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2aa1ba0d1f34693daef3e4b.png)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为了解决和发现教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和原则的发展,丰富深化人类的教育认知与理解进,而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并推动教育实践的进步。
2.教育研究的意义(1)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的自身要求。
现代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教育的差异性更加明显,教育变革的要求更加深刻,教育研究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当今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
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特点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教育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
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教育创新推动着教育研究的发展。
(3)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不断提高,教师不仅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还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4)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教育价值研究是关于当前教育的价值分析以及教育价值未来追求与确证的研究,是对教育进行的价值规范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意义性、功用性,决定着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育事实研究是关于教育事实状况的现实研究,是对教育发展具体实施的实证分析,其关注的是事物的实然性,是展开教育问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事实和价值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两大基本范畴,是“实然”和“应然”的问题。
教育研究活动中既要准确掌握教育发展的社会事实,更要努力把握教育发展的价值方向。
(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题

复习题与参考答案刘志军《教育研究方法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名词解释1.教育研究二、简答题1.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2.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几个步骤?3.简述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遵循伦理原则的要求。
三、填空题1.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是。
2.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有:⑴;⑵;⑶;⑷;⑸。
四、选择题1.()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C历史研究 D描述研究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属于()A宏观研究 B微观研究C中观研究 D预测研究3.从一定程度上说,遵循()是对教育研究者首要的、基本的要求。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五、案例分析1、李老师刚刚到一所小学参加工作一年多,他谦虚好学,经常向老教师请教经验。
有一天,他路遇张、王两位老教师,他问两位教师:“我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自己?”张老师说:“你很勤奋,继续努力,认真教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
”王老师说:“你应该全身心搞教学,上好你的课就行了,别在科研方面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科研有什么用处啊?对我们小学教师一点意义也没有。
”李老师很困惑,他不知道究竟该听哪位老师的话。
你觉得张、王两位老师谁的观点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教育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事实或现象的研究、解释和预测,以认识和了解教育规律的活动。
二、简答题1、教育研究的意义是什么?(1)推动教育改革(2)提高教育质量(3)丰富和完善教育理论(4)提高教师素质2、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几个步骤?(1)选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定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信息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形成研究报告或论文3、简述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须遵循伦理原则的要求。
(1)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应充分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基础知识

教育研究⽅法导论基础知识第⼀章教育研究⽅法概述第⼀节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研究⽅法?第⼆节教育研究及其特点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第四节教育研究的⼀般过程例1:某位⼩学⽼师教⼩学⼆年级,新设计了⼀套教学⽅案,并配备了教学中所要⽤到的录像、教科书、教案等。
【研究问题】采⽤什么样的教学⽅法最合适;如何组合使⽤这些教材【做法】⽤教科书上第⼀单元,⽤教学⽚讲第⼆单元,看哪⼀种⽅式能取得教学和辅导的良好效果。
【分析】如果第⼀单元⽐第⼆单元成绩好,能说明什么?可能性⼀:第⼀单元容易可能性⼆:第⼀单元考试题更能反映所学的内容可能性三:教科书写得好可能性四:教学⽚乏味例2【研究问题】某研究⽣想研究教师与学⽣在某问题价值观上的异同【做法】从参加暑期训练班的⽼师和学⽣中各选150名,⾯谈,⾃由提问,观察得出结论。
