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标准中国美术史教案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聂松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及学分34学时,2学分

授课班级艺术061、062

使用教材《中国美术简史》

系(院、部) 人文科学系

教研室(实验

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室)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1

一、课题:原始时期美术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

四、重点、难点:原始彩陶部分、雕塑部分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泽厚著)

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第一、导入课题:(20分钟)简述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将中国美术史学习的方法——图象分析与断代研究相结合,个案了解与线索搜寻相一致的方法向学生讲解。

课程教学说明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美术发展脉络,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并建立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认识。整个课程安排力求知识系统、结构明晰、概念准确、重点突出。基于对专业性质的考虑,将史的线索与图像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现一个绘画、雕塑、石刻、书法、工艺与建筑等相结合的艺术世界。在历史线索清晰的同时,力求从美术断代史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研究,建立图像说明历史、图像分析与史论课题相结合的美术史讲授体系。课程中的重点章节和当下美术界关注的重大美术史问题,将采取与学生讨论的形式,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艺术现象与艺术流派的能力。

第二、教学内容:(60分钟)

第一章原始时期美术

说明:本章涉及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知识,因本章涉及美术作品皆非纯美术性,夹杂有原始巫术礼仪在,故重点从带有美的器物中抽离出带有美术史意义的审美观念进行讲解,此时期的审美观念是美术史的重点内容,而对于教材中涉及的作品分类采取略讲与学生自学的形式。

一、中国美术的起源问题

古代的文献典籍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美术创始的零星记载,它们往往附会于上古传说。但这些资料无法正确解释远古文化发生的历史过程。中国美术的起源应上溯到石器时代,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考察这时期美术,需从当时人类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实用品上开始。

二、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旧石器时代,从南方的元谋人到北方的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虽然像欧洲洞穴壁画那样的艺术尚待发现,但从石器工具的进步上可以看出对形体性状的初步感受。并且,这时期的美术是伴随着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开始的。

1、欧洲洞穴壁画与中国旧石器时代带有某种美的工具进行对比。(图)

2、对形体性状的感受的发展:北京人的石器似尚无定形,丁村人的则略有规范,如尖

状、球状、橄榄形等等。到山顶洞人,不但石器已很均匀、规整,而且还有磨制光滑、钻孔、刻纹的骨器和许多所谓“装饰品”。所有“装饰品”都很精致,其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象是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图)这表明对形体的光滑规整、对色彩的鲜明突出、对事物的同一性等有了最早的朦胧理解、爱好和运用。“装饰”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

3、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山顶洞人的装饰品,有截成小段的鸟骨管,磨光之后,复刻上

一些线纹;有从海滨拣来的贝壳,并在上面钻出小孔……代表山顶洞人最高技术的装饰品是一些小石珠和钻孔的砾石。(图)

4、红色与装饰给我们的启发:上面提到的红色,在山顶洞人尸体旁也能找到,山顶洞

人在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并且穿戴用赤铁矿染过,红色对于他们就已不只是

生理感受的刺激作用,而是包含着某种观念含义。可以断定,这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审美或艺术这时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只是潜藏在这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

三、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大约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标志是农耕时代和畜牧业的产生以及磨制石器、陶器和原始纺织的出现。这时大部分人已经摆脱穴居野处的境地而筑房定居,出现了原始建筑和村落。此时期的主要美术门类有:陶器与原始工艺、彩陶绘画和岩画、原始雕塑、以及原始建筑。

(一)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美术创造,是原始先民贡献给美术宝库的珍贵遗产。重要者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黑陶,青莲岗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长江流域以南以至台湾地区的几何印纹陶。其中重点掌握:仰韶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彩陶和龙山文化黑陶。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因时间、地区的差异而被考古学家分成不同类型。主要有:

(1)半坡类型:造型风格朴实厚重,彩绘一般都施于器物最显眼部位。彩绘纹样,除几何纹外,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纹样单纯而富于装饰效果。纹样较好地处理了虚实、阴阳、正反、疏密关系,简洁而变化丰富。

(2)庙底沟类型: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构成的三角形纹。弧线的内侧空白,外侧填以黑色,构成二方连续纹样,黑白各自成形,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可分为先后连续的三种类型:

(1)马家窑类型:器型类型已较前丰富,造型也更多种多样。陶器装饰以彩绘居多,主要是黑彩,也有一部分在黑彩中加施红彩。彩绘装饰的面积大,有的饰满器体全身。纹样多为波状纹、垂幛纹或漩涡纹,流利生动;图案构成丰富繁密而多变化,装饰带有主次之分。吸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在并列直线之间和波状、垂幛纹单位的两端点缀黑圆点,产生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2)半山类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比例权衡和外廓线的转折变化都非常考究。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彩绘以黑为主,黑红兼用的也颇多。装饰面积较大,装饰带往往多至四五条,主次之间互相配合呼应,形成一个多样而统一的装饰整体。纹样结构严谨,描画规整而又灵活自然。装饰纹样大都是各式几何纹,如:螺旋形纹、波状纹、折线纹、锯齿纹、大圈纹、葫芦形纹、平行线纹、菱格纹、方格纹等等。最具特色的是螺旋形纹。较之庙底沟型彩陶,半山类型的彩陶更为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形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装饰部位的成功选择和艺术处理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3)马厂类型:有代表性的器型为小口折沿宽肩罐。有的与半山型陶罐相似,但其形体比较高耸,外廓线不及半山型的紧凑和富于弹性感。纹饰一般显得粗犷简率,最具特色的纹样是大圆圈纹、卷曲纹、勾连纹和娃形纹。在作为二方连续单位纹样的大圆圈纹内,都填有不同的纹饰。大圆圈纹可能是后来广泛流行的“开光”法的先驱。卷曲纹和勾连纹可能是商代及其以后的云雷纹和回纹的前身。

3、龙山文化黑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黑陶工艺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转折关系棱角清楚明确,有的器物上有凹凸的弦纹。黑陶不施彩绘,色彩单纯古朴,完全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造型上。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半坡类型人面陶盆(图)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马家窑型舞蹈纹盆(图)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庙底沟型鹳鱼石斧缸(图)河南临汝阎村出土

庙底沟型鲵鱼纹器(图)

5、占据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纹饰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曲线、直线、水纹、旋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关于这些几何纹的起因和来源,我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说法。仰韶、马家窑的某些几何纹样已比较清晰的表明,它们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渐变为抽象化、符号化的。这种符号化,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这些符号化的图象里,蕴藏着丰富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巫术礼仪的图腾想象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成为纯形式的几何图案,它的原始图腾含义却由于几何纹饰经常比动物形象更多地布满器身,这种含义反而更加强了。这是原始美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而这些在更进一步的图象资料分析中更清晰的表明

