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作业习题及答案-1209学生

计算机原理作业习题及答案-1209学生
计算机原理作业习题及答案-1209学生

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3.若用MB作为PC机主存容量的计量单位,1MB等于( )字节。

A、210个字节

B、220个字节

C、230个字节

D、240个字节

4.运算器在执行两个用补码表示的整数加法时,判断其是否溢出的规则为

( )。

A、两个整数相加,若最高位(符号位)有进位,则一定发生溢出

B、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0,则一定发生溢出

C、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1,则一定发生溢出

D、两个同号的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与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一定发生溢出

5.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D、函数运算

6.运算器由很多部件组成,其核心部分是( )。

A、数据总线

B、算术逻辑单元

C、累加器

D、多路开关

7.在一般的微处理器中,( )包含在CPU中。

A、内存

B、输入/输出单元

C、磁盘驱动器

D、算术逻辑单元

9.若某数据段位于存储区38000H~47FFFH,则该数据段的段基址为()。

A、38000H

B、47FFFH

C、3000H

D、3800H

10.程序设计中所使用的地址是()。

A、逻辑地址

B、有效地址

C、物理地址

D、段基址

11.80X86执行程序时,对存储器进行访问时,物理地址可由()组合产生。

A、SS和IP

B、CS和IP

C、DS和IP

D、CS和BP

12.某处理器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外部数据总线为32位,它属于()。

A、8位处理器

B、16位处理器

C、32位处理器

D、64位处理器

13.在堆栈操作中,隐含使用的通用寄存器是()。

A、AX

B、BX

C、SI

D、SP

14.主要决定微机性能的是()

A、CPU

B、耗电量

C、质量

D、价格

15.十进制负数–38的八位二进制补码是()

A、01011011B

B、11011010B

C、11011011B

D、01011010B 16.若某台微型计算机的型号是奔四800,则其中800的含义是()

A、CPU中有800个寄存器

B、CPU中有800个运算器

C、该微机的内存为800MB

D、时钟频率为800MHZ

17.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送都是以()形式进行。

A、EBCDIC码

B、ASCII码

C、十六进制编码

D、二进制编码18.16位PC机中整数的有效范围是()

A、- 32768―32767

B、- 32767―32767

C、0―65535

D、- 32768―32767或0―65535 19.在()表示中,二进制数11111111B表示十进制数–1

A、原码

B、反码

C、补码

D、BCD码

20.用8位的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表示一个带符号数,它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是( )

A 、-127—+127

B 、-128—+128

C 、-127—+128

D 、-128—+127

21.计算机中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 )

A 、CPU

B 、ALU

C 、主机

D 、ENIAC

22.32位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字节(Byte )由( )位(bit )组成。

A 、4

B 、8

C 、16

D 、32

24.从功能上,8086的CPU 由( )两部分组成。

A 、SP 、ALU

B 、控制器、FLAGS

C 、EU 、BIU

D 、EU 、ALU

25.标志寄存器FLAGS 中存放两类标志,即( )。

A 、符号标志、溢出标志

B 、控制标志、状态标志

C 、方向标志、进位标志

D 、零标志、奇偶标志

26.若AL=3BH ,AH=7DH ,则AL 和AH 中的内容相加后,标志CF 、SF 和OF 的状态分别是( )。

A 、0、1、1

B 、1、1、1

C 、0、0、0

D 、1、1、0

27.若AL=3BH ,AH=7DH ,则AL 和AH 中的内容相减后,标志CF 、AF 和PF 的状态分别是( )。

A 、0、0、1

B 、1、1、1

C 、0、1、0

D 、1、0、0

28.下列有关指令指针寄存器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 、IP 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B 、IP 存放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C 、IP 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

D 、IP 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段地址

29.最小模式时,当M/IO -----

为低电平时,表示CPU 正在对( )进行访问。

A 、存储器

B 、I/O 端口

C 、外部存储器

D 、EPROM

30.下面有关MN/M X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工作模式选择信号,由CPU 产生,为高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小模式,

为低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大模式

B 、是工作模式选择信号,由CPU 产生,为低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小模式,

为高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大模式

C 、是工作模式选择信号,由外部输入,为低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小模式,

为高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大模式

D 、是工作模式选择信号,由外部输入,为高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小模式,

为低电平时,CPU 工作在最大模式

31.某CPU 的主频为250MHZ ,则它的时钟周期为( )

A 、250ns

B 、50ns

C 、40ns

D 、4ns

32.如果访问存储器时使用BP 寻址,则默认的段寄存器是( )

A 、CS

B 、ES

C 、DS

D 、SS

33.某单元在数据段中,已知DS=1000H ,偏移地址为1200H ,则它的物理地址为( )

A 、10000H

B 、11200H

C 、12100H

D 、13000H

34.某系统中,已知SS=2360H ,SP=0800H ,若将20H 个字节的数据入栈,则SP 的内容为( )