【分析】1. 这两组⼈员的代表性不可靠,不能代表⼴⼤师⽣,因为参加暑期班的和不参加的可能在价值观上就有差异,结论不具推⼴性。
2. 单凭观察法,可能存在想从资料中寻找⼼⽬中答案的倾向。
因为没有统⼀的测量⼯具,不同的⼈或同⼀⼈在不同时间读书,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会出现偏差。
意义⼀、对教师⽽⾔,可以提⾼专业⽔平⼆、对学校⽽⾔,可以形成学校特⾊,提⾼教育效益三、对教育管理者⽽⾔,可以提⾼科学育⼈、科学管理的⽔平。
四、对整个社会⽽⾔,可以转变教育思想,确⽴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研究是⼀种特殊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运⽤科学的理论和⽅法有意识、有⽬的、有计划地探索⾃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种认识或实践活动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有层次创造性—思维、⽅法和内容教育研究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对教育现象的有⽬的、系统地认识过程。
包括四个⽅⾯含义:有清楚的研究设计;围绕明确的问题,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强调⽅法的规范性社会科学:异质性很难完全量化⾃⾝的特点:⼀、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教育研究时间较长三、教育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四、教育研究需要多⽅配合五、教育研究要遵从⼀定的道德规范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第三节教育研究有哪些类型?⼀、按⽬的分,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研究,都可以再分为三种层次,宏观、中观和微观。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国】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_1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1. p2 科学研究:所谓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2. p3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和创造性。
又具有其特殊个性包括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3. p5 教育研究的意义 a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b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c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d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4. p7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计划、实施、总结。
5. p15 教育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1 / 6a 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b 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
c 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d 来源于对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6. p20 选题策略 a 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b 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c 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d 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7. p21 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设计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
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课题到全面完成课题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
8. p36 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和途径原则: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策略性、预见性、持久性。
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索取。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有一次,他在写一篇论文,问我:“国外知名大学 除了剑桥、哈佛、牛津还有哪些?”“麻省理工、耶鲁 好像也不错。” 他告诉我在他的这篇论文里要增加一些关于知名大 学的研究成果,以使文章更具魅力。我有点明白,原来 文章除了“天下文章一大抄”,还可以有些许杜撰。 了解这篇文章的诞生,并没有使我对这位老师的看 法大打折扣。因为,这篇文章在省内一家教学研究会得 到认可,并参加全国性的评选得了奖。更重要的是,无 论事前事后,他都是一位很好的老师。
事例2:我做的是教育科研吗?
前些年因调动来到一个新的学校,到校后就接手高二一差 班,当班主任兼任课教师。
当班主任自然要了解班级的情况,据了解,这个班入校成 绩是最好的。高一时一直是年级最好的班级。但高二时原来 的班主任学习去了,换了一个班主任,开始有所变化。原班 主任学习二、三个月回来后,当了本年级另一个班的班主任。 这个班更是每况愈下。到我接手时,他们已经是差班了。
根据教育科研的特征,判断下列行为是不是教科研行为?
事例1:教育科研如何区别于日常教育实践工作?
由于上大学的时候没有接触过“教育科研”,所以工作 之后谈不上自己有计划的进行教育科研活动。但由于我所在 的学校是区里的化学学科的实验校,故也多少参与了一些课 题。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搞不清“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关 系。所以自己尝试了5年左右的合作学习,始终处于实践阶 段,没能抓住这宝贵的时间将其升华到理论,就更谈不上找 到突破口自己进行一些科研。每当想到这都感到很遗憾,精 力付出许多,但收获甚微。那么,教育科研如何区别于日常 教学实践?教师究竟如何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 变?