6、对图象资料的几分钟讨论……

(二)新石器时代的其他工艺

新石器时代的染织、骨器有所发展。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织物痕迹,陕西华县新石器遗址中发现有朱红色麻布残片。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山顶洞人原始服饰复原图(图)

(三)新石器时代的绘画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方面。除彩陶上的图象外,1982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房基遗址地面上发现的人物和动物绘画形象,为研究原始绘画提供了实物资料。遗址距今约5000年左右,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绘画作品。更为丰富的原始绘画资料,还是原始岩画大量图象的显现。

我国是古代岩画遗迹极为丰富的国家,属于史前时期的岩画,基本上都是敲击而成的岩刻画。史前岩画在内蒙、甘肃、江苏、云南、新疆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内蒙阴山山脉遗存有数量惊人的岩画,图绘有狩猎、牧放、战争、舞蹈及天体神灵等内容,并有奇特的人面纹和太阳纹,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以植物茎叶连缀的人面和天体星象图象反映了古代东夷族的宗教观念。这些岩画构思和造型具有天真纯朴的特点。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几张岩画资料(图)

(四)新石器时代的雕塑

1、陶塑艺术

原始时代的陶塑艺术几乎与制陶工艺同步产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塑作品,有河南密县出土的陶塑人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陶猪与陶羊,北京平谷上宅出土的陶猪头等。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大汶口文化的陶塑作品,多属工艺装饰雕塑,或者是陶器上的附饰物,其中不乏优秀遗例。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仰韶文化的陶塑少女头像(图)

乙、陝西洛南出土人形器口红陶壶(图)

丙、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裸体孕妇像(图)

丁、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泥塑头像(图)

2、玉石雕刻

玉石雕刻工艺是在石器制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磨制石器逐渐取代打制石器后普遍流行。原始玉石器造型匀称,类型繁多,制造精巧,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美感。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遗址中都出土有精美的玉石器。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兽面纹玉琮良渚文化

乙、碧玉龙红山文化

(五)新石器时代的建筑

以定居农业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原始时期的建筑尚没有发现能够说明问题的资料,故没有图象分析)

第三、课堂总结:进行资料回放,重新梳理此时期的美术史线索。重点问题是原始彩陶部分和雕塑部分的补充分析。(15分钟)

第四、布置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第五、答疑:(5分钟)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2

一、课题:夏商周时期美术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

四、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发展与青铜纹饰的美感特质地以及青铜雕塑作品的产生,重在理解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泽厚著)

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第一、复习:将原始社会美术进行简单回顾。

第二、导入课题:(10分钟)以青铜作品的产生为主题,以历史上第一件青铜器的产生为引题,说明中国美术史进入青铜时代

第三、教学内容:(70分钟)

早期美术的发展与手工业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夏代已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商代手工业有很大的规模,青铜冶炼、制陶、玉石雕刻和染织等门类都有专门的作坊。商、周两代美术创作中以青铜器和玉器的成就最为显著,而其中青铜器艺术又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点。绘画和雕塑艺术虽然多数尚未脱离工艺装饰的性质,但已有了独立的创作。到了战国时代,绘画、雕塑以及工艺美术的各门类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铜镜中反映的艺术特质是值得我们巡礼的艺术世界中一个重要关注点。这一时期,书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汇入我们学习的领域。

关键词:青铜器、雕塑、绘画、书法、工艺与建筑

一青铜器

(一)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及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而且在浇铸中铜液膨胀性加大,填充性好,器形和花纹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冶炼技术的成熟。

(二)青铜器艺术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进入青铜时代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青铜文化在早期,呈现出由简单的、初始形态的小件铜制品逐步提高,发展成复杂的、高级青铜艺术品的过程,是中国本土文化滋养而成长的艺术样式。中国青铜的踪迹可追踪到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但是,青铜艺术成为美术史里的重要角色还是要到我们现在涉及的先秦时代。这要从夏铸“九”鼎说起:

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06年,乙卯,东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发兵侵犯陆浑之戎。到达洛阳时,陈兵于东周边境,派人向朝廷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意在灭周。当时,被定王派出慰劳楚师的王孙满向来人回答道:

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这一段话,涉及到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以青铜铸鼎是从夏代开始的,这说明了青铜器之重要形式鼎在历史上的起始时期。

二是作为青铜器艺术重要内容之一的纹饰也创始于夏代。其用意在于“象物”“使民知神奸”,能趋吉避凶。这说明了青铜纹饰的实际功用和神秘内涵。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青铜器的纹饰内涵和审美意义。

三是夏铸“九”鼎,是由于原料来自九牧之贡献。九鼎以此而成为享有最高统治权的象征物,是帝王之德的化身。夏桀失德,鼎(王权)迁于商;商纣失德,鼎迁于周。这是属于政治思想史方面的内容,只作为一般了解。

从美术史的角度划分青铜器艺术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酝酿期:夏以前

二、青铜器艺术的主要发展阶段:

1、初期: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到商代初期;

2、商风格盛期:商代中、后期至西周昭王时期;

3、商周风格转换期:西周穆王时期;

4、西周风格成熟期:西周中、后期;

5、东、西周风格转换期:春秋前期;

6、东周(春秋、战国)风格盛期:春秋中叶到战国末期。

三、尾声:战国以后。

我们现在要关注的就是这第二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艺术从原始的神秘力量向着人间趣味过度。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商风格盛期:装饰繁复华丽,器物的数量和样式极多。多具有庄重、威严、狞厉的特色。纹饰以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饕餮纹和夔龙纹居多。西周初期

的青铜器仍沿袭商代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逐渐增多。

(图)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鼎大盂鼎大盂鼎铭文

乙、西周风格: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面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造型和装饰形成洗练简朴的风格,并出现了长篇铭文。

(图)大克鼎大克鼎铭文毛公鼎

丙、东周(春秋、战国)风格盛期:自春秋始各诸侯国自行铸器,风格和形制各有千秋。青铜器上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被大量应用,呈现出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面貌。而且,更加追求造型的巨大和豪华感。春秋、战国青铜器艺术以形体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和富丽精工相竞比,炫耀器物主人的财富与权势。大型器物很多,但不追求厚重的质感。

(图)

(三)青铜器纹饰的审美

1、饕餮纹的美感特质

2、青铜镜纹饰与装饰手法

二雕塑

(一)青铜器中的雕塑作品

还记得那古代文献的记载吧,说“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这是当时青铜器“象物”之举的写照。但是,夏代基本未见青铜雕塑出土,还待今后考古发现。商代青铜器上的雕塑装饰已非常丰富,上面提到的饕餮纹、夔龙纹就是重要浮雕纹样……

