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导学案教学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观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 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 蒙薄号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

课题:《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目标展示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三、自学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四、点拨释疑(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五、课后处理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mēng()薄:bō()号:háo() méng()bāo()hào() měng()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 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语文四年级上册3《秋晚的江上》-导学案-部编版

《秋晚的江上》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导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西下,倒映江面,江水一半碧绿一半殷红。让我们一起到“秋晚的江上”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吧!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学习难点:学会抓住主要景物描绘画面。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充满诗意的画面: 【欣赏美丽画面】 向晚的清江之上,斜阳夕照,倦鸟回巢。而一个“驮”字,让我们看到了本就疲倦的归鸟的沉重。 这是一幅看似静态的图画,但是突然,鸟儿“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抖落夕阳的鸟儿轻盈自由地展翅远飞,我们仿佛听到了斜阳落入江水的扑通之

声。一“翻”一“掉”两个动词,让我们欣赏了鸟儿展翅、夕阳渐落的动态美。 此时,夕阳入江,余晖斜照江面,头白的芦苇也被“妆”成了红颜,此时的斜阳倒成了一位化妆师,让落日余晖下的芦苇展现出了瑰丽的色彩。 果然如《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展开想象,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吧。 【学习习作技巧】 这首诗,7行,49个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景。 标题:秋晚的江上——季节(秋)、时间(晚)、地点(江上)。告诉了我们整个优美景致的大背景。 选择的景物:符合季节和时间特点、动静结合、绘形绘色。 秋季,正是江上芦苇盛开的季节,芦苇的花是白色的,故曰头白。 晚上,正是太阳西落时,所以是斜阳,而鸟儿忙碌一天,归巢时更显倦意。 首节三句,虽有动词“驮”,但感觉是一幅静态图;直到第二节的一翻一掉,整个画面动起来了。可谓动静结合。 此时,头白的芦苇也被夕阳妆上了红颜。一白一红,色彩明艳。 由此,作者选取了典型的景物(芦苇、斜阳、倦鸟),自上而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斜阳夕照、倦鸟归巢图。 鸟儿(倦)上(静态)驮翻(动态) 太阳(斜) 妆 (红)芦苇(白)掉(动态) 江下 小朋友,你欣赏了优美的诗歌意境,是不是又收获了描写景物的技巧了呢? 那就是:写景要抓住典型的景物,写景要动静结合,写景要绘形绘色。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里已有所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 这组教材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搭石》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卡罗纳》是篇略读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教学是通过让学生阅读这感人的故事,体会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给予是快乐的》也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39页精品)【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内容概要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 一个口语交际, 一篇习作, 一次语文活动.《走进大自然》这首诗歌, 用生动优美的语言, 赞美了大自然的美景, 激发了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我们的大花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自然美景, 这里既有色彩斑斓的植物, 又有自由快乐的动物,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了儿童的一种天真烂漫心理.《故乡的风景》通过记叙小曦陪双目失明的爷爷回故乡, 小曦善意隐瞒故乡景色这件事, 写出了小曦美好的心灵.《短文两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其中《放飞一只蝴蝶》教会了我们善待生命、关爱弱者的情感;《听》则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生动画面.口语交际是通过阅读一组材料进行口语交流, 增强环保意识.习作是由“花产生联想”, 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文质兼美, 既有大自然的美景, 又有人物的美好心灵.学生乐于朗读, 因此,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注意让学生在读中积累.本单元的习作则是注重学生由实景产生合理想象.学生通过习作训练, 一定可以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想象能力. 三、目标导向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 并能正确书写部分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所描绘的画面. 4、能按要求完成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训练和语文活动.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感悟为主, 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优势, 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 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激发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 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意识. 四、教法与学法 找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词句进行反复朗读、品味.从而读懂课文内容.同时,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和积累, 教师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点拨.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3~15个课时.其中精读课文每课2课时, 略读课文1~2课时, 习作3课时, 语文活动2课时.