这个时候,我便猜测原班主任与本班学生的关系很可能是 班级变化的主要原因。当然,也只能是猜测。
慢慢地和同学们熟悉了,班级工作也逐步走向正轨,一 点点发生好转,我也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我就有意识地在 和同学们交流中让他们说说班级前后变化的情况、原因。
《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第一章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笔记整理1.教育研究概念教育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主要由六大要素构成●研究主体——谁研究●研究课题——研究谁●研究问题——研究什么●研究目的——为什么研究●研究方法——用什么研究●研究条件——怎么研究六大要素在教育研究中各有各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又是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研究主体是教育研究的组织者,计划者和实施者,其他要素应服从和服务于研究主体;研究客体是教育研究的对象,是研究主体的认识对象,是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的寄寓对象,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作用对象;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是研究主体的研究任务,是研究客体的真实化身,是研究目的的实现中介,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的作用对象;研究目的是教育研究的方向和灵魂;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条件是教育研究的供给保障。
3.教育研究的特点●组织性和自觉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探索性和长期性●复杂性和难控性●广泛性和反思性●长期性和时代性4.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经验-描述研究:古代-17世纪,主要依靠观察和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伴随简单的逻辑推理,带有明显的朴素性和自发性。
●哲学-思辨研究: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教育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独立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堂上讲授教育学并确立了在大学课程中的学术地位。
●科学-实证研究:19世纪下半叶,教育研究越来越注重引入实验的方法,教育科学应运而生,大量的观察,调查,实验,测验。
●规范-综合研究:教育研究走向多元化,研究条件越来越成熟,不断继承和发展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广泛移植到教育研究中,成为专门的研究领域5.教育研究的分类●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围或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教育研究的工作的场所或资料收集的方式:文献研究、现场研究●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及使用的手段:定性研究、定量研究6.教育研究的一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客观性与教育性相兼顾7.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价值型原则●诚实性原则●保密性原则8.教育研究的操作规范●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公共性原则●解释性原则9.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从教育学科的两个维度来看,既要关注教育理论研究,也要关注教育实践研究,既要注重教育科学整体发展的研究,也要注重教育各分支学科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考试要点)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考试要点)——崔建云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1.教育研究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2.特征: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3.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1)j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2)教育研究服务与教育实践;(3)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4)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4. 育研究的意义:(1)有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3)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的品位,形成学校的特色(4)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5.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计划、实施、总结。
6 实施阶段应注意:(1)研究条件的控制(2)操作定义的执行(3)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4)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7.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8教育研究的将基本类型:(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9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而不实用数字来描述现象。
定性研究旨在理解、阐释所研究的现象。
定量研究主要用数字和变量来描述现象。
第二章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1.课题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
选题是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a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b来源于对已有教育理论的怀疑;c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d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规划。
3.对教育研究选题的评价:a研究是否有意义b研究是否具有可行性c研究是否有创新d研究是否具体明确4.选题策略:a选择感兴趣的课题b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c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d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5.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 • • 主编 温忠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第二版 • • • • • 教师 冯 兵 部门 继续教育部 2010年3月首讲 对象:教育系 08初教和06小学 教育专业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章 教育研究选题与设计 第三章 文献检索与综述 第四章 教育经验总结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第六章 教育个案研究 第七章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 第八章 教育实验研究(本科) 第九章 教育叙事研究 第十章 教育行动研究(本科)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成果表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 讨论: 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研究意义的认识 和理解
1.3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 计划 选题和设计 • 实施 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 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 总结 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 研究成果
1.4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 1.1.3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联系
教育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 教育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研究的动力 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研究成果的标准
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讨论: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谈谈教育研究 的特殊性(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1.2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 • 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 • 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 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 • 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 位,形成学校特色 • 有助于校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 平
• 1.4.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 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三者具有不同的目的、性质、特点与功能,同时 又相互关联。
•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 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
定义
分类
主要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基础研究
开发研究
1.4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 1.4.2定性研究
• 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客观性—对象、过程和结果
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有层次 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内容
1.1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 1.1.2教育研究(涵义) 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 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 中发生的想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 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 教育研究的特殊性(特征) 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主要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来描述现象 旨在理解教育现象
• 定量研究
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 关心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因果效应
1.4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 1.4.3描述性研究
对客观事物予以考察,努力反映其客观状态,回答 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它的出发点不在于对 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
第一章 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1.1第一节 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 1.1.1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涵义)
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 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 实践活动
• 干预性研究
对客观事物施加可能引起改变的影响的研究。 二者的关系: 干预性研究所施加的影响是通过描述性研究对事物有 了深入认识之后得出来的。因此,干预性研究与描述性 研究也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章 简单的小结
本章主要讲了四个问题: 1.教育研究的涵义及特征 2.教育研究的意义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4.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