1、广汉青铜人群像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大型人像、人头像出土,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上商代大型雕塑的空白。其美术史研究价值,首先在于它们提供了在当时不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具有较强独立意义的、最早的作品实例,证明商代时期有大型雕塑作品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辽宁红山文化时期的大型泥塑女神像、广汉的青铜人像、陕西咸阳的秦代陶塑兵马俑加以联系,从而了解古代大型雕塑发展的大体脉络。广汉青铜人物形象的雕塑作品主要有:大型立人、小型立人、人头像和人面具。其造型手法夸张,程式化很强。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图)青铜人立像

乙、(图)青铜人头像图1、图2、图3、图4

丙、(图)青铜面具图1、图2

2、战国曾侯乙墓铜人

铜人为托顶编钟梁架所置,身着长袍,束腰,佩长剑,双手举过头顶,面部神情庄重。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铜人像

3、动物雕塑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象尊商、虎食人卣商、立鸟双尾虎商、鸭尊西周、鸟兽纹牺尊春秋、错金印双翼铜神兽战国卧鹿战国、

(二)其他雕塑作品、

目前发现商周时代的石雕数量不多,但却颇具艺术水平。其中多数是怪兽及虎、象、牛等以及龟蛙之类的动物形象,也有一些跽坐、箕坐姿态的人物形象。周代玉雕除礼玉外,多为扁平的动物形饰玉,这些作品着力动物侧影刻画,在写实与装饰的结合上达到统一。战国时的玉雕更趋于细腻华丽。与青铜和玉石雕刻相比,陶塑在夏商时期发现数量甚少,而且水平不高。战国时的陶佣考古发现较多,就艺术水平而论,尚处于稚拙阶段。南方楚国墓中出土的佣,多用木制,在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常利用绘画手法进行勾描涂染五官,服装大多以彩绘表现。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玉人商、玉人头商、玉龙商、玉凤商、玉鹿西周、石人商、石奴佣商

三绘画

夏、商、周时期的绘画资料,现存时代最早的只有东周战国时期的作品,是从湖南省长沙市楚墓获得的两幅帛画。也就是说,真正独立的绘画作品,可考证的实物仅能上溯到战国。商、周时期的绘画艺术中,最繁荣的还是壁画创作。但是目前还没有获得可说明问题的实物资料。那么,我们学习的重点就只有战国时期的两幅帛画。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图)人物龙凤帛画

乙、(图)人物御龙帛画

综观作品,可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以线条为造形基础的特质。此时绘画是勾线填色完成的,施色以平涂为主。造形虽生动,但仍显拙稚,人物形象仅是单一的侧面左立……

四书法

商、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最早代表。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作为艺术品的中国书法离不开文字这一载体。而学习书法艺术的美,决不能拘泥于文字的实用功能,而是关注其线条本身的质量与美感。古人俯仰天地,体察万物,汇聚众美而创造了文字,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其中,由此而形成书法艺术的风格表现。甲骨、金文书体的雍容气象,结体的美感与笔线的质量内涵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表征。

(一)粗线条梳理中国文字的发展,并确定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历史地位。(二)讲解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概念与概况

(三)铭刻文字作品

1、甲骨文

2、金文

3、石鼓文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甲、(图)武丁时期卜骨刻辞商

乙、(图)大盂鼎铭文西周、大克鼎铭文西周、散氏盘铭文西周、毛公鼎铭文西周

丙、(图)石鼓文战国

五工艺与建筑

(一)工艺美术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较之原始社会有着飞跃的进步。手工业内部分工日益细致,技艺不断提高,品种丰富多样,至春秋战国时各部门都展现出繁荣的局面,并出现了工艺制作的专著《考工记》。商周时期除青铜铸造外,在漆器、丝织、陶器等工艺美术门类也都有相当的成就,创造出许多精美作品。美术史是美术作品积累和沉淀的历史,于是,从作品的分析得出美术史的真实面貌是本课的目的。

1、漆器工艺

漆器工艺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但是,真正有能够说明问题的完整作品可考的历史起于西周。《周礼》中有“漆车”的记载,陕西长安、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有西周的漆器。洛阳西周墓出土的漆器技术比较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种类有家具、生活用品、乐器、兵器附件等,彩绘纹饰精美。

2、丝织工艺

丝织工艺的发达是到了战国时期的事,山东临淄、湖南长沙及湖北江陵等地,均发现绚丽的战国锦、绮实物。1982年发掘的江陵马山砖厂一号墓是战国丝织品的代表,今举实物图象资料就源于此。

3、陶器工艺

先秦时期的制陶业是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的成就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商代的刻纹白陶及商周的青釉器皿(原始瓷器)是这一时期制陶业的两项突出成就。其中,更具美术史意义的当数原始瓷器的出现。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4、建筑

第四、课堂总结:进行资料回放,重新梳理此时期的美术史线索。重点问题是青铜器美感特质的强化分析。(15分钟)

第五、布置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第六、答疑:(5分钟)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3

一、课题:秦汉时期的美术之一——秦汉美术概说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并掌握本时期大型石雕的风格特征以及跟文化的关系,熟悉这时

期艺术发展的脉络。

四、重点、难点: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的风格与艺术含量、台榭式建筑和建筑装饰——瓦当的艺术分析。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著)

《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薄松年等编著)

《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重点阅读教材雕塑部分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第一部分导题

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的分析和艺术的自律发展的内在脉络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雕塑

(一)秦代陶塑——威武雄壮的兵马俑(熟悉其风格特征和在雕塑史上的地位)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秦始皇兵马俑人物、战马数尊

(二)两汉佣(熟悉其风格特征和在雕塑史上的地位)

文化风俗背景:汉代厚葬之风下的墓葬,有大量陪葬品。其中非常有艺术价值的物品之一,是西汉、东汉的佣。两汉陶佣虽有不同风格特点,但是气象一致,造型上有很大的相通性。先分别看西汉、东汉佣:

分期讲述:西汉前期陶佣造型一般都单纯古朴。1966年西安、1965年和1989年咸阳出土了大批陶佣,从整体看,面部刻画整体,通体没有繁冗的细节,给观者视觉上以单纯感;且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的同时,注重势的运用。东汉佣有陶制、铜铸、木雕、石雕等多种形式,题材有所扩大,更多倾向世俗生活。代表作品有四川境内出土的说唱佣、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车马和河南辉县出土的陶家畜。其中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堪称极品。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西汉舞女佣陕西西安白家口、西汉墓骑士佣陕西咸阳杨家湾、东汉说唱佣四川成都、东汉铜奔马甘肃武威

(三)汉代石雕(理解并掌握其风格特点与石雕的艺术内涵,注意美术史地位与影响)西汉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及园林、陵墓装饰雕刻上。东汉之陵墓石刻亦有重要艺术价值。

1、赵佗先人墓附近之跽坐石人

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雕,一对裸体石人,一男一女身上无衣纹,风格古朴。*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2、西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织女像

