地来说, 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 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 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 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地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 , 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 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地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地交织特征, 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1. 3发展历程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 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 1 ].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指以狩猎围牧为目地地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地地宫苑、寺院, 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 世纪中下半叶, 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促使城市进入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第一次高潮, 即“公园运动”。

城市的远见——坚持远见,整体规划 观后感

城市的远见——坚持远见,整体规划 观后感

观“城市的远见——坚持远见,整体规划”有感为何新加坡从四十几年前的一座废墟发展成为当今全世界城市建设的蓝本,并且脱胎换骨在经济、政治的表现上甚至是世界名列前茅。

我观“新加坡城市规划——坚持远见,整体规划”有感。

第一、新加坡整体规划思路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历了由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过程,得益于良好的规划及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

形成整体规划思路的新加坡政府共建设了17个新市镇,新加坡真政府主张不盖零星的住宅,而是长期规划,兴建规划详细、公共设施配套完整的新市镇。

第二、捷运系统新加坡的新市镇与捷运相辅相成,没有一个新市镇没有捷运。

车站的位置设立在新市镇的中心商业区,而且贴心的是公车站与捷运站不仅仅只是在附近,而是连在一起,这在新加坡的新市镇,因为是整体规划,所以都是如此。

公车站与捷运系统,好像是一体设计,至少都具备国际水准,公车抵达每一个新市镇的住宅区,所以完全不需要自备汽车。

捷运直达商业中心,因此确保了商机,而商业中心的人潮也确保了捷运的客源,有捷运与公车直达的商业中心,因为交通便捷,当然也成为供应新市镇居民休闲娱乐消费等各式各样需求的生活中心。

商业中心通常有一到四个大型的旗舰百货公司,再搭配相当数量的小型商店,刚好服务新市镇二十万人口。

商业设施与人口的数量是想对应的,所以百货公司与商场的客源其实是在规划之中的。

再往外围一些就是办公区与无污染的工业区。

每一个新市镇都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而不必每一个人都挤到城中心工作,所以就减低了道路的交通负荷。

新市镇中心是新镇生活机能的集中之处。

其余地区就是纯粹的住宅区。

第三、层级道路系统在新市镇中,有三个层级道路系统。

新市镇四周被快速道路环绕。

道路两侧绿带也是新市镇的隔离带,宽达30公尺,而且隆起,再加上好几层高达乔木,内侧根本听不到外侧的噪音。

同时也创造了绿化景观,确保住宅区的安宁与安全。

外边的快速道路中市镇中心与住宅区内的道路层级分离,绝不穿越。

交通方便且能够让住宅区保持安静,由内而外速度减慢,秩序井然。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与启示新加坡是一座世界公认的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有“花园城市”的美称。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新加坡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核心经验是对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真正实现以规划统领城市建设,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高效管理保障城市有序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同发展的整体效应。

1.1 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着三个非常显着的特征: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 年建国后,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以及详细规划,并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保证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指导; 二是长远性。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新加坡不仅注重当前城市的发展,更加重视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就预留了相应的地铁建设空间,同时对市政管线工程进行了统一规划,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方法,先进行地下建设,后进行地上建设,从而有效避免了市政管线敷设所带了的道路重复开挖问题。

同时,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建立了DISS( 深水道污水处理系统) ,从城市的长远需求出发,形成了及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于一体的系统,号称“百年计划”。

项目规划总长113千米,直径6 米,埋设20 -50 米,从2000 年开始实施。

一期遂道约48公里于2008 年完成。

二期遂道计划2015 年完成。

其后计划最终于2045 年关闭所有现行污水处理厂,全部由DTSS 解决污水收集、处理、水回收及排放;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规划启示..

新加坡城市规划启示..
1、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1)科学性:制定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2)长远性:注重谋划城市未来,努 力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要求 (3)权威性: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 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任何部
门、机构及个人不能随意更改
2、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秉持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原则。
(2)提高立体化空间的利用
(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非工程功能的挖掘
3、完善管理体制
目前,我们居住的城市道路的地下一 般埋有大量的各种管道,包括给排水、 燃气、电力、通讯等依附于城市道 路的各种地下管网,各种管网分属各 部门管理,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 易造成重复开挖建设和资源浪费。 应设置一部门筹建和管理各种管网 的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管网设施系 统的共建共享,有效解决了重复开挖、 重复建设等浪费资源的问题,有效降 低理厂规模的合理化
新加坡典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阴沟隧道工程,为节约用地,新加坡政
府耗资36亿新元,用2000年至2008年九年时间建造了深隧道阴沟系统,该
系统将原有六个污水系统的污水由10一50m深、60km长的污水隧道主 干网进行统一收集,输送至新建的樟宜废水净化厂(规模达到80万m3/日), 从而将原有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泵站的用地置换作为他用。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发展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与管理三者的关系,真正做到以规划统领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水平,以管理保障城市高效运行,形成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城市规划篇▲启示1.高效实施的城市规划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在新加坡,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城市规划得到严格执行。