A 、0780H

B 、0820H

C 、23E20H

D 、07E0H

35.某系统中,已知建立堆栈时SS=2360H,SP=0800H,经过一段时间后,SP的内容变为0700H,则堆栈中有多少个字的数据()

A、80H

B、50H

C、100

D、100H

36.设某一个单元的物理地址是54321H,则正确的逻辑地址表示为()

A、4321H:50000H

B、54320H:1H

C、5430H:0021H

D、5432H:00001H 37.如果一个程序在执行前CS=1000H,IP=2000H,该程序的起始地址是()

A、3000H

B、12000H

C、21000H

D、1000H

38.如果一个堆栈从地址1250H:0100H开始,SP=0050,则SS的段地址是()

A、12600H

B、1260H

C、1265H

D、125BH

39.若已知[X]

补=11101011B,[Y]

=01001010B,则[X – Y ]

=()

A、10100001B

B、11011111B

C、10100000B

D、溢出

二、判断题

3.若一个数据块的起始地址为20A0H:0F6H,则该数据块起始地址的实际地址是21B60H。

4.SP的内容可以不指向堆栈的栈顶。

5.寄存器寻址其运算速度较低。

6.字长是描述CPU数据总线宽度的指标。

7.计算机的堆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区,数据存取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8.当运算结果各位全部为零时,标志ZF=0。

9.逻辑地址不是物理地址,但它是唯一的。

三、填空题

1.计算机是通过( )、( )、( )总线把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系统。

2.8086的数据总线是 ( )位,地址总线是( )位。

3.PC机主存储器中的基本存储单元的长度是( )。

4.80486可访问8位、 ( )、和 ( )、()位的寄存器。5.在微处理器的实地址方式下,段寄存器的作用是( )。

6.若一个数中含有3个“1”,则其奇偶标志为 ( )。

9.程序设计中使用的地址称为( ),而CPU对存储器单元进行操作时使用的地址称为( )。

12.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中,字长是指( )。

13.微型计算机由( )和( )两大部分组成。

14.上电复位时,若CPU的CS=0FFFFH,IP=0000H,则第一条指令从()H

方取

15.8088与外部交换数据的总线宽度是位,与寄存器组之间的数据总线宽度是位,EU内部总线宽度是位。

16.设AL=80H,AH=83H,AL和AH中的内容相加后,CF= ,OF= ,ZF= ,PF= ,AF= ,SF= 。

17.8086/8088将整个存储空间划分为许多逻辑段,每个逻辑段容量在以内,各个逻辑段相互重叠。

18.8086/8088中,某单元只能有一个地址,但可以有多个地址。

19.如果对堆栈进行操作,则段基址来源于,偏移地址来源

于。

20.某存储单元物理地址为32413H,则相对于段地址为3000H,其偏移地址

为,若,它的偏移地址是1003H,则其段地址为。

21.在8086/8088系统中,所有读写存储器或I/O端口操作都是由通

过系统总线完成的。

四、简答题

1.简述EU和BIU的主要功能?

2.8086和8088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5.C 6.B 7.D 8.C 9.D 10.A 11.B 12.C 13.D 14.A 15.B 16.D 17.D 18.D 19.C 20.D 21.A 22.B 23.A 24.C 25.B 26.A 27. B 28.B 29.B 30.C 31.D 32.D 33. B 34.D 35.A 36.C 37.B 38.B 39.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三、填空题

1.地址;数据;控制

2.16,20

3.字节

4.16,32

5.存放段基址

6.1

8.SS,SP

9.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10.外存

11.寄存器

12.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

13.软件,硬件

14.FFFF0H

15. 8、8、16

16. 1,1,0,1,0,0

17. 64KB、可以

18.物理,逻辑

19. SS、SP

20. 2413H、3141H

21. BIU(总线接口单元)

第2章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选择题

1.指令ADD CX,55H[BP]的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

(A) 寄存器寻址 (B) 直接寻址 (C) 寄存器间接寻址 (D) 寄存器相对寻址

2.设(SS)=3300H,(SP)=1140H,在堆栈中压入5个字数据后,又弹出两个字数据,则(SP)=( ) 。

(A) 113AH (B) 114AH (C) 1144H (D) 1140H

3.若SI=0053H,BP=0054H,执行SUB SI,BP后,则( )。

(A) CF=0,OF=0 (B) CF=0,OF=1 (C) CF=1,OF=0 (D) CF=1,OF=1

4.已知(BP)=0100H,(DS)=7000H,(SS)=8000H,(80100H)=24H,(80101H)=5AH,(70100H)=01H,(70101H)=02H,指令MOV BX,[BP]执行后,(BX)=( ) 。