此像乃汉武帝时石雕,通体简洁古朴,牛郎作跽坐状,眉宇间呈现刚毅憨厚的性格,织女作笼袖罢织态。班固《西都赋》曰:“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此像堪称我国古代园林景观雕塑的第一座丰碑。*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3、西汉霍去病墓石雕(重点讲授)

这是西汉纪念碑性质的一组大型石雕作品,现存陕西省兴平县道常村西北,乃汉武帝时雕塑。此墓是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之墓, 因霍去病生前反击匈奴侵扰立下赫赫战功,故以石雕赞颂之。作者运用循石造型的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于一体,使作品具备典型的写意风格,充分表现心中意象于石上,因着循石进行,保存了石块原形的天然灵气,溶自然与人工-天与人的智慧于一体。现存作品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石蟾、卧牛、野猪、野人、野人搏熊、母牛舔犊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块。原先皆散置于墓冢周围,现集中陈列在墓前东西两廊内。立马石刻,亦称“马踏匈奴”,高168厘米,是群雕中的主体。作者采用寓意手法,以战马将侵扰者踏翻在地的情节,赞颂霍去病的丰功伟绩。这是秦汉美术史的重点内容,需要在图象资料上细品其造型特点和内在品格。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马踏匈奴、卧马、跃马、卧虎、卧牛、野猪

4、东汉墓前石兽、石人

东汉石雕风格凝重雄浑,造型跟西汉石雕比更趋具象而劲健。石兽作品代表作是四川雅安高颐墓石辟邪和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一对石辟邪。石人作品仅存几件,四川灌县都江堰出土的李冰石像是其中的代表作。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图)高颐墓石辟邪四川雅安、李冰石像四川灌县都江堰

二建筑

重点在台榭式建筑和建筑装饰:

(一)台榭式建筑(重点讲授)

1、台榭式建筑:台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形式。其外观是台上有建筑,台与建筑形成统一的整体。(概念:台、榭)正面是视觉对称,连体式的建筑构成宫殿的气魄,台的观念大概来自上古的巫术礼仪的祭台,台高而通天。秦都咸阳建筑中秦宫1号是此形式的建筑样式。

重点讲解其建筑特点和艺术内涵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层关系。

2、秦都咸阳:秦都咸阳遗址在今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南临渭水,北倚土塬,地势北高南低。这是现知始建于战国的最大城市。咸阳宫东西横贯全城,连成一片,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咸阳宫"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它利用土塬为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台顶建楼两层,其下各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一般,非常壮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回廊,廊下以砖漫地,檐下有卵石散水。室内墙壁皆绘壁画。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咸阳宫"一号宫殿"复原图

(二)陵园

1、秦始皇陵:秦始皇为了安排身后的归宿,大肆修筑陵墓。他为自己精心策划的坟墓──骊山陵,自他13岁即位起便开始修筑,被征召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70多万人,陵墓主要材料都运自四川、湖北等地,但直到公元前210年他病死时尚未修完,由秦二世又接着修了两年才勉强竣工,前后历时39年。始皇陵在临潼县东5公里,背靠骊山,脚蹬渭河,左有戏水,右有灞河,南产美玉,北出黄金,真乃风水宝地,寄予着秦始皇让子孙万代永享福寿的心愿。陵园呈东西走向,面积近8平方公里,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围墙大门朝东。墓冢位于内城南半部,呈覆斗形,现高76米,底基为方形。据推测,秦始皇的“陵寝”应在陵墓的后面,即西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墓室一直挖到很深的泉水以后,然后用铜烧铸加固,放上棺椁。墓内修建有宫殿楼阁,里面放满了珍奇异宝。墓内还安装有带有弓矢的弩机,若有人开掘盗墓,触及机关,将会成为后来的殉葬者。墓顶有夜明珠镶成的天文星象,墓室有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湖,具有山水九州的地理形势。还有用人鱼膏做成的灯烛,欲求长久不息。安葬完毕后,秦二世下令将宫内无子女的宫女和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埋入墓中殉葬。在它东面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兵马俑。

注意考察其宏伟。

(三)建筑装饰(重点讲授)

秦汉时代的建筑装饰,主要包括: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瓦当4个门类。前三类在绘画中将会涉及,这里仅学习瓦当的美学趣味。

瓦当是指屋顶筒瓦最下面一块垂下来的部分,有圆形和半圆形。它对建筑起到防护作用,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在建筑艺术史中有重要价值。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瓦当图片数枚

(四)门阙

以一首词引出阙的含义。

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高颐阙

三工艺美术(整体作为一般了解内容)

(一)玉雕工艺

据晋王嘉《拾遗记》卷四记载,秦代有刻玉善画的工艺匠师名烈裔者,“刻玉为百兽之形,毛发宛若真矣”。汉玉雕之杰出代表作,是咸阳北郊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羽人骑天马玉雕。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羽人骑天马玉雕

(二)漆器工艺

在继承战国技艺传统的基础上,秦汉漆器工艺有着迅猛发展,因其轻便、光洁、耐用、美观等特点、在生活方面逐渐取代了青铜制品。这也意味着漆器工艺的人间世俗倾向。绘制图案更注重线条的运用,人间图案增多。讲授主要以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漆棺和几件漆器生活用品为例。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漆棺湖南长沙马王堆、件漆器生活用品

(三)青铜工艺(下次课做专题讲解)

秦汉时代的青铜器,朝着世俗日用方向发展,铜镜和铜灯具成为两项最大宗的实用工艺品。。秦代铜镜以湖北云梦睡虎地9号墓出土的武士刺虎豹纹镜为代表。西汉前期的铜镜,继承战国铜镜的传统,云雷纹地的蟠螭纹镜继续流行,有些蟠螭纹镜,花纹中出现规矩纹及四叶纹,镜铭产生。西汉中叶,地纹逐渐消失,普遍变成半球状圆钮,花纹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中心,或匀称的分成四区,铭文增多。西汉后期,一铭文作为主要装饰。东汉初期,日光、昭明、规矩及鸟兽纹带镜继续存在,新出现的是连弧云雷纹镜。浙江绍兴的东汉后期最重要的铜镜制造中心,该地铸造重列神兽镜和画像镜,标志着铜镜纹饰的新发展。

名词解释:蟠螭。蟠pan 蟠曲。螭chi,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古代建筑中或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做装饰。

其纹样对于我们进行专业学习很有启发,所以于下次课作为专题讲授。

四书法(了解隶书的风格特征)

1、书体与碑刻

分析书法发展的脉络与隶书的风貌。

具有美术史意义的碑刻有:《袁安碑》、《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碑刻。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图)泰山刻石、《石门颂》、《礼器碑》、《华山碑》、《曹全碑》、《张迁碑》

2、书法家

李斯资料: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会稽刻石。

张芝资料:后汉张芝(字伯英)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草圣地位。《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王羲之父子、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