确保了城市建设的一贯性、延续性和计划性。

新加坡的规划实施机制具有高度集约化的特点:一是城市规划职权集中、清晰。

二是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协调同步。

三是土地的开发利用以规划为导向。

目前,我区已进入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各类规划都在完善或修编中,如何提高规划的权威性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提高我区城市建设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和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尤其是我区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加强规划制度建设,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确保城市规划得到严格实施。

与此同时,我区现行的规划实施机制由于编制主体、实施主体众多,规划的编审报批缺少统一把关,区、镇街平台和各建设主体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类规划缺乏相互衔接。

迫切需要在全区树立“规划一盘棋”的理念和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编制,整合实施主体,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统一协调各类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城市建设篇▲启示2.高品质的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实施和城市建设组织上,突出道路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和城市绿化的系统建设,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和推行绿色建筑,建成了一大批精品工程,树立了国际花园城市的形象。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是城市建设目标明确。

40多年来,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始终围绕建设“花园城市”的目标展开,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突出了不同的侧重点。

二是基础设施功能完善。

组团间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发达,超前的地下管廊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的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启示与思考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学习新加坡现代城市规划的最新理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的独特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认真总结和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管理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一、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及规划管理具有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科学性。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就通过联合国聘请世界一流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了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未来4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提供了战略指导。

新加坡无论是概念性规划,还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都体现了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生态经济、城市意象等规划理论,有效引导了“花园城市”个性特色的塑造。

二是长远性。

新加坡注重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城市未来,努力使规划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比如,新加坡自60年代就把地铁规划出来,把所有的管线都规划到地下,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有了这些长远的规划,就避免了各类管线铺设带来的道路重复开挖和对城市交通的负面影响。

三是权威性。

新加坡城市概念规划、城市景观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刚性,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

在规划的调整上,概念性规划期限为40—50年,每10年修订一次;景观规15年,每5年修订一次。

这样,既保证了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划期限为10—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四是可操作性。

新加坡政府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每个住宅小区都规划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区,居民步行5分钟均可到达商业区。