(A) 0102H (B) 0201H (C) 245AH (D) 5A24H

7.下列四条指令都可用来使累加器清"0",但其中不能清"进位"位的是( ) 。(A) XOR AL,AL (B) AND AL,0 (C) MOV AL,0 (D) SUB AL,AL

8.若(AX)=96H,(BX)=65H,依次执行ADD AX,BX指令和DAA指令后,(AL)=( )。

(A) 0FBH (B) 01H (C) 61H (D) 0BH

9.下列能使CF标志置1的指令是( ) 。

(A) CMC (B) CLC (C) STC (D) CLD

10.MOV AX,[BP+SI]隐含使用的段寄存器是( )。

(A) CS (B) DS (C) ES (D) SS

11.设AL=7FH,要使AL=80H,应使用下列哪一条指令( )。

(A) AND AL,80H (B) OR AL,80H (C) XOR AL,80H (D) NOT AL

12.在执行十进制调整指令 DAA,DAS之前必须将结果存放于( )中。

(A) AX (B) AH (C) AL (D) BL

13.下列指令执行后影响标志位的是( ) 。

(A) MOV (B) PUSH (C) ADD (D) XCHG

14.唯一能对应存储单元的地址是( )。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地址 (C) 有效地址 (D) 逻辑地址

15.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语言是( )。

(A) 机器语言 (B) 汇编语言 (C) 高级语言 (D) 程序设计语言

16.需采用先进后出原则操作的存储区是( )。

(A) 寄存器组 (B) 地址缓冲器 (C) 数据寄存器 (D) 堆栈区

17.寄存器SP用于对( )的操作。

(A) 空闲单元 (B) 堆栈单元 (C) 数据单元 (D) 指令单元

18.若(BX)=1000H,(DS)=2000H,(21000H)=12H,(21001H)=34H,执行LEA SI,[BX]指令后,SI寄存器的内容是( )。

(A) 1234H (B) 3412H (C) 1000H (D)0010H

19.若(AL)=80H,执行 NEG AL指令后,CF和OF标志位的状态分别为( )。

(A) 0和0 (B) 0和1 (C) 1和0 (D) 1和1

20.若要完成(AX)*7/2运算,则在下列四条指令之后添加( )指令。 MOV BX,AX ;MOV CL,3 ;SAL AX,CL ;SUB AX,BX( ) 。

(A) ROR AX,1 (B)SAL AX,1 (C)SAR AX,1 (D)DIV AX,2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大工秋工程水文学离线 作业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网络教育学院 《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 学习中心:云南曲靖兴源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 心专业:水利水 电工程 年级: 16年秋季 学号: 学生:杨鹏帆 指导教师:

1 基本知识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 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 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 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放大方法 同倍比放大法 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 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

计算机原理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8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计算机中一次处理的最大二进制位数即为() A.位B.字节 C.字长D.代码 2.下列算式中属于逻辑运算的是() A.1+1=2 B.1-1=0 C.1+1=10 D.1+1=1 3.下图所示的门电路,它的逻辑表达式是() A.F=CD AB B.F=ABCD C.F=AB+CD D.F=ABCD 4.八进制数中的1位对应于二进制数的() A.2位B.3位 C.4位D.5位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码是表示无符号数的编码方法 B.对一个数据的原码的各位取反而且在末位再加1就可以得到这个数据的补码

C.定点数表示的是整数 D.二进制数据表示在计算机中容易实现 6.浮点数0.00100011B×2-1的规格化表示是() A.0.1000110B×2-11B B.0.0100011B×2-10B C.0.0100011B×20B D.0.1000110B×21B 7.两个定点数作补码加法运算,对相加后最高位出现进位1的处理是() A.判为溢出B.AC中不保留 C.寄存在AC中D.循环加到末位 8.运算器中通用寄存器的长度一般取() A.8位B.16位 C.32位D.等于计算机字长 9.目前在大多数微型机上广泛使用宽度为32/64位的高速总线是() A.ISA B.EISA C.PCI D.VESA 10.某计算机指令的操作码有8个二进位,这种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中的指令条数至多为 ()A.8 B.64 C.128 D.256 11.间接访内指令LDA @Ad的指令周期包含CPU周期至少有() A.一个B.二个 C.三个D.四个 12.在程序中,可用转移指令实现跳过后续的3条指令继续执行。这种指令的寻址方式是() A.变址寻址方式B.相对寻址方式

第四章作业及答案(学生版)

习题4-1 1. 设随机变量 求()E X ;E (2-3 X ); 2()E X ;2(35)E X +. 解 -0.2;2.6;2.8;13.4 2.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0,()0, 0.x e x f x x -?>?=???≤ 求X e Z X Y 22-==和的数学期望. 解 2, 1 3 .. 3. 游客乘电梯从底层到电视塔顶观光, 电梯于每个整点的第5分钟、第25分钟和第55分钟从底层起行. 假设一游客在早八点的第X 分钟到达底层侯梯处, 且X 在区间[0, 60]上服从均匀分布. 求该游客等候电梯时间的数学期望. 解 记Y 为游客等候电梯的时间,则 5,05, 25,525,()55,2555,65,5560. X X X X Y g X X X X X -<-<==-<-