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新)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Unit 1 My Classroom 课型:新授 课时:共 6 课时,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1.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open the door 教 与 学 重 点 1.词汇: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教 与 学 难 点 听指令、做动作 学 学案导案复备栏或 笔记栏 一、自主学习 1.我会读这些单词: classroom,window,picture, light, board 2.我会做: Open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一、情境引 入。 1.课本Let’s learn部分,看 图片,听录音三 遍。 2.合上书,再听 两遍,并跟读。

习过程Put up the picture Clean the board 二、合作探究 1.讨论并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跟录音读单词。 3.组长在组内带读单词。 4.组长在组内带读句型。 5.组内进行对话练习。 6.小组展示。 三、达标测评 连线 classroom 灯 window 写字板 picture 窗户 light 教室 board 画 我能说出它们的意思 1. Open the door 2. Turn on the light 3. Sweep the floor 4. Clean the window 5. Put up the picture 6. Clean the board 二、新课展 示。 1.和小伙伴一 起学习新单词, 并能准确地读 出来。 2.我会说这些 句型,并能做出 相应的动作 整 理 学 案 我今天学会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电子版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 单元导读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这组“我爱阅读”的专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定有收获。《我的“人生果”》则通过记述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读懂课文内容,把握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读书与领悟、读书与写作、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对阅读充满乐趣,把它作为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1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文章题目 2.读写生字,体会生词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总结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01 生字组词 延:yán(延安、延长、延迟) 昔:xī(昔日、往昔、今非昔比) 笋:sǔn(春笋、竹笋、笋干) 茅:máo(茅屋、茅草、茅舍) 炕:kàng(火炕、土炕、上炕) 旦:dàn(元旦、一旦、危在旦夕) 媚:mèi(妩媚、明媚、一笑百媚) 02 多音字 厦:shà(大厦)xià(厦门) 露:lù(雨露)lòu(露怯) 03 近义词 昔日一一往昔茁壮一一繁茂犹豫一一迟疑 明媚一一明净奥秘一一奥妙温热一一温暖 满目琳琅一一美不胜收顶天立地一一威风凛凛 04 反义词 破旧一一崭新辉煌一一暗淡昔日一一今朝 首壮一一柔弱明媚一一昏暗犹豫一一果断 美妙一一丑陋顶天立地一一低头折节 05 词语解释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往日;从前。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叮咚: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 清香:清淡的香味。 开荒:开垦荒地。 镢头:刨土用的一一种农具,类似镐。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小。 犹豫:拿不定主意。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06 句子解析 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2.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3.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07 问题归纳 1.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08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而感到快乐, 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四年级语文上册24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15.猫》导学案 班级:________ 小组: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__ 教师寄语:动物的可爱、可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预习案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资料链接】 有趣的猫 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猫的爪子也非常特别,它可以随意伸缩。猫爪的伸缩,往往是根据对象和猫喜怒哀乐的程度来使用。猫对人的态度,更多的是温顺。只要你不迁怒于它,它是不会挠你的。 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人们根据猫的优点制造了一些新的仪器,微光夜视仪就是其中一种。

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 导 学 案 武功县代家学区南留小学张育冲2014年九月

小学语文第七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1观潮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张育冲使用人张育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知识链接: 1、浙江省杭洲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钱塘江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 观的景象终生难忘。 预习任务: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 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 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 闯关练习: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薄: bō()号: háo() m?ng() bāo()hào() měng() b?()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3、我会填。 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之时,只见__________________,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潮过之后,江面上________。看看堤下,____________。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________,我们为之_______,为之__________。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

四年级语文(上)第7课[一次特殊的实验]导学案:!2020年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第7课[一次特殊的实验]导学案|!2020年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导学案(编号4Y-07-1) 导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并能联系上下文或 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一次以生命为 代价的特殊实验的内容。 导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特殊实验的内容。 导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试着自己解决哦。) 二、自主学习 1、读课文两遍,读第一遍要边读边拼生字,勾出生词,难读的 词和句子要多读几遍,同 时在不理解的词语旁边加上问号,读第二遍要尽量读正确读通顺。 2、给课后方格生字上面注上拼音并在生字下面组词2-3个,拼 记数遍直到会认会写为止。 3、这些生字中,我发现难读或者容易读错的字有(),标上 音节再读一读;难写的字有(),请你用红笔把这些