每个规划都集思广益,进行公示,征求多方意见。

五是和谐性。

新加坡的规划特别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从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可以看到新加坡人尊重、崇尚自然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苏 建 筑
2 1 年 第 6 ( 第 15期 ) 01 期 总 4
四是 追 求 精 品 工程 。 加 坡 城 市 建 设 的美 , 就 美 在 细 新 美 节 , 在 城 市 是 一 个 个 精 品工 程 的有 机 组合 。 加 坡 在 城 市 美 新
精 品 工程 的 打 造 上 , 成 了从 规 划 设 计 、 工 组 织 到 质 量 保 形 施 证 一 整 套 的管 理 体 系 。 建 筑 工 程 规 划 设 计 上 , 加 坡 的城 在 新 市建 设 者 就树 立 了 强 烈 的 精 品 意 识 ,特 别 是 对 一 些 城 市 标 志性 建 筑 的规 划 设 计 慎 之 又 慎 , 力 追 求 经 典 , 求 完 美 。 努 力 新 加 坡 的 一些 大 型 住 宅 区 的 设 计 都 是 严 格 依 照 “ 市 规 划 一 城
最 为 充分 。 考 察 , 加 坡 的 城市 绿化 起 步 于 2 据 新 0世 纪 6 0年 代 , 型于 9 成 O年代 。6 O年 代 , 加 坡 在 道 路 、 地 上 大 力 种 新 空
植 高 大 的 乔木 , 短 时 间 内 实 现 了较 高 的 覆 盖 率 。7 代 , 在 0年
i h r c s fu b n z to n d r z to a e r o . n t e p o e so r a ia in a d mo e nia i n we c n l a n a lt
Ke r s u b n p a n n ; r a e eo me t u b n ma a e n ; e r y wo d : r a l n i g u b n d v l p n ; r a n g me t l a n 20 0 7年 8月 , 者 有 幸 参 加 了无 锡 市 委 组 织 部 组 织 的 笔 市 管 干 部 创 新 与 发展 能力 培训 班 ,对 新 加 坡 的 城 市 建 设 与 心 区为 主体 的星 座 结 构 .指 引 城 市 扩 展 走 组 团发 展 的 空 间
上 对 规 划 的有 力 执行 .新 加坡 的 城 市 发 展 才 取 得 了 流 的 成 就 。 括 而言 , 加 坡 的 城 市 规 划 及 规 划 管 理 具 有 4个 非 概 新
眼 光 谋 划 城 市 未 来 的发 展 ,努 力 使 规 划 满 足 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的要 求 。 比如 , 加 坡 现 在 有 不 少 街 道 是用 很 宽 的 绿 化 带 新 隔 开 的 , 有 大 树 , 有 草 坪 。 些 绿 化 隔 离 带 , 不 少 地 段 栽 植 这 有
总 体 设 计 一 筑 设 计 一 观 设 计 ” 步 骤 进 行 , 满 足 建 筑 建 景 的 在 是 城 市 建 设 具 有 很 强 的计 划性 。 新 加 坡 城 市 大 规 模 功 能 要 求 的 同 时 , 力 营 造 优 美 的 建 筑 景 观 。 多 住 宅 区在 努 许 组 团环 境 设 计 时 , 强 调 合 理 分 布 组 团 内 的配 套 设 施 . 分 都 充
保 了项 目 的 品质 和 领 先 性 。 工 程 建 设 实 施 过程 中 . 加 坡 在 新 城 市 建 设 者 对 技 术 标 准 采 用 , 一 种 实 用 主 义 态 度 , 意 做 持 注 到 因 地 制 宜 。 在 建 设 城 市 道 路 时 , 车 道 宽 度 、 坡 、 道 如 对 纵 弯
常 显 著 的特 点 。