蔡邕资料:蔡邕,字伯喈,官至中郎将,封为高阳候,其人非常孝顺,知识渊博。既能绘画又通晓音律。为文化界泰斗式的人物,天文术数无所不通。他的篆书、隶书,可称得上是绝世之作。蔡邕尤其善于书写八分字,字形结构多变化,深得其中的灵妙;又创造了飞白字体,精妙绝伦。蔡邕去嵩山学习书法,在一个石室里得到素书一部,八角放光,用篆书记载着李斯、史籀书法用笔的态式、构造。他将这部书研读了三年,深得书中精奥,使他的书法达到极高的造诣。蔡邕的书法,风骨不凡,气韻灵动,超

凡脱俗,是神妙的艺术品。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4

一、课题:墓室绘画和铜镜艺术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墓室绘画中壁画、画像石的审美内涵,熟悉汉代帛画、画像砖和铜镜的艺术特质。

四、重点、难点:墓室绘画中壁画、画像石部分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其线条与色彩的艺术规律以及与本土文化的关系,剖析其内涵;壁画的线条与色彩的艺术规律是本课难点。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著)

《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薄松年等编著)

《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李泽厚著)

七、作业:课下进一步理解壁画的线条与色彩的艺术规律,回顾本课所讲墓室绘画的基本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第一部分导题

回顾前面讲解的内容中关于墓室艺术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墓室绘画

(一)墓室绘画的基本知识

1、讲解墓室绘画也是汉代厚葬风气下的产物,绘于地下墓室,主要形式有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四种。

2、点明一直到汉代之前,在巫术信仰和仙道思想的交织中,产生了各种幻想式形象,这要求色彩绘画在形象表达时能够应物象形、曲尽其态。

3、讲解“汉画”的概念:墓室绘画也是汉代厚葬风气下的产物,绘于地下墓室,主要形式有帛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四种。这四种形式的绘画统而论之,被美术史家称为“汉画”,这是因着其绘画技法逐渐成熟,开始变的体系化,成为一种能够在美术史中作为样式出现的技法体系。

4、汉画是后来的水墨画之雏形

(二)帛画

从一幅帛画出发讲解帛画的艺术内涵与相关背景,联系战国帛画进行对比。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三)壁画(重点讲授)

1、壁画的内容:现实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祥瑞图景。

2、几座汉墓中的壁画及其审美内涵、部分壁画的重要美术史意义。

(1)西汉:洛阳卜千秋墓壁画、烧沟西汉墓壁画

(2)内蒙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望都东汉墓壁画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3、技法与工具: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勾线流利挺秀,开始注重线条与造形的平面关系,以游离的线条进行人物描绘,线条表现物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如同先秦绘画那样稚拙。到东汉晚期,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有的画面如望都1号墓的属吏人物还使用了渲染法。在构图上,它已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这些成就,为中国绘画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四)画像石(重点讲授)

1、画像石简介:

画像石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秦汉美术史资料。艺术家们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创作了众多精美的图像,用以作为建筑构件,构筑和装饰墓室、石阙等。全国发现的汉画像石数以千计。据载,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昭、宣时期,新莽时有所发展,到东汉时进一步扩大,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及其周围地区。

2、画像石分期与作品分析:西汉晚期画像石、东汉前期画像石、东汉后期画像石甲、西汉晚期画像石:西汉晚期画像石以山东沂水鲍宅山凤凰刻石、山东汶上“路公食堂画像”、河南南阳赵宅砖瓦厂画像石墓、河南唐河冯君孺人画像石墓为代表。雕刻技法主要是减地浅浮雕,阴线刻者仅一石,布局疏朗,形象质朴。

乙、东汉前期画像石:东汉前期画像石的代表作品是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阳石阙画像石和南阳扬官寺和唐河针织厂的画像。雕刻技法主要采用物象外留有粗犷凿纹的浅浮雕,简洁疏朗,物象鲜明,古朴豪放并深沉雄大。

丙、东汉后期画像石:东汉后期的画像石主要有嘉祥武氏祠、安丘画像石墓、沂南画像石墓和徐州茅山画像石墓。以山东嘉祥武氏祠最为著名。该石祠自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元代受水后被掩于地下,至清乾隆时才重见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画像石最为精美,皆用减地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3需要说明的问题:色彩、内容方法

(五)画像砖

1、画像砖简介:

画像砖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汉至西汉初期,多用于装饰宫殿衙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则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这里主要讲述东汉画像砖的发展。东汉的画像砖以河南、四川两省出土最多。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实心砖,画面一次模印而成,构图完整,大多表现现实生活情景。

2、画像砖与画像石的区别

3、作品分析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二、铜镜艺术

说明:此处对铜镜艺术的讲解是从铜镜纹样上的审美出发,通过对其纹样中绘画纹样和镜铭字样的分析,引申出中国传统纹样的艺术美感,将其放回汉代艺术家族中去考察,从而让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深入把玩传统纹样的审美特质。此处虽未超出大纲要求,但已进入审美特质的深入分析,旨在深化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审美性以及充分联系学生专业知识。

*图象分析与审美讲解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5

一、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精神(书法、绘画)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汉画在魏晋时期的发展以及南北朝时期晋画的形成,熟悉汉画、晋画的概念和书法艺术在此时期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汉画在魏晋时期的发展以及南北朝时期晋画的形成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全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著)

《中国美术史教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薄松年等编著)

七、作业:课下进一步理解线条与色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律发展,回顾本课所讲基本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美术学专业) 课程编码:186522060 学时:28 学分:1.5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美术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学科之一。美术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美术作品是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物化形态。美术史是通过具体作品对美术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及学术性研究。需要以科学的观点把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美术的发展规律,它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该课程的讲述及对形象资料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除了典籍的文字记载,更是美术作品对历史发展中各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直观反映。美术的发展、演变和技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创新,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化特征,是完全和历史的发展同步的。它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了解美术的发展规律。从而转变学生对美术专业学习的单纯技巧观念,更加自觉地重视对祖国文明的了解和自身文化素养的形成。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 1.3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1.4雕塑与绘画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美术学所涵盖的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各自研究目的、方法、互相之间的联系。 2、了解原始社会的美术现象及美术作品的特征。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重点:陶器艺术 难点:了解彩陶艺术各期特征及黑陶艺术特征。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2.1概述 2.2灿烂的青铜工艺 2.3建筑 2.4绘画与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奴隶制时代青铜艺术所负载的强烈的政治与宗教的功能及工艺制作的灿烂辉煌。了解各个历史时期对青铜纹饰的崇尚及区别。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青铜艺术 难点:青铜“礼器”的艺术精神及分期特征。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3.1概述 3.2绘画形势 3.3缣帛画 3.4画像石(砖)艺术 3.5壁画 3.6器物上的装饰绘画 3.7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 3.8雕塑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美术作品表现内容、技巧等与奴隶制社会的区别以及主要代表作品、风格。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3.3 3.4 3.8 难点:封建社会尤其是秦汉的艺术的功利性及其特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4.1概述 4.2人物画的新发展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学时:36 学分:2 适用专业:三年制美术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本课程是师范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是学习、研究并应用艺术理论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各个时代风格、审美风潮基本的了解,熟悉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画家、画作及其技法特征,并对各时期比较重要的艺术理论有一定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并与技法教学相互参证,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各个时期的美术发展状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演变过程。 2、记忆中国各个时期美术发展的各种主要流派,其流派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 3 理解并掌握中国各个时期美术的绘画成就以及对其后期美术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原始美术 1、熟悉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和纹样 2、了解不同类型之间的风格特征 二、先秦美术

