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
中医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指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主要包括表现为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低下等[1]。
MIRI已成为冠状动脉内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以及心脏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MIRI涉及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的观点主要集中于氧化应激(氧自由基长生增多)[2]、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细胞凋亡等。
临床上治疗MIRI的主要药物有硝酸酯类、他汀类、Ca2+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但长期服用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研发有效的防治MIRI的药物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中药因其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少、能作用于疾病多个环节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也逐渐受到关注。
标签:中医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 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1.1参附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红参、附子等,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人参皂甙、乌头类生物碱等,具有益气活血、回阳救逆、固脱的功能。
谭冰等[3]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参附注射液处理组参附注射液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损伤,观察各组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清除机体内超氧自由基,保护细胞,因而SOD的高低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丙二醛(MDA)是氧自由基致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可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间接反映细胞受氧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SFI组大鼠SOD、GSH-PX的活性显著增强,CK、LDH活性显著减弱,MDA含量显著减少,说明SFI预处理可以减少MIRI,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中药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iz e s he p ro t e c t r
t
i
v ee ff ec t o f tr ad i t i on al C h in es e d r u
i t i g on c ad o c y e n
i
n v i tr o
.
I t e l uc i d at e s p ro t ec t
ZH A OGu o
-
j
un
,
AN M
i
ng
(
Dep artme n
t
o
f Ph armacy
t
h e ^ t h Hosp T
i
t
al o
f B ao
t
ou
y
Baot ou
0
1
4 03 0 Ch ina )
Ab st rac t Th
:
i
s ar t i cl e s u mma
对 抗 这 些 疾 病 的 药物过 程 中 获 得 了 可 喜 的 成绩 中 情况综 述 如 下
, :
药 作 为 世 界 医药 领 域 中 的
了 很大 的 进 步
、
一
支 奇 葩 近 年 来也 取 得
,
1
对 缺血 再 灌 注 损 伤 的 保 护 作 用
。
胞 的 能 量 代谢 缺 血 定 时 再 恢 复 心 肌 细 胞 的 供 其发 生 和 发 展 与 很 多 因 素 有 关 其 中 缺 血 血 细 胞 损 伤 由 于 氧 自 由 基 及细 胞 内 转 离 子 过 分 聚 缺 氧 再灌 注 自 由 基 病 毒等 因 素 最 常见 在体外 进 & 东 集 等 因 素 反 而 进 行 性加 重 出 现 缺 血 心 肌细 胞 的 再 行 心 肌 细 胞 培养 并 且对 药 物 进 行 筛 选 以 其 成 本
化疗药物致心脏损伤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化疗药物致心脏损伤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作者:李东旭高宏周立江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3期摘要:在化疗药物对恶性肿瘤患者取得很好疗效的同时,化疗药物所产生的心脏毒性现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关注,如何降低及防治心脏毒性成为肿瘤医生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常引起心脏毒性的化疗药物对心脏损伤的机制及其常用的特異性、敏感性的观察指标进行综述,并阐述中医药对心脏损伤防治的理法方药及取得的疗效,进一步研究探讨中医药对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化疗药物;心脏损伤;中医药;恶性肿瘤;综述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3-0084-05近些年恶性肿瘤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与此同时治疗手段从化疗、放疗再到靶向、免疫治疗,化疗药物仍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脱发、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心脏毒性变是其中之一,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且为不可逆,并随着时间及计量的累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1 化疗药物致心脏损伤的种类及发病机制化疗药物对于心脏损伤临床中常常表现在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肌酶谱异常,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最终延误治疗,临床上常用引起心脏毒性代表药物包括蒽环类(多柔吡星、表柔吡星)、紫衫类(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结合紫杉醇)、氟尿嘧啶类(5-FU、卡培他滨、替吉奥)及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1.1 蒽环类药物蒽环类药物(ANT)最初从链霉菌属中提取,作为蒽环类药物第一个被发现的药物—柔红霉素,临床中应用于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后分离出的阿霉素(多柔吡星),其抗肿瘤作用更为广泛,除了应用于血液肿瘤疾病,又被应用于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为乳腺癌、胃癌、卵巢癌)。
经过临床上不断应用研究,更多蒽环类药物被发现,如阿霉素的差向异构体表阿霉素(表柔吡星),对乳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有更好的疗效,成为化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ANT目前对心脏损伤机制未完全明确,以下3种机制研究最为广泛,(1)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主要通过线粒体传递链上的脱氢酶和一氧化氮合酶还原酶作用实现[2]。
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的调控

中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的调控自噬是一种利用溶酶体来清除细胞内不必要或受损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基本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心肌缺血阶段,适度的自噬可以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压力;然而在再灌注阶段时,过度的自噬使细胞死亡进一步增强。
因此,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具有的双重作用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可以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通过增强自噬或抑制自噬,对受损心肌产生保护作用。