是 科 学 性 。新 加 坡 立 国初 期 , 聘 请 联 合 国 专 家 , 就 历
开 向公 众 征 求 意见 , 合 理 的 意 见 予 以采 纳 吸 收 . 正 做 到 对 真 集 思 广 益 。 外 , 府 对 有 关 规 划 文 本 也 是 及 时 公 开 的 。在 此 政
概 念 规 划 .适 时 调 整 总体 规 划 的策 略满 足经 济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根 据 规 定 。 加 坡 概 念 性 规 划 期 限 为 4 新 5年 , 1 每 O年
调 整 1次 。 市 总 体 规 划 期 限 为 2 城 O年 , 5年 调 整 1次 。 每 四是 透 明 性 。 加 坡 政 府 认 为 。 市 规 划 是 一 个 理 性 推 新 城 进 过 程 , 是 一 个 民主 决 策 过 程 . 鼓 励 公 众 参 与 规 划 进 程 也 应 和 提供 反馈 意见 。 加 坡 政 府 在 制 定 “ 发 指 导 计 划 ” . 新 开 时 公
XI Zhe g i A n -xng
( o s u t nB ra f x, x J n s 1 1 1C ia C n t c o ue uo i Wu i i gu2 4 3 hn ) r i Wu a
Ab ta t ig p r a ih e p r n e n u b n pa nn ,d v lp n n n g me t rm ih ct s sr c :Sn a o eh sr x e e c si ra ln ig e eo me ta d ma a e n,f c i o whc ie i
是 为 以后 建 成 高 架 桥 预 留 的用 地 ,有 了这 些 超 前 的规 划保
障手 段 , 以后 就 少 了 征 地 拆 迁 的 麻 烦 。 三 是 权 威 性 。新 加 坡 城 市 规 划 分 为 概 念 规 划 和 总 体 规 划 2个 层 面 。 论 是 城 市 概 念 规 划 . 是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都 具 不 还 有 一 定 的 刚性 , 旦 经 过 法 定 程 序 批 准 , 不 得 随 意 修 改 , 一 都 要 修改 必须 按规 定程 序 。 规 划 的调 整 上 , 加 坡 采 用 稳 定 在 新
布 局 .这 一 科 学 的空 间布 局 模 式 造 就 了后 来 一 流 的人 居 环 境 。 加 坡 的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区 规 划 也 贯 穿 了 先 进 的 城 市 新 分 规划理念 . 较好 地 运 用 了 区 域 生 态 经 济 、 市 意 象 等 规 划 理 城
论 , 导 了 新 加 坡 “ 园城 市 ” 性 特 色 的 塑 造 。 引 花 个 二 是 超 前 性 。 加 坡 在 编 制 城 市 规 划 时 , 意 用 发 展 的 新 注
江 苏 建 筑
2 1 年 第 6期 ( 01 总第 1 5期 ) 4
1 1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夏 正 兴
( 锡市 建设 局 , 苏 无锡 无 江
24 3) 11 1
[ 摘 要]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及特点, 他们在城 市建设中的做法及经验, 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理念及方式, 值得城
市 化 和 现 代 化 建 设 快 速 发展 的 同 类城 市 学 习借 鉴 。
[ 关键 词] 城市规划; 建设; 管理; 借鉴
[ 中图分类号]U 8 . 1 【 T 941 t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105 67 (0 10 -0 10 10- 2 02 1 )6 0 1-2
Re e to s o Ur n a i , v l p e n M a a e e ti i g po e l f c i n n ba Pl nn ng De e o m nta d n g m n n S n a r
有 一 定 的启 示 意 义 . 得 我 们 深 入 学 习借 鉴 。 值 1 新 加 坡 城 市 规 划 、 设 、 理 的 成 功 经 验 建 管 新 加 坡 16 9 5年 独 立 后 , 仅 用 了 4 仅 0多 年 的 时 间 , 建 就 设 成 为 一 座 世 界 公认 的 最 适 宜 居 住 的 城 市 之 一 , 得 了 “ 赢 花 园 城 市 ” 美 称 , 受 世 人 瞩 目。新 加 坡 城 市 建设 发 展 的经 的 倍 验 是 多 方 面 的 . 核 心 经 验 是 科 学 而 正 确 处 理好 规划 、 设 其 建 和 管 理 3 的关 系 , 正 做 到 以规 划 统 领 城 市 发 展 的 方 向 , 者 真 以建 设 提 升 城 市 发展 水平 , 以管 理 保 障城 市 高效 运 行 . 成 形 城市规划 、 设 、 建 管理 有 机 衔 接 、 同发 展 的 整体 效 应 。 协 1 新 加 坡 城 市 规 划 的 经 验 及 特 点 . 1 新 加 坡 在 城 市建 设 发 展 上 .非 常 重 视 城 市 规 划 的科 学 制 定 和 认 真 执 行 , 正 把 规 划 作 为 “ 市 发 展 的 战 略 、 设 真 城 建 城 市 的 纲领 、 理 城 市 的依 据 ” 正 是 因 为 有 一 流 的 规 划 , 管 。 加
业 发 展 等 提 供 战 略 指 导 。 新 加 坡 的 概 念 性 规 划 确 定 了 以 中
新 加坡 , 一 个 地 块 的 详 规 在 相 关 部 门都 能 够 买 到 。 于 参 每 便
[ 稿日 2i 0. 收  ̄] 1 7I o. I
【 作者简介】正 ,锡 建 局 高 工 师 夏 兴无 市 设 ,级 程 。
考 量 机 动 车和 行 人 的进 出 口 , 出 自然 与 人 文 的景 观 轴线 , 突 注 重 实 ( 筑 ) 虚 ( 间 ) 重 , 组 团 具 有 较 好 的 围合 感 。 建 与 空 并 使
的重建 是从 2 0世 纪 6 0年 代 独 立 建 国 后 开 始 的 4 0多 年 来 , 加 坡 的城 市 建 设 始 终 围 绕 建 设 “ 园 城 开发 商 了 解 此 地 块 用 地 的规 划 情 况 .避 免 了 开 发 建 设 上 的许 多 矛盾
1 . 新 加 坡 城 市 建 设 的做 法 及 经 验 2 高起点 、 高水 平 的 城 市 规 划 . 新 加 坡 城 市 建 设 奠 定 了 为 基 础 。 加 坡 在 城 市 规 划 实 施 和城 市建 设 组 织 上 . 有 非 常 新 具 强 的 计 划 性 ,并 且 突 出 了道 路 基 础 设 施 的 整体 建 设 和 城 市 环 境 的 绿 化 建 设 ,建 成 了一 大 批 精 品工 程 ,扮 靓 了 城 市 形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