生字易写错的笔画标出来,然后闭上眼睛边空书边记一记。 4、我认为不好理解的词语有(),自己结合上下文 和生活实际理解,还有不明白的词语,请和组员共同探讨,探讨不明白的词语做上记 号,师生交流时提出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全文一共()个自然段,是按()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 ②课文第()自然段先概括写卡尔施密特博士为了造福后代,以() 为代价,完成了一次(); ③课文()自然段具体写卡尔·施密特博士在(),忍着被毒蛇 1 ④根据上面提示我会概括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当卡尔·施密特博士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给南美洲毒蛇取血,不幸() 时,却拼尽全力()。从中我体会到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精神。 ⑥当伤口疼痛难忍,求救无效,性命难保时,卡尔·施密特博士决定(),他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 从中我体会到了卡尔·施密特博士()。 ⑦学到这里,我知道“特殊的实验”就是指()。 ⑧这次实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或书上的原文回答) 三、小组交流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1 《绿叶的梦》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扫清文字障碍,能理解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预习检测: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本课生字和自然段序号。 2.我要把易错字再写写。() 3.我能将生字分类。 平舌音:()翘舌音:() 前鼻韵:()后鼻韵:() 其它:() 4.我会填:课文中写了星期天,我们跑遍()的树林、()的河边、()的田野和()土岗。爬(),钻(),()的笑声惊飞了()的小鸟。我们用()串成项链,用()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挂在耳朵上,()插满了小辫儿。特别是秋天,我们()着筐,()着筢,()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真是快活自在呀! 设问导读: 1.课文中的我童年都会创造些什么可爱的玩具来? 2.儿时星期天我们都会干些什么? 3.各自然段写了什么?绿叶为什么使我着迷? 达标检测: 1.我会多音字(写拼音) 磨:()磨盘()磨难 着:()着急()看着()着落 薄:()薄荷()厚薄()单薄 2.我会找反义词(连线) 感激汇拢广阔愉快 悲伤狭窄分散责怪 3.选词填空。感激感动感谢 (1)我永远()我的启蒙老师。 (2)听了他的事迹后,我十分()。 (3)我真心地()老师对我的帮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童年的“我”为什么对绿叶那么着迷,能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检测: 1.说说文中什么活动令作者愉快? 2.从第五自然段中:

(1)用“”划出比喻句。句中把比作。 (2)找出描写忙碌又欢快的场面的动词: (3)我想积累些描写颜色的词语: (4)我想积累些描写形状的词语: 3.我会连:山扁豆叶子解酒毒祛痰止渴 垂柳叶子当茶治手脚麻木 桑叶清热明目治皮癣 薄荷叶医感冒头疼 合作探究: 1.我为什么会永远感激我的启蒙老师? 2.为什么说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 3.老师让我们观察这些叶子并给我们讲解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对我们的人生有着什么影响? 汇报交流:我能主动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达标检测: 1.词语积累 ()的活动()的笑声()的玩具()的欢乐 ()的叶子()的乐章()的项链()的垂柳 2.读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例:秋天,树叶在风中飘落,像一群群蝴蝶飞向我们。 (1)深秋,桔子挂满枝头,像 (2)像 3.说说童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快乐。 拓展延伸: 1.课文为什么不用“我爱绿叶” 而以“绿叶的梦”为题? 2.知识积累: (1)补充其他植物叶子的形状和它的神奇功效。 (2)名言: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没有伟大的目标。——(中国)张治中 2 《芦叶船》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检测: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桅.杆大舢.板()()唾.沫大篷.船() 2.我要注意正确书写:“竖”字是()结构,右上部的“又”第二画是“”。 “喇”与“刺”的区别有哪些?“荡”是()结构,()是它的形旁表示意义,()是它的声旁,表示读音。 3.本课我学到并积累的词语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 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 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 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 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 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 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 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 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 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 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 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 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导学案教学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