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历史高考是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历史知识点,本文将总结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的重点,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古代史

古代史是历史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应该重点掌握各个朝代的兴衰变迁、社会制度、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

二、近代史

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夕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以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这些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三、现代史

现代史是指中国共产党建党以后的历史时期。这段历史涵盖了

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建设和发展,还包括了国共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同学们在复习现代史的过程中要了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建设等内容。

四、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历史高考中的一大重点,包括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

的重要事件。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重点掌握世界两大战争、冷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衰等重要内容。

总结:

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包括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和世界历史。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整理历史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影响,掌握各个朝代和历史时期的兴衰变迁、社会制度、

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历

史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对同学们在历史高考的第一轮复习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祝愿同学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古代历史 1.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中国历史朝代的时间和特点。 2.炎黄子孙、夏朝的建立、禹治水、尧舜禅让等中国古代传说和史实。 3.周朝的分封制、西周的天命观、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 纵横家学说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流派。 4.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修建长城、焚书坑儒等重大事件。 5.汉朝的文景之治、王莽的新政、三国时期的割据之乱等重要历史事件。 6.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梁、陈、隋朝的统一、唐朝的开创和发展 等历史事件。 7.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儒学复兴、维持海防的重要措施等历 史事件。 8.元朝的统一、元朝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等历史事件。 9.明朝的开国和弘治、景泰、成化、嘉靖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海外航海等历史事件。 10.清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嘉庆、道光、咸丰等时期的历史事件。 二、近代中国历史 1.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3.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要的思潮和文化运动。 4.国共合作和蒋介石的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长征等历史事件。 5.抗日战争的全民抗战、重庆国民政府、八路军、新四军等历史事件。 8.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10.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历史事件。 三、世界古代历史 1.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中东古代文明和希腊罗马文明 等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2.美洲文明:玛雅文明、印加帝国等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3.远古时代: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远古时代的特 点和历史事件。 4.古代帝国:巴比伦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罗马帝 国等古代帝国的特点和历史事件。 5.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等世界宗教的特点和 历史事件。 四、世界近现代史 1.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3.英国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等重要的社会运动和革命。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 一、绪论 高考历史科目是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科目之一。为了帮助同学们进行高效复习,本文将整理归纳高考历史科目第一轮复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能为大家的备考提供帮助。 二、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夏、商、周 -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 商朝的兴起和商王朝的贵族统治 - 周朝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与社会经济变革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与兵器的发展 - 孔子及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影响 3. 秦朝与汉朝

- 秦朝的武功与统一六国 - 秦始皇及其政治制度的特点 - 汉朝的建立与汉武帝的改革 4. 魏晋南北朝 - 魏晋时期北方民族的兴起 - 五胡乱华与南北朝统一 5. 唐宋元明清 -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政治危机 - 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变革 - 元朝的政治与农业经济发展 -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海外航海 - 清朝的政治压迫与改革运动 三、中国古代文化 1. 儒家、道家和墨家学说的代表性思想家及其主要著作

2.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 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和作者 4.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四、外来文化的传入 1. 西方文化的传入及对中国的影响 2.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3. 文化大革命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中国文化的转变 五、中国现代史 1. 清末的政治与社会矛盾 2.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 北洋政府的崩溃与军阀混战 4.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现代化建设 六、世界现代史

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的爆发 3. 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的影响 4. 当代世界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 七、历史对当前社会的影响 1. 古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 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构建 八、历史思维方法和分析技巧 1. 史料分析与历史解读的方法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分析与应用 3. 历史观点的辩证思考与批判性思维 九、历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 1.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与价值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17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17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实力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表现 (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对峙表现 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方法技巧] 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①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 ②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③拉美: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并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思维导图]“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答题术语]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 2.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外政策纲领,是美国国家实力、国家性质及国家利益的体现,是美国对外扩张的表现。 3.马歇尔计划决不仅是一项紧急援助计划,实际上是通过经济手段达到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4.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国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一分为二。 5.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考向预测:两极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回忆录》:“(1947年)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美苏战时同盟破裂B.“冷战”政策正式开始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D.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解析:选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苏战时同盟破裂,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力图称霸世界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 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本人学习吧!下面本人网的本人给你们 带来了高三历史学习方法文章《高考备考: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规划及知识点总结》供考生们参考。 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一)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 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如何运用政治学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例一:井田制瓦解(经济基础)导致了分封制无法维持下去(上层建筑)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开始瓦解 例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受到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历法、农学和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②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③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推论中国四大发明产生的便利,在老师引导下理解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②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在数学、天文学和农学上的成就,在老师引导下探讨中国古代的科技结构,并分析其原因; ③学生通过对比东西方在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联系所学知识,探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而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萌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②学生通过探讨中国科技在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及其影响,树立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难点】 (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对于数学、天文学和历法基础知识的掌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 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篇3 1.教学目标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分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2.第二次 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点击查看: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二.*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一大:1921,上海→宣告*成立2.*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3.*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 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的领导地位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8.*七大:1945,延安→确定*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11.一届 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八大:1956,