该文综述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自噬的主要分子机制和作用及中药对其的调控作用。
标签:中药;心肌缺血再灌注;自噬Regulatory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autophagy i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ZHENG Qing,BAO Yimin*(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Abstract]Autophagy is a basic process of eliminating unnecessary or damaged organelles by lysosome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homeostasi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autopha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logy of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the phase of ischemia,moderate autophagy can protect the cells against various stress;but in the phase of reperfusion,excessive autophagy can increase the death of cells Therefore,the dual role of autophagy i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provides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disease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Chinese medicines have been proved to adjust the autophagy in myocardial cells,and protect the damaged myocardium by enhancing or inhibiting autophagy This article would review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utophagy and its role i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as well as the regulation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on it[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autophagy自噬是指在細胞内衰老、受损的蛋白质及细胞器通过溶酶体被降解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的过程。
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及中药的保护作用

2023-11-06
目录
• 心肌细胞铁死亡概述 • 心肌细胞铁死亡的病理生理机制 • 中药对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心肌细胞铁死亡概述
铁死亡的定义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它是由活性氧(ROS)和铁离子( Fe2+)的积累所驱动的,最终导致细胞膜的破坏和细胞死亡。
等问题。
02
探索药物研发的新途径
基于中药对心肌细胞铁死亡的保护作用研究,探索药物研发的新途径
和新靶点,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药物或治疗策略,为临床治疗心脏疾病
提供更多选择和支持。
0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际同行在心肌细胞铁死亡和中药保护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铁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与凋亡、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过程存在明显 的区别。
铁死亡的机制
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包括:铁 离子和活性氧的积累、脂质 过氧化物的形成、细胞膜的
破坏等。
铁离子和活性氧的积累主要 来源于细胞内铁离子和氧分 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内
氧化还原反应的失衡。
脂质过氧化物的形成主要是 由于活性氧和铁离子的积累 ,攻击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反应
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增加
在心肌细胞中,活性氧自由基如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等大量生成,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和蛋白质氧化,进一步 引发心肌细胞铁死亡。
抗氧化体系受损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具有一套完整的抗氧化体系,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可以清除 活性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抗氧化体系受损,导致心肌细胞对活 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引发铁死亡。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
药物治疗中主要采用的是中药复方或者中药合剂,往往包含多种中草药的提取物。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个体患者的表现和证候判断,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研究表明,有些中草药提取物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
中药还能够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抑制心室重构等机制,发挥保护心肌的作用,减少心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如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调节心脏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这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不仅涉及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还涉及到整体机体的调节。
除了单一药物的应用,一些研究还探索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将中药与现代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还使用了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尽管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和机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复杂,病变机制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这对中医药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提出了要求。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评估指标,难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其治疗作用的具体机理。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相信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更多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和疗效。
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及思考

伤 生 物 膜 、 白 质 、 酸 及 染 色 体 、 胞 外 间 隙 成 分 和 线 粘 体 蛋 核 细 等 而 致 心 肌 损 伤 。 所 以 , 自由 基 是 引 起 M R 的 审 要途 径 和 氧 II 因 素 。丙 二醛 ( A) 为脂 质 过 氧 化 物 这个 损 伤 过 中起 MD 作 在 到 重 要 作 用 ,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 O 则 是 MD 的 有 效 抑 制 而 S D) A 剂 。通 过 实 验 研 究 发 现 一些 中 药 能 够 清 除 氧 自 由基 , 制 氧 自 抑