1、了解先秦青铜艺术及其美的特质 2、了解先秦绘画的概况 三、秦汉美术 1、了解秦汉绘画的主要作品及风格特点 2、熟悉秦汉雕塑的代表作品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及理论 2、了解佛教美术的特点 3、了解南朝的石刻艺术成就 五、隋唐美术 1、了解隋唐人物画的主要画家及成就 2、了解隋唐山水画的发展 3、了解鞍马画的主要作品 六、五代、宋元美术 1、了解五代、宋元山水画的发展及主要的画家和作品 2、了解五代、宋元花鸟画的主要风格 3、了解五代、宋元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七、明清美术 1、了解明清山水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风格特征及主要的流派 2、了解明清花鸟画的主要画家及作品 3、了解明清人物画的主要画家及作品 八、近现代美术 1、了解近代中国画的主要成就 2、了解近代外来绘画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及成就 四、教学实施和建议 1课时安排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摘要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摘要 一、名词解释: 院体画青绿山水六要徐黄异体陶器青铜礼器错金银工艺帛画曹衣吴带士夫画书画合一浙派浅绛山水仕女画道释画 饕餮纹失蜡法唐三彩 1,院体画:从宋代画院以来的一种画风,工笔细腻,重色渲染,画面浓艳富丽,墨守成规,有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可依仿. 2,文人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封建社会士大夫,文人所画的画,以别与民间画工与宫廷画家的画,明代董其昌以王维作其创始者,强调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多取材与山水,华鸟,梅了兰竹菊等,借以抒发性情与抱负,强调意境,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 3,仕女画: 中国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后来专指以封建社会妇女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民间的木版年画”美女图”,也称为”仕女图” 4、彩陶:是指新石器中晚器的一种绘有黑色、红色、或红黑两色纹饰的陶器。彩陶 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 5、《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末年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 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 6、唐三彩 唐三彩,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因为它经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它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胎,两次烧成的。它首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o左右焙烧。用料精细,制作规整,所以不变形、不裂缝、不脱釉。 二、填空题 1、画史上唐代的“大小李将军”分别指的是(李思训)、(李昭道),他们继承了展子 虔的(青绿)山水并加以发展而成为(金碧)山水。 2、南宋画家(马远)、(夏圭)的画章法别致,布局有新意,所以有“马一角”和“夏 半边” 之称。 3、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代阎立本是最早成熟的人物画大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步 辇图》、《历代帝王图》。 4、中国画史上最早建立的正规画院是在(西蜀)时期由(孟昶)创立的(翰林图画院)。 5、五代时期山水画主要有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 画派以(董源)、(巨然)为代表。 6、唐代初期画家(尉迟乙僧)在绘画史上享有凹凸画派之誉。 7、(张僧鹞)在山水画、花鸟画颇有新创造,他首先采用天竺画法,创“没骨山水”。 8、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探微)的画风具有行笔紧细的特点,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创 作出了“秀骨清像”的艺术典型。 9、明朝前期院体画的主要代表画家是(戴进)、(吴伟),他们又分别是(浙)派、(江 夏)派的创始人。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红山文化雕塑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第二章 1、三星堆铜塑(13)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等。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 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 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 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 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 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 象 6. 泥塑女神像①出土 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 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 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 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 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 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 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 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 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 神的象征 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 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 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 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 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 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 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 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 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 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 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 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 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 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 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 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 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 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 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 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 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 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 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 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 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 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 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 渐衰落。 9. 岩画①是用矿物质 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 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 壁或岩石的图画。②我 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③ 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 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 苏连云港岩画等。 10. 原始瓷器商周时期 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 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 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 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 器。 11. 帛画①中国古代画 种。②因画在帛上而得 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 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 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 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 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 西汉发展到高峰。④代表 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 图》《人物龙凤图》 12. “六齐”①青铜是 红铜加锡的合金,②其 合金成分,视用途和器类之 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 这就是《周礼考工之经》所 谓的“六齐”,即六种不同 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 13. 甲骨文①商同时期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②主要内容是商王室用来 占卜的“卜辞”甲骨文已经 具备“六书”,是一种比 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 青铜器上的铭文. 14. 失蜡法①铸造铜器 的一种方法,也称横蜡法 ②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形后 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 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 纹饰效果。③湖北随县 曾侯乙墓出土的蟠虺纹铜 尊是我国失蜡法的代表作。 15. 青铜器①是先秦时 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 ②主要类型有饮器、食器、 酒器、兵器等。③青铜 器艺术是夏、商、周时占主 导地垃的美术创造。此时期 出现了大量制作精美的青 铜器,其造型和纹样在工艺 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 16. 《人物龙凤图》①战 国时期帛画②1949年出 土于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 墓③质地为平纹绢,高 31厘米,宽22.5厘米④ 画面描绘了一细腰长裙、侧 身向左合掌做祈祷状的贵 族妇女,在腾龙舞凤的引 导下,向天国飞升的景象 ⑤画中人物比例匀称,仪 态肃穆,勾线流利挺拔,设 色采用平涂和渲染兼用的 方法,格调庄重典雅,是先 秦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17. 《人物御龙图》①战 国时期帛画②1973年出 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③ 画中一位头戴高冠、身着长 袍,腰悬宝剑、侧身向左而 立的男子右手执缰绳,驾 驭着一条巨龙驰进人龙尾 部企立着一只仙鹤,龙身下 有一鱼④该画所表现的 是死者之魂乘龙升天的景 象⑤色彩平涂与渲染兼 用,运笔劲挺优美、潇洒自 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揭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 名词解释: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

作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 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中国美术史教案 明清