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14.*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16.*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十五大:1997,北京→把*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 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 单元综述 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表达。它经验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开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其次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详细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别性。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逐步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减弱;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开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听从专制王权的须要;废行省,设三司,干脆隶属中心,中心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学法指导 1、要留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留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演化的整体线索。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阶段特征讲义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阶段特征和训练题 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171945年) 【阶段特征】从1917俄国十月革命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 【具体表现】 1、政治: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的局面,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1)俄国十月革命:①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②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苏联建立:1922年。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战后问题,达成若干协议,确立了雅尔塔体系。 (5)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2、经济: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动员全国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有积极意义。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国家工业化: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928年开始计划经济建设。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国家工业化。 (4)“斯大林模式”:①形成:是在实行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②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③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片面发展重工业,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一轮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一轮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一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1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分封的对象和主体:王族(主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姻亲等 ②分封的内容:土地、人民、爵位 ③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分封卿大夫、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征派赋役。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④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⑤影响:西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破坏了统一 2、宗法制 ①目的: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②核心和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要以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2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最高决策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独裁,专断。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没有独立性,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③形成原因:经济上,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④变化:战国奠基→ 秦朝建立→ 汉朝巩固→ 隋唐完善→ 北宋加强→元朝发展→明清强化 △战国奠基: 理论基础:韩非子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 实践基础: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 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③三公及其职责: 丞相:百官之首,下辖九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高中历史复习知识点3 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1、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①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②措施和影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 高考历史总共有三轮,其中第一轮复习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能好好完成的话后面的复习阶段也会受到影响。下面的这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考点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产生的条件: ①地理因素: 山多、岛多——形成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 地少,三面环海——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②政治因素: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 ③经济因素: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有利于形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 2、形成和发展: 梭伦改革(奠基)→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顶峰) 3、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4、影响: ①进步性:促进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 ②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 考点二古代罗马法 1、起源: 习惯法——保护贵族利益,损害了平民利益 《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 2、发展: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 3、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5、影响: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源头。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 6、“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7、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8、“强科更强,弱科不弱;强科有弱项,弱科有强项”。在考试的几个科目上,一个人有强有弱,是太正常了。复习的策略,就是扬强扶弱。有的是只补弱的,忽视了强的;有的同学是放弃弱的专攻强的。从整体看,都未见明智。强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还要有突破。 9、“差的学科要拼命补上来,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为真正的优势。”这里的道理与上述相仿,也是对待自己的强弱项中的一种策略。高考是“团体赛”,要的是全局的胜利而不能是顾此失彼。 10、“复习五步曲”。 一、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 二、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三、知识的运用。做题,做各种各样的题。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解读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知识点解读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 1、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理论来源——主观努力—— 2、诞生:(内容) 3、意义: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革命 1、性质: 2、失败原因: (1)客观:敌人的疯狂镇压。(2)主观: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使无产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④没有乘胜追击临时政府军队,给敌人喘息机会⑤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联合起来。(3)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革命爆发是由于外部偶然因素,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3、经验教训: (1)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2)无产阶级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建立公社式的无产阶级政权;(3)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盟,才能取得胜利;(4)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4、意义: (1)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4)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三、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1)国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2)国内:经济——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经济虽有发展但仍落后 政党——思想—— 催化剂—— 2、经过: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