水文考试复习参考题含答案.(优选)

一、填空题 1.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大_循环和_小_循环。 2.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大循环。 3.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小循环___。 4. 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_____ ,内因是_水具有固液气三态转变的特性 _________。 5.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蒸发____,__降雨______,__下渗_____,___径流____。 6.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程。 7.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 8.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五段。 9. 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______流域____。 10.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流域,称_____ 闭合区域_____流域;否则,称非闭合区域流域。 11. 自河源沿主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_____河流长度_______。 12. 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_______河流纵比降________。 13. 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_______河网密度_______。 14. 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值近似为_____零______。 15. 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 际变化______越大_____。 16. 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________产流_____过程和 ______汇流______过程。 17.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______流量_________。 18. 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_______径流模数________。 19.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在某一指定基面以上的高程。 20.我国现在统一规定的水准基面为青岛黄海基面。 21.我国计算日平均水位的日分界是从_ 0 _时至 24 时。 22. 计算日平均流量的日分界是从_ 0 _时至 24 时。 23.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称为径流量,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称为径流深。

大工13春《工程水文学》大作业及要求

网络教育学院《工程水文学离线作业》 题目:同频率放大法计算设计洪水过程线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春季入学则去掉“/秋”字,秋季入学则去掉“/春”字。添加内容时注意文字保持整齐、下划线要完整。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请把你所在的学习中心名称完整填写。阅后删除此文本框

1 基本知识 1.1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与推求 仅有设计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量还难以确定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泄水建筑物的尺寸,这是因为洪峰流量出现的迟早和洪量集中的程度不同,即洪水过程线形状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设计防洪库容和最大泄量。 因此,设计洪水过程线亦是设计洪水的一个不可缺的重要内容。设计洪水过程线指符合某一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线,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方法。 思路:先从实测资料中选取一场典型洪水过程,然后按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量进行放大,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 选择资料完整精度较高且洪峰流量和洪量接近设计值的实测大洪水过程线; 具代表性,洪水发生季节、洪水的历时、峰量关系、主峰位置、峰型等均能代表该流域较大洪水特性的实测洪水过程; 选择对工程防洪不利的典型洪水过程线,尽量选择峰高量大的洪水,而且峰型集中,主峰靠后的过程。 1.2 放大方法 同倍比放大法 用同一放大系数放大典型洪水过程线,以求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方法。该法的关键是确定以谁为主的放大倍比值,有以下两种方法: 以洪峰流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峰控制) 适合于无库容调节的工程设计,如桥梁、涵洞及排水沟及调节性能低的水库等。 以洪量控制的同倍比放大法(以量控制) 适合于蓄洪为主的工程设计,如调节性能高的水库,分洪、滞洪区等。 放大倍比按上述方法求到后,以放大倍比乘实测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各纵坐标,即得设计洪水过程线。该法简单易行,能较好地保持典型洪水过程的形态。 但该法使得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洪峰或洪量的设计频率不一致,这是由于两种放大倍比不同(KQm KW )造成的。如按KQm放大后的洪水过程线所对应的时段洪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值。反之如按KW 放大洪水过程线,其洪峰值不一定为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作业答案版)

高三语文强化训练专题(高考专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再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表述不准,原文是“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料”。 C项,“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原文是“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 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错误,原文只是用城市的形成和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故选A。 2. 【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C项,“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错误,原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并没有说哪个是主要原因。故选C。 3. 【3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由原文“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可知,ABC正确,由“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可知,D项不属于沿革地理。故选D。 4. 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4题详解】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辨别助词,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最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 首先筛选出有效信息:“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然后找到主谓宾,即历史地理学是学科。再将有效信息整合,用“……是……”的句式作答。 5. 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文,结合文章内容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在划分层次时重点关注观点句,看段落中是否有分论点。 第一段,分析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第二段,以《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为例,介绍历史地理学,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 第三、四段,介绍沿革地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情况。