中 医药
心 肌保 护
实验 研 究
髓 过 氧 化 物 酶 ( O) 这 两 种 细 胞 特 有 的酶 , MP 是 白细 胞 通 过 阻 塞
缺血 再 灌 注 损 伤 (R ) 指 组 织 缺 血 冉 灌 沣 后 , 于活 性 氧 I I是 由 产生 、 中性 粒 细 胞 活 化 等 导致 炎 症 、 胞 凋 和 损 伤 的 过 程 , j 细 I -
炎症 反 应 而 发 挥 保 护作 。余 浩 等 观 察 大 鼠梗 死 心 肌 组 织 细 胞 闪 子 广 细 胞 介素 (L一 0 、 1 I 1 ) 肿瘤 坏 死 因子 ( NF ) 水 平 。结 T — 的 果 示 .冠 心 宁 注 射液 低 、高 剂 量 组 I — 0水 平 高 于 模 型 对 照 Ll
应 , 少 心肌 梗 死 范 同 , 有 较 好 的 心 肌保 护 作 用 。 减 具
( RI 。 如 何 防 治 MI I MI ) R
仅 是 损 伤 的 病 理反 廊 , H促 进 缺 再 灌 注 的损 害 。 些 研 究证 而 一
中药疗法对过度运动训练后心肌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16]胡军,肖永良,哈英娣,等.中药抗疲I号对训练Wistar大鼠急进 高原并运动力竭后心肌及其酶谱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07,16(10):1243—1245
提高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消除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
3.2
中药合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胡军等[16】应用中药抗疲劳I号观察其对力
[9]
高晓嶙,常芸,廉贺群.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大鼠心肌cTnI、 MbmRNA与血清cTnl、Mb表达[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
28(2):162一166
竭运动大鼠心肌酶谱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药干预可改善 心肌酶谱CK—MB、AST等变化,改善缺氧状态和心肌梗死。
[25]李杰,王福文,胡志力,等.桑叶总黄酮对力竭性运动诱发心肌损 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432—433 [收稿日期]2009—09—12
exercise
on
[1]朱全,浦钧宗,张敏.游泳方法建立大鼠模拟过度训练模型[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2(2):137—140 [2] 王晨.补气壮阳中药对消除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影响[J].体育与
科学,2004,25(2):66—68
[3]Thomas DP,Mamhall KI.Effect of repeated exhaustive
张钧等【l oJ研究显示,力竭运动町引起心肌细胞中Eel一2
mRNA
损伤和细胞凋亡,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
改变是反应细胞损伤最直观的指标。力竭运动所致心肌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对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一)
对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培养的心肌细胞如缺糖缺氧6小时,则迅速引起细胞内能量耗竭,导致细胞功能受损,LDH 等酶溢出,并伴有细胞超微结构损害。
研究发现,中药能有效地对上述损害起保护作用。
张家新〔1〕研究发现:在LDH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的缺糖缺氧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玫瑰茄提取液后,培养液中的LDH显著低于未加药物的缺糖缺氧组(P<0.05),提示该药物能较好的对缺糖缺氧损伤起保护作用。
陈兴坚〔2〕等将中药提取物酸枣仁总皂甙分别用两种浓度(33μg/ml和11μg/ml)加入模型组中,结果发现高浓度组可减轻缺糖缺氧心肌细胞LDH的释放,低浓度组则没有这样的作用,说明该药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存有量效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培养的心肌细胞对不同中药的浓度反应也有较大差异,杜锐生〔3〕研究发现,100μg/ml与250μg/ml的三七总皂甙均能减少缺糖缺氧组心肌细胞的LDH与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的释放,但作用以100μg/ml浓度为明显,250μg/ml的浓度反有减弱的趋势,提示中药保护心肌细胞与适宜的浓度相关,过大过小均不能达到最大效应。
有关中药保护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机理的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洪行球〔4〕采用中药复方何氏心悸方(党参、五味子、麦冬等)观察其对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该酶是三羧酸循环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有关的主要酶。
实验发现,缺糖缺氧组细胞内SDH 染色示活性明显降低,加入该药抽滤液后可明显提高SDH的活性,且
使细胞搏动恢复,说明何氏心悸方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内代谢起到保护心肌细胞作用。
汪长华〔5〕等采用计算机技术和SDH染色相结合的方法。
将该酶活性量化,并检测LDH.心肌细胞内总磷酯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Ca2+—Mg2+ATP酶活性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豆磷脂脂质体可抑制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的活性和心肌细胞内SDH的反应性增加,减轻心肌细胞Ca2+—Mg2+ATP酶活性的降低,提高心肌细胞总磷脂和总胆固醇的含量,说明大豆磷脂脂质体减轻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可能与其作用于细胞膜脂质有关。
近年来,有关中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机理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
杜锐生〔3〕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发现,三七总皂甙可以减少缺糖缺氧心肌细胞DNA合成的降低。
王玮〔6~7〕用精制血府胶囊(柴胡、赤芍、红花、桃仁等)取药给兔灌胃后,心脏采血,分离含药血清,研究其对缺糖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发现该药可以提高缺糖缺氧心肌细胞的3H—urid(尿嘧啶核苷)及3H—Leu(亮氦酸)的掺入率,提示中药能够减轻缺糖缺氧心肌细胞的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王玮进一步研究显示,该药能够改善心肌细胞-氧化氦合成酶(NOS)基因的表达,可能亦是精制血府胶囊保护心肌细胞的重要机理之一。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进一步对中药保护心肌细胞提供形态学依据。
陈家畅〔8—10〕发现缺糖缺氧6小时的心肌细胞核畸形,染色体边缘浓缩,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甚至出现空泡变性,此外,肌原结构破坏,有些区域偶见Z膜和A带,I带模糊不清或消失。
有些肌原纤维有
断裂和破碎,分别加用黄芪、当归,当归养血汤等后,大部分细胞核正常、染色质均一,肌原纤维内粗细肌丝排列整齐,Z膜、A带和I带清楚。
局部未见肌原纤维断裂破碎,说明上述中药有较好的抗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作用。
金花淑〔11〕发现,熊胆能够明显恢复缺糖缺氧心肌细胞的核畸形、线粒体及肌浆网肿胀,并与对照组比较,糖元增加,分布均匀。
另外,中药对缺氧再给氧对心肌细胞结构性损伤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万华印〔12〕发现:正常细胞超微结构清晰,缺氧15分钟心肌细胞结构基本正常,仅偶见线粒体嵴变平、消失,而缺氧复氧组心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肿胀、嵴溶解消失,并可见致密体,A 带和I带消失。
加入酸枣仁皂甙组及SOD组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仅见部分线粒体肿胀,肌原纤维排列整齐,A带、I带清晰可见。
提示:酸枣仁总皂甙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