第五编明清美术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明清美术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浙派、吴门派、四王、四僧、扬州画派 授课过程: 概况 1 明清统恢复了被元代废弃的皇家美术机构(无画院名称),与宋代相比大为衰微。 2 文人书画进一步发展壮大。 3 传教士来华,促进了中西美术的融合 4 大中型雕塑及佛教造像衰落,在小型观赏性雕塑方面显示了活力。 第一章绘画艺术 第一节明前期宫廷绘画与浙派 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明代的宫廷画冢编入锦衣卫,授予武职,归太监管理,地位较宋代院画家低下。由于宫廷滥施皇威,稍不称旨即杀头弃市,故而人物画创作不如山水花鸟为盛。 明代院体花鸟观察入微,描写精细。多为大幅作品,构图饱满完整。常把花鸟置于特定环境中,表现一定的气氛。手法工、写结合,细丽的花鸟与粗放的木石互为映衬。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林良,字以善,广东南海人。善画鹰,构图宏大,造境气氛浓烈,用笔刚健奔放。作品有《雄鹰八哥图》等。描写威猛雄鹰自空而下,翻身扑向狼狈而逃的八哥,表现了紧张而激动人心的气氛;

《桂菊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等。

《桂菊山禽图》 戴进、吴伟与浙派 戴进在山水画上形成了新的风貌,有为数众多的追随者。由于戴进是浙江钱 塘人,所以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一生坎坷,“平生作画不能买一饱”。取法宋、元人,画山石用斧劈皴,,“变南宋浑厚沉郁之体,成健拔劲锐一体”,比宋人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尤善于在山水实境中安排有情节的人物活动,是以山水为主的人物画。如《三顾茅庐图》、《春游晚归图》。 《春游晚归图》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幼为孤儿。入宫得皇帝宠遇,誉之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印。他不受朝廷拘羁,浪迹江湖。吴伟“源出戴进”而气魄更大,更简括整体。画中人物气宇昂扬,与山水相结合,给人以水墨淋漓,气势磅礴,又

中国美术史 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1000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 2 【适用专业】美术学 【学时数】32 一、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过程 《中国美术史》是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理清中国美术发展的历程和脉络,以及对各个时期、流派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通过课程中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的艺术史观,具备独立的思考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丰满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为其进行艺术创作奠定理论基础。 2.技能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美术创作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内涵、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背景;了解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风格,并具备对其特征风格的阐述能力;提高学生美术理论的涵养,基本具备观察艺术文化现象、分析艺术发展规律、评论具体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系统的美术史观,以形成赏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同时深刻理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思考美术与社会、与生活、与心灵的关系。 二、课程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掌握中国美术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艺术风格、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家的基本特征。 课程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艺术现象产生的潜在性因素,理解艺术创作于社会生活、与经济水平、与艺术评论的关系。 解决办法:在讲解上尽量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细致分析,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整体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美术: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陶 器艺术、雕塑与绘画 2 0 第二章奴隶时代的美术:青铜工艺、建筑、绘画与雕塑 2 0 第三章战国秦汉美术: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艺术、壁画、绘画、雕塑 4 0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人物画、山水画、早期佛教艺术 4 0 第五章 隋唐美术:人物画、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的兴起、中晚唐花鸟画、 佛教壁画和陵墓壁画、佛教雕塑与陵墓雕刻、“唐三彩” 4 0 第六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宋代的画院与院画、花鸟画与山水画的发 展、人物画的繁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巴蜀佛教造像 4 0 第七章 元代美术:“复古”思潮、“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水墨花鸟画 的兴盛、寺观壁画 4 0 第八章明清美术:“院派”和“浙派”、吴门画派和“明四家”、松江画派 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水墨大写意花鸟画派、明末的人物画大 家、清初画坛、扬州画派、清代宫廷绘画与仕女人物画、明清版 画艺术、西洋画的输入、明清的建筑成就 4 0 第九章 中国近代美术:清末“海派”名家、新美术观的形成与发展、中 国早期的美术留学生、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 2 0 第十章专题:四川画派 2 0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总论 主要内容:中国美术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讲解,以及它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要求: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史论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其它教学环节:课题讨论、分组汇报 (二)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知识点总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 1、陶器的制作特点及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制陶工艺是新石器时代最突出最丰富的艺术创造,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的红陶和彩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黑陶等. 按陶器的用途可分: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中游:仰韶文化;中下游:龙山文化;下游:大汶口长江中游: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下游: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北方地区:红山文化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1)仰韶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今陕西、山西、河南一代):分半坡类型(鱼纹是装饰纹样的典型母题,图案多画在盆内侧) 《人面鱼纹盆》属于什么文化?其装饰纹样的涵义有哪些? 出土于西安半坡。其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人面为圆形,画有鼻眼,头上有饰物,两耳左右各有一条小鱼,口内又衔两条小鱼;人面图案与鱼或网并列相伴。这种图案有一定神秘色彩,被认为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有关。最早的原始绘画遗迹(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涵义主要有崇拜鱼图腾说、祈求捕鱼丰收说、祈求生殖繁衍的祝福说等.该作品耐人寻味,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庙底沟类型(图案多画在器物的腹部外壁,以花瓣纹为多,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Ps,青铜器《鹰鼎》主要通过尖嘴、勾喙、利爪三方面体现鹰的凶猛。 2)马家窑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今甘肃、青海一代) 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纹样以自然物象演变的几何形图案最多,有较浓的生活气息。《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类型 3)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4)大汶口文化:1、色泽多样化,2、黑陶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二、原始绘画(原始时期的绘画与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原始陶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地画:82年,甘肃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宁夏贺兰山等

中国美术史课本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 第一节原始美术 一、原始美术的特征 1、幻想的实用性创造动机与激情流露的创作过程有机联系 2、知觉感受的记忆与夸张特征的写实高度统一。 3、造型风格属于稚拙、简朴的审美类型。 二、旧石器时代美术 奥瑞纳时期(距今3-2万年) 梭鲁时期(距今2万年) 马格德林时期(距今1.4万-1万元) 旧石器时代美术特点: 1、原始雕刻主要以女性为创作母题。 2、题材作品主要围绕生殖崇拜。 3、雕刻作品比绘画作品出现的要早。 4、创作手法稚拙、概括、简朴、夸张。 5、原始雕刻中反应女性地位很高。 洞窟:拉斯科洞窟阿尔塔米拉洞窟 二、中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成就 北欧岩画拉文特岩画 三、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成就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基本有三种形式:单石(石柱)这里是后来