研究生复试水文学题库及答案

1.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1.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 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2.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2.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3、什么叫特大洪水?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如何处理? 3、答::特大洪水是指稀遇的量级很大的实测洪水或历史调查洪水。因特大洪水加入系 列后,使之成为不连续的系列,因此在作经验频率计算和统计参数计算时要进行处理。特 大洪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独立样本法或统一样本法计算洪水的经验频率,经验频率确定后, 则可用包含特大洪水的矩法公式或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用适线法推求理论频率曲线及设 计洪水。 4、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指的是什么?如何审查资料的代表性? 4、答: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可靠性审查、一致性审查和代表性审查。审查资料的代表性,一般是与更长的参证系列进行比较,即用与设计变量(N 年)关系密切的长期观测资料的参证变量(N 年)论证,N 年的参证变量系列与N 年的参证变量系列的概率分布 比较接近。也可有用水文变化的周 期性论证,即设计变量系列应包含几个丰、中、枯交替年组。 5. 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答: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 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 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6.什么是流量?测量流量的方法有哪些? 6.答: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 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流量测验的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流速面积法:有流速仪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积宽法(动车法、动船法和缆道积 宽法)、浮标法(按浮标的形式可分为水面浮标法、小浮标法、深水浮标法等)。 (2)水力学法:包括量水建筑物和水工建筑物测流。 (3)化学法:又称溶液法、稀释法、混合法。 (4)物理法:有超声波法、电磁法和光学法。 (5)直接法:有容积法和重量法,适用于流量极小的沟涧

工程水文学作业答案

部分答案错误,自己更正。 1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 答案;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2.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 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附近洋面夏季接受太阳辐射量大,蒸发强度高,大量的水汽随强劲的东南气流自海洋上空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广大地区,且夏季降水的天气系统,如台风雨、锋面雨等特别活跃,常常形成高强度、大范围、长历时的大暴雨,从而引发大洪水及特大洪水。 3. 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__b__)所引起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4. 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_c]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5. 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没有影响,对吗? 不对。时段越长,水量平衡方程中的蓄水变量相对其他各项将愈小,当时段很长时,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多年平均水量平衡那样 2-2 1.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 (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 (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2.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 当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时,称为闭合分水线。 3 4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 5 1)毁林开荒使山区的植被受到破坏,暴雨时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下游河道淤塞,排水不畅; (2)裸露的坡地,下渗差,暴雨时产生地面径流大,汇流速度快,将使洪峰大大增高 6 7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 8 围垦湖泊,主要使湖泊的蓄洪容积大大减小;同时,被围垦的土地,还要大量排渍,使河流洪水显着加剧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A .(7CD )16 B. ( 7D0)16 C. (7E0)16 D. 3. 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_______ 。 A .(10011001) 2 B. (227) 8 C. (98)16 4. ____ 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移码 5. 在小型或微型计算机里,普遍采用的字符编码是 A. BCD 码 B. 16 进制 C. 格雷码 6. 下列有关运算器的描述中, ______ 是正确的 A. 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C. 能暂时存放运算结果 D. 7. EPROM 是指 ____ 。 A. 读写存储器 B. C.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D. 8. Intel80486 是 32位微处理器, Pentium 是A.16 B.32 C.48 D.64 9 .设]X ]补=1.XXX 3X 4,当满足 _________ ■寸,X > -1/2 成立。 A. X 1必须为1,X 2X 3X 4至少有一个为1 B. X 1必须为1 , X 2X 3X 4任意 C. X 1必须为0, X 2X 3X 4至少有一个为1 D. X 1必须为0, X 2X 3X 4任意 10. CPU 主要包括 _____ 。 A.控制器 B. 控制器、运算器、cache C.运算器和主存 D.控制器、ALU 和主存 11. 信息只用一条传输线 ,且采用脉冲传输的方式称为 _________ 。 A. 串行传输 B. 并行传输 C. 并串行传输 D. 分时传输 12. 以下四种类型指令中,执行时间最长的是 _________ 。 A. RR 型 B. RS 型 C. SS 型 D. 程序控制指令 13. 下列 _____ 属于应用软件。 A. 操作系统 B. 编译系统 C. 连接程序 D. 文本处理 14. 在主存和CPU 之间增加cache 存储器的目的是 _____ 。 A. 增加内存容量 B. 提高内存可靠性 C.解决CPU 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问题 D. 增加内存容量,同时加快存取速 度 15. 某单片机的系统程序,不允许用户在执行时改变,则可以选用 ____________ 作为存储芯 片。 A. SRAM B. 闪速存储器 C. cache D. 辅助存储器 16. 设变址寄存器为X ,形式地址为D, (X )表示寄存器X 的内容,这种寻址方式的有 效地址为 ______ 。 A. EA=(X)+D B. EA=(X)+(D) C.EA=((X)+D) D. EA=((X)+(D)) 17. 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本身的寻址方式,称为 ___________ 。 A. 隐含寻址 B. 立即寻址 C. 寄存器寻址 D. 直接寻址 18. 下述 I/O 控制方式中,主要由程序实现的是 ________ 。 7F0)16 D. ( 152)10 o D. ASC H 码 只做加法 既做算术运算,又做逻辑运算 只读存储器 光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位微处理器。