3、意义:(1)历史地位:(2)对俄国: (3)对世界: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鼓舞了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 4、特点: (1)理论创新: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十月革命得以实践。(2)革命道路:城市包围农村(3)革命阶段:资产阶级某某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联(4)实现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取政权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1、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篇一】 【什么是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国王或皇帝)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 【明清君主专制特点】 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 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清朝 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A、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必知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美国的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篇二】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 了解过去的故事,领悟人类的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背诵必备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将 为大家整理一些高三历史复习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经历了从部落联盟到封建制度的演变过程。熟悉以下几个时期的国家制度架构是复习的重点: 1.封建制度:战国时期成为各诸侯国特有的政治制度,采用了 封建等级制度来确立皇权。诸侯国的君主以封地为基础,依附于 中央君主。这一制度也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秦汉制度:秦代实行郡县制,由秦始皇设立三十六个郡,统 一全国。汉代沿袭了郡县制,但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分设左街右街,省、军、州、县四级 行政单位。地方官员选拔上,采取乡试、府试、殿试的制度。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有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1.农业经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国民经 济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作用。 2.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发展比较早,制陶、铸造、纺织等手工业都有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宋代的手工业经济达到 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工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3.商业经济:商业经济的发展使商品得以流通,进一步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商业经济的兴起也对整个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自强运动的一部分,兴办新式工业、新式军队和维新思想的兴起都是洋务运动的表现。这一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2.戊戌维新:戊戌维新是中国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次资产阶级变革运动。维新思想的兴起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社会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四、世界史知识点 除了对中国历史的复习,世界史的知识点也是高三历史复习的重点。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思想运动和文化变革,它不仅引起了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促进了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知识复习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知识点解读

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的主要成就 知识点解读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重点) (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某某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 (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 3、数学:(1)计算方法:(2)数学著作:(3)圆周率: 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2)药物学:李时珍 5、农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6、古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2)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3)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进一步发展。(4)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7、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1)对中国而言 A、中国腐朽的封建剥削制度和重农抑商传统阻碍和压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B、封建闭关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更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使读书人不讲究实际学问,清代的“文字狱”更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这些文化政策使中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了客观条件。 (2)对西方而言 A、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高三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导学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考点1——中国古代、现代的民族关系 1、基础梳理归纳:中国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结合教材P59单元导读)。 时期民族政策边疆管理制度民族关系的具体表现民族关系阶段特征秦汉 唐宋 元明清 近现代 共性 方位边疆管理制度特征 东北 北 西北 西南 南 东南

考点2——中国古代、当代对外关系 时期外交体系(特征)阶段特征重大外交事件 秦汉 唐宋元 明清 近代 现代 基础梳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及国际法的产生、发展。 根源前提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现在西方民族国家发展 前提基础形成发展:三大国际体系国际法的产生发展 【单元结构】

【概念解析】 1.民族:指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上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2.民族国家: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3.朝贡体制(体系):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中国周边地区的,以中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周边诸国与中国的中原王朝形成宗藩关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4.国际法:指若干国家参与制定或者国际公认的、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它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又称国际公法。它不是国际私法,它调整国际民事法律关系。国际法也与国内法截然不同,国内法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法律,它调整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及其他法律实体的行为。国际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 5.维也纳体系: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但是,其旨在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8.全方位外交: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丰富了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重难突破】 一、中国古代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意义? (一)方法:1、战争: 2、和平:①发展边境贸易,互市,如宋代榷场、明代马市;②和亲,会盟,册封,通贡; ③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如汉代西域都护府;④修筑长城或移民戍边; (二)意义: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开发边疆;②促进内地与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推动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④对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借鉴; 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意义? (一)特点: ①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②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④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交往: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讲义-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隋唐盛衰及制度创新 复习目标 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2.通过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脉络。 3.了解科举制及其阶段特征,知道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知识点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1.隋朝的兴亡 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建设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隋炀帝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 暴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 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亡 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贞观之治原因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标志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 史称“贞观之治”

武周发展建立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发展武则天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原因 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 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表现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3.民族交融 对突厥(西北) 唐军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唐太宗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对吐蕃 (西部) 政治联姻: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唐蕃会盟 与回纥(北部) 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南移,归附唐朝;唐玄宗统治时期,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与靺鞨 (东北) 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藩镇割据形成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 镇,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 面 影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政治 黑暗 朋党之争,宦官专权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历史复习考点总结归纳(超强)

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历史复习考点总结归 纳(超强) 古代中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 (1)背景: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 ②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乱,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③基础:井田制 (2)分封目的:稳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内容: ①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遥远氏族部落首领)。 ②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③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 ④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承当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派服劳役、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⑤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①积极影响:前期稳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 ②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①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②破坏表现: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 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县制取代。 ③原因:生产力的开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2.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1)目的:①稳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稳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稳固王权。 (2)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②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3)作用:①稳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②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 (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异的工具。

【高中历史】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高中历史】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与重点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 高考 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