纪念碑的原型,石棚(石台)这是陵墓建筑的开端,石栏这是教堂建筑的雏形。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 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分为四个时期1、苏美尔-阿卡德时期2、巴比伦时期3、亚述时期4、新巴比伦时期 两河流域美术的基本特征: 两河流域美术的创造更注重现实性,而且表达的题材上大多与战争和武力有关,他多具有宏伟雄健的气质,并表现出更多的活泼情调,在艺术处理上受埃及美术的影响,但却更加随意而自由。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一、古代埃及美术的特点 1、强化王权的等级观念和服务灵魂的相互渗透,构成古 埃及美术的动因。2、理性因素与固定模式的结合。4、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格的表现手法。5、刚劲、宏伟、刚劲明确且简洁干练的艺术风格。 二、古王国美术成就在哪几个方面,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人像雕刻遵循怎样的法则 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于初级阶段。建筑:金字塔雕刻:埃及雕刻程式在古王国就已形成,以后被当做典范沿袭下来。雕刻程式有: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群众; 2、 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3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的装饰纹样上。 2、在人和人的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这在雕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青铜器中的,是统治阶级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 4、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与。 5、《》被称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杰出代表,其主体雕刻是《》。 6、六朝三大家指的是、、。 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隋代的。 8、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 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9、唐代画马的名家是、画牛的名家是。 10、“徐黄异体”指的是五代画家和的花鸟画风格。 11、宋代瓷器生产的五大名窑指的是、、、、窑。 12、宋代文人画赋予梅兰竹菊以道德品格,号称“”。其后成为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门类。 13、元代肖像画家,驰名江浙一带,著《》一书。 14、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和。 15、明代后期,在肖像画的发展中,以为代表的墨骨敷彩画法,在当时的文人中影响很大。 16、“扬州八怪”大致分为三类:其中一类是厌弃官场的文人画家,如、、等。 17、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和。 18、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有和。 19、天津泥人张被徐悲鸿成为“虽杨惠之不足过也”。其创始人是。

20、奠定擦笔水彩画法,并用时装美女做月份牌主要描写对象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5、南宋时期以善画婴戏图著称的画家是() A、刘松年 B、李迪 C、苏汉臣 D、李嵩 6、现存最大的喇嘛式塔是() A、妙应寺白塔 B、佛宫寺木塔 C、开元寺料敌塔 D、天宁寺塔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 A、沈周 B、文征明 C、唐 D、仇英 8、清初“四王”中,取得“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收获的画家是() A、王时敏 B、王鉴 C、王翚 D、王原祁 9、在苏州大型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是() A、拙政图 B、网师园 C、怡园 D、留园 10、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 A、唐三彩 B、扣器 C、景泰蓝 D、宣德炉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 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彩陶盆 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黑陶 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 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 3.彩陶 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 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 ①西安半坡 ②仰韶文化 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 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C形玉雕龙 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 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 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泥塑女神像 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 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 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7.舞蹈纹彩陶盆 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 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 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 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 释1.画像石(砖): 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黑陶① 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 一。"②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 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

为致密。④ 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彩陶① 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 _ . H 一。 ③ 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 西安半坡② 仰韶文化 ③ 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 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C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 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 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称兽面纹。⑤ 常饰于器物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 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渐衰落。 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 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 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象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6.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壁或岩石的图画。② 我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③ 址② 头像与真人等大,似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为全身像的

中国美术史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制订,2014年修订 课程代码:091101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美术系 开课对象:美术学专业一年级 先修课程:无 课??时:36学时 参考教材: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着,北京,中国青年岀版社,2002 参考书:《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着,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10.1 课程概述: 《中国美术史》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 握中国美术史各时期的美术流派、美术现象、画家及代表作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 秀的美术传统和光辉成就,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自身 的美术素养。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美术的悠久传统和光辉成就,在 掌握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对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艺术分析能力,为日后的美术创作及艺术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中国美术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族等诸多层面,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发展进程、重要美术现象、重要美术流派及人 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运用美术史料分析美术史问题的能力。 鉴于《中国美术史》发展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而教学课时有限,把握知识点与面的关系,既要重点突岀,又要系统全面,不能以偏概全,是教学过程的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古代美术经典,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石器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武梁祠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蒿岳寺塔。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秀骨清象”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张家祥 ”。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 破墨”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 泼墨 ”之法。 9、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大同云冈"和 "洛阳龙门 " 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 李成 " 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范宽 " 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 减笔画”,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马君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连环的表现形式。 14、明代“ ”派的代表画家吴伟和戴进。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九歌图,其中以屈子行吟图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弘仁。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郑板桥、李鱓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雅俗共赏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吴有如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A 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A )。A、飒露紫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中国美术史课程

《中国美术史》课程 教学规范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要求 《中国美术史》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院校美术专业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变迁和发展,探讨美术同社会历史以及其他文化现象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中国美术的认识,提高审美鉴赏力,懂得珍惜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 一、原始社会的美术 1、原始美术概述 要求: (1)了解艺术起源的原因和学说。 (2)掌握原始社会的时期划分与主要文化体系。 (3)掌握原始美术的基本特征:艺术先于审美、混沌性与不确定性。 2、石器的制作与审美意识的萌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 要求: (1)从社会生产力、宗教习俗等方面探讨古代石器、陶器美术形成的原因。 (2)了解原始社会建筑、雕塑的基本内容。 (3)了解原始社会和绘画的基本内容。 二、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要求: 1、掌握灿烂的青铜工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讲解绘画与雕塑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 3、了解该时期建筑的特点; 三、战国秦汉美术 要求: 1、了解绘画(种类、艺术特征、墓室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2、讲解帛画(战国楚帛画、西汉帛画)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观念,分析其时代特点; 3、了解画像石(砖)艺术(山东、南阳和四川画像石、砖艺术)的特点; 4、了解壁画(殿廷和墓室壁画)、器物上装饰绘画(铜壁、漆器装饰画)的内容和特点; 5、了解雕塑(大型纪念性石雕、陶涌、铜雕)的内容和特点;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 要求: 1、了解该时期战乱的历史背景; 2、了解人物画的新发展;

3、掌握宗教美术的发展和原因; 4、讲解美术理论的新发展和主要内容; 5、掌握山水画的起源和影响; 五、隋唐美术 1、人物画 要求: (1)结合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了解该时期美术的总体特征。 (2)掌握阎立本、周枋、张萱、孙位等任务画家和作品; 2、青绿山水的发展与水墨山水的兴起 要求: (1)了解青绿山水的早期发展脉络; (2)掌握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3、中晚唐花鸟画的兴起 要求: (1)了解花鸟画的早期发展脉络; (2)掌握花鸟画的代表画家与作品; 4、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雕塑 (1)了解该时期佛教壁画与陵墓壁画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背景和主要作品;(2)掌握该时期雕塑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5、画论中的美学思想 (1)了解该时期画论的主要篇目、观点和作者背景; (2)理解画论中的美学特征; 六、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宋代的画院及院画 要求: (1)了解宋代的画院及院画的主要人物、内容; 2、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高峰 要求: (1)了解理学对绘画的影响; (2)掌握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3、辽金西夏绘画、巴蜀佛教造像的兴盛 要求: (1)了解辽金西夏绘画的代表作品; (2)掌握巴蜀佛教造像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七、元代美术 要求: 1、了解元初画坛的“复古”思潮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掌握“元四家”的山水画艺术的美术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3、了解水墨花鸟画的主要成就; 七、掌握永乐宫寺观壁画的成就;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