作业答案学生版

作业答案学生版

1-1、铁磁材料具有哪三种性质? 答:铁磁材料具有“高导磁率”、“磁饱和”以及“磁滞和剩磁”等三种性质。 1-2、交、直流接触器电磁机构有什么不同点? 答: (1)铁心构造方面的不同:交流电磁铁的铁心由硅钢片叠压而成,且一般有短路环; 交流电磁铁为了减少涡流损耗,铁心的应该由片间涂有绝缘材料的硅钢片叠压而成。 此外为了避免铁心中因磁通过零而出现的吸力为零,从而出现衔铁振动现象,交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设有短路环。 直流电磁铁的铁心一般由整块铸铁制成,且不设短路环。而直流电磁铁因为稳定运行时不会产生涡流损耗,为了简化工艺等,铁心通常由整块铸铁制成。直流电磁铁铁心产生的吸力恒定不变,因此不需要设置短路环。 (2)线圈结构方面的不同: 交流电磁铁线圈是带骨架的“矮胖形”线圈,线径粗,匝数少;直流电磁铁线圈是不带骨架的“细长形”线圈,线径细,匝数多。 (3)工作原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 对于交流电磁铁,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直流电磁铁是恒磁势型的。

对于直流电磁铁,要电源电压不变,,推出电流I=U/R=常数,所以是恒磁势型 1-3、交流接触器为什么要用短路环? 答:交流接触器用短路环是为了避免衔铁的振动。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过的是交流电流,在铁心中产生的是交变磁通。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流和交变磁通都有两个瞬时值为零的“过零点”。在“过零点”瞬间,铁心产生的电磁吸力为零。在“过零点”衔铁就会出现振动。短路环是用良导体焊接成的,将铁心的一部分套住。接触器工作时产生的交变磁通也通过被短路环套住的部分铁心,且在短路环中感应电动势,产生电流。短路环中的电流也会产生磁通,避免铁心两部分产生的磁通同时为零,从而避免衔铁的振动的。 1-11、交流接触器衔铁卡住为什么会烧毁线圈? 答:交流电磁铁是恒磁通型的,只要电源电压和频率不变,因为U≈E=4.44NfΦ,其磁通基本不变,因此不管衔铁是否吸合,电磁铁产生的吸力基本保持不变。 但是,衔铁吸合前,磁路的磁阻大,线圈通过的电流大; 衔铁吸合后,磁路的磁阻小,线圈通过的电流小 若接触器工作时交流电磁铁的衔铁卡住,将使线圈一直保持较大的电流,产生的铜损耗增加,很容易使线圈因过热而烧毁。 第2章变压器 2-1、额定电压为110/24V变压器,若将原边绕组接于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前面的括号内。) 1.为了缩短指令中某个地址段的位数,有效的方法是采取(C)。 A、立即寻址 B、变址寻址 C、间接寻址 D、寄存器寻址 2.某计算机字长是16位它的存储容量是64KB,按字编址,它们寻址范围是(C)。 A.64K B.32KB C.32K D.16KB 3.某一RAM芯片其容量为512*8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线的最少数目是(C)。 A.21 B.17 C.19 D.20 4.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C)。 A.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B.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C.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D.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5.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B)。 A.通用寄存器 B.贮存单元 C.程序计数器 D.堆栈 6.RISC是(A)的简称。 A.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B.大规模集成电路 C.复杂指令计算机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7.CPU响应中断的时间是_C_____。 A.中断源提出请求;B.取指周期结束;C.执行周期结束;D.间址周期结束。8.常用的虚拟存储器寻址系统由____A__两级存储器组成。 A.主存-辅存;B.Cache-主存;C.Cache-辅存;D.主存—硬盘。 9.DMA访问主存时,让CPU处于等待状态,等DMA的一批数据访问结束后,CPU再恢复工作,这种情况称作__A____。 A.停止CPU访问主存;B.周期挪用;C.DMA与CPU交替访问;D.DMA。10.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和精度取决于__C____。 A.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机器数形式;B.阶码的机器数形式和尾数的位数;

计算机原理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B A (1010010)2 B (00101000)BCD C (512)8D(235)16 2、某机字长16位,采用定点整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尾数为15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整数为(),最小负整数为()。 A A +(215-1),-(215-1) B +(215-1),-(216-1) C +(214-1),-(215-1) D +(215-1), -(1-215) 3、运算器虽由许多部件组成,但核心部分是() B A 数据总线 B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C 多路开关 D 累加寄存器 4、在定点运算器中,无论采用双符号位还是采用单符号位,都必须要有溢出判断电路,它一般用()来实现 C A 与非门 B 或非门 C 异或门 D 与或非门 5、立即寻址是指() B A 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B 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 C 指令中间接给出操作数 D 指令中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6、输入输出指令的功能是() C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C 进行CPU与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D 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7、微程序控制器中,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是() D A 一段机器指令组成的程序可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B 一条微指令由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C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条微指令来执行 D 每一条机器指令由一段用微指令编成的微程序来解释执行 8、相对指令流水线方案和多指令周期方案,单指令周期方案的资源利用率和性价比()A A 最低 B 居中 C 最高 D 都差不多 9、某一RAM芯片,其容量为1024×8位,除电源端和接地端外,连同片选和读/写信号该芯片引出腿的最小数目为() B A 23 B 20 C 17 D 19 10、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的目的是()。 C A 扩大主存的容量 B 增加CPU中通用寄存器的数量 C 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D 代替CPU中寄存器工作 11、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输出接口是()之间的交接界面。 B A CPU与存储器 B 主机与外围设备 C 存储器与外围设备 D CPU与系统总线 12、在采用DMA方式的I/O系统中,其基本思想是在()之间建立直接的数据通路。B A CPU与存储器 B 主机与外围设备 C 外设与外设 D CPU与主存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两个补码相加,只有在最高位都是1时有可能产生溢出。(×) 2、相对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程序计数器内容与偏移量之和(√) 3、指令是程序设计人员与计算机系统沟通的媒介,微指令是计算机指令和硬件电路建立联系的媒介。(√)

2004-2005学年河海大学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工程水文学》试题(B卷)及答案 (水务工程专业03级)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在横线上填上所选结果的序号(单选,每题2分) 1、如果平原地区的雨量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采用(2)计算面平均雨量比较合适。 (1)算术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等雨深线图法 2、河道的糙率增大则河道过水能力(2);河道的比降增大则河道的过水能力。 (1)增大;(2)减小;( 3)不变 3、霍顿下渗公式中的参数f0,f c,K与(3)有关。 (1)降雨强度;(2)土壤含水量;(3)土壤性质 4、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雨量10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mm,流域最大蓄水能力100mm,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mm。 (1)550;(2)650;(3)750 5、在流域径流形成和消退过程中,(1)退水速度最快。 (1)地表径流;(2)表层流;(3)地下径流 6、流域内修建大型水库后,通常情况下多年平均径流深(2)。 (1)增加;(2)减少;(3)不变 7、设事件A、B相互独立,且P(A)=0.4;P(B)=0.05,则P(AB)=(2);P(A+B)=(4)。 (1)0.2;(2)0.02;(3)0.45;(4)0.43;

8、某堤防设计标准P=0.05。今后十年内发生河道水位超过堤顶高程的概率(3)。 (1)0.0510 ;(2)1 - 0.0510 (3)1-( 1-0.05 )10 9、已知均值EX = 100.0mm,离差系数Cv = 0.40,离均系数φp=6.5,则设计值x p=(1) mm。 (1)360.0;(2)260.0;(3)260.5 10、城市化地区一般不采用直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主要原因是流量资料不满足(1)。 (1)一致性;(2)代表性;(3)可靠性 11、如果设计枯水流量为2.5 m3/s,则供水保证率为(1)。 (1)P( Q>2.5 m3/s );(2)1-P( Q>2.5 m3/s );(3)1 / P( Q>2.5 m3/s ) 12、在一般情况下,月降雨径流相关图的精度(3)年降雨径流相关图。 (1)高于;(2)等于;(3)低于 13、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是假定设计暴雨的频率(3)设计洪水的频率。 (1)大于;(2)小于;(3)等于 14、已知某流域按三小时时段的一次净雨过程为11.5,3.0,25.0,13.5,4.5(mm),产生的地下径流总量为30.0mm,则分析出该次雨洪事件的稳定入渗率f c=(2) mm/h。 (1)2.0 ;(2)2.5 ;(3)6.0 15、一般情况下,采用等流时线方法推求出的流域流量过程线洪峰 (1)实测洪峰。

大学物理作业学生新版答案

《大学物理》作业 No.1 运动的描述 班级 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v ,瞬时速率为v ,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它们之间的关系有 [ ] (A) v v v v , (B) v v v v , (C) v v v v , (D) v v v v , 2. 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 kt t v d d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数。当t =0时,初速为0v ,则速度v 与t 的函数关系是 [ ] (A) 02 2 1v kt v (B) 02 2 1v kt v (C) 0 2121v kt v (D) 0 21 21v kt v 3.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j bt i at r 2 2 (其中a 、b 为 常量)则该质点作 [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 一般曲线运动 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 (A) t r d d (B) (C )t r d d ( D) 22)d d ()d d ( t y t x 二、填空题 t r d d

1.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I)(62 t t x ,则在t 由0至4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 ,在t 由0到4 s 的时间间隔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 。 2. t t r t r 与为某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矢量,试在两个图中分别画出 v v r r 、以及、 。 三、计算题 1.(p36 习题1.6)一质点在xy 平面上运动,运动函数84,22 t y t x (采用国际单 位制)。 (1) 求质点运动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 (2) 求s t s t 2121 和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2. 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cos 5 x t , 2sin 5=y t (单位:m)求: (1)质点的轨道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 (2)t=0s ~0.25s 之间质点的位移r (3)t=0.125s 时质点的速度 (4)t=0.25s 时质点的加速度 (注:计算过程和结果中 保留)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 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631695941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水文学复习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3、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4、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 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5、下渗率总是( d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7、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8、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9、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a)。 a、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 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10、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1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a、r﹥0; b、r﹤0; c、r = -1~1; d、r = 0 ~1。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1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d)。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A.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肯定 2.设计洪水是指(__A__) 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及答案26476

中国自考人——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231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20分) 1.迄今为上,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其理由是( )。 A.运算速度快 B.信息处理方便 C.节约元件 D.物理器件性能决定 2.在计算机中能直接被接受的语言为( )。 A.机器语言 B.汇编语言 C.高级语言 D.数据库语言 3.设二进制代码内容为01111111,其原码对应的真值是( )。 D.+127 4.2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 A.算术运算 B.逻辑运算 C.累加器运算 D.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6.若RAM芯片的存储容量为1M×8bit,则该芯片的地址线的数目是( )。 7.某计算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为1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 8.通常人们把依据某种需要而编制的指令序列称为计算机中的( )。 A.程序 B.文件

C.记录 D.集合 9.在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中,通常采用多种确定操作数的方式。当操作数的地址由某个指定的变址寄存器内容与位移量相加得到时,称为( )。 A.直接数 B.间接寻址 C.变址寻址 D.相对寻址 10.某型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的主频为100MHZ,四个时钟周期组成一个机器周期,平均三个机器周期完成一条指 令,则它的机器周期为( )ns。 11.在计算机中的寄存器里的值有时是地址,这只有计算机的( )能识别它。 A.时序信号 B.判断程序 C.指令 D.译码器 12.程序计数器属于( )。 A.控制器 B.运算器 C.存储器 D.输入输出接口 13.计算机CPU芯片中的总线属于( )总线。 A.外部 B.内部 C.系统 D.板级 14.在串行传输时,按顺序传输表示一个数据所有二进制的脉冲信号,每次一位。通常用第一个脉冲信号表示 ( )。 A.最高有效位 B.最低有效位 C.码元 D.无符号数 15.一级汉字有3755个,假设每个汉字字模采用16×16点阵,并放在主存中,则约占( )字节。 16.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硬盘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一般采用( )方式。 A.通道控制 (直接存储器访问) C.程序中断控制 D.程序直接控制 17.周期挪用方式常用于( )方式的输入/输出中。

(学生版作业本A本)励耘新中考科学

第1课时多种多样的生物1 第3课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3 第5课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第7课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二)7 第9课时生物的生殖和发育9 第11课时健康地生活11 第13课时物质的密度13 第15课时波(二)15 第17课时运动和力(二)17 第19课时浮力19 第21课时功和功率机械能21 第23课时欧姆定律电路计算(一)23 第25课时家庭电路25 第27课时电功电功率(一)27 第29课时内能、核能、能量守恒与转化29 第31课时化合价和化学式31 第33课时空气(一)33 第35课时水和溶液35 第37课时常见的化合物(二)37 第39课时常见的化学反应39 第41课时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41 第43课时人类生存的地球43

第1课时多种多样的生物 1.(2014·衡阳)一株水稻结了许多种子,这属于生物的哪项特征( ) A.应激性B.生长 C.繁殖D.新陈代谢 2.(2015·聊城)某同学在观察人血涂片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物像。如要进一步放大以清晰地观察白细胞甲, 第2题图 不必要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第3题图 3.(2015·通辽)用显微镜观察某玻片标本时,欲将如图所示视野中的细胞移至视野的正 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 A.左上方B.右下方 C.左下方D.右上方 ★4.(2015·乐山)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5.(2013·深圳)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发现下表皮气孔多于上表皮 B.用显微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凸起,形成根毛 C.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时视野将被放大20倍 D.转换高倍镜后,可在视野中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 ★6.(2013·随州)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40×,则该组合的显微 镜放大倍数为( ) A.10×B.40×C.50×D.400× 7.(2014·济宁)济宁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研发中已取得突破性 进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该菌的特征有(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②有真正的细胞核③寄生④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⑤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⑤B.②③⑤ C.①④⑤D.②④⑤ ★8.(2015·温州)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第8题图 A.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9.(2013·益阳)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生活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生物的特征生活实例 A. 生活需要营养兔吃草、猫吃老鼠 B. 能进行呼吸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需要排出体内废物人体排尿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水文学复习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3、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4、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 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5、下渗率总是( d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7、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8、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9、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a)。 a、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 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10、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1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a、r﹥0; b、r﹤0; c、r = -1~1; d、r = 0 ~1。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1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d)。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